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语录

2023-11-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孔子语录》及扩展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孔子语录》。

孔子经典语录

孔子经典语录1

1.讲话则严肃不苟。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3.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4.朽木不可雕也。

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6.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8.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9.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10.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11.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2.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13.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14.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6.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17.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1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9.不迁怒,不二过。

孔子经典语录2

1、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同上)

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同上)

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同上)

1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1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1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同上)

1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1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同上)

1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同上)

16、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1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同上)

1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9、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20、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21、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2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23、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

24、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

25、敬鬼神而远之。《论语·雍也》

26、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语出。《论语·雍也》

27、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

28、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2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30、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31、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32、君子成人之美。《论语·颜渊》

33、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泰伯》

34、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35、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36、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公》

37、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

38、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39、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

40、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41、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4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43、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44、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4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48、《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49、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50、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孔子经典语录3

1、至诚如神。——《礼记·中庸》

2、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论语》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相识满天下,知心有几人《史记》

5、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

6、衡量自己,服膺上级,领导下属,都应当一概以真诚为准则。

7、嫠不恤其纬,而忧宗周之陨,为将及焉。《左传》

8、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9、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1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1、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2、言:言谈。物:实际内容。行:行为。恒:恒心。君子说话有根据,做事有恒心。

13、儒家的礼乐思想是指:主张以“礼”确定人的社会身份与规范人的行为;以“乐”陶冶人的心性与沟通人的感情。

14、处己、事上、临下,皆当如诚为主。--明薛瑄《读书录》

1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6、忠诚是人生的本色。——清·黄宗羲《明儒学案》

17、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论语》

18、顺不妄喜;逆不遑馁;安不奢逸;危不惊惧;胸有惊雷而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也。——司马迁《史记》

1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

20、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

2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2、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国戾,一国作乱。《大学》

23、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24、孔子说:颜回呀,他的心中长久地离不开仁德,其余的学生,只不过短时间能做到这点罢了。

25、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唐韩愈《原道》

26、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2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2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29、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故为政在人。

30、这章经文讲了颜回的`仁德修养情况。

3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32、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33、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34、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35、一轨九洲,同风天下。《春秋》

36、君子用行动来说话,小人则光说不做。

37、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38、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39、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40、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41、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

4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4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44、巧言令色,鲜矣仁。——孔子

45、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46、子曰:“商也好与贤己者处,赐也好说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知其地,视其草木。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47、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48、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49、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孔子

50、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51、世间治愈的是,愿意自渡的人。

5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53、惟天下之至诚,为能化。——《礼记·中庸》

54、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55、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56、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礼记》

57、正心、诚意:使心思纯正,意念真诚。将:打算。有为:有所作为。想有所作为,必须真心诚意。

5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59、真诚的最高境界有如神灵。

60、忠诚应是人生的本来面目。

61、只有天下最真诚的心才能感化人。

62、子路问事君。子日:“勿欺也,而犯之。”

63、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诗经》

6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65、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司马迁《史记》

66、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

67、“当你生气、慌乱的时候,千万不要做决定。”

68、史记《孔子世家》经典名句

69、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70、真诚,是自然之理;心地真诚,是为人处世之理。

71、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72、故为政者,每人而悦之,日亦不足矣。《孟子》

73、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周易·家人》

74、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论语》

75、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76、不知其人,则不为其友。——司马迁《史记》

77、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78、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79、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8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8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82、情绪一旦失控,你不是你,而是被“心魔”控制的傀儡。

83、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中庸》

84、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8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6、天生德于予,桓雎其如予何?《论语》

87、孔子说:“临官莫如平,临财莫如廉,廉平之守,不可攻也。”(《说苑·政理》)意谓当官为政没有比公平更好的美德,面对财货没有比廉洁更好的节操。一个人如果拥有廉洁公平的操守,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88、君子之行也,度于礼。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

89、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90、在这章经文中,孔子再一次赞扬了颜回的道德修养境界。在孔子看来,多数人在言行上可能只会偶尔地达到仁的境界,不能长久的保持,但颜回不同,能长时间的保持仁的境界,他的这种坚持是很难得的。

91、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孔子经典语录4

1、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损者三乐:乐骄东,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3、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5、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颜渊)

7、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子罕)

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

1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卫灵公)

11、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12、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3、当仁不让于师。

14、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微子)

1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孔子经典语录5

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论语为政》

2、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孔子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再回到中国,孔老宗师的这句话为什么会被别人有意地曲解呢?根源还是当时封建统治者的需要,他们的心思,无外乎就是要信仰孔子的万千民众成为“以德抱怨”的顺民,只有“以德抱怨”的民众,才会老老实实地服从他们的剥削和压迫。我们再来看看影响吧,孔老先生这句被曲解了的“以德抱怨”,在中国文化史上起的压迫作用,可真是大到了天上。

5、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8、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9、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译文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

10、孔子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摘孔子《论语》

1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论语》

1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论语》

1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孔子

14、未知生,焉知死?——孔子

15、君子忧道不忧贫。--孔子

1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17、礼孔子及儒家的政治与伦理范畴。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培养起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特别是封建社会后期,它越来越成为束缚人们思想行为的绳索,影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1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1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20、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孔子

21、益者友,友直,要谅,友多闻,益矣;损者友,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孔子

2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孔子

23、中国教育家孔子强调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子语录

2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7、时间过得真快啊,眼看六一儿童节就要来临咯,在我们欢庆欢呼过后,高考又要来临了!于是乎我忍不住感慨一下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感慨完之后我又感叹这个句子是多么的'华丽,可恨的是它被两千多年前的孔子给我先用掉了!哼哼!

28、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29、一个人如同时具有孔子提倡的爱心孟子的正义墨子的实践韩非子的直面人生老子的智庄子的慧荀子的自强,就一定能成为领袖。易中天

30、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孔子

31、虚则欹,中则正,满则震。《孔子家语三恕》自后者人先之,自下者人高之。扬雄

3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3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译文孔子在河边说时间就像这流水一样,不分日夜的流淌。

34、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孔子

35、孔子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摘孔子《论语》

36、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孔子

37、第二要做一个有理想的人。孔子说过,凡事预则立。每个同学都要给自己定出一个明确的目标,有一个伟大的人生理想。如果你没有理想,没有目标,每天庸庸碌碌,从此停止进步,那未来你一辈子的日子堆积起来将永远是一堆琐碎。

3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39、美功不伐,贵位不喜。《孔子家语.弟子行》

40、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孔子《论语》

4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4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43、孔子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摘孔子《论语》

44、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孔子

4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4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求学将以致用读书先在虚心。《对联集锦》

47、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多与比自己某方面更厉害的学习讨教沟通交流,你将会获得更多的资讯能力和知识,从而使自己更富有才华。

48、书是航向夫际广阔生活的船只。凯勒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49、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

5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孔子

孔子经典语录6

1、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这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孔子《论语》

2、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孔子

3、第二要做一个有理想的人。孔子说过,凡事预则立。每个同学都要给自己定出一个明确的目标,有一个伟大的人生理想。如果你没有理想,没有目标,每天庸庸碌碌,从此停止进步,那未来你一辈子的日子堆积起来将永远是一堆琐碎。

4、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5、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孔子《礼记学记》

6、义原指”宜“,即行为适合于”礼“。孔子以”义“作为评判人们的思想行为的道德原则。

7、内不欺己,外不欺人。——孔子

8、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9、孔子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摘孔子《中庸》

10、时间过得真快啊,眼看六一儿童节就要来临咯,在我们欢庆欢呼过后,高考又要来临了!于是乎我忍不住感慨一下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感慨完之后我又感叹这个句子是多么的华丽,可恨的是它被两千多年前的孔子给我先用掉了!哼哼!

11、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摘孔子《论语》

12、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13、後之人不及孔子顔子逺矣,而常嘆仕宦不達,何愚之甚。

14、(作者简介生于波士顿。美国思想家文学家,诗人。爱默生是确立美国文化精神的代表人物。美国前总统林肯称他为“美国的孔子”“美国文明之父”。)

1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16、解释孔子从个方面教育自己的弟子,一文学,即知名学。研究如何提高知名度,行学,规范人们行为,使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章可循。忠学,是修养学。是培养人自觉自愿地做自己该做的事。信学,是知人辨事之学,是培养人判断力的学问。

17、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孔子

18、爱国心再和敌人的仇恨用乘法乘起来-只有这样的爱国心才能导向胜利。奥斯特洛夫斯基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19、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摘孔子《论语》

2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说(对待任何事业和学问)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这段主要讲学习的三个层次,只有以之为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

22、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孔子《论语》

23、在春秋时代的文章是没有标点符号的,后人要研读那时侯的文章,便要根据上下文意思自己在句子的适当地方加上标点和停顿,这样才能得出一句句意通顺而连贯的话。孔子的文章为什么被后人引用得非常多呢?这其一当然是孔子本身的名望使然,其,则是因为他的语录涵盖的范围非常广,几乎包括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样一来,后来的人无论是谁,抱着什么目的,都可以从孔子的话中断章取义地引用其中的相关部分,再加以自己个人倾向的理解和句断,用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24、孔子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摘孔子《论语》

25、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孔子

26、孔子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摘孔子《论语》

27、春秋战国时期,是“王道”向“霸道”转变的时期,此时的“想象力”已经开始显露出专业化的趋势。“老庄”这样一些具有高度想象力的世外高人,已经完全脱离国家权力体系。只有孔子试图介入权力体系,但他以放弃“想象力”为代价(他的语录干巴巴的,都是一些老人的经验之谈,一点想象力也没有)。——张柠

28、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孔子

2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30、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

31、礼孔子及儒家的政治与伦理范畴。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培养起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特别是封建社会后期,它越来越成为束缚人们思想行为的绳索,影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32、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

33、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人立身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孔子曾说人而无言,不知其可也。信用是一种现代社会无法或缺的个人资产。

34、益者友,损者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孔子

3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子《论语》

36、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孔子《论语》

3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38、孔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摘孔子《论语》

39、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孔子名句

40、一个人如同时具有孔子提倡的爱心孟子的正义墨子的实践韩非子的直面人生老子的智庄子的慧荀子的自强,就一定能成为领袖。

41、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之信。孔子

42、君子忧道不忧贫。孔子

43、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孔子

44、君子之行也,度于礼。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孔子

45、朝闻道,夕死可矣。孔子

46、孔子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摘孔子《论语》

47、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孔子

48、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49、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50、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孔子

孔子经典语录7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同上)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4、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同上)

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同上)

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同上)

1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1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1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同上)

1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1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同上)

1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同上)

16、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1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同上)

1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9、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20、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21、《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诗经》三百篇,其内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思想纯正,没有邪恶。”

2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如果经常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便能不断产生新的体会和收获,这种方法可以说就是我们的老师了。

23、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君子普遍地团结众人,而不只是亲近少数几个人,小人则只勾结少数几个人,而不和大家亲近。

2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只知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势必惘然而无所获,但只知思考而不肯读书,也是很危险的。

2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求知的正确态度。

26、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能立身处世?就象牛车没有了輗,马车上没有了軏,还靠什么行走呢?

27、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如果对这种行为能够容忍,那么还有什么行为不能容忍呢?

28、《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关睢》这首诗,快乐而不过分,哀婉而不伤恸。

29、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论语》--能够达到仁的境界为最好,如果在各方面达不到仁的境界,怎么能算得上是有智慧的人呢?

30、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君子想的是怎样推行仁德,小人想的则是怎样得到一个安逸之处;君子想的是怎样才能不触犯刑法,小人想的则是怎样才能对自己有利。

31、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论语》--一个人不应该发愁没有官位俸禄,而应该发愁没有为官的本领。不应该发愁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应追求能够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才能。

3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君子知道追求道义,小人则只知道追求私利。

3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见到贤人便应考虑怎样才能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便应在内心反省,看自己有没有同样的缺点。

34、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35、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公》

36、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

37、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38、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

39、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40、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4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42、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43、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如果财富能够争取得到,即使让我手执马鞭去做一个车夫,我也去做,但如果追求不到,还不如去干我喜欢的事。

44、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发愤研究学问,常常忘记吃饭,一旦有所收获便又高兴地忘记了忧愁,连自己的渐趋衰老也没有感觉到。

4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如果三个人一同走路,其他两个人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他们有优点,我就学习,他们有缺点,我就作为借鉴而改掉。

4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读书人不能不心胸宽广意志刚强,因为肩负重任而且征途遥远。他把实现仁的理想作为自己的使命,担子难道不重吗?他为这种理想而奋斗,直到死去为止,路途难道不远吗?

4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君子的心胸坦荡开朗,小人的心胸则狭隘忧愁。

48、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论语》--鸟快要死的时候,叫声是悲切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话是善良的。

49、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学生:学习文化,修养德行,忠诚不渝,言行一致。

50、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孔子没有如下四种毛病:主观臆断,绝对肯定,固执已见,自以为是。

51、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论语》--向前看好象在前面,忽然间又好象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古代的文化典籍开阔我的视野,又用礼法来约束我的行为。

5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孔子站在岸上指着河水说:“时光的流逝就象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去。”

53、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论语》--我还没有见过喜爱德行象喜爱美色那样的人。

54、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论语》--年轻人是可怕的,因为怎么能知道他的将来不如我们现在呢?但如果一个人到了四十、五十岁还默默无闻,他也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5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战斗中,三军的统帅可以被俘虏,但一个普通人的意志却不能被迫改变的。

5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论语》--只有到了气候寒冷的'时候,才能了解松柏傲霜独立的品格。

57、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论语》--连人都不能很好地事奉,还怎么能事奉鬼呢?

58、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论语》--死和生听凭命运的安排,富与贵在于上天的决定。君子只要尽心尽力而没有过失,对人恭敬而合乎礼法,那么四海之内的人都如兄弟一般了。

59、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成全别人的恶行。小人与此恰恰相反。

60、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政就是正的意思。如果你能带头走正道,谁还敢不行正道呢?

61、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论语》--如果名分不正理论上便讲不通,理论上讲不通,事情便办不成;……因此,君子给某种事物起名字时,就一定要在理论上讲得通,在实践上就一定能行得通。

62、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之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虽然熟读了《诗经》三百篇,但让他去处理政事,却办不好;派他出使国外,却不能独立地根据具体情况应对自如;这样的人,读的即使再多,又有什么用处呢?

6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只要身居上位的人自己行为端正,那么就是不发命令,下面的人也会照着去做;如果他的行为不正,即使发布命令,下面的人也不会服从。

6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君子能够协调左右但并不盲从附和,小人则只会盲从附和而不能和他人和睦相处。

65、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能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论语》--君子容易事奉,但要想讨得他的喜欢则很难。以不正当的方式讨他喜欢,他是不会喜欢的;但他在用人上,却能做到量才使用。小人难以事奉,但要想博得他的欢心则很容易。如果以不正当的手段讨他喜欢,他是会喜欢的;但当他用人时,则会求全责备。

66、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论语》--在私利面前能够想到道义,遇到危难能够挺身而出,虽然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也没有忘记平生的诺言,这样就可以说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了。

67、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君子以言论超过行动为耻辱。

68、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有人说:“如果用恩德来回报别人对自己的怨仇,行不行呢?”孔子说:“这样的话,你将用什么来报答别人对你的恩德呢?不如以公正对待怨仇,以恩德报答恩德。”

69、子曰:“赐也,女以予多学而知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论语》--孔子说:“端木赐啊!你以为我是一个博学强记的人吗?”子贡答道:“是的,不是这样吗?”孔子说:“不是的,我是用一个基本道理把它们贯穿起来的。”

70、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论语》--可以同他交谈却没有交谈,这是错过了人才。不可以同他交谈却要同他交谈,这是白费口舌。聪明的人既不错过人才,又不浪费语言。

71、有杀身以成仁。《论语》--能牺牲生命来成全仁德。

7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一个工匠想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有锋利的工具。

7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一个人若没有长远的考虑,便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7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一个人能够做到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就不会招致别人的怨恨了。

75、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论语》--君子一切靠自己,小人处处要求别人。

76、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自己不愿干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77、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忍不住一时的小忿,就会毁坏整个大事。

78、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有了错误而不能改正,那便是真正的错误了。

79、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去苦苦思索,结果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80、当仁,不让于师。《论语》--面对着实行仁德的事,就是老师在前,也不要谦让。

81、有教无类。《论语》--对人进行教育,不管他是哪一类。

82、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主张不同,不相互商量事情。

83、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既来之,则安之。《论语》--不必担忧财富不多,只须担忧财富不平均,不必担忧人口稀少,只须担忧境内不安宁。……既来了,要使他们安家乐业。

84、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论语》--不该说话的时候却抢着去说,这叫急躁;到该说话的时候却闭口不说,这叫隐瞒;不看别人的脸色便随便插嘴,这叫没有眼色。

85、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年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君子有三种事应该加以警戒:年轻的时候,血气还没有固定,力戒贪恋女色;到了壮年时期,血气正旺盛,力戒逞强好斗;到了老年时期,血气已经衰弱,力戒贪得无厌。

86、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生下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经过学习才知道的人是次一等,遇到困惑才学习的人是又次一等,有了困惑而不学习的,这是最下等的人。

87、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君子有九种事情需要考虑到:看,要考虑是否清楚;听,要考虑是否明确;脸色,要考虑是否温和;容貌,要考虑是否恭敬;言语,要考虑是否忠实;做事,要考虑是否认真;疑惑,要考虑是否求教;愤怒,要考虑是否有后患;利益当前,要考虑是否该伸手。

88、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人的性情本来是近似的,只是由于环境习俗的熏陶,便相距得远了。

89、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论语》--当他未得到官职的时候,唯恐得不到;已经得到了官职,又唯恐丢失掉。假若害怕丢失掉,便什么坏事都能干出来。

90、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论语》--只有女子和小人最难相处,亲近了,他们说你不庄重;疏远了,他们又会怨恨你。

91、往昔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过去了的再也不能挽救,未来的还是可能补回。

92、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论语》--每天懂得一些自己所不知道的,每月不忘记自己所已经掌握的,可以说是爱好学习了。

93、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广泛地学习,专心致志,恳切地求教,多思考当前的实际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94、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论语》--君子给人的印象有三种变化:远看庄重威严,接触则温和可亲,听讲话则严肃不苟。

95、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论语》--在重大节操上不能超越界限,在生活小节稍有出入则是可以的。

96、仕则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做好了官,有余力就要学习,学习好了,有余力就去做官。

97、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论语》--一个人固守道德而不能发扬光大,信仰主张又不能坚定不移,这种人有他不能算有,没有他不能算无。

98、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论语》--即使是小小的技艺,也一定有值得一看的地方。但对于远大的事业恐怕有所阻碍,所以君子不去干这些。

99、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为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为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论语》--子张问:“什么是五种美德?”孔子说:“君子对人民施加恩惠,却不耗费财用;使百姓劳苦,百姓却无怨言;自己有所欲求却不贪婪;安宁矜持却不骄横;威严却不凶猛。”……子张又说:“什么是四种恶行?”孔子说:“事先不经教育,犯了罪就杀头叫做肆虐;不先告诫便要求有成效,这叫粗暴;发布命令迟缓,却突然限期完成,这叫残害人;同是给人赏赐,却出手吝啬,这叫只进不出的财务衙门。

孔子经典语录8

1、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3、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4、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6、道不同,不相为谋。

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8、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9、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

1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2、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13、巧言乱德。

14、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15、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16、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摘孔子《中庸》

17、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18、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19、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20、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21、名不正,则言不顺。

22、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23、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2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摘孔子《中庸》

25、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2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2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2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29、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30、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摘孔子《论语》

孔子经典语录9

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2.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3.道德是立人之本、创业之策、为政之根。

4.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5.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6.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7.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8.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9.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10.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11.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12.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

13.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14.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1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16.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18.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9.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20.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2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2.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23.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24.孔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25.评选道德模范,倡导文明新风。

2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0.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31.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32.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33.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4.文明是城市之魂,美德是立身之本。

35.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36.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37.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38.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39.学道德模范,树文明新风,促社会和谐。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42.学习道德模范,弘扬传统美德。

43.学习道德模范,树立文明道德风尚。

44.学习道德模范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45.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46.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47.以创建促和谐,以和谐促发展。

48.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49.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50.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51.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5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5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文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54.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5.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56.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57.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孔子经典语录10

1.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2.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3.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4.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5.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

者。不必有仁。

6.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7. 当仁不让于师。

8. 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9. 君子可欺也。不可罔也。

10. 克己复礼。

1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12. 爱人。知人。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13.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14. 克。伐。怨。欲。

15.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16.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孔子经典语录11

1、朱熹江西湖南孔子孟子

2、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3、仁爱人。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它是孔子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也反映他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影响亦甚深远。仁体现在教育思想和实践上是”有教无类“,

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孔子

5、年轻时读书就像迎着朝阳走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6、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7、生有淑质,夙丧其父,幼被慈母三迁之教,长师孔子之孙子思,治儒述之道。

8、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9、言必信,行必果。孔子

10、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

11、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论语》

12、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孔子

13、同学们,孔子言吾日三省吾身,而我们作为新时期的接班人,我们是否也应该在紧张的学习中反思今天,我努力了吗?今天,我充实吗?今天,我快乐吗?

14、孔子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摘孔子《论语》

15、故择其所嗜,必先受业,乃得尝之择其所乐,必先有习,乃得为之。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贯如自然”。

16、孔子道不同,不相为谋。——摘孔子《论语》

17、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孔子

18、让我们把不名誉作为刑罚最重的部分吧!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1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20、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孔子《论语述而》

21、孔子往昔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摘孔子《论语》

22、孔子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23、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注释有人说“用恩德来回报怨恨怎么样?”孔子说“用什么来回报恩德呢?应该是用正直来回报怨恨,用感激恩德来回报恩德。”

2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25、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孔子

2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孔子《礼记学记》

27、不迁怒,不贰过——孔子名言

28、过年穿新衣的期盼也就成为那个时期的同龄人都有过的愿望,能吃到一点肉,也绝对是做梦都想的.事情,正如孔子所云三月不知肉味

2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强者容易坚强,正如弱者容易软弱。爱默生

3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摘孔子《论语》

31、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32、一个人如同时具有孔子提倡的爱心孟子的正义墨子的实践韩非子的直面人生老子的智庄子的慧荀子的自强,就一定能成为领袖。”

3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34、书是航向夫际广阔生活的船只。凯勒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35、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孔子

36、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孔子

37、孔子曰智者乐水。老子曰上善若水。禅语曰善心如水。我曰人当学水。人在世上不顺多,当学水之能潜能涌能流能奔能升能降,灵活善变,适镜而生,适镜而居,善待一切,不妄求环境适应自己,而善使自己适应环境。祝君人生处世当如水。

38、美功不伐,贵位不喜。《孔子家语弟子行》

39、敏而勤学不耻下问。(孔子)

40、孔子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摘孔子《论语》

41、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僻,友善柔,友便妾,损矣。——孔子

4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43、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孔子

44、无伐善,无施劳。孔子《论语.公冶长》

4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孔子

孔子经典语录12

1、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2、未知生,焉知死?

3、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4、敬鬼神而远之。

5、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6、德不孤,必有邻。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知其不可而为之。

9、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1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1、温、良、恭、俭,让。

12、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息贫而患不安。

13、朋友切切思思,兄弟怡怡。

14、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15、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16、不能正其身,如何正人。

17、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8、道不同,不相为谋。

19、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0、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21、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22、苛政猛于虎。

23、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24、大德必得其寿。

25、无为而治。

26、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2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9、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30、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31、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32、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33、因材施教。

34、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35、过则勿惮改。

36、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37、有教无类。

38、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39、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40、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41、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42、既往不咎。

43、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44、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5、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46、当仁,不让于师。

47、大言不惭。

48、乘肥马,衣轻裘。

4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50、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51、举一隅不以三反,则不复也。

5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53、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5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55、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56、过犹不及。

57、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58、礼之用,和为贵。

59、不念旧恶。

60、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61、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62、知耻近乎勇。

63、既来之,则安之。

64、闻一以知十。

65、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66、君子不以利害义,则耻辱安从生哉!官怠于宦成,病加于少愈,祸生于怠惰,孝衰于妻子。察此四者,慎终如始。

67、不贰过。

68、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69、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70、道不行,秉桴浮于海。

71、每事问。

72、君子周急不继富。

73、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衰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74、朝闻道,夕死可矣。

75、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76、不知言,无以知人。

77、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78、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79、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

80、欲速则不达。

81、贫而无谄,膏而无骄。

82、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83、巧言令色,鲜矣仁。

84、言必信,行必果。

85、惟上知与下愚不移。

86、子在齐阐《韶》,三月不知肉味。

87、辞达而已矣。

88、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89、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90、不学礼,无以立。

9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92、不迁怒,不贰过。

9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94、不能正己,焉能正人。

95、割鸡焉用牛刀。

96、食不语,寝不言。

97、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98、夫子莞尔而笑。

99、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100、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01、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102、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10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0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10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07、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108、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09、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10、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111、为君难,为臣不易。

112、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113、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114、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115、君子以当仁不让。

116、无伐善,无施劳。

117、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118、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119、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12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21、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122、小不忍,则乱大谋。

12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24、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经典语录13

1、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2、能发明我意者,是子夏也——孔子名言

3、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4、齐一变至於鲁,鲁一变至於道

5、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6、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7、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名句

9、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

1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1、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12、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

1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摘孔子《论语》孔子的名人名言

14、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辟佞,损矣。

1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6、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7、见父母志有不从已谏之色,则又当恭敬,不敢违父母意而遂已之谏也

18、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摘孔子《论语》

19、巧言令色,鲜矣仁。

20、道不同,不相为谋

21、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馀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23、巧言乱德。

24、犁牛之子も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25、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26、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7、礼之用,和为贵。

2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9、改是,听言信行,更察言观行,发於宰我之昼寝

30、道不同,不相为谋。

31、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3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3、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34、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35、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36、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37、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3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摘孔子《论语》

3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後君子——孔子名句

40、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41、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

42、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孔子名句

43、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44、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45、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4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47、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4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9、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50、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51、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孔子语录

5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摘孔子《论语》

53、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54、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

55、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56、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孔子名句

57、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58、周监於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孔子语录

5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60、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61、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62、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6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64、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65、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66、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语言无味。——孔子语录

67、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68、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69、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70、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

孔子经典语录14

(二)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三)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四)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五)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六)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七)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八)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九)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矣!

(十)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十一)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十二)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十三)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十四)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倪,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

(十五)予独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十六)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十七)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

(十八)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十九)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

(二十)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二十一)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二十二)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

(二十三)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二十四)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二十五)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

(二十六)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二十七)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二十八)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二十九)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

(三十)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三十一)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三十二)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三十三)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三十四)未知生,焉知死?

(三十五)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三十六)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

(三十七)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三十八)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三十九)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四十)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四十一)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四十二)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四十三)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四十四)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四十五)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

(四十六)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四十七)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四十八)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四十九)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五十)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五十一)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五十二)不以无人而不芳,不因清寒而萎琐。气若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

(五十三)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五十四)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五十五)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五十六)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五十七)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五十八)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五十九)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六十)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六十一)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六十二)知我罪我,唯其春秋。

(六十三)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六十四)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六十五)谛,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六十六)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六十七)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

(六十八)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六十九)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七十)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七十一)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七十二)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七十三)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七十四)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七十五)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七十六)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

(七十七)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七十八)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七十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八十)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八十一)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八十二)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

(八十三)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经典语录15

既然有教无类,那么学生的层次肯定有诸多差异,这也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排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做好了官,有余力就要学习,学习好了,有余力就去做官。

教育不是买菜,要挑挑拣拣,而是对所有人的一种启蒙。

一个孩子孝顺仁厚,诚恳诚信,爱护别人,做到这些才能开始学习文化知识。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人品是一个人立身的根基,是一个人最硬的底牌。

每个人其实出生的时候都差不多,但是因为后天的教育所以才变得不同。

老师为人师表,往往有更多的道德要求。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坚守正道,才能火尽薪传,只有这样才能把文化和文明传承下去。

春秋时期阳虎弄权,孔子对这个人很不感冒。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出自:孔子《论语》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论语》

见到贤人便应考虑怎样才能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便应在内心反省,看自己有没有同样的缺点。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忍不住一时的小忿,就会毁坏整个大事。

如果不能融会贯通,那么就比较难了。

朽木不可雕也。--出自:孔子《论语》

孔子说:“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翻译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出自:孔子《论语》

第三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出自:孔子《论语》

第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一个人学习并且实践,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吗。

无论贫富地位职业智愚都可以接受平等的教育。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同上)

后世被用来提醒人们用老实的态度对待知识问题,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要养成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避免鲁莽虚荣的风气。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出自:孔子《论语》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孔子《论语》

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论语中最初指的是君子和小人之别。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面对同样的问题,孔子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出自:孔子《论语》

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出自:孔子《大学》

主张不同,不相互商量事情。

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出自:孔子《大学》

一个人交往什么样的人,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出自:孔子《论语》

三军中最重要的统帅是可以换人的,但是,一个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以改变。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同上)

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往昔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出自:孔子《论语》

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古人云:“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孔子《论语》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诸葛亮曾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一个学生努力钻研,陷入困境的时候,老师再出手帮他,才能事半功倍。

孔子捋须笑答:“周游列国,讲学传道。”

学以致用

多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君子知道追求道义,小人则只知道追求私利。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孔子是中国第一位平民教育家。

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逝,一去不复返,感慨人生世事变化之快,亦有惜时之意在其中。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同上)

真正好学的人,不会在意饮食起居,而是努力做事,谨慎说话,有错误就尽快改正。

这是孔子在考察宇宙,体触万物时生发出的`精粹思想,有更为普遍的意义,那就是要我们珍惜时光。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出自:孔子《论语》

你要求别人做什么时,首先自己本身也愿意这样做,或你本身也做到如别人这样了,那么你的要求才会心安理得;通俗理解就是,自己做不到,便不能要求别人去做到。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冉有问“听到了就该去做吗?”

一个工匠想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有锋利的工具。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

学习和教学二者缺一不可,只有学而不厌,才能足够的能力诲人不倦。

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学习中收获快乐,才能让孩子不再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早上明白明白了仁义之道,晚上为它去死也可以。

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一起来体会其中的智慧人生。

选择了这一行,就要放弃大富大贵的想法,淡泊名利,授业传道。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孔子说:“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同上)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译: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被谥为‘文’呢?”孔子说:“他思维敏捷却很好学,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辱,所以被谥为‘文’。”)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如果经常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便能不断产生新的体会和收获,这种方法可以说就是我们的老师了。

有学识的人不如喜欢求学的人,求学的人不如乐在其中的人。

道不同,不相为谋。--出自:孔子《论语》

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资质,也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

孔子自己周游列国,曾被敌人围困。

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教育不是一个谋利的行业,教师也不是一个可以大富大贵的职业。

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仁”,“仁”的表现在《论语·雍也》中“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一句。此句意指:仁爱之人,自己决定对人建立仁爱之心,别人才会对你仁爱,自己决定对人豁达(宽容),别人才会对你豁达(宽容)。

今天是教师节,让我们重温孔子句话,尊师道,敬师德,念师恩。

他不仅培养了大批人才,而且还创立了非常完备的教育思想体系,其中许多的思想精华值得我们学习吸收。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面对学生,也是不分高低贵贱,一视同仁。

人品永远大于能力。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同上)

一个人若没有长远的考虑,便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翻译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谋划,就会有即将到来的忧患。逻辑上是,人之所以有今日之忧,是因为以前没有考虑得长远。

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

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同上)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真正的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出自:孔子《论语》

一个顽童问:“你们有什么要事呀?”

现在很多偏科的孩子,往往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这是我们“因材施教”的程度还不够。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乱军之中,几乎饿死,孔子却也不远改变他的志向。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出自:孔子《论语》

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出自:孔子《中庸》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路问事君。子日:“勿欺也,而犯之。”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所以只要肯用心教育,那么人和人之间没有太大区别。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译:孔子说:“默默地增加知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对我有什么难呢?”)

颜回对饮食起居不甚在意,每天学习耕作乐在其中。

君子普遍地团结众人,而不只是亲近少数几个人,小人则只勾结少数几个人,而不和大家亲近。

君子说话要谨慎,而做事则要雷厉风行。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子《论语》

孔子回答:“家有父兄在,如何能一听到了就去做呢?”

孔子没办法,只能去回礼,却特意挑了一个他不在家的日子,避开和阳虎的交往。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同上)

安贫乐道

好的老师,都懂得教学相长,好的老师一般都是饱学之士。

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小时前·文化领域创作者

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

《礼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第二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公》

运用礼法时,要特别注重和睦相处。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仁”是《论语》中孔子的核心思想。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君子一切靠自己,小人处处要求别人。

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荡,小人则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孔子和众弟子乘坐马车到一个地方讲学,见前面有两个顽童坐在路中间顽耍,子贡赶紧停住车,大声嚷道:“你这两个顽童快让路,这是孔夫子的车!”孔子连忙喝住子贡,下车对顽童客客气气地说:“我们有要事在身,借个路让我们过去吧!”

君子修省,不和品行不佳的人一起共事。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中国历史上地位极高。

礼之用,和为贵。--出自:孔子《论语》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仲由行事勇气超人,所以要限制他太过刚勇。

人的性情本来是近似的,只是由于环境习俗的熏陶,便相距得远了。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泰伯》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只是知道却不行动,那么就等于不知道。

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君子按照天地的规律要求自己,所以舒适安宁。小人则被外物所奴役,求名逐利,常常忧虑算计。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出自:孔子《中庸》

王阳明说:知行合一。

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

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不担心,而担心财富不均;不担心人口少,而担心不安定。由于财富均了,也就没有所谓贫穷;大家和睦,就不会感到人少;安定了,也就没有倾覆的危险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出自:孔子《论语》

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另一个顽童接口说:“那你这个老先生一定有套本事和才学了?”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出自:孔子《论语》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学习不仅要思考,还要懂得应用,只有学会了应用实践,一个人才算是真正明白真正懂得。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

:孔子说:“人不但要学习,而且对于学的东西还要经常地温习,如此掌握之后,心里不是很高兴么?自己的学问长进了,有来自远方的朋友来向自己请教,自己心里不是很快活么?别人不了解自己的学问,自己并不恼怒,德行修养达到了这样的境界,不也就可以称得起君子了么?

孔子有很多脍炙人口的诗句佳作,比如以下几句:

老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教育做到有的放矢,让学生可以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

有了错误而不能改正,那便是真正的错误了。

可以说,孔子的教育方式打破了当时贵族对教育的垄断,是中国最早的教育公平。

一个人只有不甚在意外在的浮华,才能专注内心的安宁。

过去了的再也不能挽救,未来的还是可能补回。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不许学生沉溺游戏,自己首先不能带头打游戏。

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书呆子,而是培养那些知行合一的人,对社会对自己有益的人。

“朝闻道,夕死可矣”一句话反映了孔子一生对政治理想道德理想的执著追求。孔子把“仁”看作最高的道德修养,且高置于生死之上。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小不忍,则乱大谋。--出自:孔子《论语》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出自:孔子《论语》

《论语》开篇就讲:“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出自:孔子《论语》

一个人能力再强,人品不好也是没用的。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语出。《论语·雍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想要教育孩子,就必须以身作则,而不是一味说教。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孔子《论语》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敬鬼神而远之。《论语·雍也》

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出自:孔子《中庸》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孔子教导我们:

孔子回答:“听到了就该去做。”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君子成人之美。《论语·颜渊》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孔子的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论语》中讲:“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论语》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出自:孔子《论语》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求知的正确态度。

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子曰:“有教无类。”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一个人固守道德而不能发扬光大,信仰主张又不能坚定不移,这种人有他不能算有,没有他不能算无。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寓教于乐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

爱因斯坦说:教育应当使所有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这里所说的礼物就是学生乐于接受知识。

古人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人们常犯的一个毛病——就是往往看自己的优点,找他人的缺点,爱拿自己的长处与他人的短处相比。在与人相处中,要看到别人的优点,学习之,看到别人的缺点,要加以改进。

无论什么情况下,都坚守自己的本分,不断修炼自己的品德。

如果对这种行为能够容忍,那么还有什么行为不能容忍呢?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自己不愿干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孔子说这话的目的是告诉学生,一个人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孔子作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留下许多经典句子,

好的老师都懂得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孩子爱上学习。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道,不同,不相为谋。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时代在进步,知识在更新,一个老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

所以真正的教育要注意时机和方法,不能一味“填鸭式”“满堂灌”。

不管你是谁,只要有一条干肉拜师,我都会收他做弟子,努力教诲他。

有教无类。--出自:孔子《论语》

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卫灵公》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人品可以弥补能力上的不足,能力却永远弥补不了人品上的缺陷。

孔子认为:冉求做事总是退缩,所以要激励他勇敢去做;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同上)

要求学生多读书,自己必然先要多读书。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只知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势必惘然而无所获,但只知思考而不肯读书,也是很危险的。

在学习中不断实践,在实践中不断领悟,一个人才能真正学有所成。

子路问孔子:“听到了就该去做吗?”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要在学生充分进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启发开导,授人以渔,才能举一反三。

翻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仕则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出自:孔子《论语》

在重大节操上不能超越界限,在生活小节稍有出入则是可以的。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孔子说:“满口说的都是讨人喜欢的话,满脸都是逗人喜爱的神色,这样的人其实缺少仁德。”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一个人想要为师,必然要树起老师的榜样。

但是阳虎却屡次来拜访孔子,甚至有一次扔下礼物就跑了。

孔子一生不曾停下学习的脚步,三次拜访老子请教,反复研读《易经》,穿竹简的牛皮绳都被磨破了很多次。

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摘孔子《大学》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摘孔子《中庸》

孔子语录: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摘孔子《中庸》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摘孔子《中庸》

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摘孔子《中庸》

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摘孔子《中庸》 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摘孔子《论语》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摘孔子《论语》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摘孔子《论语》

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摘孔子《论语》

下载孔子语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孔子语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孔子语录

    孔子语录1、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摘孔子《论语》(每天懂得一些自己所不知道的,每月不忘记自己所已经掌握的,可以说是爱好学习了。)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孔子语录

    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孔子《论语》第十四篇《宪问》爱他,能不让他勤劳吗?忠于他,能不劝告教诲他吗?要是真爱一个人,比如爱自己的孩子,不能溺爱,太宠爱了就害了他,也就是平......

    孔子格言语录

    孔子格言语录汇总(精选70句)1、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故为政在人。2、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3、士不......

    孔子的语录

    孔子的语录 孔子的语录1 1、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2、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3、文子辟恶逆,去无道,求有道。当春秋时,臣陵......

    孔子语录(中英对照)

    孔子语录《论语》中英文对照 最近电影《孔子》正在热映中,孔子的《论语》我们在学校里已经学过很多,这里我们来一起了解下,《论语》中的句子翻译成英语(论坛)都是什么样吧。本......

    孔子座右铭语录

    孔子座右铭语录(精选90句)1、赤之闷胍玻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3、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

    英语翻译孔子语录

    相近也,习相远也。By nature, men are nearly alike; by practice, they get to be wide apart.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Not to mend the fault one has made is to err indeed.......

    英语翻译孔子语录

    英语翻译孔子语录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By nature, men are nearly alike; by practice, they get to be wide apart.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Not to mend the fault one has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