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彼得·德鲁克的管理思想精髓:成就是管理的惟一权威(本站推荐)

时间:2019-05-13 21:14: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4彼得·德鲁克的管理思想精髓:成就是管理的惟一权威(本站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4彼得·德鲁克的管理思想精髓:成就是管理的惟一权威(本站推荐)》。

第一篇:14彼得·德鲁克的管理思想精髓:成就是管理的惟一权威(本站推荐)

14.彼得·德鲁克的管理思想精髓:成就是管理的惟一权威

人物介绍

德鲁克于1909年生于奥匈帝国的维也纳,祖籍为荷兰。其家族在17世纪时从事书籍出版工作(Drucker原意为“印刷者”)。他的父亲为奥国负责文化事务的官员,曾创办萨尔斯堡音乐节。他的母亲是奥国率先学习医科的妇女之一。德鲁克从小生长在富于文化的环境之中。其1979年所著的自传体小说《旁观者》对其成长历程作了详细而生动的描述。

德鲁克先后在奥地利和德国受教育,1929年后在伦敦任新闻记者和国际银行的经济学家。于1931年获法兰克福大学法学博士。1937年移民美国,曾在一些银行、保险公司和跨国公司任经济学家与管理顾问。1942年到1949年任贝宁顿学院哲学教授和政治学教授。1942受聘为当时全世界最大企业——通用汽车公司顾问。他于1946年将心得成果编辑为《公司的概念》一书出版,对大企业的组织与结构有详细而独到的分析。1950年起任纽约大学商业研究院管理学教授。

彼得·德鲁克语录

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惟一权威就是成就。

——彼得·德鲁克

将问题变成机会

记得著名诗人泰戈尔说过:“当你为错过太阳而伤心流泪时,你很有可能又错过了月亮和星星。”许多经理人往往都会向我请教一些个人的问题,但我发现他们很少提及目标或计划,他们几乎千篇一律地绕着问题打转。我相信奥斯卡所说的话确有道理:“好的管理者需要一些技巧来避免他们的错误。”

很多年之前,我和一些管理出错误的某公司主管讨论过这个问题,他们那时想把这个问题当成一个词语,并从他们的经理人的词汇中剔除这个词语。在我参加他们的领导层的会议的时候,我听到他们的经理人说他们在面临着难以决断的机会。我不知道他们把精力花在了什么问题上,或者是用什么方式让机会这样悄悄溜走。我觉得不去解决问题,就没有机会,只有在有机会的时候把机会抓住了才是最好的技巧。

首先是要找到经营业务的抑制损害,让每一个机会都有足够的人员并能得到足够的支持,随后才应该提出问题并为解决问题配备人员。我认为通用电气公司是这方面的典范。他们的政策是:对那些不能提供长期增长的机会,以及那些不能使公司在世界名列前茅的业务,即使是有利可图的也予以放弃。随后,他们把最好的人员放在机会的开拓上,不断开发推进。有效率的人即使学会了创造性思考,并成为现实主义者。他们能够清楚地看到问题和困难,既不进行美化,也不逃避。即使面对严重的问题,他们也会先去寻找可能的办法和机会。他们的态度是:在这个问题上有什么机会可以利用?这并不意味着找出机会对他们来说很容易,但因为没有别的办法可想,他们会强迫自己用这种态度看问题,即使他们也不一定总能有所收获。

机会的定义与组织目标相联系。目标是企业发现机会的前提,把解决问题置于首位导致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忽视组织目标。

没有永远的领导者

这个世界处于一种快速变化的状态,很多企业的领导人都苦恼于如何有效地将成功经验复制或是转移给他们所领导的人或组织。虽然也有很多成功的经验,但并不是任何一个企业都是可以去复制别人的经验的,就好像你闻到一朵很香的玫瑰花,这样的经验是无法移转的,每个人都必须要自己去闻玫瑰。

所以,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最大的挑战是如何通过组织的设计,有系统地提供精确的管理实务经验(而非所谓的成功经验)给年轻一辈的经理人,让他们从中得到启发,在实际管理中创造出属于他们自己的模式。这一点对于未来非中心化的组织,以及随任务而编制的组织尤其重要。对于工厂的员工或者公司行政人员,则是通过我过去六年一直在倡导的“自我管理社群”,来达到自发动作、有效的组织运作。

我曾经和政府部门的许多领袖在一起共事,我也经常和企业界的和非政府营利组织,例如大学、医院或是教会的领导者有过许多相处的经验。我觉得没有一个领导是一样的,他们都是不一样的。不管是多么优秀的领导,就是一般的领导都是有级别之分的。

领导者也有自己的追随者,他们能够在这样的情况下得到最大的信任。同时,作为每一个领导者来说,最重要的是一个组织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创新能力,领导者并不是永远的事情,也不是一辈子的事情。

更有竞争力的女性

当女性被解放出来之后,越来越多的女性成为了领导者,只不过在社会与人类历史的所有阶段,男性所执掌的职位范围比较大,从事的工作种类也比较多,而掩盖了女性的作用。随着知识性工作的出现,很多的工作都已经超越了性别的界限。

现在我们可以更有把握地提出这个假设:女性将越来越在每一个管理阶层与男性一争长短。事实上如今美国的许多超级大公司,例如,惠普的执行官早已经是女性了。不只如此,许多大学的校长或董事长也早就是女性了。她们可不是简单的,面对严峻竞争时常让男性甘拜下风,至少我早就是这么想的。

我认为女性会在跟“自我”有关的领域特别杰出,例如人力资源。不过女性经理人最大的竞争力表现出现在金融领域。我相信再过20年左右,绝大多数美国大公司的会计长或财务长都会是女性。

她们在工程的部门也会有很快的跃升。一个具体的例子,就是克雷蒙研究大学的彼得·德鲁克商学研究所这个学校的商研所以我的名字命名)刚刚完成的一项接班计划。

德鲁克商研所由六个校务董事共同管理,每位的任期是五年。在最近这次的会议中,我们决定除了这个学院的CEO(正式的头衔是院长)还可能是个男性以外,其余五个职位都将由五位能干的女性来担任,她们现在也都是商研所的同事。而且我们希望她们会愿意留下来接受领导的职务,不会被其他的竞争对手挖走了。

持续学习和机会赛跑

我只有一句话:继续学习!学习还必须持之以恒。离开学校五年的人的知识,就其定义而言已经过时了。

美国当局如今要求医师每五年必须修复习课程,并参加资格重新检定考试。这种做法起初引起受检者的抱怨,不过这些人后来几乎毫无例外的,对外界的看法有了改变,他们为自己忘掉这么多的东西而感到惊讶。

同样的原则,也应该应用到工程师,尤其是行销人员的身上。因此,经常重返学校,而且一次呆上一个星期,应该成为每一位经理人的习惯之一。

许多大公司目前都在建立内部的教育设施,但我建议这要小心为妙。因为内部训练通常有强调及强化固定观点的毛病。为了开拓视野、质疑通俗的信念、养成组织性的抛弃习惯,最好是让员工面对多样化及挑战。为了这些目的,经理人应该接触为不同公司工作、以不同方法办事的人。

想要在充满挑战的世界之中担任一名主管,同时还能够产生并且维持效能,就必须要注意上述的若干要点。这世界充满了机会,因为改变即是机会。我们处于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而变化源起不同的方向。处于这种情势之下,有效能的主管必须能够体认机会,并且和机会赛跑,还要保持学习,经常刷新知识底子才行。日本的大公司,有将近30~40年的时间,能够在内部的延续性以及外部的改造之间取得成功的平衡。然而,就算是这样的平衡也无法是永远的。日本的内部延续性已经开始变得僵化了。

我从来不曾盲目崇拜日本的体系有多么的优越,即便是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正是兴旺时都是如此。虽然在更早一点的时候,差不多在20世纪60~70年代,我的确倡导美国与欧洲的公司可以采用一些日本的管理方式,例如决策流程等。而我至今仍认为日本在这方面还是很优秀的。不过在1980年左右,正当日本卓越论在美国大流行时,我反而很少再提日本经验了。

我并不迷信日本优越论,甚至,我比别人都更早预测到日本危机的来到。然而,我们也不要低估日本。日本具有领导地位的公司,在未来的发展与新技术制造的发展上,早就已经遥遥领先许多国家的企业。像丰田汽车最新的厂房,就是完全不需要任何人工的先进设备。此外,日本大企业(例如索尼)在跨国的策略上,也比许多国家都还要进步、精密。经理人与组织

在网状结构中,对经理人而言,与上司之间的连接线无疑是重要的。问题是,怎样能让上司觉得这条连线同样也是最重要的(至少是非常重要)的呢?部属当然有必要分析上司的优缺点,但分析的目的不是对此做出结论(这是上司的上司的事),而是为了在分析和交流的基础上,协助上司完成其绩效目标(同时也完成自己的绩效目标)。

为什么辅佐上司很重要呢?因为,只有在上司允许的前提下,才可能有效地完成工作。也就是,任何人都要依靠上司的支持、了解,更重要的—个人绩效的表现也依赖于上司。只有在好莱坞的电影中,一个人的成功是因为上司的无能;在现实生活中,成就的最佳先决条件就是有位肯表现的上司。而且,经理人也最能左右上司能否有所表现,因为如同部属仰赖上司一般,上司亦同时依赖着部属。

我并不认为“辅佐上司”有什么秘诀。而且我认为,找出辅佐上司之道并不困难。然而,大多数经理人会抱怨其上司,认为:“如果每件事情,都能让我越过,或避开现在要向他报告的那位仁兄,我的日子会好过多了!”但据我所知,有极少数经理人,在这方面确实下了功夫。基本上,这个领域一如其他的管理领域,需要经理人担起责任、主动开创。毕竟,经理人应接受一个事实,即:促使上司能有所表现是经理人本身的职责。上司也是个凡人,有凡人般的表现。

不要过分关注上司的不足。作为团队的一员,部属要思考的是:怎样才能使个人、团队和上司有更优的绩效表现。团队中的矛盾不必回避,但更重要的是,你要迅速找出能够让上司接受的解决方案,并开始行动。

经理人也许可以不尊重上司(总有一些有能力的家伙个性张扬、为人傲慢),但你必须能帮助上司解决问题。别低估上司,但也不必过于高估他:他只是一个比你承担了更多责任(当然,也得到更多报酬)的组织成员。

对个人前途来说,低估上司是很危险的;而对组织前途而言,高估上司可能同样危险。所以别轻易去评价你的上司(上司的上司和人事部门会去做这事)。

切记:同上司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了解他,而是为了找到有效的方式,用以解决你的、他的和团队的问题。

即使面对一个不错的上司,你也别老想着去“教育”他。对待你的下属同样如此。是否

愿意做一名乐于学习的学生,选择权永远在对方手中。

阅读手记:他在给我们领路

一直以来,人们可以依靠彼得·德鲁克为自己提供一种观察事物的新方法。这位94岁的管理大师说,大多数人在工作岗位、债务、全球化和经济衰退等问题上的想法都是错误的。毕竟,他是第一位认识到管理是一门值得深入和规范研究的学科的人。远在他人之前(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他就预测到了计算机技术总有一天将彻底改变商业。1961年,他前瞻性地呼吁人们关注日本即将崛起成为工业大国,而在20年后,他又警告日本将面临经济停滞。至于“私有化”、“知识工人”和“目标管理”等概念的提出,我们也可以都归功于他。现在的德鲁克仍然充满了众人缺乏的洞见,并且对自己的信念坚持不渝。他兴趣甚广,从经济学、心理学、哲学、歌剧到日本艺术,无不涉猎,也曾经为成百上千家大公司、政府部门、小企业、教会组织、大学、医院、艺术机构和慈善组织提供咨询。直到今天,这位管理学大师仍继续在以他名字命名的克莱蒙特研究生院的管理学院开讲座,各行各业的领袖人物不断前来加利福尼亚朝拜,向他讨教。

在每一次经济繁荣之时,便会出现对首席执行官的英雄崇拜倾向,而聪明的德鲁克正是用自己的智慧在为我们领路。

------------------

第二篇:德鲁克管理思想的精髓

德鲁克管理理论

※ 管理的定义:管理就是界定企业的使命,并激励和组织人力资源去实现这个使命。界定使命是企业家的任务,而激励与组织人力资源是领导力的范畴,二者的结合就是管理。

※ 管理的三大任务:

1、实现组织的特定目的和使命。

2、使工作富有成效,员工具有成就感。

3、处理对社会的影响与承担社会责任。※ 管理者的五项工作:

1、设定目标;

2、组织;

3、激励与沟通;

4、评估绩效;

5、培养人才。

※ 企业的八大目标:

1、营销;

2、创新;

3、人力资源;

4、财力资源;

5、物力资源;

6、生产力;

7、社会责任;

8、利润需求。※ 管理的本质:既非财富,又非地位,而是责任。

※ 责任心的内涵:

1、能否做事高效;

2、做正确的事;

3、不作恶。※ 责任心的考核重温:承担责任,甘冒风险主动执行(卓越);遇到困难时主动执行(优秀);主动执行并取得好结果(良);分内事主动执行(合格);被动不执行(差)。

※ 管理的重要性:消除贫困;提供高等教育;提供工作,不再受阶级、出身的限制,人人都有机会,管理是无国界的。※ 管理的终极之善是改变他人的生活。张总体会:

德鲁克管理理论告诉我们:无论是一个人还是组织/企业要有成就,首先就是培养、树立使命感和价值观,它具体体现就是我们有没有责任心。

每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无论他(她)的出身、学历如何。只要付出努力,他(她)都会得到机会、认同与回报。真正的管理者,他(她)首先肯定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反之,每个有责任心的人,都有可能成为一个管理者。

BB、相关文摘

※ 遇到高标准的老板(上司)是人生幸事——人生沧桑是正道,高标准、高要求。

※ 知识是管理的基础——灵魂的质量决定管理的质量,管理的质量决定生活的质量。

※ 寻找创新的七个来源:

内部机会:

1、意外之举;

2、不协调;

3、成效的需要;

4、产业和市场结构的改变。

外部机会:

1、人口结构的改变;

2、认知的改变;

3、新知识。※ 创新是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艰苦工作。

※ 如何身体力行(苏格拉底):

1、Know yourself——认识你自己;

2、Control yourself——控制你自己。

※ 铁路的发明使人类控制了距离,INTERNET的发明消除了距离,电子商务的发明颠覆了传统买卖行为方式。※ 知识是将信息转化为创造财富的能力。※ 组织的目的是使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 使命决定结果。

第三篇:《彼得·德鲁克管理思想精要》--读后感

《彼得·德鲁克管理思想精要》--读后感 管理是关于人类的管理,其任务就是使人与人之间能够协调配合,扬长避短,实现最大的集体效益。

管理的对象是人。

现代企业是一种人际组织,也是一种社会组织。管理,作为一门科学,作为一种实践,涉及人与社会的价值观。组织不是为自己的存在而存在,它的最终目标应超越自身。对于工商企业而言,最终目标是经济;对于医院而言,最终目标是治病救人;对于大学而言,最终目标是教书育人,并开展研究工作。为了达到这些目标,管理,这一独特的现代发明,把人们组织起来协同工作,并建立起社会组织。但是,只有当管理成功地使组织内的人力资源发挥生产效用时,它才可能实现外部目标,并获得相应的成果。

要说管理是科学,也至多不过是像医学那样的科学:这两者都是实践,一种从众多科学门类中汲取养料的实践。就像医学是从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和其他许多自然科学中吸取营养一样,管理学则从经济学、心理学、数学、政治理论、历史和哲学中获取养料。和医学一样,管理学也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其自身的假设、目标、工具、绩效目标和评价标准。

管理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充分发挥资源效率。

直白一些,好的管理是投资放大器;再通俗一点,好的企业管理应该有好的利润。但是好管理不等于高利润,管理者还应该平衡组织的短期和长期利益,还应该关注组织的社会责任。高效的管理者深知:他们每天必须要高效地处理很多事务,为此,他们必须专注。专注的第一法则就是要抛弃“行将就木”的过去,要立刻把组织内部最有价值的资源,尤其是弥足珍贵的人力资源从无效的领域中释放出来,并投入到充满机遇的未来中去。如果管理者不能摆脱过去的羁绊,抛弃过去,也就不可能创造未来。如果不能学会在系统中有条理地,有目的的抛弃,一个组织就会疲于应付各种突发事件。该组织内最宝贵的资源也会浪费在本不应该,或不再应该投入的事情上。因此,未来的机会也就牺牲在了昨天的祭坛上;因为组织内的资源,尤其是生产率最高的人才都束缚在了过去之中。愿意抛弃过去的公司寥寥无几,以至于很少有公司掌握着把握未来的资源。

围棋泰斗吴清源经常说的话是“勿搏二兔”,同时追逐两只兔子,最大的可能是两手空空。认准一只兔子追下去,还可能有所收获。人的精力、组织的资源,总是有限的。专注于一件事情,才能想得更深、做得更到位。专注不等于坚持,有时更是意味着放弃。道理再简单不过,但是在具体的选择面前,是坚持,还是放弃,永远都是一个难题。

德鲁克认为管理者有两大具体任务,其中之一就是“平衡组织当前的和长期的利益”。管理者都会关注未来,但是投资未来会有成本和风险。如果为了未来的利益,要损害或者放弃当前的既得利益,这时候选择就变得艰难。

成功的个人,专注意味着收心。面对应酬,要向钱钟书那样敢于说不,“不

必花些不明不白的钱,找些不三不四的人,说些不痛不痒的话。”。

成功的组织,专注更意味着放弃。放弃需要有对未来的远见卓识,以及挑战自身的勇气。为了明天,每个管理者都应该严肃认真地考虑,我该放弃些什么。

知识型员工必须对自身的发展和定位负责。

在当今社会和组织中,人们日渐依赖知识进行工作,而不是依赖技术。知识有一个不同于技术的本质特征:技术的变化相当缓慢;而知识则不同,它可以自我更新。新知识可以取代旧知识,使旧知识变得陈腐,而且这种更新的速度极快。假如一个知识型员工3到4年没有回学校继续深造的话,他就会被时代淘汰。

这一方面表明:我们过去学习得来的知识、技术和经验储备,对于现在的生活和工作已经不敷所需。另一方面表明:在漫长的人生周期内,人也会改变。我们会有不同的需求、能力和远景目标。因此,人们也需要“自我改造”。这里我特别有意的用了“改造”一词,它比“复新”一词程度更高。假如我们所说的工作周期是50年的话(这一点日益成为一种社会规范),我们就必须自我改造。我们必须不断改进,而不仅仅只是寻找一种新动力。

世界经合组织在1996年“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报告中,把知识分为:知道是什知道为什么、知道怎么做和知道是谁等四大类。德鲁克提到的“技术”,和经合组织所说的“怎么做”,以及我们日常所说的“技能”,三种说法比较相似。从这个角度,技术也可以看成是知识的一种。那么知识和技术之间究竟有什么本质区别,也不再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了。

知识总在更新,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要是身处高科技行业之中,这种“新人笑旧人哭”的感觉会更加强烈。解决方法也很容易想到,就是不断升级知识,通过持续学习跟上知识更新的脚步。

在信息时代,获取知识不是问题,选择要获取什么知识才是问题。

员工根据自身的发展和定位,来选择获取什么知识,以及获取知识的方法;企业根据企业的目标,有权利、也有义务去指导员工更有效地“自我改造”。

知识是宝库,也是迷宫。定位准确,方法得当,就像南巡的大雁,总能达到自己的目标;如果率性而为,就是一群无头苍蝇,累得精疲力竭,还是找不到方向。

彼得·德鲁克经典语录:

1管理者,就必须卓有成效。

2“认识你的时间”,只要你肯,就是一条卓有成效之路.3“专心”是一种勇气,敢于决定真正该做和真正先做的工作。

4我们应该将行动纳入决策当中,否则就是纸上谈兵。

5智力、想像力及知识,都是我们重要的资源。但是,资源本身所能达成的是有限的,惟有“有效性”才能将这些资源转化为成果。

6今天的组织需要的是由一群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

第四篇:《彼得·德鲁克管理思想精要》--读后感

《德鲁克管理思想精要》读书心得

这学期拜读了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的《德鲁克管理思想精要》,收获颇多,同时也感触良多。这本书是根据德鲁克六十年的管理工作经历,从精心挑选的10部作品中取其精华编写成的。它是对德鲁克管理思想的全面总结,也提供了一种关于管理学连贯易懂的入门介绍。全世界的管理者都应该感谢彼得.德鲁克这个人,因为他贡献了毕生的精力,来理清我们社会中人的角色和组织机构的角色。关于管理是什么的问题,我的结论是:管理是管理者为了使人与人之间能够协调配合,扬长避短,实现最大的集体效益而实施的活动。对于这本书的读书心得具体有如下几点:

一、管理是面对人的社会活动。

现代企业或组织是一种人际组织,也是一种社会组织。管理学作为一门科学,作为一种实践,涉及人与社会的价值观。组织不是为自己的存在而存在,它是有自己的最终目标的。对于一般企业而言,最终目标是经济效益;对于公立医院而言,最终目标是治病救人;对于高校而言,最终目标是教书育人。为了达到这些目标,管理,这一独特的现代发明,把人们组织起来协同工作,并建立起社会组织。但是,只有当管理成功地使组织内的人力资源发挥生产效用时,它才可能实现外部目标,并获得相应的成果。我们经常性的会陷入一个迷惑之中,认为管理知识的可知论将会把人看作一种理性的动物,是可以

通过一系列的训练来成为伟大的管理者,但如果人性是非理性的话,将会把管理试为一种神秘的,完成靠个人之创造所获得的灵感的产物,这样的不同的假设将会对企业界在理解德鲁克的管理思想的时候造成很大的困惑。很多人都相信没有任何一种存在于企业管理中唯一不变的法则,一切都必须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调整自己以适应现实环境的需求。一切都应该从对人的关注和管理出发。

严格来说,管理学称不上是一门科学,要说管理是科学,也至多是像医学那样的科学:这两者都是实践,一种从众多科学门类中汲取养料的实践。就像医学是从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和其他许多自然科学中吸取营养一样,管理学则从经济学、心理学、数学、政治理论、历史和哲学中获取养料。和医学一样,管理学也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其自身的假设、目标、工具、绩效目标和评价标准。

二、管理的任务是充分发挥组织的资源效率。

简单得说,好的管理就是投资放大器,就是企业的财富源泉,通俗一点说,好的企业管理应该有好的利润。当然好管理不等于高利润,管理者还应该平衡组织的短期和长期利益,还应该关注组织的社会责任,毕竟经济效益不是企业存在的唯一价值体现。德鲁克说过:管理者,就必须卓有成效。成功的管理者知道他们必须每天高效地处理很多事务,为此,他们必须专注。专注的第一法则就是要抛弃“行将就木”的过去,要立刻把组织内部最有价值的资源,尤其是弥足珍贵的人力资源从无效的领域中释放出来,并投入到充满机遇的未来中去。如果管理者不能摆脱过去的羁绊,抛弃过去,也就不可能创造未来。

如果不能学会在系统中有条理地,有目的的抛弃,一个组织就会疲于应付各种突发事件。该组织内最宝贵的资源也会浪费在本不应该,或不再应该投入的事情上。德鲁克说过:“专心”是一种勇气,敢于决定真正该做和真正先做的工作。围棋泰斗吴清源经常说的话是“勿搏二兔”,同时追逐两只兔子,最大的可能是两手空空。认准一只兔子追下去,还可能有所收获。人的精力、组织的资源,总是有限的。专注于一件事情,才能想得更深、做得更到位。专注不等于坚持,有时更是意味着放弃。道理再简单不过,但是在具体的选择面前,是坚持,还是放弃,永远都是一个难题。

德鲁克认为管理者有两大具体任务,其中之一就是“平衡组织当前的和长期的利益”。管理者都会关注未来,但是投资未来会有成本和风险。如果为了未来的利益,要损害或者放弃当前的既得利益,这时候选择就变得艰难。

成功的个人,专注意味着收心。成功的组织,专注更意味着放弃。放弃需要有对未来的远见卓识,以及挑战自身的勇气。为了明天,每个管理者都应该严肃认真地考虑,我该放弃些什么。

三、知识型员工必须对自身的发展和定位负责。

在当今社会和组织中,人们日渐依赖知识进行工作,而不是依赖技术。知识有一个不同于技术的本质特征:技术的变化相当缓慢;而知识则不同,它可以自我更新。新知识可以取代旧知识,使旧知识变得陈腐,而且这种更新的速度极快。假如一个知识型员工3到4年没有回学校继续深造的话,他就会被时代淘汰。

这一方面表明:我们过去学习得来的知识、技术和经验储备,对于现在的生活和工作已经不敷所需。另一方面表明:在漫长的人生周期内,人也会改变。我们会有不同的需求、能力和远景目标。因此,人们也需要“自我改造”。目前看来,我们的工作周期会有变长的趋势,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自我改造。我们必须不断改进,而不仅仅只是寻找一种新动力。知识总在更新,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要是身处高科技行业之中,这种“新人笑旧人哭”的感觉会更加强烈。解决方法也很容易想到,就是不断升级知识,通过持续学习跟上知识更新的脚步。在信息时代,获取知识不难,难的是选择要获取什么知识。

员工根据自身的发展和定位,来选择获取什么知识,以及获取知识的方法。企业根据企业的目标,有权利、也有义务去指导员工更有效地“自我改造”。作为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管理者应该督促员工严格定位准确。只要方法得当,我们每个人就像南巡的大雁,总能达到自己的目标,而如果率性而为,就是一群无头苍蝇,累得精疲力竭,还是找不到方向。德鲁克的思想精髓不仅仅教会了企业的管理者如何管理和教育员工,同时也教会了员工如何自我改造,自我发展。

第五篇:彼得德鲁克的经典管理语录

彼得德鲁克的经典管理语录(共勉)

1、管理者,就必须卓有成效。

2、“认识你的时间”,只要你肯,就是一条卓有成效之路.3、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4、卓有成效是一种习惯,是不断训练出来的综合体.5、一个重视贡献的人,为成果负责的人,不管他职位多卑微,他仍属于“高层管理者”.6、谁必须利用我的产出,以使我的产出卓有成效?

7、有效的管理者在用人所长的同时,必须容忍人之所短。

8、有效的管理者用人,是着眼于机会,而非着眼于问题。

9、我们该知道运用自己上司的长处,这也正是下属工作卓有成效的关键。

10、有效的管理者会顺应自己的习性,不会勉强自己

11、有效的管理者坚持把重要的事放在前面做,每次只做好一件事。

12、管理者的一项具体任务就是要把今天的资源投入到创造未来中去。

13、有效的管理者打算做一项新的业务,一定先删除一项原有的业务

14、决定优先要点的原则

重将来而不重过去

重机会而不只看到困难

选择自己的方向,而不跟随别人

目标要高,要有新意,不能只求安全和方便

15、“专心”是一种勇气,敢于决定真正该做和真正先做的工作。

16、有效的管理者不做太多的决策。他们所做的,都是重大的决策。

17、有效的管理者需要的是决策的冲击,而不是决策的技巧;要的是好的决策,而不是巧的决策。

18、有效的决策人,首先要辨明问题的性质:这是一再发生的经常性问题呢,还是偶然的例外?

19、要看“正当的决策”是什么,而不是“人能接受的”是什么。

20、我们应该将行动纳入决策当中,否则就是纸上谈兵。

21、有效的管理者都知道一项决策不是从搜集事实开始的,而是先有自己的见解。

22、决策的反面,是不做任何决策。

23、除非有不同的见解,否则就不可能有决策。

24、有效的的管理者会问:“我是不是真需要一项决策?”

25、决策需要熬受痛苦

26、有效管理者的自我发展,是组织发展的关键所在。

27、智力、想像力及知识,都是我们重要的资源。但是,资源本身所能达成的是有限的,惟有“有效性”才能将这些资源转化为成果。

28、今天的组织需要的是由一群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

下载14彼得·德鲁克的管理思想精髓:成就是管理的惟一权威(本站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14彼得·德鲁克的管理思想精髓:成就是管理的惟一权威(本站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介绍(★)

    彼得·德鲁克 彼得·德鲁克,现代管理之父,“大师中的大师”。彼得·德鲁克于1909年生于奥匈帝国的维也纳,祖籍为荷兰。德鲁克家族的先人在17世纪时从事书籍出版工作。德鲁克的......

    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5篇材料)

    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 Peter Drucker (彼得·德鲁克)出生时间:1909年11月19日 出生地点:奥地利维也纳 逝世时间:2005年11月11日 逝世地点:克莱蒙特家中 逝世原因:自然去......

    德鲁克的管理思想

    德鲁克管理思想 德鲁克“112358”的定义是企业的一个目的;企业的两个职能;关于管理 的三大任务;管理者的五项工作和企业需要设定目标的八大领域。 管理的定义------管理就是界......

    德鲁克管理思想学习心得[本站推荐]

    德鲁克管理思想学习心得 ——认清企业发展新时期下的工作需要 按照徐董事长在《谈新时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中要求,要学习借鉴优秀企业经营思路,更要找到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经营......

    管理大师德鲁克管理学精髓.ppt.Convertor

    现代管理学大师中的大师——德鲁克 1954年,德鲁克首次提出“管理学”概念被西方学界尊为“大师中的大师”!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去世 美国当地时间2005年11月11日上午,95岁高龄......

    《德鲁克管理思想精要》读后感

    《德鲁克管理思想精要》读后感黄水利《德鲁克管理思想精要》中的价值观和基本原则不胜枚举,每一个原则都可以进行详细的阐述和联想。但是诚如德鲁克所言:“因为管理涉及人们在......

    读彼得.德鲁克《管理的实践》有感——读后感

    读彼得.德鲁克《管理的实践》有感 ——对管理的思考“全世界的管理者都因该感谢这个人,因为他贡献了毕生的精力,来理清我们社会中人的角色和组织机构的角色,我认为彼得.德鲁克......

    读彼得.德鲁克《管理的实践》有感——读后感

    读彼得.德鲁克《管理的实践》有感 “全世界的管理者都因该感谢这个人,因为他贡献了毕生的精力,来理清我们社会中人的角色和组织机构的角色,我认为彼得.德鲁克比任何其他人都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