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闻学就业分析
中国传媒大学在职研究生 http:///
2013新闻学就业分析
文章来源:http:///
中国传媒大学高级课程进修班的新闻学专科表示近年来,传统媒体经营遭遇低谷,从业人员一度饱和,新闻专业毕业生在广阔的媒体领域就业无门;另一方面,新媒体发展日新月异,不论是技术性人才还是运营或者管理方面,都存在庞大的人才缺口,面对庞大的毕业队伍,用人单位竟然痛呼天下无才!
如此,在传统媒体遭遇新媒体的时代变革中,新闻专业的毕业生碰到了两头不讨好的尴尬境遇!当初拳拳赤诚的新闻理想,在经过了四年的悬梁刺股后,却在毕业的关口碰得一头灰!那么,当今新闻专业的学子,到底是遇上了最好的年代,还是遇上了最坏的年代?或许,曾经的“无冕之王”,也需要在激烈的竞争中重新书写“成者为王败者寇”的定义!
一.新闻专业不再“专业”
“以前新闻专业的学生,有中文系的文笔,有哲学系的思想,还有美术系的艺术,几乎无所不能。而今新闻专业的学生,论文笔不如中文,论思辨不如哲学,论排版远远不如美术!尤其是在经济、政治、法律等专门领域,新闻专业的学生往往在报道中捉襟见肘,难以胜任!”一些关于新闻专业学生就业问题的文章如是写道。
先不论这种观点是不是以偏概全、有失偏颇,且看近几年新闻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不得不承认,新闻专业的毕业生,他们身上的光环正在逐渐消退,当年“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无冕之王”已经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
几乎所有的广播电视以及报刊杂志或者互联网媒体的招聘启示中,专业都写着一条“专业不限”的亲民告示。而在实际的录取中,新闻专业的靴子也正在逐渐失宠,广州电视台曾在2004年招聘的43个人中,只有14人毕业于新闻专
业。而在实际的工作中,新闻专业的学子也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很多非新闻专业的毕业生正逐渐受到更多青睐,尤其是经济、法律、政治等专业的毕业生,往往由于其精深的专业知识而在工作中大放异彩。不少媒体单位在招聘中均表示,新闻专业的学生与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专业知识积累严重欠缺,虽然采写编排技术稍胜一筹,但这种技术优势往往都是暂时性的,所以,在长远的竞争中,新闻专业的学生不但不占优,反而深陷劣势。
这样的观点,实际上表面,在传媒领域的竞争中,新闻专业的学生正在逐渐丧失其专业优势,以致其只有技术,而无专业!
与此同时,当新闻专业的许多学生在难以进行专业对口就业时,纷纷被迫转向其他领域寻找工作机会。由于大学期间过于理论化的课程设置,新闻专业的学生往往在求职过程中缺乏过硬的专业技术,更没有十分突出的实践经验,所以很大一部分人的就业范围仍然局限于文秘、行政助理等操作性工作,不得不在一个几乎没有门槛的领域,接受所有人的竞争!
坦白地说,新闻专业的学生,不仅大片丧失了自己的生存领地,而且在公共的生存领地中,也沦落为十分边缘的危机地步!
二.扩招与滞后的双重危机
新闻专业学生的就业危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要原因在于高校新闻人才的培养与市场需求发生严重脱轨。
高校新闻学专业招生规模近年来不断扩大,新闻学毕业生供大于求。不少普通高等学校认为设置新闻专业是“投资小、见效快”,相继增设新闻传播专业,一些新办的民营高校、独立学院,也纷纷设立,导致新闻专业毕业生供大于求。而与此同时,新闻行业正在进行深刻的变革。新闻媒体走向市场化运作,不少单
位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控制新闻采编人员的数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也提出了“控制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增进效益”的方针,为了减轻政府财政负担,整顿新闻出版秩序,削减停办了一批报刊。新闻行业的这些变革状况,没有像其他行业随经济的发展岗位增多,反而有所抑制,所以对新闻专业的就业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
另一方面,新闻专业在教育上,存在严重的滞后现象。高校新闻专业的课程设置、教材内容等均落后于媒介的变化与发展,大多数学校上新闻专业后,均将名校的相关内容全盘照搬。而其教学方式也只注重知识传输而缺乏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实践教育环节严重缺失,特别是新上新闻专业的学校没有相应的社会资源,完全依靠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造成不少学生大学期间没有到正规的新闻单位实习的经历。而且,不少高校的师资结构极不合理,新闻专业的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虽然学历高但实践经验不足,对学生的教育多是纸上谈兵。在这种条件下不少新闻专业的毕业生没有突出的专业能力和较强的综合素质,进一步加剧了新闻专业学生的就业难问题。
“现在新闻教育的培养模式不够健全,无法根据现今市场的需要快速反应,培养所需人才,这是新闻教育的弊端。现在他们最想要的就是“既能跑动又有思想的记者,既能管版又能管人的大编辑,既懂媒体又懂经营媒体的管理者,既懂传统媒体又懂新媒体的跨媒体人才。”长沙晚报《新闻专业对口就业率低,教育培养模式有待改变》一文中对当前高校新闻专业的教育模式提出了批评性意见。文章指出,高校在师资上应尽量去找有实际操作经验的编辑、记者任教;新闻专业的在校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应该注意提高自己的知识深度,在博学的基础上也要专学,一定要有自己擅长的方向;同时也应该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在校期间
积极参加实践和实习,以提前适应环境,查漏补缺。
三.非专业的专业之路
当专业对口就业遇到瓶颈的时候,求变或许是一条不错的出路。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根据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定位,强化职业技能训练。面对已经饱和的新闻学就业市场,适时的转移自己的努力重点,以下职业方向可为广大的新闻学专业学生提供一种就业参考。
(1)高校教师
因为新闻传播学既具有理论的成分,又很实务,因此就业的前景也非常广阔,其属新兴学科正处于迅速发展之中,极缺高校教师,因此研究生毕业后即可进入高校教书,或者科研咨讯机构进行理论研究。
(2)网络编辑
据统计,目前我国的网络编辑从业人员有近300万人,而传统新闻从业人员只有75万人,网络媒体从业人员已经从规模和数量上超过传统媒体。2005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示的第三批十种新职业中,“网络编辑”名列其中。在得到国家认可的同时,网络编辑也成为市场上抢手的人才。当互联网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大部分网络新闻人员不再由技术人员充当,而是需要更多具有一定的相关专业背景或从业经验的人员去从事。做一名网络编辑,首先要有扎实的文字功底;其次要熟知新闻的相关知识,对网络上出现的新闻、信息、趋势要有足够的敏感度;还要能熟练使用Dream Waver、Flash等网页制作软件和一些编辑发布软件等等。
(3)影视节目制作公司高级编导
如果你是一个娱乐“粉丝”,那么一定听过“光线传媒”这个名字,它制作的《娱乐现场》节目总计发行达600个频道。光线传媒便是一个典型的影视节目制作公司,其官方网站挂有常年招聘节目撰搞及节目编导的启事。目前,我国有影视节目制作公司1500余家。在电视栏目方面,大家熟悉的《幸运52》《娱乐现场》《欢乐总动员》等都是由影视节目制作公司制作的。这些公司对影视节目的编、播、采人才都有广泛的需求。较强的新闻敏感性和新闻写作能力,熟悉电视节目制作流程和电视表现手法,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文字功底,这类新闻学专业毕业生前景非常广泛。
(4)线下刊物编辑
在网络时代,现实中的一切活动几乎都可以通过网络实现。但网络信息也有到达率不足的问题,于是很多网站在发展壮大后都开始创办线下刊物。上海壹报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创办的《文化艺术报。城市壹报通》就是一种汇集线上信息的线下刊物,它是一张集众多分类广告信息为一体的实用型报纸。该公司招聘采编的要求是具备记者的敏锐、编辑的统筹策划能力、广告人的商业嗅觉,最好还要有旅游、培训、房产、装潢建材、餐饮娱乐行业等工作经验。因此,不仅熟悉新闻学的相关知识,而且对某行业比较有专攻的毕业生在这方面最有优势。
(5)企业刊物编辑、记者
出于发展的需要,现在很多企业都会办一些不定期的刊物,这里也是传媒人才的用武之地。但这需要从业者知识面较广,因为公司主营业务各有不同,对采编人员专业背景的要求也就不尽相同。比如上海毕马企业营销策划有限公司在招聘媒体策划、采编人员时,要求具备新闻、广告、医学、药学大学本科学历;而藏家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在招聘执行主编时,则要求最好有历史、文物等相关专业
背景。
中国传媒大学高级课程进修班专家表示,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们需要掌握的的东西也越来越多,如果不学习,自己终将被淘汰,所以希望广大人民,尽可能的提升自我。
第二篇:新闻学专业就业前景
新闻学专业就业前景解析
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高度发达的今天,通过各种传媒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已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那些奔波周旋于各大新闻事件中的传媒记者,在“无冕之王”的桂冠下,开始成为社会舞台上不可忽视的亮点.在网络上的“21世纪最具前途的职业调查”中,传媒记者以较高的认同率位居前十位之列.接受系统的新闻学高等学历教育无疑是成就“无冕之王”的一条重要路径.新闻学专业介绍
新闻学专业培养具备系统的新闻理论知识与技能、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法规,能在新闻、出版与宣传部门从事编辑、记者与管理等工作的新闻学高级专门人才.新闻学专业培养要求
新闻学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新闻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新闻业务的基本训练,具有社会活动和科研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新闻学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
2.掌握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等业务知识与技能;
3.具有调查研究和社会活动能力;
4.了解新闻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中国新闻工作现状与发展趋势,了解外国新闻工作发展动态.新闻学主要课程:新闻学概论、中国新闻事业史、外国新闻事业、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与评论、马列新闻论著选读、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读、大众传播学、新闻法规与新闻职业道德、新闻摄影、广播电视学、新闻事业管理、广告学与公共关系学等.新闻学就业方向
一、高校教师
因为新闻传播学既具有理论的成分,又很实务,因此就业的前景也非常广阔,其属新兴学科正处于迅速发展之中,极缺高校教师,因此研究生毕业后即可进入高校教书,或者科研咨讯机构进行理论研究.二、网络编辑
据统计,目前我国的网络编辑从业人员有近300万人,而传统新闻从业人员只有75万人,网络媒体从业人员已经从规模和数量上超过传统媒体.2005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示的第三批十种新职业中,“网络编辑”名列其中.在得到国家认可的同时,网络编辑也成为市场上抢手的人才.当互联网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大部分网络新闻人员不再由技术人员充当,而是需要更多具有一定的相关专业背景或从业经验的人员去从事.做一名网络编辑,首先要有扎实的文字功底;其次要熟知新闻的相关知识,对网络上出现的新闻、信息、趋势要有足够的敏感度;还要能熟练使用DreamWaver、Flash等网页制作软件和一些编辑发布软件等等.三、影视节目制作公司高级编导
如果你是一个娱乐“粉丝”,那么一定听过“光线传媒”这个名字,它制作的《娱乐现场》节目总计发行达600个频道.光线传媒便是一个典型的影视节目制作公司,其官方网站挂有常年招聘节目撰搞及节目编导的启事.目前,我国有影视节目制作公司1500余家.在电视栏目方面,大家熟悉的《幸运52》《娱乐现场》《欢乐总动员》等都是由影视节目制作公司制作的.这些公司对影视节目的编、播、采人才都有广泛的需求.较强的新闻敏感性和新闻写作能力,熟悉电视节目制作流程和电视表现手法,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文字功底,这类新闻学专业毕业生前景非常广泛.四、线下刊物编辑
在网络时代,现实中的一切活动几乎都可以通过网络实现.但网络信息也有到达率不足的问题,于是很多网站在发展壮大后都开始创办线下刊物.上海壹报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创办的《文化艺术报.城市壹报通》就是一种汇集线上信息的线下刊物,它是一张集众多分类广告信息为一体的实用型报纸.该公司招聘采编的要求是具备记者的敏锐、编辑的统筹策划能力、广告人的商业嗅觉,最好还要有旅游、培训、房产、装潢建材、餐饮娱乐行业等工作经验.因此,不仅熟悉新闻学的相关知识,而且对某行业比较有专攻的毕业生在这方面最有优势.五、企业刊物编辑、记者
出于发展的需要,现在很多企业都会办一些不定期的刊物,这里也是传媒人才的用武之地.但这需要从业者知识面较广,因为公司主营业务各有不同,对采编人员专业背景的要求也就不尽相同.比如上海毕马企业营销策划有限公司在招聘媒体策划、采编人员时,要求具备新闻、广告、医学、药学大学本科学历;而藏家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在招聘执行主编时,则要求最好有历史、文物等相关专业背景.
第三篇:新闻学专业就业前景专题
复旦大学
【毕业去向】70余年来,已培养万名以上的毕业生,遍布全国和世界各地,其中数百人正担任重要新闻媒介和新闻院系的负责人。
中国人民大学
【毕业去向】新闻学专业毕业生中,90%从事新闻工作或宣传工作;2%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8%从事其他工作。绝大多数毕业生已成长为各单位的业务骨干。新闻学专业在新闻界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主要向以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为主的新闻单位输送人才。
清华大学
【毕业去向】在毕业去向上,以攻读研究生(约50%)为主要出口,成绩优良的毕业生将免试推荐直接攻读新闻学、传播学等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根据近年来学生的就业情况看,参加就业的毕业生基本都去往主流媒体、国家新闻宣传部门以及大公司等。
武汉大学
【毕业去向】新闻及影视专业毕业生可在新闻、宣传、出版部门及网络行业从事编辑、记者、主持及管理工作,在教育与研究机构从事有关新闻传播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广告学专业毕业生可在媒介广告部门、专业广告公司、企事业单位的广告部门工作;印刷工程专业及包装工程毕业生主要面向各自行业就业。
北京广播学院
【毕业去向】40多年来,毕业生遍布在国家级及各省、地市级广播电台、报社、广告部门,大多成为优秀记者、编辑、知名节目主持人、经营管理业务骨干;有的被提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在国外也有着他们活跃的身影。
厦门大学
【毕业去向】该系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去向为全国各大新闻媒体及党政机关、各类大型企业等。
黑龙江大学
【毕业去向】主要在新闻单位从事编辑、记者、广告创意等工作,或在党政军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从事文秘、宣传工作。
上海外国语大学
毕业去向】新闻学专业的毕业生有75%-80%被分配到北京、上海各大新闻单位,有的则成为派驻西欧、美国等地的驻外记者。
南开大学
【毕业去向】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为电台、电视台、出版社、报纸、期刊、互联网站等新闻出版机构和媒体、文化宣传部门及党政机关、各类大型企业等。每年都
有多名本科生被免试推荐直接攻读硕士学位,并有多名学生考取硕士研究生。
暨南大学
【毕业去向】毕业生多被通讯社、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公关、广告等媒介组织和宣传出版等部门聘用。广告学专业主要为海内外各综合性广告公司(兼顾大型企业营销部门)、各级广告工商管理机构、各种媒介广告部门培养广告策划、设计与制作(侧重电视、摄影、广播广告的设计与制作及文案写作)、经营和管理人才。
浙江大学
毕业去向】毕业生除报考或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以外,主要就业去向各省、市报社、电台、电视台、杂志社、出版社、广告公司、网站及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行政领导机关及文化宣传部门。
南京大学
毕业去向】南京大学的毕业生每年有1/3攻读研究生或出国留学,其余学生参加就业,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左右。70%以上的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在北京及南京、广东、深圳、上海等沿海开放城市。
北京大学
【毕业去向】学院毕业生的工作单位主要是中央各新闻传播部门、中央和地方的各大媒体、信息产业界、外企、大专院校和研究机构,或在国内攻读研究生和出国深造。
第四篇:新闻学
新闻学、传播学经典文献目录
论著《论出版自由》,[英]约翰.弥尔顿,商务印书馆,1958年《论自由》,[英]约翰.密尔,商务印书馆,1959年《舆论学》,[美]李普曼,华夏出版社,1989年《新闻学概论》,[苏]普罗霍洛夫,新华出版社,1987年《新闻学概论》,[日]和田洋一主编,中国新闻出版社,1985年《报刊的四种理论》,[美]威尔伯.斯拉姆等,新华出版社《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史稿》童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观》,陈力丹,开明出版社1993年 9 《新闻学导论》李良荣,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10《新闻传播学》黄旦,杭州大学出版社,1995年
11《新闻理论教程》,何梓华,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12《西方新闻理论评析》,徐耀魁主编,新华出版社,1998年
13《中国报学史》戈公振,中国新闻出版社,1985年
14《中国新闻事业通史》(三卷)方汉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15《美国新闻史》[美]埃默里,新华出版社,2001年
16《外国新闻传播史》郑超然、程曼丽、王泰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 17《中国现代广播简史》,赵玉明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87年
18《中国电视史》,郭慎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
19《20世纪中国新闻学和传播学.理论新闻学卷》,童兵、林涵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
20《传播学概论》,[美] 威尔伯.斯拉姆、威廉.波特著,新华出版社,1984年 21《大众传播学诸论》,[美]德弗勒、鲍尔.洛基奇,新华出版社,1990年 22《大众传播模式论》,麦奎尔、温德尔,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
23《传播理论:起源、方法和应用》,[美]塞弗林、坦卡德,华夏出版社,2000年 24《理解传媒——论人的延伸》,[加]麦克卢汉,商务印书馆,2000年
25《传播理论》,[美]斯蒂文.小约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
26《传播政治经济学》文森特.莫斯可,华夏出版社,2000年
27《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美]梅罗维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 28《尴尬的接近权:网络社会的敏感话题》[英]埃尔底里奇主编,新华出版社 29《数字化生存》[美]尼葛洛庞帝,海南出版社,1996年
30《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张国良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
31《中国新闻传播法纲要》,魏永征,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
32《新闻道德评价》[美]罗恩.史密斯,新华出版社,2001年
33《传播影响力》 喻国明,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年
34《当代广告学》(7版)[美] 威廉.阿伦斯,华夏出版社
35《丰裕的寓言——美国广告文化史》,杰克逊.李尔斯著,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
36《震撼世界的20例广告》[美]詹姆斯.B.特威切尔,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37《美国广告200年经典范例》[美]米切尔.舒特森,华夏出版社
39《发展中的中国广告业——中国广告业25年发展报告》中国广告年鉴编辑部,新华出版社
40《中外广告史——站在中外视角的全面回顾》,陈培爱,中国物价出版社1999年 41《图书出版的艺术和科学》[美]小赫伯特.贝利著,王益译
42《成功出版完全指南》[美]艾弗利.卡多佐徐丽芳等译
43《选题策划》[美]杰夫.赫曼、德伯拉.利文.赫曼,崔人元、宋健健译
44《售书攻略》[美]玛丽莲.罗斯、汤姆.罗斯 张静译
45《社会研究方法》 [美]艾尔.巴比 华夏出版社,2000年
46《社会学》(第十版)[美]戴维.波普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年
47《当代叙事学》 华莱士.马丁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0年
48《新闻法规政策须知》 中宣部新闻局等编 学习出版社 1994年
49《山西新闻史》 王醒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1年
50《中国古代传播史》王醒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4年
论文陈力丹 《世纪之初对我国新闻理论研究的展望》《新闻与传播研究》2000/01明安香 《新世纪中国研究传播的展望 》 《新闻与传播研究》2000/01孙旭培 《我国新闻学研究向何处去》 《新闻与传播研究》2000/01石义彬 《西方新闻和大众传播理论表诉活动的历史和逻辑》《新闻与传播研究》2000/02 5李彬 《语言.符号.交流—谈布拉格学派的传播思想》《新闻与传播研究》2000/02 6卜卫《关于中国妇女电视节目的研究报告》《新闻与传播研究》2000/03
7夏可君《语言学转向为传播学研究中社会性别问题探讨所提供的理论视野》《新闻与传播研究》2000/03
8佘绍敏《互联网信息流通中的政府控制》《新闻与传播研究》2000/04
9罗以澄《新闻网站的市场前景、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新闻与传播研究》2000/04 10黄健 《网络时代文化传播的潜伏危机》《新闻与传播研究》2000/04
11尹韵公 《20世纪中国新闻传媒事业的发展及其全球背景》 《新闻与传播研究》2001/01 12童兵 《中国理论新闻传播学研究百年回顾》 《新闻与传播研究》2001/01
13陈力丹 《20世纪世界和中国新闻传播的重大变化回顾 》《新闻与传播研究》2001/01 14童兵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的新闻学研究》《新闻与传播研究》2001/03丁柏铨 《论党的第三代领导人新闻思想的特色》《新闻与传播研究》2001/03 16程曼丽 《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探悉》《新闻与传播研究》2001/03
17彭朝丞 《新世纪党报发展创新的理论思考》《新闻与传播研究》2001/03
18杜俊飞 《泛传播的概念——基于传播趋向分析的理论模型》《新闻与传播研究》2001/04 19张威 《比较新闻学:界定、依据和研究方法》《新闻与传播研究》2001/04
20孟威 《网络“虚拟世界”的符号意义》《新闻与传播研究》2001/04
21黄旦 《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对西方大众传播者研究历史的解读》《新闻与传播研究》2002/02
22刘学 《中国网络新闻媒体的研究》《新闻与传播研究》2002/01
23蔡骐 《文化与传播——论民族志传播学的理论与方法》《新闻与传播研究》2002/02 24陈翔 《消费社会背景下的广告文化批判》《新闻与传播研究》2002/0
225尹韵公《〈大公报〉与红军长征落脚点的研究》《新闻与传播研究》2002/03
26吴廷俊《〈大公报〉“敢言”传统的思想基础与文化底蕴》《新闻与传播研究》2002/03 27丁和根《论大众传播研究的符号学方法》、《新闻与传播研究》2002/03
28乔云霞 《中国新闻舆论监督现状调查分析》《新闻与传播研究》2002/04
29闵大洪 《中国新闻传播专业网站评析》《新闻与传播研究》2002/04
30丁柏铨 《论新闻的有效传播》《新闻与传播研究》2002/04
31黄星民 《华夏研究传播刍议》《新闻与传播研究》2002/04
32罗德尼.本森 《比较语境中的场域理论:媒介研究的新范式》《新闻与传播研究》2003/01 33黄旦 《中国新闻传播的历史建构——对三个新闻定义的解读》《新闻与传播研究》2003/01 34纪莉 《论麦克卢汉传播观念的“技术乌托邦主义”——理解麦克卢汉的新视角》《新闻与传播研究》2003/01
35姜飞 《后殖民主义视野中的西方媒介》《新闻与传播研究》2003/01
36陈龙 《“霸权理论“与电视意识形态宰制论》《新闻与传播研究》2003/01
38韩鸿 《方言影视的文化解析》《新闻与传播研究》2003/01
39童兵 《政治文明:新闻理论研究的新课题》《新闻与传播研究》2003/03
40史安斌 《全球网络传播中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的问题》《新闻与传播研究》2003/03 41张殿元 《另一种声音:文化批判语境下的广告传播解读》《新闻与传播研究》2003/04 42曹越 《试论21世纪我国受众研究的创新》《新闻与传播研究》2004/01
43丁和根 《大众传媒话语分析的理论、方法与对象》《新闻与传播研究》2004/01
44韩纲 《传播学者的缺席:中国大陆健康传播十二年——一种历史视角》《新闻与传播研究》2004/01
45何国平《论媒介公信力的生成与维系》《新闻与传播研究》2004/02
46曾庆香 《新闻话语中的原形沉淀》《新闻与传播研究》2004/02
47韩素梅 《市场经济十年来电视广告性别形象变化分析》《新闻与传播研究》2004/02 48扬伯溆 《社会网络化与地域场所化:当代本土传播的内涵及特征》《新闻与传播研究》2004/03
49尹韵公 《论邓小平新闻思想的历史地位》《新闻与传播研究》2004/03
50王醒 《关于古代新闻传播的一些史料补充》《新闻与传播研究》2004/04
51张昆 《横向发展——新闻史研究的新维度》《新闻与传播研究》2004/04
52新时期新闻专业期刊研究专题组 《新闻专业期刊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新闻与传播研究》2004/04
53季为民 《收视率的市场含义和电视的文化追求——“收视率“对电视业的影响分析。》《新闻与传播研究》2004/04
54唐海红 《政治文化视角与近代新闻史研究》《新闻与传播研究》2005/01
55刘晓红 《共处、对抗、借鉴——传播政治经济学与文化研究关系的演变》《新闻与传播研究》2005/01
56黄旦 《美国早期的传播思想及其流变——从芝加哥学派到大众传播研究的确立》《新闻与传播研究》2005/01
57单波 《跨文化传播的文化伦理、》《新闻与传播研究》2005/01
58陈力丹 《试论传播学方法论的三个学派》《新闻与传播研究》2005/02
59董天策 《以电视娱乐文化作为研究范畴与视域》《新闻与传播研究》2005/02 60姜红 《现代中国自由主义新闻思潮的流变》《新闻与传播研究》2005/02
61张自力 《健康传播研究什么——论健康研究传播的九个方向》《新闻与传播研究》2005/03 62曾庆香 《谁在新闻中说话——论新闻的话语主体》《新闻与传播研究》2005/0
363 李庆林 《传播研究的多为视角——马克思、哈贝马克、麦克卢汉的传播观比较》《新闻与传播研究》2005/04
64马凌 《政治文明、政治沟通和政治传播学》《新闻与传播研究》2005/04
65马艺 《危机事件情景下政府形象传播的二维矩阵模型》《新闻与传播研究》2006/01 66黄星民 《从传播哲学角度谈“”传播的定义——传播哲学初探》《新闻与传播研究》2006/01
67傅宁 《中国近代儿童报刊的历史考察》《新闻与传播研究》2006/01
68罗以澄 《制造认同:大众传媒对国际冲突的再现》《新闻与传播研究》2006/01
69王波 《颠覆与重构之间——对当代中国女性主义传媒批评的反思》《新闻与传播研究》2006/02
70韩鸿 《论新媒体背景下的公民共享新闻学》《新闻与传播研究》2006/03
71陈汝东 《受众伦理规范研究:历史、现状与趋势》《新闻与传播研究》2006/03
72黄旦 《消失的登陆点——社会心理学视野下的符号互动论与传播研究》《新闻与传播研究》2006/03
73卜卫 《中国大陆媒介与性别——妇女研究回顾与分析》《新闻与传播研究》2006/04 74王永庆 《中国电视传媒改革初探》《新闻与传播研究》2007/01
75夏倩芳 《新闻框架与固定成见:1979-2005年中国大陆主流报纸新闻中的党员形象与精英形象》《新闻与传播研究》2007/02
第五篇:职业就业规划书-新闻学(数字媒体方向)
规划自己 创造人生
——我的职业就业规划书
教育技术学院新闻学(数字媒体方向)
规划自己 创造人生
——我的职业就业规划
现在社是一会个经济迅速发展的社会,也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提前做好自己的规划对我们更好的适应社会打下基础,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就应该对社会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现在的就业形式,社会的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等等,对自己的性格能力都应有清醒的认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适应社会,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面对如今的社会压力,我们怎样才能高质量的生活,是值得琢磨和计划的。修了大学生职业就业创业指导这门课,我进一步认识到了规划自己的必要,所以我着实认真的写下了以下内容。
1.自我分析
每个人对自己的认识是很重要的,只有知道自己可以胜任什么样的职务,才可以更好的经营自己。首先就剖析一下我自己。
我的性格及喜好。从前大家都说我是个内向文静的女孩儿,可是随着年龄增长和阅历增加我被认为是个活泼直爽的人,这充分的说明了我性格中的两面性。我性格中的弊端是我的懒惰,俗话所说的没有长性,做什么事都是三分中热血,这样我就不适合太死板的工作。我喜欢设计和创造性的工作,运用想象力的工作。
我个人比较擅长计算机的一些应用,部分视频,图像,音频软件的运用。善于理性的思考分析问题,创造性的编排设计事物,有想象力的描绘事物。
我的专业是新闻学(数字媒体方向),这是个适合我的专业,它需要创造性和计算机的应用技术,经过系统的学习,我将掌握摄影摄像,音频视频制作动画制作,编程,视觉艺术,新闻写作,网络的应用等技能。
就业方向:各类企事业单位的网站内容管理人员,教育、培训等行业的信息化资源库的开发与管理人员,电视、广播等传媒机构的数字视音频技术人员,多媒体资源与软件开发人员,影视机构的电视制作人员,各类新闻机构(包括门户网站)的新闻采编人员。
大方面讲我可以做编辑的工作,设计的工作。
2.职业分析
如今信息化时代,网络方面的工作者是有很大的需求的,所以无论是各类企事业单位的网站内容管理人员,还是教育、培训等行业的信息化资源库的开发与管理人员,都是有很大的需求量。
我国近些年来影视业发展迅速,各类商业大片,文艺影片在市场上所向披靡,不乏大制作大投资有具有市场影响力的作品。各种低投资高收入得影片也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滋生。而且,近年来我国各城市陆续引进了数字电视,每个家庭都可以享受到具有互动功能的电视观看。这样就对电视、广播等传媒机构的数字视音频技术人员,多媒体资源与软件开发人员,影视机构的电视制作人员有了量的需求。
网络又崭露头角,走进千家万户,个大门户网站的新闻采编人员更是供不应求了。
3.职业定位
按照我的个人喜好和个性追求可罗列一下职业
(1)新闻机构(包括门户网站)的新闻采编人员
(2)影视机构的电视制作人员
(3)电视、广播等传媒机构的数字视音频技术人员
(4)各类企事业单位的网站内容管理人员
(5)教育、培训等行业的信息化资源库的开发与管理人员
职业定位需依照以下原则:① 依据客观现实,考虑个人与社会、单位的关系;② 比较鉴别,比较职业的条件、要求、性质与自身条件的匹配情况,选择条件更合适、更符合自己特长、更感兴趣、经过努力能很快胜任、有发展前途的职业;③ 扬长避短,看主要方面,不要追求十全十美的职业;④ 审时度势,及时调整,要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择业目标,不能固执己见,一成不变。
所以还具有很大了流动性空间,可以继续学习,钻研某项技术,考研等。
4.实施计划
首先,要保证完成学业,要考过学业要求的计算机国家二级,英语四级。本专业要求掌握的各类软件技术。
然后向英语六级努力,研究学习多种应用软件,学会多项制作技术。
其次,在大学期间,要有自己的作品,作出有技术有质量的影视短片,摄影作品,音频视频作品,网页网站等。
然后,找到一份符合自己特点,可以发挥特长的工作。
再次,在工作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获得更多的社会经验。最后,开办属于自己的娱乐传播公司。
虽然会很困难,但我会努力的向目标靠近,即使没有达到,也不亏自己的尝试。
5.评估调整
我现阶段随制定了自己的职业规划书,但受到自己现阶段思想不太趋向成熟的限制,以后在自己的职业的选择,生涯路线,人生目标都可能存在一定的改动,自己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要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使自己变的更成熟使自己以后的规划设计更接近实际打下基础。
自己能在这里做自己的第一篇职业生涯设计,使我自己对自己有进一步的了解,对自己的目标也有了进一步的明确,自己的学习动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树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职业目标,使自己的学习有了目标和针对性,对自己以后充满了信心,相信自己以后一定能取的成功,也使自己敢于面对自己人生路上的挫折和困难,尽量发挥出自己的潜能,这让我知道了自己的局限和弱点,接受现实,并勇敢的去面对,这也开始让我建立一种积极的心态,学会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自己能以后更好的适应社会。面对竞争。
时间是不等人的,提前作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对自己以后的人生将有很大的影响,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自己对自己职业做提前的规划,为自己以后走向成功打下基础。最后,为自己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