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一期法律知识培训考试试题答案
第一期法律知识培训考试试题答案
一、判断题
1、错
2、错
3、错
4、错
5、错
6、错
7、错
8、错
9、对
10、错
11、错
12、错
13、错
14、错
15、对
16、对
17、错
18、错
19、错20、对
21、对
22、对
23、错
24、错
25、错
26、错
27、错
28、对
29、错30、对
31、对
32、对
33、错
34、对
35、错
36、错
37、错
38、对
39、对40、错
二、单选
1、A2、A3、A4、A5、B6、B7、B8、A9、A10、C11、B12、A13、D14、C15、A16、C17、B18、D19、D20、B21、C22、B23、B24、A25、D26、D27、D28、B29、B30、B
三、多选
1、ACD2、BC3、ABD4、AC5、ABCD6、ABC7、ABC8、CD9、ACD10、AC11、AB12、ABCD13、BCD14、BD15、ACD
第二篇:2014年兵团公职人员法律知识考试试题答案-1
2014年兵团公职人员法律知识考试试题
单位: 姓名: 得分:
一、判断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1、国家行政机关对自己的职权可以放弃不履行。(X)
注:不能放弃不履行
2、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聘任从事法制教育的专职或兼职教师,条件不允许的,可以不聘任。(X)
注:学校应当聘任
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4、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5、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6、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只是司法机关和公职人员的责任。(x)
注: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7、法治是解决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唯一手段。(X)
注:有效手段
8、在公职人员应具备的法律素质中,法治精神、法律信仰、法治观念和法治能力四个要素尤为重要。(√)
9、《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10、《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C.自治县 D.民族乡
2、宪法的修改,需要由(AB)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B.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C.三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
3、宪法规定,我国行使宪法监督职权的机关是(AB)。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最高人民法院 D.最高人民检察院
4、兵团“六五”普法规划提出,要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职工群众和宗教人士的法制宣传教育,特别要把(AC)作为重中之重。A.领导干部 B.公务员 C.青少年 D.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 E.职工群众
5、目前,在兵团开展的基层法治创建活动有(ABCDE)A.民主法治示范连(社区、单位)B.法治团场(单位)C.依法行政示范单位 D.法治示范学校 E.诚信守法企业
6、《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实施〈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办法》规定,对没有达到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考核标准的,不得评定(AB)奖项
A.精神文明建设 B.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C.卫生红旗单位 D.绩效考核先进单位
7、关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表述,正确的是(ABCD)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公平正义的首要内涵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实现公平正义的前提和基础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指法律确认和保护公民在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时处于平等的地位
8、下列选项中,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ABCD)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精髓,切合中国的发展实际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的极大发展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并提供了制度保障
9、兵团精神是指(ABCD)
A.热爱祖国 B.无私奉献 C.艰苦创业 D.开拓进取
10、工作当中,公职人员的法治能力主要体现在(ABC)方面: A.能够准确把握事物的法律意义,并及时做出正确的法律判断和评价
B.能够熟练运用法律手段、遵循法律程序顺利实现工作目标
62、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任务是什么?
1)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
2)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3)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 4)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5)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
6)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五、论述题(30分)
1、结合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谈一谈如何在本部门、本系统推进法治建设? 参考:
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总书记指出:“提出这个总目标,既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性质和方向,又突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工作重点和总抓手。”这个总目标是贯穿《决定》全篇的一条主线,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纲举目张的意义。
一、深刻认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的重大意义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我们党清醒认识我国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深刻分析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回应广大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站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高度提出来的,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一)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正确方向
当今世界,由于各国历史、文化和发展道路的不同,存在着不同的法律制度模式和法治体系。提出这个总目标,就是要明确宣示,我们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将坚定不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是要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前进,坚持我国法治的社会主义性质,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明确这一根本性问题,有利于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和历史任务,有利于统一思想、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法治上的共识,排除和澄清各种模糊认识,保障依法治国沿着正确的方向推进。
(二)规划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体布局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各个方面,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各个领域,必须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谋划,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有一个总揽全局、牵引各方的总抓手,围绕这个总抓手来谋划和推进依法治国各项工作。这个总抓手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决定》针对我国法治建设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体现推进各领域改革发展对提高法治水平的迫切要求,从法律规范体系、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法治保障体系和党内法规体系等方面对法治体系建设提出目标要求,从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和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方面对法治中国建设作出战
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可以说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总体战略部署在时间轴上的顺序展开,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就像两个轮子一样协同驱动,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制度动力和保障。
二、准确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的科学内涵
《决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的内容作了科学阐释。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切实解决好制度模式的选择问题。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法治道路、建设什么样的法治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国体政体、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功实践雄辩地证明,我们已经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条道路的核心要义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这一核心要义的提出,彰显了我们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指明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正确方向,从根本上划清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与西方所谓“宪政”的本质区别。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必须沿着这条正确道路前进。
(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具体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一个内容丰富的整体,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理论和实践提高
到一个新水平。这个法治体系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内容:
1.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依法治国,首先要有法可依。经过长期努力,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国家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总体上实现了有法可依。但要看到,法律体系形成后,还要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完善,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增强法律法规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某些法律规范不协调、不好用的问题。继续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包括完善立法体制,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加强重点领域立法,以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
2.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目前,法律实施还存在诸多问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有些地方以权谋私、徇私枉法、破坏法治的问题还很严重,人民群众对这些问题意见还很大。法律的有效实施,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和难点。为此,必须建立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加强宪法实施,坚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使法治具有最坚实的支撑力量。
3.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无论是党的执政权,还是立法权、执法权和司法权,都具有权力的天然属性,那就是,缺乏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建立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健全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建立确保宪法法律得以有效实施的责任机制,真正做到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4.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一是,各级党委要切实加强对依法治国的领导,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和水平,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障。二是,加强法治专门队伍和法律服务队伍建设,加强机构建设和经费保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坚实人才保障和物质条件。三是,改革和完善不符合法治规律、不利于依法治国的体制机制,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完备的制度
314
要的指导意义。具体来讲,科学立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前提,严格执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公正司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保障,全民守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础。
三、始终坚持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的基本原则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并阐述了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必须坚持的五个基本原则,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这五个原则的提出,回答了社会普遍关心的涉及依法治国的许多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遵循。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解决的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政治保证问题。《决定》深刻阐述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指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和基本原则。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与时俱进地加强和改善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真正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解决的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力量源泉问题。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人民当家作主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和目标。法治建设必须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充分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个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更好地实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解决的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价值追求问题。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求法律对所有社会成员一
视同仁,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任何在社会中处于弱势的公民都不得受到歧视。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必须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加大监督力度,切实保证宪法法律有效实施。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解决的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精神支撑问题。道德和法律具有天然的联系和共同的价值取向。道德是法律的精神内涵,法律是道德的制度底线。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做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解决的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实践基础问题。法治属于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经济基础服务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从我国国情和实际出发,突出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适应改革发展稳定的法治需求,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推动法治实践发展。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不懈地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2010法律知识考试试题答案
2010法律知识考试试题答案
一.1-5 BDCBD6-10 DBABC
二.1.AB 2.CD 3.AB 4.ABC 5.BCD
三.1-5 ×××∨∨ 6-10 ×∨×∨∨
四、1.宪法同普通法律的阶级本质是一致的,但又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法律方面具有特殊属性。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宪法内容的根本性。
二,宪法法律效力的最高性。
三,宪法制订、修改程序的严格性。
四,宪法解释和监督实施的特殊性。
2.(一)明确宣布了宪法的根本法地位和最高的法律效力。
(二)规定了宪法监督的总的原则。
(三)明确了宪法监督机关,扩大了宪法监督机关的范围。
(四)建立了逐级监督和保证宪法实施的监督体系。
(五)规定了事先审查和事后审查相结合的监督方法。
3.宪法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宪法既是一种政治法,又是法治法。作为政治法,宪法反映了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作为法治法,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法律权威,是一切法律、法规赖以产生、存在的法律依据。
4.一、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
二、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
三、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价值追求和目的四、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使命
五、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根本保证
第一、它规定了法治实践和政法工作的方向。
第二、它要求政法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有大局和战略思维能力。
第三、它成为检验法治实践和政法工作成效的客观标准。
论述
(一)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适应新时期教育工作新形势新任务的客观需要。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正处在难得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处在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对敌斗争复杂的时期。
(二)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确保教育工作社会主义方向的客观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各阶层的利益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我国经济充满生机活力的同时,市场经济利益法则也影响着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在这 种情况下,政法队伍难免会受到影响。
(三)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解决教育工作现实问题,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客观需要。
第四篇:伊金霍洛旗2012公职人员法律知识考试试题答案
伊金霍洛旗2012公职人员法律知识考试试题答案
一、CDDAACAAAD
二、1.ABC 2.ABC 3.ABCD 4.ABD 5.CD 6.CD 7.ABCD 8.ABCD 9.ABCDE 10.BCD
三、√ √×××
四、1.征收拆迁是政府通过发布征收决定的方式,征收了某块土地,在征收土地的行为完成以后,进行的“拆迁”。征收拆迁在法律性质上是一个设计公权力行使的法律事实。二协议拆迁是在进行商品房开发或者其他非公益设施建设的时候,由地方政府出面或者开发商自己直接出面取得建设用地使用权,由开发商或者政府跟特定土地上原来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人订立拆迁安置补偿协议然后进行拆迁。协议拆迁在法律性质上就是一个普通的合同交易。
2.第一,安全生产时重大的政治问题。第二,安全生产工作是重大的经济问题。第三,安全生产工作是重大的社会问题。第四,安全生产工作是重大的法律问题。
3.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主要是思想领导、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一)坚持党的领导是党的先进性决定的(二)坚持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三)坚持党的领导是法治建设的艰巨性决定的4.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律制度;农村产权法律制度;农村市场交易法律制度;农村宏观调控法律制度;农村可持续发展法律制度
5.第一,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及其领导人、责任人和其他国家工作人员。第二,生产经营单位及其负责人、有关主管人员。第三,生产经营作业人员。第四,安全生产中介服务机构和安全生产中介服务人员。
五、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极大的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法治思想的内涵,对于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保障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正确方向,具有重大意义。:
一、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适应新时期政法工作新形势新任务的客观需要;
二、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确保政法工作社会主义方向的客观需要;
三、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解决政法工作现实问题,建设高素质政法队伍的的客观需要。要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地位。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的指导思想,是指导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思想和理论武器。要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大作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我国一切立法活动的思想先导,是我国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
第五篇:入党培训考试试题答案
四、辨析题
1..申请入党的人在年龄上必须具备年满18岁的条件。
答:正确
“年满18岁”强调了申请人入党必须具备的年龄条件。只有在成年以后,其世界观和政治倾向才具有相对稳定性,才具有确定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观点、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才能确定自己终生的政治信仰和政治志向。一般来说,“18岁”是一个人步入成年的基本标志。因此,申请入党的人的年龄规定,以“年满18岁”为底线,目的是为了保证党员质量,使党员在其申请入党的时候,就具有与党的性质要求相一致的世界观和政治倾向。
2.党员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不参加党的生活或不交纳党费,就被认为是自行脱党。
答:党章规定,党员没有正当理由,连续6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就被确认为是自行脱党。处理党员自行脱党,要正确掌握是否“没有正当理由”和是否“连续6个月”这两个条件。不要把因为某些客观原因(如生病住院、患精神疾病以及办理组织关系中确实存在问题等)连续6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一律看作自行脱党。有关党组织要认真调查研究,弄清真正原因,如实提交支部大会讨论,并应当通知本人参加并允许申辩。经过讨论,如认定确属自行脱党者,应当决定予以除名,并将支部大会的决议报上级党组织批准。
3.预备党员被取消预备资格是一种党纪处分.错。预备党员被取消预备党员资格不是党纪处分。因为预备党员的预备期是发展党员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的程序,是对预备党员继续进行培养、教育和考察的一个重要阶段。对于在预备期期间不履行党员义务,不具备党员条件的,取消其预备党员资格,是履行入党手续问题,而不是党纪处分问题。
五、简答题:
1.怎样理解十八大党章修正案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重大意义?(以下为参考资料:)
资料一: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这是一个事关我们党和国家发展前途和命运的重大决定,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必将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的历史征程上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产生极为重要的作用。
资料二:科学发展观正是我们党立足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党章修正案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把科学发展观写在我们党的旗帜上,列入党的指导思想,是这次党章修改的最大亮点和最突出的历史性贡献。
资料三: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形成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用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把我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为更好推动全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党的十七大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5年来,科学发展观又经历了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理论内涵不断丰富,实践成效不断显现。在这次党章修改征求意见的过程中,各地区各部门一致建议,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党章修正案采纳了这项建议。把科学发展观列入党的指导思想,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重大决策,进一步向世人宣示中国共产党人走科学发展之路的坚定决心,必将对全党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和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党章修正案总纲部分第七自然段充实了党的十六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特别是科学发展观的定位的内容,表述为: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指导思想。
这段话深刻阐明了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根据新的发展要求”阐明了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时代背景,这个新的发展要求就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对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的基本内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2.入党积极分子如何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不仅要在组织上入党,更要从思想上入党而正确的入党动机是思想上入党的根本问题,入党动机正确与否,关系到党的纯洁性和党的组织的战斗力。如何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1)要树立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的坚定信念。(2)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3)要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各方面起先锋模范作用。
六、论述题:
1.结合实际,谈谈如何认真学习党章,自觉遵守党章,切实贯彻党章,坚决维护党章。
答: 共产党员首先要讲党性。学习贯彻党章,必须把加强党性锻炼、提高党性修养放在首位。在实际工作中,党员干部要从四个方面加强党性锻炼,做到“四有”。
1.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党员的立身之本。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党员坚强党性最集中最重要的表现。近年来,有些党员理想信念淡薄了,有的对共产主义目标心存疑虑,有的甚至背弃了理想信念。实践证明,没有理想信念是十分危险的。党员干部必须带头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共产主义的信念,坚定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理想信念都不能有丝毫的犹疑、含糊和动摇。
2.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党员的政治觉悟体现在工作中就是要有大局观念、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所谓大局观念,就铁路系统而言,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全面推进铁路跨越式发展就是大局。党员干部要自觉维护这个大局、服从服务这个大局,一切工作都要在这个大局下酝酿思考、部署落实。所谓责任意识,就是要对工作高度负责,就是要敢于勇挑重担。针对部、局为办事处确定的工作职能,必须以高度负责的精神、积极主动的态度、敢挑重担的勇气,扎实有效地做好工作。所谓奉献精神,就是能够正确对待铁路改革带来的各种利益调整,妥善处理好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当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发生矛盾时,坚决服从全局和整体利益,敢于做出奉献和牺牲。
3.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加强道德修养,是党性锻炼的重要方面。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地位观,并以此为基础树立正确的道德观。要坚持在实践中加强道德修养,时刻检视和反省自己的言行,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文化和低级趣味的侵蚀,以自身模范行动带动良好风气的形成。
4.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的必然要求。邓小平曾经讲,没有一点敢闯、敢冒的精神,很难有大的作为,甚至什么事也干不成。作为党员干部,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应该时刻充满工作的激情,越是在改革的关键时期,越是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之下,越要保持旺盛的工作干劲。要努力克服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思想状态,树立攻坚克难、敢打必胜的信心;要不断强化高标准工作的意识,严格要求,精细管理,争创一流的工作业绩;要积极适应改革形势的发展,锐意进取,展示作为,敢于并善于打开各项工作的新
局面。
2.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曾经说过:“我觉得人生在世,只有勤劳,发奋图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共产主义贡献自己的一切,这才是最幸福的。”请结合对雷锋这段话的理解,谈谈应如何确立自己的人生追求。答案要点: 雷锋这段话告诉我们,每一个有利息那个、有抱负的当代大学生都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1、要坚持不懈地学习、学习、再学习。
2、要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3、要自觉地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4、要在学习和工作中努力创造一流业绩。
5、要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和革命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