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省基层法院法庭法官培训心得
全省基层法院法庭法官培训心得
2011年4月7日全省法院法庭法官培训班开办了,虽然我不是一名法官,却很荣幸成为其中一员参加本次培训。通过四天的学习,不管是裁判文书写作,还是民事审判事务讲
座,都使我收获颇多。本
人从以下三方面谈谈自己本次学习的心得。
一、不断学习,提高素质。荀子曰:“学不可以已”,任何一个人都应该不断学习来提高自己,而作为一名基层法院工作人员更应该借此次培训为契机,不断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把学习当做一种常态,通过学习不断提高文化层次和知识范围;通过学习来提高执法水平,通过学习来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在第一天的开班典礼上,省高院赵庭长语重心长的讲述了培训的重要性,以及他们为组织培训所付出的人力物力,希望我们能抓住每次学习机会,真正实现培训一次获益一次。随后高老师的裁判文书讲座,更是把他在基层法院多年的裁判文书写作技巧和经验通过案例的形式详细的进行了讲述,把我们平时在裁判文书中出现格式不当及论理
不到位等情况一一进行剖析、指
正,真是醍醐灌顶,使我受益匪浅。
二、耐心谨慎,认真负责。审判工作一直是民众瞩目的焦点,法官正是风口浪尖的行船人,在当前社会矛盾突出,两极分化越演越烈,审判要想得到老百姓的满意,用如履薄冰去形容法官谨慎的良苦用心丝毫不为过。那么,谨慎的内涵不仅仅再是慎法律效果,还包括慎社会效果、慎工作细节、慎言行举止。而西安市未央区法院三桥法庭王庭长的到来,让我们找到了榜样,也通过他的授课让我们知道了一个基层法庭是如何实现年调解率高达90%及如何成为全国优秀法庭。王庭长说到:“司法良知是根本,法官重视是中心”,也正是他们用良心办案,用耐心办案,用高度的责任心办案,才赢得了掌声、赢得了荣誉;他们的实践告诉我们,那怕用27次调解换来一次和解,这也是值得的,因为这至少为整个社会减少了一个潜在的不稳定因素,真正实现了司法为社会
大局服务。同时也纠正了我们长期以来对调解影 响法院权威理解的误区。
三、端正作风,洁身自好。近些年最高人民法院特别重视法官的作风建设,2010年12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重新修定公布了《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为新时期法官作风建设揭开了新的篇章。2011年4月8日上午,本次培训迎来了省高院韩老师,他从法官职业道德的内容到意义等7各方面讲述了学习法官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并以黄松有案贯穿于始
终,为我们上了一个精彩而又生动的思想道德课。本次培训短暂而充实。近距离的聆听资深老师、法官传道授业,使我收获了更多的知识、信心和珍贵的友谊。从文书写作到道德培养,从理论学习到调解技巧,从法律适用到
民事审判,每一项培训内容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本
次培训,我一定要学至用,责在心,德
于行,真正把学习成果转化到审判实践当中。
第二篇:基层法院法官实习心得体会
基层法院法官实习心得体会
(一)此次实践共历时一个月,在基层人民法院旁听法官办案,了解基层人民法院的工作状态,认识人民群众在解决纠纷时的思维,注重了解程序性原则在我国基层法院的具体运行,认识犯罪分子,探索犯罪心理,初涉我国法官的工作及待遇情况,具体了解办案经过,公正是否得到体现,理论和实践是否一致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了解认识。
首先,在基层法院,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的高低,对工作起关键性的作用。基层法院有过去老体制下的法官,例如刑庭庭长是1979年从人民教师中任命的,也有新体制下法科毕业的通过国家司法考试的法官,老法官有办案经验,新法官有前卫的思想,两者可以相互借鉴学习.原以为老法官的思想很“腐朽”,然而其专业水平却很高,办案很有经验,同时新的法学理念在办案的过程中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如重程序,倾向当事人主义等,这些老法官一路办案,也是一路学习过来的,可以说老法官不“老”。
其次,基层人民法院大部分针对的是农民群体,广大人民群众集体知识水平偏低,新生一代还没有完全成长起来,这就给审判工作带来了麻烦,法院工作人员解释给他们通俗易懂的法律知识,老百姓听不懂有些还胡闹,引起的矛盾纠纷都是邻里乡村的小矛盾,如:地邻关系而引起矛盾,因误会而有纠纷,有些人是讨公道,有些人是争口气,打官司的理由就是争面子,免受人欺,例如,有些当事人说:村上只有我一户人姓刘,而对方在村上有很多弟兄,有一个老太太说:我的两个儿子在外地,他们就欺负我这个老太太。农村的人应该邻里和睦,有纠纷用话说,去人民法院解决,法院可以给你公正的答案。然而还有些人借一时之气而酿错,追究其刑事责任。农村人打官司感觉是很不光彩的事,如果双方打官司的话,可以说双方的矛盾程度达到了极限。邻里、村里之间相互谅解,互相帮助有困难的人,同时加强农村人的知识文化水平建设,这样一些不必要的纠纷就可以减少许多,农民各司其职,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广大农民群众都抱怨,政府部门的门难进,事难办,脸难看,多少人多新盖的审判大楼不满,一方面是过去传统的对政府机关印象不好的影响,另一方面他们的思想不能和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的思想得到交流而造成的误解。每个工作人员热情的接待来访者,仔细的解读案件,解决来访者的疑难问题,然而,多少来访者一进国家机关大门,存在心理“阴影”,要记住这些国家机关是专门为人民办事,没有什么“胆怯”的,工作上有时办案人员给老百姓说好话他们听不进去,工作人员对他们严一些也是应该的,在给付赔偿金的案件中,法院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给出合情合理的判决结果,偶尔也会出现一些误差,这是在所难免,但绝对在程序方面是公正的,有时双方当事人都感到不公平,态度极恶,这些让人不得不再论证什么是公正。
在基层法院,人民群众没有多少钱,要说贿赂还没有多少资本,也没有人给他介绍贿赂给谁。然而有权有钱的人,怎样依权依钱作威作福在所不知。毕竟,有权有钱者少,国家的法律日益严明,这些人将被严厉打击,再加上人民的素质日益提高,工作人员严以律己,老百姓和国家机关的这种隔膜也将会烟消云散。
再次,关于案件的执行问题,判决书下发,判决的各项权利义务就要得到实施,这是审判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然而,由于种种事由得不到执行。我接待了一个当事人,拿着2000年的一个民事裁定书,还有各种证明和票据,已经揉的不成样子,为的是讨回自己村委会欠他的2000多元。他说:“孩子要上学了,没有钱,每年都来法院,工作人员说给我办,其实都没有办。我现在要把我的执行费用要回来,村委会没有钱,也就没办法了。”法律规定,执行不下去,将中止执行,执行费也不能退,现在是谁也没办法解决此事,他气愤的要打新闻热线报道此事,手里的裁定书是一纸空文,不但钱没有要到,反而为此出去了不少。
最后,通过一个多月的实习,锻炼了自己的各项能力,但也发现了许多欠缺的知识。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要吸取经验教训,努力学习,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树立正确的人格,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现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所建树,充分利用智慧解决人民矛盾,促进我国法制社会建设进一步形成,为祖国做出贡献。
基层法院法官实习心得体会
(二)此次实践共历时一个月,在基层人民法院旁听法官办案,了解基层人民法院的工作状态,认识人民群众在解决纠纷时的思维,注重了解程序性原则在我国基层法院的具体运行,认识犯罪分子,探索犯罪心理,初涉我国法官的工作及待遇情况,具体了解办案经过,公正是否得到体现,理论和实践是否一致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了解认识。
首先,在基层法院,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的高低,对工作起关键性的作用。基层法院有过去老体制下的法官,例如刑庭庭长是1979年从人民教师中任命的,也有新体制下法科毕业的通过国家司法考试的法官,老法官有办案经验,新法官有前卫的思想,两者可以相互借鉴学习。原以为老法官的思想很“腐朽”,然而其专业水平却很高,办案很有经验,同时新的法学理念在办案的过程中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如重程序,倾向当事人主义等,这些老法官一路办案,也是一路学习过来的,可以说老法官不“老”.其次,基层人民法院大部分针对的是农民群体,广大人民群众集体知识水平偏低,新生一代还没有完全成长起来,这就给审判工作带来了麻烦,法院工作人员解释给他们通俗易懂的法律知识,老百姓听不懂有些还胡闹,引起的矛盾纠纷都是邻里乡村的小矛盾,如:地邻关系而引起矛盾,因误会而有纠纷,有些人是讨公道,有些人是争口气,打官司的理由就是争面子,免受人欺,例如,有些当事人说:村上只有我一户人姓刘,而对方在村上有很多弟兄,有一个老太太说:我的两个儿子在外地,他们就欺负我这个老太太。农村的人应该邻里和睦,有纠纷用话说,去人民法院解决,法院可以给你公正的答案。然而还有些人借一时之气而酿错,追究其刑事责任。农村人打官司感觉是很不光彩的事,如果双方打官司的话,可以说双方的矛盾程度达到了极限。邻里、村里之间相互谅解,互相帮助有困难的人,同时加强农村人的知识文化水平建设,这样一些不必要的纠纷就可以减少许多,农民各司其职,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广大农民群众都抱怨,政府部门的门难进,事难办,脸难看,多少人多新盖的审判大楼不满,一方面是过去传统的对政府机关印象不好的影响,另一方面他们的思想不能和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的思想得到交流而造成的误解。每个工作人员热情的接待来访者,仔细的解读案件,解决来访者的疑难问题,然而,多少来访者一进国家机关大门,存在心理“阴影”,要记住这些国家机关是专门为人民办事,没有什么“胆怯”的,工作上有时办案人员给老百姓说好话他们听不进去,工作人员对他们严一些也是应该的,在给付赔偿金的案件中,法院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给出合情合理的判决结果,偶尔也会出现一些误差,这是在所难免,但绝对在程序方面是公正的,有时双方当事人都感到不公平,态度极恶,这些让人不得不再论证什么是公正。
在基层法院,人民群众没有多少钱,要说贿赂还没有多少资本,也没有人给他介绍贿赂给谁。然而有权有钱的人,怎样依权依钱作威作福在所不知。毕竟,有权有钱者少,国家的法律日益严明,这些人将被严厉打击,再加上人民的素质日益提高,工作人员严以律己,老百姓和国家机关的这种隔膜也将会烟消云散。
再次,关于案件的执行问题,判决书下发,判决的各项权利义务就要得到实施,这是审判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然而,由于种种事由得不到执行。我接待了一个当事人,拿着XX年的一个民事裁定书,还有各种证明和票据,已经揉的不成样子,为的是讨回自己村委会欠他的XX多元。他说:“孩子要上学了,没有钱,每年都来法院,工作人员说给我办,其实都没有办。我现在要把我的执行费用要回来,村委会没有钱,也就没办法了。”法律规定,执行不下去,将中止执行,执行费也不能退,现在是谁也没办法解决此事,他气愤的要打新闻热线报道此事,手里的裁定书是一纸空文,不但钱没有要到,反而为此出去了不少。
最后,通过一个多月的实习,锻炼了自己的各项能力,但也发现了许多欠缺的知识。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要吸取经验教训,努力学习,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树立正确的人格,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第三篇:法官培训心得
法官培训心得
第一篇:预备法官培训心得:如履薄冰慎审判
十天的培训短暂而充实。近距离的聆听资深法官传道授业,与同龄预备法官一起争辩探讨,使我收获了更多的知识、信心和珍贵的友谊。从道德培养到庭审驾驭,从理念解读到规则适用,从知识拓展到技能提升,从案例分析到庭审模拟,每一项培训内容都让我深刻的
感受到书面析案例与实务审案子的不同。
案例分析只突出理念、知识和规则的逻辑运用,却展现不出道德,考验不出技能,然而审判的生动之处恰恰就在于它能综合而细致地体现出职业道德素养和审判技能水平。我原以为只是与审判工作沾边的许多‚零件‛问题反反复复被各位资深法官重申、强调,居然在审判中占据了半边天。我深刻的意识到:审判不是答卷子,不是判了就了事,审判过程的中诸多问题的处理往往是比判决本身更重要的东西。比如,法官举止不妥,引起当事人的不信任,即便是正确的判决,不被当事人接受,实际上纠纷就没有化解。可见,小问题处理不好,就会直接影响审判效果,甚至导致功亏一篑。
因此,审判工作没有所谓的及格分,只有零分和满分。审判一直是民众瞩目的焦点,法官正是风口浪尖的行船人,审判要得满分的评价,用如履薄冰去形容法官谨慎的良苦用心丝毫不为过。那么,谨慎的内涵不仅仅再是慎法律效果,还包括慎社会效果、慎工作细节、慎言行举止。
看似案情简单、法律关系明确的案件,常常却不能机械的套用法条,甚至某些完全符合起诉条件的案件却不能通过诉讼程序解决。为什么?在我原来的意识里,这种疑问似乎不应该存在。
记得两年前的新录用人员培训班上,李大元主任曾经从审判实践的角度阐释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关系。那堂课后,我才发现法律不是万能的,法律只是社会矛盾的诸多调节器中的一种,某些时候它并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但是,当我开始思考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的问题时,却又常常陷入一些无法解决的疑惑中:法官不可能通晓所有的知识、也不可能了解所有的案件背景,如何才能达到好的社会效果呢?法律要求审判必须严格围绕当事人的诉讼请求,保持中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注重社会效果又必然要求法官积极了解案件背景材料,以便预见矛盾并把它化解在未萌芽状态,作为法官,坚持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到底要把握一个什么样的度?如果恪守规则而缺乏敏感性,显然偏离社会效果,而对案件背景调查的过于清楚,会不会导致案件审理开了花?
带着这些疑问,我参加了预备法官培训,有幸再次聆听李大元主任的法律思维课。课后,我仔细琢磨了他讲述的飞行员诉民航劳动争议案、非典期间患者诉医院案的处理方法,这才渐渐领悟了其中的答案。原来,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不仅是新时代法院功能定位的标准,还是法官必须具备的一种务实的法律思维。审判承担着整合社会关系的功能,这意味着审判不是就案论案,而是要用更长远的眼光、更开阔的思维去考虑个案的审理会带给当事人什么样的利益、同时又会带给社会什么样的影响。因此,审理案件需慎而又慎,仔细甄别案件的法律性质,并敏锐的洞察其潜在的社会影响。至于刚刚提到的‚度‛的问题,我想,多观察、多思考、多预见总是没有错误的,只是法官不能用自己所想所见的种种事实和理由人为的扩大当事人的矛盾,替当事人去找利益、争利益,否则就偏离了法律效果,也会必然偏离社会效果,也就破坏了‚度‛的平衡性。要使得两种效果统一有度,法官在保持谨慎和细心的同时,还需要紧紧坚守客观中立、案结事了的基本原则。
审案例不同于答卷子,程序的完美是审判工作的底线。程序的完美不仅仅是结果性的履行完规定的法律手续,怎么履行手续常常是更加重要的过程。实务中的程序并不是书本中介绍的庭前准备、法庭调查、法庭辩论、最后陈述、评议宣判那么粗线条,每一个阶段都由许许多多零碎的工作组成,都有许许多多细节的问题需要处理,这些零碎而细节的问题又根据个案的不同而繁简有别、形式各异。我们也许会对学习过程中的有些失误见怪不怪,比如因为熟练使用拼音输入法、剪切板而疏于检查通常会导致论文的形式错误,但是一旦这种细节错误发生在判决书上,影响的消极性可想而知。对于一篇长达万言的文书,完全避免形式错误确非易事,但是我们必须完全避免。所以,即便对待如此细小的问题,我们也必须有如履薄冰的高度警惕性和责任感。
记得朱军庭长提醒大家说,在写判决书和宣判的时候,即便烂熟在心的法条,也要仔细参照正式文本;姜春玲庭长也提到书记员因发串了传票而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她还提醒大家,法庭辩论结束时,一定要发出清晰的指令,否则就会影响当事人的程序权利。可见,审判中的每个字、每句话都是举足轻重的,我们的前辈不是也在诠释这个真理吗?我想,作为一名预备法官,要想出色的适应未来的审判工作,就需要不断保持责任感,重视工作细节,从点点滴滴中强化谨慎意识。
案件的审理程序直观的处于当事人的监督之下,因此,法官不能有丝毫亵渎权威、有损中立的言行。我清晰的记得姜春玲庭长给我们举的一个生动例子:我正在调解,当事人突然闯进来说:‚法官,我给您送钱过来了!‛姜庭长虽然心里明白是已审结的一个案件当事人来送赔偿金,但是她对着其他当事人把话说的非常到位:‚您是过来送赔偿金的对吧,我现在正在处理案子,一会再给你办手续,您再稍等一会儿。‛姜法官还幽默的说,‚如果我含糊不清,来一句‘送钱是吧,等会啊!’这样就好心办错事情了,我面对的当事人会怎么想象这件事情,会怎么想象法官?‛我关注到,资深法官在讲庭审驾驭能力的时候,更多的关注了程序上的细节问题和庭审突发事件的处理。这些突发事件或许就如上例一样可小可大:当事人一句 ‚送钱‛不是刻意刁难和考验,目的不是为了看看法官怎么处理,本身是个枝节小事,但是若处理不妥,‚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很可能会造成恶劣影响,酿成大失误。恩格尔曾说:‚法官的一言一行,无论对治愈创伤还是对造成创伤都有深远的影响‛。身为法官,要做到谨言慎行不是空有谨慎之心就可以了,还必须有细致周全的思考、缜密敏捷的思维、丰富的处世智慧和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否则谨慎也只是胆小的代名词。作为一名年轻的预备法官,我深知,自己需要学习和提高的还有很多很多……
听君一席言,胜读十年书。十天的培训使我领悟了‚慎‛字更加丰富的内涵,并把‚慎‛字时刻牢记在心。如果说这种‚慎‛有些瞻前顾后的意味,也无可非议。审判是责任感和使命感很强的事业,对于初涉审判的我们来说,更应当三思而后行。但是,‚慎‛更多的表现为责任和理性。当谨慎成了习惯,理性融入了品格,就自然而然的有了驾轻就熟的审判技能。那时候,‚慎‛就会表现为平和、淡定、从容的职业气质,就像每一位授课老师那样。对谨慎想的太多,认识了现实与理想的冲突,认识了审判的高标准和高难度,认识了对法官的种种约束和要求,我忽然失去了很多豪言壮语。但是,我仍然矢志不渝,因为我知道这种转变是我心理的成长过程,也是我进入准备状态的过程;我期待着自己能默默的交融知识和智慧,并积淀经验和修养……
第二篇:岗前培训班学习的心得体会——天平在我心
在呼伦贝尔市中级人民法院十几天的岗前培训即将进入尾声,眼前是自己岗前培训生活的终点,同时也是自己在人民法院开始工作的起点。回顾整个培训的过程,感觉学到了很多的东西,收获也很多,体会和感触也是颇深的。现将自己在这段时间来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整理一下,记录下来,算是对即将过去的一段生活的总结,更是一种帮助自己踏上未来工作学习的积淀。
首先,培训使我对法官这一职业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以前对法官工作不是很了解,但因为在大学学的是法学专业,一直都很向往能够在法院从事法官工作。现如今算是圆了自己小小的梦想,但对法院的具体工作却不是很了解。庆幸的是有了这样一次难得的岗前培训班让我清楚的认识到了法官职业的神圣与伟大。法官是国家法律的执行者,是国家法律的化身,是社会正义的守护神和社会良知的象征,因此其身上的责任是重大的,要将这份工作做好要付出很多的努力与汗水,一位优秀的法官不仅需要深厚的法学功底,还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熟练的审判技巧,才能承担起惩罚犯罪、调处纠纷、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重要职责。
其次,培训为我即将面临的实际工作提供了许多方法和策略。在培训中,几位经验丰富的优秀法官根据自己的实际审判经验给我们介绍了一些做好法官工作的要点和方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民三庭周庭长给我们详细的讲解了两种法律适用方法,对初涉法院工作的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方法,我想我们能够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这些经验和方法解决工作中碰到的各种问题。
第三,尽快转变角色,加倍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学服务,学做人。在考入法院工作以前,我从事政府办公室文秘工作,这两种工作是截然不同的,因此需要快速转变角色、转变工作思维和工作方式,迅速适应法院的工作。审判工作需要扎实的法律功底,这需要我们更加努力的学习最新的知识来充实自己。人民法官为人民服务,时刻牢记司法为民的宗旨,以高度的责任心办理每一件案件。要学会做人,民二庭一位前辈给我们讲课时跟我们讲到‚五勤‛,即眼勤、手勤、嘴勤、腿勤、脑勤,只要勤奋努力,谦虚谨慎必将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与赞扬。
第四,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树立责任意识,牢记司法为民,为自己负责,为法院负责。谈到法官,人们常常把他们与公道、正义联系在一起,他们肩扛天平,主持公道,伸张正义,抑浊扬清,成为很多人向往的职业。然而,‚法官‛作为法律的代言人,他们不仅要主持公道实现正义,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法官也担任着特殊的社会责任。‚定纷止争是一个法官的终极责任‛,在法官身上,除了要有一种捍卫正义和公平的精神外,还必须具备一种为国家、为社会、为当事人尽心办事、全力负责的信念。一个称职的法官在明察秋毫之时,还要用心体谅当事人的疾苦,充分考虑判决结果对双方当事人未来生活所造成的影响,才能够作出最佳的裁判。司法不公是最大的不公,严肃执法、公正执法,把案子办成经得起历史的经验和自己良心的拷问,通过法官卓有成效的努力定纷止争,确保每个公民---无论是高贵的还是贫贱的,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都能自信地、坦然地走进属于他们自己的法院,感受法律的公平、神圣与威严,在他们走出法院时,无论官司的胜负、输赢,都能对法律和法官充满尊重和信赖。
第五,要有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不管生活怎样,永远要热爱生活,不管成功与否,永远要继续向前,人一生中最美好、最愉快的日子,不单是那些取得成功的时刻,也是为成功全身心努力,克服挫折,甚至面临失败也毫不退缩的时刻。乌兰庭长也说到:‚生活态度决定生活方式‛,因此无论在生活还是工作中都要以一个好的心态去面对。
第六,做一个政治上有高尚品德的人。在培训期间我们有幸参加了市中院开展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动员大会。在大会上乔院长强调要将审判工作与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理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而提出来的。其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我们在工作中将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实际的审判工作中,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审判工作的各个环节,使法院工作迈向新的台阶。市中院还提出了‚六个一‛指标,即读一本好书、写一份好的调研报告、开一个规范庭、审一个精品案件、制作一份精品审判书、为民办一件实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坚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办好手中的工作。
第七,培训使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和动力。通过这一次系统的学习,受益匪浅。我从各庭室庭长们的身上看到了优秀法官的风采,他们为我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明灯,使我对以后的工作充满了向往与信心。我会以各位优秀的前辈为榜样,向他们学习,为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法官而奋斗。
新的起点需要新的奋斗,一切工作都需要实践来证明,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谈空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本次培训为起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实现自身价值。
第三篇:人民法官为人民心得体会----‚人民法官为人民‛要以人民满意为标准
胡总书记强调:‚政法工作搞得好不好,最终要看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政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法院必须把人民满意不满意做为衡量工作的重要标准。在‚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中,广大法官要自觉做到‚想为人民、能为人民、真为人民‛,最终把‚为人民‛的各项举措化为人民群众的深切感受,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到满意。
一、要让人民群众满意于公正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人民群众对公正的价值追求是永恒不变的。当前,在改革发展持续深入、各种矛盾不断凸显的新形势下,人民群众对公正的诉求越来越强烈,对人民法院、人民法官维护公正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人民法官为人民,归根结底要通过审判执行工作,彻底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要确保实体公正。‚法律是善良与公正的艺术‛。人民法官执法办案,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既尊重法律事实,又尊重客观事实,努力使依法作出的判决与依道德作出的判断有机统一起来。另一方面,要确保程序公正。坚决防止重实体轻程序的不良倾向,严格履行法律规定的程序,坚持平等对待当事人,确保各方当事人的诉权得到充分保护。再一方面,要确保过程公开。‚公正不仅要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实现‛。司法过程不公开,人民群众就无法对审判活动和结果做出客观、正确的评价。要通过立案、审判和执行的全过程公开,充分保障当事人的知情权和监督权,赢了让其感到‚赢得堂堂正正‛,输了让其感到‚输得明明白白‛,真正让人民群众深切感受到司法的公正。
二、要让人民群众满意于高效
迟到的正义非正义,不讲效率的司法不是公正的司法。现代社会是一个讲效率的社会,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效益。具体到法院工作中,人民群众容不得司法活动拖沓冗长,不允许诉讼过程旷日持久,特别是对个别案件久审不结、久调不决、久执无果等问题,人民群众反映尤为强烈。广大法官要切实增强效率意识,不断加快办案节奏,及时满足人民群众的诉讼要求。一是要加强审判管理,重点加强流程管理,坚决杜绝超审限、超期羁押等现象,在提高审限内结案率的基础上,想方设法让当事人少等待一天。二是要强化诉讼调解,进一步提高调解效率,按照合法、自愿原则,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切不可因工作失当,误了最佳时机。三是要简化办案程序,尽可能适用简易程序,积极探索民事小额案件速裁和一审终审制度,在依法办案的同时,坚持避繁就简,用最快捷的方式满足群众最迫切的诉求。四是,要加大执行力度,着力构建执行联动威慑机制,以最快的速度维护法律的严肃性,维护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
三、要让人民群众满意于方便
方便不方便,是人民群众评价司法工作的重要标尺。俗话说,细微之处见精神。人民法官为人民,就要事事处处体现出对当事人的关心。工作中,要设身处地替当事人着想,‚宁可自己多出力,不让百姓多跑腿‛,努力让人民群众享受到多方面的司法便利。一是对诉讼知识不足的,要‚送法下乡、送法入企‛,普及诉讼知识,提示诉讼风险,引导合理诉讼。二是对立案不方便的,要积极推行电话立案、网上立案、上门立案、预约立案、休息日立案等方式,确保法院大门永远向群众敞开。三是对参与诉讼不方便的,要通过设立巡回法庭,实行就地开庭、巡回审理,努力把司法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群众身边。四是对确有经济困难的,要不断加大司法救助力度,正确运用诉讼费减缓免措施,确保有理无钱的群众打得起官司、打得赢官司。五是对农民工、下岗职工等特殊弱势群体,要提供特殊司法服务,广辟司法绿色通道,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四、要让人民群众满意于温暖
对待当事人的态度,是法官给人民群众最直接的感受。它不仅反映了队伍的作风素质,更体现了法官的‚人民性‛本质。近年来,人民群众对人性化司法的呼声越来越高,渴望被尊重的愿望越来越强烈。这就要求广大法官必须牢固树立‚以当事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像对待自己的父母、子女、兄弟、姐妹那样对待当事人,把人民的需求当做自己毕生的追求,切实增进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具体工作中,一是要进一步转变审判作风,彻底改变个别法官‚板起脸来问话,背起手来走路‛的衙门作风,真正把当事人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来办,努力把好事办实办快办好。二是要进一步讲究司法礼仪,充分尊重当事人的人格权,讲文明话,干文明事,做文明人,让人民群众充分沐浴到法治文明的温暖阳光中。三是要进一步规范司法行为,特别注意开庭要守时,约见当事人要守时,不该承诺不得乱承诺,承诺了的就一定要依法履行承诺,让当事人时时处处感受到被尊重。四是要进一步增强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善于用法理、感情、人格、艺术的力量去做群众工作,注意用群众语言回答和处理问题,让群众听得清楚、听得明白、听得亲切,努力提高司法的亲和力。
五、要让人民群众满意于清廉
人民群众是可敬、可爱、可亲的,但同时也是可畏的。对司法不廉现象,人民群众不仅不满意,而且非常痛恨。‚人民法官为人民‛不仅要‚为‛人民,还要‚畏‛人民。一个法官有一次不廉洁行为,他的功绩就要被大打‚折扣‛;一个法院有一名法官出了问题,整个法院的形象就会严重受损。面对日益严峻的反腐倡廉形势,广大法官一定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下大力筑牢自身防线。一是要认真贯彻落实‚五个严禁‛规定,紧紧抓住审判执行最容易出问题的关键时期、关键部位、关键环节,充分发挥‚五个严禁‛规定的‚紧箍咒‛和‚护身符‛作用。二是要加强廉政警示教育,充分利用正反典型进行正面引导和负面警示,教育引导广大法官‚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三是要完善廉政机制,在健全完善‚四不为‛廉政建设机制基础上,积极探索廉政监察员制度,实行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监督。四是要加大惩处力度,对出现腐败问题的害群之马,要严惩不贷,绝不姑息,坚决清除出法官队伍,始终保持法官队伍的纯洁性。
第四篇:基层法院实习心得
暑期法院见习心得
法学院 08级
(三)班 张宁
这个假期的七月二十七号到八月七号,我到我们市的法院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司法见习。在这紧张短暂的两周内,我受益颇多,收获颇多。
虽然我已经经过了一年的系统的法律基础理论的学习,但在刚开始的司法实践中我还是相当的吃力的,感觉在学校学到的内容在实践中用不上,好在有法院的各位老师对我的细心耐心帮助教导与照顾,让我很快的适应了见习生活,学习到了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弥补了纯粹理论教育的不足。
在整个见习期间,首先也是我做的最多的就是翻阅和整理卷宗,开始时,看着面前一本本厚厚繁琐的卷宗,我是头昏脑胀的!一天下来了整理不了几个,而且这繁琐的工作也实在提不起我的兴趣。然而几天坚持下来之后,我慢慢发现,原来整理卷宗其实才是在我整个见习过程中最能学到东西的环节。随着越来越熟练,我整理卷宗也越来越快,这使我有了跟多的空余时间去翻阅卷宗,通过细细的阅读卷宗,让我又学习到好多东西,越来越多的阅读也使我越来越清楚一个案件的审理过程,而且,也让我学会了很多法律文书的格式,我清楚的知道了判决书、调解书、裁定书、起诉状、以及各种申请书的格式与要求。查看和整理卷宗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这是了解每个案子案情的关键,也是接触各类案件的最好机会,当我以仔细认真的查阅和整理过一本一本浓缩了法院工作流程的卷宗之后,我逐步地了解了法院的具体工作,以及法官的办案思路。
由于我是被分派到民事庭,所以我接触到的全是一些民事纠纷,在整理了大量的卷宗之后,我发现在我们这个并不是很发达的地方,最主要的民事纠纷就是离婚纠纷和各种借款买卖合同纠纷。面对如此多的离婚案件,;不由得我不产生一些想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为什么我们社会的离婚率在不断攀升?这一方面反映出社会民众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在增强;而另一方面,也放映出了严重的社会问题,人们对待自己的婚姻越来越开放,对自己的婚姻也越来越不负责任!不仅伤害了双方当事人,也伤害了双方的家属朋友,更是给自己的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阴影!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很多的问题儿童,少年犯等都是来自单亲家庭或离异家庭!对此我们不得不进行深入的思考!
除了离婚纠纷以外,在主要的就是各种财产纠纷,各种买卖纠纷层出不穷!这说明了我们现代社会的市场经济秩序,还是很混乱的,各种欺诈行为依旧存在,市场经济的法制建设的任务依旧很艰巨!市场经济中的诚实守信既是道德的要求又是法律的要求。在各种民事纠纷中让我最感愤慨的是农民工的遭遇!各个行业的农民工受骗的案例屡见不鲜。看到他们无助而又无奈的眼神,不知道我的心里有多不是滋味!因为他们缺乏法律知识,自己辛辛苦苦劳累一年却被那些无耻“老板”戏耍欺骗!造成这种现象,农民工自己有责任,包工头有责任,社会也有责任!我们对法律的宣传不够!对法律的执行也不够!
在整个见习期间,光整理卷宗就用掉了我一周多的时间,之后,我就开始旁听了。在法院实习,最大的方便就是可以经常去旁听庭审。
虽然已经学习了一年多的法律,但在旁听的过程中,我真真切切的感到了我们仅有的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在加强理论修养的同时,我们更需要积累实际操作的办案经验和社会阅历。由于年轻气盛,我们很容易凭感觉办事,很多事情容易想当然!缺乏理性与经验,使我们做事时很容易犯错误。而作为司法工作者,除了要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法律专业素养外,还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理性。老师曾说过:作为一名法律人最重要的就是要时刻保持一颗清醒理性是头脑!只有这由这样我们才能理清错综复杂的案情,查明事实的真相!才能真正做到公正、公平!
在旁听了这么多的案件后,有一件让我印象深刻:那是一件发回重审的案件。是一起买卖债务纠纷的案件。在这个案件中,原告是起诉被告返还被告欠原告的五万元人民币!然而,原告与被告双方关于欠款的产生过程,与还款过程的陈述却是天壤之别!不是失之一毫,而是差之千里!简直是背道而驰!针对同一个事实情况,原被告双方当事人的陈述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哪?很显然,必定是有人在歪曲事实,隐瞒事实真相!或许只是其中一方,或许双方都在说谎!然而,无论是一方还是双方,这都让我对此产生了深深的厌恶之情!因为只要双方打官司的必定会有一方是不讲理的,是无赖!但是如果我们的法官如果也像我一样带着厌恶的情感去审理这个案件,他还会客观公正的审理调查案件的真实情况吗?他还能做出公平公正合理合法的判决吗?很显然,这是很难做到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法官,不能带着情绪,不能带着偏见去审理案件!必须客观公正审理案件!保持
局外人的清醒与理性!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法律的严肃、理性、客观、公正!
同样是在此案中,由于被告语言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很低,曾使案件的审理一度陷入僵局,法官和原告提问的问题被告没能理解,而答非所问。原告的发问与陈述有搞得在场的其他人一头雾水!使得该案件的审理时间一再的拖延,很多人早已失去了耐心而紧皱眉头默默抱怨,而法官却依旧在慢慢品味被告的意思,从被告的话语中寻找有用的信息,同时又在耐心的对被告进行引导,让他理解法官和原告的意思表达。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了法官所具备的超乎常人的耐心!正是这种不急不躁的心理素质才有足够的能力去把案件调查清楚,才可以拨开重重迷雾,把错综复杂的案情脉络理顺理清。
要做一名合格出色的法官,除了要有过硬的法律知识,掌握各种技巧,还必须要有一颗不同寻常的耐心!
见习期间,我也偶尔会跟着老师出发,到很多地方去送达传票或判决书。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的学习,如何跟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如何沟通。面对不同的人,我们需要不同的说话语气,不同的说话方式,以及不同的交流方式。说话得体,工作才能好开展,任务才能好完成。这门深奥的学问,我还得好好学习!
在法院见习的生活中,有紧张、有激动、有忙碌、有严肃!我不仅学到了知识,同时也增长了不少见识,不过也发现我们的法治建设中还存在一些缺陷与不足,第一,当今中国社会,普遍的司法人员都具备了比较高的业务素质,但是往往因为上级的一个指示而使法官陷
入两难的境地。期待在不久的将来,在号称“世界大国”的中国,司法权与行政权能够真正地分开,中国的司法状况会步入一个新的台阶。第二,发现在法庭审判过程中,气氛随便,很多人手机响个不停,肆无忌惮地接听电话,某些不相关人员随意进出,完全置法庭纪律于不顾,弃法律尊严于无物!第三,在法制建设的过程中,普法教育是极其重要的,一些人因为不懂法而触犯法律,还有一些人因为缺乏最起码的法律常识而问出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问题,令我们愕然不已。曾有一次我听的一个民事庭,一位法官用他的巧舌妙语调解将欲离婚且各执一词的一对夫妻,让他们都明白了各自的错误,露出改正之意,才让我们感觉到有一丝的鼓舞,法庭不应该仅仅只是一个判刑责罚之所,更应该是教育修正人的思想、行为,指导人向善行正之地。
时间如梭,光阴似箭!短暂忙碌的两周的法院见习生活转眼间就结束了,在民事审判庭的见习的日子是充实而快乐的,是紧张而忙碌的,这半个月的实习经历将是我一生中难忘的回忆,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因为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见习。总之,此次见习让我受益匪浅,我不仅把平时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了实践中,还利用实践提高了自身,认识到了自己在理论方面存在的不足。
在这段时间的学习和见习的工作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地位。作为一名学习法律的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一定会倍加珍惜短暂宝贵的在校学习时间,严格要求自己,从多方面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坚定自己维护法律尊严的决心,为我们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为我们社会,为我们人类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一点篇二:基层法院实习报告 本次实习主要有三个目的:
(1)深入司法实践的第一线,了解司法审判的全过程,在熟悉审判程序的同时,发现其间存在的各种问题与缺陷,从而加深对中国现实司法的理性和现实性思考。
(2)理论联系实际,将自己在校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并在实践的基础上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深度与高度认识,尽力用一个法律人的身份和思维去思考问题,并学会解决问题之道。
(3)利用本次机会,找到从法律学习者到法律工作者身份转变的现实途径,了解理论与实际的背离,现实与模拟的差距,从而在背离与差距中找到平衡点,给自己的专业修养和现实能力给一个准确的定位。
二、实习主要过程
(一)实习前
不少同学常抱怨说,在法院里大都要被人差遣,只能做些跑腿的事情,但我觉得,当我们走到社会上,谁一开始能够不被人差遣呢?即使自己做老板,也是需要付出更多辛苦代价的。至于跑腿,每个人都要从基层做起,在基层只要你努力积极,依旧能够学到许多出乎意料的东西,包括一些理论的落实,包括感受工作的氛围,同时也包括在一个小集体中的待人处世。
(二)实习中
我在实习期间主要做了以下一些工作:
首先,在法院做的事情就是翻阅和整理卷宗,通过阅读卷宗,我从大体上把握一个案件的办案流程,看的越多,就把握的越详细。刚开始时觉得有些无聊,很没意思。而后来慢慢地了解和认识到查看和整理卷宗是一件非常
重要的事情,这是了解每个案子案情的关键,也是接触各类案件的最好机会,当我仔细认真的查阅和整理过一本一本浓缩了法院工作流程的卷宗之后,我逐步地了解了法院的具体工作,以及法官的办案思路。
其次,在行政庭实习做的很多的就是法律文书的制作与书写,有时也会帮着书记员填写一些执行通知书、传票、提押票、公告。这些法律文书的制作,毫无疑问都有一个比较模式化的框架,但是其中的内容却是需要你根据每个案子的情节来构建的,这就需要我们十分地仔细和谨慎地去抓住每一个细节问题了。在法律文书书写的过程中,我学到了不少知识,理解了许多理论问题。一个案子的案由字数可能最长也不过十来字,但是我们却不可忽视这几个字,判决时对一个案子的定性是很重要的。
最后,在法院实习,最大的方便就是可以经常去旁听庭审。开始的时候,总是不敢去跟法官提出来,后来,庭长跟我说,来实习最好的不就是去旁听吗?勇敢的跟法官商量就是了,他们会同意的!结果,真的是这样,法官们都对我很好,我也就有了更多的机会去旁听庭审。庄严的法庭、神圣的气氛、严格的程序、激烈的辩论,身处其中,至少可以让人感觉到程序的正义在这里是一种淋漓尽致的体现。在旁听的过程中,审判人员对整个案件的驾驭能力、清晰的思路、逻辑严谨的语言着实令我羡慕和惊叹。虽然已经学习了两年半的法律,但在旁听的过程中,我真真切切的感到了我们仅有的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在加强理论修养的同时,我们更需要积累实际操作的办案经验和社会阅历。
(三)实习后
具体说来,我在实习中主要有以下收获:
第一,基层法院法官的优秀素质加深了我对法官职业的认识。
我实习的民庭的法官都具有长期司法审判工作经验,在审判案件时对庭上情况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掌控能力。法官之所以威严,除了法官职业本身的威严外,还需要法官自身的人格魅力。廉洁公正,自省自重,是对法官的基本要求,欲望永无止境,欲望也是不能自拔的深渊。法官的个人魅力还体现在法官较高的文化修养和法律专业素养,时刻清晰的理性。
第二,我较为熟练的掌握了司法文书的写作要领。
实习期间,我整理了大量的案件材料,这些经历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我在学校所学知识的不足。
三、实习所想、所感
实习真的是一种经历,只有亲身体验才知其中滋味。课本上学的知识都是最基本的知识,不管现实情况怎样变化,抓住了最基本的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如今有不少学生实习时都觉得课堂上学的知识用不上,出现挫折感,但我觉得,要是没有书本知识作铺垫,又哪能应付这瞬息万变的社会呢?
在法院我接触的最多的就是城管拆迁工作所引起的纠纷
实习让我在学生和走上社会进入工作岗位之间有个良好的过度,是自己人生的一段非常重要的经历,也是一个重要步骤,使我提前了解了社会,为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做好了思想和能力等方面的充分准备,为就业打好了一定的基础,对我的将来有着重要的作用。
短暂的实习期一瞬即逝,看似漫长的两个月的工作也在白驹过隙间走到了终点,看着自己在那些天来所经历的诸多案件,看着自己在那些天来所整理的卷宗,所做出的每一份文件,这段过程不可谓不充实,期间经过的每一
天,结交的每一位同事朋友,都是我难以忘怀,衷心的祝福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更佳的表现,我也会怀抱着这段充实美好的经历在今后的学习工作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走向自己的未来。感恩这些天的实习,能够有这样的收获!篇三:基层法院实习日记
基层法院实习日记
时间:2011-07-25来源:未知 作者:8012点击: 341 次
基层法院实习日记 此次实践 共历时一个月,在基层人民法院旁听法官办案,了解基层人民法院的工作状态,认识人民群众在解决纠纷时的思维,注重了解程序性原则在我国基层法院的具体运行,认识犯罪分子,探索犯罪心理 ,初涉我国法官的工作及待遇情况,具体了解办案经过
基层法院实习日记
此次实践 共历时一个月,在基层人民法院旁听法官办案,了解基层人民法院的工作状态,认识人民群众在解决纠纷时的思维,注重了解程序性原则在我国基层法院的具体运行,认识犯罪分子,探索犯罪心理 ,初涉我国法官的工作及待遇情况,具体了解办案经过,公正是否得到体现,理论和实践 是否一致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了解认识。
首先,在基层法院,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的高低,对工作起关键性的作用。基层法院有过去老体制下的法官,例如刑庭庭长是1979年从人民教师中任命的,也有新体制下法科毕业 的通过国家司法考试的法官,老法官有办案经验,新法官有前卫的思想,两者可以相互借鉴学习.原以为老法官的思想很 “腐朽”,然而其专业水平却很高,办案很有经验,同时新的法学理念在办案的过程中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如重程序,倾向当事人主义等,这些老法官一路办案,也是一路学习过来的,可以说老法官不“老”。
其次,基层人民法院大部分针对的是农民群体,广大人民群众集体知识水平偏低, 新生一代还没有完全成长起来,这就给审判工作带来了麻烦,法院工作人员解释给他们通俗易懂的法律知识,老百姓听不懂有些还胡闹,引起的矛盾纠纷都是邻里乡村的小矛盾,如:地邻关系而引起矛盾,因误会而有纠纷,有些人是讨公道,有些人是争口气,打官司的理由就是争面子,免受人欺,例如,有些当事人说:村上只有我一户人姓刘,而对方在村上有很多弟兄,有一个老太太说:我的两个儿子在外地,他们就欺负我这个老太太。农村的人应该邻里和睦,有纠纷用话说,去人民法院解决,法院可以给你公正的答案。然而还有些人借一时之气而酿错,追究其刑事责任。农村人打官司感觉是很不光彩的事,如果双方打官司的话,可以说双方的矛盾程度达到了极限。邻里、村里之间相互谅解,互相帮助有困难的人,同时加强农村人的知识文化水平建设,这样一些不必要的纠纷就可以减少许多,农民各司其职,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广大农民群众都抱怨,政府部门的门难进,事难办,脸难看,多少人多新盖的审判大楼不满,一方面是过去传统的对政府机关印象不好的影响,另一方面他们的思想不能和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的思想得到交流而造成的误解。每个工作人员热情的接待来访者,仔细的解读案件,解决来访者的疑难问题,然而,多少来访者一进国家机关大门,存在心理 “阴影”,要记住这些国家机关是专门为人民办事,没有什么“胆怯”的,工作上有时办案人员给老百姓说好话他们听不进去,工作人员对他们严一些也是应该的,在给付赔偿金的案件中,法院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给出合情合理的判决结果,偶尔也会出现一些误差,这是在所难免,但绝对在程序方面是公正的,有时双方当事人都感到不公平,态度极恶,这些让人不得不再论证什么是公正。
在基层法院,人民群众没有多少钱,要说贿赂还没有多少资本,也没有人给他介绍贿赂给谁。然而有权有钱的人,怎样依权依钱作威作福在所不知。毕竟,有权有钱者少,国家的法律日益严明,这些人将被严厉打击,再加上人民的素质日益提高,工作人员严以律己,老百姓和国家机关的这种隔膜也将会烟消云散。
再次,关于案件的执行问题,判决书下发,判决的各项权利义务就要得到实施,这是审判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然而,由于种种事由得不到执行。我接待了一个当事人,拿着2000年的一个民事裁定书, 还有各种证明和票据,已经揉的不成样子,为的是讨回自己村委会欠他的2000多元。他说:“孩子要上学了,没有钱, 每年都来法院,工作人员说给我办,其实都没有办。我现在要把我的执行费用要回来,村委会没有钱,也就没办法了。”法律规定,执行不下去,将中止执行,执行费也不能退,现在是谁也没办法解决此事,他气愤的要打新闻热线报道此事,手里的裁定书是一纸空文,不但钱没有要到,反而为此出去了不少。
最后,通过一个多月的实习,锻炼了自己的各项能力,但也发现了许多欠缺的知识。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要吸
取经验教训,努力学习,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 树立正确的人格,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现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所建树,充分利用智慧解决人民矛盾,促进我国法制社会建设进一步形成,为祖国做出贡献。
第五篇:法院反映基层法官教育培训存在“四重四轻”
法院反映基层法官教育培训
存在“四重四轻”
近日,滨湖法院对近年来的基层法官教育培训实践进行了调研,发现由于受体制、内容、方法等影响和制约,现行基层法官教育培训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四重四轻”:重审判业务培训轻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基层法院迫于“案多人少”的压力,更重视审判业务培训而轻思想政治学习,这是一个较普遍的现象。尽管法院系统先后陆续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以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活动,也收到了很大的成效,但仍有个别同志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务虚”,只有搞好审判工作才是务实的。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尽管做到了长抓不懈,但并未从灵魂深处改变少数干警重审判工作轻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观念。重学历教育培训轻司法能力培养。目前的“法官在职继续教育”很大精力放在提高学历教育方面,教育培训被认为是“搞文凭”的工具,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急功近利的弊病。相当一部分在职法官(其他工作人员)以函授、自考等方式通过“专升本”或“本考研”的方式来提升学历层次。本应由高等法学教育完成的文化与法律知识教育成为法官培训的核心内容,培训的重点为现行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而有关司法理念、司法能力、司法礼仪、审判技能、职业道德、心理学、社会学知识方面的培训比较薄弱。培训的结果是都能通过考核,而法官的司法能力却无法通过培训获得实实在在的提升。
重应急性、临时性培训轻法官职业化提升。现行的《法官培训条例》把法官培训分为任职、晋级、续职资格培训以及其他培训,即拟任法官和拟任法院院长、副院长须接受任职资格培训。这些培训往往以晋级、续职为直接的目的,以单项培训、临时培训为主,存在应急性的特点,且规模较小,次数有限,课程设计基本上以法律知识灌输为主,缺乏明确的职业法官人才培养目标的总体设计,培训的效率与效能不佳,与基层法院审判工作的实际要求并不相适应。
重传统培训模式轻拓展法官知识结构。《法官培训条例》规定法官培训实行两级管理体制,最高人民法院统一领导全国法院的法官培训工作,高级人民法院领导本辖区内法院的法官培训工作。长期以来,法院队伍的教育培训工作严格按照规定在法院内部进行操作,没有把法官放在社会的大环境中对其他知识进行丰富性培训。同时,传统的培训方式仅针对业务进行培训,以讲课为主。而基层法院办理的案件类型繁多,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法院系统内部近于封闭式的培训,无法有效拓展法官的知识结构,丰富法官的知识面,与现代社会对法官知识结构和知识量的需要不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