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现代泰山文化与中华魂内涵
现代泰山文化与中华魂内涵
泰山管理学院·新儒家管理模式研究中心白立新
(按:本文是在共铸中华魂山东论坛上的演讲稿,因组委会发言时间要求,部分观点未及展开论述,本文在原演讲稿的基础上略有增补。)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下午好!
我的工作单位是泰山管理学院,从事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结合的研究与实践工作,我的家乡在泰山脚下,一直以来对泰山情有独钟、一往情深。今天有机会分享对现代泰山文化与中华魂内涵的一点理解倍感荣幸,不当之处还请多多指正!
郭沫若先生说,泰山是中国文化史的一个局部缩影。泰山文化从宏观层面而言是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是帝王文化、封禅文化、儒释道文化、民俗文化、文人墨客文化、碑刻文化等的大集合。现代意义上的泰山文化内容主要包括六部分:泰山神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儒教文化、社会主义文化、当代西方文化。从现代意义上概括现代泰山文化主要有三点特性:包容开放性、融合和谐性、开拓创新性。
下边我来介绍一个现代泰山文化的三个特性:
首先是泰山的包容开放性。与国内其他风景、文化名山比较,泰山文化的独特之处是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同样作为文化名山,泰山不仅有自己的地方宗教信仰——泰山神文化,而且还是以佛道儒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共存之地,这是与其他单一文化名山比较最大的不同之处。在泰山上儒释道,乃至天主教等都曾在泰山周围扎根繁衍的例证还有很多,在此不一一列举。民国时期邱山宁先生刻于泰山烈士祠内卧虎石上《泰山颂》,这样高度概括了泰山的包容性:
泰山何其雄,万象都包容;泰山何其大,万物都归纳;
泰山何尊严,万有都包含;一切宇宙事,皆作如是观。
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历程来看,每一次大发展都是民族大融合、文化大包容之后的结果,每段盛世之前都必然有一个民族和文化大包容大融合的发展阶段。
再来说下现代泰山文化的融合和谐性。泰山红门有两座隔街相望的寺观,道东是弥勒院,是佛教所在,道西是红门宫,是道教所在,中国的两大传统宗教在泰山上相隔不过5米的地方隔街做了好邻居、好伙伴。特别令人称奇的是,飞云阁横跨东西,把弥勒院和红门宫从空中连成一体,在别的名山打打杀杀、势不两立的佛道两教,在泰山却成了和睦相处的一家人。
长期同处泰山的儒、释、道,在泰山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斗争和融合的复杂过程。一方面,他们之间是一种互相斗争的过程,一方面又是互相学习融合的过程。斗争是主流,在斗争中促进了彼此的互相学习与融合。到宋元时期,“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的三教合流思想成为主流。
在斗争和融合的过程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之间吸取对方的精华,排除糟粕,经过消化改造,创造新的思想体系,共同构建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一方面,他们互相制约,使每一方不致走向极端;另一方面,他们又互相渗透、共存共荣。儒释道的共同存在,构建着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重伦理、爱道德、克勤克俭、坚韧耐劳、自强不息、气节至上、情不越礼、理以节情。在儒释道斗争又融合的过程中,体现着和谐的美。
未来的中国,未来的世界,也必然是一个互相融合的大趋势,全球一体化将更多融入中国文化和中国价值,没有中国的全球化将不是完整的全球化。当前我们面临西方文化的冲击和西化倾向,其实中学、西学都是为以人为本服务的。有学者讲,未来200年,中华文明将融合、融化西方文明,结果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最后讲一下现代泰山文化的创新性。在岱庙天贶殿内的《泰山神启跸回銮图》中,有一个创新的绘画处理手法。在画法上,即继承了宋代传统笔法(下部人物前后无大小之分,建筑物采用均角透视等),又加以清初传入的西画技法(顶部山石、林木、建筑物运用近大远小的西洋画法)。从而使壁画显现出宋清兼融、中西合璧的艺术风格。
泰山几乎荟萃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所有精华,又是当代中西方文化的汇合交融的一个典范象征,不同文化的互相斗争融合过程之后,必然创新诞生出新的思想文化体系,包容—融合—创新,这是一个事物发展的基本轨迹和规律。比较遗憾的是,现代泰山文化和当代中国文化一样,创新性的案例和比例还比较少,这也是我们亟需加强的文化组成。
泰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泰山和中华紧密联系在一起。今天,中华民族又迎来新的一次民族崛起、民族发展的时代发展契机,伟大的发展需要伟大的理念,伟大的发展需要中华魂来支撑。
从某种意义而言,中华魂即是泰山魂,现代泰山文化的包容开放性、融合和谐性、开拓创新性也是中华魂的基本属性,除此之外,中华魂还应具有第四个属性,那就是面向全球的世界性,中华魂不仅能造福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独有贡献。
中华魂还具有相似于泰山魂的四层内涵结构。著名泰山研究专家李继生先生,把泰山文化的内涵归纳为四句话:“泰山的品德是虚怀若谷、与人为善,泰山的个性是顶天立地、大义凛然,泰山的精神是坚韧不拔、自强不息,泰山的主题是发育万物、峻极于天”。
与此相对应,我认为中华魂也有四层内涵架构,借用孔孟朱王儒家四大贤的代表性思想
对中华魂内涵做个构建比喻,可以说,以孔孟朱王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精华组合而成了中华魂的内涵:
中华魂内涵的主旨是仁爱天下,呵护苍生,以孔子的仁爱思想为代表。向善利他历来是中华民族的最大美德,以仁爱之心关注、帮助弱势群体的命运,以利他之心实现全民族每一个人的幸福;
中华魂的品性是刚正担当,大义凛然,以孟子的大丈夫气概为代表。匡扶正义、自强不息是中华精神的精髓,“打铁还需自身硬”“正人先正己”;
中华魂的精神是锐意创新、精益求精;以朱熹的“格物致知穷究事物之理”思想为代表。复兴的是民族地位,实现复兴的过程要靠创兴,创兴中华是一个持续、漫长的过程;
中华魂的终极是胸怀天下,天人合一,以王阳明的“心即理、致良知于万物一体之仁”思想为代表。中国文化、中国价值由己及人、有里及外,传播、落实到世界每一个角落是弘扬中华魂的终极目标。
需要要说的一点是,我们常常说的中华脊梁、中华精神,在我理解更多是孟子精神的化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概在泰山的演绎是石敢当的传说,和“危难之际显身手”、“该出手时就出手”一样,都是社会大众对孟子精神的朴素敬仰。孟子的其他两个经典理念,“民本思想”和“王道思想”,对今天的企业管理和社会管理,也具有非常贴切的现实指导意义。
弘扬现代泰山文化的人生意义是塑造“厚、钢、柔、生”的复合型心性,弘扬中华魂的人生意义是塑造“善、强、进、圆”的复合型心智,进而形成具有正能量的心态、行为和行动,更好地做好工作,更好地幸福生活。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有一段时间,社会上广泛舆论把泰山确立为国山,老实说,我对这个提议是持保留看法的。泰山文化是过去五千年中国文化的浓缩,但不一定是未来五千年中国文化的代表,但是如果赋予并践行泰山文化现代意义,其包容性、融合性、创新性、世界性和中华魂一样,能代表中国和世界未来时代的发展理念,我将积极支持泰山成为中国的国山,成为地球人的“球山”!
谢谢大家。
2013年10月6日
第二篇:文化内涵
第一章医院简介
三原县中医医院成立于1978年,由原城关地段医院易建而成。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国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是我县唯一一所以中医特色见长的综合性医院,是我县职工(居民)医保、新农合、残疾人鉴定定点医院。2010年与陕中附院建立协作关系,加挂陕中附院三原医院牌匾。医院先后被评为陕西省卫生行业“文明示范单位”、咸阳市“优秀中医医院”和“中医药文化建设先进单位”、三原县“文明标兵单位”。
医院位于县丰原街中段,占地15亩,建筑面积8000㎡编制床位180张,年门诊量9万人次,医院现有职工273名,其中卫技人员198名(高级职称18名,中级职称50名),医院拥有螺旋CT、彩色B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流变、C型臂、腹腔镜、电脑牵引床、CR及电透系统等30余种100多台件先进的医疗设备。
医院设立两个门诊部,开设内科、脑病科、普外科、骨伤科、疼痛康复科等30多个临床和医技科室,以及标准化的中西药房、制剂室。疼痛康复科、脑病科为省级中医特色专科,骨伤科为省级中医重点专科。
医院坚持“中西并重,中医立院,特色强院”的办院方向,坚持走专病专科的发展之路,注重中医特色优势的发挥,针灸、推拿、按摩、火罐、刮痧、艾灸等中医特色疗法得到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中风病、颈肩腰腿痛、椎间盘突出、股骨头坏死等顽疾的治疗上,采用中医传统疗法配以中药制剂,内服外敷,疗效显著,颇受赞誉。专科、专病、专药的格局已基本形成。
医院始终秉承以人为本,质量第一,病人至上的服务理念,以弘扬、继承、传承、创新祖国传统医学为己任,注重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全力为患者提供一个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
第二章医院文化
中医药核心价值理念
“仁”,体现了中医仁者爱人、生命至上的伦理思想,以救死扶伤、济世活人为宗旨,表现为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爱护生命。
“和”,体现了中医崇尚和谐的价值取向,表现为天人合一的整体观,阴阳平和的健康观,调和致中的治疗观,以及医患信和、同道谦和的道德观。“精”,体现了中医的医道精微,要求精勤治学,精研医道,追求精湛的医术。
“诚”,体现了中医人格修养的最高境界,要求心怀至诚于内,言行诚谨,表现在为人处事、治学诊疗、著述科研等方面贵诚笃端方,戒诳语妄言、弄虚作假。
三原县中医医院院徽及释义
三原县中医医院院徽由医标和太极图案组成,意喻中医阴阳平衡衡,天地人相合的中医药人文理念。
双鱼太极图案以绿色为背景,象征着生命与健康。十字医标,体现了医务人员以病人为中心,全方位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这样一个理念,白十字代表以病人为中心,四颗红心代表对病人的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
院训
爱中医,爱医院,爱同事,恪守医德,关爱病人。
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祝健康之完美。
医院精神
视病犹亲的人文精神 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求真务实的实干精神 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 刻苦钻研的拼搏精神 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 爱院如家的主人翁精神
医院主题文化
弘扬祖国医学,继承、传承、创新中医
药文化,做中医人,树中医魂。
发展战略
中医名医云集、驰名中医药特色科室、渭北中医名院的“三名战略”。
发展定位
中西并重,中医特色突出,中医药优势明显,名医、名科、名药齐备,专科一流,设备先进的现代化二级甲等中医医院。
服务宗旨
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
第三篇:泰山宗教文化
泰山宗教文化
泰山传说1*泰山传说2*泰山传说3*泰山神*泰山宗教
在泰山浩瀚的历史文化中,如略加留意,你就会发同,它的宗教文化是那样的绚丽多姿。泰山以其高耸雄伟的自然特征和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构筑起泰山宗教信仰的基础。从史前的巡狩柴望,到封建帝国的封禅告祭;从朦胧的信仰,到各种宗教的形成与融合,无不是中华民族诸多文化特征的体现。远古时代的泰山崇拜为泰山宗教提供了丰厚的土壤,有着浓郁的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泰山封禅作为中国历史上独有的一种山岳崇拜现象,对泰山宗教的发生发展产生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泰山宗教的内容琳琅满目:中华传统文化中起主要作用的儒、释、道三教,都在起源阶段就与泰山结下了不解之缘,泰山经历了三教的兴起、繁盛、衰落的全过程。颇具地方色彩的民间宗教也在泰山广泛传播,经久不息。凡此种种,构成了多姿多彩的泰山宗教文化。可以说,泰山宗教文化在泰山文化中有着特殊的位置。
在中国的名山中,几乎没有某一家宗教是单独存在的。三教相融合,在中国宗教史上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泰山宗教的基本信仰是“敬天法古”、“君权神授”。泰山崇拜作为泰山宗教的起源比儒、道、释的出现要早得多,神权与政治合一,最高统治集团成为它的组织系统,使之具有了国家宗教的性质。漫漫几千年,王朝易姓,朝纲更迭,随着时代起伏变幻,泰山宗教以其超强的生命力存在着,始终没有中断它的发展。传统的宗法性宗教,是泰山宗教的本质之所在。君权神授、行政布教、以德配天,祭天行孝,成为一种不可改变的礼制模式。原始的自然崇拜,历代帝王的封禅告祭,泰山宗教以其独有的历史文化形态,在中华宗教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页。
晨钟暮鼓知沧桑,让我们对泰山宗教文化来一次巡礼
道教
道教渊源于古代巫术,是中原汉族人民固有的土生土长的宗教。因泰山的扬名与原始道教理论“五行学说”和“五德终始论”一脉相承,故道教在泰山发祥较早。战国时,方士黄伯阳就修隐于岱阴鹿町山岩洞,后人称“黄伯阳洞”。东汉蔡邕在所撰<<琴操>>中曾载“泰山方土聂政刺韩王”的故事,据晋葛撰道书<<神仙传>>载,西汉武帝东封泰山时,有泰山道士稷邱君抱琴迎拜,并劝阻天子不可登山,若登必伤其足,天子怒而不信,登道数里后,果然跌了一跤,右足指折断,遂扫兴而雪,为嘉赏其道术,便在山麓立“稷邱祠”以纪。泰山道教在宋代又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宋真宗封泰山时,晋封泰山神为“天齐仁圣大帝”,封主管东方和泰山的天神青帝为“广生帝君”,封泰山老母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接着拓建岱庙,创建碧霞祠,大兴土木,宫观林立,同时命大臣王钦若,张君房等编辑道藏。微宗时,自称“教主道君皇帝”,诏天下访求道教仙经,校定镂版,刊行全藏;又于太学置<<道德经>>、<<庄子>>、<<列子>>博士,一时道教大盛。这时有山东诸诚人张景岩隐居岱阴明月嶂,结茅为庵,常采紫芝制“仙药”故至今有“采芝庵”遗址。大中祥符二年,宋真宗把“善服食,得延年”的泰山隐士秦辨召至京城,亲自接见,并赐号“贞素先生”。
道教在金代之前统称为“天师道”。金大定七年王重阳在山东宁海创立以道教为主,兼融儒释全真道。此后,道家正式分为正
一、全真两大教派。全真教派道士须出家。泰山主要是全真派。明代有著名道士张三丰,曾在岱阴明月嶂北岩洞修真,后称“懒张石屋”。到清代至民国间,道有仍是深居泰山洞穴或危崖茅蓬,处处留其踪迹。所以道教在泰山历代不息,神宇遍布。至今保留完好的道教祠庙尚有20余处。佛教
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相传公元前六世纪至公元前五世纪中,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王子悉达多。乔答摩创立,是当时反对婆罗门教的思潮之一。基本教义是:把现实人生断定为 “无常”、“无我”、“苦”;“苦”的原因既不在于超现实的梵天,也不在于社会环境,而是由每人自身的“惑”、“业”所致。“惑”指指贪真、痴等烦恼;“业”指身、口、意等活动。“惑”、“业”为因,造成生死不息之果;根据善恶行为,轮回报应。所以摆脱痛苦之路,唯有依经、律、论三藏和修持戒、定、慧三学,才能彻底转变自己世俗欲望和认识,超出生死轮回的范围,达到这种转变的最高目标,就叫做“涅磐”或“解脱”。公元前三世纪,由于阿育王的信奉,佛教在印度国内外得到广泛流传。西汉哀帝元寿元年时,佛教传入中国内地,接着,汉光武帝刘秀于建武中元元年东封泰山继而汉章帝刘旦于元和二年、汉安帝刘祜于延光三年均二月东巡至岱宗,烧柴望祭山川。于是泰山开始有了佛教。佛教在泰山历经魏晋南北朝四五百年,寺院渐多,古迹遍布,先后创建了灵岩寺、神通寺、光华寺、普照寺及谷山玉泉等。泰山经石峪和徂徕山映佛岩刻岩刻上了举世闻名的<<金刚经>>、<<大般若经>>、<<般若波罗密经>>等经典梵文。泰山北麓佛慧山黄石崖上,分布着石窟摩崖造像85尊,大小各异,神采飘逸。
佛教在发展过程中,曾遇到多次灭佛事件,教徒称之为“法难”,大的灭佛事件有四次;即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帝 后周世宗帝灭佛运动。这几次灭佛运动对泰山佛教发展都有重大影响。泰山经石峪大字刻制时,恰逢此次灭佛运动,遂中途而止,所以金刚经文未能完成。如今岱庙所存唐代经幢上记述了这次灭佛运动对泰山及泰山周围的影响。五代后周世宗限制佛教发展,裁减寺院,严禁私自出家。
第四篇:泰山精神的基本内涵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中强调:“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泰山是中华民族的神圣之山,自然山体之博大,历史文化之悠久,赋含精神之崇高,这在中国其他名山峻岳中是无法比肩的,被郭沫若誉为“中华文化史的局部缩影”。
泰山精神是以泰山为载体的山岳文化精神,它是在悠久的文化积淀中形成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其基本内涵可概括为六个方面。
积极向上的攀登精神
“直上危巅休怯险,登天毕竟要雄才。”泰山高大雄伟,七千级盘道逶迤通达岱顶。从红门至岱顶,有多处以“登”为题的刻石,如“登高必自”、“勇登仙境”、“从善如登”、“若登天然”、“努力登高”和“共登青云梯”等。十八盘是登山盘道中最险峻最难登的一段,同时也是天门咫尺、希望就在眼前的一段,因此,在南天门下刻有“努力登高”以示鼓励。虽然千辛万苦,如果登上南天门,到达玉皇顶,给人的感觉则是“万里清风来”、“一览众山小”、“登高壮观天间”和“山为绝顶我为峰”。
朝气蓬勃的旭日精神
向往光明是全人类的共同期盼,追求光明在泰山文化中有着生动具体的体现。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泰山位于神州大陆的东方,主春、主青、主生、主震,为光明之源。泰山地区出土的大汶口文化陶器上有太阳纹图案,大汶口——— 龙山文化为少昊文化,少昊之“昊”字从日从天,其居民以鸟为图腾,而这个鸟是与太阳一体的三足乌(三足鸟)。民间信仰的泰山两大主神是东岳大帝和碧霞元君,东岳大帝原为“金虹氏”,“金虹”、“碧霞”都含有阳光之意。旭日东升是岱顶的一大自然奇观,“曙色俄开万里长”,表现了一种朝气蓬勃的精神。
海天之怀的包容精神
泰山处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大平原的中心地带,上古时期称之为“中央之山”。汉代御诏“五岳制”,泰山居五岳“宗长”。泰山为历代帝王封禅告祭之所,人民大众顶礼膜拜之地。但泰山融自然、文化于一体,“天人合一”,“和而不同”,有着博大的“海天之怀”,古人所谓“泰山不让土石,故能成其大”是也。民国年间邱山宁的《泰山颂》诗刻对此作了精辟的概括:“泰山何其雄,万象都包容。泰山何其大,万物都归纳。泰山何其严,万有都包含。一切宇宙事,皆作如是观”。重如泰山的奉献精神
司马迁曾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毛泽东主席在其著名的《为人民服务》一文中作了更为深刻的阐释:“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翻开泰山儿女的革命斗争史,都具有反抗黑暗统治的革命性质。爱国将军冯玉祥两次寓居泰山,积蓄力量,积极抗日。“平民生,平民活,不讲美,不讲阔。只求为民,只求为国,奋斗不懈,守诚守拙。此志不移,誓死抗倭。尽心尽力,我写我说。咬紧牙关,我便是我。努力努力,一点不错。”冯玉祥将军这首取名《我》的“丘八诗”以及“救民安有息肩日,革命方为绝顶人”等泰山题刻,充分体现了他爱国忧民的大志。和平建设时期,为人民利益而鞠躬尽瘁者则也不乏其人。
傲视风雪的松柏精神
古人所谓“泰山多松亦多石耳”,“松石为骨”是泰山的一大特点。“松柏为百木长”,泰山松
柏有着傲视风雪的倔犟性格,“汉柏凌寒”是泰安八大景之一,“烈风吹起孤高韵,犹作峰头梁父吟”。“处士松”卓然不群,不辱名节,明人刘宗岱在其《处士松跋》中对其名节大加赞扬:“独处士松依然无恙,岂物之荣枯有数欤?抑养素者终吉,怙宠者多败,固物之自取然欤?”现代京剧《沙家浜》中新四军官兵那段气壮山河的集体唱词更是道出了泰山松柏的人文内涵:“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八千里风暴吹不动,九千个雷鸣也难轰!”
顶天立地的担当精神
在中华文化典籍中,我们常见“稳如泰山”、“泰山北斗”、“泰山压顶不弯腰”等等。特别是“泰山石敢当”,意即泰山石有灵气,可抵挡一切,是中国古代避邪厌殃类大山和灵石崇拜的遗俗。关于“石敢当”的最早文献记载见之于西汉史游的《急就章》,而唐大历五年(770年)刻勒的《石敢当碑铭》全面而深刻地阐述了石敢当的精神内涵:“石敢当,镇百鬼,厌灾殃,官吏福,百姓康,风教盛,礼乐昌。”在长久的流传中,泰山石敢当在人们心目中成了正义的化身,誉为泰山平安文化的传播大使。2006年6月,“泰山石敢当习俗”被国务院公布为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举办的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吉祥物———“泰山童子”,也是从泰山石敢当幻化而来。
学界泰斗季羡林把泰山誉为“国之魂魄,民之肝胆”,大声疾呼“欲弘扬中华文化必先弘扬泰山文化,这是顺理成章的事”,并著有长诗《泰山颂》。温家宝总理在与季羡林先生讨论《泰山颂》时认为,“泰山颂就是民族颂”,“泰山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精神”。泰山文化是不可或缺的软实力,大力培育和弘扬泰山精神,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第五篇:哥特式建筑文化内涵与象征
试论哥特式建筑的文化含义及象征
2012020601072 吴嘉映
哥特式建筑正是在法、英两地高涨的反教廷统治权的斗争时期产生和发展的。在建筑形式上。新的哥特式教堂建筑与以往的修道院建筑有很大的区别。作为地方权力中心的修道院,因为同时具有多种功能,因此其建筑以庞大的组群形式为主,而哥特式教堂则是城市和国家权力的象征,以单体建筑形式为主。作为一种独立王权统治下的产物,教会与教堂建筑抛弃了来自古罗马的建筑传统,在综合以往建筑经验的基础上寻求到了一种全新的建筑面貌,并以这种具有高昂精神象征性的建筑形式,来象征独立地区教廷一如既往的骄傲之感。
在这种背景之下。兴建规模庞大、装饰华美的教堂建筑,就会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城市间彰显城市实力和进行城市竞赛的最主要途径。尤其在英、法两个宗教改革最为热烈的国家,新的哥特式建筑发展也最为蓬勃兴盛。此时的教堂建筑,已经不再是教廷出于显示其庞大影响力和权威而建造,而是成为新崛起的王权以及城市居民自治权的象征,因此建造哥特式教堂的民众基础雄厚,尤其是在各个经济发达的城市中,居民们对建造本区标志性的高大哥特式教堂建筑,抱有十分的热情。
哥特式把过去希腊建筑的柱式与花山的特点放在一边,把罗马建筑的圆拱和穹隆的特点放在一边,把拜占庭建筑的高穹顶、帆拱、集中式空间的特点放在一边,而完全以从所未有的艺术风格及建筑形象向世人展示了一种新的建筑模式。这种建筑模式不需要,就向人民说明了建筑者向往天国、追求与天上的上帝对话的崇高理想,展示了世俗社会的人们为精神理想所能营造出的最大化的高耸建筑的实体形象,使世界建筑艺术的发展又一次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以经院文化为主导的哥特时期就像它的本名来源一样,是一种被认为是野蛮与原始的文化与建筑风格。从实质上来说,虽然哥特式教堂就是进献给上帝的产物,但也是从哥特时期起,人类才又继古典时期之后真正凭借自身探索和实践,创造了新的结构和新的建筑文化,也让人们再一次明确看到了其自身力量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