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课课后小记

时间:2019-05-15 16:12: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思品课课后小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思品课课后小记》。

第一篇:思品课课后小记

思品课听后感言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提高学生的素质,如何向40分钟要质量?组织思想品德教学,要求教师认真备课,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教案,精心设计问题,启发诱导学生思考。有时教师提问犹如连发炮弹,使学生没有喘息的机会、思考的余地,往往回答正确率低;或者是教师“一言谈”、“照本宣科”,使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落空,课堂往往出现“优秀生与教师对话”,大多数学生成为观众,容易产生少数学生厌学,不守纪律等现象,这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新课程提出要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因此,“活动”以新课程宠儿的身份走进了课堂,成为新一轮课改的主要教学模式之一。但是,如果我们留意观察各种研究课、优质课,不难发现我们的不少品德课堂活动化教学正在步入片面求“动”的误区:很多老师以为,活动次数越多越好,环节越复杂越好;很多老师一上课就开始组织活动,看到学生玩得开心就对教学效果满意;很多老师只关注活动的外显状态,热衷于学生活动的数量、频率及活动的趣味性,忽视了活动中的思维成分。在这种情形下,学生在形式上是活动的主体,但实质上却被动地为活动所牵制。怎样提高活动教学的实效性?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

第二篇:思品课后反思

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后反思

反思一: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课教材(先入为主,激发兴趣)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课教材内容贴近学生实际,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指导性,上好本教材可以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下面我把我对七年级思想品德课整体上进行反思总结一下。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我们的教学工作也是如此,教师的举手投足、言行举止首先应当吸引住学生的目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一举打响,一炮走红。基于此教师应当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深刻领会涵义要求,用先进的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二是应当认真研读教材,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研究课本中黑体字、图画、故事、补白、问题的用意,融会贯通;三是应当认真备课,集体备课,个人优化,发挥合作的力量,集思广益,博采众长,预设教学实践中可能生成的各种问题;四是应当旁征博引,广泛查阅有关教材资料,积极汲取以往有益的教学经验和教训,把课备精、备细、备透、备实、备深;五是应当综合运用故事、笑话、时事、歌曲、图画等多种形式适时导入新课,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合乎学生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全身心投入学习之中。

针对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结合青少年的心理需求,以案例导入新课的方式居多,让学生听故事想结局、听故事想题目,可以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效果较好。

反思二: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材(明晰目标,展示具体)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材,故事精彩、案例丰富,不时点缀发人深省的格言警句,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但教师务必牢牢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透过现象抓住课文的本质,提纲挈领、抓住要害、明确目标。众所周知,新课程要求的三位一体目标分为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因此,教师应从形象生动的课文中提炼其精要和实质,确定每节课的三位一体目标;二是教师应把抽象、概括的教学目标描述语言具体化、明确化、清晰化,简洁、具体、最好概括为“„„是„„”、“为什么„„”、“我们学习„„,将会„„”;三是教师应把教学目标具体为问题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预习,围绕问题进行思考,围绕问题进行训练,围绕问题进行复习作业,如此,由形象具体到抽象概括,由表层了解到深入思考,再到掌握应用,问题解决了,目标也就随之水到渠成,顺利实现了。反思三:自主学习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为了培养这种新型人才而进行的一种研究和探索。反思三年来教学,我对自主学习有这样的认识:

自主学习有以下几个特点:①能够自己确定有意义的学习目标。②能够针对学习内容自主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③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主动学习,即参与学,又参与教。④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有正确的评价,并能做出相应的调整。

对中学生而言,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一要在上课前,学生应预习课文,划出所谓的知识点,找出自己的不理解的、不懂的,这一过程十分关键,因为教师面向的是全体学生,而学生又是一个个个体,每一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可以明确自己的薄弱环节,从而课上集中精力解决疑难问题;二要在上课后,教师要学生明确本节教学目标基础上,留置时间、空间,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三是要在课堂上,对自主学习和教师讲授中遇到的问题,要自觉主动提出,将问题当堂解决,不留死角;四要在解决所有疑难后,为增加理解,提高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有必要对教师传授的知识和自主学习的内容进行比较思考,找出自己认识上、知识上、能力上存在的差距和不足,纠偏补错,及时复习,融会贯通。

反思四:《难报三春晖》中的合作探究

本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课第三框《难报三春晖》,我主要运用合作学习进行组织教学。下面我把我对本节课进行反思总结一下。

合作学习的展开,往往是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讨论的,合作学习指的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方式。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观念,合作学习的主要活动是小组成员的学习活动,它首先要制定一个小组学习目标,然后通过合作学习活动对小组总体表现进行评价。合作学习的另一种形式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和全校交流。“探究学习”是相对“接受学习”而言的一种学习方式,即从学习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题目,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学习过程除了被动接受知识外,还存在大量的发现与探究等认识活动。新课程要求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是要转变单一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倡导探究学习。

它具有以下特点:①学习目标的方向性更强。②具有较强的生活实践性。③研究手段的多样性。④更加重视学习过程的操作。概括起来讲,在新课改倡导的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要让学生充分的自主,有效的合作,适度的探究。

对教学实践而言,我主要采用的是合作的学习方式,这里应注意合作的必要性,有无必要合作;合作的有效性,能否解决问题;合作的组织性,几个人为好,分工如何;合作的科学性,如何通过有效合作解决复杂、疑难问题。

探究性学习方式,可以小论文的形式出现,可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合作,吸引学生研究学习、生活中的有价值的问题,阐述意义价值,寻找形成原因,探究解决办法,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反思五:《人的生命的独特性》的教案设计

我这则的教案的设计遵循了《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原则和教学理念,符合七年级学生正处于半成熟半幼稚时期的年龄特点,通过游戏活动引导并帮助学生进行了初步的人生定位,对于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在这则教案设计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观察了解落叶,升华到对生命独特性的思考;通过“我的自画像”的不断完善,提升到对生命价值的准确定位;通过“我的未来不是梦”的畅想,拓展到对人生理想实现途径的深思。可见虽然设计了“死”的教案,但真正是有活力的教学主体,给予了学生充分的空间,真正达到了“玩中学、乐中学”的境地。对于课堂上的教育观点,都是在教师启发,学生活动、游戏、思考后自然生成。

反思六:《严也是一种爱》的导入

本课时《严也是一种爱》是八年级上册第二课第一框的内容。“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导入要精心设计。我在上课前几分钟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笑星话题,并以对话的方式的形式切入,一下子便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在师生相互信任、平等、尊重的基础上畅所欲言,很快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形成了心与心的碰撞。接着,我话锋一转,配以学生喜欢的小品表演再次活跃了课堂气氛,将教与学的最佳状态推向了高潮。

我在教学中紧紧抓住了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从学生的真情实感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渴望获得知识。在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善于思考、创新的能力。在这样的导入下教学,学生就会感到学习是一种享受,是真情实感的释放,真正地达到回归社会、回归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体验、践行的教学教育新理念。

反思七:《创建新集体》的课堂导入问题设计

通过展示课件:一个同学手握一根筷子,用力去折,筷子一下子就折断了。(切换画面)另一个强健的同学手握一把筷子,用力去折,却折不断。设问:看了这幅画面后,你能感悟出什么道理?

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师生简要的回答,实现了以赏生疑、以问促思、以问激情的新理念。然而,新课程倡导的体验学习,重视生活感受,因为农村的教学环境和设备的限制,并不一定能借用课件起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及激趣的作用。如果导入中让学生亲自去做折筷子的实验,情境的创设效果会更好。学生在真实的体验之后会深有体会,思维才会被真正的调动起来。同时,导入的问题预设成分较大,不足以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与碰撞,学生对知识的构建缺乏一定的主观能动性。思想品德课的课堂导入问题设计的功能价值有多大?达到实效的空间又有多大?如何使学生的学习建立在主体生命体验的基础上?这些都是思想品德课教学应着力解决的问题。

反思八:《享受学习》中的教学互动

这节课我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并以对话形式切入,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有的同学说出学习有时也很有意思时,我抓住了学生的真实感受,加以启发,进一步营造了互动教学的氛围。接下来,我抓住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以辩论的方式活跃学生的思维,学生很快进入辩论状态。正反两方不同的观点相互推动,同学之间不断碰撞出火花,对我也是一种启发,有效地促进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学习“探索世界的奥妙”内容时,我设计了小组合作学习,让小组之间展开竞赛,并鼓励同学提出疑问。这样,同一小组同学之间有合作,不同小组之间有竟争,师生之间有沟通,形成了一种真实而有效的互动教学。

反思九:课堂中突发事件的处理

在教学过程中面对一个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有不同喜好的学生个体,课堂上经常会出现教师没有预料到的新情况,这就需要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引导每一个学生正确对待成长。我在上《身边的诱惑》这节课时,面对经常因迷恋上网络游戏而迟到的程力同学,回避追问迟到的原因,却让其对大家谈“游戏机的诱惑”,使程力同学既主动承认了错误,有真正反思了对自己的不利影响,让每一个学生都真切地认识到游戏的诱惑所带来的危害。接下来,我有因势利导组织学生对程力同学说心里话,使教学达到了预期目标,课堂管理行为就此得到升华。

成功抓住“意外事件”,将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相结合,同时又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体现了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思想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结合,促进了学生道德认识向道德行为的转化,达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反思十:师道尊严 在上《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这课时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要求学生说说自己在自立方面的表现。在自己当班主任的班级将问题提出后,没几个学生回答,叫了几个几乎都是套话。而在另一个班级则完全不同,很多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相同的教学,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教育效果?原因就在于和谐。作为班主任在自己的班级中平日里很威严,不苟言笑,学生都很敬重,也很畏惧;而另一个班级,和学生关系很好,师生关系相当和谐。

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深思,在实施新课程的进程中,我们思想品德课教师尤其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这是营造和谐气氛的前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者、合作者,我们的教育,学生才能心悦诚服地接受。

《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课后反思

所得之处:

一、这节课我基本能做到了理解教材,把握教材,课中能紧紧围绕本节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去选取材料和开展活动,并在活动中去突破教学重难点。如动画《网上的故事》、《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播放,活动“制定安全上网约定书”等的设计都体现这一点。

二、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在忠实于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尽量做到趣化课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趣味性和实效性相统一。在设计第一节“要做到自我保护”的内容时,我想到我的材料库中下载有一个关于上网故事的动画,播放这个动画肯定能吸引学生,但如果既播放这个动画,又分析课本上有关梅平的情景故事,就显得重复,也浪费时间。于是我将课本中这一部分要理解突破的问题都转移到这一动画故事情景中来,把与网友会面可能的结果放在动画片播放前让学生想象思考,把其它有关的内容放在动画之后进行讨论。事实证明这一设计很有新意且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学的衔接过渡也显得很自然。

三、课堂以介绍自已上网的收获和与同学们成为网友的期盼为教学导入,达到了两个目的:

1、间接地复习了上节课“网络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这一内容,为下面“只看好处不重危害”的过渡埋下伏笔。

2、拉近师生间的感情,打消同学们害怕老师知道自己上网而不敢说自己上过网的心理。这样的教学导入作用明显,特别是避开了我在原校上课时明知有同学上过网却没一个敢承认的局面。

四、用第一人称创设情境,营造那种恰如其人、确有其事的氛围,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感染力、亲和力。例如叙述网友屑屑的情景故事时,“我对网友屑屑的告诫”一语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五、在主动体验中丰富感知、强化情感。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教师要努力去发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这节课中,我不失时机地对学生使用如“答的好”、“对”、“不错”、“真行”、“这样好”、“试试看”、“说下去”、“理性”这些使课堂气氛缓和或产生欢乐的语言进行肯定,以积极、鼓励的姿态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体验,使学生不再担心集体的压力和他人的眼光,积极创地去体验、思考。

六、师生互动情况较好,整节课气氛轻松,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都比较积极。

七、教学语言的运用比较得体,注意了语调的抑扬顿挫。不足之处:

一、时间安排上前松后紧,导至最后的实践运用环节时间不够。

二、这节课大部分地方的衔接过渡都比较好,但第一个知识点中两个小结的衔接过渡却是一个败笔。从屑屑故事的总结转到“网络信息的庞杂和良萎不齐”时,或许是过渡语言叙述含糊,或是过渡问题设计不当,总之让学生想到了下一知识点“要遵守网络规则”,这就是不成功。

三、学生自主实践方面的内容不多,仅有的“文明同网约定书”一个内容还要待课后才能全部完成。当然这与本框教学内容原就较多,任务本来就比较重有关,但也与我在设计上不能合理取舍离不开。

这个星期我在网上看了一堂精彩的思想品德课,上课老师教态自然,流程顺畅,看得出是做了很多准备的。从这节课中,我也有以下的一些认识。

一、要目标定位准确,重难点明确,真正做到心中有教材。这堂课虽然流程连贯,但是听不出要学生掌握什么,不知道学生是否掌握了,也就是目标不清楚。在我们的课堂上,有时内容较多,而在品德课上很多道理又较难理解,在处理上容易平均用力,而使重点不突出,显得目标不明确。在处理上我们应当把握各个目标的内在联系,抓住关键,各个击破,突出重点,难点的突破也显得水到渠成。

二、重视导入。导入虽小,却很重要,它是前后知识的连结点。导入设计得好,既能检查学生旧知的掌握情况、启迪学生对新知的思考,又能使学生明确知识间的联系。我们在精心设计导入后,要引起学生的重视。学生往往不注意导入起到的承上启下的作用,不易从导入中把握信息,带着问题去学习新课。这就使导入显得无关紧要。实际上是我们在应用上不够重视。因为每堂课要用部分时间检查旧知,为了抓紧进行新课,设计好的导入就不用了,给学生形成导入无关紧要的印象。这就要处理好检查旧知和进行新课的关系。

三、注重落实。这堂课上,老师在使学生不断地练习,体现重视落实。对品德课而言,关键是要求学生用课堂上所学的内容来指导自己的具体行为。所以,品德课绝不可以仅仅停留在让学生把课本上的知识画下来背过这么简单,而应该多让学生参加活动,在活动中得到切实的感受,把知识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四、课堂形式多样化,学生活动设计要有层次。调动学生兴趣,让学生乐学,最能提高效率。如何让学生乐学?课堂形式的多样化是个重要手段。这堂课上,老师尽管用到了多媒体,但是形式上显得单调。学生活动不多,师生间有点距离,没有融为一个整体,使得课堂不是很生动。课堂形式的多样化,不仅是是否用多媒体,更多的是如何让学生参与进来。学生活动要有层次,要体现出知识的层层深入,满足不同学生的要求,使学生学会。这种层次性可以融于课堂的多样化中。

五、重视过渡语的作用。过渡语使知识的过渡自然,是环节间关系的建构。好的过渡语就像导语一样,总结旧知、启迪新知,并使知识条理、系统。所以,要重视过渡语的作用。

通过这节课,我们有了以上认识,也是我们今后要努力做到的。

本次基本功展示课圆满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和设计目标。

一、比较满意的地方:

1、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方案时,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在新课导入上下了一番功夫,采用小故事导入,并在故事中设疑,引起学生思考,这一方式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解决本课重点和难点知识,本着从具体到抽象的逻辑规律,让学生在体验中分析、归纳、解决问题,教师只是适当引导和补充。如:什么是情绪这一难点,是让学生分析图片情境,教师适时引导得出教学结论。重点“情绪产生的原因”是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走进情境中,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并分析产生这种感受的原因,从而总结出情绪产生的外在原因和根本原因。这两个主要问题学生分析的比较到位。

4、精心设计教学程序的过渡和知识点的衔接,使一节课的内容有机结合,浑然一体。

通过一节课的教学,感觉非常的累,累的原因:一是我把两个班级的同学聚在了一起,在多媒体上了这节课,平时上课觉得两个班级在自己班级表现的都很好,所以我想把两个班级放在一起讲可能也会有不错的效果,这样还能锻炼大家的合作团结能力,但是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有一部分同学居然和往常的表现不一样了,在多媒体不听课,还坐在后面一直聊天,声音也不小,使得我在这空大的多媒体里的声音越来越小,嗓子都喊哑了,无奈在课堂上强调了很多次纪律,最后由一张微笑的脸变成了一张绿脸。二是讲课的内容有点多,还是改不了以前的那种贪多的思想,总想把所有的知识点都教给学生,结果内容设计的比较多,但没有想到学生们的纪律却让我勉强完成教学任务,时间变得不是很充裕了。所以这节课上完后我觉得身体的五脏六腑都被淘空了一样的感觉。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首先上课前一定要强调要保证学生们的纪律,知道已经上课了,要有上课的样子;再次设计的课件要恰到好处,不能一味地依靠多媒体,适时的要结合实际,不要把内容弄得过多,不然课堂45分钟肯定不够讲,效果也没有预期的那么好。最后我觉得,思想品德学科在教学目标中这一块最注重的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我现在觉得每堂课的教法都没有做到这一点,不能够把教材的知识点扩展到生活实际来引起学生们的共鸣,这一点在以后的教学设计中要逐步改善。

教学反思

公开课,课题《感悟青春》,这一课主要学习青春内涵和青春的寄语的相关基础知识,教材上本课共有三框:走进青春、感悟青春、祝福青春。我根据本课内在知识间的联系把本课重新整合为这样二课:第一课时《走进青春》,专门介绍青春期的知识,并解决学生青春期的烦恼;第二课时《感悟青春》,一起畅想青春、祝福青春、寄语青春。这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感悟到青春的美好,从关注自己的身心变化提升到一种精神上的追求并祝福青春。

课堂的重点内容放在了第一部分“青春畅想”,通过写关于青春的词语、破解字母的青春意义、对青春理解的讨论、青春寄语等活动,让学生认识到青春的美好,热爱青春、珍惜宝贵年华,努力成才。在后面三个活动中,学生的表现让我感到特别惊喜。

(1)破解字母——让学生到黑板上演绎、解读,刚开始我还真怕没有人到黑板上来演绎,因为有许多老师听课怕学生会紧张,没想到的是有很多学生上黑板演绎、而且答案丰富多彩、具有想象力,以致这个环节占用了不少时间;

(2)对青春派别的思考是这节课的重点环节,青春派别——我给了两个派别“流星派”和“常青树派”让学生讨论、选择、说理由,在这一讨论环节中最后我做总结时,并没有明确说选哪个派别是正确的,主要是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不管选择“流星派”还是“常青树派”青春都是美好的,要学会珍惜青春时光。而且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有个男生恰恰说到了这一点------流星虽然短暂且美丽,所以更要我们珍惜短暂的时光,努力学习(刚好说到了我的主题,而且从学生嘴中说出要比老师讲出更容易被学生接受、认可)。而常青树派------青春是永不凋零的花朵,青春不关乎年龄,决定青春的重要因素是心态(用一副中年人的图片展示说明)。

(3)青春寄语——这个活动进行的很仓促,因为时间不多了,幸好学生写的非常快、非常好,加上有两个学生在朗读,效果是很不错的,虽然这个活动不是教学过程的重点,但它是一个很“靓”的结尾。

虽然这堂课上完了,但我有些不足的地方需要继续改进;①幻灯片有些过于简单,如果更丰富些会对学生更有吸引力;②教学中的各环节之间的过渡还不够流畅;③这节课没有做课堂练习,时间没把握好。

这是我对这一节公开课的反思,请各位老师多多指教教学后记:

创设情境,从学生身边、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学生容易感知.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对于不正确的或不恰当的姿态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自觉改掉不良习惯,提升自己的礼仪品位和礼仪要求。

第三篇:课后小记

《牧场之国》教学反思

《牧场之国》是一首意境优美的散文诗。课文所描写的是被称为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荷兰的田园风光,字里行间洋溢着宁静悠闲的情趣和意境,让人不觉为之动容。教学这篇文章,意图是引领学生感受荷兰和谐、优美、宁静、悠闲的田园风光图,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怀。首先我激情导入,接着让学生介绍收集到有关荷兰的资料,使小学生对美丽的荷兰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然后揭示课题。在检查完学生的预习情况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说说荷兰给你留下的整体印象是什么?用简短的词语概括出来,并板书到黑板上,学生的热情被调动起来,踊跃发言。一会课文的主要内容在学生的板书下,完全出现在黑板上,荷兰的美景尽现在学生眼前,激发了他们自主阅读的兴趣。接下来进入质疑解疑环节。学生围绕“为什么称荷兰为牧场之国?从那些语句体现出来的?”展开交流讨论。一路走下来,课堂很顺畅,条理很清晰,层次也很分明。在教学过程中把握了文章重点,体现朗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还是牵得太死,互动开放不够,没有体现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启发得不够灵活,所以学生没放开,没能达到活而和谐的境界。应该紧扣田园选画面,渗透一些写法的指导,不能只停留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应紧紧围绕“这才是真正的荷兰”入手,让学生理解牧场是所有动物的自由王国,它们才是这个王国真正的主人以及在荷兰动物与环境与人和谐的统一。最后归结到课文最后小节“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还感觉学生与文本的交流不够,换句话说,就是学生对课文读得不透,虽然我给学生读书的时间了,可是时间还不够。另外我对这课的朗读的引导做得也不到位。教师对学生朗读的指导,怎么指导?这一直以来是困挠我心头的一个难题。

遗憾的是不管自己设想的多么好,如果不和自己的学生相结合,不临场随机应变,那么整个课堂也会显得单薄而空洞。

第四篇:如何写课后小记

话说 “教学反思”

平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苟琪瑞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与深入开展,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越来越多地使用到了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中,使得教育教学领域显现出一派前所未有的新气象。而其中,教学反思对教育教学的影响是尤为突出和明显的,既有众多研究者对教学反思的内涵、外延、具体方法、策略等问题从理论层面上进行的深入分析和探讨,更有广大的一线教师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开展的反思实践活动,相关的教学案例、反思案例纷纷出现,从不同的视角对教学反思进行了形式多样的诠释和说法。可以说,时下,“教学反思”已成为教育界使用率颇高的时髦新词汇,几乎成了谈教育者必谈之话题。

那么它的意义怎样,价值何在?我们有必要再度探讨与思考。

一、教学反思的意义 A.反思的渊源

“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是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早在两千多年的孔子就能做到这一点。海涅曾说过“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显示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反省——反思”至关重要:孔子治学强调“学而不思则罔”。可见,古今中外,反思作为一种自我评价和“内省”的方式,早已有之。

B.什么是教学反思

反思,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而教师反思就是把自己作为特定的研究对象,研究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反省自己的教育实践,反省自己的教育观、教育行为及教育效果,以便调整,改进。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二次认识的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行修正,调整,使自己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教学效果更优化。教学反思是一个再认识的过程。既是对过去的总结又是对今后的启示。是来自教者深切感悟后的扬弃,它立足于教育新理念,并经过初次实践,因而更贴近教学活动,更具有指导性和现实价值。可以是对一堂课反思,也可以是对教学中的一个片段、一种方式方法、一项活动的反思。如果我们要将自己塑造成创新型教师,则必须增强自我反思能力,特别是教学反思能力。

二、教学反思的过程与方式 1.教学反思过程

教学反思过程就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教学活动中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教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自我能力特别是教学能力发展的途径。换言之,教学反思能力集中表现出两大能力,一是自我监控能力,二是教学监控能力。反思过程一般可分为四个环节:

⑴具体经验阶段。就是教师通过对实践教学的感受,意识到自己教学问题的存在,并且明确问题的性质和结构。

⑵观察与分析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应广泛收集并分析有关经验,特别是自己的活动信息,以旁观者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看自己的思想、行为、理念、价值观、目的、态度和情感。在获得信息后,针对性地分析看思想观点到底是什么,它与自己倡导的理论与当前教育要求是否一致,自己的行为与期望是否一致,就是要自己与自己“过不去”,从而明确问题的根源所在。

⑶重新概括阶段。就是通过分析观察认识了问题的成因之后,教师重新审视自己教学中所依据的思想,积极寻求新的教学思想,教学策略来解决面临的新问题,换个角度考虑问题,这是认识的升华。⑷积极验证阶段。就是对反思后采取的方案进行实施验证,进而结束第一次反思的循环。

2.教学反思的方式 ⑴问答式的反思。

这是通过设定一系列自我反思问题,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可以就教学内容,学年阶段教学要求,班主任工作以及与其他教师合作情况等,不断提出反思问题,如《品德与社会》侧重对学生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等的反思。有时可以侧重反思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培养、情感体验等,根据设定的问题,可以各有侧重。

⑵交流比较反思。

就是经常开展听课交流,教学论坛等来反思自己的教学,通过研究别人的长处,研究专家型教师,优秀教师的成功案例,来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再如通过学生反馈出自己教学中的不足或需要改进的地方。比较:可以是同时期教师,也可以是同学年,同一教学内容,不同教法等比较反思,也可以是自己现在与过去的对比反思,从中总结成功与失败。通过交流比较反思找出自己教学理念上的差异,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差距,教学效果上的差别。

⑶凭借媒体反思。

就借助反思的工具而言,凭借媒体也是一种较有成效的反思策略,如教师可以把课堂教学用录音机或摄像机记录下来,然后再自己反复观看,进而进行反思。有的教师有语病,如“这个”,“啊”一节课要出现几十次,而个人没察觉,只有听自己讲课的录音,才能引起注意,从而知道是教学课堂上的“不雅”。有的教师有习惯性动作,如手插兜,讲课看高处不看学生,用手擦写错的粉笔字等。只有看完自己的课堂录像,才能意识到课上“动作”的不适。通过录音录像还可以存放资料与后期自己的课堂教学作比较反思,这样反思效果更佳,教师从中认识更深刻,否则,别人来批评自己,总觉得没注意,认为“是吗?”。因此,凭借媒体是一种现代教学反思的方式。

三、教学反思的价值

“教然后知不足,度然后知长短”,是说在实践过后,才会体会到实践中的不足,而教学活动更是如此,所以进行适时、全面地教学反思,至少可以实现五个“有利于”:

第一,有利于教师积累经验。经验就是通过实践总结出来的理性东西,也是信息,只有反思才捕捉到这种信息,否则不注意,无意识,系统性不强,理解不适就会丢掉这些信息,可以说没有反思就没有深刻的思考。

第二,有利于提高教师在教学中的监控能力。通过反思,教师可随时监控自己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使教与学结合到最佳点,避免“对牛弹琴”,追求“高山流水”的境地。

第三,有利于教师在实践中学习。因为反思的过程也是再次思考与实践的过程,从而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也是验证“计划(理论)”与“实施(实践)”间是否脱离的过程,这当中,反思使教师感悟到许多新的内在的东西。

第四,有利于提升素质,培养思维能力。通过反思可以训练教师的自觉意识,养成思考习惯,还可以通过一次次地反思增强思维能力,大大提高推理能力、判断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等等。

第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反思应把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当成主要内容,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学生在课堂上的各种行为表现来定论教学的成败,在关注教师行为的同时,更应关注学生在教师行为影响下的“学习行为”,才能真正实现“教”为了“学”的价值。

四、目前教学反思存在的问题 1.全面而不深刻。

成形的教学反思一般都在内容方面较为全面,大都从成功之处、不足之处、今后改进等角度进行论述,可以说是面面俱到,但多为晴蜓点水,一代而过,虽然全面但缺乏深刻性,给人的感觉很是空泛,似乎大家谈的几乎大同小异,没有什么区别。

如果所有教学反思都围绕新课标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态度情感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来开展,所有的教学反思都转来转去离不开同一话题,套话空话连篇,显然过于机械化、程式式,而且这种遍地开花、面面俱到的反思往往因时间、精力的有限,而缺乏具体性、针对性、鲜活性和深刻性。

2.零散而不系统。

目前,教学反思在内容方面或多或少还存在着反思的问题比较分散、零碎,没有形成合力,不连贯,缺乏系统性等现象。一些老师常常是一会儿反思某一问题,一会儿又换成了另一问题,有东一鳞西一爪的感觉,结果是每个问题都泛泛而谈,缺乏深度和对问题的较为连贯的成体系的深入思考和认识。因此,反思的效果并不明显,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也微乎其微,进而也致使不少教师对这一方法的实效性产生了怀疑,而这反过来也严重影响了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积极性和热情,形成了恶性循环。

3.重教师而轻学生。

当前教学反思案例所表现出的一种鲜明倾向是:反思的着眼点多集中在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的效果、“教师怎么样教”这一层面,对“学生的学”进行反思的并不多见,而这种做法是很有局限性的。因为,教师的教最终要以学生的学习发展为宗旨和归宿,忽视对学生的分析和思考也就放逐了反思的意义和价值。而且教学作为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其实质是以课程为中介,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或交往的共同发展的过程。其中“教”与“学”本身是统一的,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有机整体。因此,教学反思,就应该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大方面。

4.多叙事而少分析。

存在于教师教学反思中的另一问题就是客观记录描述的比重很大,而透彻的分析和深入的思考则较为欠缺,对应反思的核心内容往往是简单地一笔代过。

教学反思是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一个过程,是教师成长的重要历程,通过反思可以提高教师教学的自觉性和科学性;通过反思可以培养教师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通过反思可以使教师的思考由不成熟到成熟,由成熟到理性;通过反思可以使教师扬长避短,不断修正错误,力求创新。

教师自觉进行教学反思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需要,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所以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学会教学反思,真正做到:教之前:“三思而后教”,教之中“闻过即改”,教之后“扪心自问”。因为,反思可以自省,反思可能修炼,反思可以创新,从某种意义来说,没有人类的反思就没有人类的发展,同样没有教师的反思,也没有教育的发展。我们为创新而反思,那么,教育就会在创新中发展,在反思中创新。

如何写课后小记

一、为什么写课后小记

写课后小记,是培养教师反思意识、反思习惯、反思能力的一个很好的途径。教师不仅要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要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在课后及时反思课堂教学的得与失,勇于自我否定、自我剖析、及时总结,使自己不断完善和提高。那么课后小记记什么呢?

二、课后小记写什么

1.不知道记什么的时候,先记学生的东西,包括语言、思想、作文等。

(1)现成的材料:让学生收集资料,有些资料可以直接作为反思的内容、。例如让学生收集有关春天的词语,古诗,可以直接记下来。

(2)学生的语言,有些学生上课提问以后,经常会说一些精彩的语言,如果教师不知道如何处臵这些语言,也可以先直接将它们写下来。

教学课文《做一个最好的你》,让我明白了给与学生自信,必须先要引导孩子学会爱自己,欣赏自己,做好平凡的自己,才能得到别人的肯定,拥有自信,学生心灵才会开出自信、坚韧、向上的多彩之花。

为了让学生产生表达自我的欲望,我这样开场:“你们爱自己吗?欣赏自己的什么?我就很欣赏我自己的踏实,勤奋,欣赏自己爱思考的习惯,欣赏自己将学生的一切当做自己的一切的品质。说说你们对自己的欣赏。” 这样的奠基,就打开了学生交流的闸门。学生说: “我虽不优秀,但我不懒惰,我虽不聪明,但我比较努力。” “我的爸爸妈妈尽管没有显赫的地位,没有很好的工作,但我爱他们。”

“我经常是第一个举手的,我欣赏我自己爱动脑筋的习惯,”

“我喜欢自己的笑容,都说笑容是世界上最美的花朵,我欣赏这种花朵绽放在自己的面庞。”

“我感谢生活赋予我快乐的心情,温暖的家庭,我更爱惜自己,因我赋予了自己懂得感恩的品质。”

“我喜欢自己对动物的爱心,不管是什么动物,都有生存的权利,你难道能认为一个母狮子给一个饥饿小狮子捕食是残忍的吗?你觉得鱼鹰给小鱼鹰捕鱼是不可饶恕的吗?” 最可贵的是,学生的自我欣赏不是盲目崇拜,而是对比之中的提升。

只有自信当然是不够的,自信之上的奋斗才是有意义的,就是怎样做好最好的自己,才能走向成功,这种自信不是好高骛远,是脚踏实地的。孩子们这样在做自己:

“如果做不了艳丽的牡丹,不如做一朵小野花;如果做不了那颗最亮的星星,不妨尽自己所能,释放哪怕微弱的一丝光芒。”

“如果成不了伟人,就做一个好人;如果做不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不如兢兢业业努力工作。”

“如不能出类拔萃,就脚踏实地;如不聪明绝顶,就学笨鸟先飞。”

“倘若达不到完美,就做到更好,只要比昨天的你好,何来遗憾?”

“如果不能成为屹立山顶,独享阳光的迎客松,那就做一颗生长在山谷,努力获取阳光的无名树。”

“如果不能成为搏击长空的苍鹰,就做一只口衔橄榄枝的和平鸽,飞跃千山万水,带去和平的信息。”

“不能当优秀的,就当努力的;不能成为伟大的,就当默默无闻的。”

(3)记学生的思考

《一个苹果》是篇老课文,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战士们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我当时让学生思考,学生“这是什么样的泪水?”学生说:

这是幸福、骄傲的泪,为战友之间伟大的友情关爱感动着,为拥有这种珍贵的情幸福,骄傲着。

这是感动的泪,大家为战友们的无私,高尚感动着。这是无悔感激的泪,为自己少吃苹果无悔,为艰苦的斗争无悔,为祖国的未来无悔,即使失去生命页无怨无悔,因为孕育了太多的情,太厚的谊,即使死了也无憾了!

这是坚定的泪,苹果给了大家坚定的信心,无论再大的困难也难不倒,再恶劣的条件也会战胜!

是坚强的泪,水没有,能忍耐,食物没有,能坚持,敌人围困,能冲击出重围,处境险恶,一定能战胜!

是希望的泪,战友的关爱,无私,战友间的团结,凝聚,这就是希望的曙光,胜利的力量!

(4)记学生的作品

有时候学生的作文、日记精彩的都可以摘录为课后小记。

2.记老师的思考

有时侯我们在上课的过程中,一边引导学生,一边在自己的头脑中也会产生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也可以记下来。

例如:北师大第九册第三单元主题是变化,作文肯定要围绕这个单元进行,初上这个单元时,我觉得这个题目虽然简单,很生活化,但要想让变化走近、变小,并非易事,因此,上课文之前,我一直在想,细微、感动人的变化在哪里?究竟有哪些?

有天去商场,看到售货员拿着一双双鞋让顾客试穿,三番五次,五次三番,不仅无不耐烦之色,而且脸上始终堆笑,态度热情,临走还不忘说一声:“您慢走,穿得好再来!”想到小时侯见到营业员站在柜台里面的那种盛气凌人,服务态度简直是天壤之别呀!这不都是因为社会在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意识、经营理念都在发生变化吗?服务态度的改变正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从售货员到教师、司机、医生等各个行业,从事不同职业的人群工作态度又何尝不在变化? 从职业的不同,我又想到人的思想意识、身体状况、饮食习惯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对待工作,以前认为端个铁饭碗是人一生的保障,现在社会就业范围广,行业多,铁饭碗已经不是人们最佳的选择。不管是哪个行业,服务意识已经深入人心。

人们的整体意识在变,个体的思想变化是基础。想想自己,对许多问题的认识越来越现实,越来越成熟。在热血澎湃的年龄,我想等自己将来挣到大钱,一定要先给父母买一套漂亮的大房子,捐助十几个失学儿童……想着想着,年龄已大,钱没挣到,许多目标根本就是空中楼阁。慢慢明白,善可以不是惊天动地,它可以润物无声,春风化雨。比如给予问路人热心的指点,给予冒失、无意者一个真诚的微笑,是与别人同进、同出一个门槛时的停顿、谦让的脚步,是雨中一份买来的报纸,是对父母一句问候,是打给父母的一个电话……善,是忠、孝、诚、敬的总称。热心助人,但漠视自己,对朋友意气,却让父母牵肠挂肚的人怎能用

“善”字?我的思想变化着,我的思想也在成熟着。我将这些思考的过程以及思考的结果写下来,最后就整理出来了一篇论文《欣赏变化

感动变化》在点滴中习作变化。发表在《教书育人》杂志上。

3.记引导教学的过程

比如我上《毽子里的铜钱》这篇课文,课文讲一位卖烤山薯的老人送作者烤山薯的事情,刻画了一个慈祥、谦卑的老人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老人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每回闻到巷子里飘来烤山薯的香味,我就会想起几十年前家乡那位卖烤山薯的老人;想起他一双黑漆漆的手,和手心里两枚亮晶晶的铜钱。

那时,我大约十岁左右吧。有一天,在院子里踢毽子,卖烤山薯的来了。闻到那股子香喷喷的味道,好想吃啊!身边没有钱,却伸着肚子问:“老伯伯,几个铜板一个?”老人一声不响,却笑呵呵地伸手在烘缸里取出一个小小的烤山薯,往我手里一放说:“给你吃。”我十分感激,就慢慢地剥开了皮,万分珍惜地吃起来。

隔壁的二婶走过来了,她挑了几个大的烤山薯,称一称正好要十个铜板。二婶说:“算九个铜板吧,我手里只有九个。”老人说:“不行啊,我要亏本啦。”二婶说:“下回补你就是了。”她就捧着山薯进去了。

老人愣愣地望着她家那扇门;我呢,愣愣地望着老人。他满脸的皱纹很深很深,很不快乐的样子,我心里说不出的难过,只想代二婶给他一个铜板,但是身边真的没有钱。看看手里吃了一半的烤山薯,结结巴巴地说:“老伯伯,我也没给钱呢。”

老人笑了,他说:“小孩子嘛,送给你吃的。” 我越发觉得心里不安,忽然想起毽子里面有两个铜钱儿。只是两个铜钱呀,怎么抵得过一个铜板呢?但我还是急急忙忙撕开毽子的包布,挖出两枚亮晶晶崭新的铜钱,递到老人手里说:“老伯伯,给您。”

他好半天才明白我的意思,马上把铜钱放回我的口袋里,摸摸我的头说:“小姑娘,我怎么会拿你的钱呢?不过你的好心肠,我永远不会忘记的。”他又在烘缸里取出一个小山薯给我说:“再给你一个。”

我摇摇头不肯接。他却把烤山薯塞进我的口袋里,向我笑着摆摆手,提着烘缸走了。望着他微微驼着的背脊,我心里空落落的,好像丢失了什么东西。

老师慈和的声音,几十年来,时常响在我耳边。卖烤山薯老人满脸的风霜、谦卑的笑容和佝偻的背影,也时常浮现在眼前。他没有接受我的铜钱,却接纳了我的心意。他给我白吃了两个热烘烘的烤山薯,使我永远感到温暖在心中。

结束课程的时候,我问学生:“作者为什么给老人两个铜钱”?

为了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我找到了这样一个切入点:“作者为什么要给老人两枚铜钱?”起初学生中有两种观点。即因为作者吃了老人两个烤山薯,她愧疚、不安,想用自己的两枚铜钱给老人一点补偿;另外一种观点是作者看见二婶买山薯又不给足老人钱,老人不快乐的样子刺痛了作者的心,她想代二婶给老人还钱,这两种理解都是教案预设之中的正确的、合理的解释,也是符合文本的理解.这时我想起一句话:“只有有了认识的深度,才会有行为的高度。”一篇文章把它学懂学透的最高境界,就是改变自己的认识,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指导自己的行为。但是前面两种理解,只是飘浮于文本之上的,没有深入到学生内心深处,怎样才能让学生的认识能更深、更自我呢?我接着启发学生:“作者再有没有其他想法?”

短暂的沉默过后,一个学生说:“我觉得作者两种心理都有,二婶不给足老人钱,老人不快乐,作者又想到自己白吃了烤山薯,加重了她心中的不安,就想给老人钱。”细一体会,我觉得这种解释更深入了作者内心,我微微点头,表示对学生看法的赞同。

就在全班同学几乎快达成这种共识时,又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认为两种心理都没有。”大家大吃一惊,这位同学不紧不慢地说:“因为作者明明知道两枚铜钱买不到一个烤山薯,又抵不了二婶欠的一个铜板,老人不高兴又无奈的表情刺痛了作者的心,作者只是想让老人高兴,给老人一点快乐,让老人懂得善良永在,他的好心有人懂,他的好心会得到回报,作者只是想用这种方式用爱温暖老人孤苦的心。”

“啪啪啪!......”清脆的掌声忽然在教室里响起。独到的感受,心灵的共鸣!多么感人,多么深刻!没等我提问,接着又几个学生站起来说道:“我想,作者写这篇文章,不仅仅是表达对老人的感激、怀念,因为她的心中蕴藏着老人给予她的爱,她被这种爱感动着,滋润着,所以她的人生肯定也是充满温情的。我相信老人的爱让作者也向别人传递了许多关怀与温暖。”“我明白了,人世间的爱因为感人,就是你传给了我,我传给了他,他再传给了更多的人。”“爱的价值不在于回报,在于奉献。老人从来没有想过让作者回报他,那是发自内心的善良,但他的善良发挥了最大的作用,作者收藏了这种爱, 延续、拓展了他的爱。”“我懂了,人要做一个感恩的人,懂得感恩就会收获快乐。”“心中有恩、有情的人就是知道播撒爱的人。”“懂得爱就是要传递爱、延续爱,让爱温暖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此时,教师里一片寂静。我也被深深地感动着。我知道,孩子们心中已经收藏了爱,爱的种子已经种在了他们的心灵深处并已萌芽,而且终究会长成爱的参天大树。他们将会成为爱真正的使者,生活会因为他们更美丽!

4.记心动时刻

无法忘记那一会儿安静,好像几年都没见过那大雪,无法忘记那安静中充溢的善。

那是一个飘雪的早晨,窗外的雪花在在我那做引音,我注视着它,吸引学生的视线,一会飞走了,一会又向窗玻璃扑打,想要撞破玻璃进教室。教室外灰暗迷蒙,影响教室的视线。

我知道,这时的孩子,思绪或多或少,它随着那精灵似的雪花飘飞,因为连我也不时向窗外看上几眼,而且,我这举动有很大极度影响了给学生上课的思绪。这时,我想,与其带着情绪上课,不如干脆停下来,静静地赏雪。

孩子们爬在窗台上,或静静的坐在座位上,没有一点急躁,是人融在了雪中,还是雪浸在了心中。此时,我忽然觉得这雪就是自然的赐予,不去欣赏是浪费,过多的讲解是读,孩子们需要的是一会安静。

我欣赏老子《道德经》中对“水”的闻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即世上最善之物是水,它对万物有利。它无形,盛在杯中,装在盆中是盒状,遇石绕行,遇山曲流。它可没想:是孩子们在欣赏雪时,感受雪和水成自一家的善,这是安静中获得的。

它,纯白无暇,它,晶莹剔透,它飘飘洒洒。

此刻,我内心无比宁静,繁忙紧张遥不可及,轻松愉快是我内心,真实的

听,它随着风飘飘洒洒,这是它的节奏它的心跳我的灵魂跟着它飞呀飞飘呀飘我的呼吸伴随着雪花的节奏,我进入一种“向上若雪”的境界。

感受着雪的心跳,雪的呼吸,雪生命的律动,眼前,洁白的湖面和那时隐时现被白雪覆盖的山峰,是那样白,那样静……

安静不仅给了孩子们轻松愉悦,也给孩子们的想象插上了翅膀。安静中,他们看到的是有呼吸,有心跳的雪,他们眼中的雪有了生命,有了思想,雪成了和自己一样跳动的生灵。魏雪韵:

“我静静地看着,雪静静地下着,窗外的一切那么静,静得好像世间只有我和雪。第一次这么专注的看雪,它飘飘洒洒,挥舞着,徘徊着,丝丝缕缕地雪在天空中划出了道道裂痕,瞬间又合上,眼前只剩一片白,脑中只剩一片安静……

陈一尘:在天空飞旋后,那精灵缓缓落地,落地地刹那它就消逝无踪,那是多么柔弱的力量啊!连一点声音都未发出就长眠于大地中,这就是雪,它的生命与灵魂在空中悠悠地飘呀飘,最后陨落人间。

正如孩子们说的“上善的是水,上善的也是雪,雪彻底洗清了他们心中地点点污渍,心中的烦恼没有了,不平消逝了,委屈缓解了,留下的只是自责、反省、愧疚,内心充满了感激和平静。我在雪中被感动了,在安静中我咀嚼着“上善若雪”,或许我的学生需要的只是一会儿安静。

五、记尴尬过程

在上课过程中,我们会经常遇到一些尴尬事,比如学生冒怪声,说一些不合事宜的话等,这些问题如果解决得好,会让学生对一些新奇之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如果解决不好,甚至会加重学生的好奇心,结果会适得其反,.我在一次上课时就遇到了这样一件尴尬的事情,那是上北师大版第九册“危急时刻”主题单元的一篇课文《“诺曼底”号遇难记》时发生的,课文讲船长在轮船遇险即将沉没时,镇定地指挥惊恐的人们在危难时刻撤离失事轮船,自己却沉入大海的事件.为了充分感受轮船即将沉没时人们的惊恐、慌乱、无助、绝望以及强烈的求生欲望,进一步体会船长的伟大人格,我组织学生观看电影《泰坦尼克号》第三部。影片中巨轮即将沉没时,人们疯狂逃生:男人眼中没有了妇女、小孩、老人;贵族拿钱让船员允许自己提前上救生艇;有人抱起遗落的孩子,冒充孩子的亲人想逃离失事轮船;有人看见亲人沉入大海,却狠心离去……群生百态,人性的善良与丑陋,高尚与卑劣就在那一刻表现得淋漓尽致。.但这部影片是通过爱情体现了人性的伟大。影片中男女主人公亲热的镜头又让不谙世事的小学生好奇、害羞,那些镜头甚至转移了学生的注意力和课文的重点,也使我的心沉重起来,如何让学生正确认识这个问题,回归到单元主题,我深困其扰。

上课之前我一直在想如何将这些镜头所表现的内容进行淡化、转移或让学生有个正确认识,到底怎么做?我决定在课堂中抓机会。

有了初步的想法,我走上了讲台,只是脚步明显少了以往的轻松,面容多了一份少有的凝重。进到教室,环视每个学生,果然不出我所料,几乎每张稚嫩的脸上都是害羞、紧张、新奇、逃避、期待等诸多心情交织在一起的复杂表情。我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我安慰自己:没关系, 航向是准确的,我只要掌好舵就能大攻告成!

平静了一下心情,我知道问题必须要来之于课文,提问不能脱离课文的正常轨道。让问题来之于课文,回归于课文,这是语文的旨归。我开始发问:“巨轮即将沉没的危机时刻,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说看到了人们求生的本能以及强烈的求生欲望,看到了人性的自私与丑陋,看到了人们在危机时刻的疯狂、绝望,还看到了有些人面临死亡时的从容、镇静。这些当然是电影表现给我们的主要内容.然而对于那些男女镜头,我心里清楚学生一直在回避着.我也明白如果对这些画面不进行合理的引导或者放弃,那些镜头势必会给课堂留下浓重的阴影,学生心中的好奇反而会更强烈,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就在我意欲寻找突破口时,有个学生站起来说:“我还看到了人世间的真诚、善良,看到了纯洁的感情。” 我心中暗喜:机会!“从何看出?”我紧追不舍。“船长有序地指挥妇女、儿童、老人撤离,用壮烈的牺牲表达自己心中的愧疚和对人们的歉意。船员救出了人们,自己却葬身大海。”“还有吗?”问题直插学生软肋。半晌,平时爱闹笑话的一个学生左看了看,右望了望,嬉笑着说:“还有杰克和露丝的爱情。”全班顿时哄堂大笑。

我却暗自高兴:你们终于敢面对了!机不可失,必须抓住!我立即接口道:“是啊,巨轮即将沉没,面对生死,人们连亲情都抛弃不顾,头脑中只有疯狂逃命,逃命!但杰克的头脑中想的却是如何让露丝活下来。他完全有可能逃命,但他为了救露丝,却选择了死亡,义无返顾地葬身大海,这难道不是人间最伟大的感情吗?这是人性泯灭时表现出来的人性的辉煌,并不仅仅是男女之间的爱情!你们说对吗?”这时,学生微微点头开始表示赞同。我明白,爱情已经揭开了它神秘、好奇的面纱。

刻不容缓,必须趁胜追击!“你们怎么看待杰克和露丝的爱情?”点的脱离是为了丰实主线,是为了将来学生认识的不偏颇,是为了主线的正确方向。心正则意定,我等待着。片刻一个学生说:“我认为他们的爱情是纯洁的、高尚的。他们没有相遇之前,露丝的生活没有一点色彩,杰克陪伴她度过了生命中最快乐的时光。曾经的杰克也不知道被爱的滋味,虽然杰克为了露丝葬身大海,但得到了露丝纯洁的爱,所以他们是快乐的、幸福的。”看着这个学生一脸的正气,听着他独到的见解,学生被感染了,表达的欲望似乎也被激发了。这时,让全班哄堂大笑的那个学生一本正经地说:“他们的爱情是一段轰轰烈烈的凄美爱情,电影中的有些镜头只是他们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我们的爸爸妈妈也因为相爱才有了我们,所以他们的爱情是感人的、是伟大的。”没有声音的赞叹流露在孩子们的脸上。“杰克临死前的话给了露丝活下去的勇气,如果不是为了杰克,消极的露丝或许早就葬身大海了,所以我觉得爱情有时候是一种无比巨大的力量,是一种希望。”一个学生深沉地说。孩子们好象也已经感受到了爱情的伟大,脸上带着凝重的表情微微点着头。紧接着一个学生又说:“爱情就是一种人间真情,是互相关心、无私付出不求回报的一种感情,甚至付出生命也无怨无悔的高尚感情。”“爱情是陌生人之间产生的感情,它的伟大还在于能超越亲人间的爱。生与死面前,亲情被抛弃了,爱情却显示出了它的光辉。”“真情是一道无法被淹没的堤坝,牢不可破,坚不可摧。” 我被我的学生如此深刻的认识感动了,感动于孩子们的纯真、睿智。

站在情的高度看待爱情,认为男女镜头是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孩子们是了不起的。此时,我悬着的心完全放下来了,因为我知道孩子们心目中的爱情再也不是纯粹的男女之情,他们已悟到了爱情的精华,爱情是付出、是给予别人希望、幸福的人间真情,它跟母爱、父爱一样伟大,他们已经享受到了爱情中的“爱”与“情”。这篇文章发表在《甘肃教育》上。

总之,写课后小记,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著地追求。一有所得,就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长期坚持,教师的反思意识、反思习惯、反思能力会得到培养,教学能力会不断提高

安国乡中心小学教师培训交流材料

苟琪瑞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二日

第五篇:九年级思品课

九年级思品课《复习聚焦两会》案例评析

广汉市金雁中学 艾述兰

课标依据:

依据《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本案例要求学生知道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知道人民政协的职能和人民政协是如何开展工作的。能辨析全国政协和人民代表大会的区别。

教材分析 :

本案例是教科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四单元第十课,主要讲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等内容。

学情分析:

使青少年从情感上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关心两会,关心国家的政治生活,培育热爱人民的情感,人民高于一切的价值观。体会我国的万众一心,振兴中华的感情

设计理念:

1.立足生活,给学生一个互动对话的课堂,一个情感体验的课堂,一个合作探究的课堂。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课堂上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在与同学的交流、教师的引导下开展探究性学习。

3.让学生自主复习,自学掌握知识.授课理念:

坚持“还课堂于学生”的教学理念,立足于学生的“学”,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构建“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教学目标

1、梳理第十课知识,构建第十课知识结构。

2、培养学生分析、理解、归纳能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梳理第十课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2、记忆重要内容 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

(一)学生自主复习

(二)学生归纳本课内容

第十课 聚焦两会

1.“两会”指的是哪两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全国代表大会。

2.在我国,人民是如何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

在我国,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自己的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集中行使国家权力,再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分别行使管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等各项权力。行政、审判和检察机关都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因此,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运作过程,就是人民当家作主行使国家权力的过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具有哪些职能?

最高立法权:制定和修改法律,制定和修改宪法。

最高决定权: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家预算等。最高任免权:增选和罢免国家领导人。最高监督权:监督国家机关工作。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表明了什么?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国家机关中居于最高地位,充分体现了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性质。(2)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5.政协的性质和组成?

性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团结和民主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两大主题。组成:人民政协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人民团体、各民族和各界的代表,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归国侨胞的代表以及特别邀请的人士组成。

6.我国人民政协有着怎样的职能和使命?

人民政协通过自己的工作,切实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三大职能。②团结和民主是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作为全国人民大团结、大联合的有力推动者和社会主义民主的积极实践者,人民政协按照团结和民主的要求履行职能、发挥优势,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中肩负着重要使命。

7.我国政协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是什么?

政协委员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真实民情,广泛集中民智,高度关注民生。作为一条重要的民情民意传达渠道,人民政协广纳诤言,参政议政,传递着宝贵的政治信息,生动地展示了我国政治协商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8、我国的国家性质(国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在中国历史上开辟了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的新时代。)

9、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政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实现全体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的的根本途径和有效形式。)

10、正确区分下列概念:

⑴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⑵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⑶我国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机关: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⑷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⑸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⑹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⑺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⑻我国的分配原则:确立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1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任期、制度和主要职权是什么? 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任期:每届任期五年。会议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般每年召开一次会议,决定当年的大事。主要职权:①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②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家预算;③制定或修改基本法律;④增选或罢免国家领导人等。

12、人民政协的主题:团结和民主是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补充:

a我国现阶段的人民包括的范围(即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内容。现阶段,人民是指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b公民与人民的区别和联系:

人民和公民并非同一个概念。人民是区别于敌人的政治概念,而公民是法律概念,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在我国,公民包括人民,有包括具有我国国际的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不过,后者不能享有公民的全部权利,也不能履行服兵役等光荣义务。

(三)学生全班交流

(四)老师精讲

(五)构建知识体系 课堂小结:

通过对第十课的复习,学生熟悉了教材,记忆了相关知识点,同时培养了分析、理解和归纳能力。课外作业:

导学思

【教学反思】

在初三的后期复习中,需要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所以在本课的复习中,我比较注重让学生自己看书,自己归纳,记忆比较重要的知识要点,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对于学困生的关注不够,所以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效率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下载思品课课后小记word格式文档
下载思品课课后小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思品课工作总结

    2014--2015学年下学期思想品德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仍秉承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踏实的工作作风,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一......

    思品观课报告

    思想品德课观课报告 惠民县大年陈镇中学商冬梅 本年度思品课研修,我共观看了四节优秀课例。许庆珍老师的关于“依法治国“内容的活动课《我在成长》、李茂新老师的复习课《......

    思品课教学总结

    思品课教学总结 一学期的教学工作转眼就要结束了,回头想想,我颇有感触,作为一名合格的思品老师,除了要熟悉教材,驾驭教材之外,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学会教学反思。反思自己的教......

    思品课点滴做法

    在教学过程中需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含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体验和感知,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 《思想品德课程标......

    小学思品课教案

    小学思品课教案——《美丽的生命》 教育目标: 1、让学生从小懂得动植物和人一样都是生命的。 2、初步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动植物,知道它们有感觉,会交流。 3、感受体验动植物......

    思品课听课心得

    思品课听课心得 感谢学校给我提供了一次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优秀教师的教学风采及精湛的教学艺术。在这堂课上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第一,教师的基本功......

    思品课教学叙事

    思品课教学叙事(转载) ——在新课改中不断反思自己、完善自己 教师组织教学应具有趣味多样性,提倡学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同样要注重......

    让思品课动起来

    让思品课“动”起来 青原区值夏小学刘桃英 段学军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能做;解放他们的时间,让他们能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