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热点:上海自贸区带来了多少改革经验5篇

时间:2019-05-13 21:19: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时政热点:上海自贸区带来了多少改革经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时政热点:上海自贸区带来了多少改革经验》。

第一篇:时政热点:上海自贸区带来了多少改革经验

[键入文字]

改革从来就不可能一蹴而就,创新也难以一帆风顺。截至今年6月底,上海自贸区挂牌已满9个月。改革试验田里种出了什么?哪些措施是可复制可推广的?这种可复制性,对于上海、周边地区以及全国各地而言又意味着什么?“溢出效应”之外是否会有“虹吸效应”?申报热潮背后需要警惕哪些风险?

加快促进投资贸易便利的措施出台、推出高效便捷的监管事项、着力打造规范的法制环境„„上海自贸区正在立足国家战略、围绕制度创新,推出一批改革创新举措。

自2013年9月29日正式挂牌成立以来,在这片位于长江口的28平方公里土地上,新设企业户数呈现爆发式增长,充分显示了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的蓬勃生机。目前这一制度已开始在全国推广。预计到2014年第四季度,上海自贸区将形成约30条成功经验向全国复制和推广。

实缴制变为认缴制 “可复制”大幕开启

2014年3月1日,工商部门在上海为10余家企业颁发新版营业执照,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在全国正式推开。从实缴制到认缴制,一字之变的背后是政府简政放权、宽进严管的思路转变,也是上海自贸区首个向全国推广的成功经验。

2014年2月18日,国务院公布《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注册资本由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可以“零首付”。事实上,这一政策于2013年9月29日起,已经在上海自贸区试行。

截至2014年3月1日,上海自贸区内新设企业6610户,并未出现注册资本虚高或虚低现象。其中9成以上新设企业为内资企业,体现了试点措施对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激发社会投资热情,鼓励创业,特别是对创新型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一位刚刚毕业两年的博士在拿到新注册公司的名称核准书后告诉记者,他提交申请后的第二天,名称就已经核准通过了。他表示,毕业两年积蓄不多,注册资本他选择了100万元而且不用实缴,这给了创业者极大的支持。

数据显示,工商登记制度在全国推广后的首月,上海新设市场主体21906户,同比增加37.07%;各类市场主体变更登记申请量达26679件,环比增加53.17%;新设企业注册资本总额943.84亿元,同比增长345.44%。

宽进的同时,严管也在跟进。上海工商部门介绍,目前扩大了信息公开的领域和范围,建立及时向社会公众披露企业未在规定期限内年报、住所已无法联系等状态的信息库。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可以通过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系统查询企业的信用信息,形成“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局面,引导市场主体诚信经营,公平竞争。

上海工商局局长陈学军说,上海自贸区内的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实践,注重的是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体现的是简政放权的理念。这些制度和创新都可逐步被复制和推广,包括负面清单管理,以及运用信息公示、信息共享、信用约束、信用监管等手段促进部门协同、主体自呼伦贝尔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hlbe.offcn.com/

律、社会共治等。

此外,据海关总署透露,从今年8月开始,上海自贸区内的14项海关监管创新制度将陆续在长江经济带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以及全国海关范围内复制推广。

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副主任简大年表示,到2014年第四季度,上海自贸区将形成约30条成功经验向全国复制和推广。

透明度和长度“两手抓” 负面清单“瘦身”有道

对于2013版负面清单,外界曾存有“偏长”“不过瘾”的质疑。正在修订中的2014版负面清单,也因此传出将“瘦身”的消息。还有最新说法称,至少瘦身20%以上。但负面清单真的是越短越好吗?

在上海自贸区改革中,负面清单是备受瞩目的一项,这也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尝试。在上海负面清单制度试验半年后,国务院要求逐步建立政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广州已发布了3705项行政职权清单并上线接受社会监督,浙江省也要求全面开展政府职权清理、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市场主体“法无禁止即可为”、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等理念正在深入人心。

只有监管思维得以转变,自贸区的试验田才能发挥出作用。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戴海波说:“负面清单的设立,使过去一些桌面之下的‘潜规则’都成为台面以上的‘明规定’,有效增强了行政透明度,减少了行政成本和寻租空间。”

作为一种管理外商投资的方式,严格意义上讲,负面清单是两国谈双边投资协定时的附件,用于描绘本国对外资开放的整体情况。上海自贸区的负面清单,是在不设定谈判对象的条件下主动发布的。之所以有这个创新,是为了我国在进行双边投资协定谈判前,进行一个大胆的试验,使我国在谈判时更有信心和底气。

有人认为,2013版负面清单仅是现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的翻版。事实上,我国对外开放除了《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外,还受到很多部门规章限制。为了制定自贸区负面清单,参与者全面梳理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各种法规文件,其完整性、透明度远高于目录。

比如,《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分为鼓励类、限制类和禁止类,没有写上去的,理论上属于允许类。在实际操作中,允许类是一个模糊地带。像文物拍卖从目录看属于允许类,但实际上外资不能经营,因为《文物法》是禁止的。负面清单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表示,通过制定负面清单,“法无禁止即可行”这种理念在国内基本站住了。由此衍生出来的权力清单等改革,正在确立一种新的政府管理模式。

负面清单“瘦身”问题也成为外界讨论焦点。该不该“瘦身”?“瘦身”多少合适? 事实上,要缩短负面清单不难,但负面清单里的每条特别管理措施背后,都有相关法律法规支撑。不修改这些法律法规,改革就于法无据。而要修改就会涉及自贸区与全国人大、中央部委的沟通协调,这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也是改革进入深水区的标志,公众对此宜保持一定耐心。

除了复杂性外,另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大幅缩短负面清单是否必要?事实上,负面清单本来是用于两国双边投资协定谈判的,可视为一种谈判条件。我国主动发布负面清单,显示了对外开放的诚意。但如果一开始清单过短,相当于过早亮出底牌,其实不利于争取自身利益。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对中国高科技企业在其境内的投资收购迄今实行限制措施,需要我国在今后的谈判中推动其改变态度。

其实,与其纠结负面清单里各项条款的长与短,不如着力提高整个清单透明度。“比如清单里写限制外商投资大米、面粉加工,到底怎样限制?是限制股比、产量还是经营者资质?需要进一步的说明。”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副主任朱民表示,2014版负面清单将在透明度上作较大改进。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冯军教授说,针对现有负面清单里的特别管理措施,应该列出相应的法律依据和具体解释说明。这样既提高了清单透明度,又避免了对清单内容的片面理解。

此外,还要善于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比如,在上海浦东,超过50%的社会类行政审批事项可以实现网上审批,审批过程接受电子监察系统的同步监督。这不仅大大提升了行政效率,还因为网络有据可查,有效减少了腐败发生的可能。

争相分享“溢出效应” 营造更优营商环境

截至今年4月末,上海自贸区累计新设企业8700多家,堪比其前身上海综合保税区20多年的成绩。这样的成绩,体现了改革开放的红利,却也让一些周边地区惴惴不安:上海自贸区带给邻居的,到底是“虹吸效应”还是“溢出效应”?

“我们招商6年,还不到1000家企业,不及上海自贸区一个月的成绩。”一位地方官员告诉记者,他担心区域间的差异会因此拉大,“有水的地方淹死,没水的地方干死”。

不过,上海自贸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自贸区企业投资热情的高涨,和部分地区外商投资额的下滑,并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这主要基于三个原因。一是随着劳动力、土地成本的上升,外商投资增速放缓在国内是普遍现象。二是很多入驻自贸区的企业,目前业务还没启动,并未产生实质性的分流。三是自贸区超过90%的入驻企业,是贸易、服务类企业,与我国大部分地区以制造业为主的结构截然不同。

由此可以看出,迄今为止上海自贸区并未对周边地区产生“虹吸效应”。与之相反,一些区域还率先提出要分享自贸区的“溢出效应”。

江苏昆山一家企业负责人就表示:“金融改革是自贸区先行先试的重点。目前国内企业普遍存在融资成本较高的问题,海外资金价格非常便宜,可以通过试验区引进来为实体经济服务,国内制造业将因此得到更加高效的金融支持。”

“溢出效应”最重要的还不是这些有形布局,而是发展理念上的无形转变。记者采访了解到,上海自贸区成立后,周边的苏州、南通等城市,多次派人来学习。学习重点不是“招商引资”经验,而是如何通过政府改革,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

比如,政府管理的透明,就是营商环境的重要元素。“有些地方反复向我们打听,能吸引这么多企业,是不是还有一些暗地里实行的小政策?”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副主任朱民说。实际上,把所有“干货”写在纸面上,尽可能让投资者一看就知,才是自贸区追求的目标。

由于一开始就并非设定在政策洼地,其监管思路和方式的转变,更容易被复制推广。上海各区县因“近水楼台先得月”,以自贸区为“坐标”,纷纷出台全面改革的“路线图”。上海黄浦区率先推出负面清单,着力打造更公平开放和透明的市场环境;静安区提出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探索“鼓励清单”服务模式、推进贸易便利化等;在郊区松江,政府改革的“自我革命”已将工业项目行政审批时限压缩2/3„„

“上海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立足国家战略、围绕制度创新,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地把自贸区建设好、管理好,力争在今年四季度拿出第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基本制度体系和监管方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上海市委书记韩正指出。(记者 何欣荣 周琳 姚玉洁)

第二篇:上海自贸区总结

2015年标准化制度改革情况

市质监局

上半年,标准化制度改革情况进展顺利,现将有关改革事项总结如下:

1.改革事项名称:企业产品标准备案

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关于在部分省市开展企业产品标准自我声明公开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认真开展企业产品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制度试点工作,引导企业进行产品标准自我声明公开。自2015年起,办理企业产品标准备案的企业,积极引导企业利用企业产品标准自我声明公开系统办理企业产品标准的自我声明公开工作,自我公开声明完成后视为企业完成企业产品标准备案工作。

第三篇: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全文)

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全文)

2013年09月27日 14:31 来源: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通知

国发〔2013〕3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国务院批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现予印发。

一、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在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对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探索管理模式创新、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具有重要意义。

二、上海市人民政府要精心组织好《方案》的实施工作。要探索建立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提升事中、事后监管水平。要扩大服务业开放、推进金融领域开放创新,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投资贸易便利、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的自由贸易试验区,使之成为推进改革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试验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发挥示范带动、服务全国的积极作用,促进各地区共同发展。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做好协调配合、指导评估等工作。

三、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授权国务院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暂时调整有关法律规定的行政审批的决定》,相应暂时调整有关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文件的部分规定。具体由国务院另行印发。

《方案》实施中的重大问题,上海市人民政府要及时向国务院请示报告。

国务院

2013年9月18日

(此件公开发布)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

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在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为全面有效推进试验区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试验区肩负着我国在新时期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探索管理模式创新、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的重要使命,是国家战略需要。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国家战略,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先行先试,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率先建立符合国际化和法治化要求的跨境投资和贸易规则体系,使试验区成为我国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

(二)总体目标。

经过两至三年的改革试验,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和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新型贸易业态,加快探索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全面开放,探索建立货物状态分类监管模式,努力形成促进投资和创新的政策支持体系,着力培育国际化和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力争建设成为具有国际水准的投资贸易便利、货币兑换自由、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的自由贸易试验区,为我国扩大开放和深化改革探索新思路和新途径,更好地为全国服务。

(三)实施范围。

试验区的范围涵盖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并根据先行先试推进情况以及产业发展和辐射带动需要,逐步拓展实施范围和试点政策范围,形成与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建设的联动机制。

二、主要任务和措施

紧紧围绕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战略要求和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战略任务,按照先行先试、风险可控、分步推进、逐步完善的方式,把扩大开放与体制改革相结合、把培育功能与政策创新相结合,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框架。

(一)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1.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改革创新政府管理方式,按照国际化、法治化的要求,积极探索建立与国际高标准投资和贸易规则体系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系,推进政府管理由注重事先审批转为注重事中、事后监管。建立一口受理、综合审批和高效运作的服务模式,完善信息网络平台,实现不同部门的协同管理机制。建立行业信息跟踪、监管和归集的综合性评估机制,加强对试验区内企业在区外经营活动全过程的跟踪、管理和监督。建立集中统一的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体系,在质量技术监督、食品药品监管、知识产权、工商、税务等管理领域,实现高效监管,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市场监督。提高行政透明度,完善体现投资者参与、符合国际规则的信息公开机制。完善投资者权益有效保障机制,实现各类投资主体的公平竞争,允许符合条件的外国投资者自由转移其投资收益。建立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援助等解决机制。

(二)扩大投资领域的开放。

2.扩大服务业开放。选择金融服务、航运服务、商贸服务、专业服务、文化服务以及社会服务领域扩大开放(具体开放清单见附件),暂停或取消投资者资质要求、股比限制、经营范围限制等准入限制措施(银行业机构、信息通信服务除外),营造有利于各类投资者平等准入的市场环境。

3.探索建立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借鉴国际通行规则,对外商投资试行准入前国民待遇,研究制订试验区外商投资与国民待遇等不符的负面清单,改革外商投资管理模式。对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按照内外资一致的原则,将外商投资项目由核准制改为备案制(国务院规定对国内投资项目保留核准的除外),由上海市负责办理;将外商投资企业合同章程审批改为由上海市负责备案管理,备案后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工商登记与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相衔接,逐步优化登记流程;完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在试验区内试点开展涉及外资的国家安全审查,构建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与国际接轨的外商投资管理制度。

4.构筑对外投资服务促进体系。改革境外投资管理方式,对境外投资开办企业实行以备案制为主的管理方式,对境外投资一般项目实行备案制,由上海市负责备案管理,提高境外投资便利化程度。创新投资服务促进机制,加强境外投资事后管理和服务,形成多部门共享的信息监测平台,做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和年检工作。支持试验区内各类投资主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境外投资。鼓励在试验区设立专业从事境外股权投资的项目公司,支持有条件的投资者设立境外投资股权投资母基金。

(三)推进贸易发展方式转变。

5.推动贸易转型升级。积极培育贸易新型业态和功能,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加快提升我国在全球贸易价值链中的地位。鼓励跨国公司建立亚太地区总部,建立整合贸易、物流、结算等功能的营运中心。深化国际贸易结算中心试点,拓展专用账户的服务贸易跨境收付和融资功能。支持试验区内企业发展离岸业务。鼓励企业统筹开展国际国内贸易,实现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探索在试验区内设立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和资源配置平台,开展能源产品、基本工业原料和大宗农产品的国际贸易。扩大完善期货保税交割试点,拓展仓单质押融资等功能。加快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建设。推动生物医药、软件信息、管理咨询、数据服务等外包业务发展。允许和支持各类融资租赁公司在试验区内设立项目子公司并开展境内外租赁服务。鼓励设立第三方检验鉴定机构,按照国际标准采信其检测结果。试点开展境内外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维修业务。加快培育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功能,试点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海关监管、检验检疫、退税、跨境支付、物流等支撑系统。

6.提升国际航运服务能级。积极发挥外高桥港、洋山深水港、浦东空港国际枢纽港的联动作用,探索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运发展制度和运作模式。积极发展航运金融、国际船舶运输、国际船舶管理、国际航运经纪等产业。加快发展航运运价指数衍生品交易业务。推动中转集拼业务发展,允许中资公司拥有或控股拥有的非五星旗船,先行先试外贸进出口集装箱在国内沿海港口和上海港之间的沿海捎带业务。支持浦东机场增加国际中转货运航班。充分发挥上海的区域优势,利用中资“方便旗”船税收优惠政策,促进符合条件的船舶在上海落户登记。在试验区实行已在天津试点的国际船舶登记政策。简化国际船舶运输经营许可流程,形成高效率的船籍登记制度。

(四)深化金融领域的开放创新。

7.加快金融制度创新。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可在试验区内对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跨境使用等方面创造条件进行先行先试。在试验区内实现金融机构资产方价格实行市场化定价。探索面向国际的外汇管理改革试点,建立与自由贸易试验区相适应的外汇管理体制,全面实现贸易投资便利化。鼓励企业充分利用境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现跨境融资自由化。深化外债管理方式改革,促进跨境融资便利化。深化跨国公司总部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试点,促进跨国公司设立区域性或全球性资金管理中心。建立试验区金融改革创新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联动机制。

8.增强金融服务功能。推动金融服务业对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和外资金融机构全面开放,支持在试验区内设立外资银行和中外合资银行。允许金融市场在试验区内建立面向国际的交易平台。逐步允许境外企业参与商品期货交易。鼓励金融市场产品创新。支持股权托管交易机构在试验区内建立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支持开展人民币跨境再保险业务,培育发展再保险市场。

(五)完善法制领域的制度保障。

9.完善法制保障。加快形成符合试验区发展需要的高标准投资和贸易规则体系。针对试点内容,需要停止实施有关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文件的部分规定的,按规定程序办理。其中,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授权,暂时调整《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规定的有关行政审批,自2013年10月1日起在三年内试行。各部门要支持试验区在服务业扩大开放、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等方面深化改革试点,及时解决试点过程中的制度保障问题。上海市要通过地方立法,建立与试点要求相适应的试验区管理制度。

三、营造相应的监管和税收制度环境

适应建立国际高水平投资和贸易服务体系的需要,创新监管模式,促进试验区内货物、服务等各类要素自由流动,推动服务业扩大开放和货物贸易深入发展,形成公开、透明的管理制度。同时,在维护现行税制公平、统一、规范的前提下,以培育功能为导向,完善相关政策。

(一)创新监管服务模式。

1.推进实施“一线放开”。允许企业凭进口舱单将货物直接入区,再凭进境货物备案清单向主管海关办理申报手续,探索简化进出境备案清单,简化国际中转、集拼和分拨等业务进出境手续;实行“进境检疫,适当放宽进出口检验”模式,创新监管技术和方法。探索构建相对独立的以贸易便利化为主的货物贸易区域和以扩大服务领域开放为主的服务贸易区域。在确保有效监管的前提下,探索建立货物状态分类监管模式。深化功能拓展,在严格执行货物进出口税收政策的前提下,允许在特定区域设立保税展示交易平台。

2.坚决实施“二线安全高效管住”。优化卡口管理,加强电子信息联网,通过进出境清单比对、账册管理、卡口实货核注、风险分析等加强监管,促进二线监管模式与一线监管模式相衔接,推行“方便进出,严密防范质量安全风险”的检验检疫监管模式。加强电子账册管理,推动试验区内货物在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之间和跨关区便捷流转。试验区内企业原则上不受地域限制,可到区外再投资或开展业务,如有专项规定要求办理相关手续,仍应按照专项规定办理。推进企业运营信息与监管系统对接。通过风险监控、第三方管理、保证金要求等方式实行有效监管,充分发挥上海市诚信体系建设的作用,加快形成企业商务诚信管理和经营活动专属管辖制度。

3.进一步强化监管协作。以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市场公平竞争为原则,加强各有关部门与上海市政府的协同,提高维护经济社会安全的服务保障能力。试验区配合国务院有关部门严格实施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加强海关、质检、工商、税务、外汇等管理部门的协作。加快完善一体化监管方式,推进组建统一高效的口岸监管机构。探索试验区统一电子围网管理,建立风险可控的海关监管机制。

(二)探索与试验区相配套的税收政策。

4.实施促进投资的税收政策。注册在试验区内的企业或个人股东,因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等资产重组行为而产生的资产评估增值部分,可在不超过5年期限内,分期缴纳所得税。对试验区内企业以股份或出资比例等股权形式给予企业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的奖励,实行已在中关村等地区试点的股权激励个人所得税分期纳税政策。

5.实施促进贸易的税收政策。将试验区内注册的融资租赁企业或金融租赁公司在试验区内设立的项目子公司纳入融资租赁出口退税试点范围。对试验区内注册的国内租赁公司或租赁公司设立的项目子公司,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从境外购买空载重量在25吨以上并租赁给国内航空公司使用的飞机,享受相关进口环节增值税优惠政策。对设在试验区内的企业生产、加工并经“二线”销往内地的货物照章征收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根据企业申请,试行对该内销货物按其对应进口料件或按实际报验状态征收关税的政策。在现行政策框架下,对试验区内生产企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进口所需的机器、设备等货物予以免税,但生活性服务业等企业进口的货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和相关规定明确不予免税的货物除外。完善启运港退税试点政策,适时研究扩大启运地、承运企业和运输工具等试点范围。

此外,在符合税制改革方向和国际惯例,以及不导致利润转移和税基侵蚀的前提下,积极研究完善适应境外股权投资和离岸业务发展的税收政策。

四、扎实做好组织实施

国务院统筹领导和协调试验区推进工作。上海市要精心组织实施,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根据《方案》明确的目标定位和先行先试任务,按照“成熟的可先做,再逐步完善”的要求,形成可操作的具体计划,抓紧推进实施,并在推进过程中认真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重大问题要及时向国务院请示报告。各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积极做好协调配合、指导评估等工作,共同推进相关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把试验区建设好、管理好。

附件: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服务业扩大开放措施

第四篇:上海自贸区总结

上海自贸区主要摘要

1.区域范围

国务院划定的上海自贸区,包括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

2.服务模式

在贸易领域,上海自贸区将实施“一线逐步彻底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区内货物自由流动”的创新监管服务新模式。“凡是进入这20多平方公里区域的货物都是零关税,出了这个区域要实行出口退税,但进入国内消费,要重新征税。”

“在这里,工商注册登记更加便利,对外国投资者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就是‘非禁即入,凡是法律法规没有禁止的,都列为开放’。负面清单式的开放方式,是一种准入前的国民待遇尝试。”

3.挂牌及政策公布实施时间

据报道,根据上海自贸区方案制定机构处得到的消息,若无特殊变数,自贸区初步确定在本月27日挂牌。“准确时间需要进一步协调,也需要根据各方领导时间安排,如果无变数,初步确定时间为本月27日。”相关人士表示,自贸区在9月底挂牌已确定。

上海自贸区有关法律规定的行政审批将于2013年10月1日起实行。即将在10月1日正式启动的自贸区方案涉及56项政策,这56项政策包含小部分金融政策,年底前再启动42项政策中再包含一部分金融开放政策。商务部同意25家企业参与内资融资租赁业务试点,这似乎又为自贸概念炒作提供了新路径。分析人士表示,融资租赁扶持政策将成为各路资金关注的新重点,目前涉足该业务或者注册地在上海自贸区的上市公司。

4.关注焦点

金融领域的开放则成为试点中最受关注的焦点。申报的方案明确表示,在区域内实现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金融机构资产方价格实行市场化定价;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在区域内对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行先行先试;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金融机构设立外资银行;离岸金融业务亦被列为金融领域开放的重要部分。据相关媒体报道,上海自贸区金融开放政策包含允许融资租赁公司设保理业务、允许外资设有限牌照银行等内容,但金融政策将晚于其他政策启动。

据介绍,上海自贸区的金融创新试点主要面向贸易和投资服务。除上述举措外,在试点中,还将对区内注册的各类融资租赁公司及项目子公司,实施融资租赁货物出口退税的试点政策。建议融资租赁公司在试验区内设立的单机、单船子公司不设最低注册资本限制,建议允许融资租赁公司兼营与主营业务有关的商业保理业务。

分析人士表示,目前已有多家融资租赁公司在所划定的自贸区内设立了相关业务项目;而自贸区的建成,将对国内融资租赁行业带来进一步的发展机遇。

据公开资料显示,上海市综合保税区还与交银租赁、招银租赁、国银租赁、农银租赁、工银租赁、中航租赁、美国威利斯租赁、大新华租赁以及远东租赁9家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备忘录》,包括国内的租赁公司以及国际租赁公司,都将成为上海未来融资租赁项目的储备资源

5.主要涉及领域

有关方面提出了上海自贸区建设方案中的服务业扩大开放的清单,涉及六大领域十九个行业,主要包括:

金融服务:允许外资金融机构设立外资银行,民营资本与外资金融机构共同设立中外合资银行;允许区内符合条件的中资银行开办离岸业务;降低融资租赁公司的限制,并允许兼营与主营业务有关的商业保理业务。

专业服务:将放开外资从事律师、资信调查、人才中介、投资管理、工程设计和建筑服务等,中外合资旅行社将允许从事除台湾地区以外的出境旅游业务,这意味着扩大了中国国旅和中青旅等公司的业务范围。

航运服务:除了对外资企业放宽投资比例限制外,对港口业务也有扩大,不过上海港口类上市公司已大幅上涨,对利好预期已有反应。

商贸服务:将放开外资参与增值电信业务、游戏机的生产和销售、外资从事文物拍卖等,与上市公司的影响不大。

文化服务和社会服务领域主要是放开外资机构的限制,与A股的公司关

6.部分优惠政策:

免税和自由港将有利于吸引高端制造业,而贸易区将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加工、制造、贸易和仓储物流企业聚集,叠加我国的产业升级。因此,自由贸易区对于物流的集聚效应将更加显著。

在自由贸易园区的概念中,港口、机场、仓储、地产以及金融服务业的企业更容易成为受益企业。某券商研究员分析认为,上港集团、上海机场、长江投资、外高桥、浦东金桥、浦发银行等公司都有可能成为自贸区的受益者。

目前上海自贸区正在研究制定鼓励类产业投资目录,处在目录内的企业,所得税按15%优惠。其他企业所得税率一律按25%征收。并非所有“关内”企业都能享受到税收优惠。从企业所得税来看,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的企业所得税为16.5%,上海自贸区内的一般企业与区外一样,都为25%,高于前者。

而且,未来在自贸区内设立的企业除了能享受税收优惠外,在进出口额度上也会有更大的空间。对一些未完税的进口商品,企业将可以直接通过自贸区内的外资银行办理仓单质押,拥有更多更丰富的金融盘活手段。

值得一提的是,类似于国际艺术品拍卖这样的高端文化业态也将在自贸区内得到长足发展,从而大大降低了艺术品流通市场的税费成本和交易成本。

上海提出,对于自贸区内企业对外投资,将实行以备案制为主的管理方式,对境外投资的一般项目实行备案制,切实提高境外投资便利化程度。境外投资3000万美元以上资源开发类项目以及中方用汇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非资源类境外投资项目须由国家发改委核准,在试点内此项审批或将停止实施;对非金融类的境外投资,将由前置审批转变为加强事后管理。

7.关于汇率,兑换及资金转移

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可基本实现利率、汇率的市场化这个金融完全市场化和全面开放的重要指标。在自贸区内基本放开人民币汇率的衍生品交易,企业可以比较自由从境外获得借款,境外资本在自贸区内可以投资中国证券市场,境内个人资本流出将比较便利。实施负面清单后,在自贸区内外双向投资可自由流通,特别是境内外双向投资,包括境内(外)资本参股境外(内)企业。外商投资全面享受“准入前国民待遇”。

还有,对跨境资金转移的限制。一方面,在利率汇率市场化前提下,一定程度限制跨境资金(资本)转移是必要的。在利率市场化之后,区内外人民币存款的转移要受到限制。区内的个人可以把工资收入、其他合法收入以及海外收入存入区内的人民币账户,享受利率市场化的好处,但是禁止将个人在境内的人民币资金转存该账户。另一方面,即使在上海自贸区内,资本项目基本可兑换也不等于跨境资金转移的完全自由。对某些资金,例如洗钱和非法融资等违反世界公认的行为准则的跨境资金转移必须受到限制。同时,根据G20伦敦会议的精神,各国启动对避税天堂的监管也很紧等。

8.区内设立期货仓库

如果国外商品交易所能够在自贸区设立自己的期货仓库,将有助于国内大宗商品买家节约交易和运输成本,也能够减少对国外仓库的依赖。如中国是铜和钢等金属的最大生产国和消费国,但是像伦敦金属交易所这样的全球最大的金属交易所,在内地没有仓库(像伦敦金属交易所和全球其他大宗商品交易所通常希望设立自己的仓库,以确保交货地点尽可能地靠近消费和制造目的地)。这就意味着在伦敦金属交易所交易的许多中国内地客户只能通过新加坡或高雄的仓库进行金属实物交割,这增加了他们的运输成本。

9.鼓励发展行业

另外,自贸区鼓励从事境外股权投资,并提供相应的中介服务。比如,鼓励在试验区设立专业从事境外股权投资的项目公司,支持有条件的投资者设立境外投资股权投资母基金,可能与前海基本类似。

上海综合保税区管理委员会处长张红也曾介绍,为了推进贸易发展方式转变,自贸区将鼓励发展诸多新型业态,包括发展电子商务、融资租赁、高端维修、大宗商品交易、离岸贸易等。金融领域开放方面,自贸区将探索建立试验区金融监管新体制,将会有一揽子制度创新,包括人民币自由兑换、资金自由流通等。

后续仍每日关注并收集相关信息。

2013.9.22

第五篇:上海自贸区9大金融业务最热

上海自贸区9大金融业务最热: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居首

2014-09-23 16:08:00

2013年9月29日,中国第一个地方自贸区在上海呱呱坠地,伴随着一次次的揭牌或发布,上海自贸区行将满一岁。

作为一名金融从业者,我对上海自贸区推出的各项改革措施中的金融创新自然多留了点心,根据客户和同行对上海自贸区已推出并付诸实践的金融政策的评价,梳理出了下面这份“上海自贸区最受欢迎的金融业务”排行榜。一家之言,欢迎切磋。第一、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

根据银总部发[2014]22号文件精神,上海自贸区内注册企业可开展集团内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为集团公司提高境内外关联企业自有资金的集中调度和统一使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该政策的亮点在资金跨境不设额度管理,但须给不同性质的资金贴上标签,能被归集的资金仅限于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筹资活动产生的资金不得纳入被归集对象。

具体操作模式是,大型跨国利用区内注册成立的法人企业A,并以A企业开立的资金池账户为顶点账户搭建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资金的跨境双向归集必须通过A企业的一个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专用账户来完成,资金池架构如下图:

该项政策深受跨国公司和“走出去”企业的欢迎。在一两年前,在广大跨国公司全球司库的眼中,中国这么一个遍地是财富的经济大国依然是全球资金的孤岛,因为中国的监管机构严格限制资金的跨境流动,只有存在经常项下的贸易往来才能实现资金的跨境支付和汇兑,而资本项下的资金跨境流动必须经过有权机构的严格审批,在核准的额度内才可以跨境收支。而早些年来华发展业务的跨国公司不少都赚得盆满钵满,除了分红之外资金能回流总部的渠道少之又少。

近年来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资产价格处于低位,不少中资企业瞄准机会纷纷走出去,比如锦江集团、光明集团、复星集团等大型国有和民营企业都在海外成功并购了不少企业股权资产,在这些跨国并购案例中,并购初期需要境内母体提供一定的现金流支持,在该政策出台之前主要是通过内保外贷的方式予以满足;在度过并购调整期之后,被并购企业经营好转,形成自身的现金流之后,在该政策出台之前,境内并购母体也无法从境外收购子公司的现金流中获益,只能依靠子公司分红才能获得收购回报。

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将使跨国公司和走出去企业的上述烦恼迎刃而解,轻松实现总部对资金的集中管理,给集团资金带来最大效用。短短半年时间,已有多家跨国公司决定将其中国公司与境外的结算调整成人民币,再利用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产品,使得人民币成为其全球资产配置的一部分。第二、人民币跨境借款

根据银总部发[2014]22号文件精神,自贸区内注册的法人企业可以在实缴资本一倍的额度内从境外借入人民币资金,供自身经营之用。

众所周知,中国对资本项下实行严格管制,企业的跨境融资受到严格监管,一直以来只有外资企业在投注差范围内借入外债资金,中资企业除非获得国家发改委的特许一般无法获取境外资金。正是由于这种严格的资本管制造成境内外资金价格的巨大落差,外资企业特有的借用外债资金的政策成为其一项超国民待遇。自贸区的人民币境外借款政策打破了外资企业的这个借用境外资金的特权,使得中资企业获取外债资金成为一种制度安排,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财务需要合理安排权益和债务资金的合理比例,有效降低财务成本。

注册和经营于自贸区内的上港集团成为该项政策实施以来的最大受益者,公司境内银行负债已基本置换成为了境外银行负债,而且公司还正在洽谈通过境外银行完成在境外发债,实现境外金融市场的直接融资,根据上港集团的半年报,公司实缴资本超过200亿元,长期加短期银行负债超过120亿元,另有应付债券超过40亿元,假设上述金融负债性资金(不超过实缴资本200亿元)全部置换成境外融资,目前境内外资金价格差距大约在1%左右,一年为公司节约的财务费用将达到1.6亿元。而其他注册于自贸区内的外高桥集团、自贸区联合发展有限公司均有这样的政策机会。第三、分账核算业务

6月18日,人行上海总部举行隆重仪式迎接自由贸易账户的诞生,这是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中就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项政策,历时9个月终于成功落地,当天工行、中行、建行、浦发、上海银行等五家首批上线,截至目前在纳入人行首批辅导的十家商业银行均已上线(另外五家为农行、交行、招商、中信和民生)。

何为分账核算业务?商业银行经人行上海总部验收合格的分账核算单元基于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向区内和境外企业或个人提供的,与传统银行服务分开核算的自贸区金融服务。目前分账核算单元能开办业务有:

1、开户:各银行办理最多的业务就是开立自由贸易账户,根据制度设计自由贸易账户为多币种账户,但目前仅能开立人民币账户,外币账户尚不能开立,各家行都在积极营销区内或境外企业来开户。

2、存款:各家商业银行分账核算单元最稀缺的业务,遵循人行的监管规则,自由贸易账户中存款资金利率在央行公布的同期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不超过10%,自由贸易账户存款是分账核算单元的稀有资源,充分体现了存款是商业银行的立行之本。

3、结算:各银行能为客户基于自由贸易账户办理TT汇款、信用证等跨境或境内结算业务,由于自由贸易账户具有自由汇兑功能,虽然客户只能开立人民币自由贸易账户,但上述结算业务中对境外支付不限于人民币,可以以任何币种进行。

4、汇兑:各银行可以为自由贸易账户提供汇兑服务,由于分账核算单元提供汇兑服务形成的汇兑敞口在境外市场平盘,因此兑换的汇率接近于境外市场。

5、融资:各银行目前可以为自由贸易账户提供融资服务,人行上海总部对发放融资的资金来源进行了严格规范,分账核算单元向自由贸易账户发放的项目或流贷资金贷款的资金来源必须为自由贸易账户的存款或总行拆入的资金;向自由贸易账户发放贸易融资,如果资金流向为对外支付,在符合“币种匹配、期限匹配”的要求下可以从境外拆入资金(但总量须控制在人行要求的规模以内)。

特别说明的是,如果企业开了美元信用证,分行核算单元可以基于该美元信用证提供美元押汇的外汇融资服务,银行的美元头寸可以参照上述贸易融资资金来源要求从境外拆入。

由于央行“金融30条”中第三部分关于投融资汇兑便利的实施细则尚未出台,企业或个人的自由贸易账户的使用功能尚未完全释放,特别是投融资的功能,也正式因为如此,所以该项政策创新在企业和金融从业者中口碑榜暂列第三位。第四、外汇资金集中运营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市分局关于印发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外汇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上海汇发【2014】26号)文件精神,自贸区内注册法人企业可以申请跨过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业务,允许跨国公司以自贸区内注册企业的名义申请开立国内资金池主账户和国际资金池主账户,分别用于归集国内资金池成员和国际资金池成员的外汇资金,在两个资金池主账户中的外汇资金可以有限互通,国内主账户流往国际主账户的资金不能超过国内资金池成员所有者权益之和的百分之五十;国际主账户流往国内主账户的资金不能超过国内资金池成员可利用外债额度之和。上述额度控制实行双向轧差净额管理,由银行系统实行实时控制。

该政策在2012年率先在上海和北京两大城市试点开展试点,并在2013年扩展到多个省市,试点客户达到几十家之多。由国家外汇管理局设计的这套政策是集跨国公司对外放款、外债管理、国内外汇资金池、集中结售汇等多项现有政策的综合运用,把原来各项分开办理的各项外汇业务通过银行与企业实现了系统自动办理,总体上未突破现有政策框架,要说有突破的话,只有通过该政策实现了外债额度在集团内不同成员之间的共享,突破了原先外债额度只能供自身使用的限制。

该政策在今年6月份已实现了全国推广,不论主办企业注册在哪里,只有有需要,且能达到集团内成员年结算量达到一定规模(自贸区唯一优势是尚未要求年结算量的起点门槛),都可以向当地外汇管理局提出申请,报外管总局备案均可以办理。

第五、外汇资本金意愿结汇

自今年4月份起,自贸区内注册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汇资本金可以突破原有的支付结汇制的限制实行意愿结汇,将外汇资本金全部结成人民币存入一个待支付人民币账户中,待支付人民币账户中的资金由商业银行按照资本金使用管理要求进行监管。

在人民币仍处于升值通道中背景下,该政策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避免跨国公司再年终财务决算中留下一笔数额不小的汇兑损益成本。

第六、跨境人民币三方支付

根据《关于上海市支付机构开展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银总部发【2014】20号)文件精神,只要三方支付机构持有互联网支付牌照,向人行上海总部备案都可以申请办理。和自贸区的关系就是,上海地区的支付机构无须办理任何额外手续就可以直接办理,上海市以外的三方支付机构需要在自贸区内注册一家分公司,并以分公司的名义办理。

与2013年9月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复的外汇跨境三方支付的实施细则相比,本实施意见对支付机构开展跨境人民币三方支付业务的规范比较原则,对账户体系、业务范围、支付限额、信息报送等具体环节的规范多数以负面清单的方式予以规范,特别是关于办理跨境人民币三方支付的备付金账户架构问题至今未得到较好解决。

而2013年底国家外汇管理局启动的外汇跨境三方支付业务,核发了全国17张外汇跨境三方支付牌照,其中上海市获得8张,包括银联电子、东方电子、快钱、盛付通、汇付、通连、迅付、富友等,经过近一年的磨合和适应,已渐渐为各支付机构所接受,业务量也渐渐起来,截至今年上半年,人民币跨境三方支付结算量不足1.8亿元,外汇跨境三方支付结算量已达2亿美元左右。以人民币方式进行跨境支付还需要境外商户的一个接受过程,加之近一年来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显著,人民币打破单边升值的态势,境内外汇差缩小,境外更愿意直接以外币收款,影响了该项政策的受惠面。第七、跨境收支的集中收付与轧差清算

跨境收支的集中收付与轧差清算是伴随本外币跨境资金池业务一并开放的一项金融创新服务,笔者单独把它提出作为一项产品来分析是因为目前阶段其受众面比较有窄,能享受该政策开放的企业只有少数大型跨国集团,其在境外已成熟开展了集中收付和轧差清算的跨国公司,如GE、IBM等,而且开展集中收付之后还受到集团内全国成员企业的出口退税的办理、集中收付之后形成委贷的税收成本等不确定性等的困扰,真正已开展这项产品的企业少之又少。

第八、直接投资项下简化流程

根据银总部发[2014]22号文件规定,自贸区内注册的企业和个人办理直接投资项下的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时可以适用简化流程并与前置核准脱钩。何为简化流程和前置核准脱钩呢?其实就是自贸区内注册的企业或个人来银行办理跨境投资项下的人民币跨境结算,银行可以不审查任何材料直接办理。

但是根据围绕自贸区新推出的各项创新政策都强调银行应根据展业三原则对每项业务都能做到“了解你的客户”、“了解你的业务”、“尽职”,虽然客户在柜面办理业务时可以不提交任何材料附件,但不能免除银行调查客户办理业务的背景真实性调查,因此各家银行在办理该项业务是一般都要求企业提供管委会的备案登记表,哪怕是事后提供,银行须要留作将来各类监管机构的检查以证明资金做到尽职调查。此外,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要求企业对外投资需要ODI(对外直接投资)登记,5月份外管局将自贸区企业的ODI登记下放给了商业银行代为办理,银行在办理这项登记业务时也需要获取政府有权部门的登记备案信息。

目前自贸区仅办理了企业项下的对外投资备案登记业务,对个人项下尚未开展,受制于国家关于个人对外投资未开放的大背景,但根据媒体报道,天津已经开展了个人对外投资试点工作。

第九、大宗商品衍生品柜台交易结售汇业务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市分局关于印发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外汇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上海汇发【2014】26号)文件规定,银行向区内企业基于真实交易背景的套期保值需提供大宗商品衍生品柜台交易服务,为此银行因向境外平盘产生的汇率敞口或外汇盈亏,可以在本行办理相应结售汇业务,统一纳入银行结售汇综合头寸管理,由外管局对银行实行累计发生额规模管理。

这是一项什么业务呢?简单说就是区内企业因经营大宗商品可以经银行到境外衍生品交易市场开展套期保值(柜台交易),因此发生的损益,在该政策之前只能已企业自有外汇资金与银行进行结算结算,现在可以以人民币资金与银行进行结算了!大宗商品衍生品柜台交易并不是新业务,中资银行中有工行、中行、建行和国开发具有业务资质,但目前在开展业务的只有工行和中行。

该政策在实践中运用的概率较低,因此对一个大宗商品交易商而言缺乏外汇交易资金从事衍生品交易实属少见,更别说此类大宗商品交易商要限定在自贸区内。

(原标题:上海自贸区9大金融业务最热: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居首

下载时政热点:上海自贸区带来了多少改革经验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时政热点:上海自贸区带来了多少改革经验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上海自贸区的钢铁机会(范文)

    上海自贸区的“钢铁”机会 事件 8月22日,商务部发布消息,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这意味着上海自贸试验区将成为国内首个符合国际惯例的海关特殊监管区。......

    上海自贸区的离岸金融业务

    【摘要】上海自贸区是中国政府在上海设立的区域性自由贸易园区,也是我国大陆境内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自上海自贸区挂牌成立以来,其离岸金融业务的发展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建立......

    上海自贸区融资租赁政策汇总

    上海自贸区融资租赁政策汇总 1.与境内区外的融资租赁公司仅能开展国内业务相比,区内公司的业务范围更广,可开展全流向的租赁业务,包括两头在内的境内租赁、两头在外的境外租赁......

    上海自贸区综合性新闻[推荐阅读]

    上海自贸区成立一周年进出口值达7475亿元 2014-10-30 08:58:00 出处:东方网 据上海海关统计,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一周年来(自去年10月至今年9月的整月数据统计),累计实......

    上海自贸区注册公司总结文档

    上海自贸区注册公司总结文档 在自贸区注册企业相对来说比区外方便很多。从自贸区企业注册登记流程可以看出,与区外内资公司注册比较,有四个主要的不同:一是取消了最低注册资本......

    1上海自贸区政策解析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区”)于9月29日开始正式运行。为充分认识上海自贸区政策内涵及运行机制,准确把握当前形势,促进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市政府办公......

    浅谈上海自贸区的战略意图

    厚德博学,追求卓越 浅谈上海自贸区的战略意图 2013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该试验区成立时,以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为核心,辅之以机场保税区和洋山港临港......

    2014上海自贸区政策问答(精选5篇)

    上海自贸区政策问答 1 自贸试验区内企业挂牌上市是否享受政策扶持? 答:目前自贸试验区内如有企业上市,比照浦东新区企业上市政策。申请流程请参考下列链接(浦东新区促进金融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