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树和小鸟教学反思
大树和小鸟教学反思1
《语文课程改革标准》倡导语文学习方式的改变。语文教学必须摆脱以情节分析为主线,以提问应答为载体的低效模式。《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故事扣人心弦,感情深刻强烈,课堂上不宜层层分析,那样会削弱文章的感染力。教学中,我从整体入眼,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解读课文,感悟课文,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学生很容易通过自读自悟来体会小女孩的悲惨遭遇。引导学生寻找五次擦燃火柴小女孩的美妙幻想,与现实的冰冷对比解读中,体会小女孩的可怜;在感情朗读中深化孩子的认识,勾起情感深处的同情,激起对残酷社会现实的不满。
丹麦作家安徒生的凄美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大年夜里天又黑又冷,下着雪,当我们和一家人一起吃团圆饭的时候,而这个赤着脚在街上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了暖和自己,一次次擦亮手中的火柴,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暖和的烤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祥的奶奶,直到跟奶奶一起飞走。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嘴角还带着微笑。小女孩的悲惨命运深深地牵动着我们的心,美丽善良的小女孩冻死街头却无人问津,可见当时的社会是多么冷漠,劳苦人民的生活是多么悲惨!
大树和小鸟教学反思2
在课后,我对本节课的过程进行了反思。教学中,我意图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尊重学生主体的学习需要,让学生自由选读课文小节,并以此来组织教学,试图用学生自己想了解的问题勾住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个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和问题意识。
因为课文是一首诗,不同于一般记叙文,时间、地点、人物之类的'叙述清楚,诗讲究意象,想象丰富,跳跃性比较大,理解时较多地依赖学生的想象和对语言的感受力,应该说学习时比一般文章更困难一些。对于生活阅历浅、语言感受能力还不强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尤其如此。针对这种情况,教师更应该利用音乐、图象、语言等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台阶,让他们一步一步走入诗中,读诗、联想、悟情。
对于这点,我在课堂中有所忽略,而是着重于诗文的背诵,这是本次教学的不足之处。
如此看来,教学理念从书本、从教师的头脑走到课堂,关键在于教学方法的选择,而这必须基于实际情况:包括学生情况(年龄、知识、能力、兴趣等)、教学内容(课文的体裁、语言特点、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距离等)、教师情况(文化素养、教学技能、教学风格等);理念在课堂上的体现方式不是唯一的,不在形式,更在实质。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努力的弥补不足之处。
大树和小鸟教学反思3
难点,从而能更容易地达到了教学目的,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培养了技能。因此多媒体辅助教学逐渐成为目前教学技术手段的主流之一。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尝试,使我感受到了改变教学方法的重要性以及得到良好效果的快乐,也看到了学生的'那种渴望创新、探索、渴求表现的要求,也使我看到了学生们的巨大的潜能,更大的发展性、可塑性,对于我在今后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提供了基础。我会不断实践、不断学习、不断反思来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和朋友,达到一种“亦师亦友”的境界。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发挥自己的优势,多利用多媒体教学,也会多向其他教师学习,取长补短。
大树和小鸟教学反思4
《大树和小鸟》一首十分简单活泼的儿童诗,非常符合幼儿心理特点。在教授这首儿童诗诗,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这首好听的儿童诗吸引了。整个活动开展的.十分顺畅。
活动开始,我把大树和小鸟的图片展示给孩子们观看。请孩子们想一想,这棵大树是什么样子的,小鸟会在大树上面干什么,大树又会做什么。让孩子们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再进行诗歌的朗诵欣赏。诗歌很简单,配上准备好的图谱,让幼儿们耳目一新。图谱不仅可以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儿歌,还能让他们根据已有的科学知识主动学习,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他们非常喜欢,也很感兴趣。在互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我一次又一次的抽掉图谱,和孩子们玩“去图谱背儿歌”的游戏,孩子们十分感兴趣。在边游戏边记忆的过程中很顺利的把诗歌记住了。
大树和小鸟教学反思5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在讲授生物多样性的同时,通过“引导、启发、参与、倡导、总结”,提高学生自主分析、掌握和运用相关概念的能力,促进学生自己构建概念和相应的知识体系。
1、把知识教学点与能力训练点及美育、德育渗透点结合起来。课前,教师在自己准备一些多媒体的同时,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收集了许多关于珍稀动植物的图片、文字资料,在课前就让学生充分领略到世界上生物的奇妙无穷。形态各异的生物和人类共同生活在地球上,这不仅让学生在课堂上充满学习的兴趣,而且使学生能够感觉世界的美丽,进而感悟自然之美、生命之美。课堂中,教师先后采取了播放多媒体课件、组织小组讨论作答等形式,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然界生物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认识到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生存、地球健康的关系,帮助他们从小树立起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珍爱生物、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总之,在本课教学中,教师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让学生去浏览网站、收集资料,进行异步化和个别化的学习;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既让学生进行自主独立学习,也为学生提供交流与协作的空间,学生在教师组织和引导下分组讨论,思维和智慧可以共享,从而使学生互相促进、共同提高,自主开展学习,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2、用教材教而非简单地教教材,把身边的各种资源引入课堂。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的生存密切相关,并在很大程度是我们衣食住行的依赖,因此本课教学有着极为丰富的资源可以利用,这不仅给科学课教学及科学探究活动带来了极大便利,并且能够让学生获取最直观的.认知。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我们生活中哪些方面是与其它生物息息相关的呢?”进行讨论,学生们发散思维,举出了食物、衣服、塑料、药品等大量身边的事例,教师进而引导学生了解目前生物性遭受到的威胁和挑战,关注我国珍稀动植物,让学生在感知生物多样性与人类关系的同时,开动脑筋探究面临威胁的原因、寻找“关爱生物”的措施,使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润物无声般渗透进孩子的心灵。
3、升华主题,让知识的增长伴随学生的成长。学习是学生自己主动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缺少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就会导致学生过分依赖教师,对概念不求甚解,也就不能很好地培育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本课教学中,教师在总结以往课堂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掌握概念,并出珍稀动物濒临灭绝和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认识到乱砍滥伐、滥捕滥杀和环境污染给人与自然和谐带来的破坏,再让学生自我发现和纠正危及其它生物生存的不良行为,学会尊重、爱护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生命。课堂上,教师还特别准备了《熊猫咪咪》的MTV课件,美妙的音乐和珍稀动物熊猫的可爱画面,使学生在视觉听觉的冲击中产生强烈心灵震撼,油然而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很好地达成了本节课的情感态度目标。
综上所述,在小学科学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不断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反思,努力树立“授人以渔”的教育理念,用充满亲切感的教学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
大树和小鸟教学反思6
属于中国画教学。是“造型·表现”领域的课。学生通过欣赏中国画画家的绘画作品,认识中国画表现的特殊效果,理解画家是怎样用概括的笔墨表现各种动物的脸的,感悟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道理。通过本课学习,可以学习和了解中国画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法,初步感受和体会中国画特有的魅力。培养学生使用中国的传统绘画工具,进行表现创作的能力,通过对中国画的用笔用墨方法的讲解和练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技法,能用中国画的表现方法大胆地表现动物的脸。
一般的国画教学都以讲解技法,临摹写生为主,程式化的教学再加上技法难以掌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兴趣渐失,创作的作品也很少有有创意和韵味。为了能将这节课上成学生喜欢,让他们感到快乐的课,我在教学中特别注意强调突出趣味性和实践性,并力求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首先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动物世界》的片头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然后利用猜谜游戏,使学生有意了解不同动物的脸部特征……通过种.种手段,变枯燥的技法教学为形式多样的趣味活动,培养了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
经过讨论和观察,学生对一般动物的脸部特征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并总结出了用笔、用色的规律。考虑到学生对技法步骤不甚了解的情况,我在黑板上进行了演示,为了防止学生看不清楚的现象发生,示范环节我特意用比学生用的画纸大一倍的宣纸演示了画动物的脸的过程。经过几个环节的教学,学生掌握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大树和小鸟教学反思7
老师让学生拿出年历卡,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学生如鱼得水,激情高涨,因为他们从年历卡上发现了许多从未明白的知识。我顺着学生的思路整理板书,当提到平年和闰年有什么区别时,一生说:“二月份的天数不同”,另一生说:“闰年比平年多一天”。能说出二月份的天数不同不足为奇,但能说出平年与闰年全年的天数相差一天,确实是了不起,说明学生的思维上升到了必须的高度。在学生思维碰撞最激烈的时候,我适时点拨,引出公历年份是整百年份的就应除以400这个决定方法,既解开了学生的疑惑,又恰倒好处,学生自然理解。一节课,我抛开了自己原先设计的思路,完全跟着学生的思路走,既不把老师的想法强加于学生,又能在关键的时候拉学生一把,使每个学生的思维有机会得到最佳的展示。
学生只有亲手“做数学”,才能亲身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探究:首先,要给学生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不要将教学过程变成机械兑现的过程;第二,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不要急于得到圆满的答案;要给学生以思考性的指导,个性是当学生的见解出现错误或偏颇时,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矫正,将机会留给学生,不要代替学生自己的.思考。
学生不仅仅要独立探索,还要有合作交流。在合作交流中学会相互帮忙,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培养听、说、交往等各项技能。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不必正襟危坐,而是处于一种“放松的警觉状态”中,这种放松着的思考状态是学生思维最活跃、最便于激发学生灵感和创造欲的状态。]
思路一变天地宽,只要我们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变了,学生就会变得好学、乐学、会学,我们的课堂就会焕发新的生机!
大树和小鸟教学反思8
《纲要》明确要求:“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的乐趣。”因此,在活动中,我设计了分角色表演,首先,由老师扮演大树,找几个较为活跃的孩子做小鸟,来表演这首诗歌。然后请男孩子做大树,女孩子做小鸟表演,最后男女小朋友交换角色表演。让幼儿在游戏情景中互相交往、互相合作。《纲要》还告诉我们: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因此还设计了仿编诗歌的.环节,仿编诗歌是一种融思维、语言发展一体的创造性活动,在这中活动中,幼儿的语言能力、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在学习儿歌的过程中,我运用多种方法,把多个领域的知识相互渗透。整个活动中,我除了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外,还将社会方面的内容巧妙的渗透在其中,比如,让幼儿了解了好朋友之间那种相互依存、友好的关系。增强了幼儿之间礼貌交往的意识,充分体验到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幼儿自始至终沉浸在游戏的情境中,通过仔细观看和积极讲述,幼儿的理解能力、感受能力、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的运用和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情境。幼儿时期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而让幼儿“有话可说”就是语言教学活动的关键。在幼儿语言教学活动中,离不开循循善诱,更要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法则。幼儿个性化语言的发展,需要教师适时引导,这样他们才能有自己的语言本色,每个人才能从不同的角度说出他们自己想说的话。
大树和小鸟教学反思9
活动的一开始我把游戏去掉,通过谈话进行导入结合图片,引出大树和小鸟,以故事的形式展开,然后再进行诗歌的朗诵欣赏。诗歌很简单,配上准备好的PPT,使幼儿很清楚的理解诗歌的内容,图片不仅可以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儿歌,还能提高幼儿对学习的主动性,他们非常很喜欢,很感兴趣。
《指南》中要求: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的乐趣。因此,在活动中,我设计了分角色表演,让幼儿在游戏情景中互相交往、互相合作。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因此设计了创编环节,并提供了小动物操作卡,让幼儿在愉悦的游戏中大胆发言,尽情创编。看着操作卡进行创编,这既降低了难度,也给了幼儿信心,让他们勇敢进行创作。在学习儿歌的过程中,我运用多种方法,把多个领域的.知识相互渗透。整个活动中,我除了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外,还将社会方面的内容巧妙的渗透在其中,比如,让幼儿了解了好朋友之间那种相互依存、友好的关系。增强了幼儿之间礼貌交往的意识,充分体验到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大树和小鸟教学反思10
《杠杆的科学》一课主要有两个内容,分别是“认识杠杆”和“研究杠杆的秘密”。这节课上下来,给我的感觉是不顺畅,很纠结!问题出在哪呢?作为教师,我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制作课件,安排探究活动,已经做得够到位了。反复斟酌,我觉得应该是这一课的教材存在问题,那就让我来给教材挑挑刺吧。
第一根刺:从撬棍引到杠杆,太急!
本课开头如下:在一根棍子下面放一个支撑的物体,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了。人们把这样的棍子叫撬棍。(右边是一幅卡通插图,画的就是一个人在用撬棍撬木箱的情景)然后马上就引出来: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作杠杆,并马上介绍杠杆的三个重要位置。
对学生来说,“撬棍”是个新概念,它有什么特点,它的工具原理是什么,在学生对这些知识还没有明晰的前提下,就轻率引出杠杆,还说“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作杠杆”,学生能知道哪些是像撬棍这样的机械呢?
我觉得,这个内容完全可以作为一个教学点,标题为“撬棍的秘密”。让学生看图或者实践,充分讨论撬棍的工作原理,知道它能省力以及省力的原因,再类推出螺丝刀撬东西、开瓶器开啤酒盖,都是和撬棍相似,它们共同点就是有个支点,另外还有用力点和阻力点。这个时候,再提出“杠杆”的标准,就比较恰当了。
撬棍和类似撬棍的机械是由一根杆组成,那剪刀、钳子、筷子这些工具和撬棍形状明显不同,那它们是杠杆吗?学生肯定有争议,那就让他们继续深入讨论吧!当他们在这些工具上也找到了支点、用力点和阻力点,我们就可以总结:这些工具也是杠杆。
第二根刺:概念名词不合理,烦琐!
中学科学老师抱怨,小学科学常常把错误的概念教给学生。这个问题出在哪?除了是因为许多科学老师的专业知识素养不高之后,还有就是教材编写中的问题,在教材中有些编者生造的概念名词,和通用的科学术语不一致。
比如本课中的“用力点”,在初中科学上描述为“动力点”,虽然意思差不多,但是名称不统一肯定会制造麻烦。还有在分析杠杆的时候,有一种情况是不省力也不费力,因为字多,学生常略写成不省力,导致表达不准确,我就纳闷了,为什么这里不用初中的'“等臂杠杆”来描述呢?
第三根刺:问题描述不严谨,有歧义!
书本第4面有这样的一个问题:“下面的工具是不是杠杆呢?说说我们的理由”。下面出示了6幅图,分别是:羊角锤拔钉、老虎钳、剪刀、天平、螺丝刀、擀面棍擀面。
粗粗看,好象没问题。仔细分析,有4幅图仅仅出示工具的名称,容易产生歧义。比如螺丝刀,如果用来拧螺丝,那它就是轮轴而不是杠杆,可如果是用来撬盖子呢,那就要归类到杠杆了。再比如老虎钳,用来剪铁丝是杠杆,用来钉铁钉也是杠杆,用来夹拧螺帽就是轮轴。
延伸到我们的作业本和考卷,有些出题人小气的连图都不给,就提供一个工具名称让判断是不是杠杆,真的是很过分。
第四根刺:探究活动难掌控,耗时!
书第5面提出“用撬棍撬起重物一定能省力吗”,这个问题我觉得有些好笑,难道用撬棍还会故意采用费力的方式吗?然后提出用“杠杆尺”来研究杠杆作用,又说把“杠杆尺”当“撬棍”,我是真的被搞糊涂了,到底是研究杠杆呢,还是研究撬棍?
算了,还是按小标题“研究杠杆的秘密”来理解吧。问题是我们的实验材料不够精确,比如两边都挂一个钩码,左边挂在第三格右边挂在第四格,居然也差不多平衡。还有的学生在杠杆尺的一侧选了两个地方挂钩码。看来这个探究实验设计还需改进或更换。
大树和小鸟教学反思11
《山中访友》这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文章。以此文为依据,进行学习意图有两个:一是,通过感受作者描绘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二是,学习作者运用想象来表达情感的方法,同时积累优美的语言。
一、依据教材,加强基本功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讲体会美、感悟美其实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因为他们生活的经历太单调,太单一感触就比较匮乏。为了调动他们审美情趣,我运用美文赏读教学法。一堂好课要有好的预设,在讲课之初我先让有条件上网的同学听《山中访友》的朗读。然后跟读最后在班上示范读。
初上课,让没有在网上听朗读的同学先读课文,读的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同学听的很随意,表情木讷,甚至有的同学都不知道已经读到什么地方了。当这样读完整篇文章后,班中大部分同学都不知道课文讲了什么内容。随后我让刘雨欣(网上听过)同学读,这个同学平日里朗读基本功好。我发现在她读的过程中同学听的都很认真,面部表情也丰富了。因为她的原因带动了整个课堂的气氛。当我让学生将书合起来,我读他们接读时就发生了这样的变化:我读“走出门,就与微风( )”“风中含着露水和( )气息”“早晨( )!”同学们居然可以背出来。此时我发现同学们已经进入了作者优美的文字中,所以我趁机问:“通过这些描写,你是否读懂了作者是什么样的心情?”结果班中所有同学都举起了手,我让同学一起回答,答案很准确。因此我总结出:调动学生对美好事物、优美语言的体验和感悟很有效的办法就是:引领作用。所以佳文赏读再跟读再示范读的方法是我语文教学的一种新模式。很多学生对文字感觉也就是视觉感较差,但听觉远远好于视觉。所以这种模式是将视觉转化为听觉,让学生更好的吸收。通过听、读两项训练让学生感受到了自然的美,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朗读除了要调动审美还要注重基本功的的训练,我采取纠错法。为了强化认字、字字的能力,在读文过程中让每个学生认真去聆听,读完后让其它同学找读错的地方,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听的能力同是又将说结合起来。因此,教学中我也注重学生听、说、读的能力。
二、依据教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运用想象的手法来表达情感是本文的特色之一。伟大的爱因斯坦说得好:“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为了增强学生的想象力我采用了模拟情境法:照课文句子仿写句子。当文章讲到作者与山中景物对话的段落时我让学生跟班中的.具体事物结交一位朋友,然后想象想对这位朋友说的话。有的学生将盆花看成是自己的一位朋友,对花说:“你好!美丽的满天星!你绽放的每一朵小花,都是在邀请我去品香吗?”有的学生对锁头说:“朋友,你好!忠诚的守位者,默默的工作,谢谢你。”……听着学生表述我欣慰术了,同时也感到了无比的幸福。是的学生的想象力真的很丰富,是一个巨大的宝藏,需要我们去开发。
通过《山中访友》一文的学习,学生不但增加了生字、新词的积累,还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审美情趣,丰富了想象力,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浓厚了。孔子曰:“知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当然,通过本课的教学,我们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如怎样通过活动开展,更好地体现语文教学的思想性;如何巧妙设计活动、挖掘活动的深度,使活动与教学内容不至于流于形式,达到设计意图和课堂教学目标;如何将活动延伸至课外,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思维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这些问题还有待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让语文课真正有效地“活”起来。
大树和小鸟教学反思12
这篇课文把大自然中的风,水,动物比作音乐家和歌手,通过形象、生动的声音描绘大自然中那美妙的音乐,让人对大自然油然而喜爱之情,那声音是那样的美妙。
课文在构段结构是总,分,在段落中也是以这种结构来写的。全文围绕第一自然段来写,在二,三,四自然段中分别介绍了大自然中的三位音乐家。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有很多的写作方法值得讲一讲。一是文章的结构方式总分总的结构,可以让孩子们仿写。二是第二自然段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方法,让孩子们在反复的诵读中感受微风与狂风的不同,孩子们会记住这种写作方法。三是运用了顶真得写法,让孩子们在阅读中去发现这种写法的特点,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学写,相信大部分孩子以后会运用这写法。四是第四自然段运用了排比的写法,在次复习排比句的特点,让孩子们记住必须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排列在一起,才是排比句。
大树和小鸟教学反思13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安排了许多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中,加深10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理解,同时感受数学的应用意义,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课堂充满了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有如下的体会:
1、用故事导入新课激起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儿童主动探索知识的心理基础,更是注意力的重要源泉。在故事的讲述中设置许多问题,诱发出探索性思维活动。有趣的故事,结合课文内容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学生探索的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
2、探究与合作相结合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日复一日不断的教给学生新知识,而是为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懂得用已学的方法去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在新教材中,像58+6=?应该怎样算,你有什么好办法?让学生用学具分别表示58和6,然后动手摆一摆。在这里,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动手操作学具和发表自己想法的机会。为鼓励学生的积极思维,让学生自己说说是怎样想的?对不同的方法都给予了肯定。并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从而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然后我简单的说了进位现象及进位点之后我放手让学生尝试先练习,试着自己解决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学生计算的劲头很高,问他们有问题吗?都一致摇头说没有
计算结果很快交上来了,我发现学生的错误比较多。总结错误类型有:题目数字抄错导致计算错误;该进位的没有进位横式得数漏写。
我想学生是会计算的,只是很容易出错误。我没有过多的批评,让孩子一一订正之后,总结了几种主要的错误情况,让他们分别对号入座,并且一起总结出了检查的三步骤:
一、读两遍题目,横式一遍,以防抄错题;
二、检查横式的得数有没有漏写;
也许是刚刚经历了错误,所以印象特别深刻吧,练习时学生的正确率大大提高了。
3、玩中求知,体验生活数学。
练习时,为了避免学生单调计算的枯燥性,我设计了“找朋友比赛性的练习,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这节课总体来说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多样化的练习题使得课堂气氛较好。但同时也有很多遗憾之处。如对学生的巡视不够彻底,学生说算理的过程不够完整。
大树和小鸟教学反思14
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抓好朗读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阅读教学,首先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在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指导读出感情。由于课文是寓言故事,教学中重在引导学生自悟寓意,不以繁琐的分析或抽象地讲道理,所以我反复创设情境,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自读自悟。本教学设计注重了引导学生从词语表达的准确、鲜明去体会、感悟寓意。如:通过对“遥遥领先”、“得意洋洋”、“唯恐”、“生怕”、“天长日久”等词语及其所在句子的反复品读,学生在脑海里形成了蜗牛得奖后所作所为的表象,让学生感受、体味到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着的'道理。
二、抓好重点词语理解
在本课中重点词语有“遥遥领先”、“得意洋洋”、“唯恐”、“生怕”等,课堂上我通过各种形式、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语意思,从而理解所在的句子及段落的意思。比如:在理解“遥遥领先”一词时,我和三名同学上场,分别扮演蜗牛、蜻蜓、蜜蜂、蝴蝶,通过我和其他学生位置的变化,让学生直观地明白什么是“遥遥领先”,明白蜗牛是多么厉害;在理解“唯恐”和“生怕”时,我通过查字典、指导朗读等方法,使学生体会蜗牛非常得意,又担心失去的心态。
三、抓好语言文字训练
语文教学的核心就是语言文字训练。在教学中,我注重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巧妙地进行了融合。通过情境的创设,用采访和对话的形式来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比如:“你现在就是小蜗牛,我来采访一下你,你把奖杯放哪去了?为什么一直背着他?”等等,让学生进入到角色,更好地体会蜗牛当时的心态,进而体会到课文的寓意,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高效的言语活动,进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
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在整节课的学习中,我注重了一些学习方法的渗透。比如:读课文不仅要读文字,还要读标点符号;学会积累词语;培养学生勤查字典的习惯等。
这节课,我觉得有一个亮点,就是在课前准备时,我引导学生学习了劝人谦虚的四句,并且经过课文的学习,当学生回答“对不能再飞上天的蜗牛说什么”时,学生很自然的就用到了这几句名言,学以致用,把课外积累落到了实处。
整节课,我和学生唱在一起、演在一起、学在一起,我们度过了非常快乐而充实的一节课。学生们没有因为是公开教学而紧张,积极的表现自己,我觉得这就是一种成功,因为我总担心我们的教学会过度的约束孩子,让他们的活泼开朗变得沉默寡言。但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
1.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还有待加强,当学生因为“演一演”过度兴奋,课堂有些乱时,教师应及时予以制止,要放得开,也要收得回来。
2.细节上,鼓励学生查字典,但在进行下一环节前应要求学生把字典收好。
3.一节课,应该是“凤头、猪肚、豹尾”,我却有点“虎头蛇尾”,在结尾处应该让孩子在整体上再次把握课文。
4.我的板书,我心中永远的痛,我得继续好好练字!
每次公开教学,我都是抱着学习的心态来的,我很感谢给我意见的老师,让我每次都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地调整、改正。
最后,一句话——我会继续努力的!
大树和小鸟教学反思15
本节课我设计的主要内容是指导学生用抒情优美的情绪演唱歌曲,表达出对远在中国台湾亲人的思念,盼望两岸早日统一的迫切心情。并启发学生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这节课我试上了四遍,每一遍都有不同的感受,每一遍都加以改进,使得自己慢慢地理清了思路,摸索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学设计。
情感性是音乐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征。当然,其他学科也需要借助学科情感的有利因素,而音乐学习的特殊性在于学生除了可以体验到音乐本身的'艺术性所生发的情感,还可以在音乐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感悟音乐带来的情感。对于音乐学科来说,没有情感投入和表现的教学是谈不上有效的。所以,这节课的导入,我通过请学生欣赏与月亮有关的歌曲《月亮月光光》的片段,引导他们感悟月亮带给人们的情感。学生们很快就联想到离别、思乡等情绪。于是,我借着学生的答案直接揭示出同样是表达思念之情的歌曲《彩云追月》。这样的设计,不仅让学生们在听的过程中获得了音乐情感体验,还为后面学歌节省了时间。
大树和小鸟教学反思1
《杠杆的科学》一课主要有两个内容,分别是“认识杠杆”和“研究杠杆的秘密”。这节课上下来,给我的感觉是不顺畅,很纠结!问题出在哪呢?作为教师,我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制作课件,安排探究活动,已经做得够到位了。反复斟酌,我觉得应该是这一课的教材存在问题,那就让我来给教材挑挑刺吧。
第一根刺:从撬棍引到杠杆,太急!
本课开头如下:在一根棍子下面放一个支撑的物体,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了。人们把这样的棍子叫撬棍。(右边是一幅卡通插图,画的就是一个人在用撬棍撬木箱的情景)然后马上就引出来: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作杠杆,并马上介绍杠杆的三个重要位置。
对学生来说,“撬棍”是个新概念,它有什么特点,它的工具原理是什么,在学生对这些知识还没有明晰的前提下,就轻率引出杠杆,还说“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作杠杆”,学生能知道哪些是像撬棍这样的机械呢?
我觉得,这个内容完全可以作为一个教学点,标题为“撬棍的秘密”。让学生看图或者实践,充分讨论撬棍的工作原理,知道它能省力以及省力的原因,再类推出螺丝刀撬东西、开瓶器开啤酒盖,都是和撬棍相似,它们共同点就是有个支点,另外还有用力点和阻力点。这个时候,再提出“杠杆”的标准,就比较恰当了。
撬棍和类似撬棍的机械是由一根杆组成,那剪刀、钳子、筷子这些工具和撬棍形状明显不同,那它们是杠杆吗?学生肯定有争议,那就让他们继续深入讨论吧!当他们在这些工具上也找到了支点、用力点和阻力点,我们就可以总结:这些工具也是杠杆。
第二根刺:概念名词不合理,烦琐!
中学科学老师抱怨,小学科学常常把错误的概念教给学生。这个问题出在哪?除了是因为许多科学老师的专业知识素养不高之后,还有就是教材编写中的问题,在教材中有些编者生造的概念名词,和通用的'科学术语不一致。
比如本课中的“用力点”,在初中科学上描述为“动力点”,虽然意思差不多,但是名称不统一肯定会制造麻烦。还有在分析杠杆的时候,有一种情况是不省力也不费力,因为字多,学生常略写成不省力,导致表达不准确,我就纳闷了,为什么这里不用初中的“等臂杠杆”来描述呢?
第三根刺:问题描述不严谨,有歧义!
书本第4面有这样的一个问题:“下面的工具是不是杠杆呢?说说我们的理由”。下面出示了6幅图,分别是:羊角锤拔钉、老虎钳、剪刀、天平、螺丝刀、擀面棍擀面。
粗粗看,好象没问题。仔细分析,有4幅图仅仅出示工具的名称,容易产生歧义。比如螺丝刀,如果用来拧螺丝,那它就是轮轴而不是杠杆,可如果是用来撬盖子呢,那就要归类到杠杆了。再比如老虎钳,用来剪铁丝是杠杆,用来钉铁钉也是杠杆,用来夹拧螺帽就是轮轴。
延伸到我们的作业本和考卷,有些出题人小气的连图都不给,就提供一个工具名称让判断是不是杠杆,真的是很过分。
第四根刺:探究活动难掌控,耗时!
书第5面提出“用撬棍撬起重物一定能省力吗”,这个问题我觉得有些好笑,难道用撬棍还会故意采用费力的方式吗?然后提出用“杠杆尺”来研究杠杆作用,又说把“杠杆尺”当“撬棍”,我是真的被搞糊涂了,到底是研究杠杆呢,还是研究撬棍?
算了,还是按小标题“研究杠杆的秘密”来理解吧。问题是我们的实验材料不够精确,比如两边都挂一个钩码,左边挂在第三格右边挂在第四格,居然也差不多平衡。还有的学生在杠杆尺的一侧选了两个地方挂钩码。看来这个探究实验设计还需改进或更换。
大树和小鸟教学反思2
快速跑是小学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主要体育技能。为了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精神,积极探索有效、合理的教学方法,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我充分考虑学生已掌握的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以及接受能力和学习兴趣,将学习技能和参与游戏融为一体。通过教师的示范与点拨,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探究并初步掌握浅易的知识和学会简单的动作技能,锻炼和发展学生的下肢力量及快速奔跑能力。
对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两方面的收获:
1.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既考虑了全体学生的需求又注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中采取示范讲解,学生自主练习,自评、互评,相互纠错等形式进行。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学习、娱乐、竟争、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良好学习氛围,及时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锻炼效果明显。
2.教学中充分体现了教育教学的新思想、新观念,把发展学生个性与展示自我相结合,把学习运动技能与游戏比赛相结合,保证了合理的锻炼时间,充分体现了活泼、自由、愉快的'课堂新模式,力求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学习和掌握知识,享受体育锻炼的乐趣。
对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不足之处:
1、在教学时,我急于讲解知识的动作要领,而忽略了创设教学情景效果,对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的活动较少,让多数学生进行自学、互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机会不够。
2、没能较好地调动和激励起学生参与“学”及“练”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课堂调控不到位,个别学生锻炼意识、注意力不集中。总之,“50米快速跑”的教学内容较为枯燥,根据小学生求新、求异、求变的心理特征,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刻意的留心教学中的每个环节是不是达到了教学目的,尽量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争取最大限度的发挥优势,争取最好的教学效果;其次在教学中我会不断总结、学习,大胆创新,把繁杂、枯燥的教学内容简单化、形象化、趣味化,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有一个新的提高。
大树和小鸟教学反思3
老师让学生拿出年历卡,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学生如鱼得水,激情高涨,因为他们从年历卡上发现了许多从未明白的知识。我顺着学生的思路整理板书,当提到平年和闰年有什么区别时,一生说:“二月份的天数不同”,另一生说:“闰年比平年多一天”。能说出二月份的天数不同不足为奇,但能说出平年与闰年全年的天数相差一天,确实是了不起,说明学生的思维上升到了必须的高度。在学生思维碰撞最激烈的时候,我适时点拨,引出公历年份是整百年份的就应除以400这个决定方法,既解开了学生的疑惑,又恰倒好处,学生自然理解。一节课,我抛开了自己原先设计的思路,完全跟着学生的思路走,既不把老师的想法强加于学生,又能在关键的时候拉学生一把,使每个学生的思维有机会得到最佳的展示。
学生只有亲手“做数学”,才能亲身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探究:首先,要给学生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不要将教学过程变成机械兑现的过程;第二,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不要急于得到圆满的答案;要给学生以思考性的指导,个性是当学生的见解出现错误或偏颇时,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矫正,将机会留给学生,不要代替学生自己的思考。
学生不仅仅要独立探索,还要有合作交流。在合作交流中学会相互帮忙,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培养听、说、交往等各项技能。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不必正襟危坐,而是处于一种“放松的警觉状态”中,这种放松着的思考状态是学生思维最活跃、最便于激发学生灵感和创造欲的状态。]
思路一变天地宽,只要我们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变了,学生就会变得好学、乐学、会学,我们的课堂就会焕发新的生机!
大树和小鸟教学反思4
活动的一开始我把游戏去掉,通过谈话进行导入结合图片,引出大树和小鸟,以故事的形式展开,然后再进行诗歌的朗诵欣赏。诗歌很简单,配上准备好的PPT,使幼儿很清楚的理解诗歌的`内容,图片不仅可以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儿歌,还能提高幼儿对学习的主动性,他们非常很喜欢,很感兴趣。
《指南》中要求: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的乐趣。因此,在活动中,我设计了分角色表演,让幼儿在游戏情景中互相交往、互相合作。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因此设计了创编环节,并提供了小动物操作卡,让幼儿在愉悦的游戏中大胆发言,尽情创编。看着操作卡进行创编,这既降低了难度,也给了幼儿信心,让他们勇敢进行创作。在学习儿歌的过程中,我运用多种方法,把多个领域的知识相互渗透。整个活动中,我除了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外,还将社会方面的内容巧妙的渗透在其中,比如,让幼儿了解了好朋友之间那种相互依存、友好的关系。增强了幼儿之间礼貌交往的意识,充分体验到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大树和小鸟教学反思5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在讲授生物多样性的同时,通过“引导、启发、参与、倡导、总结”,提高学生自主分析、掌握和运用相关概念的能力,促进学生自己构建概念和相应的知识体系。
1、把知识教学点与能力训练点及美育、德育渗透点结合起来。课前,教师在自己准备一些多媒体的同时,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收集了许多关于珍稀动植物的图片、文字资料,在课前就让学生充分领略到世界上生物的奇妙无穷。形态各异的生物和人类共同生活在地球上,这不仅让学生在课堂上充满学习的兴趣,而且使学生能够感觉世界的美丽,进而感悟自然之美、生命之美。课堂中,教师先后采取了播放多媒体课件、组织小组讨论作答等形式,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然界生物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认识到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生存、地球健康的关系,帮助他们从小树立起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珍爱生物、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总之,在本课教学中,教师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让学生去浏览网站、收集资料,进行异步化和个别化的学习;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既让学生进行自主独立学习,也为学生提供交流与协作的空间,学生在教师组织和引导下分组讨论,思维和智慧可以共享,从而使学生互相促进、共同提高,自主开展学习,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2、用教材教而非简单地教教材,把身边的各种资源引入课堂。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的生存密切相关,并在很大程度是我们衣食住行的依赖,因此本课教学有着极为丰富的资源可以利用,这不仅给科学课教学及科学探究活动带来了极大便利,并且能够让学生获取最直观的认知。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我们生活中哪些方面是与其它生物息息相关的呢?”进行讨论,学生们发散思维,举出了食物、衣服、塑料、药品等大量身边的事例,教师进而引导学生了解目前生物性遭受到的威胁和挑战,关注我国珍稀动植物,让学生在感知生物多样性与人类关系的同时,开动脑筋探究面临威胁的原因、寻找“关爱生物”的措施,使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润物无声般渗透进孩子的心灵。
3、升华主题,让知识的增长伴随学生的成长。学习是学生自己主动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缺少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就会导致学生过分依赖教师,对概念不求甚解,也就不能很好地培育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本课教学中,教师在总结以往课堂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掌握概念,并出珍稀动物濒临灭绝和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认识到乱砍滥伐、滥捕滥杀和环境污染给人与自然和谐带来的破坏,再让学生自我发现和纠正危及其它生物生存的不良行为,学会尊重、爱护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生命。课堂上,教师还特别准备了《熊猫咪咪》的MTV课件,美妙的音乐和珍稀动物熊猫的可爱画面,使学生在视觉听觉的冲击中产生强烈心灵震撼,油然而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很好地达成了本节课的情感态度目标。
综上所述,在小学科学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不断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反思,努力树立“授人以渔”的教育理念,用充满亲切感的教学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
大树和小鸟教学反思6
这篇课文把大自然中的风,水,动物比作音乐家和歌手,通过形象、生动的声音描绘大自然中那美妙的音乐,让人对大自然油然而喜爱之情,那声音是那样的美妙。
课文在构段结构是总,分,在段落中也是以这种结构来写的。全文围绕第一自然段来写,在二,三,四自然段中分别介绍了大自然中的三位音乐家。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有很多的写作方法值得讲一讲。一是文章的结构方式总分总的结构,可以让孩子们仿写。二是第二自然段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方法,让孩子们在反复的'诵读中感受微风与狂风的不同,孩子们会记住这种写作方法。三是运用了顶真得写法,让孩子们在阅读中去发现这种写法的特点,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学写,相信大部分孩子以后会运用这写法。四是第四自然段运用了排比的写法,在次复习排比句的特点,让孩子们记住必须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排列在一起,才是排比句。
大树和小鸟教学反思7
本节课我设计的主要内容是指导学生用抒情优美的情绪演唱歌曲,表达出对远在中国台湾亲人的思念,盼望两岸早日统一的迫切心情。并启发学生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这节课我试上了四遍,每一遍都有不同的感受,每一遍都加以改进,使得自己慢慢地理清了思路,摸索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学设计。
情感性是音乐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征。当然,其他学科也需要借助学科情感的有利因素,而音乐学习的特殊性在于学生除了可以体验到音乐本身的艺术性所生发的情感,还可以在音乐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感悟音乐带来的情感。对于音乐学科来说,没有情感投入和表现的教学是谈不上有效的。所以,这节课的导入,我通过请学生欣赏与月亮有关的歌曲《月亮月光光》的片段,引导他们感悟月亮带给人们的情感。学生们很快就联想到离别、思乡等情绪。于是,我借着学生的答案直接揭示出同样是表达思念之情的歌曲《彩云追月》。这样的设计,不仅让学生们在听的过程中获得了音乐情感体验,还为后面学歌节省了时间。
大树和小鸟教学反思8
《大树和小鸟》一首十分简单活泼的儿童诗,非常符合幼儿心理特点。在教授这首儿童诗诗,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这首好听的儿童诗吸引了。整个活动开展的十分顺畅。
活动开始,我把大树和小鸟的`图片展示给孩子们观看。请孩子们想一想,这棵大树是什么样子的,小鸟会在大树上面干什么,大树又会做什么。让孩子们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再进行诗歌的朗诵欣赏。诗歌很简单,配上准备好的图谱,让幼儿们耳目一新。图谱不仅可以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儿歌,还能让他们根据已有的科学知识主动学习,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他们非常喜欢,也很感兴趣。在互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我一次又一次的抽掉图谱,和孩子们玩“去图谱背儿歌”的游戏,孩子们十分感兴趣。在边游戏边记忆的过程中很顺利的把诗歌记住了。
大树和小鸟教学反思9
《山中访友》这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文章。以此文为依据,进行学习意图有两个:一是,通过感受作者描绘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二是,学习作者运用想象来表达情感的方法,同时积累优美的语言。
一、依据教材,加强基本功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讲体会美、感悟美其实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因为他们生活的经历太单调,太单一感触就比较匮乏。为了调动他们审美情趣,我运用美文赏读教学法。一堂好课要有好的预设,在讲课之初我先让有条件上网的同学听《山中访友》的朗读。然后跟读最后在班上示范读。
初上课,让没有在网上听朗读的同学先读课文,读的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同学听的很随意,表情木讷,甚至有的同学都不知道已经读到什么地方了。当这样读完整篇文章后,班中大部分同学都不知道课文讲了什么内容。随后我让刘雨欣(网上听过)同学读,这个同学平日里朗读基本功好。我发现在她读的过程中同学听的都很认真,面部表情也丰富了。因为她的原因带动了整个课堂的气氛。当我让学生将书合起来,我读他们接读时就发生了这样的变化:我读“走出门,就与微风( )”“风中含着露水和( )气息”“早晨( )!”同学们居然可以背出来。此时我发现同学们已经进入了作者优美的文字中,所以我趁机问:“通过这些描写,你是否读懂了作者是什么样的心情?”结果班中所有同学都举起了手,我让同学一起回答,答案很准确。因此我总结出:调动学生对美好事物、优美语言的体验和感悟很有效的办法就是:引领作用。所以佳文赏读再跟读再示范读的方法是我语文教学的一种新模式。很多学生对文字感觉也就是视觉感较差,但听觉远远好于视觉。所以这种模式是将视觉转化为听觉,让学生更好的吸收。通过听、读两项训练让学生感受到了自然的美,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朗读除了要调动审美还要注重基本功的的训练,我采取纠错法。为了强化认字、字字的能力,在读文过程中让每个学生认真去聆听,读完后让其它同学找读错的地方,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听的能力同是又将说结合起来。因此,教学中我也注重学生听、说、读的能力。
二、依据教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运用想象的手法来表达情感是本文的特色之一。伟大的爱因斯坦说得好:“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为了增强学生的想象力我采用了模拟情境法:照课文句子仿写句子。当文章讲到作者与山中景物对话的段落时我让学生跟班中的具体事物结交一位朋友,然后想象想对这位朋友说的话。有的.学生将盆花看成是自己的一位朋友,对花说:“你好!美丽的满天星!你绽放的每一朵小花,都是在邀请我去品香吗?”有的学生对锁头说:“朋友,你好!忠诚的守位者,默默的工作,谢谢你。”……听着学生表述我欣慰术了,同时也感到了无比的幸福。是的学生的想象力真的很丰富,是一个巨大的宝藏,需要我们去开发。
通过《山中访友》一文的学习,学生不但增加了生字、新词的积累,还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审美情趣,丰富了想象力,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浓厚了。孔子曰:“知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当然,通过本课的教学,我们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如怎样通过活动开展,更好地体现语文教学的思想性;如何巧妙设计活动、挖掘活动的深度,使活动与教学内容不至于流于形式,达到设计意图和课堂教学目标;如何将活动延伸至课外,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思维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这些问题还有待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让语文课真正有效地“活”起来。
大树和小鸟教学反思10
《跨越百年的美丽》是梁梁衡的同名的节选。这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和人格。她为人类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本篇课文的教学我安排了这样几个环节:
一、检查预习,揭题导入。(要求学生在课前对居里夫人有一定的了解,紧扣课题中“美丽”这一题眼来读书。)
二、初读课文,感知“美丽”。(主要是让学生自学自悟,找出“美丽”体现在课文的哪些方面?然后逐句逐层交流,让学生初步感知居里夫人科学精神的.美。)
三、品读重点,感悟“人格”的美。(设想紧扣文章两个关键句,通过读、说、写的形式来体会居里夫人献身科学、淡泊名利的人格美。)
四、再扣文题,拓展延伸。(首先播放影片中居里夫人的感言,再次撞击学生的心灵,去感受居里夫人伟大的人格;然后再读文题,将“美丽”升华,即居里夫人的伟大人格就是跨越百年的美丽。最后引导学生结合阅读链接写写自己的感言。)
在实施的过程中,我基本上能根据学情,把握重难点有序地来组织教学,达到预习的教学目标。
大树和小鸟教学反思11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安排了许多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中,加深10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理解,同时感受数学的应用意义,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课堂充满了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有如下的体会:
1、用故事导入新课激起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儿童主动探索知识的心理基础,更是注意力的重要源泉。在故事的讲述中设置许多问题,诱发出探索性思维活动。有趣的故事,结合课文内容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学生探索的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
2、探究与合作相结合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日复一日不断的教给学生新知识,而是为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懂得用已学的方法去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在新教材中,像58+6=?应该怎样算,你有什么好办法?让学生用学具分别表示58和6,然后动手摆一摆。在这里,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动手操作学具和发表自己想法的机会。为鼓励学生的积极思维,让学生自己说说是怎样想的?对不同的方法都给予了肯定。并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从而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然后我简单的说了进位现象及进位点之后我放手让学生尝试先练习,试着自己解决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学生计算的劲头很高,问他们有问题吗?都一致摇头说没有
计算结果很快交上来了,我发现学生的错误比较多。总结错误类型有:题目数字抄错导致计算错误;该进位的没有进位横式得数漏写。
我想学生是会计算的,只是很容易出错误。我没有过多的批评,让孩子一一订正之后,总结了几种主要的错误情况,让他们分别对号入座,并且一起总结出了检查的`三步骤:
一、读两遍题目,横式一遍,以防抄错题;
二、检查横式的得数有没有漏写;
也许是刚刚经历了错误,所以印象特别深刻吧,练习时学生的正确率大大提高了。
3、玩中求知,体验生活数学。
练习时,为了避免学生单调计算的枯燥性,我设计了“找朋友比赛性的练习,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这节课总体来说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多样化的练习题使得课堂气氛较好。但同时也有很多遗憾之处。如对学生的巡视不够彻底,学生说算理的过程不够完整。
大树和小鸟教学反思12
今天,我试着运用生本教学的模式给孩子们上了一节《不进位加法》,效果不错。
课堂上,我首先让孩子们自己观察例题图,找出图中的信息,孩子们没用几分钟,就把图中所有的信息找了出来,并且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接着,我要求他们根据图中的`信息提问题,让我震惊的事情发生了,他们不但能把用一步加法计算的问题提出来,而且还能提出连加计算的问题。这使我顿悟:只要相信学生,他们就能创造出奇迹。
接下来,我放手让他们分析提出的问题,他们分析不但透彻,而且还能让学困生听懂。经过他们分析列出了算式,计算不进位加法,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我大胆放手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说计算方法,让他们试着当小老师在讲台上讲,他们讲得真是太精彩了,不但能讲出计算方法,还能把计算中的注意事项和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都讲出来,让所有的孩子都听得明白。
通过这节课让我明白:只有老师想不到的,没有孩子做不到的。
大树和小鸟教学反思13
属于中国画教学。是“造型·表现”领域的课。学生通过欣赏中国画画家的绘画作品,认识中国画表现的特殊效果,理解画家是怎样用概括的笔墨表现各种动物的脸的,感悟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道理。通过本课学习,可以学习和了解中国画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法,初步感受和体会中国画特有的魅力。培养学生使用中国的传统绘画工具,进行表现创作的能力,通过对中国画的用笔用墨方法的'讲解和练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技法,能用中国画的表现方法大胆地表现动物的脸。
一般的国画教学都以讲解技法,临摹写生为主,程式化的教学再加上技法难以掌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兴趣渐失,创作的作品也很少有有创意和韵味。为了能将这节课上成学生喜欢,让他们感到快乐的课,我在教学中特别注意强调突出趣味性和实践性,并力求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首先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动物世界》的片头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然后利用猜谜游戏,使学生有意了解不同动物的脸部特征……通过种.种手段,变枯燥的技法教学为形式多样的趣味活动,培养了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
经过讨论和观察,学生对一般动物的脸部特征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并总结出了用笔、用色的规律。考虑到学生对技法步骤不甚了解的情况,我在黑板上进行了演示,为了防止学生看不清楚的现象发生,示范环节我特意用比学生用的画纸大一倍的宣纸演示了画动物的脸的过程。经过几个环节的教学,学生掌握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大树和小鸟教学反思14
今天执教了一个语言活动《大树和小鸟》,因为今天的半日活动是由我自己备的,因此,我也花了一定的时间进行了仔细的分析,还在网上找了一个语言的课件,一切准备工作做的还可以,心里就美滋滋的。
早上,我到了班里,突然想起上次那个修电脑的`师傅好像没有把电视机和电脑连上。于是马上试了以下,真的不行。心中难免着急了起来,跑到各个班级里去问了一下,只有两个班级连上了,可是其中一个班级放不出那个课件。失望地回到教室,只能用图片将就一下了。
活动开始,本来的游戏改掉了,我结合图片,把大树和小鸟的诗歌进行扩充,以故事展开。然后再进行诗歌的朗诵欣赏。诗歌很简单,幼儿们很喜欢。特别是互动角色游戏环节。我扮演大树,幼儿扮演小鸟,把活动推到了高潮。
可是在仿编环节,我遇到了困难。当我问“大树和小鸟是一对好朋友,还有谁和谁也是好朋友呀?”宝宝说:“大海和鱼”。然后我们一起仿编了一首诗歌。“大海和鱼儿/大海大大,游来鱼儿,鱼儿游游,大海笑笑,大海翻翻,鱼儿跳跳,大海鱼儿,快乐陶陶。”这首还算比较顺利,特别是苏小朋友用“大海翻翻”来表示大海的运动。当我第二次问“还有谁和谁是好朋友呀?”有的说“鲸鱼和鱼”“青蛙和癞蛤蟆”……这些是好朋友,而且第一天的时候正好上了《有朋友真好》里面就是讲“青蛙和癞蛤蟆是一对好朋友”。我不能否认孩子们的错,可是这首诗歌的意图是让孩子们了解朋友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在学习这首诗歌的时候,我把重点忘了。可是一时我却不知道怎么来表达这个意思,怎么说孩子能明白。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真的觉得自己语无伦次。一会说“两个好朋友之间谁也离不开谁”,一会说“一个是动物,一个是植物,他们是好朋友”,一会说“草地的好朋友是谁更合适?”一会说“谁离不开花儿,和它在一起”……在我的乱七八糟的引导下,反应快的幼儿似乎明白了我的用意,可是还有好多幼儿似乎似懂非懂。那么到底该怎么来引导,怎么突破这个难点呢?回家再打开了课件,觉得如果用上课件,纺编时出示相应的画面,如花儿和蜜蜂,也许仿编会更有针对性。如果提问的指向再明确点也许不用解释的这么复杂。如果事先能再考虑周全点,也许不会这么无助。现在还是没有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法,真想找师傅帮忙,可是师傅最近很忙,记录下来,等师傅空点好好请教请教吧。
告诫自己以后心中一定要装着活动的重点,活动前要想想用怎样的方式、怎样的语言来突破这个重点,怎么样说孩子才能明白,才能理解。
大树和小鸟教学反思15
在课后,我对本节课的过程进行了反思。教学中,我意图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尊重学生主体的学习需要,让学生自由选读课文小节,并以此来组织教学,试图用学生自己想了解的问题勾住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个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和问题意识。
因为课文是一首诗,不同于一般记叙文,时间、地点、人物之类的叙述清楚,诗讲究意象,想象丰富,跳跃性比较大,理解时较多地依赖学生的想象和对语言的'感受力,应该说学习时比一般文章更困难一些。对于生活阅历浅、语言感受能力还不强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尤其如此。针对这种情况,教师更应该利用音乐、图象、语言等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台阶,让他们一步一步走入诗中,读诗、联想、悟情。
对于这点,我在课堂中有所忽略,而是着重于诗文的背诵,这是本次教学的不足之处。
如此看来,教学理念从书本、从教师的头脑走到课堂,关键在于教学方法的选择,而这必须基于实际情况:包括学生情况(年龄、知识、能力、兴趣等)、教学内容(课文的体裁、语言特点、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距离等)、教师情况(文化素养、教学技能、教学风格等);理念在课堂上的体现方式不是唯一的,不在形式,更在实质。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努力的弥补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