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救母的说课稿
沉香救母的说课稿1
教材分析
这一篇课文叙写了沉香不畏艰险,奔向华山,他一心救母的诚意感动了仙人,获得了赠斧之助,打败了二郎神,劈开大山,救出母亲。全文共有四个自然段,按照救母经过展开故事情节:拜别师傅,奔向华山;历经艰险,一往直前;感动仙人,得到帮助;劈开大山,救出母亲。故事环环相生,衔接紧凑。
学情分析
教学时可先引导学生回忆《母亲的恩情》、《陈毅探母》等课文引出课题。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题质疑,然后要求大家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读正确,读通顺。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指名逐段读课文,及时正音,通过朗读回答提出的问题,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新偏旁“刀”。学会用“帮助”造句。
2.学习默读课文,讲述故事。
3.想象沉香扑进妈妈怀抱时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4.体会沉香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
教学重点:
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朗读理解,体会沉香对母亲的挚爱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沉香对母亲的挚爱之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
1、指名说说沉香刻苦学武艺的故事
2、沉香练就一身高强的武艺后,是怎样解救母亲的呢?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生字词,标小节号。
3、出示词语:救母血痕在乎诚心打败凶恶激动
浑身巨响怀抱师傅跨转身
(1)自读这些生字词
(2)哪些字音值得注意?
“诚”读翘舌音
“奔痕”读前鼻音
“捧诚”读后鼻音
“转”是个多音字,你能用它的两个读音分别组词吗?
(3)带读,指读,齐读
4、把生字词带入课文中在读读,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
6、指名比赛读书
7、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教学生字
1、分析字形(略)
2、指导写字
救:左边的求写得稍微紧凑些,末笔是点。右边的反文旁写得舒展些
激:中间上面的“白”,下面的“方”写得紧些,左中右依次放开宽度。
3、学生描红,老师巡视指导
四、作业
正确美观地临写生字一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图文结合,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会用“帮助”造句
3、通过学习课文,再次体会小沉香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默写词语。打败凶恶诚心激动
2、把默写的词语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新授
1、教学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3)什么叫“救母心切”?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4)请你读出小沉香“救母心切”的感情。指导读
2、教学第2自然段
(1)自读
(2)从该段,你有读懂了什么?
(3)出示:1、他翻过高山,跨过深涧。
2、他不知翻过了多少座高山,也不知跨过了多少座深涧。
这两句话意思相同吗?
这两句话的不同,你能体会出来吗?
有感情地读读
(4)还有哪些语句写出了路途遥远沉香历经千辛万苦?(板书:一个个一道道)你还能说出类似的量词吗?
(5)齐读第2自然段
3、教学第3自然段
(1)从沉香这些做法,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2)是啊,诚心感动了仙人。
4、教学第4自然段
(1)指名读第4自然段
(2)(出示图)华山怎么样?此时沉香心情怎样?
(3)有感情地读第一句
(4)还有哪里体现出沉香心里无比激动?
(5)看到这个感人的场面,你想说些什么?
(6)带着这种感情齐读第4自然段
5、齐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小结
四、作业
1、选适当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一件件一针针一个个一线线一道道
母亲在灯下地为我补衣裳。
沉香身上划了()血痕。
我把玩具()地收拾起来。
沉香脚上磨出了()血泡。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复述课文
2、会用“帮助”造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说说课文内容
2、再次让学生默读要求
二、指导复述
1、自己一边默读课文,一边记下故事的情节。
2、看挂图,想情节,说说这个故事
3、同座位互相复述,指名复述这个故事。
4、把两部分故事一起合起来说说。
三、指导造句
1、读读练习4中的三个句子
2、你能仿照句子,也来用“帮助”造句吗?
3、你能用“帮助”造句时,把“帮助”放在句中不同的位置吗?
学生说,师生共同纠正。
四、作业
1、造句(两个位置不同的句子)
帮助……
帮助……
2、把两课的故事连起来说一说,说给爸爸妈妈或弟弟妹妹听。
沉香救母的说课稿2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0课《沉香救母》(一),下面我从教材的特点、设计的理念、教法学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作简要的说明。
一、说教材:
本课所在单元的课文属于“亲情篇”,主要教育学生孝敬父母,关心他人。本文是民间神话故事《沉香救母》的第一部分。记述的是沉香从父亲口中得知母亲被心狠手辣的二郎神压在华山脚下。他立志救出母亲,于是上山拜师学艺,刻苦练功,终于练就了以身高强的武艺。
全文共分5个自然段。第1——3自然段写沉香得知母亲被二郎神压在华山脚下的实情,决心解救母亲。第四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写小沉香从师学艺,习武练功的经过。第五自然段写沉香终于练成一身高强的武艺。课文情节生动,字里行间充满沉香对母亲的挚爱之情。
1、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沉香为了解救母亲,不怕吃苦,顽强学艺的可贵品格。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朗读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懂得从小就要孝敬父母,关心他人。
二、说设计理念:
1、调整师与生的关系。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既是对话就不能训话,就不是教师一厢情愿地在说教,在传授,而是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从而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去朗读、去感悟、去探究、去积累、去运用,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心灵共鸣,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2、更新教与学的方法。
“教与学”是课堂教学的两个关键词,怎样让如今的课堂成为充满爱意的课堂,富有诗意的课堂,饱含情意的课堂,体现创意的课堂,更需要在“教与学”上下功夫。在教的方面,我主要是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通过创设情境等方式,引领学生自读自悟,主动参与,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在学的方面,我则提倡个性化的学习,让学生自读自悟,遵循先学后教的原则,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三、说教法: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由于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根本不用老师去讲解分析,因此这节课,我基本选用“自主读书、合作学习、自己感悟”的教学方法。寓情于读,积淀语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说中训练语言,创造一种形、色、声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全体学生能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
四、说学法:
1、学生分析:
《宝莲灯》这部动画片我所执教班级的学生都喜欢看,而且都已看过多遍,所以,同学们对这篇文章的内容很感兴趣,也比较熟悉,为阅读扫清了障碍,对阅读过程中的感悟也一定非常深刻。
2、定学法:
根据我班学生情况,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认知水平,我想运用“自主尝试读、感悟体会读、创造性的读、分组合作读、表演练习说”等学习方法,使学生不但能领悟课文的情境和主要内容,而且能培养他们的朗读能力、想像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合作意识。
五、教学流程设计: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想从三个方面进行教学,力求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一)复习导入,激发情感。
因我上的是〈沉香救母〉(一)的第二教时,为了体现课时的连续性,我在上课伊始就利用
第时一课书后有价值的六个成语:心狠手辣、寒冬腊月、盛夏酷暑、起早贪黑、习武练功、腰酸背痛,在复习读音的同时,要求用上其中的词语说话,很自然地将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自己进行了梳理,从而为学好本课奠定了一个情感基调。
(二)以读为主,读中感悟。
新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本课教学安排了充分的读,通过自读,范读、齐读、分角色读,从整体上体会课文的情感,抓住重点语句进行品读,具体感受课文中的真情。
教学第一、二段时,我让学生通过找出“恨不得”、“马上”两个词,体会沉香一心救母的迫切心情,从而让学生读出感情。
接着,我教学,启发学生抓住二郎神“心狠手辣”和小沉香仅八岁加以对比,体会父亲疼爱儿子的感情,继而引读记述小沉香表现的句子,让学生想象沉香的心理活动,体会沉香救母的坚定决心。通过朗读指导,深切体会父爱子,子念母的人间真情。第四段句式整齐,简洁,我引导学生抓住“寒冬腊月、盛夏酷暑、起早贪黑”等词语及“一……就”第三段中“沉香的孝心感动了仙人”这一句,问学生:“沉香的孝心有没有感动你呢?
哪些地方感动了你?自由读第二段,体会体会。”让学生自由朗读感悟描写沉香一路艰辛的段落,让学生自己去读,自己感悟,然后同桌进行交流,最后指名说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为什么?这样的设计没有老师的牵着鼻子走,而是由学生通过自我感悟,合作探究,能动地生成建构。
(三)拓展文本,延伸课堂。
教学最后一段时,我让学生找到“高耸入云”这个词,通过老师的板画,体会到华山的高,然后又让学生联系旧知,以“咏华山”这首诗再一次体会到华山的高不可攀,以华山的高衬托沉香的勇气和决心,进一步感受到沉香的一片孝心。当学生读到“沉香一头扑进了妈妈的怀抱”时,我深情地说道:“多少个日日夜夜,多少回魂牵梦萦,今天,沉香终于见到日思夜想的妈妈了,妈妈也终于见到牵肠挂肚的儿子了,他们该有多高兴,多激动啊!一首〈想你的365天〉,唱出了这一段刻骨铭心的母子深情,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通过音乐的渲染,开启学生的内在情智,使学生对语言文字理解能力和对意境的审美能力得以相互交融与促进,激发了学生内在的情感。在此基础上,我对学生说:“此时他们该有多少泪儿要流,该有多少话儿要说啊,想一想,沉香会对妈妈说什么?妈妈又会对沉香说什么呢?”我想,设计这一创造性想像说话训练,在此应该是水到渠成吧!
六、说板书。
我认为,板书是一节课的眼睛,这眼睛未必要多,但要亮,要板出这节课的重点所在,脉络所在。因此,这堂课的板书我力求做到图文结合,形象直观,条理清晰,我想板书“救母心切、一路艰辛、母子团聚”这三个词语帮助学生理清全文脉络,让学生一目了然。
设想是美好的,但要想达到理想的课堂境界,还需要各方面的努力,但愿理想与现实之间不会相差太远。
谢谢大家!
沉香救母的说课稿3
一,说教材
本课所在单元的课文属于“亲情篇”,主要教育学生孝敬父母,关心他人。本文是民间神话故事《沉香救母》的第一部分。记述的是沉香从父亲口中得知母亲被压在华山脚下后决心救出母亲,便拜师学艺、刻苦练功,最终练就了一身高强武艺的故事。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分为两段。第一段(第1~3自然段):写沉香得知母亲被压在华山脚下的实情后,决心拜师学艺解救母亲。第二段(第4~5自然段):写沉香为救妈妈上山学艺,通过顽强刻苦的练习,终于练成了高强的武艺。
二,说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一……就……”的句式。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沉香为了解救母亲而不怕困难,刻苦练武的精神。
三,说学情
《宝莲灯》这部动画片我所执教班级的学生都喜欢看,而且都已看过多遍,所以,同学们对这篇文章的内容很感兴趣,也比较熟悉,为阅读扫清了障碍,对阅读过程中的感悟也一定非常深刻。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谈话情境,温故字词朋友
1、小朋友,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学生齐读课题《沉香救母(一)》,认识了一些生字朋友,你们还认识他们吗?
2、电脑出示四组词语:(学生大声自由地读)
告别爸爸恨不得
寒冬腊月盛夏酷暑
习武练功腰酸背痛
叹了一口气含着眼泪
美丽善良女神
心狠手辣神通广大
3、这个故事中除了小沉香,还有那些人呀?
4、指名学生回答:(沉香的爸爸、沉香的妈妈、二郎神)
5、动脑想一想,屏幕上哪些词是用来描写小沉香的?其他词语又是描写谁的?
6、指名学生回答。
7、分角色读词语。(第一组:指名四位学生的。第二组:男生读小沉香的,老师小沉香爸爸的和二郎神的,女生读小沉香妈妈的)
二、粗读《沉香救母》,认识同龄的沉香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把小沉香请过来了(出示沉香彩图)谁来说说小沉香长得怎么样?(指名两到三名学生回答)
2、小沉香多么可爱,多么活泼。可他却从来没有见过妈妈,这是怎们回事呢?让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轻声读一读有关他的感人的神话故事。
3、学生各自轻声读课文。(电脑播放悲伤的背景音乐。)
4、提问:小朋友,这是一篇流传至今的神话故事,读完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电脑出示:读了《沉香救母》,我知道______________。指名学生回答:讲述了沉香从父亲的口中得知母亲被心狠手辣的二郎神压在华山脚下,他立志救出母亲,于是上山拜师学艺,刻苦练功,终于练就一身高强的。武艺。)
三、精读第一自然段,体悟沉香的不幸童年生活
1、小沉香只有八岁,比你们还小,他小时候是怎么生活的呢?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电脑出示:第一自然段)
3、指名学生回答。(电脑出示:沉香一直_____________,却从来____________。我觉得小沉香_____________。)
4、“有妈的孩子是个宝,没妈的孩子是根草。”小沉香没有妈妈的.疼爱,心里一定很难过。
5、男小朋友和女小朋友比一比,谁能把小沉香难过的感受读出来。
三、精读第二自然段,感受沉香内心的难过和气愤
1、小沉香看到身边的小伙伴都有妈妈,他是多么想知道自己的妈妈究竟在哪里?
一天,沉香问爸爸:“我怎么没有妈妈呢?”爸爸叹了一口气,没有回答。沉香再三追问,爸爸才含着眼泪说出了真情。
2、请同桌的小朋友演一演:沉香父子之间这段感人而伤心的对话。尤其要演好“再三追问”这个词。
3、指名学生表演。(师生同台表演:老师演沉香的爸爸,学生演沉香)
4、指名学生读句子。(电脑出示:“一天,沉香问爸爸……爸爸才含着眼泪说出了真情。”)
5、小沉香从父亲的口中知道了美丽善良的妈妈被二郎神压在了华山脚下,他心情怎么样?请你用空心圆圈画出来。
6、指名学生回答。(电脑出示:沉香听了,心里有难过又气愤,恨不得马山就去解救妈妈。)
7、老师仿佛也能感受到小沉香的难过和气愤,你能说小沉香为什么难过和气愤?
8、朗读赛一赛,看谁能读好沉香难过又气愤的心情。(三至四学生比赛)
9、小朋友一起读好第二自然段。(电脑出示第二自然段,配上悲伤的音乐。)
四、精读第三自然段,感悟沉香救母的决心
1、小沉香心里很焦急,一心只想着救妈妈,可他哪里知道他要面对的是一个强大的对手,你们看,这是谁?(电脑出示:二郎神的图片)
2、电脑出示:二郎神比沉香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朋友说得很对,沉香的爸爸是一个文弱的书生,更知道自己的儿子和二郎神之间的力量悬殊。以沉香现在的本领根本救不了妈妈,说不定还会白白送死。
4、指名读第三自然段。(电脑出示:第三自然段。)
5、小沉香面对眼前苍老的父亲,再想一想将要面对的心狠手辣,神通广大的二郎神,他害怕了吗?他心里在想什么?
6、电脑出示:(沉香攥紧拳头的图片,沉香望着苍老的爸爸,默默地攥紧了拳头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小沉香救母的决心不仅没有动摇,反而更加坚定了。他想学一身好本领,打败二郎神,救出受苦受难的妈妈,让我们也跟着沉香练几下。
8、课间操:学生蹲马步打拳。(出示:沉香习武练功的图片,播放《男儿当自强》)
五、精读第四自然段,感受沉香内心的难过和气愤
1:小沉香是怎么刻苦练功的呢?小朋友们仔细看看这四幅画了就知道了?
2、学生小组讨论:________,沉香_______________。(电脑出示:春夏秋冬,沉香习武练功图)
3、指名学生回答。(四位学生回答)
4、一个小小年纪的孩子,他为什么能吃这么大的苦呢?
(相机:点出:一……就……)
5、看到沉香这样刻苦的习武练功,你们想对沉香说什么呢?(电脑出示:我看到沉香这样刻苦的习武练功,想对他说……)
6、让我们带着对沉香的敬佩,一起把第四自然段段读好。
六、精读第五自然段,享受沉香练武的成功
1、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过去了,沉香终于——引读:练就了一身高强的武艺。
2、沉香都练成了哪些武艺呢?
3、指名学生大胆说一说。
七、总结全文
1、今天我们学的《沉香救母》(一)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2、配乐齐读课文。
3、沉香经过勤学苦练,终于练就了一身高强的武艺,他有没有厉害的兵器呢?最终有没有救出自己的妈妈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沉香救母》(二)。
4、课后,小朋友可以去看一看动画片《宝莲灯》,那里面的故事更精彩!
说板书:
沉香救母的说课稿4
本课所在单元的课文属于“亲情篇”,主要教育学生孝敬父母,关心他人。本文是民间神话故事《沉香救母》的第二部分。记述的是沉香不畏艰险,一心救母的孝心感动了仙人,在仙人的帮助下,打败了凶恶的二郎神,力劈华山,救出母亲。
经过研读文本,我设定了三条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书写“孝”、“充”两个上下结构的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沉香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
3、想象沉香扑进妈妈怀抱时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重点是通过朗读理解,体会沉香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难点是想象沉香扑进妈妈怀抱时的情景。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当我们面对的是两年级的小学生,怎样作才能让他们有自己的阅读体验呢?怎样才能实现我的教学目标,让学生体会沉香的不畏千难万险?为此我在教学中设计了很多的环节:通过图片展示、语言描绘、多媒体动画、播放录音等方法来帮助学生学习,幻画出对课文的情感体验。另外,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一定的想象空间,通过教师和学生的表演使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同时在教学中也注重能力的训练:联系课文内容补充句子、换词理解词语等。
基于这一理念,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
课文第一自然段比较简单,主要感受沉香的“救母心切”。刚开始设计时分了三个层次来感受:一、让学生说说对“救母心切”这个词语的理解。二、通过师生对话演沉香拜别师傅的情景来感受沉香的救母心切。三、抓住“转眼间”和“奔去”两个词来感受。经过试上发现写字时间来不及,而且第一自然段并非重点段落,这样会有喧兵夺主的感觉,所以取消了演沉香拜别师傅的对话。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本文的重点,讲了沉香历经磨难而毫不在乎,主要从三方面来写:行路难;吃得苦;身受伤。本段句式整齐,出现了反复使用的量词,对文本核心价值的理解很有帮助。这重点段我是这样处理的:
一、总体感受沉香在路途中遇到的困难。
二、分句指导感受。
(一)第一句首先通过学生看图和教师描述相结合感受高山的险峻和深涧的危险,以此感悟到沉香的勇敢。接着通过两个“多少”来感受沉香翻过了无数座这样的高山和越过无数道这样的深涧。之后,让学生积累词语“跋山涉水”。最后进行感情朗读和句式训练。
(二)第二句通过“几只”、“几口”来感受沉香在路途中吃的很苦,之后给学生积累词语“餐风饮露”,最后进行感情朗读。
(三)第三句抓住“一个个”、“一道道”来感受沉香受了很多伤,然后通过看图再次感受,最后进行朗读提升理解。
(四)理解“一点儿也不在乎”。句式训练:他一点儿也不在乎什么?接着通过问题“那么他在乎什么?”来感受沉香一心想早日就出自己的母亲,对于自己身受的苦一点儿也不在乎。
三、齐读第二自然段感受沉香一路上的艰辛。
课文第三自然段讲了沉香得到仙人的帮助打败了二郎神。主要抓住“孝心”一词,通过对“孝”字的观察,明白子女对父母的爱就是孝,然后引读。
课文第四自然段也是文章的重点,讲了沉香力劈华山。陶行知老先生说过:“真教育是一种心心相印的活动”。语文课堂就更要抓住文本材料中丰富的情感资源,注重情感的投入、心灵的共鸣。因为如果没有“情”,教育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为了营造这份情,在教学中分了四个部分来走:一是抓沉香的心情“无比激动”并理解;二是理解“日思夜想”;三是通过观看沉香劈山救母的视屏来引导学生读好劈山的句子;四是通过图片、教师描述以及师生对话表演来重现当时母子团聚的情景。这样一步一步的积蓄情感,到后来的高潮母子相抱,显得水到渠成,非常自然。
最后说说我的板书:我认为,板书是一节课的眼睛,这眼睛未必要多,但要亮,要板出这节课的重点所在。因此,这堂课的板书我选择了一个“孝”字。
设想尚不成熟,望各位老师多多指导。谢谢大家!
沉香救母的说课稿5
一、说教材
《沉香救母》是一篇民间神话故事,讲的是沉香立志救母,拜师学艺,不畏艰险,打败二郎神,力劈华山,救出母亲的全过程。为了阅读上的方便,分为两篇,第一篇是立志学艺,第二篇才是劈山救母。两篇课文虽有时间跨越,但是情节贯通,联系紧密。
细细品读,小沉香对母亲深深的“爱”,于字里行间静静流淌,令人感动。从一开始知道真相后的“又难过又气愤”,面对“心狠手辣,神通广大”的二郎神“默默地攥紧了拳头”,到痛下决心,“起早贪黑”习武练功,再到不畏艰险千里迢迢“劈山救母”,小沉香的精神支撑是什么?就是对母亲深深的爱!“爱”是文章的主线,这种爱,让他“腰再酸、背再疼”也毫不在乎,让年仅十五岁的他即使经历千难万险,也“一点儿不在乎”。
再从语言的角度看文本:文章虽短小,却值得细细品读。“不知翻过多少座高山”、“不知跨过多少道深涧”、“一个个血泡”、“一道道血痕”……充分体现了一路艰辛;“日思夜想”、“一点儿也不在乎”、“无比激动”、“一头扑进妈妈的怀抱”……无疑道尽了深深的“乌鸟私情”。生动的语言,值得引导学生细细品读:体悟情感,积累语言,习得方法。
二、说学生
对于这个故事:学生比较熟悉,而且深感兴趣,多数学生看过《宝莲灯》,课前也听过两个不同版本的《沉香救母》的故事。他们知道故事大体情节,了解故事主要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对于课文内容(“得意”):基于二年级学生学习特点,他们能读懂故事,但是阅读的“深度”还不够:“抓住关键词句”深入感知,“展开想象”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与人物产生“心灵的共鸣”,这些,还比较欠缺。需要重点进行引导。
对于语言储备(“得言”):二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但是还有待进一步丰富,语言能力有待一步步提高。所以,“语言的训练”、“语言的积累”,也是一个教学的重点。
对于学习方法(“得法”):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学生能够“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大体意思”,“根据提示,从文中寻找相关信息”,“边读边想,浮现相关画面”,但是,“抓住关键词句”深入体会,“展开想象,与人物心灵对话”,这些,还有待逐步提高。
三、说理念(本堂课的核心价值)
基于本次共同体活动研讨的主题,这里,我所说的理念主要是本堂课教学的核心价值——“学程导航”的核心理念,即“学为主体,以学定教”“学路优先,先学后导”。
所以,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关注学生的“学”,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展示交流”,教师再作“点拨指导”,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
沉香救母的说课稿6
一、说教材:
本课所在单元的课文属于“亲情篇”,主要教育学生孝敬父母,关心他人。本文是民间神话故事《沉香救母》的第二部分。记述的是沉香不畏艰险,一心救母的孝心感动了仙人,在仙人的帮助下,打败了凶恶的二郎神,力劈华山,救出母亲。
全文共分4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沉香拜别了师傅,奔向华山。第二自然段写沉香在救母途中历经艰险。第三自然段写沉香得到仙人的帮助,打败了二郎神,终于来到华山脚下。第四自然段写沉香劈开大山,救出母亲。课文情节生动,字里行间充满沉香对母亲的挚爱之情。
1、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沉香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朗读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懂得从小就要孝敬父母,关心他人。
二、说设计理念:
1、调整师与生的关系。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既是对话就不能训话,就不是教师一厢情愿地在说教,在传授,而是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从而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去朗读、去感悟、去探究、去积累、去运用,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心灵共鸣,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2、更新教与学的方法。
“教与学”是课堂教学的两个关键词,怎样让如今的课堂成为充满爱意的课堂,富有诗意的课堂,饱含情意的课堂,体现创意的课堂,更需要在“教与学”上下功夫。在教的方面,我主要是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通过创设情境等方式,引领学生自读自悟,主动参与,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在学的方面,我则提倡个性化的学习,让学生自读自悟,遵循先学后教的原则,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三、说教法: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由于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根本不用老师去讲解分析,因此这节课,我基本选用“自主读书、合作学习、自己感悟”的教学方法。寓情于读,积淀语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说中训练语言,创造一种形、色、声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全体学生能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
四、说学法:
1、学生分析:
《宝莲灯》这部动画片我所执教班级的学生都喜欢看,而且都已看过多遍,所以,同学们对这篇文章的内容很感兴趣,也比较熟悉,为阅读扫清了障碍,对阅读过程中的感悟也一定非常深刻。
2、定学法:
根据我班学生情况,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认知水平,我想运用“自主尝试读、感悟体会读、创造性的读、分组合作读、表演练习说”等学习方法,使学生不但能领悟课文的情境和主要内容,而且能培养他们的朗读能力、想像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合作意识。
五、教学流程设计: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想从三个方面进行教学,力求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一)激活旧知,复习导入。
因这篇文章是前篇课文〈沉香救母〉(一)的延续,为了体现这两课的连续性,我在上课伊始就利用前一课书后有价值的六个成语:心狠手辣、寒冬腊月、盛夏酷暑、起早贪黑、习武练功、腰酸背痛,在复习读音的同时,要求用上其中的词语说话,很自然地将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自己进行了梳理,从而为学好本课奠定了一个情感基调。
(二)以读为主,读中感悟。
新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本课教学安排了充分的读,通过自读,范读、齐读、分角色读,从整体上体会课文的情感,抓住重点语句进行品读,具体感受课文中的真情。
教学第一段时,我让学生通过找出“救母心切、奔”这两个词,体会沉香一心救母的迫切心情,从而让学生读出感情。
接着,我抓住第三段中“沉香的孝心感动了仙人”这一句,问学生:“沉香的孝心有没有感动你呢?哪些地方感动了你?自由读第二段,体会体会。”让学生自由朗读感悟描写沉香一路艰辛的段落,让学生自己去读,自己感悟,然后同桌进行交流,最后指名说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为什么?这样的设计没有老师的牵着鼻子走,而是由学生通过自我感悟,合作探究,能动地生成建构。
(三)拓展文本,延伸课堂。
教学最后一段时,我让学生找到“高耸入云”这个词,通过老师的板画,体会到华山的高,然后又让学生联系旧知,以“咏华山”这首诗再一次体会到华山的高不可攀,以华山的高衬托沉香的勇气和决心,进一步感受到沉香的一片孝心。当学生读到“沉香一头扑进了妈妈的怀抱”时,我深情地说道:“多少个日日夜夜,多少回魂牵梦萦,今天,沉香终于见到日思夜想的妈妈了,妈妈也终于见到牵肠挂肚的儿子了,他们该有多高兴,多激动啊!一首〈想你的365天〉,唱出了这一段刻骨铭心的母子深情,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通过音乐的渲染,开启学生的内在情智,使学生对语言文字理解能力和对意境的审美能力得以相互交融与促进,激发了学生内在的情感。在此基础上,我对学生说:“此时他们该有多少泪儿要流,该有多少话儿要说啊,想一想,沉香会对妈妈说什么?妈妈又会对沉香说什么呢?”我想,设计这一创造性想像说话训练,在此应该是水到渠成吧!
六、说板书。
我认为,板书是一节课的眼睛,这眼睛未必要多,但要亮,要板出这节课的重点所在,脉络所在。因此,这堂课的板书我力求做到图文结合,形象直观,条理清晰,我想板书“救母心切、一路艰辛、母子团聚”这三个词语帮助学生理清全文脉络,让学生一目了然。
设想是美好的,但要想达到理想的课堂境界,还需要各方面的努力,但愿理想与现实之间不会相差太远。谢谢大家!
沉香救母说课稿
沉香救母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本课所在单元的课文属于“亲情篇”,主要教育学生孝敬父母,关心他人。本文是民间神话故事《沉香救母》的第二部分。记述的是沉香不畏艰险,一心救母的孝心感动了仙人,在仙人的帮助下,打败了凶恶的二郎神,力劈华山,救出母亲。
全文共分4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沉香拜别了师傅,奔向华山。第二自然段写沉香在救母途中历经艰险。第三自然段写沉香得到仙人的帮助,打败了二郎神,终于来到华山脚下。第四自然段写沉香劈开大山,救出母亲。课文情节生动,字里行间充满沉香对母亲的挚爱之情。
1、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沉香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朗读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懂得从小就要孝敬父母,关心他人。
二、说设计理念:
1、调整师与生的关系。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既是对话就不能训话,就不是教师一厢情愿地在说教,在传授,而是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从而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去朗读、去感悟、去探究、去积累、去运用,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心灵共鸣,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2、更新教与学的方法。
“教与学”是课堂教学的两个关键词,怎样让如今的课堂成为充满爱意的课堂,富有诗意的课堂,饱含情意的课堂,体现创意的课堂,更需要在“教与学”上下功夫。在教的方面,我主要是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通过创设情境等方式,引领学生自读自悟,主动参与,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在学的方面,我则提倡个性化的学习,让学生自读自悟,遵循先学后教的原则,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三、说教法: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由于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根本不用老师去讲解分析,因此这节课,我基本选用“自主读书、合作学习、自己感悟”的教学方法。寓情于读,积淀语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说中训练语言,创造一种形、色、声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全体学生能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
四、说学法:
1、学生分析:
《宝莲灯》这部动画片我所执教班级的学生都喜欢看,而且都已看过多遍,所以,同学们对这篇文章的内容很感兴趣,也比较熟悉,为阅读扫清了障碍,对阅读过程中的感悟也一定非常深刻。
2、定学法:
根据我班学生情况,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认知水平,我想运用“自主尝试读、感悟体会读、创造性的读、分组合作读、表演练习说”等学习方法,使学生不但能领悟课文的情境和主要内容,而且能培养他们的朗读能力、想像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合作意识。
五、教学流程设计: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想从三个方面进行教学,力求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一)激活旧知,复习导入。
因这篇文章是前篇课文〈沉香救母〉(一)的延续,为了体现这两课的连续性,我在上课伊始就利用前一课书后有价值的六个成语:心狠手辣、寒冬腊月、盛夏酷暑、起早贪黑、习武练功、腰酸背痛,在复习读音的同时,要求用上其中的词语说话,很自然地将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自己进行了梳理,从而为学好本课奠定了一个情感基调。
(二)以读为主,读中感悟。
新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本课教学安排了充分的读,通过自读,范读、齐读、分角色读,从整体上体会课文的情感,抓住重点语句进行品读,具体感受课文中的真情。
教学第一段时,我让学生通过找出“救母心切、奔”这两个词,体会沉香一心救母的迫切心情,从而让学生读出感情。
接着,我抓住第三段中“沉香的孝心感动了仙人”这一句,问学生:“沉香的孝心有没有感动你呢?哪些地方感动了你?自由读第二段,体会体会。”让学生自由朗读感悟描写沉香一路艰辛的段落,让学生自己去读,自己感悟,然后同桌进行交流,最后指名说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为什么?这样的设计没有老师的牵着鼻子走,而是由学生通过自我感悟,合作探究,能动地生成建构。(三)拓展文本,延伸课堂。
教学最后一段时,我让学生找到“高耸入云”这个词,通过老师的板画,体会到华山的高,然后又让学生联系旧知,以“咏华山”这首诗再一次体会到华山的高不可攀,以华山的高衬托沉香的勇气和决心,进一步感受到沉香的一片孝心。当学生读到“沉香一头扑进了妈妈的怀抱”时,我深情地说道:“多少个日日夜夜,多少回魂牵梦萦,今天,沉香终于见到日思夜想的妈妈了,妈妈也终于见到牵肠挂肚的儿子了,他们该有多高兴,多激动啊!一首〈想你的'365天〉,唱出了这一段刻骨铭心的母子深情,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通过音乐的渲染,开启学生的内在情智,使学生对语言文字理解能力和对意境的审美能力得以相互交融与促进,激发了学生内在的情感。在此基础上,我对学生说:“此时他们该有多少泪儿要流,该有多少话儿要说啊,想一想,沉香会对妈妈说什么?妈妈又会对沉香说什么呢?”我想,设计这一创造性想像说话训练,在此应该是水到渠成吧!
六、说板书。
我认为,板书是一节课的眼睛,这眼睛未必要多,但要亮,要板出这节课的重点所在,脉络所在。因此,这堂课的板书我力求做到图文结合,形象直观,条理清晰,我想板书“救母心切、一路艰辛、母子团聚”这三个词语帮助学生理清全文脉络,让学生一目了然。
设想是美好的,但要想达到理想的课堂境界,还需要各方面的努力,但愿理想与现实之间不会相差太远。谢谢大家!
沉香救母说课稿2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0课《沉香救母》(一),下面我从教材的特点、设计的理念、教法学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作简要的说明。
一、说教材:
本课所在单元的课文属于“亲情篇”,主要教育学生孝敬父母,关心他人。本文是民间神话故事《沉香救母》的第一部分。记述的是沉香从父亲口中得知母亲被心狠手辣的二郎神压在华山脚下。他立志救出母亲,于是上山拜师学艺,刻苦练功,终于练就了以身高强的武艺。
全文共分5个自然段。第1——3自然段写沉香得知母亲被二郎神压在华山脚下的实情,决心解救母亲。第四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写小沉香从师学艺,习武练功的经过。第五自然段写沉香终于练成一身高强的武艺。课文情节生动,字里行间充满沉香对母亲的挚爱之情。
1、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沉香为了解救母亲,不怕吃苦,顽强学艺的可贵品格。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朗读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懂得从小就要孝敬父母,关心他人。
二、说设计理念:
1、调整师与生的关系。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既是对话就不能训话,就不是教师一厢情愿地在说教,在传授,而是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从而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去朗读、去感悟、去探究、去积累、去运用,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心灵共鸣,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2、更新教与学的方法。
“教与学”是课堂教学的两个关键词,怎样让如今的课堂成为充满爱意的课堂,富有诗意的课堂,饱含情意的课堂,体现创意的课堂,更需要在“教与学”上下功夫。在教的方面,我主要是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通过创设情境等方式,引领学生自读自悟,主动参与,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在学的方面,我则提倡个性化的学习,让学生自读自悟,遵循先学后教的原则,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三、说教法: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由于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根本不用老师去讲解分析,因此这节课,我基本选用“自主读书、合作学习、自己感悟”的教学方法。寓情于读,积淀语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说中训练语言,创造一种形、色、声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全体学生能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
四、说学法:
1、学生分析:
《宝莲灯》这部动画片我所执教班级的学生都喜欢看,而且都已看过多遍,所以,同学们对这篇文章的内容很感兴趣,也比较熟悉,为阅读扫清了障碍,对阅读过程中的感悟也一定非常深刻。
2、定学法:
根据我班学生情况,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认知水平,我想运用“自主尝试读、感悟体会读、创造性的读、分组合作读、表演练习说”等学习方法,使学生不但能领悟课文的情境和主要内容,而且能培养他们的朗读能力、想像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合作意识。
五、教学流程设计: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想从三个方面进行教学,力求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一)复习导入,激发情感。
因我上的是〈沉香救母〉(一)的第二教时,为了体现课时的连续性,我在上课伊始就利用
第时一课书后有价值的六个成语:心狠手辣、寒冬腊月、盛夏酷暑、起早贪黑、习武练功、腰酸背痛,在复习读音的同时,要求用上其中的词语说话,很自然地将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自己进行了梳理,从而为学好本课奠定了一个情感基调。
(二)以读为主,读中感悟。
新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本课教学安排了充分的读,通过自读,范读、齐读、分角色读,从整体上体会课文的情感,抓住重点语句进行品读,具体感受课文中的真情。
教学第一、二段时,我让学生通过找出“恨不得”、“马上”两个词,体会沉香一心救母的迫切心情,从而让学生读出感情。
接着,我教学,启发学生抓住二郎神“心狠手辣”和小沉香仅八岁加以对比,体会父亲疼爱儿子的感情,继而引读记述小沉香表现的句子,让学生想象沉香的心理活动,体会沉香救母的坚定决心。通过朗读指导,深切体会父爱子,子念母的人间真情。第四段句式整齐,简洁,我引导学生抓住“寒冬腊月、盛夏酷暑、起早贪黑”等词语及“一……就”第三段中“沉香的孝心感动了仙人”这一句,问学生:“沉香的孝心有没有感动你呢?
哪些地方感动了你?自由读第二段,体会体会。”让学生自由朗读感悟描写沉香一路艰辛的段落,让学生自己去读,自己感悟,然后同桌进行交流,最后指名说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为什么?这样的设计没有老师的牵着鼻子走,而是由学生通过自我感悟,合作探究,能动地生成建构。
(三)拓展文本,延伸课堂。
教学最后一段时,我让学生找到“高耸入云”这个词,通过老师的板画,体会到华山的高,然后又让学生联系旧知,以“咏华山”这首诗再一次体会到华山的高不可攀,以华山的高衬托沉香的勇气和决心,进一步感受到沉香的一片孝心。当学生读到“沉香一头扑进了妈妈的怀抱”时,我深情地说道:“多少个日日夜夜,多少回魂牵梦萦,今天,沉香终于见到日思夜想的妈妈了,妈妈也终于见到牵肠挂肚的儿子了,他们该有多高兴,多激动啊!一首〈想你的365天〉,唱出了这一段刻骨铭心的母子深情,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通过音乐的渲染,开启学生的内在情智,使学生对语言文字理解能力和对意境的审美能力得以相互交融与促进,激发了学生内在的情感。在此基础上,我对学生说:“此时他们该有多少泪儿要流,该有多少话儿要说啊,想一想,沉香会对妈妈说什么?妈妈又会对沉香说什么呢?”我想,设计这一创造性想像说话训练,在此应该是水到渠成吧!
六、说板书。
我认为,板书是一节课的眼睛,这眼睛未必要多,但要亮,要板出这节课的重点所在,脉络所在。因此,这堂课的板书我力求做到图文结合,形象直观,条理清晰,我想板书“救母心切、一路艰辛、母子团聚”这三个词语帮助学生理清全文脉络,让学生一目了然。
设想是美好的,但要想达到理想的课堂境界,还需要各方面的努力,但愿理想与现实之间不会相差太远。
谢谢大家!
沉香救母说课稿3
本课所在单元的课文属于“亲情篇”,主要教育学生孝敬父母,关心他人。本文是民间神话故事《沉香救母》的第二部分。记述的是沉香不畏艰险,一心救母的孝心感动了仙人,在仙人的帮助下,打败了凶恶的二郎神,力劈华山,救出母亲。
经过研读文本,我设定了三条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书写“孝”、“充”两个上下结构的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沉香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
3、想象沉香扑进妈妈怀抱时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重点是通过朗读理解,体会沉香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难点是想象沉香扑进妈妈怀抱时的情景。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当我们面对的是两年级的小学生,怎样作才能让他们有自己的阅读体验呢?怎样才能实现我的教学目标,让学生体会沉香的不畏千难万险?为此我在教学中设计了很多的环节:通过图片展示、语言描绘、多媒体动画、播放录音等方法来帮助学生学习,幻画出对课文的情感体验。另外,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一定的想象空间,通过教师和学生的表演使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同时在教学中也注重能力的训练:联系课文内容补充句子、换词理解词语等。
基于这一理念,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
课文第一自然段比较简单,主要感受沉香的“救母心切”。刚开始设计时分了三个层次来感受:一、让学生说说对“救母心切”这个词语的理解。二、通过师生对话演沉香拜别师傅的情景来感受沉香的救母心切。三、抓住“转眼间”和“奔去”两个词来感受。经过试上发现写字时间来不及,而且第一自然段并非重点段落,这样会有喧兵夺主的感觉,所以取消了演沉香拜别师傅的对话。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本文的重点,讲了沉香历经磨难而毫不在乎,主要从三方面来写:行路难;吃得苦;身受伤。本段句式整齐,出现了反复使用的量词,对文本核心价值的理解很有帮助。这重点段我是这样处理的:
一、总体感受沉香在路途中遇到的困难。
二、分句指导感受。
(一)第一句首先通过学生看图和教师描述相结合感受高山的险峻和深涧的危险,以此感悟到沉香的勇敢。接着通过两个“多少”来感受沉香翻过了无数座这样的高山和越过无数道这样的深涧。之后,让学生积累词语“跋山涉水”。最后进行感情朗读和句式训练。
(二)第二句通过“几只”、“几口”来感受沉香在路途中吃的很苦,之后给学生积累词语“餐风饮露”,最后进行感情朗读。
(三)第三句抓住“一个个”、“一道道”来感受沉香受了很多伤,然后通过看图再次感受,最后进行朗读提升理解。
(四)理解“一点儿也不在乎”。句式训练:他一点儿也不在乎什么?接着通过问题“那么他在乎什么?”来感受沉香一心想早日就出自己的母亲,对于自己身受的苦一点儿也不在乎。
三、齐读第二自然段感受沉香一路上的艰辛。
课文第三自然段讲了沉香得到仙人的帮助打败了二郎神。主要抓住“孝心”一词,通过对“孝”字的观察,明白子女对父母的爱就是孝,然后引读。
课文第四自然段也是文章的重点,讲了沉香力劈华山。陶行知老先生说过:“真教育是一种心心相印的活动”。语文课堂就更要抓住文本材料中丰富的情感资源,注重情感的投入、心灵的共鸣。因为如果没有“情”,教育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为了营造这份情,在教学中分了四个部分来走:一是抓沉香的心情“无比激动”并理解;二是理解“日思夜想”;三是通过观看沉香劈山救母的视屏来引导学生读好劈山的句子;四是通过图片、教师描述以及师生对话表演来重现当时母子团聚的情景。这样一步一步的积蓄情感,到后来的高潮母子相抱,显得水到渠成,非常自然。
最后说说我的板书:我认为,板书是一节课的眼睛,这眼睛未必要多,但要亮,要板出这节课的重点所在。因此,这堂课的板书我选择了一个“孝”字。
设想尚不成熟,望各位老师多多指导。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