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参观农讲所活动总结
参观农讲所活动总结
作为学期的第二个活动,为了让党章学习小组成员以另外一种方式接受党的教育,了解党的奋斗历程,学习党的精神,增强爱国爱党意识。我们组织了党章学习小组的部分组员到广州农讲所参观,学习。
活动的时间安排在2010-4-17号早上的八点,星期六的早晨,天气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有点阴沉沉的,随时有下雨的可能。而且我们并没有联系到包车,这意味着我们只能自己搭公车转地铁去。此次的活动我们只规定40人参加(考虑到人数多难管理,而且有些同学去考证了),然而同学们的积极出乎了我的意料,有43个同学报了名。经过分组,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负责,有顺序的上车。经过一个钟头的颠簸,我们终于全数到达了目的地----广州农讲所。
经过参观学习,我们知道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后,国民革命运动迅猛发展。为了配合即将进行的北伐战争,发展全国农民运动,1926年5月至9月,毛泽东任所长的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在此举办,周恩来、肖楚女、彭湃、恽代英等共产党员任教员。来自20个省区的327名学生,在此学习农民运动的理论和方法,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参加革命斗争。学员毕业后奔赴全国各地,领导农民运动,投身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农讲所旧址这一古老建筑成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革命纪念地。大家都为这座城市拥有这么一个有革命历史意义的文物而感到自豪。
通过此次参观学习,大家都感到此次的参观不枉此行。大家不仅很认真的参观了馆内的每个角落,而且还和一些文物合影留念。都大家都说这次的思想汇报有很多的感受可以写。通过此次活动,我发现了我们班的新一批积极分子,他们热情洋溢。
上学期的参观广州起义馆的活动给了我们经验,让我们此次的活动可以说取得了更大成功,达到了预想的效果,党章学习小组的成员明显对党的领导有了更大的信心,积极劲更浓了,相信我们的活动能对组员的思想觉悟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尽管活动取得了成功,但其中的不足还是值得我们去总结和改正的。一是有些同学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在早上集合的时候有迟到的现象;二是有个别同学在参观的时候不是去学习,而是想去玩的,心态不是很好;还有一些很小的细节也存在着不足。针对种种出现的问题,我们将会开会总结,对思想上还不明确的同学给予批评,对一些细节问题提出改正,争取下次的活动做得更好。
第二篇:参观农讲所有感
党课出外实践心得
教育学院成海丽
今天上午,我们华中师范大学第四十六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第八分党校出外进行党课实践活动。内容主要为参观武昌人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毛泽东旧居纪念馆以及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陈潭秋烈士纪念馆以及国家反腐倡廉会馆。
在农民运动讲习所中,我们认真地参观了当时的教务处,大教室以及大操场,好好地亲身融入当时的环境感受当年农民运动讲习的情形。站在简陋的略微弱光的大教室里,看着拜访整齐的条形凳子和墙上的总理遗书,我仿佛看到了当年毛泽东等人在此给农民干部上课的情景,他们谆谆教导,偶尔累了便在外面的教务处简朴的藤椅上坐下歇一会,就这样培养出一批批的优秀党员们,投入到革命中。穿过大教室,外面是一个长满青草的大操场,毛泽东主席的石像耸立其中,依稀还能感受到当年那热血青年的气息。退出农讲所,我们来到毛泽东故居毛泽东旧居是毛泽东1927年主持农讲所工作并在武汉从事革命活动时的旧居,也是毛泽东、杨开慧一家最后团聚的地方。毛泽东在这里完成了他的光辉著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当时与他同住在这里的有他的夫人杨开慧及儿子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蔡和森、彭湃、郭亮、夏明翰、毛泽民、毛泽覃、罗哲等共产党人也都先后在这里居住过。那是一个古朴的民国时期老式民宅,黑瓦白墙,厚重的木板门窗和桌椅,是当时革命党人们简朴的生活环境和习惯,革命作风的缩影。简朴的一切让我们更加了解了当时革命者们的那种为革命奋斗的决心和精神,也许只有这么习惯于在简朴中奋斗,只有这样的坚毅和对革命的执着,才能让他们在经历革命的惊涛骇浪时依然面不改色,依然忠贞吧!为此,我在心里默默地地向伟大的革命者深深致敬。
离开毛泽东故居,我们一行人继续去中共五大会址和陈潭秋烈士纪念馆参观,感受革命,感受历史。通过对纪念馆内展览资料的观赏,我们从最初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一直往前看,谁主沉浮,中流击水,一路观看,一路在回归到当时的革命历史中思索,前行。静静地从最初不成熟的开始抗战到后来新中国的成立在到后面的改革开放,新时代,我们仿佛是亲身经历了当年的1927年,然后一步一步在革命历史中走向当今的新中国新时代,置身史中,亲身感受着整个革命过程和新中国从成立到文革到改革开放,走进新时代的整个历程。
通过参观纪念馆,我们深刻的感受到了当年革命党人们的奋争和艰苦以及革命胜利和新中国成立的来之不易,也很骄傲地看到祖国在最初的风雨飘摇中一步步站起,建国后又一步一步的探索者发展道路,一步一步地在探索中前进,变强大。此外,我们深深的感动于共产党员们为革命胜利而奋斗,甚至不惜在革命中壮烈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这次的革命纪念馆参观,给了我思想上很大的震撼和触动。我明白了历史并不知识历史书上的历史,而是我们的革命老前辈们不畏艰难困苦,用智慧和血汗为我们创造出来的,用生命铸造的,是我们应该永远铭记,感恩和学习的。我也深刻的感受到,无论是在国家危亡革命时期还是不断繁荣发展中的现代,我们的党都是我们民族崛起的希望,都是引领着人民和国家走向富强繁荣,民族振兴的希望!这次的课外实践让我明白了:一心一意向党靠近,跟着党走,把振兴中华和国家富强当己任,奋发图强,他日为祖国做出最大的贡献!
退出农讲所,我们来到毛泽东故居。毛泽东故居是毛泽东1927年主持农讲所工作在武汉从事革命活动时的旧居,也是毛泽东、杨开慧一家最后团聚的地方。毛泽东在这里完成了他的光辉著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当时与他同住在这里的有特的夫人以及他的三个儿子。蔡和森,澎湃,郭亮,夏明渊,毛泽民,毛泽覃,罗哲等共产党人也都先后在这里居住过。那是一个古朴的民国时期的老式民宅,黑瓦白墙。厚重的木板门墙和桌椅,是当时革命党人们简朴生活环境和喜欢以及革命作风的缩影。简朴的一切让我们更加了解了当时革命者们的那种为革命奋斗的决心和精神,也许只有这么习惯于在简朴中奋斗,只有这样的坚毅和对革命的执着,才能让他们在经历革命的惊涛骇浪时仍面不改色,依然忠贞吧!为此,我在心里默默地向伟大的革命者们深深致敬。离开毛泽东故居,我们一行人继续去中共五大会址和陈潭秋烈士纪念馆参观,感受革命,感受历史。通过对纪念馆内展览资料的观赏,我们从最初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一直往前看,谁主沉浮,中流击水,一路观看,一路在回归到当时的革命历史中思索,前行。静静地从最初不成熟的开始抗战到后来新中国的成立在到后面的改革开放,新时代,我们仿佛是亲身经历了当年的1927年,然后一步一步在革命历史中走向当今的新中国新时代,置身史中,亲身感受着整个革命过程和新中国从成立到文革到改革开放,走进新时代的整个历程。
离开毛泽东故居,我们一行人继续去中共五大会址和陈潭秋烈士纪念馆参观,感受革命,感受历史。通过纪念馆内展览资料的观赏,我们从最初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一直往前看,谁主沉浮,中流击水,一路观看,一路在回归到当时的革命历史中思索,前行。静静地从最初不成熟的开始抗战到后老新中国的成立再到后面的改革开放,新时代,我们仿佛是亲身经历了当年的1927年,然后一步一步在革命历史中走向当今的新中国新时代,置身史中,亲身感受着整个革命过程和新中国从成立到文革到改革开放,走进新时代的整个历程。
第三篇:参观农讲所思想汇报
思想汇报
敬爱的XXXXXXX学生党支部:
时间总是稍瞬即逝,在这一刻,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风风雨雨的九十年。为了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年的诞辰,各种“红色”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作为一名党员,我们有权利去接受党的教育,接受党的思想的熏陶,提高自己的党性修养。3月13日,在这个平凡的日子里,第X党支部的全体党员到位于广州市越秀区中山四路42号的农讲所参观。
我们都会有个习惯,在到参观或郊游的地方,总喜欢先查询该地 的简介,我们了解到,农讲所的前身是番禺学宫,是明清时期番禺县培养儒生和祭祀孔子的主要场所。由毛泽东任所长的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在此举办,周恩来、萧楚女、彭湃等共产党员任教员。来自20个省区的327名学生,在此学习农民运动的理论和方法,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参加重大的社会活动。他们毕业后奔赴全国各地,领导农民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对中国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
看到这些简介的时候,我的心情澎湃激昂。我曾经阅读过介绍毛泽东的一些书籍,了解过他的相关事迹,他是一个伟大的人。当我们来到农讲所面前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农讲所的牌匾并不是很大,但是在这小小的牌匾下却透着一股庄严神圣的气氛,让人竖然起敬。走进农讲所的里面,一眼望过去,感觉像是微格的古代皇宫的造型,由棂星门、泮池拱桥、大成门、大成殿、崇圣
殿和两侧廊庑组成,在严肃中又含有一点气派。我们一一浏览着这里的相关介绍,震撼之余,我感到一个革命的成功不是一个人的成功,它是由成千上万“抛头颅,洒热血”为了人民的解放英勇战斗的革命烈士们用鲜血铺成的,有多少的仁人志士为了革命,为了家园的和平,为了国土的完整,不惜背井离乡,牺牲自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毛泽东的一句著名的论断,八字真言,道出了革命党人的无限崇高的革命情怀,也表明了革命党人不轻易放弃的思想,也表明了他们对革命充满希望和热情,这是一个信念,一个坚持革命的信念。
古老的番禺学宫是革命的摇篮,走进内堂,一系列都是孔子的简介,还展示了当时的科举制度的相关内容,清静、安谧是对周围环境的概括,在静谧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儒学的博大精深,当然也会感受到科举制度给人们带来的影响。我在想,一边是番禺学宫,宣传儒家思想,一边是革命的摇篮,宣传革命的思想,这两者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似乎冥冥之中,两者之间有了交集。
走出番禺学宫,环顾四周,来参观的人还不是很多,周围一片宁静,没有了当时革命党人在这里组织革命,宣传革命思想的紧张氛围,和平、拥有主权是多么重要。
农讲所是免费开放的,守护这片土地的安宁,没有别的东西,唯有人们的敬意。即将迎来党九十岁生日的盛典,我们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我们不能停下前进的步伐。。。
班级:XXXX
汇报人:XXX 二0一0年三月十九日
第四篇:参观农讲所有感
参观农讲所有感
法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
孟俊山(11012065)
摘要:2013年5月16日,我们师生一行参观了武汉农讲所,通过对农讲所的参观,我们深深地被革命党人崇高的革命信仰和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所震撼,他们将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的早期就意识到了蕴藏在农民阶级内部的力量,1927 年到武汉任全国农民协会总干事,主持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旨在培养农民干部与人才,发挥农民在革命中的作用。时至今日,三农问题依然是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
关键字:农讲所,革命信仰,艰苦朴素,榜样,三农问题
一,农讲所简介
2013年5月16日,我们师生一行参观了武汉农讲所,武汉农讲所全名为中国国民党党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其旧址位于武汉市武汉红巷(原黉<音同‘红’>巷)13号,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毛泽东同志倡议创办的运动干部的学校。农讲所1927年3月7日正式上课,4月4日举行开学典礼。学生来自全国17个省。农讲所的领导机构是常务委员会。邓演达、毛泽东、陈克文担任常务委员。毛泽东在所主持工作,参与制定教育方针和教学计划,亲自选聘教员,讲授《农民问题》、《农村教育》等主要课程。共产党人周以栗任教务主任,夏明翰任秘书。许多著名共产党人、国民党左派和知名人士如瞿秋白、李立
三、恽代英、彭湃、方志敏、陈荫林、于树德、李汉俊、何翼人。
农讲所以训练能领导农村革命人材为培养目标,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教育学生认真学习马列主义理论,着重研究当时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问题,组织学生下乡调查,参加社会活动。为造就农民武装骨干,农讲所对学生实行军事编制,讲授军事知识,进行军事训练,并组成学生军参加镇压麻城地主豪绅制造的反革命**和击溃夏斗寅叛变的战斗。
1927年6月18日,农讲所举行毕业典礼。大多数学生被委任为农民协会特派员,深入农村开展农民运动。大革命失败后,许多师生参加了党领导的武装起义。在长期坚苦卓绝的中国革命斗争中,农讲所师生为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旧址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2850平方米。四栋砖木结构的房屋系晚清学宫式建筑。原为张之洞创办的北路学堂。1927年为农讲所校址。1958年中共湖北省委决定筹建纪念馆,周恩来题写“毛泽东同志主办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馆名。1963年旧址纪念馆正式开放。200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展出的有常委办公室、教务处等。
二,革命党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中国革命之所以会取得成功,在于一辈辈怀有崇高的革命信仰和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的革命战士的不懈奋斗与努力,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如果不是他们承担起历史的责任,为建成自由,民主,独立的国家而奋斗,我们又怎么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作为90后,一个以追求个性化,以自我为中心,缺乏集体意识的90后,我们更应该把这些革命党人作为我们学习的榜样与楷模,在新的历史时期,肩负起历史赋予给我们的责任,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中央农民讲习所所发挥的作用并不是很长,它是1926年底开始筹备的。1927年3月7日正式上课,4月4日举行开学典礼,1927年6月18日举行毕业典礼。短短的三个月的时间,它仅仅培养了一批农民农民干部人才就随着国共合作的破裂而随之被停办,但也正是这短短的三个月,培养了一大批坚定的共产党员,他们怀着崇高的革命信仰投入到革命战争中去,为日后革命的成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我不由得满心好奇,这是怎样的一片土地呵!是怎样的思想洗礼使得这样一些农村青年树立起这样崇高的理想,坚定不移的跟随着我们的党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胜利而奋斗终生?在从寻访的过程中,我在点点滴滴中寻找着答案。当我走进大礼堂的时候,墙壁上依旧贴着当年的红底白字的横幅标语“打倒土豪劣绅„.耕者有其田”的标语,那是革命的目标,那是历史的责任与担当,也正是这些,让无数的革命党人意志坚定,信仰牢固,投入到革命的浪潮中去。
今天的农讲所依旧保持昔日的原貌,走进它,你看不到一丁点的奢华,有的是革命党人当年艰苦朴素的印记。当我走进教务部的时候,我看到里面有三张办公桌和几张藤躺椅。听导游介绍说,农民运动讲习所的老师多是由毛泽东同志亲自请来的两党高级领导人,因为课时少而且大多是拨冗前来,所以一般是没有办公桌和休息室的,他们就是在这些藤躺椅上休息一下的。我不由的身感敬佩。作为高级领导人,在这样艰苦的教学条件下,依然愿意奔波授课,真的令人肃然起敬。我想他们的这种作风也一定深深的影响了农讲所的学员们,使大家明白要深入全面的了解群众,依靠群众的力量才能取得革命的最后胜利。离开教务处,我来到学校领导的办公室。依旧是很简单的陈设,三张办公桌和一张长桌(这就算是会议桌了)。我仿佛看到那些桌子上堆满了文件与作业,老师们正虔诚的工作着,因为在他们心中他们所耕耘的是火种,是明天的希望。
几十年那些凝固的建筑或许只是静静地伫立在那里,但是他们却记录着时光的记忆,今天,当我们再次走进农讲所时,看着那些建筑,想起革命党人崇高的革命信仰和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不禁感叹,这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三,三农问题
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的早期就意识到了蕴藏在农民阶级内部的力量,1927 年到武汉任全国农民协会总干事,主持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旨在培养农民干部与人才,发挥农民在革命中的作用。毛泽东在此期间先后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明确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和依靠农民同盟进行革命的主张,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毛泽东重视广大农民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作用无疑是正确的,可以这样说,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是毛泽东重视农民力量的一个见证。时至今日,三农问题依然是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正如《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中所说:“农民和农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在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一定要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为了解决好三农问题,一方面要继续深化农村改革,进一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对农业和农村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强化科教兴农,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增加对农业的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另一方面必须切实采取措施,提高农民收入。实施城镇化战略,促进城乡共同进步。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中有这样,才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才能确保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第五篇:参观农讲所有感
参观农讲所有感
XXX年X月XX号,我们小组来到位于中山四路的农讲所,广州农讲所坐落在繁华的闹市区里,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我在入口处阅读了解说文字,对农讲所的历史有了大致的了解,纪念馆于1953年建立,并由周恩来题写了馆名。纪念馆按农讲所原貌建筑维修,复原了课堂、教务部、军事训练部、图书馆、所长办公室、学生宿舍等。1961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是毛泽东等人于1926年在广州举办的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培养农民干部的学校。它原是建于明代的孔庙,清代为番禺学宫,始建于1370年,是一座庄严古的建筑群。当我看到这座宏伟的古建筑时,建筑物是坐北朝南,从南至北由棂星门、泮池拱桥、大成门、大成殿、崇圣殿等组成,两边有庑廊等宏大建筑。大门是花岗岩雕琢的棂星门。进入了大门是前院的泮池,泮池中间架有一座石拱桥,站在桥中间看到的是一幅在美丽不过的画面了。过桥便是九行并排的花岗石板铺成的通道,直通宽敞的大成门。过大成门之后,是一个草木葱郁的大院,院内木棉、菩提、龙眼、九里香等古树挺拔而立。站在这大院当中,能强烈的感受到树木发出的阵阵芳香。大成殿屹立在由花岗石砌成的台基上,它看上去是那么宏伟壮观。沿着大成殿两侧的通道向前走去,即达崇圣殿,有东西两廊。看完这个宏伟的建筑后让我了解
了很多全国的、广东省和广州市的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并对他们产生更多的敬仰。
接着我们来到了中共三大会址,通过会址的工作人员给我们的介绍并了解到了,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这么一个简陋的环境下召开的。是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全国代表大会,也是惟一一次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在馆里看到的资料图片、听讲解、观看电视文献专题片,再一次重温了党的光辉历史。
这次参观活动,满足了我们对毛泽东主席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起居的好奇,更重要的是对民国时期历史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大大增强了我们的爱国热情。
当我们穿越历史的时空,回顾共和国走过的不平坦道路时,深深地感到,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两个务必”永远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排除万难、不断夺取新的胜利的保证。对于我们来说,参观只是一种形式,学习才是最重要,我们要深深领会这次参观学习的寓意,这里有太多的东西需要我们去听、看、去感受、去思考。我们一定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学习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的风范和革命精神,提升时代责任感和求实精神。形成新认识,开拓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