第一篇:基层法院法官断层问题调研报告
建设高素质的人民法院队伍,是做好法院审判、执行工作的重要组织保证,也是做好其它各项工作的基础。从2002年开始试行的司法考试制度是从起点上提高法官素质的重要举措,它提高了法官的职业门槛,但法官断层问题也因国家司法考试制度而凸现出来。尤其是基层法院,现有在职干警司法考试通过率低,通过司法考试的少部分干警又因种种原因辞职,资格老那一世小说网 穿越小说网 网游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的法官逐渐退休或调离审判岗位,新鲜“血液”难以补充,这些问题更加剧了法官的断层,本文在调查**市三个基层法院法官队伍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对基层法院法官断层问题进行探析。
一、**市三个基层法院法官队伍的基本情况
**市共有3个基层法院,设有基层人民法庭11个,共有干警174人,其中法官92人,占总人数的52.8%。
(一)队伍年龄结构
174名干警中,51岁以上32人,占18.4%;41至50岁的57人,占32.8%,31至40岁59人,占33.9%,30岁以下26人,占14.9%。92名法官中,51岁以上23人,占25%;41至50岁的47人,占51.1%,31至40岁21人,占22.8%,30岁以下1人,占1.1%。
(二)司法考试通过情况
自2002年实施全国统一司法考试以来,全市各基层法院总共有15人通过司法考试,其中2005年1人,2008年14人,其他年度通过率均为零。
(三)人员编制情况
**市3个基层法院共核定政法专项编制196个,现有在编人员161人(包括离岗退养人员10人),空编35人;地方编制10人,现有在编13人,超编3人;总编制数206个,总人数174人,合计空编32人。
综合以上情况,我市基层法院队伍结构尤其是法官年龄结构十分不合理,法官各年龄段分布不均衡,年轻干警中法官比例尤低。自2002年实施司法考试以来,取得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的法官为数极少,案件数量却逐年增长。种种迹象表明,我市基层法院法官断层现象尤为突出。
二、法官断层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法官年龄结构不合理
各年龄段的法官分布不均匀,特别是年轻法官与年长法官相比数量偏低,显示出法官后备力量不足。随着法官不断新老更替,必然导致法官数量逐年下降,引发法官断层的危机。以我市基层法院法官年龄结构为例,30岁以下以及31至40岁法官分别只占法官绝对数的1.1%和22.8%,两者相加仅为23.9%,41岁以上法官却占了76.1%,法官老龄化趋势明显。法官年龄结构不合理客观上造成法官数量逐年下降,这是法官断层最直接也是最表层的原因。
(二)司法考试通过率低,法官后备来源不足
2002年新修订的《法官法》开始实行后,将通过全国统一司法考试作为任命法官的基本条件,从而提高了法官职业的准入门槛。全国统一司法考试有“中国第一考”之称,难度相当大。自2002年以来,我市各基层法院司法考试通过率极低,每年取得法官职业资格的寥无几人。司法考试在推动法官职业化、精英化进程的同时,也引出了法官断层问题。
(三)法官压力大、待遇低,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众所周知,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群众的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日渐增强,司法权威也日渐提高,案件数量不断攀升,利益需求向多元化发展,社会矛盾复杂化,案件审理难度增大,审判执行工作任务繁重,法官工作强度很大。与此同时,法官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监督,受到各种关系的干扰,担当兼顾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重任,部分法官的人身安全也受到威胁,法官承受着极大的身心压力。法官职业的高风险性,使一些缺少事业心的人不想多办案,以免“做多错多”,而有事业心的人则屡屡受挫的情况下萌生去意,另觅岗位。在这种情况下,法官队伍步入一种模式,即经济条件不理想—心理不平衡—办案“不求有功,只求无过”—负担重、办案效果不佳。法官压力大和待遇低的不对称性,极大削弱了法官职业的吸引力,使优秀人才不愿选择法院,法院内部通过司法考试的一些人才流向律师等行业,法官数量有减无增。
(四)缺编现象严重
全市法院现有编制206个,共空编32个,3个基层法院中,每个法院都缺编,按照公务员招录办法补充录用新公务员,但由于法官压力大和待遇低的不对称性,使一些通过司法考试的优秀人才不愿选择法院,所以招录公务员大多是没有通过司法考试的人员,这些人员进入法院后因司法考试难以通过,又想办法调出法院,法院内部通过司法考试的一些人才也流向律师等行业,这就造成法院缺编现象更加严重,法官数量有减无增,这不仅与案件数量的增加,法官压力大、负担重,法院人力不足的格局不协调,也为法官断层问题埋下了更大的隐患。
三、解决法官断层问题的出路
法官断层是我国实施司法改革,走
美女学院的禁书 异体——我的绯色天空 理工大风流往事 我的老婆是杀手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基层法院如何有效提高法官业务素质调研报告(精选)
没有高素质的法官,就不可能有高水平的审判。因此,要实现公正与效率这一人民法院工作的世纪主题,就必须大力加强审判业务建设。基层法院法官的学历水平普遍不高,其中前学历为大专以上的法官很少,大部分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法律专业教育,而现实又不允许基层法院大量增加编制,通过引进新人来改变这种结构。以笔者所在法院为例,前学历为本科的只占10%。基于上述认识,笔者认为,基层法院应遵循“加强指导,全员培训,重点培养”的思路,来规划本院的审判业务建设。
一、切实加强业务指导
审判方式改革要求将审判权还给合议庭和独任审判员,但是,基层法院法官的业务素质有高有低,参差不齐,如何保证“放权不放任”,做到既推行了改革,又提高了案件质量和效率。笔者认为,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切实加强业务指导。首先,要实现院庭长职能的转换。就基层法院而言,审判方式改革后,院庭长不再直接根据汇报定案,加之院务、庭务等事务性工作任务相对较轻(一把手除外),因此,基层法院的分管院长和庭长应转变观念,转换职能,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审判业务的指导中去,具体方式可以是列席合议庭评议、旁听庭审、组织业务研讨、讲评,也可以是亲自担任审判长办理重大疑难案件等。
审判方式改革后,法院普遍通过追究错案责任来强化对法官的监督。由于目前错案责任追究制度的基本设计是“谁发表错误意见,谁承担相应责任”,这种设计势必造成“两厢不情愿”的尴尬局面:一方面,院庭长不愿主动进行指导,不指导不会承担错案责任,指导得愈多,承担错案责任的风险就愈大;另一方面,合议庭和独任审判员也不愿主动争取指导,对指导意见听也不是,不听也不是,听了,自己还是要承担错案责任,不听,又有不尊重领导之虞。这一问题在基层法院表现得极为突出。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两步走的方法。第一步,要建立健全院庭长履行职能的程序制度,做好明晰责任的工作,即规定院庭长行使建议权、提议权应制作规范的建议卡、提议卡,对院庭长的建议、提议采纳与否,合议庭应当进行评议并作出结论,独任审判员应当制作有明确意见的工作笔录,从而免除合议庭和独任审判员的后顾之忧。第二步,从长远考虑,要重新设计我国的错案责任追究制度,使之既有利于对责任人的追究,又有利于业务指导的加强。其次,要改革审委会,发挥最高审判机构的指导作用。基层法院的审委会一般由院庭长组成,而由于体制的原因,很多院领导系由外单位调入,对审判业务不一定熟悉,审委会的日常工作也仅仅是研究一些个案,总体来看,审委会的人员组成不理想,工作质量不高。这主要是因为对审委会性质认识上存在偏差。笔者认为,审委会是专业的审判机构,而不是领导机构,院庭长不一定当然要成为审委会委员。当前,要提高审委会的指导水平,基层法院必须尽快从两个方面来对现在的审委会进行改革:一是要按照专业化、专家型的要求,对审委员组成人员进行调整,在审委会委员的产生上,要引入竞争机制,吸收业务骨干参加审委会,提高审委会委员的素质;二是要加强审委会制度建设,把审委会工作重心转移到讨论研究重大、疑难、新类型案件的法律适用、审判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和总结审判工作经验上来。
二、改进和加强教育培训工作
由于前述原因,基层法院只能正视现实,通过加强对现有人员的教育培训来提高干警的业务素质。对基层法院来说,教育培训是提高干警业务素质的最经常、最有效、也是最简捷、最经济的方法,因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笔者认为,基层法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和加强教育培训工作:一是积极组织干警参加上级法院举办的各类培训。这类培训既有理论性,又有实践性,带有较强的指导性。二是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和实际需要,邀请专家学者来院授课,讲授业务知识及现代科技、经济等相关知识,开拓干警的视野,针对性地提供指导和帮助。三是探索建立疑难案件研讨制度,形成比较成熟的立足岗位学业务的自我教育机制。可以就兄弟法院已结典型案例及本院未结新型、疑难案件组织研讨,营造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高水平地开展审判工作。四是实施奖励政策,鼓励、支持干警自学、函授,提升学历层次。我院多年来一直坚持对参加函授、自学的干警给予报销80%的学杂费或给予一次性奖励,而且,每门课均给予二天考前复习时间。应该说,这样做的成效还是比较明显的。截至目前,我院干警全部达到大专以上学历,其中,本科学历已达72%,另有11人正在参加本科专业学习,研究生和在读研究生有5人。
三、重点培养精英法官
基层法院受理的案件中,重大疑难案件的比例一般占10%左右,这部分案件已经成为制约基层法院案件质量的“瓶颈”。我们认为,基层法院应该针对性地重点培养一批精英法官,专门审理这类案件。对精英法官,不要求他们“办最多的案件”,但必须能够“把最难最新的案件办得最好”。重点培养,需要重点投入。基层法院的领导对这部分法官要给予特别的关注,一要充分信任,大胆地使用;二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充电”机会,甚至可以安排他们脱产一段时间,进行系统地学习;三要保证他们享有较高的待遇;四要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比较宽松的环境,主动为他们排忧解难。
第三篇:关于基层法院人才流失与法官断层的几点思考
关于基层法院人才流失与法官断层的几点思考
一、法院面临人才流失和法官“断层”两大问题
根据某基层法院数据统计,2002年-2007年该院新增加36人,调出17人,其中非组织调动的有13人,组织调动4人; 9名调入党委党政府机关,5名调入上级法院,3名调入同级法院。2002年该院法官人数22人,2002年以来新补充法官14人,减少法官10人,现有法官26人,2002年该院结案数1279件,2009年结案数2420件,7年内,案件受理数番翻,而法官总数却只增加了4人,案多人手的矛盾日益凸现,2008年4月以后诉讼费的降低,人才流失与法官断层已经成为法院内部急需解决的两大问题。
二、法院人才流失和法官“断层”原因及分析
法院人才流失和法官断层现象的出现无疑是给法院的队伍建设敲响了警钟,因此,及时并积极探寻原因、研讨对策成为必要和当务之急。
(一)基层法院人才流失原因及分析
一是案件数量不断攀升,利益需求向多元化发展,社会矛盾复杂化,案件审理难度增大,审判执行工作任务繁重,法官工作强度很大。与此同时,法官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监督,受到各种关系的干扰,担当兼顾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重任,部分法官的人身安全也受到威胁,法官承受着极大的身心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法官队伍步入一种注:以上数据统计范围仅限于公务员编制人员
模式,即经济条件不理想—心理不平衡—办案“不求有功,只求无过”—负担重、办案效果不佳。法官压力大和待遇低的不对称性,极大削弱了法官职业的吸引力,使优秀人才不愿选择法院。
二是政治待遇上,由于法院的正、副科职级受比例限制和同级组织、人事部门控制,再加上现有的政策并未向法院倾斜,很多优秀法官,工作十几年都不一定能解决正、副科职级待遇,许多干警选择政府部门或是上级法院,以期获得更好的发展。
(二)法官断层原因及分析
内部原因:由于法院内部机构的设置,有的法官不得不从事行政事务性工作,这就使得原本就不足的审判力量更趋紧张,不得不借助人民陪审员的力量来开展审判业务审理案件。
外部原因:“高标准”的进人制度挡住了法院的新生力量。一是就任法官的条件难度加大,一定要通过全国统一的司法考试合格后方能任命,很多干警只能做一般行政事务。二是法院用人实行“凡进必考”,进入法院要参加公务员考试,只有通过了公务员考试才能迈进法院的大门,一定程度上也阻却了一部分人的进入。三是现行的“离”、“退”休制度,造成法官资源的浪费,也加剧了法官的“断层”。由于现行制度实行干部退休、退养年龄“一刀切”政策,根本未考虑法院法官队伍“断层”的现实,也未考虑审判岗位的特殊需要,只要到了年龄,统统都得“下”。
三、解决基层法院人才流失和法官“断层”问题的政策建议
(一)解决人才流失的政策建议
一是地方党委、法院党组要高度重视法院人才流失现象,树立和强化人才忧患意识。关键在于能否建设一支高度职业化的法官队伍,地方党委和法院党组目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一个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应当是吸纳、留住、培育和重用高素质法律人才,建设职业化的法官队伍。
二是强化职业保障。正如需要专为法官制定《法官法》一样,对法官的考核、任免、调查、追究等也要司法化、专业化、程序化、法治化,要建立这样的职业化的监督和保障机制,最好是设立独立的专业性的法官考评管理委员会来依法履行监督和保障职责,非经法定事由、法定程序和法定机构,法官不受调查,不得降职、免职。
三是提高法官的物质待遇。具体做法:(1)改变法院经费供给模式,地方各级法院经费由中央或省级财政统一保障,不再实行“分灶吃饭”的财政供给模式。(2)逐步实现法官工资由国家统一标准、统一负担,法院业务经费、其他经费由省级财政负担的保障体制。(3)在新的经费保障体制未形成之前,中央财政要加大对基层法院的工资经费,办公办案经费支付力度。(4)在法院内部完善法官职业监督和职业安全保护制度,确保法官非因法定事由不可更换或者受处分,维护法官职业权利。
四是切实提高法官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无论是政治层面,还是公民社会,都要象追求和崇尚公平正义那样,尊重和维护法官的地位和权威。
五是摒弃行政化的审判管理方式,遵循审判规律,优化人才智力
资源,按照职业化、专业化原则配强审判主体,从制度机制上促使和保障审判主体依法自主行使审判权,让内在的健全的审判管理流程和法定程序制约和监督审判主体公正司法,院、庭长和审委会要更新观念,转变职责职能,改进监督管理方式。
(二)解决法官断层的政策建议
一是增加法院编制。法院系统案多人少、审判力量不足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解决法官断层问题必须补充法官后备人才,招录或选调一批年轻骨干充实法院队伍,并把精力放在提高法官素质,提高审判工作水平上。
二是重视法官后备人才的培养。司法考试制度使法官断层的现象凸显出来,但是司法考试制度是提高法官职业整体素质,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走法官职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司法考试制度也在不断的改革当中。法院只有重视和支持年轻干部备战司法考试,从时间、经费和培训上予以保障,提高考试通过率,不断将潜在的资源练就成合格的审判骨干,才能长远地避免法官断层现象的出现。
三是提高法官的政治待遇。组织、人事部门要考虑在解决干部职级问题时适当向法院倾斜,并逐步过度到凡被任命为法官,同步解决法官的职级待遇。可实行法官等级与正、副科职级挂钩,如3-5级法官对应副科,1-2级法官对应正科。
四是从体制上解决法官断层问题。(1)法院实行“垂直”管理,省级法院统一面向社会招录法官,将流失在社会上的法官人才资源统一分配到基层法院,同时,在考试内容和录取分数线上,应和招录公
务员有所区别,没有编制的法院可以采取“先进后出”的办法解决。
(2)扩大选调生的比例,从各高校择优录用选调生,分配至基层法院工作,其编制、公务员身份等由有关部门协调解决。
五是建立法官任职晋升的地区交换流动制度。要建立完善法官遴选制度和上下级法院人员交流任职、挂职锻炼制度,逐步实行上级法院法官主要从下级法院优秀法官中选任,中级法院也可定期选派一定数量的审判业务骨干到办案力量薄弱的基层法院帮助工作。
六是延长法官退休年限。首先,不能要求未达到退休年龄的法官提前退休;其次,部分已达到退休年龄的基层法院法官作为高级专业人员,完全可以像教授学者一样工作到65岁甚至70岁,适当推迟法官的退休年龄。
第四篇:基层法院法官实习心得体会
基层法院法官实习心得体会
(一)此次实践共历时一个月,在基层人民法院旁听法官办案,了解基层人民法院的工作状态,认识人民群众在解决纠纷时的思维,注重了解程序性原则在我国基层法院的具体运行,认识犯罪分子,探索犯罪心理,初涉我国法官的工作及待遇情况,具体了解办案经过,公正是否得到体现,理论和实践是否一致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了解认识。
首先,在基层法院,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的高低,对工作起关键性的作用。基层法院有过去老体制下的法官,例如刑庭庭长是1979年从人民教师中任命的,也有新体制下法科毕业的通过国家司法考试的法官,老法官有办案经验,新法官有前卫的思想,两者可以相互借鉴学习.原以为老法官的思想很“腐朽”,然而其专业水平却很高,办案很有经验,同时新的法学理念在办案的过程中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如重程序,倾向当事人主义等,这些老法官一路办案,也是一路学习过来的,可以说老法官不“老”。
其次,基层人民法院大部分针对的是农民群体,广大人民群众集体知识水平偏低,新生一代还没有完全成长起来,这就给审判工作带来了麻烦,法院工作人员解释给他们通俗易懂的法律知识,老百姓听不懂有些还胡闹,引起的矛盾纠纷都是邻里乡村的小矛盾,如:地邻关系而引起矛盾,因误会而有纠纷,有些人是讨公道,有些人是争口气,打官司的理由就是争面子,免受人欺,例如,有些当事人说:村上只有我一户人姓刘,而对方在村上有很多弟兄,有一个老太太说:我的两个儿子在外地,他们就欺负我这个老太太。农村的人应该邻里和睦,有纠纷用话说,去人民法院解决,法院可以给你公正的答案。然而还有些人借一时之气而酿错,追究其刑事责任。农村人打官司感觉是很不光彩的事,如果双方打官司的话,可以说双方的矛盾程度达到了极限。邻里、村里之间相互谅解,互相帮助有困难的人,同时加强农村人的知识文化水平建设,这样一些不必要的纠纷就可以减少许多,农民各司其职,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广大农民群众都抱怨,政府部门的门难进,事难办,脸难看,多少人多新盖的审判大楼不满,一方面是过去传统的对政府机关印象不好的影响,另一方面他们的思想不能和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的思想得到交流而造成的误解。每个工作人员热情的接待来访者,仔细的解读案件,解决来访者的疑难问题,然而,多少来访者一进国家机关大门,存在心理“阴影”,要记住这些国家机关是专门为人民办事,没有什么“胆怯”的,工作上有时办案人员给老百姓说好话他们听不进去,工作人员对他们严一些也是应该的,在给付赔偿金的案件中,法院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给出合情合理的判决结果,偶尔也会出现一些误差,这是在所难免,但绝对在程序方面是公正的,有时双方当事人都感到不公平,态度极恶,这些让人不得不再论证什么是公正。
在基层法院,人民群众没有多少钱,要说贿赂还没有多少资本,也没有人给他介绍贿赂给谁。然而有权有钱的人,怎样依权依钱作威作福在所不知。毕竟,有权有钱者少,国家的法律日益严明,这些人将被严厉打击,再加上人民的素质日益提高,工作人员严以律己,老百姓和国家机关的这种隔膜也将会烟消云散。
再次,关于案件的执行问题,判决书下发,判决的各项权利义务就要得到实施,这是审判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然而,由于种种事由得不到执行。我接待了一个当事人,拿着2000年的一个民事裁定书,还有各种证明和票据,已经揉的不成样子,为的是讨回自己村委会欠他的2000多元。他说:“孩子要上学了,没有钱,每年都来法院,工作人员说给我办,其实都没有办。我现在要把我的执行费用要回来,村委会没有钱,也就没办法了。”法律规定,执行不下去,将中止执行,执行费也不能退,现在是谁也没办法解决此事,他气愤的要打新闻热线报道此事,手里的裁定书是一纸空文,不但钱没有要到,反而为此出去了不少。
最后,通过一个多月的实习,锻炼了自己的各项能力,但也发现了许多欠缺的知识。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要吸取经验教训,努力学习,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树立正确的人格,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现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所建树,充分利用智慧解决人民矛盾,促进我国法制社会建设进一步形成,为祖国做出贡献。
基层法院法官实习心得体会
(二)此次实践共历时一个月,在基层人民法院旁听法官办案,了解基层人民法院的工作状态,认识人民群众在解决纠纷时的思维,注重了解程序性原则在我国基层法院的具体运行,认识犯罪分子,探索犯罪心理,初涉我国法官的工作及待遇情况,具体了解办案经过,公正是否得到体现,理论和实践是否一致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了解认识。
首先,在基层法院,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的高低,对工作起关键性的作用。基层法院有过去老体制下的法官,例如刑庭庭长是1979年从人民教师中任命的,也有新体制下法科毕业的通过国家司法考试的法官,老法官有办案经验,新法官有前卫的思想,两者可以相互借鉴学习。原以为老法官的思想很“腐朽”,然而其专业水平却很高,办案很有经验,同时新的法学理念在办案的过程中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如重程序,倾向当事人主义等,这些老法官一路办案,也是一路学习过来的,可以说老法官不“老”.其次,基层人民法院大部分针对的是农民群体,广大人民群众集体知识水平偏低,新生一代还没有完全成长起来,这就给审判工作带来了麻烦,法院工作人员解释给他们通俗易懂的法律知识,老百姓听不懂有些还胡闹,引起的矛盾纠纷都是邻里乡村的小矛盾,如:地邻关系而引起矛盾,因误会而有纠纷,有些人是讨公道,有些人是争口气,打官司的理由就是争面子,免受人欺,例如,有些当事人说:村上只有我一户人姓刘,而对方在村上有很多弟兄,有一个老太太说:我的两个儿子在外地,他们就欺负我这个老太太。农村的人应该邻里和睦,有纠纷用话说,去人民法院解决,法院可以给你公正的答案。然而还有些人借一时之气而酿错,追究其刑事责任。农村人打官司感觉是很不光彩的事,如果双方打官司的话,可以说双方的矛盾程度达到了极限。邻里、村里之间相互谅解,互相帮助有困难的人,同时加强农村人的知识文化水平建设,这样一些不必要的纠纷就可以减少许多,农民各司其职,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广大农民群众都抱怨,政府部门的门难进,事难办,脸难看,多少人多新盖的审判大楼不满,一方面是过去传统的对政府机关印象不好的影响,另一方面他们的思想不能和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的思想得到交流而造成的误解。每个工作人员热情的接待来访者,仔细的解读案件,解决来访者的疑难问题,然而,多少来访者一进国家机关大门,存在心理“阴影”,要记住这些国家机关是专门为人民办事,没有什么“胆怯”的,工作上有时办案人员给老百姓说好话他们听不进去,工作人员对他们严一些也是应该的,在给付赔偿金的案件中,法院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给出合情合理的判决结果,偶尔也会出现一些误差,这是在所难免,但绝对在程序方面是公正的,有时双方当事人都感到不公平,态度极恶,这些让人不得不再论证什么是公正。
在基层法院,人民群众没有多少钱,要说贿赂还没有多少资本,也没有人给他介绍贿赂给谁。然而有权有钱的人,怎样依权依钱作威作福在所不知。毕竟,有权有钱者少,国家的法律日益严明,这些人将被严厉打击,再加上人民的素质日益提高,工作人员严以律己,老百姓和国家机关的这种隔膜也将会烟消云散。
再次,关于案件的执行问题,判决书下发,判决的各项权利义务就要得到实施,这是审判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然而,由于种种事由得不到执行。我接待了一个当事人,拿着XX年的一个民事裁定书,还有各种证明和票据,已经揉的不成样子,为的是讨回自己村委会欠他的XX多元。他说:“孩子要上学了,没有钱,每年都来法院,工作人员说给我办,其实都没有办。我现在要把我的执行费用要回来,村委会没有钱,也就没办法了。”法律规定,执行不下去,将中止执行,执行费也不能退,现在是谁也没办法解决此事,他气愤的要打新闻热线报道此事,手里的裁定书是一纸空文,不但钱没有要到,反而为此出去了不少。
最后,通过一个多月的实习,锻炼了自己的各项能力,但也发现了许多欠缺的知识。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要吸取经验教训,努力学习,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树立正确的人格,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第五篇:基层法院的法官队伍建设问题与解决思路
基层法院的法官队伍建设问题与解决思路
2010-10-29 15:44 来源:法律教育网
【大 中 小】【我要纠错】
人民法院的管理体系大致可分为审判管理、队伍管理和内务管理三个领域,其中队伍管理是整个管理的基础和前提,离开了人民法院工作的主体即法官队伍,审判工作和内务工作就无从谈起。同时,人民法院一切工作中的问题最终都会归结到队伍建设的问题。队伍问题是人民法院落实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践行“司法为民”宗旨、实现“公正与效率”世纪主题的根本保证。只有紧紧抓住队伍建设这个根本,才能实现法院工作的新发展、新进步、新跨越,不断开创人民法院工作的新局面。为此,笔者就基层法院的法官队伍建设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基层法院法官队伍存在的问题
法学是博大精深的科学,司法活动是专业化程度极高的专门性活动。因此,法官除了应当具备国家公务员的任职条件外,还应当具备这一特殊职业的特殊要求。但多年来,尤其是《法官法》实施前,法官职业的特殊性一直被忽略了。《法官法》实施后尤其是《法官法》修改后,这种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但在一些地方,不符合《法官法》要求的人员仍在通过各种渠道进入法官队伍。目前,基层法院法官队伍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编制不足,管理不科学。一方面是编制严重不足,人手少、任务重,审判任务的逐年增加与法官员额严重短缺的矛盾十分突出。同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新类型案件多,增加了审理的难度和工作量。另一方面编制管理不科学。内设机构和职能设置随意性强,职位和审判职务的管理脱节,缺乏根据职能对具体职位职务要求的合理设定,审判人员从事政
工、行政、后勤等非审判岗位工作的情况十分突出。
(二)队伍素质仍待提高。相对于上级法院,基层法院审判人员综合素质普遍偏低,法
官素质参差不齐,审判业务水平较差,司法理念滞后,效率不高,作风拖拉。
(三)教育培训模式滞后,内容陈旧单一。由于受培训模式的制约。现在的培训基本上都是上级法院安排的,异地培训,连续时间较长,费用较高,很多培训内容是根据上级法院的法官水平和业务性质设定的,与基层法院的工作实际联系不大,在授课方式上没有考虑基
层法官的接受能力。
二、制约基层法院法官队伍建设的因素
探讨现阶段基层法院法官队伍管理的途径,在认清队伍现状的同时,不能不考虑我们面临的环境。弄清队伍建设的制约因素,可以帮助我们认清管理空间、可供选择的手段等,意
义重大。
我国现行法官管理体制主要受计划经济体制管理模式和司法与行政合一的传统观念综
合作用的影响。具体表现为:
(一)管理模式行政化。建国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法院队伍管理一直套用党政机关的模式,带有浓厚的行政化和官本位色彩。长期以来一直把法院所有人员混同一体,将法官与政法其他人员混同一体,将法官和公务员混同一体,法官管理与法官职业特点严重错位。
法官和法院工作者过去与其他机关干部一样统称为党政机关干部,现在统一列入公务员管理范畴,完全按照公务员的方式进行管理,法官按照公务员的标准享受工资和福利,进行考核、奖惩和晋升,所有的审判职务都有相应的行政级别,且行政职务及级别的影响力更大,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权力、地位和利益的象征。工资、福利等也大都依据行政级别确定,纯粹的审判员、助审员地位,待遇偏低,行政职务成了相当一部分人的追求。
(二)法官管理地方化。法官的编制由地方确定;地方法院的领导职务由地方人大选举和罢免,由地方组织部门考核、管理;法官法职由地方人大任免,接受地方组织人事部门的考核、管理;法院的经费由地方财政拨付,办公场所由地方提供;法官的工资和福利待遇由地方财政发放,法官的子女入学、家属就业等一系列关系到法官切身利益问题的解决都要取决于地方。我国基层法院的法官大多在其出生、成长的地区法院工作,这种依赖的程度变得更为严重。如果违背地方意志不保护地方利益,独立审判往往难以保证。由于所处客观条件的制约,地方法院往往成为“地方的法院”,法官也实际成为了“地方法官”。
(三)法官保障普通化。法官具有审判人员和普通社会成员的双重身份,同样与社会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受各种社会条件的客观制约,如果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法官很难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一是法官缺乏身份保障。法官随时可能因各种理由像公务员一样被免职、降职、调动工作,这种职务的变动没有严格的程序约束。二是法官缺乏职务保障。法官依法履行审判职务时享有哪些权利、承担哪些义务没有明确具体的法律依据,一旦法官职务受到干扰或侵犯,缺乏具体而有力的保障措施。三是法官缺乏经济保障。现有的财政管理体制使比其他国家机关工作强度高出许多的法院法官和工作人员不能得到应有的经济上的回
报,一些法官经济困难,有的干警甚至正常的生活支出都不能得到保障。
三、加强基层法院法官队伍管理的原则探讨
在认清基层法院法官队伍的现状和影响基层法院管理的局限性因素的基础上,笔者认为
对基层法院的法官队伍管理,应该把握以下几点:
(一)创新工作思路,培养和造就职业化法官队伍。随着我国法官职业化建设进程的启动,建设一支专家型、复合型的法官队伍,建立健全高标准、高素质、高品位的法官选任制
度,已成当务之急。具体来讲,应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严格法官的任职资格。应提高法官任职资格,适当提高从事法律工作的年限,然后经过特定的考核机制,通过者才可出任初任法官。上级法院法官应从下级法院法官中选任,使法官成为一项来之不易的职业,增加法官的荣誉感和权威性。
2、强化法官业务培训。要大力开展创建“学习型”法院活动,营造比学习、比成绩、比贡献的良好氛围。特别是要培育主动学习的理念,联系实践和不足时时学习,处处学习,避免知识“支付困境”。要建立系统的学习教育计划,突出分类培训,实现教育培训与职业实践的一体化,要鼓励开展调查研究,提高学习层次,通过专项培训手段加快高学历向高能力的转变。
3、强化法官的职业道德教育。由于法官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职业道德教育在法官职业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可以使法官成为社会主义道德的积极倡导
者和躬行实践者,进而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优秀干警脱颖而出创造良好条件。法官职业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关键是要选拔和培养一批高素质人才,尤其是优秀年轻干部。为此,需要有一套好的选贤任能的机制,需要健全干部考察、评价、监督、激励体系。笔者认为,主要应做
好以下几项工作。
1、建立人才引进机制。要下大气力,不断探索科学、合理的、适应法院发展的人才选用机制,以德为本,多措并举,力求为法院的发展打牢基础。要始终坚持正确的选人原则,严把准入关,选什么样的人,不选什么样的人,都要有严格的标准。坚持用量化的条件选人,用好的作风选人,用好的程序选人,用公认的条件选人。要坚持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录用原
则,确保新进人员的素质。
2、建立人心凝聚机制。引进、培养人才的目的在于使用。只有凝聚人心,才能留住人,用好人。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确保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其次要尽量提高待遇。法官职业本身的特殊性,使他们不只以基本的生存、温饱为指向,而更着力于理想精神境界的满足和提升、自我人生价值的实现,要利用兴趣、荣誉、沟通、授权、晋升等策略,强化法院人员的责任感、成就感。
3、解放思想,加快对干警的培养使用。在培养选拔优秀干警尤其是优秀年轻干警问题上要解放思想,真正树立起符合形势任务要求和党的干部路线的用人观念。对年轻干部要看
潜力、看发展,把握最佳使用时期,用到合适的岗位上。
(三)推进法官职业化,建设人民法院新体制。法官队伍建设是我国司法改革的一个重
要方面,法官职业化是人民法院新世纪队伍建设的根本方向。
1、积极推进法院干警分类管理。要遵循审判规律,对法院干警实行分类管理。要按照法院各类人员的专业特点实行科学的分工定岗,对各类人员的岗位性质、职责以及分类招录、培训、考核、晋升、交流和监督等做出明确的规定。
2、建立科学规范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一套以分类管理为基础,以岗位职责为依据,以工作实绩为核心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干警人事管理档案和执法人员执法档案,如实记载干警的成长轨迹。试行法官日常工作与案件质量综合考核体系改革,建立管人与管事相结合的日常管理工作格局,突出工作实绩在法官考评中的主导作用。
3、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法院司法体制。按照法官职业化的要求,进行法院司法体制改革,建立适合法官职业特点的任职制度、法官员额比例、法官遴选程序和选任机制等。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大庆高新区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