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读后感
名师读后感1
暑假我阅读了《名师作文》这本书,里面内容丰富,词语生动,写作方法多种多样,我读完后收获很大。
比如写“家乡的景色”这个主题,里面的范文有描写家乡的美丽景色、家乡的新貌等等······通过阅读对比,我比较容易地学会了这类文章的写法,也记住了很多生动的比喻手法。
又比如”记一件学本领的'事”,不同的作者就分别从《第一次洗碗》、《第一次炒菜》、《我学会了游泳》、《我学会了骑自行车》等不同的角度去记事。这些文章都是我们小学生熟悉的,选材真实,中心明确,重点突出,用词恰当,我学起来也很有兴趣。这本书对我以后的写作很有帮助。
通过阅读《名师作文》这本书,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要多读书才能丰富知识,提高写作能力。
名师读后感2
今年暑假期间,妈妈帮我买了一本《名师教你写好看图作文》的课外读物,增强了我在看图写作方面的缺陷,我深深的被书中知识所吸引,爱不释手。
小朋友,单幅图作文要求仅从一幅图中全面抓住有效信息,并用准确、清楚的语言表达出来。一般来说,单幅图大致分为:人物图、事件图、景物图和状物图四种。
在看图作文中,我们首先要对图画进行仔细的观察,让纸上的画面了然于胸。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来组织材料,一般采用移步换景、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时空结合的.顺序,具体细致的叙述所看到的景物或场景。另外,在写作文时,要将自己融入图画。想像一下,画面中的人物如果是自己,面对这个画面和场景时,会有什么想法、感受。这样,你就会发现,原来静止的画面仿佛“动”了起来,也因为有了“我”的加入,写出来的作文也会更加生动有趣,令人信服。
如何爱学生
——《名师人生》读后感
读了一位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的故事,让我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教育思想的真谛。入职后的这半年里,面对着一群个性鲜明、性格迥异的孩子们,从开始的手足无措到后来的习惯,我一直在不断的反思和自我批评中进步着。我自信一开始就是一个爱学生的老师,然而在爱学生的路上,我也一直在做着改变。
爱事业,爱学生是教师工作的出发点、原动力,只有播下爱的种子,才能得到真正的收获。但作为一名教师,爱的落脚点在哪儿呢?从上大学时开始我就在思考这个问题,一味的爱学生对学生是不是好呢?走上工作岗位后,我越来越感受到,爱的方式很重要。想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有益的影响,不仅要有真心,还必须方法得当。
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老师称自己是长大的儿童,小学老师的生涯,让她幸福地生活在儿童的世界里,这让她更能了解孩子们的兴趣和需求,她的真心也更能被孩子所接受。孩子们在她眼里,是世界上最纯真、最可爱的人,因此她热爱自己的工作,爱孩子们,而这也给了她强烈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年轻时,她很开心做孩子们的大姐姐,对孩子们的喜欢清清楚楚地摆在脸上。课上,想出各种方法吸引孩子们,使课堂生动有趣;课下,和他们一起玩儿游戏。在她眼里,孩子们的心灵是娇嫩的宝贝,是不能忽略、不能挫伤、不能压抑的。直到她年过花甲,依然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感觉世界是那么美好、新鲜,仿佛是第一次看到。
从李老师的身上,我们看到一颗教师的真心。教师的幸福莫过于学生能取得好成绩,快乐健康地成长。作为一名教师,要用真心对每一位学生负责,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使自己所教的学生健康成长,不断取得进步。我认为教师应该是一名画家,充满信心,凭着爱心,耐心地把几十个品格各异的学生染上绚丽的色彩,融成一道可爱的风景线。
在有对学生的真心的前提下,要也时刻铭记自己所担负的责任,包括教育上的和教学上的。学科的教学任务是教师的基本业务,我们不能忘记我们的责任是传授知识。因为爱他们,更想把自己会的都交给他们,有了爱的原动力,努力精进教学业务就成了一位优秀老师长期的功课。
语文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坚持给学生求真、求实、讲究实效的课堂,不弄虚作假,不摆花架子。每上一堂课,课前都要花大量的时间熟悉教材,查阅资料,精心备课,不放过教学上的一个难点,不放弃一个学有困难的学生。
因为爱学生,所以要给他们最需要的,给他们知识和能力。刚工作时,我曾经一味的追求课堂的趣味性,因为我爱我的学生,希望我们共同度过的时光是快
乐的。然而,我竟然忽视了课堂的实效性,忽略了学生学习知识、锻炼能力才是最重要的事。于是,我在如何实现高效课堂上下起了功夫。
要实现课堂高效,只有从教和学两方面入手。教的方面首先要重视备课,备课是教育观、教学观念的总体现,担负着完成教学任务的总体策划和设计重任,既要过学生关,又要过教材关。备课还是解决教师策划能力、学生认知水平与教材教学内容三者之间矛盾的主要途径。提前备课、集体研讨、优化教案、课后反思这几个环节都是不可少的,且都要用心完成。其次抓学生的作业和个别辅导,如果学生的知识点、思考问题的方法没有掌握,就要想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予以补救。
在学的方面,我觉得充分利用导学案是个好方法,让自主学习成为多数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曾读到周国平先生的一句话:“一切教育归根结底都是自我教育,一切学习归根结底都是自学”。我们必须设法放手让学生去学习;我们必须相信学生,相信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学好。我们要做的是为学生编制高质量的导学案,引发、支持、管理学生的学习。在我们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中,这种方法的优点体现得尤为明显。用导学案的方式给学生提供任务,并同时提供知识点帮助,可以让学生掌握得更加清晰、有条理。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有一段话我记忆非常深刻——“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目标,她告诫我们要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水平、学习态度、意志强弱、智力和能力、平时成绩等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学习要求,分层指导。
我觉得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有意义的接受方式相辅相成,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自主、自由但不散漫,课课紧扣教学目标,尝试做到形散而神不散的效果。整个课堂是一个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过程。学生大胆了,学生积极了,学生主动了,学生有事做了,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主体位置保证了。高效课堂,每节课都应该是精品,每节课都要像打仗一样紧张。怎样才能构建这样的课堂?这是一个系统而繁复的问题。需用摸索、实践、总结、提升。
有些老师爱学生,是打从心眼儿里为他们着急,觉得为什么该学好的学不好,由此“因爱生恨”。我认为,爱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语文特级教师张化万说,“是他们成就了我”,是学生们让他把做教师当做快乐。他认为,一个教师优秀与否,不在于他的学生有没有错误,而在于怎样去应付和引导,帮助孩子认识和纠正错误。,是不是对学生主体的学习活动有足够的尊重。
原洋思中学蔡林森校长有一句名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我觉得这是做好教育工作的根本,至少我们做教师的心理应该时刻装着这句话。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有意识地去构建相互尊重、信任、理解的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才能够尊
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克服传统教学中的越俎代庖。
以尊重为前提的爱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倾听他们的意见与呼声、给予他们适度的宽容与谅解、体谅理解他们的难处与苦衷、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不说任何伤害他们自尊的话语等等这些都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我们要像保护珍贵瓷器一样保护学生的自尊,不要在那上面留下难以愈合的伤痕。我们应该明白:一个没有自尊的学生是燃不起奋进的雄心的。
爱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能力,是一个有重量的话题。愿我们大家共同为学生撑起爱的天空,用“大爱”成就学生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