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综合性新闻[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5 07:17: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上海自贸区综合性新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上海自贸区综合性新闻》。

第一篇:上海自贸区综合性新闻

上海自贸区成立一周年进出口值达7475亿元

2014-10-30 08:58:00 出处:东方网

据上海海关统计,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一周年来(自去年10月至今年9月的整月数据统计),累计实现进出口总值7475.3亿元,同比增长6.5%,高出同期上海市外贸进出口总体增速2个百分点,占同期上海市进出口总值的26.4%,占比相较于挂牌前一年提升0.5个百分点。

其中,出口1965亿元(占上海市出口总值15.4%),增长10.3%,高出同期上海市出口总体增速9.5个百分点;进口5510.3亿元(占上海市进口总值的35.5%),增长5.2%。

上海自贸区法庭成立一年受理商事案件397件

2014年11月20日09:23 法制日报

法制网天津11月19日电 记者袁定波 去年11月5日,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自由贸易区法庭正式成立,集中审理涉自贸区民商事案件。记者今天从第四次全国涉外商事海事审判工作会议上获悉,从通过一年来的审判工作实践,自贸区法庭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

据统计,一年来,该法庭共受理涉自贸区商事案件397件,审结303件。案件特征体现为四个明显,集中反映了自贸区新政的影响。案件体量增长明显。案件数量较上一年度同一区域增长35.49%。诉讼标的总额超过人民币10.23亿元,较上一年度同比增长57.87%。案件结构转变明显。案件结构发生变化,服务贸易纠纷比重从上一年度10.58%上升为36.27%,货物贸易纠纷比重则从42.32%下降为40.30%。案件涉外特征明显。涉诉企业中,外商投资企业占72.60%,且多为境外企业在国内设立的独资子公司,纠纷所涉交易涉外因素多。协议管辖现象明显。超过40%的涉自贸区商事案件为当事人协议选择原告住所地或合同签订地法院管辖,从而指向上海市浦东新区。

相关新闻

9月26日,上海自贸区建立一周年新闻发布会召开,向公众交上了一份周年答卷。业界普遍认为该自贸区建立的意义不亚于深圳特区,其一年来创新的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等多项措施已在全国各地得到推广,这实际上也是当初设立自贸区的初衷。面对下一步的走向和各地申报自贸区的热潮,受访专家更希望能在上海自贸区进行进一步改革试验,并最终将这些改革措施推广到全国。1.2万余企业拥进自贸区

9月19日,淅淅沥沥的小雨中,位于上海外高桥的自贸区管委会大厅里井然有序,早已不复去年刚挂牌时人满为患的景象。

不过,在管委会大厅门口,依然聚集着不少兜售代理办证业务的“黄牛”,每当有人进出,这些黄牛都会迎上去招揽生意。

“现在虚拟注册地址已经降到8000元了,要不要注册一个?”一位“黄牛”问道。根据规定,注册企业既可以到自贸区租赁实体办公场所经营,也可以租赁“虚拟注册地址 ”(注册地在自贸区,主要办公地址在区外),前者一年下来至少需要数十万的租房成本,后者仅需一年2万元租一个门牌号作为注册地址即可。

“那些8000元肯定是忽悠你的,现在虚拟注册地址价格虽然降了,但也要1.5万。”张宏飞(化名)告诉记者,他是上海一家企业登记代理有限公司的项目负责人。

这位自去年10月起专门负责自贸区企业登记代理的负责人经历过自贸区企业注册最疯狂的时候。

“一开始,前来自贸区注册企业的人非常多,别说大厅里,外面的广场上都挤满了人。每个人都热情高涨,跟打了鸡血似的。”张宏飞形容,他和同事曾经有过凌晨两点去自贸区管委会门口排队的经历。

由于前来注册企业的人太多,一度使得宣传中的“4个工作日完成注册登记”根本无法实现。

“有的说递交申请材料后4个工作日就能领到营业执照,但是根据实际情况,由于需要流转的部门很多,起码要10天。”张宏飞曾经和自贸区管委会的一位工作人员交流过,“自贸区管委会的工作人员每天都加班到七八点。”

根据官方数据统计,截至9月中旬,自贸区共新设各类企业 1.2万余户,新设企业注册资本(金)总量超过3400亿元,其中张宏飞的公司帮助了300多家企业完成注册,有内资也有外资,大部分企业都是贸易、金融、科技和服务公司四种类型,其中做国际贸易的占到一半多。

在张宏飞印象中,前来自贸区淘金的企业有两种,一种是本身就从事外贸生意,在自贸区注册公司为了货物流通便捷;另一种则是希望融资的小企业,以创业者为主,“他们更看重的是这里企业注册方便,企业的融资成本降低,以前中资企业如果想争取境外借款,需要通过层层审批,现在上海自贸区有人民币跨境借款业务,自贸区内企业可以从境外借款。” 不过也有企业把自贸区当成宣传的重要招牌。“比如深圳一家上市公司,他们跑来上海自贸区注册了一家企业,然后回去大肆宣传自贸区政策,然后股市大涨。”张宏飞告诉记者。

本报记者注意到,类似上市公司在上海自贸区内注册企业的投资现象并不少见,比如东风股份和上海绿新合资在自贸区注册了上海乐馨臻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两家上市公司分别持股40%和51%。

青岛分享到了政策“红利”

注册成本降低是企业扎堆自贸区的动力之一。

按照自贸区企业准入规定,除了银行、证券、基金、保险、直销等行业以外,大部分企业注册时改实缴资本为认缴资本,并且取消最低出资规定,也就是说,企业可以自主决定注册资本的金额,以及在何时、以何种方式缴纳。这项规定在很多人眼里,等同于“零元注册”。很快,这项于2013年9月29日起已经在上海自贸试验区试行的注册制度也在其他地方开始复制。

今年2月18日,国务院公布《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注册资本由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可以“零首付”。

据了解,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也是上海自贸试验区首个向全国推广的成功经验。

“注册资本由‘实缴’改为‘认缴’,意味着企业可以自主决定其注册资本的首次出资比例、出资期限等,这不仅大大降低了企业设立时的资金门槛,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企业资金的运转效率。”张宏飞举例说明,比如,以前有一家企业,注册资本是1000万,那么必须出具一个验资报告,证明你首次出资额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20%,现在不用了,这个注册资本是认缴制,只要在认缴期限内完成认缴出资额即可。

“工商注册更加便利,也降低了企业设立的资金成本。这大大减轻了那些初次创业者的负担。”张宏飞说。

上述改革的效果显而易见。根据公开数据,今年1月至8月,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同比增长15.75%;新增注册资本(金)同比增长66.7%。

在宽进的同时,严管也已经跟进。记者了解到,上海工商部门目前已扩大了信息公开的领域和范围,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可以由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系统查询企业的信用信息,形成“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局面,引导市场主体诚信经营,公平竞争。9月23日,自贸区内企业 2013年度年报公示告一段落,自贸区内首批企业经营异常名录昨已挂上工商局网站,首批进入名单的企业有1467家,以中小企业为主。

除了政府管理制度改革的推广,另一个从自贸区走向全国的则是海关监管服务制度的复制。

在上海交通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潘英丽看来,自贸区的贸易便利化程度有明显提升。“前几年我去调研过海关,整个过程非常复杂,但在上海自贸区成立以后,海关在贸易便利化方面进行了很多改革。”潘英丽表示,上海自贸区的贸易和投资效率显著提高,诸如“先进区、后报关”等14项创新监管措施在覆盖全区的基础上,已经在全国推广。

如潘英丽所言,以青岛海关为例,自19日起,青岛海关将启动对上海自贸区14项海关监管创新制度复制推广,市民可以直接在家门口购买到价廉物美的进口保税展示商品;企业在货物进出特殊监管区域时可先不缴税,事后统一纳税„„这些原本只有上海自贸区独享的政策红利也走进了青岛。是制度创新区而非优惠区

但不是所有企业都在自贸区混得风生水起。

来自山东济宁的孙先生在自贸区注册了一家从事煤炭贸易的企业,“既可以把国内的煤出口,又可以进口国外的优质煤。”但这家注册将近一年的企业业绩惨淡。“现在整个经济大环境不好,煤炭市场更别提了,所以整个公司都没怎么开展业务。”9月20日,孙先生在电话中告诉记者。孙先生原来在济宁从事煤炭设备相关的销售工作,本意是盼望自贸区内能有一些税收优惠,“最盼望的就是营业税的降低。”

实际上,自贸区内的不少注册企业都抱有同样的期望。自去年9月29日上海自贸区挂牌以来,从各类媒体和自贸区官方网站上经常可以看到各种政策措施出台,但自贸区内的企业却有不同的感受,“除了一些行政审批效率提高外,并没有享受到太大的实惠。”

“其实一开始,很多企业的确都盼望的是营业税的改变,因为一直都传言说,自贸区的营业税将会降到15%,这比普通地区的25%来说优惠力度很大,这也一度成为了不少代理公司招揽客户的一个诱惑。”张宏飞告诉记者,但很明显,短期内营业税的优惠是不现实的。

“主要在于大家对自贸区的理解还是有些不一样。大部分企业进去就是想要得到一些政策优惠,比如减税、免税,或者更自由,但自贸区是个改革开放制度创新的试验区,不是政策优惠的试验区。”面对企业在自贸区里的实际感受和想象不一样的现状,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石良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解释道。

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刘胜军也有同样的感受,“自贸区出台了很多新政,看上去好像很热闹,但市场却感受不到。”

刘胜军认为,这是因为业内对自贸区改革期待过大,尤其体现在让业界和学界寄予厚望的自贸区金融体制改革上。“可能很多人一开始对上海自贸区的金融改革抱有太大的期望,其实金融体系的开放是有风险的,不一定越快越好。”刘胜军告诉记者。

“比如大家最关心的利率市场化问题,目前自贸区外币存款利率市场化将完成,但这跟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其实并无关系,不能把利率市场化改革寄托于自贸区。”刘胜军表示,利率市场化应该是全国统一实行,单纯在自贸区实行没有任何意义,“如果没有复制意义,那就没必要在自贸区里实行。”

中国整体改革的试验田

对于上海自贸区一年来的成绩,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石良平打80分,“上海自贸区在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和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方面表现比较突出,但服务业开放动作不大,法律法规进度太慢,需要改进。” 刘胜军坦言,他只能打60分。但因为在上海自贸区迎来一周年之际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到访,刘胜军愿意对自贸区抱有新的期望。“对于上海自贸区来说,好消息就是一周年时李克强总理来了,这说明总理对自贸区抱有很大的期望。”刘胜军说。在今年7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的一次座谈会,刘胜军曾经亲自感受到了李克强总理对自贸区的重视。“总理知道我是上海来的,就要我多研究研究自贸区。他见到上海学者就想到自贸区,这说明自贸区在总理心中有分量。”作为民间智库的经济学者,刘胜军出席了7月15日的座谈会。

刘胜军认为,自贸区之所以在总理心中有分量,它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贸易的便利化,更在于是一个简政放权的试验田。上海自贸区从它的立意出发,它是为了给整个中国整体下一阶段的改革做一个试验田,为更深水区的改革趟路。“比如简政放权,并不是说放权之后就两眼一抹黑了,而是要建立一个信息平台,可以监控企业,如果企业有哪些失信行为,那就上黑名单,以前可能需要政府来处罚,现在交给市场来做。”刘胜军举例说明。

“从这个角度来讲,如果谈到对自贸区有什么观望,我觉得政府应该在管理体制方面有更大的突破,刚才很多人谈到了利益的问题,政府部门阻力的问题。”刘胜军表示其实自贸区改革中遇到的很大一部分难题是自贸区与中央各部委之间就具体改革措施进行的沟通和博弈,“自贸区里的简政放权,是各部委放权,地方政府获利,这当然会遇到一定的阻力。”

对于下一步改革,刘胜军建议,除了继续在“小政府大市场”上做文章,最重要的是在引进外资方面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能有实质性进展。“现在的负面清单实际上还是说得不够清楚,外资进入中国那些领域能做哪些领域不能做,过于模糊,比如说有些领域外资可以进入,但又规定了很多条件,这样就太繁琐了,跟以前区别不大。”刘胜军建议,新版负面清单应该避免这些上述不便,把可以开放的领域说得更透彻。而随着上海自贸区挂牌一年多来的改革实践,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申请上马自贸区。

长期关注自贸区改革的经济学家刘胜军认为,上海自贸区的可复制性并不是指在全国范围内掀起自贸区申请潮,而是将成熟的经验,尤其是制度上的创新成果向全国推广。

自贸区总体方案设计参与者、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室主任王新奎亦抱有同样的观点,“上海自贸区所有的改革措施和政策,最终都要以可复制、可推广为目的。”

文/记者 李杨(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韩正谈上海自贸区发展:如果只为自己发展无意义

2014-11-19 02:05:54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上海)他表示,不太关心GDP却更关心环境数据,每天起床第一件事情就是看空气质量数据 [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蜗居的人有房住、生病能够找到好医院、孩子上学有好学校„„让这座城市里的市民有幸福感,是城市管理者最大的心愿]

本报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11月15日上午接受英国《金融时报》专访,就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沪港通”开通、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经济转型升级等国内外关注的热点话题回答了提问。

谈上海自贸区发展:如果只为自己发展无意义

采访中,韩正回答了英国《金融时报》副主编、FT中文网总编辑张力奋的提问。在谈到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时,韩正说,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核心意义,是试验出一整套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更好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创新管理制度。现在政府职能转变还没有到位,我们要创新的这套制度,很大部分是对现有制度的颠覆性改革,难度就在于此。“上海自贸试验区要探索出一套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就是负面清单越来越短,不列入清单的内容完全由市场主体自主决定;列入清单的,管理程序、办法和制度高度公开透明运行。政府不再干预企业和微观经济,而是在市场发展的过程中实施事中事后监管。”中央给上海三年时间试出一整套制度成果,全国人大法律授权也是三年,我们希望通过三年的努力使创新的成果制度化,形成一套成型的制度,三年内分批交出可复制可推广的试验成果。如果上海自贸试验区发展只是为了自己发展,这是无意义的,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制度体系、更好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才是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根本任务。

韩正说,我们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然是市场经济体制就必须符合市场规律,很多审批是不符合市场规律的。我们的目标是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既然是决定性作用,政府现有的审批很多是阻碍了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以前置审批为主的政府管理模式,从计划经济时代延续下来,改革开放之后,已有了很大改变,但如今审批还是太多了,而且也不够透明,造成很多问题。这次上海自贸试验区改革,是向审批开刀、革审批的命,从某种意义上讲,革审批的命就是革政府自身的命,把政府不该管的还给市场、还给企业,对国资、外资、民资、所有企业一视同仁。

韩正说,总书记指出,上海自贸试验区28平方公里是国家的试验田,要像袁隆平院士那样培育出良种,在全国范围播撒,我们现在就是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去做。我们很希望试验的成果能够推广到全市、推广到全国更多地方,这样有利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这才是改革的本意。

“我们很重视各方对上海自贸试验区运行一年的评估、评价和意见建议。”韩正说,运行一年来,自贸试验区内已经开展试点的工作进展,我们是比较满意的。“这好比一张工作单子,我们对进入单子的工作进展比较满意,但是依然觉得有些应该进入单子的还没有进入,而进入这个工作单子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是我们2015年、2016年的任务。”2014年,我们对服务业、金融业开放度已进一步扩大,相信2015年还会再走一步。2015年版的负面清单,会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缩短。负面清单开始的时候缩短相对容易,越往后缩短越难,到一定时候,缩短不是主要的,而是列入负面清单管理的程序、办法、制度,特别是透明度要进一步增加。

谈沪港通:有信心不会出现颠覆性问题

在谈到11月17日正式启动的沪港通时,韩正表示,沪港通对上海、对香港、对国家意义重大,对全球资本市场也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这是内地资本市场开放的重大举措,将使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程度得到提高。我们很希望通过沪港通这个桥梁,推动两地市场发展。随着沪港通的进一步发展,相信还会有一系列制度创新。我们现在最关心沪港通开通之后,风险要有效防范、市场得到持续发展,这是最为关键的,中国证监会实行额度管理就是为了防止风险。实践中,可能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和挑战,只要循序渐进,我们有信心不会出现颠覆性的问题。

“中国资本市场要健康发展,唯一的出路在于改革。”韩正说,我们希望沪港通能够推动境内资本市场的改革。沪港通通了以后,我们会看到以前并不了解的情况,遇到以前没有遇到的问题,而这些情况和问题就会倒逼我们去改革,通过改革,中国的资本市场会越来越健康。

韩正表示,无论从发展环境、人才集聚、法治环境、市场成熟度各方面,上海和香港还不能比,香港比上海成熟得多,我们需要向香港学习。与成熟市场交流会带动上海快速发展,上海本着借鉴学习的心态来交流。

谈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当前最大的瓶颈是人才

在谈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时,韩正说,上海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是中央确定的。我们的既定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上海自贸试验区的金融改革必将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进一步扩大开放,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能够进一步加快。上海自贸试验区内的金融改革创新,完全是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在“一行三会”具体领导下来推进的。我们下一步的工作目标之一,就是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以渐进、有序的方式,允许自贸区内合格的个人开设资本账户。无序的开放会造成风险,我们不希望出现颠覆性的风险问题,因此就是开放一点、扩大一点,开放一点、扩大一点。2014年开放了一点是成功的,为2015年进一步开放奠定了基础。

韩正说,未来几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关键看制度创新的力度。如果上海自贸试验区各项制度创新,经过三年的持续努力能够有大的突破,那么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将在现有基础上实现很大的进步。他坦言:“我认为,当前最大的瓶颈是人才。”

谈经济转型:不太关心GDP更关心环境数据

在被问到上海是不是还关心GDP指标时,韩正说,上海在五六年前已经不再考核区县的GDP指标。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经济实现了多年快速增长,上海浦东开发开放24年以来曾经连续16年实现两位数增长,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和上海自身的特点告诉我们,上海当前和面向未来的发展,必须更加重视品质、结构和效益,必须更加重视对国家战略的贡献。

韩正说,上海下一步发展更重要的是依靠科技创新,我们现在根据中央的要求,提出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上海高校有68所,也是全国各类科研院所最集中的地区之一,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外资、国资、民资投资的产业类研发中心,在上海集聚是最多的。从这个方面来讲,上海建设科技创新中心,是我们的优势之一。

韩正表示,不太关心GDP数据了,却更关心环境数据,“每天早晨起床第一件事情,就是看空气质量数据,晚上睡觉前也一定要看一下。”上海首先是做好自己的事情,采取各类措施治理影响环境质量的因素,同时与江苏、浙江、安徽一起建立长三角三省一市联防联控机制。现在空气质量好与坏,还处于人努力但天要帮忙的阶段,等到今后,人努力、天帮忙都能维持好的空气,那才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作为城市的管理者,我们更关心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之后,社会如何能更公平。现在人们讲要有幸福感,幸福感是什么?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蜗居的人有房住、生病能够找到好医院、孩子上学有好学校„„每位市民的幸福感都不一样。让这座城市里的市民有幸福感,是城市管理者最大的心愿。

本文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上海自贸区进行的不单是一场经济试验

2014年11月20日 中研网讯:

改革和法治,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中国梦的“两翼”,需要双轮驱动,释放双重“红利”。

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向一致,相辅相成,并行不悖。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336项深化改革目标到四中全会180多项依法治国举措,经济体制改革正呈现新动向。

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重大改革于法有据

大连市政府近日宣布,大连海关正在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14项监管创新举措。此举将进一步减少通关手续,提高通关效率,降低相关企业通关成本,促进进出口的稳定增长。

“上海自贸区进行的不单是一场经济试验,更是一场法治试验。”全国政协常委、法学专家周汉民说。

可复制可推广背后是重大改革的立法先行。上海自贸区挂牌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就授权国务院在自贸区内暂时调整有关行政审批,今年8月1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又正式实施。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迫切需要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使改革蹄疾而步稳,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这意味着,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必须以保护产权、维护契约、统一市场、平等交换、公平竞争、有效监管为基本导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要进一步重视发挥立法对改革的推动作用,变 政策引领 为 立法引领,在立足国情、借鉴国外经验基础上,适度超前谋划立法,使立法更具前瞻性。”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王利明说。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十八届四中全会展开了经济体制改革领域立法清晰的路线图:

健全以公平为核心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自然人财产权的保护,清理有违公平的法律法规条款;

创新适应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的产权保护制度,加强对国有、集体资产所有权、经营权和各类企业法人财产权的保护。国家保护企业以法人财产权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企业有权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无法律依据的要求;

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立法。完善激励创新的产权制度、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

加强市场法律制度建设,编纂民法典,制定和完善发展规划、投资管理、土地管理、能源和矿产资源、农业、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法律法规,促进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公平交易、平等使用;

依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反对垄断,促进合理竞争,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穆虹指出:“在改革实施过程中,自觉践行法治原则,自觉维护法律尊严,不让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利益集团或个人意志干扰影响改革举措的落实,这是对操作执行层面的基本要求。”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11月18日,《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4年本)》向社会公布,共取消、下放38项核准权限,并提出坚持放管并重,加强后续监管。

“此次修订目录是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持续推进简政放权的重要措施,使中央层面核准的项目数量减少约76%,有利于更好地实现企业自主投资,为各类投资主体创新创业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李朴民说。

去年以来,新一届中央政府开始了以“清权、减权、制权”为核心内容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清单之外的审批一律取消,这是转变政府职能的一项重要举措。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政府既是行政执法的主体,又是改革的实施者和执行者,依法行政不仅关系依法治国能否实现,也关乎改革的成败。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创新执法体制,完善执法程序,推进综合执法,严格执法责任,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依法行政体制,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法治应成为政府与市场的平衡器,在政府与市场两者作用不可偏废的情况下,更需法治之脑去控制政府与市场之手,弥补它们的失灵现象。”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李曙光说。

从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可以看出,未来我国推进依法行政将朝着多个方向齐头并进

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方面,完善行政组织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推进各级政府事权规范化、法律化;

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方面,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积极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

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方面,根据不同层级政府的事权和职能,合理配置执法力量,推进综合执法,完善市县两级政府行政执法管理,加强统一领导和协调;

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方面,依法惩处各类违法行为,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

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方面,努力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加强对政府内部权力的制约,完善审计制度,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

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方面,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依据权力清单,向社会全面公开政府职能、法律依据、实施主体、职责权限、管理流程、监督方式等事项。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温宪元认为,“建设法治政府,要求政府履行任何职能都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从行为到程序、从内容到形式、从决策到执行都必须符合法律规定,让行政权力在法律和制度的框架内运行。”

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在良好法治氛围中推进改革

曾经为盖这些章,老百姓不知要跑多少腿。需要109枚审批公章办成的事,如今却只要1枚„„天津消除“公章旅行”改革几个月来,审批主体由“碎片化”变为“集中化”,行政大厅“分散式接件”变成“一体化办理”。

广大人民群众是改革的主体,也是依法治国的主体。改革实施不仅要求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依法办事,更需要每个社会组织和个人自觉维护、捍卫和践行社会主义法治。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国家治理所依据的法,并非来自人民之外的某个机构、组织的命令、强制,而是源自人民自己的意志。”中央党校教授张恒山说。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机制,牢固树立有权力就有责任、有权利就有义务观念;

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支持行业协会商会类社会组织发挥行业自律和专业服务功能,发挥社会组织对其成员的行为导引、规则约束、权益维护作用;

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发展律师、公证等法律服务业,统筹城乡、区域法律服务资源,发展涉外法律服务业;

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强化法律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权威地位,构建对维护群众利益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体系,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落实领导责任制。

专家指出,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化解矛盾用法的良好社会环境,必将为改革顺利推进提供重要保障。

商务部官员谈上海自贸区:因高税率而缺乏竞争力

2014年10月21日 13:08 新浪财经 微博 收藏本文

新浪财经讯 2014年10月18日上午,第十三届全国高校国际贸易学科协作组会议暨2014年国际贸易学科发展论坛在中央财经大学召开。大会的主题是“中国对外开放新阶段与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

大会开幕式结束后,商务部驻上海特派员办事处特派员张国庆,全国高校国际贸易学科协作组副秘书长、南开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盛斌教授,全高校国际贸易学科协作组副秘书长、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院长唐宜红教授,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育部经济与贸易类教指委秘书长崔日明教授等分别进行了主题发言。

张国庆特派员的发言主题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进展与挑战——上海自贸区建设一周年回顾”。他从贸易政策角度对上海自由贸易区所面临的成效和挑战进行了全面阐述。一方面,他从四个角度对取得的成效进行了概括:从改革上看,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制度改革取得了全面成功,形成了更加开放、透明的以备案制为主的投资管理体制;从开放上看,服务业23项开放已全面实施,电信、金融、建筑等重点领域开放迈出了新步伐;从建设上看,借助制度创新上海自贸区通关速度大幅提高,五大功能平台(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平台、亚太分拨中心平台、专业物流平台、高端服务)正在加快建设,有关制度安排如社会信用体系、企业公示制度、信息共享办法、市场监督制度等建设正在迅速展开;从成效上看,中外各企业纷纷到投资自由贸易区,表现出了较高的热情。另一方面,他还阐述了上海自由贸易区所面临的问题,如空间发展面临问题;可复制、可推广以及高标准与世界接轨问题,因高税率而缺乏竞争力问题;金融领域的开放和制度改革问题;管理法律适用性问题;此外,上海自由贸易区在管理思路创新上也面临着挑战。

盛斌教授的发言主题是“全球价值链与出口竞争力:问题与方法”。他站在学术前沿,研究了全球价值链如何改变贸易竞争力。他具体从三方面进行了阐述,全球价值链如何改变贸易绩效评价、如何改变影响贸易竞争力的因素与作用机制、如何改变贸易政策,并将全球价值链分析框架与传统分析框架进行对比分析。然后重点介绍了贸易竞争力分析中的数据来源和核算方法。具体分为货物贸易流量与传统贸易政策数据、GVC与贸易增加值数据、企业数据、新一代贸易政策数据和FTAs/RTAs数据等可以利用的数据库来源,并重点解释了WITS、WTO[微博]和World Bank、Doing Business Database、WEF等数据库。最后从理论方面、实证方面和政策方面提出了该领域有待研究的问题,并强调进行数据研究时要有问题导向,要明确利用这些数据的目的。

唐宜红教授对国际商务硕士学位培养标准(草案)进行了解读,指出国际商务硕士学位培养标准(草案)从培养水平上看是层次较高的标准,拟计划形成一个国际认证标准,实现国内外高校标准的对接;从培养内容上看是一个贯穿培养目标、学生要求、课程体系、课程、课外活动、基础设施和行政的全面标准,目的是使国际商务发展成以国际化为灵魂、以跨境货物和服务生产和服贸易为核心的特色学科;从培养目的上看是一个明确的标准,分别对国际商务硕士专业技能和国际商务管理过程环节问题进行了规范。此外,她还对国际商务专业学位基本要求(征求意见稿)的构架和内容进行了详细解读,明确了国际商务专业学位的合格标准,指出了国际商务专业学位硕士应该具备相应的基本的学术素质、知识储备和基本技能,应当掌握的相应的实践训练,并对毕业学位论文进行了明确规定。

崔日明教授就最新的经济与贸易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进行了解读。具体从标准的制定依据和目的、适用的专业范围、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与基本要求、课程体系、教学规范、师资队伍、教学条件、质量保障等各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崔日明教授重点强调了该标准的基础性特点,是全国经济与贸易类本科专业设置、专业建设指导和教学质量评估的基本遵循。各高校可对本标准的条目进行细化,但不得低于本标准的相关要求。同时强调了人才培养中注重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上海自贸区的难言之隐:中央放权

2014年10月23日 19:22 《小康》

整个进程就等于是上海自贸区和各部委在博弈,这很难很累。这么大的事,一方面应该有个中央部门协调,另一方面全国也应该多开几个自贸区,大家一起试验,分工探索,推进改革开放破题。只有上海一个,力量太单薄。

文|《小康财智》记者 刘彦华

上海自贸区即将迎来它的周年考,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石良平在上海与记者分享了当下他的所思所想。

《小康财智》:自去年9月29日挂牌以来,人们从各类媒体和自贸区官方网站上经常可以看到各种政策措施出台,但据自贸区内的很多企业,除了一些行政审批效率提高外,并没有享受到太大的实惠,请问我们应该怎样理解这种落差?

石良平:进入自贸区,大家的实际感受和想象的不太一样,我认为原因主要在于大家对自贸区的理解还是有些不一样。大部分企业进去就是想要得到一些政策优惠,比如减税、免税,或者更自由,对自贸区有着很大期望。但有两点需要说明,第一,他们要求的那些更开放的条件,这是以后一定会慢慢摸索的事情,因为在现实改革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问题,探索的速度相对比较慢,与大家预期的要求有些差距;第二,这一次中央再三强调,自贸区是个改革开放制度创新的试验区,不是政策优惠的试验区,不能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的人,他们肯定会有些失望。

《小康财智》:那么,您如何评价这一年来它的整体表现?

石良平:评估自贸区运行一年表现的最重要依据是国务院通过的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提出的五大任务,即深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扩大投资领域开放、推进贸易发展方式转变、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以及完善法制领域的制度保障。在我看来,第一年整个局面已经打开,这五个目标都有推进。

从进展上看,第一,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我们做的比较多,之前自贸区管委会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有30多条,预计到9月底总结经验可能会达到50条左右,其中一半以上都是政府管理体制方面的改革,这方面的成果比较明显。

第二就是关于投资,这方面重点做了两条,即负面清单和服务业开放。今年7月份,上海自贸区刚刚公布了2014版负面清单,与2013版相比,取消了14条管理措施,放宽了19条管理措施。

《小康财智》:2014版负面清单公布后,也有很多人评价说开放步子太小,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石良平:其实,这张单子对自贸区来讲难度很大,因为它其实不只是一个自贸区的负面清单,还是一个国家的负面清单,让一个自贸区去做一个国家的负面清单,确实有些勉为其难。我们的目标重点放在如何与中美双边投资协定(BIT)谈判相衔接,应该说有了这个清单比没有这个清单好很多,因为有了之后人们的思维方式会随之发生变化。

《小康财智》:刚刚你也提到了服务业开放的问题,这一年来关于服务业开放有什么进展呢?

石良平:关于服务业开放的问题,我认为难度比较大,主要难在哪里呢?就是我们每开放一个领域就会涉及到与中央各部委以前的规定相矛盾冲突,每开放一项就需要国务院给自贸区一项权力,即明确批示之前规定的还没有废除的法律法规在自贸区内不适用。

《小康财智》:在去年自贸区正式运行前,全国人大常委会不是表决通过了关于授权国务院在自贸区暂时调整有关法律规定的行政审批决定吗?

石良平:那是人大的三个文件,主要涉及一些外商投资法等方面的调整,但是在这一年的具体运行中,遇到的问题都是一些细节问题,比如航运开放,从大层面讲,自贸区可以进行航运开放改革,但要落到实处的时候又会与交通部的一些法规发生冲突,我们还是需要和交通部进行沟通协调,这样一来速度就比较慢。这样的法规问题非常多,有人曾说目前中央各部委仍在执行尚未废除的文件,涉及外资以及民资开放的文件,加在一起大概有17万之多,这个沟通非常费时。

之前有人提出要在自贸区开一个文物交易所,从大的法律层面讲是可以的,但报上去后人家不同意,我们也没办法。我们没有这个权利,障碍就是当初自贸区条例制定的时候存在很多争论,自贸区条例是地方法规,小法规要服从大法规,所以现在自贸区条例看起来基本上和总体方案差不多,具体执行很困难。

《小康财智》:除了法律法规方面的障碍外,自贸区服务业开放过程中还遇到了哪些问题?

石良平:在服务业开放过程中,我们还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改革思维还是没有转变过来。服务业开放和货物贸易开放是不一样的,它是不能圈地的,它的服务范围也是难以限制的。比如医院,我们说区内可以设立外资医院,但问题是谁能来这里看病,28平方公里的区域里并没有多少居民。圈地做试验是我们在原有的货物贸易概念下提出的政策,但现在的目标是进行服务业开放,这样一来就出现了问题。上海圈的这块地儿实在太小了,我们需要打破地域限制。

《小康财智》:这是否就意味着要扩区了?

石良平:扩区太敏感,我认为现在需要的是尽快可复制可推广,以此打破地域限制。

《小康财智》:按您的说法,服务业开放受物理空间限制难以有效进行,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改革,总结经验,推广复制到其他区域,难道这样的经验就是成熟的经验吗?它推广出去后真的不会出现人们之前一直在担心的那些风险和问题吗?

石良平:这确实是个问题,我们现在还难以给出确切答案,我认为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扩大试验范围,是否可以考虑先扩大到浦东新区,浦东新区本来就是个改革开放的先行示范区,是领头兵,这是不矛盾的。物理面积扩大后才能看出效果。另外,我们还有六个国家级新区,服务业开放的一些试验也可以先在这六个新区里进行。

《小康财智》:现在很多地方都在积极申报自贸区,您觉得哪些地方比较适合?

石良平:现在最成熟的当然就是广东和天津,但是在我看来,自贸区的概念还可以慢慢扩大,比如舟山新区。全国有六个国家级新区,长三角地区放了两个,而且上海的洋山港就在舟山,那么这两个新区的联动就非常重要。另外,苏州有个新加坡工业园区,里面也实行了很多开放措施,今年6月下旬,央行[微博]已经批复了苏州工业园区开展跨境人民币(6.1195,-0.0018,-0.03%)创新业务试点,它也可以和上海产生联动,有所拓展。

《小康财智》:西部地区就没有适合的城市或区域吗?

石良平:我个人认为西部地区时间好像还没到。加入WTO[微博]第二轮的改革开放我认为就是服务业的开放,从西部地区的保税区来看,除了重庆,其他地区货物贸易并不十分发达,服务贸易所占比重就更低了,还不太适合开放。谨慎起见,还是应该放在下一批。

《小康财智》:中央给上海自贸区的时间是2~3年,据您估计,这个时间够吗?

石良平:要完成中央部署的这些任务,2~3年时间肯定不够。整个进程就等于是上海自贸区和各部委在博弈,这很难很累。有些部门很支持,但也有些部门不太支持,所以各项改革有快有慢。所以我认为,这么大的事,一方面应该有个中央部门协调,另一方面全国也应该多开几个自贸区,大家一起试验,分工探索,推进改革开放破题。只有上海一个是不够的,力量太单薄。

第二篇:上海自贸区总结

2015年标准化制度改革情况

市质监局

上半年,标准化制度改革情况进展顺利,现将有关改革事项总结如下:

1.改革事项名称:企业产品标准备案

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关于在部分省市开展企业产品标准自我声明公开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认真开展企业产品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制度试点工作,引导企业进行产品标准自我声明公开。自2015年起,办理企业产品标准备案的企业,积极引导企业利用企业产品标准自我声明公开系统办理企业产品标准的自我声明公开工作,自我公开声明完成后视为企业完成企业产品标准备案工作。

第三篇:1上海自贸区政策解析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区”)于9月29日开始正式运行。为充分认识上海自贸区政策内涵及运行机制,准确把握当前形势,促进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市政府办公厅、市商务局特邀国家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原副院长陈文敬同志于11月7日上午在市政务中心作“中国(上海)自贸区政策解读与发展机遇分析”专题报告。

一、上海自贸区设立背景

大家都比较关注上海自贸区,不仅仅是我们国内在关注,国际上也非常关注。外国人关注上海自贸区有他的角度,有他们内在的一些考虑,他们也想搞清中国搞上海自贸区究竟是在做哪些方面工作?是一次真正的开放还是就在上海搞个动作?

从国际形势看,在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经济贸易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和贸易大国,而且出口是世界第一。中国发展到今天,在世界和地区事务中的作用是不可忽略,不可小觑的。同时我们看到,在国际上,世贸组织谈判,多哈回合谈了十多年了,到现在也没谈出结果。美国一直想主导世贸组织,这就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现在的形势与过去乌拉圭回合的时候有所不同,那时候美国主导的力量非常强大,现在很多新兴国家在崛起,话语权增多了,在世界经济的份量加重了,发展中国家联合起来,声音就非常强大,有些事美国就不那么容易为所欲为,所以这么多年,多哈回合谈判没有结果,那怎么办?现在一种趋势就是由多边转向区域。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势头并没有发生逆转,依然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所以这个最基本的判断要有。

从国内的形势看,我们也可以看得清,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我们极大地释放了生产力,物质财富的增长非常的迅速。我们的经济发展迅速是不争的事实,但是这种发展又是一种粗放型的,是廉价的、低成本的劳动力,通过大量资源的消耗为代价来换取的。我们必须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央已意识到这个问题,不再以GDP论英雄。习近平同志在二十国集团的峰会上就表态,不能靠政府的大规模刺激和直接干预来获得经济增长,要避免以经济增长速度论英雄,把增长速度适当降一点。但是从稳增长、保就业的角度来说,没有一定的增长速度,是很难实现我们就业目标的,还是要有一定的增长来保证就业,保障社会的稳定。所以,稳增长、保就业是我们当前新时期的新使命。最重要的一个是要调整结构,要转变我们发展的理念,是追求速度还是追求质量,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改革,30年的改革开放应当说我们经济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也形成了不同层面的利益群体,要削弱一个部门的权力,那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包括上海自贸区,到目前为止很多的细则都没出来,为什么?放开一点东西放给市场,非常难。

因此中央现在提出一条叫“包容性发展”,就是要社会公正,所以制度上必须要改革。改革首先的切入点就是政府要放权,要简政放权,要把有些权力让给市场,国企要让利给民企,所以这场改革,我们讲为什么水深?因为已经到了一种利益固化的地步。因此无论是从整个国家发展的理念以及我们需要制度上进行的改革,都需要进行一个重大的突破,那么怎么去突破?抓手在哪里?放在什么地方?就选中了上海。

应当说,上海自贸区这个信息的发出到它的挂牌运行,到现在紧锣密鼓地出台相关的很多的东西,这是中央政府的一个重大的战略决策,我发现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中国要继续坚持改革开放,也就是说就像习近平在新南巡的讲话当中说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李克强提出来改革也是红利。所以要坚持改革,要以开放促改革。

二、选择在上海设立自贸区的意义

在2010年,上海的生产力研究中心就提出了自贸区方案。为什么上海提出来,中央就能批呢?应当说上海市的领导抓得很紧,我曾经跟很多地方都讲过,就是任何一件类似东西,要上升到国家战略,一定是地方一把手工程,上海的一把手非常重视这事。温家宝同志对上海的方案有一个原则的意见,说原则同意,请商务部研究,刚开始他是让发改委牵头研究。李克强同志任总理后,也很支持,但要求改成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原来叫自由贸易区,让它改个名称。今年4月份,汪洋同志到上海就具体研究落实这件事情,让他们要以贸易投资便利化为原则,加快制定相关的措施、细则,制定总体方案。然后由商务部来牵头,20几个部委协调,搞这个方案,上海市有几十个局来研究这个事,研究具体的细则和框架,这才最后批准了。

设立上海自贸区不是搞一些新的政策洼地,而是着力于一种制度的变革和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叫扩大开放和深化改革。上海市提出方案后,温家宝就问上海市委书记究竟要什么?上海市的领导回答:我要制度,不要政策。不要政策要制度,这就对路了。如果先给你一个政策,之后你再要优惠政策,那中国就真是摆不平了。

设立上海自贸区,是打响了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第一枪,它的意义就在于,它要引领中国新一轮的改革开放,它是新一轮的风向标。

三、设立上海自贸区的亮点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突破了准入制度的瓶颈。这是过去不曾碰过的,我们在过去也没多想,但是西方一些发达国家频频向我们提出要求。其中两个词,过去我们很少去提,就是准入前的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准入前的国民待遇就是外国企业到中国来投资设立公司,或收购一个公司,或者是设立之后再扩大投资,要求享受不低于中国企业的待遇。过去不行,过去是你来我先审你,步步为营,哪一个阶段,事前事中事后都要审理。与这个紧密相连的就是负面清单,以前我们是(包括加入世贸组织)在协议当中采取正面力量的方式,就是我开放的时候能干什么,其他的不提就没有了,就像我们的营业执照一样的,规定你的经营范围,除此之外就不能经营,都是正面的东西。负面清单就是不让做的东西,这个不让做是指的国民待遇和最惠国待遇,而这些不让你做的事是与国民待遇和最惠国待遇不相符合的。

第二,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降低准入门槛和企业成本。除了法律、行政法规有规定的以外,公司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不登记实缴资本,也不提交验资报告,更便利、简单化,而且取消了一些最低的注册资本的限制。也就意味着不限制,1元钱也可以。但是一般来讲,从企业的信用来讲,也不能说我真注册1块钱的,因为你真注册1元钱纯粹就是开玩笑,就是等着卖公司的名称。到目前为止,我了解到还没有1元钱的公司,要是真出现了,我倒觉得是一个突破,冲破了原有的思想禁锢的障碍和藩篱,它具有象征性的意义,说明是真的开放,它的意义是重大的。最近国务院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取消企业年检,试行年终报告公示制度,这就是该政策普照全国了。

第三,投资便利化。总体方案是以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一元来制定的,这是它的一大特点。政府对投资准入管理,由过去的那种注重事前审批,转向加强事中和事后的监管,它的这个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要实行备案制。实行备案之后,肯定会出现泉涌现象,就是现在大量的企业到哪里去注册,因为很放宽了,备案就行了,时间很短,过去大概将近一个月,二十八、九天,现在四天就完成了,而且还不受资本的限制。税收方面没有更多的东西,财政部、海关总署等刚发了一个文,大家可能已经注意到并没有特别的税收优惠政策。我们说上海自贸区不是一个新的政策洼地,重要的也不是有多少税收优惠,而重点在于制度上的创新。

第四,金融开放、汇率自由。资本项目的开放是一个很大的动作。我们资本项下羞羞答答那么多年,还没有一个像样点的部门开放,今天人民币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的国家已经把它作为储备货币,因为人民币的币值稳定,而且还不断升值,作为一个储备货币,它就像一个黄金一样啊,受市场的影响很小,虽然不是黄金,但它是一个硬通货币,拿着放心。资本项下的人民币自由兑换,是推动人民币走出去。是我们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的步骤和举措,就是告诉世界,告诉我们的国人,中国开始动手了,但是非常遗憾的是,金融开放是非常困难的,据我了解,到现在,连个像样的细则都没拿出来。

第五,超越了传统的海关特殊监管贸易区。从货物贸易扩大到了服务贸易,监管模式也从封闭式的管理改为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管理模式。应当说,过去我们始终在说是境内关外,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模式,但是我们实际上一线和二线都是管住的姿态。综保区刚刚开始,其他的出口加工区域也是放开的,说是放开,很严。它跟世界海关组织所界定的真正的一线放开和二线管住,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我们的传统就是我们现在执行的海关特殊监管区的这种模式和管理的方法。

第六,不同于香港、新加坡等自由港的模式。我认为有些东西一定要搞清楚,香港是一个经济体制的单独关税区,有些东西我们不能够完全地复制,从开放的角度来说你可以去接受一些东西,但是一定要了解,我们所做的上海自贸区,现在肯定是境内关外的,在我国关境领土上的一个特殊的区域,而不是一个单独关税区。如果你要搞各家自由开放那种单独关税区的话,那就等于我们搞得像香港、澳门那样,那最终中国会成为什么?是联邦?我认为中国不会搞这个,因为香港、澳门是一个历史的产物,它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产物,是我们一国两制的一个战略举措。

第七,改革创新成果和经验是可以复制和推广。这就像当年的深圳一样,对整个中国是有示范和引导作用的。

最后,讲几个试验区应当注意的问题。一是企业注册问题。大家看到了,我觉得它很有趣,将来你注册的企业非常有限,现在还是在几个监管区之内,另外在一个监管区内开放的服务业,将来和制造业的混杂在一起之后,会形成非常混乱的局面,这个东西监管起来的难度很大。我还不知道,将来它对综合性的、金融类的、服务类的很多东西怎么监管,这对海关是一个新问题也是一个挑战。二是资本项目开放的问题。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说,现在人民币升值了,而美元的贷款利率低于人民币的成本,这种状况下,美元会流得快,这跟我们说的要推动我们的人民币走出去,初衷是不一样的,因为现在美元的贷款利率很低,大家肯定美元会流过来。所以现在美元大量流过来,将来你怎么应对,这也是一个大的问题。三是你如何处理好已经签订的FTA(自由贸易协定),和未来我们将要签订的这种FTA的这些关系。像CEPA,虽然里头有一些注解,讲这个CEPA或者我们签订FTA的时候,如果它可以享受这个东西,但是如果我们签订的东西比这些还优惠的,处理起来就很复杂,这个关系一定要处理好。包括同香港,在上海搞自贸区对香港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项目都跑上海了,对香港全球性的金融中心肯定会有影响。但这次博彩业没搞,这对澳门可能是一个利好的消息。

第四篇:上海自贸区总结

上海自贸区主要摘要

1.区域范围

国务院划定的上海自贸区,包括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

2.服务模式

在贸易领域,上海自贸区将实施“一线逐步彻底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区内货物自由流动”的创新监管服务新模式。“凡是进入这20多平方公里区域的货物都是零关税,出了这个区域要实行出口退税,但进入国内消费,要重新征税。”

“在这里,工商注册登记更加便利,对外国投资者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就是‘非禁即入,凡是法律法规没有禁止的,都列为开放’。负面清单式的开放方式,是一种准入前的国民待遇尝试。”

3.挂牌及政策公布实施时间

据报道,根据上海自贸区方案制定机构处得到的消息,若无特殊变数,自贸区初步确定在本月27日挂牌。“准确时间需要进一步协调,也需要根据各方领导时间安排,如果无变数,初步确定时间为本月27日。”相关人士表示,自贸区在9月底挂牌已确定。

上海自贸区有关法律规定的行政审批将于2013年10月1日起实行。即将在10月1日正式启动的自贸区方案涉及56项政策,这56项政策包含小部分金融政策,年底前再启动42项政策中再包含一部分金融开放政策。商务部同意25家企业参与内资融资租赁业务试点,这似乎又为自贸概念炒作提供了新路径。分析人士表示,融资租赁扶持政策将成为各路资金关注的新重点,目前涉足该业务或者注册地在上海自贸区的上市公司。

4.关注焦点

金融领域的开放则成为试点中最受关注的焦点。申报的方案明确表示,在区域内实现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金融机构资产方价格实行市场化定价;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在区域内对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行先行先试;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金融机构设立外资银行;离岸金融业务亦被列为金融领域开放的重要部分。据相关媒体报道,上海自贸区金融开放政策包含允许融资租赁公司设保理业务、允许外资设有限牌照银行等内容,但金融政策将晚于其他政策启动。

据介绍,上海自贸区的金融创新试点主要面向贸易和投资服务。除上述举措外,在试点中,还将对区内注册的各类融资租赁公司及项目子公司,实施融资租赁货物出口退税的试点政策。建议融资租赁公司在试验区内设立的单机、单船子公司不设最低注册资本限制,建议允许融资租赁公司兼营与主营业务有关的商业保理业务。

分析人士表示,目前已有多家融资租赁公司在所划定的自贸区内设立了相关业务项目;而自贸区的建成,将对国内融资租赁行业带来进一步的发展机遇。

据公开资料显示,上海市综合保税区还与交银租赁、招银租赁、国银租赁、农银租赁、工银租赁、中航租赁、美国威利斯租赁、大新华租赁以及远东租赁9家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备忘录》,包括国内的租赁公司以及国际租赁公司,都将成为上海未来融资租赁项目的储备资源

5.主要涉及领域

有关方面提出了上海自贸区建设方案中的服务业扩大开放的清单,涉及六大领域十九个行业,主要包括:

金融服务:允许外资金融机构设立外资银行,民营资本与外资金融机构共同设立中外合资银行;允许区内符合条件的中资银行开办离岸业务;降低融资租赁公司的限制,并允许兼营与主营业务有关的商业保理业务。

专业服务:将放开外资从事律师、资信调查、人才中介、投资管理、工程设计和建筑服务等,中外合资旅行社将允许从事除台湾地区以外的出境旅游业务,这意味着扩大了中国国旅和中青旅等公司的业务范围。

航运服务:除了对外资企业放宽投资比例限制外,对港口业务也有扩大,不过上海港口类上市公司已大幅上涨,对利好预期已有反应。

商贸服务:将放开外资参与增值电信业务、游戏机的生产和销售、外资从事文物拍卖等,与上市公司的影响不大。

文化服务和社会服务领域主要是放开外资机构的限制,与A股的公司关

6.部分优惠政策:

免税和自由港将有利于吸引高端制造业,而贸易区将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加工、制造、贸易和仓储物流企业聚集,叠加我国的产业升级。因此,自由贸易区对于物流的集聚效应将更加显著。

在自由贸易园区的概念中,港口、机场、仓储、地产以及金融服务业的企业更容易成为受益企业。某券商研究员分析认为,上港集团、上海机场、长江投资、外高桥、浦东金桥、浦发银行等公司都有可能成为自贸区的受益者。

目前上海自贸区正在研究制定鼓励类产业投资目录,处在目录内的企业,所得税按15%优惠。其他企业所得税率一律按25%征收。并非所有“关内”企业都能享受到税收优惠。从企业所得税来看,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的企业所得税为16.5%,上海自贸区内的一般企业与区外一样,都为25%,高于前者。

而且,未来在自贸区内设立的企业除了能享受税收优惠外,在进出口额度上也会有更大的空间。对一些未完税的进口商品,企业将可以直接通过自贸区内的外资银行办理仓单质押,拥有更多更丰富的金融盘活手段。

值得一提的是,类似于国际艺术品拍卖这样的高端文化业态也将在自贸区内得到长足发展,从而大大降低了艺术品流通市场的税费成本和交易成本。

上海提出,对于自贸区内企业对外投资,将实行以备案制为主的管理方式,对境外投资的一般项目实行备案制,切实提高境外投资便利化程度。境外投资3000万美元以上资源开发类项目以及中方用汇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非资源类境外投资项目须由国家发改委核准,在试点内此项审批或将停止实施;对非金融类的境外投资,将由前置审批转变为加强事后管理。

7.关于汇率,兑换及资金转移

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可基本实现利率、汇率的市场化这个金融完全市场化和全面开放的重要指标。在自贸区内基本放开人民币汇率的衍生品交易,企业可以比较自由从境外获得借款,境外资本在自贸区内可以投资中国证券市场,境内个人资本流出将比较便利。实施负面清单后,在自贸区内外双向投资可自由流通,特别是境内外双向投资,包括境内(外)资本参股境外(内)企业。外商投资全面享受“准入前国民待遇”。

还有,对跨境资金转移的限制。一方面,在利率汇率市场化前提下,一定程度限制跨境资金(资本)转移是必要的。在利率市场化之后,区内外人民币存款的转移要受到限制。区内的个人可以把工资收入、其他合法收入以及海外收入存入区内的人民币账户,享受利率市场化的好处,但是禁止将个人在境内的人民币资金转存该账户。另一方面,即使在上海自贸区内,资本项目基本可兑换也不等于跨境资金转移的完全自由。对某些资金,例如洗钱和非法融资等违反世界公认的行为准则的跨境资金转移必须受到限制。同时,根据G20伦敦会议的精神,各国启动对避税天堂的监管也很紧等。

8.区内设立期货仓库

如果国外商品交易所能够在自贸区设立自己的期货仓库,将有助于国内大宗商品买家节约交易和运输成本,也能够减少对国外仓库的依赖。如中国是铜和钢等金属的最大生产国和消费国,但是像伦敦金属交易所这样的全球最大的金属交易所,在内地没有仓库(像伦敦金属交易所和全球其他大宗商品交易所通常希望设立自己的仓库,以确保交货地点尽可能地靠近消费和制造目的地)。这就意味着在伦敦金属交易所交易的许多中国内地客户只能通过新加坡或高雄的仓库进行金属实物交割,这增加了他们的运输成本。

9.鼓励发展行业

另外,自贸区鼓励从事境外股权投资,并提供相应的中介服务。比如,鼓励在试验区设立专业从事境外股权投资的项目公司,支持有条件的投资者设立境外投资股权投资母基金,可能与前海基本类似。

上海综合保税区管理委员会处长张红也曾介绍,为了推进贸易发展方式转变,自贸区将鼓励发展诸多新型业态,包括发展电子商务、融资租赁、高端维修、大宗商品交易、离岸贸易等。金融领域开放方面,自贸区将探索建立试验区金融监管新体制,将会有一揽子制度创新,包括人民币自由兑换、资金自由流通等。

后续仍每日关注并收集相关信息。

2013.9.22

第五篇:上海自贸区9大金融业务最热

上海自贸区9大金融业务最热: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居首

2014-09-23 16:08:00

2013年9月29日,中国第一个地方自贸区在上海呱呱坠地,伴随着一次次的揭牌或发布,上海自贸区行将满一岁。

作为一名金融从业者,我对上海自贸区推出的各项改革措施中的金融创新自然多留了点心,根据客户和同行对上海自贸区已推出并付诸实践的金融政策的评价,梳理出了下面这份“上海自贸区最受欢迎的金融业务”排行榜。一家之言,欢迎切磋。第一、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

根据银总部发[2014]22号文件精神,上海自贸区内注册企业可开展集团内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为集团公司提高境内外关联企业自有资金的集中调度和统一使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该政策的亮点在资金跨境不设额度管理,但须给不同性质的资金贴上标签,能被归集的资金仅限于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筹资活动产生的资金不得纳入被归集对象。

具体操作模式是,大型跨国利用区内注册成立的法人企业A,并以A企业开立的资金池账户为顶点账户搭建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资金的跨境双向归集必须通过A企业的一个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专用账户来完成,资金池架构如下图:

该项政策深受跨国公司和“走出去”企业的欢迎。在一两年前,在广大跨国公司全球司库的眼中,中国这么一个遍地是财富的经济大国依然是全球资金的孤岛,因为中国的监管机构严格限制资金的跨境流动,只有存在经常项下的贸易往来才能实现资金的跨境支付和汇兑,而资本项下的资金跨境流动必须经过有权机构的严格审批,在核准的额度内才可以跨境收支。而早些年来华发展业务的跨国公司不少都赚得盆满钵满,除了分红之外资金能回流总部的渠道少之又少。

近年来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资产价格处于低位,不少中资企业瞄准机会纷纷走出去,比如锦江集团、光明集团、复星集团等大型国有和民营企业都在海外成功并购了不少企业股权资产,在这些跨国并购案例中,并购初期需要境内母体提供一定的现金流支持,在该政策出台之前主要是通过内保外贷的方式予以满足;在度过并购调整期之后,被并购企业经营好转,形成自身的现金流之后,在该政策出台之前,境内并购母体也无法从境外收购子公司的现金流中获益,只能依靠子公司分红才能获得收购回报。

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将使跨国公司和走出去企业的上述烦恼迎刃而解,轻松实现总部对资金的集中管理,给集团资金带来最大效用。短短半年时间,已有多家跨国公司决定将其中国公司与境外的结算调整成人民币,再利用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产品,使得人民币成为其全球资产配置的一部分。第二、人民币跨境借款

根据银总部发[2014]22号文件精神,自贸区内注册的法人企业可以在实缴资本一倍的额度内从境外借入人民币资金,供自身经营之用。

众所周知,中国对资本项下实行严格管制,企业的跨境融资受到严格监管,一直以来只有外资企业在投注差范围内借入外债资金,中资企业除非获得国家发改委的特许一般无法获取境外资金。正是由于这种严格的资本管制造成境内外资金价格的巨大落差,外资企业特有的借用外债资金的政策成为其一项超国民待遇。自贸区的人民币境外借款政策打破了外资企业的这个借用境外资金的特权,使得中资企业获取外债资金成为一种制度安排,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财务需要合理安排权益和债务资金的合理比例,有效降低财务成本。

注册和经营于自贸区内的上港集团成为该项政策实施以来的最大受益者,公司境内银行负债已基本置换成为了境外银行负债,而且公司还正在洽谈通过境外银行完成在境外发债,实现境外金融市场的直接融资,根据上港集团的半年报,公司实缴资本超过200亿元,长期加短期银行负债超过120亿元,另有应付债券超过40亿元,假设上述金融负债性资金(不超过实缴资本200亿元)全部置换成境外融资,目前境内外资金价格差距大约在1%左右,一年为公司节约的财务费用将达到1.6亿元。而其他注册于自贸区内的外高桥集团、自贸区联合发展有限公司均有这样的政策机会。第三、分账核算业务

6月18日,人行上海总部举行隆重仪式迎接自由贸易账户的诞生,这是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中就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项政策,历时9个月终于成功落地,当天工行、中行、建行、浦发、上海银行等五家首批上线,截至目前在纳入人行首批辅导的十家商业银行均已上线(另外五家为农行、交行、招商、中信和民生)。

何为分账核算业务?商业银行经人行上海总部验收合格的分账核算单元基于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向区内和境外企业或个人提供的,与传统银行服务分开核算的自贸区金融服务。目前分账核算单元能开办业务有:

1、开户:各银行办理最多的业务就是开立自由贸易账户,根据制度设计自由贸易账户为多币种账户,但目前仅能开立人民币账户,外币账户尚不能开立,各家行都在积极营销区内或境外企业来开户。

2、存款:各家商业银行分账核算单元最稀缺的业务,遵循人行的监管规则,自由贸易账户中存款资金利率在央行公布的同期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不超过10%,自由贸易账户存款是分账核算单元的稀有资源,充分体现了存款是商业银行的立行之本。

3、结算:各银行能为客户基于自由贸易账户办理TT汇款、信用证等跨境或境内结算业务,由于自由贸易账户具有自由汇兑功能,虽然客户只能开立人民币自由贸易账户,但上述结算业务中对境外支付不限于人民币,可以以任何币种进行。

4、汇兑:各银行可以为自由贸易账户提供汇兑服务,由于分账核算单元提供汇兑服务形成的汇兑敞口在境外市场平盘,因此兑换的汇率接近于境外市场。

5、融资:各银行目前可以为自由贸易账户提供融资服务,人行上海总部对发放融资的资金来源进行了严格规范,分账核算单元向自由贸易账户发放的项目或流贷资金贷款的资金来源必须为自由贸易账户的存款或总行拆入的资金;向自由贸易账户发放贸易融资,如果资金流向为对外支付,在符合“币种匹配、期限匹配”的要求下可以从境外拆入资金(但总量须控制在人行要求的规模以内)。

特别说明的是,如果企业开了美元信用证,分行核算单元可以基于该美元信用证提供美元押汇的外汇融资服务,银行的美元头寸可以参照上述贸易融资资金来源要求从境外拆入。

由于央行“金融30条”中第三部分关于投融资汇兑便利的实施细则尚未出台,企业或个人的自由贸易账户的使用功能尚未完全释放,特别是投融资的功能,也正式因为如此,所以该项政策创新在企业和金融从业者中口碑榜暂列第三位。第四、外汇资金集中运营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市分局关于印发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外汇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上海汇发【2014】26号)文件精神,自贸区内注册法人企业可以申请跨过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业务,允许跨国公司以自贸区内注册企业的名义申请开立国内资金池主账户和国际资金池主账户,分别用于归集国内资金池成员和国际资金池成员的外汇资金,在两个资金池主账户中的外汇资金可以有限互通,国内主账户流往国际主账户的资金不能超过国内资金池成员所有者权益之和的百分之五十;国际主账户流往国内主账户的资金不能超过国内资金池成员可利用外债额度之和。上述额度控制实行双向轧差净额管理,由银行系统实行实时控制。

该政策在2012年率先在上海和北京两大城市试点开展试点,并在2013年扩展到多个省市,试点客户达到几十家之多。由国家外汇管理局设计的这套政策是集跨国公司对外放款、外债管理、国内外汇资金池、集中结售汇等多项现有政策的综合运用,把原来各项分开办理的各项外汇业务通过银行与企业实现了系统自动办理,总体上未突破现有政策框架,要说有突破的话,只有通过该政策实现了外债额度在集团内不同成员之间的共享,突破了原先外债额度只能供自身使用的限制。

该政策在今年6月份已实现了全国推广,不论主办企业注册在哪里,只有有需要,且能达到集团内成员年结算量达到一定规模(自贸区唯一优势是尚未要求年结算量的起点门槛),都可以向当地外汇管理局提出申请,报外管总局备案均可以办理。

第五、外汇资本金意愿结汇

自今年4月份起,自贸区内注册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汇资本金可以突破原有的支付结汇制的限制实行意愿结汇,将外汇资本金全部结成人民币存入一个待支付人民币账户中,待支付人民币账户中的资金由商业银行按照资本金使用管理要求进行监管。

在人民币仍处于升值通道中背景下,该政策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避免跨国公司再年终财务决算中留下一笔数额不小的汇兑损益成本。

第六、跨境人民币三方支付

根据《关于上海市支付机构开展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银总部发【2014】20号)文件精神,只要三方支付机构持有互联网支付牌照,向人行上海总部备案都可以申请办理。和自贸区的关系就是,上海地区的支付机构无须办理任何额外手续就可以直接办理,上海市以外的三方支付机构需要在自贸区内注册一家分公司,并以分公司的名义办理。

与2013年9月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复的外汇跨境三方支付的实施细则相比,本实施意见对支付机构开展跨境人民币三方支付业务的规范比较原则,对账户体系、业务范围、支付限额、信息报送等具体环节的规范多数以负面清单的方式予以规范,特别是关于办理跨境人民币三方支付的备付金账户架构问题至今未得到较好解决。

而2013年底国家外汇管理局启动的外汇跨境三方支付业务,核发了全国17张外汇跨境三方支付牌照,其中上海市获得8张,包括银联电子、东方电子、快钱、盛付通、汇付、通连、迅付、富友等,经过近一年的磨合和适应,已渐渐为各支付机构所接受,业务量也渐渐起来,截至今年上半年,人民币跨境三方支付结算量不足1.8亿元,外汇跨境三方支付结算量已达2亿美元左右。以人民币方式进行跨境支付还需要境外商户的一个接受过程,加之近一年来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显著,人民币打破单边升值的态势,境内外汇差缩小,境外更愿意直接以外币收款,影响了该项政策的受惠面。第七、跨境收支的集中收付与轧差清算

跨境收支的集中收付与轧差清算是伴随本外币跨境资金池业务一并开放的一项金融创新服务,笔者单独把它提出作为一项产品来分析是因为目前阶段其受众面比较有窄,能享受该政策开放的企业只有少数大型跨国集团,其在境外已成熟开展了集中收付和轧差清算的跨国公司,如GE、IBM等,而且开展集中收付之后还受到集团内全国成员企业的出口退税的办理、集中收付之后形成委贷的税收成本等不确定性等的困扰,真正已开展这项产品的企业少之又少。

第八、直接投资项下简化流程

根据银总部发[2014]22号文件规定,自贸区内注册的企业和个人办理直接投资项下的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时可以适用简化流程并与前置核准脱钩。何为简化流程和前置核准脱钩呢?其实就是自贸区内注册的企业或个人来银行办理跨境投资项下的人民币跨境结算,银行可以不审查任何材料直接办理。

但是根据围绕自贸区新推出的各项创新政策都强调银行应根据展业三原则对每项业务都能做到“了解你的客户”、“了解你的业务”、“尽职”,虽然客户在柜面办理业务时可以不提交任何材料附件,但不能免除银行调查客户办理业务的背景真实性调查,因此各家银行在办理该项业务是一般都要求企业提供管委会的备案登记表,哪怕是事后提供,银行须要留作将来各类监管机构的检查以证明资金做到尽职调查。此外,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要求企业对外投资需要ODI(对外直接投资)登记,5月份外管局将自贸区企业的ODI登记下放给了商业银行代为办理,银行在办理这项登记业务时也需要获取政府有权部门的登记备案信息。

目前自贸区仅办理了企业项下的对外投资备案登记业务,对个人项下尚未开展,受制于国家关于个人对外投资未开放的大背景,但根据媒体报道,天津已经开展了个人对外投资试点工作。

第九、大宗商品衍生品柜台交易结售汇业务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市分局关于印发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外汇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上海汇发【2014】26号)文件规定,银行向区内企业基于真实交易背景的套期保值需提供大宗商品衍生品柜台交易服务,为此银行因向境外平盘产生的汇率敞口或外汇盈亏,可以在本行办理相应结售汇业务,统一纳入银行结售汇综合头寸管理,由外管局对银行实行累计发生额规模管理。

这是一项什么业务呢?简单说就是区内企业因经营大宗商品可以经银行到境外衍生品交易市场开展套期保值(柜台交易),因此发生的损益,在该政策之前只能已企业自有外汇资金与银行进行结算结算,现在可以以人民币资金与银行进行结算了!大宗商品衍生品柜台交易并不是新业务,中资银行中有工行、中行、建行和国开发具有业务资质,但目前在开展业务的只有工行和中行。

该政策在实践中运用的概率较低,因此对一个大宗商品交易商而言缺乏外汇交易资金从事衍生品交易实属少见,更别说此类大宗商品交易商要限定在自贸区内。

(原标题:上海自贸区9大金融业务最热: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居首

下载上海自贸区综合性新闻[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上海自贸区综合性新闻[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上海自贸区的离岸金融业务

    【摘要】上海自贸区是中国政府在上海设立的区域性自由贸易园区,也是我国大陆境内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自上海自贸区挂牌成立以来,其离岸金融业务的发展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建立......

    自贸区判断题

    FTU账号为同业机构自由贸易账户,其适用对象为银行类金融机构,证券公司及保险机构。(F) 区内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汇资本金可以实行意愿结汇。外商投资企业应在外汇资本金账户开户银......

    自贸区学习心得

    上周,为期三天的自贸区视频培训顺利结束,作为张江管委会下属的火炬园投资部,在管委会的领导下,共有5名员工参加了自贸区试验区专题培训班。通过这次的学习培训,使我们收获颇丰。......

    上海自贸区注册公司总结文档

    上海自贸区注册公司总结文档 在自贸区注册企业相对来说比区外方便很多。从自贸区企业注册登记流程可以看出,与区外内资公司注册比较,有四个主要的不同:一是取消了最低注册资本......

    上海自贸区的钢铁机会(范文)

    上海自贸区的“钢铁”机会 事件 8月22日,商务部发布消息,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这意味着上海自贸试验区将成为国内首个符合国际惯例的海关特殊监管区。......

    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全文)(五篇模版)

    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全文) 2013年09月27日 14:31 来源: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上海) 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通知 国发〔2013〕3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上海自贸区融资租赁政策汇总

    上海自贸区融资租赁政策汇总 1.与境内区外的融资租赁公司仅能开展国内业务相比,区内公司的业务范围更广,可开展全流向的租赁业务,包括两头在内的境内租赁、两头在外的境外租赁......

    浅谈上海自贸区的战略意图

    厚德博学,追求卓越 浅谈上海自贸区的战略意图 2013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该试验区成立时,以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为核心,辅之以机场保税区和洋山港临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