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法制教育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法制教育
务川县实验学校冯琼
【摘要】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的悲剧一再上演。来自人民法院的信息显示,每年判处
未成年犯罪人数平均在7万人左右。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大量涌向城市,农村“留守儿
童”的数量不断增加,目前约有2300万人。因与父母长期分离,“留守儿童”得不到正常的家庭监护和教育,一部分儿童学业荒废,一些人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少年儿童正
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是我们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对
小学生从小进行法律意识培养和法律素质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促进他们健康成长。课堂成为实施法制教
育的首选。特别是语文教学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可以凭借学科特点,通过多种途径进
行法制教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渗透法制教育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的悲剧一再上演。来自人民法院的信息显示,每年判处未成年犯
罪人数平均在7万人左右。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大量涌向城市,农村“留守儿童”的数
量不断增加,目前约有2300万人。因与父母长期分离,“留守儿童”得不到正常的家庭
监护和教育,一部分儿童学业荒废,一些人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如何保障未成年人
身心健康,培养未成年人良好品行,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和人生价值观?也就是我们每一个
教师肩上的重担。少年儿童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是我们
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公民法律素质的高低,尤其是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的强弱,更是
一个国家法制建设的民主化、科学化程度的重要标尺。对小学生从小进行法律意识培养和法
律素质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
法的良好习惯,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光靠在思想品德课和其他专题场合穿插相关法律法规还
不够。叶圣陶曾经说过﹕“学语文,就是学做人。”现行语文教材中涉及法制教育的素材有
很多,是渗透法制教育的最佳途径。语文学科中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我们应当
充分挖掘教材,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结合实际,进行学科渗透,巧妙地融法制教
育于语文教学之中,让学生从小就树立法制观念,确保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充分、合理、科
学地挖掘语文课程中的法制教育资源是一种现实、可操作而又有实效的途径。凭借学科特点,让法制教育取得“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多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利用语文相关的教材内容,向学生传授有关的法律知
识,对加强他们的法制观念起到了积极作用。下面结合教学实例谈谈我的具体做法。
一、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纵观我们的语文教材有相当一部分篇目都涉及到一些法制常识,语文课堂就是实施小学
法制教育的主要场所,语文教学在完成学校德育工作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这就要
求我们教师不应该消极回避,而应该积极主动地承担起讲述课文相关法制知识的重大责任。
如《恐龙的灭绝》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
本文是一篇科学知识小品文。全文以科学家们关于恐龙“灭绝”的说法为线索,介绍了恐龙
灭绝的几种原因。本文图文并茂,内容层次清晰,加之神秘的“恐龙”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之一。因此我立足于教材,适当挖掘和补充教材,让学生在查找资料中明白我们今天的珍惜
动物濒临灭绝与我们的自然有很大的关系。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我适当渗透《中华人民共
和国环境保护法》的相关知识,让学生认识到破坏环境的危害性,体会到人类的生存环境遭
受破坏的严重后果。这样,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也增强了环境保护法的意识。又如在教学《夜莺的歌声》、《小英雄雨来》等课文时,可适当渗透《战争法》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深重灾难,明白维护和平,制止战争,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必须将语文教学内容与法律知识有机结合,既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法制课,也不能漠视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法制教育因素。我们要善于结合实际,既深刻挖掘德育因素,又巧妙设计渗透方法,使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受到教育。
二、利用口语交际,有机渗透法制教育
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口语交际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的思考,深化对某一事件或某一现象的认知。通过交际他们会从事物的表象认识到事物的内层,会在自己的心理形成一种强烈的认知。
如:周末晚上,我镇发生了一起惨烈的交通事故,我校一年级(3)班的一个同学惨死在运货车下。星期一早上,我来到教室,同学们还沉浸在那悲痛的回忆中。于是,我调整教学思路,来一场关于交通安全教育的口语交际课。
我用低沉的声音打开学生的回忆:“同学们,周末晚上,对于我们大家来说是一个难眠的夜晚,你们还记得发生了什么事吗?”同学们便唧唧喳喳地说开了:“一(3)班的李涛同学被车撞死了。”“好惨啦,他的头都被压碎了”……我接着说:“那你们知道他是为什么被撞死的吗?”“我知道,我知道。他是在马路上玩,才被车撞的。”“不是,他是玩鞭炮,鞭炮没炸,他去捡,就被车的后轮碾死了。”……我又问:“这件事对你们有什么教育吗?”同学们又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不能在马路上玩。”“过马路时要注意车辆,不能在马路上追逐打闹。”……正当同学们说得起劲的时候,我趁机对他们进行交通安全知识教育,这样遵守交通规则也就深深扎进了他们的心中。比空洞的说教显得具有说服力。
三、在写作教学中渗透德育
作文是思维创作的高级表现形式,它能综合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作文所涉及的面非常广,人、事、景、物,要求学生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在习作过程中,教师只要激发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起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便能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例如,低年级看图写话作文,根据图意“一位少先队员给老爷爷让座”展开想象写一段话。教师可指导学生看图明意,教育他们关心帮助老人是一种美德。又如 “小熊真可爱”这一看图编故事作文时,我在学生编出了小熊拉着爸爸的胳膊不让他去砍树的基础上,给学生讲述了我国的环保现状,教育他们要保护树木资源,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在练习写简单记叙文时我还注意在选材中渗透德育。如“写班上发生的一件事,”指导学生可以写“劝架”、“成立图书角”、“评选班干部”„„从而教育学生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努力为集体作贡献,积极锻炼自己的班级管理能力等。在写观察日记、读书笔记、书信等作文教学中也应渗透德育。
四、利用语文实践活动渗透法制教育
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素材。语文教学中,我们要积极缩短教学与生活的距离,将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起来,主动拓展教学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得到情感的体验,从而巧妙地渗透德育、法制教育。
如在《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一课学习时,我在带领学生对我镇近几年发生的水灾进行调查。然后问学生:“近几年我镇常发生水灾,你们怎样看待这件事情呢?”学生经过讨论、交流,明白了是由于人们乱砍乱伐,随意破坏生态环境;街道的人们建造房屋时侵占了河道,使河道变窄等原因,造成我镇近几年常发生洪灾。这样我随机对学生讲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从而使学生明白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懂得了破坏环境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也是犯罪行为。
又如我在教学中,积极开展“演讲、征文、讲故事、编课本剧”等活动,培养学生遵纪守法、诚信待人等良好习惯。比如开展“诚实与信任”演讲比赛,全班同学就这个议题收集了大量素材,较全面地讲述了诚信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决心作一个诚实守信的孩子。通过开辟法律专栏,组织开展知识竞赛、主题座谈会、法律宣传咨询、征文、演讲等系列活动,增强青少年依法自我保护的能力和全社会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意识
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把法制教育引入语文教学,适时地渗透法制教育,可以将学生的“生活世界、书本世界、精神世界”联系起来,实现语文教学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贴近时代。使语文教学既加强了学生的法律意识,又提高了学校法制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共和国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1999年11月1日
秦佩华《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每年约7万人 要加快构建少年司法制度》《人民网》2011年06月01日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心得体会
七星关区小吉场镇中心校 刘昌涯
过去,同学们打架斗殴的现象时有发现,小偷小摸的行为时有发生。这些说明孩子们的法制意识极为淡薄。为了保护孩子们的权益问题,为了孩子们能在法制的的滋润下飞得更高更远,我该怎么办呢?正当自己束手无策之时,朦胧中出现一道亮光——我校召开了一次法制教育宣讲大会,要求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这一场及时雨为我撬开了如何教育管理学生的第二道防盗门,也让我再一次诠释了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尽管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时间不久,但现将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几点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小学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是新时期素质教育必需的
教书育人是我们教师的本质,育人是我们教学的宗旨。但过去的育人有失素质教育的平衡性,不够完善,是一种畸形的育人模式。新时期素质教育是为培养孩子们更健康成长,是为把孩子们培养成心灵更美、更洁白的花朵。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的根本要求„培养学生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理念”。贵州省委书记栗战书也强调:“对学生,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道德教育
和法治教育。”因此,为减少或降低孩子们在校内外打架斗殴、小偷小摸、破坏公共财产、文物古迹、虐杀动物等不良行为的发生,预防孩子们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是必须的,这也是是孩子们的希望,时代的需要。
二、小学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应有和谐性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的法制内容以及来源应有准确性。要准确地向学生讲清楚是哪一部法律要求我们怎样做,或它是受哪一部法律的保护。决不能随心所欲的忽悠学生,囫囵的乱说一通以表示自己已经渗透了法制的教学内容。这样根本上没有起到法制教育的作用,德育的效果。记得在我校举行的小学三年级语文第19课同课异构公开课活动中,个别老师讲赵州桥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价值,它是古代石桥建筑物的代表时,渗透了法制教育,这一点难能可贵。但渗透的内容不清晰,只说这是受法律保护的,我们不能去破坏它,见到类似的古文物时要用一颗热爱的心来保护好他们。没有说清楚《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明确规定,我们应该有权利和义务保护好古建筑物。当然,教师还可以问一问:除了赵州桥,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是我们应该保护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还明确规定了哪些文物属于我们保护呢?这样渗透法制教育就更清晰和准确,这样渗透法制也有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时应注重时机。即不到时候不能随意的渗透,师生情感产生共鸣时才是渗透的最佳时机。就那《赵州桥》一课来说吧。我们不可能已进入课堂就给学生渗透有关文物、建筑的法制教育,这样的渗透是毫无价值与意义的。这个时候学生对桥还没有充分的认识与理解,突如其来的给他施加法制知识,显得一点也不自然、甚至不合情理,学生也就难以理解与接受。只有当他们对桥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才结合教学设计和学生情感抓住有利的时机进行渗透。这样更加深了同学们对桥的认识和理解,也真正起到了法制教育的作用。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建和谐的法制教育渗透,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法制教育的功效。
三、小学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应有创新性
这里的创新首先是形式上的创新,把渗透的法制教育内容用彩色卡片并具有一定形状的方式呈现出来,在无意识的教育下,让学生学习一些基本的法制知识。最后还可将卡片逐一置于班级法制宣传栏中,营造法制、民主、文明的氛围。当然,有多媒体教室的学校,渗透的法制知识也可借助幻灯片的形式帮助教学,也可将卡片利用幻灯机帮助教学。同时,要求学生对所渗透的法制内容记录在法制记录簿中,在期末各自制作一张法制教育手抄报在全班进行评选,并将优秀的作品张贴于班级法制专栏中。这样孩子们不但可以积累到很多的法制知识,而且也在创建法制班级的氛围中逐步形成知
法、懂法、守法、用法的好少年。
其次是方法上的创新。追忆过去,我们大多数教师主要采用的都是讲授法,在以后的教学中,是否还可结合年级特征用学生讨论的形式来进行渗透呢?当然,还可用练习法来巩固学生所学到的法制知识。例如,制作法制手抄报,进行法制演讲等这些都是练习法的最好方法。法制教学需要大家不断摸索与探究,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会总结出更多更好的方法出来。让每个孩子在法制教育的滋润下,茁壮成长。
法制教学也还要注意时间的把握与控制,因为我们不是搞法制教育的专题讲座,而是在教学中适时渗透。所以一定要把握住时间的长短,不要因为课堂太精彩而忽略了对法制教育的渗透,也不要因为太有感情而用大量的时间进行法制渗透,这样反而冲淡孩子们学习的内涵,达不到教学的目的,失去法制教育渗透的基本原则。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渗透法制教育,洗刷孩子们身上的污垢,净化孩子们的心灵,是孩子们文明健康成长的殿堂。这样也为孩子们种下一颗社会主义法治文明的种子,让孩子们飞得更高更远!
(联系电话: ***)
第三篇:在政治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法制教育
在政治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法制教育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开始”。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同时也是法制教育的重点对象。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不仅可以增强青少年的维权意识,更重要的是可以促使他们养成依法律己、依法办事的良好习惯,有效地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的发生,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使之成为社会有用之人。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培养学生基本的法制观念,自觉遵守法律并学会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是学校德育的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学校法制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目标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青少年学生依法保护自己正当权益的能力比较弱,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比较淡薄。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呈上升趋势,一些学校学生违纪现象突出,校园暴力事件时有发生。据统计数字表明,近几年青少年犯罪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并表现出了犯罪年龄下降、团伙犯罪和暴力犯罪现象突出等特点。总之,学校的法制教育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作为教学第一线的初中政治教师,让学生成为一位知法、守法、会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公民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对学生渗透法制教育的具体做法,与各位同仁共勉。
第一、身为政治老师的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政治教师必须明白:要成为政治课堂法制教育渗透的传播者,自己必须具备有较高的法律意识和较强的法制观念,掌握较多的法律、法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政治课堂法制教育渗透的任务。因此,政治老师平时首先要自觉进行法律知识学习,要熟悉了解法律知识,尤其是与教材 1
内容相关的法律条文。其次,要加大教研力度,加强师与师之间,课与课之间的交流和探讨,互相启发,扩大自身的法律层面。只有自己先懂法,才能在教学中做一个有心人,结合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特点制定出课堂法制渗透教育的工作计划,才能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慢慢地渗透法律知识给学生。
第二、创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形式,在激发学生兴趣上下功夫。提高青少年参加法制教育的兴趣,必须紧密结合学生的现实思想,运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案例,深入浅出,以案说法,以法治理,以德育人,把法与德讲到青少年的内心深处。我在教学中力求形式新颖,运用“法制天地”“法制园地”“法制长廊”“法制漫画”“法治现场”等形式,进行多类型、多内容的法制宣传教育,开展创建青少年维权活动,组织参与学校制定的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保障制度。同时开展“模拟法庭”教育,让青少年自己扮演“法官和当事人”,在法制实践中提高青少年法律素养,帮助青少年,时刻提醒青少年,树立正气,改掉恶习,分清“真、善、美”,提高思想认识,在直观现实的法制娱乐中得到教育,受到启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积极挖掘与教材内容相符的法制生活素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结合时政,加深学生对法制知识的理解。
思想政治课的灵魂就在于其鲜活的时代性,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结合时政热点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这样学生不仅可以体验生活,关注社会万象,也可以提高认知、辨别、判断、参与社会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平时要紧跟时政的步伐,时刻关心国内外时政热点,并适当地引导学生联系课本知识来分析时事。例如,在讲到《消费者合法权益》时,就可以引 2
用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损害了婴幼儿的健康这一事件,帮助学生学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提高消费者维权意识。法制教育方面的时政要在科任老师的指导下有效的和本课要讲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把时政热点作为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一个窗口,培养学生法律意识,懂得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法制教育。
创设情境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提高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进一步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在教学中,设置适当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到《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中的“依法纳税”时,创设情景引入一些企业和一些明星的偷漏税行为,帮助学生树立纳税人意识,懂得依法纳税是公民应尽的基本义务,偷漏税行为是可耻的,要受到法律处罚。在这个地方向学生普及税法的有关知识,让学生懂得纳税人的义务和权利,教育学生以后成为企业经营者或明星时要主动、自觉依法纳税,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3、联系实际,让“法”融入学生心中。
政治课堂法制教育的渗透,如能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将所见所闻,发生在身边的小事,结合相关的法律进行有机的渗透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明白“法制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必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许多学生喜欢在校外食杂店、摊贩购买一些“三无”食品,而大部分学生却对“三无”食品了解甚少,这样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十分不利。针对这一现状,课堂上我就联系身边这些实例,有机地进行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条款的渗透教育。通过学习,后来学生在食杂店购买食品时再发现食 3
品已过期等情况,学生就懂得要求店主给予退款;店主蛮横不肯退款,学生也会利用所了解的《消费者权益法》打电话投诉,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又如在讲到《违法行为》这一课时,便可以采用实例分析的方法让学生讨论后再得出结论。课堂上教师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某人偷了一辆电动车想要低价出售,而你正需要一辆电动车,你是买还是不买?教师的话音刚落就有同学说:“便宜东西干嘛不买?!”有的说:“偷来的东西不能买,买了就是帮助小偷销赃。”双方各持己见,争论不休。教师见时机已经成熟便可出示相关的法律条文对他们说:“《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对明知是赃物而购买的,处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警告。因为明知是赃物而购买的行为,直接帮助了犯罪分子逃脱罪责或得到非法利益,干扰了司法机关查处赃物,给社会带来危害,属违法行为,因而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这么一说,同学们都明白了购买赃物是违法行为,纷纷表示不能贪图便宜购买赃物,而且表示如果发现别人有销赃的行为要举报到有关部门。就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法律知识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心里,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第四、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扩阔学生学法的空间。
当今时代已经进入高科技信息时代,教学的手段也不断更新。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及时地、广泛地了解各种信息,同时也能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鼓励或组织学生积极收看、收听涉法影视、广播节目。如电影、电视剧、法制专题节目、光盘、网络视频等,在图文并茂,声色俱佳、动静结合的立体型、多感官的具体法律情景中学法、悟情、导行,为中学生的法制教育开拓更广阔的空间。
第五、鼓励学生参与课前的预习准备工作,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政治老师要尽可能地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社会实践,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学习。在上“我国的宗教政策”前,我提出有关要求,提前一星期布置学生分组搜索、寻找与教材相关法律内容、文章、图片、实物等,然后让学生精挑细选把它们展示在班里,如此对学生开展“崇尚科学,反对邪教”的活动,鼓励学生学习科学,相信科学,反对邪教,珍惜生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不断开展这样的活动,使学生真正融入到政治课堂教学情境之中,积极参与讨论,主动辩论,成为自觉接受法制教育的小主人。
第六.要把握法制教育在思政教学中渗透的时机,讲究法制教学渗透的艺术和技巧。
教师从教材出发,觅到渗透的相关知识,才能找到法制教育的契机。法制教育的渗透不能由教师任意安排,必须遵循其在教材中所处的特定位置、层次、地位来具体安排,要创设情景教学,选择时机渗透,因材因时施教。法制教育的特点是动情晓理,“情动”而“知书达理”,这就是渗透的方法、形式、时机都应利于创造最佳的渗透氛围,即学生认知与接受渗透的最佳心理。不能因为渗透而置教学知识于不顾,牵强附会,强行渗透,把思想政治课上成法律课,简单地向学生灌输法律条文,简单地宣读机械式的口号;也不能只顾及教学,对法制教育或敷衍了事或事过境迁才勉强渗透。这样都会破坏课堂教学的整体效应。由此可见,把握好渗透时机是为了获取最佳渗透效果,只有精心设计教学,讲究法制教学渗透的艺术和技巧,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因此教师要进一步提高设计教学、实施教学的能力。
现代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略。法律已经广泛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思想政治课堂可以用于渗透法制教育 5 的内容也很多很多。政治教师应该努力用心去挖掘,同时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深入开展教研活动,积极探索渗透规律,不断提高课堂法制渗透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增强渗透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只有这样,在思想政治课堂中渗透法制教育,才能真正取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风化雨、点滴入土”的效果,确保青少年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6
第四篇: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心得体会
三(2)班 李静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21世纪,学校教育已不再满足于对知识的获取和积累,学生也不能仅仅具备读写计算能力,风云变幻的世界要求他们具备社会生存能力,更要求他们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而语文教学在完成学校德育工作任务方面有着独天德厚的先决条件。因此,教师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应凭借学科特点,挖掘教材内容,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法制教育和德育渗透,传授知识技能,也可渗透法制教育内容,让学生从小就有法制观念,知道用法律保护自己,养成懂法守法的习惯,从而健康成长,做个“四好少年”,成为“四有”接班人。
一、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要适时有度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时,必须将语文教学内容与法律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法制课,也不能漠视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法制教育因素,而要恰当地把握分寸,适时渗透,潜移默化。如:教“赡养”一词时,教师要与“抚养”联系起来,指出“抚养”是指父母或长辈养育后代,而“赡养”则指成年子女对父母或长辈的养老行为。在学生理解词义后,教者进一步引导学生:在《未成年保护法》《预防未成年犯罪法》等法律文件中规定,父母有扶养教育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也有赡养老人的义务,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你有要求父母教育扶养的权利,但也相应的有赡养父母的义务,从而明白享受权利就要尽义务的道理。再如,在教学《第一次抱母亲》一课时,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到母亲挣钱扶养作者兄妹的艰难,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同时也感悟出作者对母亲那份崇敬和爱戴,那份孝心,那种愧疚——“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进而升华到“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教育学生懂得孝敬父母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国法律规定的义务。这样的语文教学,使学生在接受祖国语言文字熏陶时,也受到一次深刻的法制教育。
二、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要因课而异。1.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有关环境保护、赞美大自然的课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既要指导学生在读书中享受自然美,也应让他们明白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学习《水法》、《环境保护法》、交流搜集到本地工厂排污造成水污染、破坏自然环境的资料图片及节约用水常识,并结合“3.22世界水日”“中国水周”、“6.5世界环境日”开展水法环保宣传活动,教育学生争做环保小卫士、节水型家庭。
2.在口语交际中渗透法制教育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学校即生活,生活即学校”。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对世界观的形成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也应适时渗透法制教育,帮助学生作出正确的道德评判,做个知荣辱耻的人,同时也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如口语交际“学会鼓励”中有这么一段话:张为民买了一套航模材料,回家拆开包装盒,发现有几个零件损坏,他想去退换却没有勇气。在教学时老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买了东西,我们就是消费者,与商家就有了合同关系,就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商家对于售出的商品应该保证质量,这种伪劣商品完全应该找他退换,这是你的权利。商家如果不肯退换,你可以通过“3.15”向消费者协会投诉,甚至可以到法院起诉他。通过讨论交流,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法律意识,还提高了学习法律的积极性。
3.在作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小语习作中,有很多内容要求学生关注生活,从现实生活中取材,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调查,搜集相关资料,善于用法律标准来明辨是非,增强公民意识。如四年级下学期有两组习作,要求学生就“非典”、“保护动物”、“环保”等话题搜集资料,结合法律条文展开大讨论。比如,“野猪到农民地里偷吃玉米能不能用枪打”、“武松究竟能不能打虎”的话题,就应带领学生学习《野生动物保护法》、从而作出正确的道德评判。再如:“废旧电池该不该扔”的话题,可以发动学生从《十万个为什么》、《少年百科知识》中寻找答案,让他们知道一粒纽扣电池能污染600立方米水,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一平方米的土地失去利用价值。废旧电池腐烂后所含重金属污染地下水和土壤,再渗透进入鱼类、农作物中,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威胁人类的健康。由此引导学生学习《环境保护法》、提高环境意识,从自己做起,莫让废旧电池无家可归,开展“搜集废旧电池,为环境保护出力”活动,使法制教育潜移默化。
第五篇: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之我见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之我见
都匀六小红旗校区:罗恒兰
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然而由于小学生年幼无知,其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不能正确区分是非善恶,加之缺少法律意识,因此会发生许多意外,也极易受周围人的影响,引发违法犯罪行为。因此从小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进行法律素质培养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语文学科中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我们应当充分挖掘教材,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结合实际,学科渗透,巧妙地融入爱国主义教育、政治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法制教育等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所以,我们语文教师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单纯的语文知识的机械传输层面上,还应该积极主动地探讨如何将法制教育知识糅合到课程的教学之中。把法制教育与语文学科教学有机整合起来,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学科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双丰收,这是我们新时期的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必须将学科教学内容与法制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在教学中恰当地把握尺寸,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下面,我通过我的几个教学案例来与大家分享我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一些心得。
首先,我们必须懂得依托教材,找准“渗透点”。
法制教育中的渗透必须依托教材,然而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大多寓于知识之中,呈隐性状态。只有充分驾驭教材,才能悟得育人真谛,探寻到知识教学与法制教育的最佳融合点,即教学中进行法制教育的“渗透点”。只有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又充分挖掘里面的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渗透,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其次,我们要学会充分利用“渗透渠道”。
语文课堂教学就是实施小学法制教育的主要渠道,我们要善于结合实际,既深刻挖掘德育内容,又要巧妙设计渗透方法。那么“渗透渠道”有哪些呢?又怎样才能充分利用呢?
一、充分利用教材在课堂上的教学进行法制教育渗透
课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阵地。利用课文向学生灌输法律知识自然是最直接、快捷而有效的途径。
例如:一年级《我多想去看看》一文,在指导学生朗读“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天安门,天安门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让学生感悟到国旗班的战士怀着对祖国的崇敬,对国旗的尊重,严格要求自己,认真训练;懂得国旗升起的时间和太阳升起的时间一致,象征着祖国欣欣向荣;升国旗时,我们要立正敬礼,表示对国旗的尊敬。这时可以向学生渗透法制教育,课件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第十三条:升挂国旗时,可以举行升旗仪式,举行升旗仪式时,在国旗升起的过程国,参加者应当面向国旗肃立致敬,并可以奏国歌式者是唱国歌。全日制中小学除假期时,每周举行一次升旗仪式。
再例如:三年级《翠鸟》一文,引导学生说在欣赏了翠鸟美丽的外形和捉鱼的精彩表演之后,你会产生什么想法呢?引入“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强调“真想”,感受那种非常喜爱、迫不及待的心情。提问“但是这种想法可能吗?这样的小鸟你们能伤害它们吗?”从中进行法制教育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第二章 野生动物保护法 第八条: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捕猎或破坏。第九条:国家对珍贵、濒危的动物实行重点保护。第十三条: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受到自然灾害威胁时,当地政府应及时采取拯救措施。第三章 野生动物管理第十六条:禁止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第二十条:在自然保护区、禁猎区和禁猎期间内,禁止猎捕和 其他
妨碍野生动物生息繁衍的活动。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非法捕杀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的依照关于惩治捕杀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犯罪的补充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二、让习作教学与法制教育结合习作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目标,学生要写好文章就需要许多来自生活中的素材。这些素材许多都是与实际生活中的法制相关的,那么学生在作文的时候就可引进这些法律知识,写进自己的作文中。另外,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调查,搜集相关资料,在习作教学中引入法制事件,可以规范学生的法制行为。例如在收集震惊全国的“三鹿奶粉”等事件材料时,学生了解到黑心的商家为牟取暴力,在奶粉中加入了有毒物质三聚氰氨,导致了许多非常严重的后果,他们怀着悲愤的心情写下了投机者的罪行,怀着激动的心情写下了对弱小生命的同情,呼吁全社会都来关爱祖国的花朵。我们是消费者,就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商家对于售出的商品应该保证质量,诸如此类伪劣商品完全可以通过“3.15”向消费者协会投诉,甚至可以到法院起诉他。通过以这些特殊的案例为切入点,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整理自己的思想,对事件表达自己的看法,在习作中深化认识,对比自己或周围人的做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其次写日记也是渗透法制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学生写日记是说真话,说心里话,这便起到了求真务实的作用。同时,写日记能规劝自己上进、自省,劝别人改过。作为语文教师,充分利用日记这种写作形式,让学生联系生活中不文明、不规范行为,乃至违法犯罪现象,通过日记这个载体进行内心的真实表露,接受深刻的教育。同时通过批阅,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心理健康指导,针对性地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
三、语文实践活动中深化法制教育
学生是生活中的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必然会耳濡目染一些社会现象。语文教学中,我们除了要积极缩短教学与生活的距离,将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起来,还必须主动拓展教学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得到情感的体验,从而巧妙的渗透德育内容和法制教育内容。
教学中,积极开展“演讲、征文、讲故事、编课本剧”等活动,培养学生遵纪守法、诚信待人等良好习惯。例如,我针对我班有部分男孩子喜欢到网吧上网的事件,举行了“珍爱生命,远离网吧”的演讲比赛,让学生清醒地意识到自己不应该沉溺网吧,而应该珍惜生命,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四、在口语交际中讨论,确定法制认知
利用口语交际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的思考,从事物的表象认识到事物的内层,会在自己的心理形成一种强烈的认知。我经常引用生活中的、报刊上的、电视上的那些违法犯罪的事件,组织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发表他们自己的观点,让他们思考产生犯罪的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自然而然地就把学生的思维转向了对规则的认知上来,使他们学会一切行为以法律法规为准绳,从而深化他们遵纪守法的意识,强化对法律法规的认知。
总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教育好下一代,不光是使他们学到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还要教育好他们如何做人的道理。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凭借学科特点,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提高学生明辨是非能力和法制观念,使他们成为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公民,将来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们新时期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