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治的过去与未来范文

时间:2019-05-15 15:14: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法治的过去与未来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法治的过去与未来范文》。

第一篇:中国法治的过去与未来范文

《法学》杂志1997年第8期

一、中国百年法治的反思

中国法治,当然是指近现代意义上的法治,其起点,学术界有不同的见解。有的认为在1895年,有的认为在1898年,还有的认为在1901年。笔者认为,中国法治的起点应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1895-1901年期间。作为一个重大而漫长的历史事件将其点确定为一个期间也并不为过。其实,历史的真实也大体如此。在1895年,面对甲午战争中惨败、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中国,以康有为为首的中国知识分子1300余人发动了公车上书,掀起了民众的变法维新运动。这实际上是中国民众法治之梦的开篇,是中国启动法治建设的准备。1898年,光绪接受变法主张,颁“定国是”诏,重用变法维新人士,颁发了数十道维新法令,推行新政。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教等诸多方面。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戊戌变法”。“戊戌变法”虽然仅有百日,当时也仅仅是不得已而为之,远没有在中国实现现代“法治”的明确意识,但其确实应被视为中国政治当局(官方)谋求法治的朦胧开端。1901年,中国清政府发布了“变法自强”的上谕,拟制了宪法性文件、民律草案、商律草案、新刑律、刑事诉讼律、民事诉讼律,以及关于警务、新闻、教育、金融、税制,甚至商标、国籍等方面的法规。开创了与世界先发达国家类同的六法体系,在中国法治化的漫漫征程上迈开第一步。反观百年的法治之路,笔者认为,法治发展在我国是:有制度移植,少社会根基;有机械模仿,无整体共进;有先锋引导,少民众基础。

(一)有制度移植,少社会根基从清末的法律改革以来,中国的法治发展可以说都有相当大程度的制度移植。在本世纪初的前十年,清王朝所进行的制宪修律活动,基本上是对西方法治的制度移植。不仅颁布或草拟了取法西方的六法框架(宪法、民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商法或行政法),甚至移植了在当时的中国似乎没有多大存在必要的《公司法》和《破产律》等。其中的《大清监狱律草案》基本照抄了日本的监狱法,但又抄的“犹豫不决”,乃至草案内部也“相互矛盾”。辛亥革命时的“《临时约法》”将中国法治发展推进了一个新的高度。国民党政府前十年的立法,应当认为是较有成效的。其《宪法草案》(五五宪草)、《民法典》、《刑法典》、《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的草拟和颁行,为国民党政府的法治发展奠定了基础。其立法目的固然有维护国民党统治的一面,同时也还有继承中国法律传统,吸收西方先发达国家立法成果,实现中国法治(国民党政权所追求的法治)的另一面。其后,国民党政府法治的发展概莫能出其左右。

从清末到国民党统治在大陆的结束为止,应当说,中国向西方移植的法律法规已经不少了,而且经历了至少半个世纪,为什么在中国还未建立起真正的法治呢?

笔者认为,真正法治的建立,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综合发展的顺理成章的结果,而不是靠简单的模仿、抄袭就能成功的。中国之所以长期未能建立起真正的法治,关建就在于,当时的中国缺乏建设法治的社会根基。从经济上看,中国的经济一直是农业经济、自然经济,而不是作为法治基础的民主政治;从文化上看,中国的封建文化,集权、特权、宗法等的传统观念没有被摧毁,民主、自由、平等等的社会文化尚未形成,而现代法治却是以民主、自由、平等等为文化、思想基础的。

(二)有机械模仿,无整体共进

在长达近一个世纪的历史过程中,中国本着师夷自强、与万国同制,赶上先发达国家的理念,谒力学习西方列强。或是在法律规范上抄袭,或是在法治组织上模仿,不一而足,但终未能建立起中国先进分子所期望的那种法治。这又是为什么?

笔者认为,法治是一个整体。是一个由法治原则、法治制度、法治组织、法治观念、法治过程共同构成的整体;是一个由合乎法治要求的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法律监督共同构成的整体,甚至是法治内部各元素及其整体与社会协调统一的整体。它需要各个要素的共同作用和有机协调。任何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的发展,都不可能带来真正的法治。法治发展过程应是其内在各要素的整合发展过程,是其内在各要素的一体化共振共进过程。法治是一个内在有机联系的系统,不是简单的机械仿就可以建立的。通观中国近百年的法治建设不能不说,缺乏整体共进,是中国法治未能达到理想目标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有先锋引导,少民众基础

中国法治的百年发展都是由先锋引导得以推进的。其引导的历史可以作两段来分析。

前50年(1949年前),中国法治的发展基本上是“以学为先,以官为主”的。在中国法治建设之初,首先是由康有为、梁启超、文廷式等学者率先倡导,继而为君主所看中的。然而真正从事法治建设的并不是学者。因为中国学者无权从事法制改革,无权将西方的法律制度引入中国。当时的官方亦无今日的“西化”之累,他们可以大胆地“西化”。法治,应当说是西风东渐的。没有官方参与,封建的法制改革根本就无法进行。“以学为先,以官为主”的模式一直延续到国民党统治在大陆的结束。

后50年(1949年)又可以分作两部来考察。在前期的近30年(1949-1978年)的时间中,可以说是“以学为主,以官为否”,意即,主张“法治”的基本上是学者,而“官方”则基本上是否定法治的。在后期近20年的时间中,可以说是“以学为先,官学互动”。主要表现在,在本世纪的80年代初,中国的法学家们就已公开而较深入地研究、探讨了现代法治,并且历久不衰,千方百计地通过为国家领导人上法制课等形式,引导国宵领导人实行“法治”。这对于国家领导人主张法治,并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作为目标写进国家和社会

三、中国法治发展的历史进程

我国正在进行的法治建设,也就是市场经济下的法治建设。它已经经历了怎样的历史阶段,还将怎样发展,现在我们处在怎样的历史环节,这些都是我国法学界正在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我国市场经济下的法治建设已经经过了准备、起步,正处于从起步走向形成之间,必将由形成走向完善。

(一)准备(1978──1993年)

我国法治建设开始准备的时间,也许可以定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也许可以定在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或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笔者认为,应当确定在1978年3月我国1978年宪法的公布。因为法治准备的开始应当以足以代表法治萌动的根本性法律的产生作为标志。1978年宪法明确了我国新时期的总任务是实现四个现代化,强调了必须发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1978年宪法的这一特征,不能表明其已经开始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但是它为社会主义法治作出了经济、政治、法制三方面的准备。

随后,到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社会主义法治的准备得到了党的政策的升华。这次会议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路线,果断地停止了“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和加强社会主义民主的方针。中国共产党党史誉之为“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伟大起点”。这交会议使社会主义的准备阶段被进一步确立。

1982年宪法及其1988年宪法修正案就是这一准备阶段法治发展状况的标志。从经济制度的角度看,它为市场经济的提出及其法治建设进行着准备。这部宪法它从根本大法的角度确立了这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规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特征为,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与此相适应,它还具体确认了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在这国经济体制在的一位和作用。从政治制度的角度看,它也为市场经济的提出及其法治建设进行着准备。这部宪法扩大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职权与组织,加强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赋予了省级人大及其常设机构的地方性法规制定权;规定了国家领导人的任期制和限任制,等等。

从1978年 3月开始准备,到1993年开始起步,中国社会主义法治的准备阶段历时15年整。

(二)起步(1993──2010年)

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起步点在哪里,也许可以将其确定在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也许可以将其确定在1993年

3月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的产生。笔者认为,将其确定在1993年

3月的宪法修正案公布为宜。因为没有这一修正案,中国社会还不能说就开始了真正的法治──市场经济下的法治建设。这一修正案将宪法原有第15条关于计划经济的规定,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控”,“国家作法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扰乱社会经济秩序”。从而启动了中国市场经济及其发展中的法治建设。1993年11月中国共产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从党的政策上进一步深化了上述宪法修正案。它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高度重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法制建设。它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必须有完备的法制来规范和保障。要高度重视法制建设,做到改革开放与法制建设的统一,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法制建设的目标是:遵循宪法规定的原则,加快经济立法,进一步完善民商法律、刑事法律、有关国家机构和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本世纪末初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改革、完善司法制度和行政执法机制,提高司法和行政执法水平;建立健全执法监督机制和法律服务机构,深入开展法制教育,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在法治建设起步后的1996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明确指出,到下世纪初要初步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国共产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又再一次肯定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社会理想。党的国家领导人认识到并明确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方针(见《人民日报》1996年2月9日)。法治的目标意义更加突出。

(三)形成及其完善(2010年──)

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将于何时形成,这是中国法学和法律工作者乃至整个中国社会都十分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要确定其形成的时间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列出绝对准确的时间表甚至根本就不可能。因为法治发展的进程要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一个偶然的重大因素甚至可以使法治发展受阻或搁浅。笔者所拟的2010年这一时间,是以我国目前的法治状况、可能的正常速度、市场经济发展预期进程,以及我们党和国家的社会发展目标来确定的。实际上只能说是一个计划中的时间表,其实际状况如何,还有待历史发展予以说明。

社会主义法治形成以后,还有一个长期的发展完善过程。这个过程与社会主义社会并存,并在社会主义社会在不断重复“从相对的不完善到新的再完善”的过程,直至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最高阶段──共产主义社会的全面建立。随着共产主义社会的来临,社会主义法治也就辉煌而终。

(作者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中国法治的过去与未来(第3页)一文由www.xiexiebang.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二篇:过去与未来

一直以来很喜欢这句话:人生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所以对于自己的过去与未来,我始终抱着平静的心态。我感恩过去,我拥抱未来。

自工作以来,我一直从事会计及管理岗的工作。过去的几年里,有过迷茫有过无措有过辛酸···可是时间长了,我变得快乐了,除了真正喜欢自己的工作外,我专心的投入工作中,并能从中发现乐趣。我感谢曾经刁难我的同事,感谢给我重任务的领导,感谢周遭的朋友,没有你们的帮助及提携是没有我五彩斑斓的过去的。在过去的几年里我总结出了现在的工作经验,让我对于各种问题有了游刃有余解决的方法,也锻炼了我的心智,让我不断的成熟与历练起来。

对于未来,我始终认为它与现在中间有着某种亲密的联系,而现在就与未来一直同在。我期待它美好的呈现,但我同样努力的过着我的每个今天,我想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更想为公司创造更多的效益。未来就在脚下就在今天,朝着既定的方向前行,在这漫长的路上一定会开出属于我的绚烂的花朵!

第三篇:过去与未来

凉风,带来了舒爽的金秋,捎走了炎炎烈日。

人们都在忙碌。

运动员们在涂抹过去,刷新未来;

非运动员在传递、投递、在服务。

发令枪那绷紧的心弦;

秒表那公平的面庞;

运动员紧张的肌肉;

广播员那高效的工作。

一切启发我去崇敬未来。

第四篇:中国丝绸之路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中国丝绸之路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一带一路”与区域经济合作战略及全球治理

主讲人:西安交大冯宗宪 1.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

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构想强调互利共赢,讲“中国梦”和“亚洲梦”、“欧洲梦”、“非洲梦”连接,包容性共同发展。

丝绸之路的开发与历史 2.中国与“一带一路”安全愿景

(1)应对美“亚太再平衡”的再平衡;维护中国周边安全;资源通道大都是海路。

(2)应对美国、北约撤出阿富汗以后的战略新形势;维护西部边疆安全;跨越挑战,包括恐怖主义、跨国犯罪、公共卫生和非传统安全问题等。

(3)应对中国周边存在的多个地区热点问题,例如朝鲜核问题及东海和南海的领土争端。

(4)维护中国经济日子增长所需要的战略通道安全和国家利益,构筑国土安全发展屏障。3.一带一路影响:

(1)引领未来西部大开发,实施向西方开放的升级版。紧扣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和对外开放战略,将助推中国形成全面的发展格局。(2)展现了中国区域合作的新蓝图

(3)搭建东盟10+X;面对未来与欧盟、亚欧联盟、TPP(跨太平洋伙伴协议)和上合框架下更大的自贸区域。从10+1到10+3到10+6(中日韩印澳新西兰)一年以来,一带一路在国内外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从中亚地区到印度半岛,从阿拉伯地区到欧洲腹地,一带一路的辐射效应已经初步显现。4.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方式

丝绸之路六大经济走廊:新欧亚大陆桥;中伊土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新经济走廊;中蒙俄经济大走廊。重要节点新疆福建。

5.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和外交战略的新变化。第一,从出土市场的直接竞争开始着眼于外需市场的间接创造;第二,中国在中亚西北内政外交的分离变为内政外交的一体化,这样的改变也有利于中国东西部地区的平衡发展;第三,单一国家合作转向区域经济全面合作。一看不断增强的经济影响力,以区域经理合作的形式,推动提升中国的对外经济贸易水平,打造区域利益共同体。6.中国经济带内涵和边界

(1)国内路段,把西安建设成西部改革的新高地。陕西新起点,甘肃黄金段,宁夏支撑点,新疆核心区域(2)中亚为主

一带一路经济带三大投资主线,高铁金融核电。7.现有合作治理机制

上海合作组织六个成员五个观察员国两个对话国家。8.创新合作机制

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VS马歇尔计划,高铁外交,中哈自由贸易区,天然气管道,丝路经济。政治机制联合国,经济机制世贸组织,金融机制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第五篇:过去与未来作文

过去与未来作文

高三18 钱乐乐

想一生(什么意思?),有的人总是后悔已经发生过的事,进而怨天尤人,而真正懂得生活的人,却是在不断进取中深思如何才让未发生的事尽善尽美。

正如萧伯纳所言,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要这样?”而他却梦想从未有过的事物,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其实,大多数时候,我们是“有的人”中的一个。但那并不意味着,我们永远无法跳出那枷锁,成为主控命运的那一个。

进入高三,许多学生的状态是怎么那么多题型我不会,高一高二我究竟是怎么学的,为什么会这样呢?诸如此类的抱怨每天都在上演。似乎所有人都忘记了,后悔是没有用的,高三的我们唯有在接下来的日子奋力拼搏,才有可能改变最终的结局,我们该做的不是哀叹,而是用自己的方法去书写人生。

虽然说,“事后诸葛亮”是每个人都或多或少都拥有的心态,但是,为什么我们不能少点精力后悔,多点力量改变呢?无论是谁的未来,都是未知的,那么就用自己的梦想去点缀自己的人生。

其实,人生的本原,每个人都一样,然而有的人总是紧紧回望着过去,自怨自艾,而有些人,他们从不停下,过去的已成为过去,而未来仅仅掌握在他们手中。他们善于改变从未有过的事物,也因此,他们的人生变得与众不同。

苹果的创始人乔布斯亦是如此。他的出生难以启齿,大学也未念完,这些会使许多人感到绝望,对命运满含愤懑,可是他是乔布斯,他不放弃,在车库创立了苹果这一至今为年轻人欢迎的品牌,是他的坚持,他的创新,他对梦想的不懈追求,让他成功。他也许无法改变过去的事,然而他却尽到自己的努力,将还未有的事情完成得出色。

或许,我们无法做到像乔布斯那样优秀,然而,我们却总有力量去改变人生的一点点。不奢望一跃成名,却希望,未来能因为自己而变得精彩。

许多人认为,回首过去,能得到教训,让未来的路更平坦,这的确如此,然而我们却不能永远将目光停在过去,以为人生一直在继续,我们面前的总是未来。与其对过去念念不忘,伤痛欲绝,频频抱怨,为什么不将自己的梦想投放于从未发生过的事情上,至少那样你还可以创造你所要的人生。

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总还要走的,那么我们就不要做那对已发生过的事后悔抱怨的人,而去做那勇敢改变未来创造未来的人。过去可以留恋,但不要把它放在生活的重心,面向未来,为未来而努力而拼搏。

评语:在论述的过程中,语言表达上要万分小心,稍不留意,就会自相矛盾。该文有这方面的小毛病。60分。

下载中国法治的过去与未来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法治的过去与未来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财政支出结构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中国财政支出结构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转载 字体: 小 中 大 | 打印 阅读全文 发表于: 2008-11-12 13:23 作者: 黄金送股来源: 股民大家庭论坛 人民政府要以民生为重,具体......

    电池的过去与未来

    电池-过去,现在,和将来 电池,指盛有电解质溶液和金属电极以产生电流的杯、槽或其他容器或复合容器的部分空间。随着科技的进步,电池泛指能产生电能的小型装置。如太阳能电池。电......

    中国法治:现状与未来(二)11

    2010年10月31日星期日 朱苏力:中国是大国,大国很难法治。如取保候审,新加坡、汤加很小,相当于在重庆、重大校园里转,而中国面积大,取保候审后全国转,所以在外地一般不取保候审。有......

    过去——现在——“未来”

    过去——现在——“未来”绍兴,是个风情万种的文化古城。绍兴,是著名的鱼米桥乡、酒乡。绍兴更是生养我、孕育我的母亲。我爱我的家乡——绍兴。 我爱绍兴,爱她的人杰地灵,爱她......

    过去与未来作文范文合集

    过去与未来作文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过去......

    潮汕文化的过去与未来

    潮汕文化的过去与未来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分析潮汕文化中的代表潮剧和潮汕木雕的发展变化,从而总结出潮汕文化的过去发展与现阶段发展的区别。从研究发现,潮汕文化在过去曾盛极......

    《中国传统文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中国传统文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历经五千年沧桑岁月,中华民族经历了战和更替、聚散分合、对峙与融汇,却始终不曾割断共同的文化传统。民族认同感一脉相承,而且越是历经磨难,......

    读《中国财政支出结构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感想

    读《中国财政支出结构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感想 读完《中国财政支出结构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这篇文章以后,心情相对于读文章的过程中的激动难抑来说,现在的我反而是一派平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