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青少年必读书系(中学生必知的古诗词(上))_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译文
八月的洞庭湖水涨满,包容天空于水浑然一体。
水面的雾气笼罩了云梦泽,波涛汹涌,震撼了岳阳城。
想要渡湖水而没有船只,闲居不仕,有愧于圣明的天子。
坐在那看人家垂钓,只有徒然的羡慕之情。
赏析
这是唐代的一首著名的五言律诗。诗的本意是求宰相张九龄引荐做官,其景阔大雄壮,其情也积极向上,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诗的前四句运用夸张写法,描写洞庭湖的壮阔景象,八月秋水涨潮后洞庭湖碧波连天,天空仿佛装在湖中一般。远望天水一色,湖中水气蒸腾,笼罩着云梦沼泽,湖边的草木郁郁葱葱,枝繁叶茂。湖水汹涌澎湃,使得天摇地动,好象临湖的岳阳城也被摇撼的动了起来。这几句写得形象鲜明突出,笔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洞庭湖,体现了诗人自己生气勃勃的精神状态,历来为后人所欣赏。后四句借景抒情,第五、六句由湖水的浩阔引出“欲济无舟楫”的感叹,委婉含蓄的表达诗人求荐入仕的愿望和求官不得的苦闷心情。最后两句诗人巧妙地引用《淮南子》中“临河而羡鱼,不若归家织网”的典故,进一步的表现自己的心迹,希望能为国为民一展抱负。
这首诗前四句起兴自然,写景豪壮;后四句抒情真切,入情入理。诗人运用高明的技巧,既表达了自己希望引荐入仕的愿望,又不见丝毫寒乞相,态度不卑不亢,十分得体。
第二篇:《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案1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案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词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欣赏诗词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整体感悟作品的能力。
2.了解这首诗所表现出的诗人情怀,学习诗词中一些不同的表现手法,领会这些诗词所具有的深厚的艺术感染力。
3.了解与这些诗词有关的文学常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整体把握和感悟诗词的方法。2.语感的培养和表现手法的学习。教学难点:
学生对作品的写作背景缺乏一定的了解,给作品的整体感悟带来某种困难。【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陶渊明的《饮酒》诗,好比我们这个旅游团观赏了陶渊明经营管理的一处田园风光,领略了它特有的风味。今天我们继续旅行来到我国文学史上的两座高峰--唐诗和宋词。这两座高峰郁郁葱葱,蔚然深秀,美丽的景色令游赏者目不暇接。由于时间紧,我们在这两处景观中,重点欣赏孟浩然和范仲淹,走马观花看一看李白和白居易。同学们,同意吗?
(解说:这个导语既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交代了这一课的教学安排,同时引发大家的思考和想像。)
二、解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当时孟浩然仍是一名隐士。他西游长安,不甘寂寞,想出来做事,苦于无人引荐,于是写了这首诗赠给当时居于相位的张九龄,希望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录用。因而这是一首干谒诗。“干谒”的意思是:对人有所求而请见。
范仲淹所处的北宋时期,其主要边患是辽和西夏。1040年到1043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等职,抵抗西夏侵扰。其间他作了《渔家傲》词数首,写边镇劳
/ 3 苦,今只存这一首。词中着力渲染了边塞的悲壮气氛,抒写了思念家乡的情绪和抗击侵扰、巩固边防的意志。此词首开边塞词之作,其格调苍凉悲壮,感情沉挚抑郁,一扫花间词派柔靡无骨、嘲风弄月的词风,成为后来苏轼、辛弃疾豪放派的先声。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将三首唐诗和一首宋词的录音听一遍,之后再将《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和《渔家傲》的录音各听一遍。然后给6分钟时间让学生读背这两首诗词,看谁背得既快又准确。
(解说:这样做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快速读背的兴趣,并在熟读的基础上背,学生一般能较快背出。)
(2)教师范背这两首诗词(学生注意教师是否有背错的地方),然后与学生共背一遍。
(解说:教师作出读背的表率,既激发大家学习的兴趣,又营造一种读背诗词的氛围,师生共学,融为一体。让学生注意教师是否背错,是为了使学生听得更认真。)
(3)补充注释。
涵虚:指水映天空。
济:渡过。
端居:闲居不仕。
耻:有愧于。
坐观:旁观。
徒有:空有、白白地有。
(4)让学生再结合这两首词的有关注释进行诵读、理解,形成自己的认识。
(5)打出课件D、E,让学生的理解与认识跟课件展示的画面相对照,看看在理解上有何不同,有什么新的认识。2.课文研讨
(1)孟诗的三、四两句是写什么?
明确:这两句是实写洞庭湖,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云梦泽”是古代
/ 3 的一个大泽,“气蒸”写出了湖的广阔浩大,蓄积丰厚。“波撼”衬托湖的澎湃动荡,力量巨大。这两句写出了洞庭湖的广大与活力。
(2)如何理解最后四句的诗意?
明确:最后四句由前面的写景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是作者面对广袤的湖水而触发之想。其实这是对自己现状的一个比喻:我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被录用进入士大夫之列却没人接引,这正如要渡过湖去却无舟船一样。为了不失自己的身份,推说自己闲居不仕是有愧于当今的圣明天子的。最后两句揭出了自己目前的感受:旁观别人垂钓,空有一番期望得到鱼的心情。言下之意是:我也很希望做一个垂钓者,希望张九龄能给我解决渔具,以实现获鱼的心愿。最后两句隐喻想做官而没有门径。(3)如何评价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明确:干谒诗是不大容易写好的,它往往会写得低三下四,露出寒气相。这首干谒诗却写得得体,有分寸,不失身份,委婉含蓄又表达充分。在写洞庭湖的广阔浩大之后,巧妙化用《淮南子说林训》中的“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这一古语,翻出新意,实属难得。
【板书设计】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 3
第三篇:《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学设计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学设计 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 李树锐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孟浩然的文学常识;诵读古诗,领悟其意。
2、品味诗歌的语言,结合意境,理解全诗的内容及思想含义。
3、领略洞庭湖的雄伟壮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方法:朗读、研讨。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意思是作者把望见洞庭湖的景象写成一首诗赠给当时的丞相张九龄,题目表明写作的内容和目的。
二、整体感知:
1、孟浩然(689—740),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早年隐居鹿门山,后漫游吴越。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的诗多写个人抱负与山水景物,以五言诗成就最高,与王维齐名,世称“王孟”,所作田园诗数量虽不多,但却清淡简朴,生活气息浓厚,给人以亲切之感。有《孟浩然集》。
2、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前后,诗人赴长安应试时,张九龄官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事,二人为“忘形之交”。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五月至二十四年十一月张九龄出任宰相,诗人希望得到他的引荐,出仕做官,就写了这首诗寄给她(这一期间,诗人未到过长安)。诗题也作《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临洞庭》等。
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三、细读品味:
1、“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首联写洞庭湖极开阔也极涵浑,湖水浩阔,与天相接。写秋水盛涨,八月的洞庭湖装得满满的,和岸上几乎平接,远远望去,水天一色,洞庭湖和天空接合成完完整整的一块。
2、“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颔联描写波澜壮阔的洞庭湖。前句写出湖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草木繁茂、郁郁苍苍。后句用“波撼”两字放在岳阳城上,衬托湖的澎湃动荡极为有力。这两句写出了洞庭湖博大的气势,雄浑壮阔,极富艺术感染力。
3、“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颈联转入抒情,表达希望出仕,一展才华的想法。面对波澜壮阔的洞庭湖,生发感慨,借双关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想做官而没人引荐,不能在太平盛世出仕为官,为民谋利,深感惭愧的苦衷。
4、“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尾联,作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想要做官的愿望。这里用《淮南子》中的典故,巧为设喻,希望张九龄引荐自己出仕,也变为执竿垂钓的人。
四、合作探究:
这首诗是怎样得体地表露心态的?
明确:诗人面对波澜壮阔的洞庭湖,生发出“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的感慨,借双关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想做官而没人引荐,不能在天下太平盛世出仕为官,为民谋利,深感惭愧的苦衷。求官而不得,只好“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了。这里用《淮南子》中的典故,巧为设喻,希望张九龄引荐自己出仕,也变为执竿垂钓的人。干谒诗既要称颂对方有分寸,不失身份,措辞更要不卑不亢,不露乞怜相。这首诗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很得体地表露了自己想出仕的心态。
五、教师小结:
这首诗在艺术上非常成功,历来为世人传诵。如:写景从大处落笔,把洞庭秋色描绘得气势磅礴,雄浑壮阔,就像一幅泼墨写意画;表意委婉含蓄,全诗以望洞庭湖起兴,由“欲济无舟楫”自然过渡,表达“端居耻圣明”的心迹,再以“垂钓者”“羡鱼情”设喻作结,收到委婉达意的艺术效果。
这首诗,通过描绘洞庭湖的壮丽雄伟,反映出诗人不愿终老山林,希望出仕为世所用的愿望。
六、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七、板书设计: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首联——湖水浩阔、与天相接;颔联——澎湃动荡、充满活力; 颈联——希望出仕、一展才华;尾联——巧为设喻、希望引荐。
————渴望引荐、积极入世。
第四篇:《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学设计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油召中学
冯蕾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孟浩然的文学常识;诵读古诗,领悟其意。
2、品味诗歌的语言,结合意境,理解全诗的内容及思想含义。
3、领略洞庭湖的雄伟壮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体会作者的 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赏析句子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据说孟浩然在长安遭到冷遇,回到襄阳,又南游洞庭时,因面对波澜壮阔的湖水,不禁激起自己求仕的壮志,就写了下面这首赠给张九龄的求荐诗。临洞庭上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这在唐代,已成为当时的一般知识分子登科出仕的必要手段,孟浩然也是为了这个目的,希望得到张九龄的赏识和援引,以便为国出力,不至于老死山林而无所事事。
但是后来发生了一件事,孟浩然曾在王维处做客,恰遇唐明皇前来,孟藏在床下,王以实情相告,明皇命孟出来,并问新作。孟浩然诵“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明皇曰“卿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归襄阳。因而,张九龄也不敢再举荐孟浩然。孟浩然终于一生不得志。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孟浩然的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二、作者简介:
1、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孟子第33代。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2、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前后,诗人赴长安应试时,张九龄官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事,二人为“忘形之交”。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五月至二十四年十一月张九龄出任宰相,诗人希望得到他的引荐,出仕做官,就写了这首诗寄给她(这一期间,诗人未到过长安)。诗题也作《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临洞庭》等。因而这是一首干谒诗。“干谒”的意思是:求取,谋取,希望得以引荐或重用。
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三、细读品味:
1、“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首联写八月的洞庭湖,秋水上漲,和岸上几乎平接。(天光映入湖面)湖水彷彿涵融着整个天空,水天相接,混合成整个浑然一气的天空。
赏析:秋水盛涨,八月的洞庭湖水装得满满的,水面与湖岸相平。
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瀚
开头两句,将洞庭湖描写得极为雄浑,汪洋浩淼,那润泽万物,容纳百川的磅礴气势令人惊叹,使人视野极为开阔
2、“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颔联 水气蒸腾,弥漫整個云夢大泽。波涛汹涌,几乎要撼动了這座岳陽城。
赏析:这两句是实写洞庭湖,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云梦泽”是古代的一个大泽。“气蒸”句写出湖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草木繁茂,郁郁苍苍。而“波撼”两字放在“岳阳城”上,衬托湖的澎湃动荡,也极为有力。人们眼中的这一座湖滨城,好像瑟缩不安地匍伏在它的脚下,变得异常渺小了。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阔无边,烟波浩淼,云气缭绕,而且充满活力,涛声震天。[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视觉与听觉结合]
3、“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颈联面对浩浩的湖水,想渡过湖去卻沒有船只。在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居然闲居无事,想想深觉可心。
面对洞庭湖,想要渡过去却没有舟楫表示自己想要出来做事,却苦于无人推荐
赏析:转入抒情,表达希望出仕,一展才华的想法。面对波澜壮阔的洞庭湖,生发感慨,借双关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想做官而没人引荐,不能在太平盛世出仕为官,为民谋利,深感惭愧的苦衷。
4、“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尾联,徒然看著那湖畔垂钓的人们,空自倾羡他们钓鱼,只有聊表欣慕之情!
作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想要做官的愿望。这里用《淮南子》中的典故,巧为设喻,希望张九龄引荐自己出仕,也变为执竿垂钓的人。
5、如何理解最后四句的诗意?
最后四句由前面的写景转入抒情。
“欲济无舟楫”,是作者面对广袤的湖水而触发之想。其实这是对自己现状的一个比喻:我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被录用进入士大大之列却没人接引,这正如要渡过湖去却无舟船一样。为了不失自己的身份,推说自己闲居不仕是有愧于当今的圣明天子的。最后两句揭出了自己目前的感受:旁观别人垂钓,空有一番期望得到鱼的心情。言下之意是:我也很希望做一个垂钓者,希望张九龄能给我解决渔具,以实现获鱼的心愿。最后两句隐喻想做官而没有门径。
6、如何评价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干谒诗的文思情采最能看出作者的风骨、人格。有的满篇卑躬屈膝,奴颜媚骨;有的满篇叫苦不迭,乞人怜悯;也有的自命清高,恃才傲物; 而孟浩然的这首干谒诗则写得情采飞扬,不卑不亢,点到为止,含而不露骨,实为干谒诗的精品。在写洞庭湖的广阔浩大之后,巧妙化用典故翻出新意,实属难得。
四、教师小结:
这首诗在艺术上非常成功,历来为世人传诵。如:写景从大处落笔,把洞庭秋色描绘得气势磅礴,雄浑壮阔,就像一幅泼墨写意画;表意委婉含蓄,全诗以望洞庭湖起兴,由“欲济无舟楫”自然过渡,表达“端居耻圣明”的心迹,再以“垂钓者”“羡鱼情”设喻作结,收到委婉达意的艺术效果。
这首诗,通过描绘洞庭湖的壮丽雄伟,反映出诗人不愿终老山林,希望出仕为世所用的愿望。
五、《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练习题 1.描写洞庭湖的名句是 2.形成对偶的两组句子是 3.“欲济无舟楫”的本义是
比喻义是
4.翻译“端居耻圣明”:
六、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向班主任写一封自荐信,表达自己希望成为一名班干部的渴望,仿照本诗含而不露的艺术特色
七、板书设计: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首联——湖水浩阔、与天相接; 颔联——澎湃动荡、充满活力;
颈联——希望出仕、一展才华; 尾联——巧为设喻、希望引荐。
第五篇:《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学设计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学设计 孟浩然
教学目的:
1、进一步了解诗歌朗读的技巧,并运用朗读知识反复咏读五首诗歌。
2、通过对诗歌语言的品味欣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推敲,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理解诗歌所描绘的意境,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通过品味诗歌语言,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整体把握和感悟诗词的方法。
难点:
语感的培养和表现手法的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言
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感情的倾诉,“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的诗词是语言的精华。因而学习诗歌,要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感情,达到与诗人心灵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会更好地领悟诗歌。
二、解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当时孟浩然仍是一名隐士。他西游长安,不甘寂寞,想出来做事,苦于无人引荐,于是写了这首诗赠给当时居于相位的张九龄,希望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录用。因而这是一首干谒诗。
“干谒”的意思是:对人有所求而请见。
三、作者简介
回顾以前学过的诗句,体会孟浩然的思想情趣。[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与王维并称“王孟”]青年时隐居鹿门山,闭门读书30年,先后两次入京求仕,一次应试不第,一次因朋友宴聚,荐举不果,后入张九龄荆州幕。与李白、王维、王昌龄均有交往。一生以漫游隐逸为主。他是唐代少有的一位以布衣终老的诗人,但他不甘隐没,常为得不到进仕的机会而苦恼。他的诗歌多以山水田园为主题,恬淡孤清,有《孟浩然集》
四、初步感知这首诗
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否只是描写洞庭风光的诗歌?
明确:重在:赠张丞相:[张九龄,唐玄宗时当朝宰相]
2、这是一首干谒诗[求取,谋求,希望得以引荐或重用]
3、补充注释。
涵虚:指水映天空。
济:渡过。
端居:闲居不仕。
耻:有愧于。
坐观:旁观。
徒有:空有、白白地有。
五、课文研讨
1、这首诗属于五言律诗。前四句写景,写洞庭湖的壮阔气魄。
2、首联: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瀚]
赏析:秋水盛涨,八月的洞庭湖水装得满满的,水面与湖岸相平,[近看]远远望去,水天一色,洞庭湖与天空相接,混而为一,是水?是天?已经分不清了。[开头两句,将洞庭湖描写得极为雄浑,汪洋浩淼,那润泽万物,容纳百川的磅礴气势令人惊叹,使人视野极为开阔。
3、颔联: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用窄小的立体来突出湖水撼动天地的气势]
赏析:这两句是实写洞庭湖,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云梦泽”是古代的一个大泽,“气蒸”写出了湖的广阔浩大,蓄积丰厚。“波撼”衬托湖的澎湃动荡,力量巨大。这两句写出了洞庭湖的广大与活力。虚空何以包含在水中?因为水面蒸发出来的水气,将整个云梦泽都笼罩了,湖水丰厚的蕴积,使周围广大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滋养哺育,才显得郁郁葱葱,草木繁茂。而摇撼动荡的湖水极富气势,澎湃动荡,波涛汹涌,撼天动地,震撼着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北岸,是观赏洞庭湖的胜地],使这座湖滨城市瑟缩在自己的脚下,是何等的豪迈!
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阔无边,烟波浩淼,云气缭绕,而且充满活力,涛声震天。[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视觉与听觉结合]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前四句是描写洞庭湖的千古名句。
引导学生想象联想,调动所有感官,体会岳阳楼的浩瀚气势。
5、颈联: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用典] 赏析:面对洞庭湖,想要渡过去却没有舟楫表示自己想要出来做事,却苦于无人推荐。[《书.说命上》中有“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表明自己推重对方]在太平圣世时,闲着不做事,有愧于圣上,对不起这个时代。[表明虽然归隐田园,但是并非初衷,而是苦于没有机会,无人援引,对于出仕作官自己还是心所向往的。同时也有在盛世自己才华横溢却怀才不遇的牢骚]
6、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用典]
表达自己空有羡鱼的感情,只能坐观“垂钓者”[当朝做官的人,这里指张丞相。]这两句话,诗人巧妙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织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典故,另翻新意;而且“垂钓”与“湖水”照应。称颂对方不留痕迹,有求与人,希望自己得到执政者的赏识,却不卑不亢,不失身份。
此四句抒怀,含蓄委婉,不落俗套,与写景中表达感情,恰倒好处[明明求人引荐,却无一句求荐的话]表达出自己的感慨与渴望。[后来得到张九龄的赏识,收为幕僚但依旧没有作官,最终依然失意而归]
7、如何理解最后四句的诗意?
明确:最后四句由前面的写景转入抒情。
“欲济无舟楫”,是作者面对广袤的湖水而触发之想。其实这是对自己现状的一个比喻:我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被录用进入士大大之列却没人接引,这正如要渡过湖去却无舟船一样。为了不失自己的身份,推说自己闲居不仕是有愧于当今的圣明天子的。最后两句揭出了自己目前的感受:旁观别人垂钓,空有一番期望得到鱼的心情。言下之意是:我也很希望做一个垂钓者,希望张九龄能给我解决渔具,以实现获鱼的心愿。最后两句隐喻想做官而没有门径。
8、如何评价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明确:干谒诗是不大容易写好的,它往往会写得低三下四,露出寒气相。这首干谒诗却写得得体,有分寸,不失身份,委婉含蓄又表达充分。在写洞庭湖的广阔浩大之后,巧妙化用《淮南子·说林训》中的“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这—古语,翻出新意,实属难得。
六、课文小结
这首诗先描写了洞庭湖的气势,再借此表达自己希望得到引荐,富有政治抱负,也有身在盛事却怀才不遇的牢骚。
七、齐读课文
整体把握诗意,感悟诗词之妙。
八、布置作业
1、背诵和默写这首诗。
2、向学生会写一封自荐信,表达自己希望成为一名学生会干部的渴望,仿照本诗含而不露的艺术特色。
3、完成下列练习题
1)、对诗句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A“涵虚”句中“太清”指天,“混”字写出水天相接的景象。
B“欲济”句中的“济”即渡,这句是说湖大浪高,欲渡不能。
C“端居”句中“端居”即闲居,“圣明”指当时的太平盛世。
D最后两句中借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
2、对此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
B二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上句以“气蒸”显浩阔,下句以“波撼”显气势。
C三、四联以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抒发了有心出世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不平。
D这首诗意在表达希望能得到张九龄引荐,但在语言运用上却十分委婉、含蓄。
[分析]
1、B(“欲济”不能的原因是“无舟楫”,这里作者用“渡水凭恃的工具”来隐喻张丞相的引荐)
2、C(欲渡无舟、欲钓无器,是在申明“渴望帮助”,即张九龄的引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