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舞蹈教案1
活动目标
1.欣赏并愿意学跳小木偶的舞蹈。(情感)
2.知道身体上会动的部位。(认知)
3.把握小木偶僵硬、停顿的动作特征(技能)
活动准备
1.小木偶玩具
2.自制的人体
3.纸偶8个
4.音乐《切分的时钟》
活动过程
一、木偶导入
教师:今天刘老师带来了一样东西?是什么呢?(木偶)你们听说过关于木偶的故事吗?那小孩叫什么名字?(匹诺曹)我想大多数的小朋友都会喜欢木偶,你们喜欢吗?
二、欣赏小木偶的舞蹈。
1.欣赏老师模仿小木偶的舞蹈。
教师:今天刘老师会和你们一起学着木偶很滑稽的样子来跳跳舞,先请你看我学着木偶滑稽的样子跳舞,你觉得木偶在跳舞的时候,那个样子是什么样子,感觉是什么样的,如果你喜欢我跳的舞,可以跟我一起来跳。(播放第1遍音乐)
提问:感觉怎么样?你觉得小木偶的动作哪里好笑?其实是时而僵硬时而停顿。我们再来滑稽、好笑一次,找一个空地方(播放第2遍音乐)
2.比较并讨论,交流模仿小木偶的感受。
教师:好玩吗?你觉得:小木偶的动作和我们人的动作有什么不一样?(提一下,动一下)我们来比较一下人的动作和木偶的动作有什么不一样?(起立分别模仿人和木偶做招手、鞠躬、走路的动作)
教师:我们听着音乐试试看,听老师的指令哦,当我说像人的样子就像人的样子,像木偶的样子就像木偶的样子,感觉人和木偶动作有什么不一样?好吗?听好音乐找个空地方,先招手,像人一样招手,换个方向。像木偶一个招手(然后鞠躬、走路)(播放第3次音乐)
小结:感觉有什么不一样?(木偶走路一动一停)人走路感觉怎么样?(都没有停顿,感觉是很灵活的)小木偶的舞蹈真特别,它的动作时而僵硬时而停顿!
三、标记人和木偶会动的地方。
1.标记木偶会动的地方。
教师:为什么人和小木偶的动作不一样呢?为什么人的动作这么灵活而小木偶的动作只能是一动一停顿呢?我们来看看小木偶刚才跳舞的时候哪里会动?我们做好标记(颈部、脚踝、手腕、手肘、肩膀、膝盖、髋关节)
2.提问:我们的身体哪些地方会动?
教师:这就是小木偶能动的地方,小木偶只能动这些,我们人的身体是很灵活的,人哪些地方动的比它多?人的内部还有哪些可以动?(请幼儿示范动眼睛、嘴巴)还有我们身体内部的心脏、血都会动,人为什么这么灵活,就是因为我们是有生命的,比木偶灵活多了。
四、创编小木偶舞蹈动作
1.教师讲解示范。
教师:尽管我们身体是灵活的,但是我们今天做的游戏是用我们灵活的身体学小木偶的样子跳舞。等一下3个小朋友一组,老师给你们这组发一个用纸做的木偶,一个人将木偶变一个造型,根据音乐跳起来,等下比比谁用自己灵活的身体学木偶的样子学的最像。行不行,几个小朋友一起?我们先来让这个木偶做一个动作,我们跟着音乐试试看,(播放一小段)要从原来站的动作,变成这个动作。还要听好音乐左一个、右一个,再来一次(再播放一小段)会了吧,找好朋友跟着音乐跳跳看。
2.小组创编动作,跟随音乐舞蹈。
有关舞蹈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了解故事内容。学着做一个勇敢和懂得爱的孩子。
2、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喜欢阅读、自主阅读。 让学生学会与人分享阅读感受。
二、教学重点:
激发阅读欲望。掌握阅读方法。
三、教学难点:
学会评价书中精彩片段。
四、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趣:
1、谈话:最近老师读过一本书,急切想跟大家分享,分享前请大家听一首曲子,播放歌曲《数星星》,听完大家有什么感受?(指名说说)在歌曲中,同学们找回了童年,也找回了童年的天真烂漫。而今天老师要跟大家分享的这本书名就叫做《数星星》,但它的内容远远不是在夜空里数星星那么简单,想知道其中的故事吗?看了这本书就知道了。
2、质疑:
(1)、当你看到朋友遇到困难和危险你会怎么做呢?
(2)、当你看到家人正在完成一项危险的任务,你会尽力相
助吗?
大家看完这本书,一定会有更清晰的认识。
(二)、交流读书方法:
1、同学们,转入四小的你们,是多么幸福,我们学校有图书馆了,班上也有图书角了,相信大家也读了不少书了。谁来说说你读过的哪些书?一般是怎么读的呢?(指名回答)
2、看看名人是怎么读书的?(齐读,交流体会)
名人读书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3、老师们有什么阅读方法呢?老师总结了一下,有这些:
(1)不断品味,随时记录。
(2) 一卷在手,有始有终。
(3) 边读边想,展开翅膀。
(4)专注品读,心静如兰。
(5) 带着疑问,边读边思。
3、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法进行整本书的阅读。
(三)、欣赏封面和底面,了解本书的价值。
1、我们看一本书要从封面读起。只要仔细观察,你会在封面上发现很多信息。仔细观察封面,你有什么发现?(一个黄色头发的小女孩,眼睛透亮,她似乎要告诉我们什么。)在这个女孩身上发生了什么故事呢?你是否对此感到好奇?
2、底面的内容也很重要,告诉我们很多信息:
(1)本书荣获多项大奖。(告诉我们这本书确实有读的价值,一定能带给我们很多惊喜。)
(2)、还有两段评论(出示),指名读两段话,并谈谈你读懂了什么?(故事的主题、背景和主要内容)
(四)、欣赏序中的《勇气的力量》
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这篇文章的部分段落,有关本书的精彩情节部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五)、读目录,猜情节
浏览这些目录,一共有十八篇,你对哪些标题感兴趣,猜猜这个小节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指名说,发挥想象猜故事)
(六)、走进故事,感受精彩片段。
1、安妮向窗口望去。窗口映现着天空的边缘,有树枝在风中轻轻摇曳。四周的一切看起来是那么熟悉,那么舒服。危险只像是古怪的幻想,像吓人的鬼故事或妖怪故事一样,不可能发生。安妮感到很安全:她睡在自己的房间里,隔壁就是父母,她的好朋友就睡在她旁边。她打了两个哈欠,就闭上眼睛睡着了。
导读:自由读这段话,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教师提示:这段话的描写已经暗示了危险即将到来,会有什么危险发生呢?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2、安妮松了一口气,放松了攥紧的右手。那只右手到这时候还攥着艾琳的项链。她松开手看看,手掌上竟然印出了那颗“大卫之星”的痕迹。
导读:指名读;学生质疑。
4、出示第十五节安妮和德国士兵对话的片段。
导读:从段落中你认识了谁,你能感受到她是一个怎样的女孩? 小结:从刚才几个片段的交流,我们能够感受到故事的动人和精彩,也能够感受到小安妮带给我们的力量,那是勇气和爱的力量,让我们捧起这本书吧,还有更多的收获等待着我们呢!
(七)、总结
最后老师送给大家一段话:
阅读,终生的承诺
世界上最动人的皱眉是在读书时那苦思的刹那;
世界上最自然的一刻是在读书时那会心的微笑。
自己再累也要读书;
工作再忙也要读书;
收入再少也要买书;
住处再挤也要藏书;
交情再浅也要送书。
最庸俗的人是不读书的人;
最吝啬的人是不买书的人;
最可怜的人是与书无缘的人。
同学们,让我们与书为伴,让阅读成为我们终生的承诺!
有关舞蹈教案3
活动目标:
1、学会完整性的幼儿舞蹈组合。
2、培养幼儿身体对节奏的敏感性,开发他们的艺术潜能。
3、培养幼儿同伴友好相处,合作的个性。
活动准备:PPT、《快乐的大脚》视频截选、了解有关企鹅的知识。
活动过程:
一、律动幼儿入场,师幼问好。
二、导入今天,我还到来了一群小企鹅,我们来看看他们在冰山上干什么呢?
让我们一起到冰山上跟小企鹅跳舞吧!
三、音乐A段动作分解
1、小企鹅跳舞的时候心情是什么样的?小企鹅高兴地时候是怎么跳舞的?小企鹅们都用什么哪个部位跳舞了?怎么跳的?
2、身体各部位分别有节奏的练习舞蹈动作。
3、教师指导幼儿把分解动作逐一贯穿音乐始终。
4、随音乐练习
四、音乐B段展示
1、幼儿通过教师讲述的故事情景理解冰山融化的过程。
2、配合音乐,用动作表现冰山融化又重新形成的过程。
3、幼儿分角色练习B段后重复A段舞蹈。
五、完整巩固音乐动作幼儿与教师一起表演舞蹈《冰山上的小企鹅》
有关舞蹈教案4
设计意图:
新学期一开始,孩子们沉浸在新年的节日分享中,欢庆鸡年,最热门的话题莫过于对鸡的研讨。于是班里展开了一系列有关鸡的活动,大家忙着收集鸡的图片展览于活动室的角角落落。孩子们三五成群地围看图片,一边赞叹鸡的美丽一边学着鸡的各种姿态,憨态可拘,特别是那些毛绒绒的小鸡,让孩子们流连忘返。孩子们的兴趣点是学前教育的源泉,教师要善于捕捉孩子们的视线,挖掘契机,及时生成具有教育价值的活动。此时孩子们对鸡产生了浓厚兴趣正是生成教学的好时机。新《纲要》中提到,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丰富他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感,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教师要提供给孩子表现的机会,鼓励他们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去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艺术活动是孩子们表现生活最感性,最形象的方式。中班幼儿在动作发展上日趋协调,动作表现呈现一定的美感,而且也积累了一定的舞蹈经验,根据这个特点,我设计了中班舞蹈活动:快乐的小鸡,借助动态的图片让幼儿学小鸡,创编小鸡动作,跳小鸡舞,以开放、宽容的思维方式引导幼儿大胆、不拘一格的进行个性化表现,体验艺术创造与游戏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听音乐发挥想象,用肢体语言表现鸡的各种动态。
(重点。运用图示、情境演说、猜想、学动作、个性化表现等突破重点)
2.用动作分辨乐句之间的停顿,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
(难点。通过重点段落练习,个别练习等完成目标)
活动准备:
拉线教具:呈现生动形象的效果,帮助幼儿更好理解鸡的动态,提高游戏兴趣。小鸡胸饰:强化角色意识,使表演活动更投入,逼真。
活动流程:
情境引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引导幼儿猜想鸡在蛋里的过程,帮助幼儿迅速进入鸡的角色,为创编鸡的动作作情感上的铺垫——结合教具分段学习,大胆表现鸡的各种动态。听乐句的停顿创编小鸡出壳的动作和个性化表现小鸡自由活动的动作,实现目标一,同时解决活动难点——整体表演,感受音乐活动的乐趣。给幼儿一个完整的音乐感知,肯定接纳他们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欣赏拉线表演,感知音乐的优美和小鸡在鸡蛋里的生活.
师:春天的天气真暖和呀,小朋友们都出来晒晒太阳,吹吹暖风,好舒服。有只可爱的小动物也想出来透透气,看,是谁来啦。(拉线出鸡蛋)它是谁?里面住着谁呢?猜猜小鸡在里面会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听着音乐来表现一下鸡蛋里的小鸡。
二.发挥想象,随音乐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小鸡出壳过程.
1.初步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用动作分辨乐句之间的停顿。师:太阳照在鸡蛋上热乎乎的,小鸡要出壳啦。(放第二段音乐,教师有节奏地用拉线表现小鸡出壳的情景:先出小鸡的脑袋,再出左右翅膀,最后钻出一对脚,一小跳)你看见小鸡是怎么从鸡蛋里爬出来的吗?幼儿讲述看到的情景。我们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呢?请个别幼儿来表演,教师帮助美化后带领大家学习。听第二段音乐,幼儿表现小鸡出壳,强调听清乐句之间的停顿。多练习几次。
2.用不同的动作进一步表现小鸡的活动动态.师:小鸡出壳了小鸡出壳了,外面的世界多美呀,小鸡想去干什么呢?(幼儿自由发表言论)你觉得小鸡会怎么跳舞呢?个别幼儿表演,大家学习,教师不断鼓励和肯定,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我们听着音乐来表演一下快乐的小鸡。幼儿表演第三段音乐。两次。
三.完整表演,挖掘幼儿艺术的潜能,让每个幼儿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同时感受音乐的乐趣,
1.完整听音乐一遍,在心中勾勒出完整的音乐形象。引导幼儿边听音乐边想象小鸡的动态。
2.完整表演一遍。进入小鸡的角色,有表情地表演,感受个性张扬的喜悦和音乐活动带来的快乐。结束。
预期活动特色:
1.在韵律活动的指导中,用小情景的方式贯穿活动的始终,内容生动、丰富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各活动环节的衔接趣味盎然,幼儿乐于接受,选择的音乐表现力强,再加上教具的巧妙利用使动态效果更形象,给幼儿视觉上听觉上奇妙的美感,激发幼儿用动作表现美的欲望;
2.活动中支持、鼓励幼儿大胆表现,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重在富有个性个创造性的表现。引导他们相互交流、欣赏,学习,不断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共同提高。
有关舞蹈教案5
指导思想:
当前世界各国对中小学校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都相当重视,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一般都设置了舞蹈课程。1988年,我国国家教委也曾下达了《全国学校艺术教育规则(1988~20xx)》,把实施艺术素质教育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中小学校开展普及性艺术教育,开设艺术舞蹈课,通过德智体美各个方面全面培养学生,从而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
作为一种艺术,舞蹈追求艺术美,并具有教育功能、认知功能和审美愉悦功能。舞蹈能够促进人们身心全面的发展,是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使人的动作协调、反应灵敏、有力地促进人脑迅速地发育成长;使人筋骨柔韧、肢体强健、精神振奋、心灵净化,增强人们之间的情感交流和社会凝聚力,对人们的道德情操的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
为使更多的孩子有更多的艺术实践机会,我们将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素质教育的精神,根据少儿的身心特点,开展有计划的、科学的、系统规范的艺术教育培训工作,促使孩子们健康成长。特编订如下校本教材。
教学目标:
舞蹈训练旨在对少儿进行气质、形体塑造。在音乐舞蹈中表现美、感受美,尝试不同风格的舞蹈组合。在进行技能技巧训练的同时,激发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增加自信,学会展现自我。陶冶性格和品德,获得美的熏陶,审美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将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和发展。舞蹈队的成立,旨在提高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为舞蹈特长生搭建发展特长、展示自我的平台,也为丰富我校学生的课余生活。并为区、市艺术节排练舞蹈。
教学要求:
通过舞蹈专业课使学员学会有关舞蹈的技能,掌握一些舞台艺术表演的方法,会表演一些富有情趣的舞蹈小品,并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提炼情感,增强技艺,提高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力、表现力、想象力和创作力,努力为校园文化增添光彩,并为创建学校特色添砖加瓦。
训练目的:
1、培养孩子的优美体态和对艺术的审美能力。
2、训练扎实的基本功如:腰、腿、胯的软度及开度。
3、通过训练,使学生具备初步的舞蹈韵律,听音乐时能找到节拍,动作节拍准确,跳舞有自娱感。掌握一定的舞蹈知识。
4、通过舞蹈基本功的训练,使学生形体得到一定改变,掌握一定的舞蹈基本功。
5、通过舞蹈训练,培养学生初步的分工合作的社团精神,学会在集体中协调配合,相互适应,使具有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
6、通过实践训练,培养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享受音乐的快乐,提高学生的舞蹈能力,提高艺术素质。
7、培养孩子载歌载舞的习惯和舞蹈时愉快的心态。
8、培养孩子的表现欲望和基本的舞台感觉。
9、一学期准备一个展示的舞蹈。
10、规范学校思想意识,让学生有为校争光的意识,养成自尊、自重、自爱、自强的品质。
训练内容:
一、基本功训练
1、把上训练:压腿(前腿、旁腿、压肩、担腰、后腿)
踢腿(前腿、旁腿、后腿)
2、把下训练:横叉、竖叉、窝鱼、下腰、技巧(前桥、后桥、侧手翻)
二、训练组合
1、头部训练组合
2、开胯训练组合
3、腿部训练组合
4、勾绷脚训练组合
三、排练舞蹈组合
1、傣族舞组合
2、舞蹈:《摘草莓》
3、舞蹈:《三套马车》
4、舞蹈:《茶林娃》
教学安排第10—17周:基本功教学内容:
把上训练(压腿,压肩,担腰,踢腿)教学目的:
经过一个暑假的休息,学生身体各部分都已经很僵硬了,这节课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学生恢复软度,同时为以后的把下训练作准备。教学过程:
一、压前腿
分为左右两腿(先左腿后右腿)做法:准备:
面向把杆,把左腿放到把杆上,右手扶把,左手保持五位手不变,跟节奏往下压,同时被压腿和支撑腿都不能弯。
第1-2拍:向下压。第3-4拍:起身保持预备拍。第5-6拍:向下压。第7-8拍:起身保持预备拍。说明:
左右腿各压8个八拍。最后一个八拍结束时双手抱腿身体压在腿上,保持不动,尽量双腿不弯往下一直下,直到达到竖叉的效果。
二、压旁腿
分为左右两腿(先左腿后右腿)准备:
面向把杆,身体向右转,把左腿放到把杆上,左手扶把,右手保持三位手不变,跟节奏往下压,同时被压腿和支撑腿都不能弯。
第1-2拍:向下压。第3-4拍:起身保持预备拍。第5-6拍:向下压。第7-8拍:起身保持预备拍。
说明:左右腿各压8个八拍。最后一个八拍结束时右手握左腿脚踝部位,左肩胛骨贴左腿上,保持不动。尽量双腿不弯往下一直下,直到达到横叉的效果。
三、压肩
准备:
双手扶把杆,双脚打开与肩同宽,身体与双腿成90度,头与身体放松。另一人双手压住被压人的肩胛骨,用力向下压。反复多次,以达到开肩的效果。说明:
两人一组,然后互换。
四、担腰准备:
学生站到两条把杆中间,把腰放到身后的把杆上,两手伸直放在头上,头向后仰,身体向后担腰。
五、压后腿
分为左右两腿(先左腿后右腿)准备:
把左腿放到身后的把杆上,右手扶把,左手保持三位手不变,跟节奏头、手同时向后去找被压腿,同时被压腿和支撑腿都不能弯。
第1-2拍:向后压。第3-4拍:起身保持预备拍。第5-6拍:向后压。第7-8拍:起身保持预备拍。说明:
左右腿各压8个八拍。最后一个八拍结束时,左手尽量去找左腿脚踝部位,左肩胛骨贴左腿上,头向后仰,保持不动。尽量双腿不弯往下一直下,直到达到竖叉的效果。
六、踢前腿
分为左右两腿准备:
左腿绷脚点地,右手扶把,左手保持一位手不变,右腿保持直立不弯,跟节奏左脚绷脚往前踢,同时被踢腿和支撑腿都不能弯。
第1-2拍:向前踢。第3-4拍:上身保持预备拍。第5-6拍:向前踢。第7-8拍:上身保持预备拍。说明:
左右腿各踢8个八拍。
七、踢旁腿
分为左右两腿准备:
左腿绷脚点地,放在身体左侧,双手扶把,右腿保持直立不弯,跟节奏左脚绷脚往旁踢,同时被踢腿和支撑腿都不能弯。
第1-2拍:向旁踢。第3-4拍:上身保持预备拍。第5-6拍:向旁踢。第7-8拍:上身保持预备拍。说明:
左右腿各踢8个八拍
八、踢后退
分为左右两腿准备:
左腿绷脚点地,放在身体正前方,双手扶把,右腿保持直立不弯,跟节奏左脚绷脚往后踢,同时被踢腿和支撑腿都不能弯。
第1-2拍:向后踢。第3-4拍:上身保持预备拍。第5-6拍:向后踢。第7-8拍:上身保持预备拍。说明:左右腿各踢8个八拍
基本功教学内容:
把下训练(横叉、竖叉、窝鱼、下腰、技巧(前桥、后桥、侧手翻)教学目的:
经过一个暑假的休息,学生身体各部分都已经很僵硬了,把下训练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学生恢复开度,同时为以后的把组合训练作准备。教学过程:
一、横叉
坐地毯上,身体保持直立,脚面绷直,两腿分开,与身体呈180度角。
二、竖叉
坐地毯上,身体保持直立,脚面绷直,左脚前,右脚后。然后转体180度,变右脚前,左脚后。
三、窝鱼
双腿跪地,打开与肩同宽,双手伸直,放于头上,慢慢往后下腰,同时头往后仰,直到双手扶地,如果能达到双手抱住脚踝效果更佳。然后再慢慢挑起,双手依旧伸直放于头顶。
四、下腰
双腿站立呈大八字,双手伸直,放于头上,慢慢往后下腰,同时头往后仰,直到双手扶地,如果能达到双手抱住脚踝效果更佳,然后再慢慢挑起,双手依旧伸直放于头顶。
五、技巧
这项练习要结合前面的训练来进行,并不适合所有同学,因为舞蹈中的一些难度技巧,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在做的时候要结合实际,看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不急着要成绩。
活动组合教学内容:训练组合教学目的:训练组合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是一个综合的训练,它融合了把上训练,把下训练,并结合音乐使学生学起来和做的都很有兴趣,这也是为以后的舞蹈组合和成品舞蹈的排练作准备。教学过程:
一、头部训练
坐地毯上,身体保持正直,随音乐分别做向左转头、向右转头、向左动头、向右动头、向左绕、向右绕、左点头、右点头等动作。
二、开胯训练
坐地毯上,身体保持正直,双手握脚,双膝打开,尽量双腿外侧贴地。
三、腿部训练
身体平躺地毯上,双腿绷直,随音乐分别起左、右腿,双腿。
四、勾绷脚训练
坐地毯上,身体保持正直,双腿绷直,随音乐分别做勾、绷脚动作。
舞蹈教学讲义大纲
第一节
教学内容: 1.扶把练习2.组合练习教学目的:
准备活动:以各关节为主,目的在于预防和减少关节损伤,增强各关节肌肉韧带的弹性和灵活性,促使大脑中枢神经兴奋、克服人体活动上的生理惰性,振奋精神。
扶把练习:通过扶把练习掌握身体各部位规范的单一动作,克服站立时的腰部无力向下的毛病,增强躯干的力量,增加腿部肌肉的力度、开度及灵活性。
组合练习:通过动作的单一练习和组合,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加学习的积极性和动作的协调性,是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教学过程: 准备活动:
1、胸腰练习,教师逐个活动
2、进行腿部前、旁、后的韧带和肌肉练习中间练习
手位组合复习,结合舞台方位、呼吸、音乐等练习扶把练习
1、擦地
2、小踢腿
3、吸弹撩腿 学习新课 胯掖腿练习
5——8拍右手扶把,左手打开成七位,站成小八字脚 1——8左脚旁吸腿。
2——8勾脚,脚跟向旁蹬出成45度 3——8左脚硼脚面 4——4左脚成旁吸腿 5——8左脚放至右脚旁还原
反复共做二次,再转身换成相反的方向。学习组合《雪绒花》
1、学习华尔滋前、旁、后的运动
2、复习动作
3、结合音乐整体练习课堂小结
总结本堂课的优劣之处,向学生提出希望。
第二节
教学课题:舞蹈中的呼吸
教学目的:
1)在基训中运用呼吸,以更好地训练学生软开度。
2)学习舞姿组合《大海啊,故乡》(A)让学生体会呼吸对舞蹈动作的修饰作用。教学重难点:呼吸与动作的协调配合。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授新课。
1.舞蹈是以肢体语言塑造艺术形象的一种表现美的艺术。俗话说:“一戳一站一伸手,便知有没有”,所谓“有没有”是指舞蹈有没有艺术性和规范性,今天我们来学习影响舞蹈艺术性和规范性的重要因素——呼吸。舞蹈的呼吸不同于生活中的呼吸,后者平稳均匀,而前者是有弹性,有韵律,有节奏的,有时长,有时短,有时平稳,如何掌握运用呢?是一个坚持不懈的训练过程,现在让我们在压腿组合中初步体会一下在基训中如何运用呼吸。2.把杆组合《压腿》。
预备:45度面对把杆单手扶把,单背手,小八字脚位。
前压腿:动力腿外开,双腿绷直,身体正对,脊柱拉直,肩线与动力腿成90度,前压时以胯为轴心,上体
保持平直,向动力腿折叠。用前额触脚背。
旁压腿:在前压腿的基础上,换手扶把,转体180度,身体与两腿成一个水平面。旁压时,以胯为轴心,上体保持平直,向动力腿折叠。用耳触脚背。
体会运用呼吸:压、呼气;立、吸气(反复练习、体会)。
作用:身体线条更易拉长,动作具有弹性,避免了僵硬和拉伤肌肉,提高了动作质量,更有利于软开度的练习。
3.呼吸在舞蹈表演中同样起着巨大的作用。它使我们的动作更具有了延伸感、韵律感,更富有艺术表现力,下面学习的舞蹈组合《大海啊,故乡》会让大家学习到舞蹈表演中如何运用呼吸。1)身体的呼吸(吸气时身体拉长展开,呼气时身体收敛内含)。2)头的呼吸(指头时吸气,低头时呼气,转头时先吸后呼)。
3)手臂的呼吸(手臂波浪时以肩为轴,肘、腕依次向上带动吸气,向下带动呼气,体会手臂连绵不断的延伸感)。
4)造型时的呼气(造型时,身体姿态不动,然后气息流畅自然,不僵硬)。训练步骤:
1.教师完整示范,并且边示范,边讲解呼吸的运用。2.训练学生:
a.双跪坐,双背手,听音乐,节拍练呼吸,找呼吸时身体的韵律感。b.练习单一的头的呼吸,然后与身体配合。
c.先练习单臂波浪时的呼吸,再练习双臂波浪时的呼吸,呼吸越深,动作越大,情绪越高。d.大呼吸后双晃手造型,体会该动作的延伸感(眺望远方),双绷脚坐地展胸腰
气息流畅。
训练时先把动作揉碎,分解练习,再教单一动作,然后与身体配合,最后配音乐练习组合。
二、小结
今天学习的只是对舞蹈中呼吸的初步了解,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要反复练习,不断深入,直到大家熟练掌握,运用自如。当然这还需要大家的课后练习、巩固。
第三节
(拉丁舞)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拉丁舞的学习,进一步培养身体的协调性、表现力和节奏感,初步掌握恰恰中纽约步的基本要领和舞步特征。
2.在舞蹈基础训练中不断提升自己对形体美的追求,感受舞蹈会给自己带来美、快乐与自信,进一步激发对舞蹈的热爱之情。
3.在观察、模仿、合作与竞争中学会互相帮助、不断探索和共同进步的 学习能力,愿意大胆地进行表演,逐步形成积极的良好学习氛围。
二、教学内容:
舞蹈基训、拉丁舞基本身体韵律、伦巴和恰恰的基本舞步。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习拉丁舞(恰恰)中的纽约步。
难点:纽约步中的转身定位、手臂动作的优美感及协调性。
四、教学方法:
语言讲解法;示范法;启发法;分解、组合法;个别指导法;表扬鼓 励法;总结法;比较法;观察、模仿法;练习法等。
五、教学准备:
音乐CD、CD机。
六、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准备(约5分钟)
(一)师生问好。
(二)点名,记录学生的出席情况。
(三)了解学生的身体情况,情绪等。
(四)宣布本节课的内容安排。
第二部分:热身(约5分钟)
(一)活动组合:
舞蹈课开始前的活动组合,配合音乐的节奏律动,在转、摆、绕、伸、拧、走、跳等的变化中结合拉丁舞的基本韵律,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协调性等。并能升高身体各部位的温度,活动各个关节,增强肌肉的弹性与灵活度,为接下来的软度练习做好热身准备,防止受伤。
第三部分:基训(约35分钟)
(一)扶把练习:
1.压腿:
(1)压前腿:收腹、收胯,绷脚尖,上体与腿相碰,托掌的手碰脚尖,身体直起再往下压。(2)压旁腿:向正旁压下,旁腰尽量去贴大腿,托掌的手碰脚尖控制一会儿,身体直起再往下压。
(3)压后腿:背侧对把杆,主力腿深蹲压垮,身体直起后在向后压。2.压脚趾:
脚跟收紧,腿部内侧肌收紧。压脚趾时,尽量保证脚背与地面的垂直,脚趾尽量下踩并用力。每一次双脚在半脚尖时,收紧腹背肌、臀大肌等。脚趾的柔韧性与力量在我们展现舞蹈动作时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中间练习:
1.舞姿:
将芭蕾基本手型、手位和脚位相结合,在舒缓的旋律中,引导学生手位准确,手臂要有舞姿感和延伸感,基本姿态挺拔,抬头立颈,沉肩挺胸,立腰收腹,夹臀并腿,显示高雅气质。2.擦地:
做五位向前、向后、向旁擦地,主要训练脚背、脚腕和整个腿部的力量,增强肌肉的弹性和能力。无论沿哪一方向做擦地,都要经过全脚、脚掌、脚趾,最后到脚尖点地,而膝关节都必须伸直。
(三)地面练习:
配合音乐的节奏律动,在连贯的组合中练习脚尖神经末梢的延伸
性、敏锐性和脚裸关节至大腿根部的外开性等。并通过肌肉耐力练习,美化体态、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肢体的控制力、表现力和协调能力等。
1.下叉、压垮和前压腿练习。2.勾绷脚、腿的外开与控制练习。3.腹肌、臀肌、腰背肌练习。
(四)针对练习:
1.身体韵律:
练习拉丁舞中的基本身体动作:拧动、律动、元素等,不断提高学生正确的身体摆动韵律。2.基本舞步: 将已学拉丁舞中(伦巴和恰恰)的基本规定舞步分解在组合中,通过复习巩固、熟练步伐,提高舞步的标准性和优美感,为新授内容做好准备。
第四部分:新授(约45分钟)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新学的恰恰舞步:基本步。在初步练习中教师通过观察、比较,再次强调基本步的重点与难点,从而改进动作的准确性,再在音乐的伴奏下巩固练习、表演展示。
(二)学习动作:
(内容:纽约步。动作要领[以右脚为主力腿说明]:one:不动;and:左脚脚尖擦着地面回到右脚边同时右转90度,左脚保持脚尖点地,右腿始终伸直;two:左脚Cheak, 脚尖擦着地面快速向前一小步,同时膝关节以上部位与右腿同部位立刻相并,重心微向前,左腿伸直,右脚脚掌撑地膝关节弯曲,保持重心平稳; three:右脚脚掌用力蹬地,快速移重心到右腿,左脚脚尖向前点地,双腿伸直;and: 左脚脚尖擦着地面回到右脚边同时左转90度,左脚保持脚尖点地,右腿始终伸直;恰恰one:左腿向左侧推动,转胯。右腿并向左腿,转胯。左腿再次向左侧推动,转胯。每次推动中重心保持平稳,双腿都要伸直。)1.教师示范讲解:
教师先完整示范,再边示范边讲解。在讲解中引导学生结合比较纽约步与基本步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2.学生学习动作:
(1)集体练习:
a.在学习整个舞步时,先练习脚的步伐动作,再配合手臂动作。
b.在学习纽约步时,重点引导学生注意转身Cheak(止步)时双腿快
速加紧和身体重心移动的要点。
c.在学习手臂动作时,重点引导学生注意一手臂向前平伸、一手臂向
后斜上方向打开的路线和美感。
(2)分组练习:
分成两或三组,学生之间互相观察、比较、学习、评议,教师进
行指导。
(3)巩固练习:
对分组中个别或大多数学生出现的典型问题,教师进行重点提
示、讲解和指导。学生进行改进。(4)配合练习:
a.学生自由结伴,面对面合作练习,从而进一步感受舞步的动作要领和手臂感觉,及时进行更一步改进。
b.先跟着教师口令由慢到快地练习,再跟着音乐节奏练习。
第五部分:表演(约20分钟)
(一)完成组合: 1.将新学的纽约步与之前所学的舞步链接起来,跟着教师口令由慢到
快地练习。
2.再配合音乐完整的展示,初步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二)进行展演: 1.分组表演,在互学,竞争中共同进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2.鼓励个别学生大胆表演,互相激励。
第六部分:放松(约5分钟)
(一)放松组合:
配合舒缓优美的音乐,对身体的各部位进行拉伸放松练习,防止运动后产生不适,确保活动后身体的安全性。
第七部分:小结(约5分钟)
(一)对整堂课进行点评,纵向比较出表情和动作最好的学生,同时横向表扬有进步的学生。
(二)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养成自觉练习的好习惯。
(三)师生再见。(音乐《再见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