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法院如何有效提高法官业务素质(大全)

时间:2019-05-15 15:19: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层法院如何有效提高法官业务素质(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层法院如何有效提高法官业务素质(大全)》。

第一篇:基层法院如何有效提高法官业务素质(大全)

没有高素质的法官,就不可能有高水平的审判。因此,要实现公正与效率这一人民法院工作的世纪主题,就必须大力加强审判业务建设。基层法院法官的学历水平普遍不高,其中前学历为大专以上的法官很少,大部分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法律专业教育,而现实又不允许基层法院大量增加编制,通过引进新人来改变这种结构。以笔者所在法院为例,前学历为本科的只占10%。基于上述认识,笔者认为,基层法院应遵循“加强指导,全员培训,重点培养”的思路,来规划本院的审判业务建设。

一、切实加强业务指导审判方式改革要求将审判权还给合议庭和独任审判员,但是,基层法院法官的业务素质有高有低,参差不齐,如何保证“放权不放任”,做到既推行了改革,又提高了案件质量和效率。笔者认为,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切实加强业务指导。首先,要实现院庭长职能的转换。就基层法院而言,审判方式改革后,院庭长不再直接根据汇报定案,加之院务、庭务等事务性工作任务相对较轻(一把手除外),因此,基层法院的分管院长和庭长应转变观念,转换职能,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审判业务的指导中去,具体方式可以是列席合议庭评议、旁听庭审、组织业务研讨、讲评,也可以是亲自担任审判长办理重大疑难案件等。审判方式改革后,法院普遍通过追究错案责任来强化对法官的监督。由于目前错案责任追究制度的基本设计是“谁发表错误意见,谁承担相应责任”,这种设计势必造成“两厢不情愿”的尴尬局面:一方面,院庭长不愿主动进行指导,不指导不会承担错案责任,指导得愈多,承担错案责任的风险就愈大;另一方面,合议庭和独任审判员也不愿主动争取指导,对指导意见听也不是,不听也不是,听了,自己还是要承担错案责任,不听,又有不尊重领导之虞。这一问题在基层法院表现得极为突出。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两步走的方法。第一步,要建立健全院庭长履行职能的程序制度,做好明晰责任的工作,即规定院庭长行使建议权、提议权应制作规范的建议卡、提议卡,对院庭长的建议、提议采纳与否,合议庭应当进行评议并作出结论,独任审判员应当制作有明确意见的工作笔录,从而免除合议庭和独任审判员的后顾之忧。第二步,从长远考虑,要重新设计我国的错案责任追究制度,使之既有利于对责任人的追究,又有利于业务指导的加强。其次,要改革审委会,发挥最高审判机构的指导作用。基层法院的审委会一般由院庭长组成,而由于体制的原因,很多院领导系由外单位调入,对审判业务不一定熟悉,审委会的日常工作也仅仅是研究一些个案,总体来看,审委会的人员组成不理想,工作质量不高。这主要是因为对审委会性质认识上存在偏差。笔者认为,审委会是专业的审判机构,而不是领导机构,院庭长不一定当然要成为审委会委员。当前,要提高审委会的指导水平,基层法院必须尽快从两个方面来对现在的审委会进行改革:一是要按照专业化、专家型的要求,对审委员组成人员进行调整,在审委会委员的产生上,要引入竞争机制,吸收业务骨干参加审委会,提高审委会委员的素质;二是要加强审委会制度建设,把审委会工作重心转移到讨论研究重大、疑难、新类型案件的法律适用、审判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和总结审判工作经验上来。

二、改进和加强教育培训工作由于前述原因,基层法院只能正视现实,通过加强对现有人员的教育培训来提高干警的业务素质。对基层法院来说,教育培训是提高干警业务素质的最经常、最有效、也是最简捷、最经济的方法,因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笔者认为,基层法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和加强教育培训工作:一是积极组织干警参加上级法院举办的各类培训。这类培训既有理论性,又有实践性,带有较强的指导性。二是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和实际需要,邀请专家学者来院授课,讲授业务知识及现代科技、经济等相关知识,开拓干警的视野,针对性地提供指导和帮助。三是探索建立疑难案件研讨制度,形成比较成熟的立足岗位学业务的自我教育机制。可以就兄弟法院已结典型案例及本院未结新型、疑难案件组织研讨,营造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高水平地开展审判工作。四是实施奖励政策,鼓励、支持干警自学、函授,提升学历层次。我院多年来一直坚持对参加函授、自学的干警给予报销80%的学杂费或给予一次性奖励,而且,每门课均给予二天考前复习时间。应该说,这样做的成效还是比较明显的。截至目前,我院干警全部达到大专以上学历,其中,本科学历已达72%,另有11人正在参加本科专业学习,研究生和在读研究生有5人。

三、重点培养精英法官基层法院受理的案件中,重大疑难案件的比例一般占10%左右,这部分案件已经成为制约基层法院案件质量的“瓶颈”。我们认为,基层法院应该针对性地重点培养一批精英法官,专门审理这类案件。对精英法官,不要求他们“办最多的案件”,但必须能够“把最难最新的案件办得最好”。重点培养,需要重点投入。基层法院的领导对这部分法官要给予特别的关注,一要充分信任,大胆地使用;二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充电”机会,甚至可以安排他们脱产一段时间,进行系统地学习;三要保证他们享有较高的待遇;四要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比较宽松的环境,主动为他们排忧解难。另外,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国的经济更多地融入国际经济体系,相关的涉外经济纠纷将愈来愈多。由于人才欠缺等原因,现在基层法院还未承担相关涉外案件的审判任务。但基层法院绝不能就此而不培养、引进这方面的人才。笔者认为,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涉外案件数的不断增加,中级人民法院将不堪重负,届时基层法院必将承担一定的涉外案件的审判任务。对从事涉外审判的法官,最高法院肖扬院长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即“既要有法学家的素养,有正确适用法律的能力,也要有依法治国和放眼世界的胸襟”。然而,从全国情况来看,基层法院基本上还没有这方面的人才。因此,作为基层法院的领导,必须增强紧迫感,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凡具备引进条件的,要尽快引进相应人才;不具备引进条件的,当务之急是从现有法官中挑选若干英语基础好、法律专业水平高的同志,送出去强化学习英语和世贸组织规则等方面的知识,为迎接涉外审判任务积极做好司法准备。

基层法院如何有效提高法官业务素质(第2页)一文由www.xiexiebang.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二篇:基层法院如何有效提高法官业务素质调研报告(精选)

没有高素质的法官,就不可能有高水平的审判。因此,要实现公正与效率这一人民法院工作的世纪主题,就必须大力加强审判业务建设。基层法院法官的学历水平普遍不高,其中前学历为大专以上的法官很少,大部分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法律专业教育,而现实又不允许基层法院大量增加编制,通过引进新人来改变这种结构。以笔者所在法院为例,前学历为本科的只占10%。基于上述认识,笔者认为,基层法院应遵循“加强指导,全员培训,重点培养”的思路,来规划本院的审判业务建设。

一、切实加强业务指导

审判方式改革要求将审判权还给合议庭和独任审判员,但是,基层法院法官的业务素质有高有低,参差不齐,如何保证“放权不放任”,做到既推行了改革,又提高了案件质量和效率。笔者认为,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切实加强业务指导。首先,要实现院庭长职能的转换。就基层法院而言,审判方式改革后,院庭长不再直接根据汇报定案,加之院务、庭务等事务性工作任务相对较轻(一把手除外),因此,基层法院的分管院长和庭长应转变观念,转换职能,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审判业务的指导中去,具体方式可以是列席合议庭评议、旁听庭审、组织业务研讨、讲评,也可以是亲自担任审判长办理重大疑难案件等。

审判方式改革后,法院普遍通过追究错案责任来强化对法官的监督。由于目前错案责任追究制度的基本设计是“谁发表错误意见,谁承担相应责任”,这种设计势必造成“两厢不情愿”的尴尬局面:一方面,院庭长不愿主动进行指导,不指导不会承担错案责任,指导得愈多,承担错案责任的风险就愈大;另一方面,合议庭和独任审判员也不愿主动争取指导,对指导意见听也不是,不听也不是,听了,自己还是要承担错案责任,不听,又有不尊重领导之虞。这一问题在基层法院表现得极为突出。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两步走的方法。第一步,要建立健全院庭长履行职能的程序制度,做好明晰责任的工作,即规定院庭长行使建议权、提议权应制作规范的建议卡、提议卡,对院庭长的建议、提议采纳与否,合议庭应当进行评议并作出结论,独任审判员应当制作有明确意见的工作笔录,从而免除合议庭和独任审判员的后顾之忧。第二步,从长远考虑,要重新设计我国的错案责任追究制度,使之既有利于对责任人的追究,又有利于业务指导的加强。其次,要改革审委会,发挥最高审判机构的指导作用。基层法院的审委会一般由院庭长组成,而由于体制的原因,很多院领导系由外单位调入,对审判业务不一定熟悉,审委会的日常工作也仅仅是研究一些个案,总体来看,审委会的人员组成不理想,工作质量不高。这主要是因为对审委会性质认识上存在偏差。笔者认为,审委会是专业的审判机构,而不是领导机构,院庭长不一定当然要成为审委会委员。当前,要提高审委会的指导水平,基层法院必须尽快从两个方面来对现在的审委会进行改革:一是要按照专业化、专家型的要求,对审委员组成人员进行调整,在审委会委员的产生上,要引入竞争机制,吸收业务骨干参加审委会,提高审委会委员的素质;二是要加强审委会制度建设,把审委会工作重心转移到讨论研究重大、疑难、新类型案件的法律适用、审判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和总结审判工作经验上来。

二、改进和加强教育培训工作

由于前述原因,基层法院只能正视现实,通过加强对现有人员的教育培训来提高干警的业务素质。对基层法院来说,教育培训是提高干警业务素质的最经常、最有效、也是最简捷、最经济的方法,因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笔者认为,基层法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和加强教育培训工作:一是积极组织干警参加上级法院举办的各类培训。这类培训既有理论性,又有实践性,带有较强的指导性。二是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和实际需要,邀请专家学者来院授课,讲授业务知识及现代科技、经济等相关知识,开拓干警的视野,针对性地提供指导和帮助。三是探索建立疑难案件研讨制度,形成比较成熟的立足岗位学业务的自我教育机制。可以就兄弟法院已结典型案例及本院未结新型、疑难案件组织研讨,营造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高水平地开展审判工作。四是实施奖励政策,鼓励、支持干警自学、函授,提升学历层次。我院多年来一直坚持对参加函授、自学的干警给予报销80%的学杂费或给予一次性奖励,而且,每门课均给予二天考前复习时间。应该说,这样做的成效还是比较明显的。截至目前,我院干警全部达到大专以上学历,其中,本科学历已达72%,另有11人正在参加本科专业学习,研究生和在读研究生有5人。

三、重点培养精英法官

基层法院受理的案件中,重大疑难案件的比例一般占10%左右,这部分案件已经成为制约基层法院案件质量的“瓶颈”。我们认为,基层法院应该针对性地重点培养一批精英法官,专门审理这类案件。对精英法官,不要求他们“办最多的案件”,但必须能够“把最难最新的案件办得最好”。重点培养,需要重点投入。基层法院的领导对这部分法官要给予特别的关注,一要充分信任,大胆地使用;二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充电”机会,甚至可以安排他们脱产一段时间,进行系统地学习;三要保证他们享有较高的待遇;四要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比较宽松的环境,主动为他们排忧解难。

第三篇:基层法院法官实习心得体会

基层法院法官实习心得体会

(一)此次实践共历时一个月,在基层人民法院旁听法官办案,了解基层人民法院的工作状态,认识人民群众在解决纠纷时的思维,注重了解程序性原则在我国基层法院的具体运行,认识犯罪分子,探索犯罪心理,初涉我国法官的工作及待遇情况,具体了解办案经过,公正是否得到体现,理论和实践是否一致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了解认识。

首先,在基层法院,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的高低,对工作起关键性的作用。基层法院有过去老体制下的法官,例如刑庭庭长是1979年从人民教师中任命的,也有新体制下法科毕业的通过国家司法考试的法官,老法官有办案经验,新法官有前卫的思想,两者可以相互借鉴学习.原以为老法官的思想很“腐朽”,然而其专业水平却很高,办案很有经验,同时新的法学理念在办案的过程中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如重程序,倾向当事人主义等,这些老法官一路办案,也是一路学习过来的,可以说老法官不“老”。

其次,基层人民法院大部分针对的是农民群体,广大人民群众集体知识水平偏低,新生一代还没有完全成长起来,这就给审判工作带来了麻烦,法院工作人员解释给他们通俗易懂的法律知识,老百姓听不懂有些还胡闹,引起的矛盾纠纷都是邻里乡村的小矛盾,如:地邻关系而引起矛盾,因误会而有纠纷,有些人是讨公道,有些人是争口气,打官司的理由就是争面子,免受人欺,例如,有些当事人说:村上只有我一户人姓刘,而对方在村上有很多弟兄,有一个老太太说:我的两个儿子在外地,他们就欺负我这个老太太。农村的人应该邻里和睦,有纠纷用话说,去人民法院解决,法院可以给你公正的答案。然而还有些人借一时之气而酿错,追究其刑事责任。农村人打官司感觉是很不光彩的事,如果双方打官司的话,可以说双方的矛盾程度达到了极限。邻里、村里之间相互谅解,互相帮助有困难的人,同时加强农村人的知识文化水平建设,这样一些不必要的纠纷就可以减少许多,农民各司其职,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广大农民群众都抱怨,政府部门的门难进,事难办,脸难看,多少人多新盖的审判大楼不满,一方面是过去传统的对政府机关印象不好的影响,另一方面他们的思想不能和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的思想得到交流而造成的误解。每个工作人员热情的接待来访者,仔细的解读案件,解决来访者的疑难问题,然而,多少来访者一进国家机关大门,存在心理“阴影”,要记住这些国家机关是专门为人民办事,没有什么“胆怯”的,工作上有时办案人员给老百姓说好话他们听不进去,工作人员对他们严一些也是应该的,在给付赔偿金的案件中,法院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给出合情合理的判决结果,偶尔也会出现一些误差,这是在所难免,但绝对在程序方面是公正的,有时双方当事人都感到不公平,态度极恶,这些让人不得不再论证什么是公正。

在基层法院,人民群众没有多少钱,要说贿赂还没有多少资本,也没有人给他介绍贿赂给谁。然而有权有钱的人,怎样依权依钱作威作福在所不知。毕竟,有权有钱者少,国家的法律日益严明,这些人将被严厉打击,再加上人民的素质日益提高,工作人员严以律己,老百姓和国家机关的这种隔膜也将会烟消云散。

再次,关于案件的执行问题,判决书下发,判决的各项权利义务就要得到实施,这是审判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然而,由于种种事由得不到执行。我接待了一个当事人,拿着2000年的一个民事裁定书,还有各种证明和票据,已经揉的不成样子,为的是讨回自己村委会欠他的2000多元。他说:“孩子要上学了,没有钱,每年都来法院,工作人员说给我办,其实都没有办。我现在要把我的执行费用要回来,村委会没有钱,也就没办法了。”法律规定,执行不下去,将中止执行,执行费也不能退,现在是谁也没办法解决此事,他气愤的要打新闻热线报道此事,手里的裁定书是一纸空文,不但钱没有要到,反而为此出去了不少。

最后,通过一个多月的实习,锻炼了自己的各项能力,但也发现了许多欠缺的知识。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要吸取经验教训,努力学习,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树立正确的人格,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现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所建树,充分利用智慧解决人民矛盾,促进我国法制社会建设进一步形成,为祖国做出贡献。

基层法院法官实习心得体会

(二)此次实践共历时一个月,在基层人民法院旁听法官办案,了解基层人民法院的工作状态,认识人民群众在解决纠纷时的思维,注重了解程序性原则在我国基层法院的具体运行,认识犯罪分子,探索犯罪心理,初涉我国法官的工作及待遇情况,具体了解办案经过,公正是否得到体现,理论和实践是否一致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了解认识。

首先,在基层法院,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的高低,对工作起关键性的作用。基层法院有过去老体制下的法官,例如刑庭庭长是1979年从人民教师中任命的,也有新体制下法科毕业的通过国家司法考试的法官,老法官有办案经验,新法官有前卫的思想,两者可以相互借鉴学习。原以为老法官的思想很“腐朽”,然而其专业水平却很高,办案很有经验,同时新的法学理念在办案的过程中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如重程序,倾向当事人主义等,这些老法官一路办案,也是一路学习过来的,可以说老法官不“老”.其次,基层人民法院大部分针对的是农民群体,广大人民群众集体知识水平偏低,新生一代还没有完全成长起来,这就给审判工作带来了麻烦,法院工作人员解释给他们通俗易懂的法律知识,老百姓听不懂有些还胡闹,引起的矛盾纠纷都是邻里乡村的小矛盾,如:地邻关系而引起矛盾,因误会而有纠纷,有些人是讨公道,有些人是争口气,打官司的理由就是争面子,免受人欺,例如,有些当事人说:村上只有我一户人姓刘,而对方在村上有很多弟兄,有一个老太太说:我的两个儿子在外地,他们就欺负我这个老太太。农村的人应该邻里和睦,有纠纷用话说,去人民法院解决,法院可以给你公正的答案。然而还有些人借一时之气而酿错,追究其刑事责任。农村人打官司感觉是很不光彩的事,如果双方打官司的话,可以说双方的矛盾程度达到了极限。邻里、村里之间相互谅解,互相帮助有困难的人,同时加强农村人的知识文化水平建设,这样一些不必要的纠纷就可以减少许多,农民各司其职,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广大农民群众都抱怨,政府部门的门难进,事难办,脸难看,多少人多新盖的审判大楼不满,一方面是过去传统的对政府机关印象不好的影响,另一方面他们的思想不能和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的思想得到交流而造成的误解。每个工作人员热情的接待来访者,仔细的解读案件,解决来访者的疑难问题,然而,多少来访者一进国家机关大门,存在心理“阴影”,要记住这些国家机关是专门为人民办事,没有什么“胆怯”的,工作上有时办案人员给老百姓说好话他们听不进去,工作人员对他们严一些也是应该的,在给付赔偿金的案件中,法院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给出合情合理的判决结果,偶尔也会出现一些误差,这是在所难免,但绝对在程序方面是公正的,有时双方当事人都感到不公平,态度极恶,这些让人不得不再论证什么是公正。

在基层法院,人民群众没有多少钱,要说贿赂还没有多少资本,也没有人给他介绍贿赂给谁。然而有权有钱的人,怎样依权依钱作威作福在所不知。毕竟,有权有钱者少,国家的法律日益严明,这些人将被严厉打击,再加上人民的素质日益提高,工作人员严以律己,老百姓和国家机关的这种隔膜也将会烟消云散。

再次,关于案件的执行问题,判决书下发,判决的各项权利义务就要得到实施,这是审判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然而,由于种种事由得不到执行。我接待了一个当事人,拿着XX年的一个民事裁定书,还有各种证明和票据,已经揉的不成样子,为的是讨回自己村委会欠他的XX多元。他说:“孩子要上学了,没有钱,每年都来法院,工作人员说给我办,其实都没有办。我现在要把我的执行费用要回来,村委会没有钱,也就没办法了。”法律规定,执行不下去,将中止执行,执行费也不能退,现在是谁也没办法解决此事,他气愤的要打新闻热线报道此事,手里的裁定书是一纸空文,不但钱没有要到,反而为此出去了不少。

最后,通过一个多月的实习,锻炼了自己的各项能力,但也发现了许多欠缺的知识。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要吸取经验教训,努力学习,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树立正确的人格,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第四篇:提高基层电视新闻报道骨干的业务素质

提高基层电视新闻报道骨干的业务素质

基层电视新闻报道骨干,他们的业务素质却一直难以适应节目质量水平的要求。所以,以创新思维来提高基层电视新闻报道骨干的业务素质,充分发挥电视新闻在部队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就成为了基层部队电视宣传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层部队电视新闻宣传工作的特点

与地方电视台相比,基层部队电视宣传工作无论从设备、人员和题材方面,都具有它鲜明的特点。

1、在节目制作的设备方面,基层部队电视节目制作设备相对落后。伴随着数码摄录设备和非线性视频编辑设备的普及,电视宣传部门不必再花费昂贵的经费就可以购置到一套较为完备的电视节目制作设备。许多部队成立了设备较为齐全的录像室,可以独立地完成一些电视片技术指标较高的前后期制作,多数能够达到节目播出的标准。但是,与专业的地方电视台相比,基层部队的电视制作设备还存在种类单

一、性能相对落后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电视报道骨干业务水平的提高。

2、在电视新闻报道人员的配备方面,具有人员结构单一的特点。在基层部队,做电视宣传人员的分工不像地方电视台那样专业。一名电视报道干事身兼数职的现象十分普遍:前期采访、摄影、写解说词,后期编辑合成、选配音乐、设计字幕,样样都要精通;有些声音条件较好的报道骨干还要客串节目的配音。此外,掌握设备的一些日常维护技术也是必不可少的。这就要求基层电视报道骨干具备业务素质全面、敬业精神强,能够独立完成电视新闻制作全部过程的能力。

3、在节目题材的选取范围方面,具有点多面广的特点。基层部队大都是高度分散、点多面广,新闻题材的选取范围十分宽泛。新闻报道骨干只有“脑勤、腿勤、眼勤、口勤”,真正能够“沉”下去,深入到部队生活中去,“知兵、懂兵、爱兵”,才能获得有价值的新闻线索,拍摄出精品。

业务素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电视新闻报道在军队建设中作用的日益显现,基层电视新闻报道的队伍也逐步壮大起来。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基层电视报道骨干业务素质的整体水平与部队建设对新闻报道的需求不相适应。目前,基层部队电视新闻报道骨干业务素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知识结构单一。基层电视新闻报道骨干所报道的新闻题材往往涉及部队工作的各个领域,他们不仅要全面地了解部队工作,还应该“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但是,目前在基层电视新闻报道骨干队伍中却普遍存在着“能力不足”和“学问不够”的现象。许多人虽然在业务方面能力不错,但对部队的作战、训练、武器装备等方面却知之不多,研究不深,是个门外汉。一旦在报道过程中遇到有关这些方面的题材,就有可能出现报道不深入、问题研究不透彻、采访中说外行话的情况。

2、电视新闻写作能力不强。基层部队的电视新闻报道骨干大多数是从文字报道或图片报道工作转行到电视报道工作上来的,没有经过专业的电视业务培训。他们虽然不乏采访能力和写作技巧,但对电视新闻写作的特殊性把握不好,有时把电视新闻写作与文字新闻写作混为一谈,忽视了电视新闻的语言特点。

电视新闻的基本表现元素是画面、同期声、解说、字幕,基于此可以把电视新闻的语言划分为视觉语言和听觉语言。电视新闻写作要围绕着电视画面来展开,写作受画面的限制。在日常的工作中,一些电视报道人员,没有很好地掌握电视写作“为眼睛而写”的基本规则。

“为眼睛而写”最起码的要求是要做到声画对位。首先,在写作时头脑中要先有画面的感觉,考虑到所写的内容在拍摄画面时是否能够真正地实现。其次,电视写作还需要后期编辑的经验,要对片子有整体上的把握。有些电视新闻要插入采访片段,现场同期声,因而在结构上比较灵活,松紧结合,单从字面上看往往不能独立成章。

3、电视摄像基本功薄弱。近年来,许多基层部队都配备了轻便、价格适中、画面和声音指标较高的DV摄像机,DV摄像机对电视报道人员摄像水平方面的要求似乎从表面上看来有所降低,似乎谁都可以拍上一段画面。特别是它所具有的自动变焦功能,更是受到了初学者的青睐。于是,无论什么题材,也不分什么场合,随意地推拉摇移,没有目的性,录像器内的景物始终在不停运动,一条新闻镜头拍了不少,但不是推完了接着摇,就是摇完了接着拉,几乎找不着一个固定镜头。

电视新闻摄像不单纯是一门技术,还是一门艺术,要创造性地运用景别、构思、场面调度及镜头运动等要素去为表现新闻主题服务。对于基层电视新闻报道骨干来说,在电视新闻摄像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少用推、拉、摇、移,多拍固定镜头。因为电视新闻的剪辑手法基本上都是固定镜头的硬切,一是时间有限,二是为了增加单位时间的信息量。拍摄固定镜头时,全景就是全景,特写就是特写,景别不能随意变来变去,使镜头毫无章法。

第二,镜头要成龙配套。首先,镜头的内涵要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概念。举一个最常见的例子,拍一条会议新闻,首先要有带会标的镜头,交待新闻主题;要有各主要发言人的镜头,交待新闻人物;要有与会者凝神静听或边听边记的镜头,交代环境和烘托气氛;要有一些必要的空镜头用来转场。其次,景别要成龙配套。运用不同的景别去表述不同的内容。还以拍室内的会议新闻为例,带会标的介绍环境的镜头当然以全景为宜,会议主持人或报告人当然要拍成近景。最后,拍摄角度也要成龙配套。在具体拍摄时,主体无论是人还是物,都要兼顾上下和左右,避免视点的单一化。总之,拍摄时腿脚要勤快,不要图省事,前期图省事,会给后期编辑带来很多不应有的麻烦。

4、一专多能人才少。在基层部队做电视新闻报道工作的人数很少,不像地方电视台那样,前期记者、后期编辑职责分工明确。这就要求每个报道骨干都能做到集采编技能为一身,前期能拍摄、采访,后期能写稿、编辑。只有这样,才能够适应基层电视报道工作。可实际情况却是,真正符合一专多能的报道骨干并不是很多。电视是视觉语言和听觉语言有机结合的一门艺术。要制作一条完整的电视新闻,电视报道员要在前期拍摄时,既顾及到后期镜头的组接,又考虑解说词的写作,哪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都不能少。

另外,许多基层部队还购置了非线性视频编辑设备,由于它功能齐备、价格适中,满足了基层部队电视新闻报道后期编辑工作的需要。电视报道骨干应该认真刻苦地学习使用这些非线性编辑设备,发掘它的功能优势,利用它为自身业务素质水平的提高助一臂之力。以创新思维培养基层电视新闻报道骨干

随着军事频道的创办和电视设备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电视新闻报道在我军建设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为了不断地适应形势的需要,我们就要以创新的思维,积极拓宽思路,为基层电视报道骨干搭建业务培养的平台,最大限度地发挥电视新闻报道在军队和国防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1、基层部队应提高对电视宣传报道的重视程度。电视新闻报道在部队宣传工作中出现得较晚,导致有些基层部队对其重视的程度不如文字和图片报道那样高。一些单位把宣传报道的重心放在报纸和杂志上,甚至在统计新闻报道成绩时,电视新闻报道不在统计之列;还有些单位的电视报道员整天被部队的一些琐事缠身,大部分时间耗费在为单位拍摄录像资料、制作汇报片上,几乎没有精力去研究电视新闻业务,从而导致电视新闻报道水平停滞不前。基层部队只有对电视新闻报道在部队建设中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为电视报道骨干提供一片创作的沃土,才能为他们业务能力的提高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

2、支持和鼓励电视报道骨干参加专业理论知识的系统培训。坚实的电视业务理论基础是做好报道工作的根基所在。然而,缺乏专业、系统的业务培训是基层部队电视报道骨干队伍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举办各层次的短期电视专业技能培训是解决这个问题有效的办法之一。

1998年,总政举办了“全军电视记者编导进修班”。进修班开办5期以来,为全军基层部队培养了一批批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电视报道人才,极大地提高了基层部队电视报道工作的专业水平。他们其中的大部分人至今还活跃在全军各基层部队的电视报道战线上,成为基层电视报道工作的骨干力量。除此以外,各军区每年也可以不定期地举办电视新闻宣传骨干培训班,扩大接受培训人员的覆盖面,提高整体的专业水平。有条件的单位还可以送人员到专业高等学府进行短期在职培训,加强基层的专业人才力量。

3、创造各类参加实践和见习的机会。电视报道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它需要在采访、编辑的过程中不断地积累经验,电视理论转化为自身的知识储备,这样才能创作出思想内涵深刻和具体独特人生感悟的精品。部队的电视报道员虽说在长期的基层报道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对专业、规范的电视采编工作流程知之甚少。这就需要为他们创造更多到地方较专业的电视台实习和合作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学到经验,用来规范部队的报道工作。另外,还可以到军区一级电视宣传部门学习、实践,这样能更直接地了解军区范围内的报道现状,有的放矢地改进和促进自己的工作。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能够到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的栏目组,如《军事报道》、《人民子弟兵》和《国防时空》这些和我们的工作结合紧密的栏目中实习,或是有机会与军事栏目的记者合作采访,更是能极大地缩短基层报道骨干实践、摸索过程,在短时间内提高专业水平。

4、广泛吸纳人才。在基层部队中,从正规的高等院校电视专业毕业的电视报道员为数不多。而这些从地方高校招收的优秀毕业生对基层电视报道工作的规范和水平的提高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然而,从地方招收的优秀大学生在部队中却存在着工作成果见效较慢的现实情况。虽然他们的专业理论基础扎实,可是,由于对部队生活没有深刻的体验,他们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这就需要那些有长期部队工作经验的基层报道骨干以长远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在实践中多关心、指导他们,多创造一些让他们体验军营生活的机会,以不断地提高部队电视报道的专业水平。

5、顺畅通联渠道,确保新闻快速、准确、及时。电视新闻报道骨干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要以敏锐的新闻敏感触摸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他们不仅要了解基层部队的工作情况,还要及时地了解到军事频道和军区近期的宣传报道工作动向,以便正确地引导近期的电视报道工作。为了获得及时、准确的报道信息,基层报道骨干就要力求做到“眼勤、口勤、手勤”,积极做好对上、对下的通联工作,及时了解上级的宣传工作指导思想,广泛地收集新闻线索,快速、准确、及时地做好基层电视新闻报道工作。好新闻,是广大读者的迫切期待,是每一位新闻工作者的不懈追求。如何发现、采写和编辑好新闻,不少同志都有自己的经验和体会,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以为,好新闻与好思维密切相关,有好思维才能产生好的新闻作品。

好新闻离不开好思维

好新闻的构成要素很多,比如选材好、角度新、标题精炼、形式活泼、结构巧妙、语言优美、思想深刻、编后精当、处理突出,等等。有的好新闻具备其中一两个要素,有的具备多个要素。一则新闻,只要人们对它叫好,无论具备几个好新闻要素,都可以折射出作者、编者的思维轨迹。所以,我们可以说,好新闻的诞生,离不开思维的创新。

好思维能使我们的宣传“平中见奇”。《前卫报》获1990年首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的作品《“没有就是没有!”》即为典型实例。这则消息其实就是一段电话通话记录:营领导打电话要求连队上报“二员”(优秀炮兵指挥员、优秀“四会”教练员)、“三手”(神枪手、神炮手、技术能手)名单,连队干部实事求是地说:“我们没有。”当营领导要求他们“凑合着”上报时,连队干部态度更加坚决:“没有就是没有!”就是这段简单的通话(全文才300多字),作者把它“录”了下来,编辑进行了精编,为它撰写了编后,并上了头版显著位置,最后在全省、全军、全国连连获奖。本稿的编者在评价这则新闻时用了8个字:“小中见大,平中见奇。”试想,没有深邃的目光和敏锐的思维,我们的编者和作者,能够从一段普通的电话对话中,看出基层干部“勇于坚持实事求是,敢于抵制不良风气”这一重大主题吗?

好思维能使我们的宣传“破陈出新”。一般认为,政治教育报道是很难出新出彩的。但事实证明,有了好思维,同样也可以产生精品佳作。在2002军区军兵种报纸好新闻评选中,海军后勤部以兵为本、与时俱进创新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系列报道,就赢得了一片叫好声。这组报道共5篇,一则消息打头,接连刊发了4篇通讯:《惊晓惊晓,窗外一声啼鸟》、《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秀》、《争渡争渡,激起一滩鸥鹭》、《心静心静,键动一屏真情》。这组报道的成功之处,并不在于报道内容多么生动,也不在于海后的做法多么新颖,关键是它的表现形式“抓人眼球”。一是标题制作精妙。报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这样严肃的内容,作者大胆创新,用轻松活泼的诗化语言作标题,格调一致、有韵味、有含义,的确让人耳目一新。二是其编后的运用和处理独特。给4则通讯配发的编后,没有板起面孔提要求、摆起架子讲大话、充当人师搞点评,而是以记者同期声的形式,用写新闻的手法写编后,对报道主题进行了深层开掘。在政治教育宣传难有突破的情况下,这组报道以巧、妙、新、活的特点,博得评审专家的赞扬,它的成功,应归功于思维的创新与突破。创造和运用新的思维方法

好新闻与好思维的关系,还可以这样来表述:好新闻的竞争,就是好思维的竞争;好新闻诞生的过程,就是思维创造和创造性地运用思维的过程。新闻工作者应该怎样创新思维和创造性地运用新思维呢?思维的基本类型有逻辑(抽象)思维、形象(直感)思维与灵感(顿悟)思维三种,这里想从这三个方面谈点粗浅的看法。

要增强逻辑思维的“非逻辑性”。逻辑思维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准确、清晰地表达思想,排除各种思维的混乱和错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新闻宣传实践中,逻辑思维在宣传理论发展、报道实践创新、组织新闻策划等诸多方面,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传统的逻辑思维方式更适用于以固定的范畴揭示思维的确定性,反映事物相对稳定的状态和以纯粹抽象的形式考察人的思维的活动。我们不妨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在坚持逻辑思维的同时,努力增强其“非逻辑性”。所谓“非逻辑思维”,简而言之,就是不按固定的逻辑思维法则去思维。它是突破已有的理论和具体事物的细节,通过思维过程的自由联想、直觉和灵感以及海阔天空的想象,将各种思维信息进行重新排列、组合,从而发现新的真理的思维方法。我们在提炼分析新闻过程中,有人会突然提出一些不合常理但又很有价值的新奇想法,这就是思维不遵循逻辑性、思维过程跳跃和自由运动引发的结果。所以说,非逻辑思维往往具有开拓、创新的优点。而这,正是我们创精品、出佳作迫切需要的。因此,作为始终走在社会创新前列的新闻工作者,在逻辑思维过程中要敢于进行“非逻辑思维”,拓展逻辑思维的新空间。当然,增强逻辑思维的“非逻辑性”,并不是越“非”越好,它只是对逻辑思维的补充。这一点,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很好地把握。

要加强思维形象的创造。形象思维主要是用典型化的方式进行概括,并用形象的材料来思维。对形象思维而言,形象是思维的细胞。有的稿件一气呵成,众人叫好;有的稿件反复琢磨,其质量却不一定高。为什么?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思维的形象因素在起作用。前者事先脑中“有版”腹中“有稿”,而后者在工作展开之前脑中腹中可能都是空的。这就说明,新闻宣传具有抽象化的特征,但形象思维又存在于各种新闻宣传实践中,新闻工作者必须重视和努力进行思维形象创造,最大限度地开掘蕴含其中的创新力。怎么“创造”?简单地说,就是要尽力对事先装入脑中的“版式”、“稿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拿出更胜一筹、更让人叫好的版面和稿件来。新闻宣传领域是一个可具想象力、创造力的领域,这为我们进行思维形象的创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同时,新闻宣传领域也是竞争性、对抗性较强的领域,这又为思维形象的创造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和更高的标准。只要我们努力在思维形象的创造上下功夫、找出路、求突破,新闻思维创造就一定能够收获丰硕的果实。

要最大程度地激发灵感。灵感,是人在思想高度集中、情绪高涨时而突然表现出来的一种思维创造力。灵感的重要作用,突出地表现在思维受阻时突然闪现,从而开拓新思路、提出新设想、创造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说:“刚生下的娃娃是没有灵感的,所以灵感是人类社会实践的结果,不是神授。”这就告诉我们,灵感的产生同艰苦的思维劳动、丰富的社会实践、雄厚的知识积累以及各种信息刺激等触发因素密切相关。因此,灵感思维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不断地调动和激发。有这样几种方法可以参考:一是追捕热线法。当大脑中某种“灵光”闪现时,一定要牵着这根“红线”立刻追捕,迅速将思维活动和心理活动推向高潮,并努力向纵深发展。“作诗火急追之捕,情景一失永难摹。”当其时,哪怕是情况再紧任务再急也不要放弃,务必求到一定的结果。二是寻求诱因法。灵感的迸发,几乎都需要通过某一偶然的事件作为“触媒”刺激大脑,诱发相关联想。在新闻宣传实践中,人们积累了许多寻求诱发灵感因素的办法。如自由想象、科学幻想、发散式联想、大胆怀疑、多向反思等等,运用得当,都可能引发灵感的闪现。三是搁置问题法。如果遇到问题总是悬而难决,那就需要把它搁置下来,去研究分析其他一些问题,或者更换一种新的环境,以便使思维走出“胡同”,进行新的调整。这样,或许能使你不自觉地回到原来的题目上来,突然悟出解决问题的新办法。新闻工作者常说的“冷处理”,其中就有这一含义。四是跟踪记录法。灵感像个精灵,来去匆匆,而且极易被人忘却。为了防止它稍纵即逝,应该进行跟踪记录,“好记性”的确不如“烂笔头”。

要努力提高思维的效率

思维的效果,取决于思维的效率。效率低下的思维,即使质量再高、层次再深,如果时过境迁,也没有任何价值。新闻工作者在创新思维和运用新思维时,必须重视提高思维的效率。无论是哪一个级别、哪一个方面的好新闻评选,对时间的要求都是十分严格的。所以,我们搞新闻的同志经常讲到“抢”、“快”、“早”三个字,即抢新闻、快采写、早刊发。

在竞争十分激烈的环境条件下,我们能不能“抢”到新闻、抢到好新闻,能不能尽快、尽早地把好新闻端到读者面前,基本的前提就是思维效率。人的思维是一个具体的过程,有一个从起始到结束的阶段。这个过程越短、产出与投入之比越高,越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如果我们遇到一个新闻事件,老半天还进入不了情况,进入情况后又老半天得不出结论,或者想着想着跑了题、想着想着又断了线,在稍纵即逝的新闻事件面前,以这样的思维速度、思维路径去考虑问题,是很难快起来的,当然更谈不上出什么好新闻、好作品了。提高思维效率,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要加快思维的速度。我们不是经常讲“反映一定要快”吗?所谓“反映要快”,一指具体动作要快,二指思维速度要快。两厢比较,后者更为重要。一般来讲,在同等的思维时间里,获取的思维结果越多,说明思维速度越快;相同的思维结果,耗费的劳动量越少,说明思维速度越快。思维速度通常可以用单位时间里取得思维结果的数量和质量来衡量。比如,几名同志一起讨论一个典型事件的宣传角度,有的人很快就能提出很有新意的想法,而有的人半天也拿不出意见来。显然,用时短、提出的角度多而新的同志,思维速度就快。要提高思维速度,必须经常加以思维锻炼。我们平常在写稿、编稿时,应该不断地自我加压,把完成任务的时间压缩到最短,把质量标准定到最高。这样不停地磨炼自己,终会有收获。

二是要提高思维的质量。大家都知道,在思维过程中,并不是所有思维结果都是有效的。我们在探讨稿件写作时,有人提出的设想不但引不起别人的关注,反而让人感到滑稽可笑,就是思维结果无效的典型表现。我们追求思维效率,除了要提高思维速度之外,还要注意思维的质量。如果偏离目标太远,无效劳动太多,这样的思维速度是毫无价值的。增强思维的有效性,一方面要选准思维的方向,一开始就朝着目标前进。思维的出发的路径很多,但最近、最准的一条在哪里,一定要搞清楚,否则就可能出现走弯路甚至南辕北辙的局面。另一方面,就是要尽量避免和减少失误。在新闻实践中,思维失误的时候是很多的,有的稿件失之偏颇,有的稿件违反禁令,有的稿件缺乏科学依据,还有的说过头话或出现失泄密问题等,都是思维要素运用不周全的表现,一定要加以克服。

三是要吸纳他人思维成果。在新闻实践中,思维走弯路的现象时常发生。有的同志对问题的思考很认真、很投入,但事实上,已经偏离了方向。这个时候,就一定要注意别人的看法,听得进大家的意见,不能固执己见。当大多数同志与自己的意见相左时,当自己的思维结果总是引不起人们的关注时,就要“忍痛割爱”,选择放弃,另辟思维路径,否则就会钻牛角尖、走入死胡同,做些无效劳动。

第五篇:基层法院法官职业化路径探讨调查报告

实现法官职业化是法院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的重要任务,法院需要职业化的法官来满足人民对诉讼现代化的要求。只有实现法官的现代化,才能实现法院的现代化。培育现代司法理念应从法官职业化谈起,基层法院处在司法改革的前沿,最容易感受法官职业化的艰辛。笔者认为,基层法院法官职业化应当选择合适的路径,只有方向正确,自上而下,才能确保司法改革的目标,寻找到法官职业化共性的东西。

笔者认为法官职业化应从以下几方面抓起:

一、抓住机构改革、人员分流的机遇,有步骤地引进高素质法官,加强人才储备,抢占人才高地,为文明司法、精英审判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法官职业化的实质和目标是法官的精英化,精英法官的集团化,造就一批职业法官阶层,用法官整体水平的提高来支撑诉讼现代化的需求。

二、大力加强教育、培训工作,提高法官职业能力。有知识的人未必能力强,专业知识与审判实践有着一定的距离,但是不掌握最新的司法理念和法学理论,审判水平的提高将成为空中楼阁。而且由于基层法院审判、执行等具体业务工作繁忙,来不及及时学习和更新知识。然而,只有变学历教育为终身教育,法官在职业化进程中才能永葆青春与活力;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积累,审判能力才能不断地增强。

三、积极推进司法改革。按照十六大提出的改革要求,完善法院的机构设置、职权划分和管理制度。在职权划分上,将行政管理工作与业务管理工作分开,即不以行政化的模式来管理法院,转变法院领导大小事全管的现状,按照行政管理和审判管理的规律办事。按照这种改革思路,首先应改革审委会职能,将其职能向总结审判经验和研究重大决议转变,另外建立审判长联席制度(也可称为审判长会审制度),可由分管院长或庭长主持,全体审判长参加,定期研究案例,共同提高审判水平。逐步实现审判管理由“外部”向“内部”管理转变,由他律向自律转变。法官个人和团体的独立审判权都应受到尊重。同时还应强化审判长职责,发挥审判长的能动作用,将审判权力逐步向优秀审判长倾斜,并加强审判长的选任工作。采取这一举措也是为实行法官员额制创造条件。

四、实行法官助理制度应注意保持法院“减员”与增效的统一。推行法官助理不能搞“一刀切”,应在充分的竞争和选择后作出。赋予法官助理的职权不能过小,因为在基层法院,法官助理在法官的指导下应承办一定数量的简易案件和调处纠纷,以实现审判资源的合理配置。

五、建立法官、行政人员的技能考核制度。根据法官、行政人员的工作性质建立各自的工作档案,建立全院干警技能考核档案,按照学历、审判技能表现实行定量与定性考核相结合,长期、短期考核相结合,并进行一定的档次评定,以促进人员的合理调配,为人员的奖惩提供合理的依据,使法官的综合实力提到充分量化。可借鉴其他国家法官司法技能的考核办法,制定职业法官技能的考核标准。

六、实施“知名法官精品案”工程。在基层法院审判工作任务繁重的情况下,加强法官职业化建设应从提高审判质量和更好地完成审判任务出发。为此,应加大力度,重点加强对现有业务骨干和有潜力的年轻法官的培养,在刑事、民商事、行政三大审判领域内各培养出若干名专家型知名法官;强化质量意识、精品意识,进一步加强审判管理,增强业务指导,健全保障机制,完善错案责任追究办法,从而使基层法院的审判质量水平整体得到提升。

下载基层法院如何有效提高法官业务素质(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层法院如何有效提高法官业务素质(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基层法院法官断层问题调研报告

    建设高素质的人民法院队伍,是做好法院审判、执行工作的重要组织保证,也是做好其它各项工作的基础。从2002年开始试行的司法考试制度是从起点上提高法官素质的重要举措,它提高了......

    谈基层法院的法官职业化建设

    2002年7月25日,最高法院发布的《关于加强法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若干意见》,首次用正式文件的方式提出法官职业化建设的概念,是对法官职业化建设的发展和推动。《意见》对法官职......

    谈基层法院的法官职业化建设

    2002年7月25日,最高法院发布的《关于加强法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若干意见》,首次用正式文件的方式提出法官职业化建设的概念,是对法官职业化建设的发展和推动。《意见》对法官职......

    法院法官征文

    “长大了,我想当老师!”,“我要做医生!”,“我想成为一名科学家!”……当您听到这样的话时,脸上也许会浮起淡淡的笑吧。你是否也想起了自己的小时候呢,当老师和大人们问你长大后的理......

    法院法官辞职信

    法院法官辞职信范文 辞职报告也称为辞职申请书是个人离开原来的工作岗位时向单位领导或上级组织提请批准的一种申请书。以下是由 尊敬的院党组: 我从XX年进入法院工作,至今已X......

    提高基层医院招聘护士业务素质的探讨

    随着卫生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招聘护士已成为各级医院护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护理事业的后继人才。但是,由于招聘护士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在县级医院还是以中专毕......

    法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范文)

    法官的政治素质及业务素质 浅谈法官的政治素质及业务素质 作为一名法官要始终坚持党的利益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

    基层法官

    基层法官成“弱势群体”?来源: 今晚报关键字:弱势群体;基层法官;基层法院;定纷止争;法院系统作者:杨明 张海林2010-11-1416:18全国3000多个区县级法院的法官,这是法院系统内最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