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论述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立的...(精选5篇)

时间:2019-05-13 21:47: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公共管理论述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立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公共管理论述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立的...》。

第一篇:公共管理论述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立的...

小议公共管理论述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立的启发

【摘要】公共事业管理学科是随着社会发展需要而产生、发展的,研究公共管理理论对推进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使其朝着社会需要的方向科学发展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通过总结国外公共管理理论及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育的有益经验,对我国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建设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若干对促进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建设与发展的意见。

【关键词】国外公共管理理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

1公共管理理论概述

19世纪末期,马克斯•韦伯创建了传统公共行政学的核心理论——官僚制。官僚制是建立在法理性权威基础上的一种高度理性化的组织机构,其特点是:在职能专门化的基础上进行劳动分工;严格规定等级层次结构;运用规章制度清晰明确划分责权;人际关系非人格化;遵守严格的系统工作程序;以业务能力作为选拔提升的依据。管理效率是官僚制的核心价值观念。

传统公共行政学获得了极大成功,为世界各国政府广泛采用。20世纪60、70年代,以美国行政学家弗雷德里克森为代表的新公共行政学派对官僚制行政理论的效率至上原则提出质疑。他们认为传统公共行政学只重视效率,将公民当作实现政府目标的工具。他们提出的改革主张是建立政府与公民对话、沟通、互动的机制,使政府能对公民的需求积极地做出响应,从而实现公共行政的社会性效率。

20世纪70年代全球石油危机以后,伴随着信息化及全球化时代的来临以及公民社会的兴起,公众对政府官员和公共机构管理人员的服务品质要求更高,于是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持久不衰的政府机构改革潮流,出现了以市场机制逐渐取代政府干预;减少政府开支、鼓励私人投资;缩小文官队伍的规模;鼓励公司竞争及公共事务向私营部门转移为特征的“新公共管理运动”。新公共管理运动对传统的行政管理进行了反思,强调调整政府和社会管理公共事务职能之间的关系,重塑政府管理自身和社会事务的手段、过程和模式。基本的做法是为了提高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效率,将政府的“掌舵”职能和“划桨”职能相对分离,将后者转移给非政府组织,实现公共服务的市场化、社会化、民营化。[2]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关于西方政府改革的研究报告总结了新公共管理的核心内容:关心服务效率、效果和质量方面的结果;高度集权、等级制的组织结构为分权的管理环境所取代。在分权的环境中,资源配置和服务提供的决策更加接近第一线,并为顾客和其他利益集团的反馈提供更多的余地;灵活地选择成本效益比更好的方法,如市场的方法,来替代政府直接提供和管制;更加关心公共部门直接提供服务的效率,包括生产力目标的设定,在公共部门组织之间建立竞争性的环境;强化国家核心战略能力,引导国家变得能够自动、灵活、低成本地对外界的变化以及不同的利益需要做出反应。

2西方公共事业管理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科学意义上的公共事业管理起源于20世纪早期的美国,美国前总统威尔逊把科学管理的方

法运用到政府的公共部门,形成了公共管理,它的理论基础来源于泰勒的科学管理和马克斯•韦伯的“官僚制”。公共管理的发展是迅速和曲折的,1887年伍德罗•威尔逊发表了《行政学之研究》的论文,是美国公共管理教育开始的标志。1911年,纽约市政研究局创办“公共服务培训学校”,美国公共管理教育正式启动。1924年,“公共服务培训学校”迁到了锡拉丘兹大学,并与新成立的“马克斯维尔公民与公共事务学院”合并,面向公共管理领域创办了综合性的教育与培训课程。大学开设公共管理教育的目的是为公民社会的管理培养专职的优秀管理和研究人才,以便他们能够智慧地与公众打交道和在现代公共组织中有效工作—不论是在地方、州、还是中央政府。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普遍掀起了对公共事务研究的热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已成为很多国家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公共管理人才的主要途径之一。这可以从国外许多知名高校设置公共事务专业得到证明,如哈佛大学的公共事务专业;纽约大学的公共、非营利事业管理专业;康奈尔大学的公共事务专业等等。

公共管理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对公共精神和社会责任的推崇。美国的许多大的公共管理院系都鼓励教师和学生通过做项目参与社会实践,或到政府挂职,或鼓励边工作边学习的学生结合工作实际写策论,还聘请在管理岗位上的市政经理和部门领导为学生开课。美国公共管理教育的培养目标通常是培养从事公共事务管理和公共政策研究与分析等方面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政府机关和非赢利组织培养具有现代公共管理理论和公共政策素养,掌握先进分析方法及技术,精通某一具体政策领域的专业化管理者、领导者和政策分析人才。在培养过程中,注重实际能力与素质的培养,教学内容面向公共领域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目前,美国开设公共事业管理课程的学校有220多所,在读学员达3万多人。到目前为止,根据彼德森大学指南,美国有312个公共管理院系,其中244个重公共管理方向,81个有公共政策方向。美国公共管理的学科原则和传统有三大重要理念:培养专业化管理人才(Professionalism),注重公共服务精神(publicservice),强调实践和操作(practice)。例如,作为美国最早的公共管理专业化教育课程体系,美国锡拉丘兹大学马克斯韦尔公民与公共事务学院的公共管理课程,注意培养学员的四方面技能:量化统计方面的技能、经济分析方面的技能、预算和公共财政方面的技能以及公共管理知识技能。为此,该学院为学员开设了五类核心课程,分别是公共行政与民主类、统计分析类、经济分析类、预算和公共财政类、公共管理类。美国哈佛大学的肯尼迪政府学院的办学目标是培养高层次的公共管理人才和从事高质量的公共政策分析人员。在其研究生教育中,要求学生掌握三方面的基本知识:即政策和制度分析、公共组织的战略管理、政治主张和领导艺术。

3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科建设基本情况

1996年,东北大学娄成武教授和云南大学崔运武教授,到国外考察公共事业管理发展情况后开始酝酿在我国高校建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1997年东北大学、云南大学分别向教育部报告,申请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列入本科专业目录。1998年原国家教委(现为教育部)在新的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目录中,设立了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1999年在云南大学和东北大学首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以来,该专业发展迅速。到2000年,全国有57所高校招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大学生。2001年全国招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本科大学生的高校发展到132所,2002年迅速增加到180多所,2007年已有322所。对这个专业的招生,教育部原本是想由东北大学、云南大学两校通过四年的专业建设,取得经验后再在全国推广,但由于各高校自主办学,特别是教育部对各省属高校难以控制。如此增长速度,可称得上中国教育史上的一大“奇观”。

虽然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的过程中已经取得了较大成就,但公共事业管理在我国仅有十年的发展过程,作为一个有发展前途的新兴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应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发展空间,可现实的遭遇和形势却使该专业陷入了尴尬的局面。主要表现有:专业的社会认可度差、专业方向不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模糊、学生就业难等不少问题。其原因是各高校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认识不足,造成专业课程设置散乱甚转自http://至混乱;教学内容死板,教学方式单一,实践教学环节薄弱;专业教材建设滞后、师资力量相对缺乏等。该专业目前的办学规模和发展速度已超出了我国公共事业发展的速度和公共管理体制、公共事业单位改革的步伐;专业缺乏明显特色,就业方向不明确,所培养的学生缺乏不可替代性,社会对该专业的认识和了解也比较少。因此,作为一个新兴专业,如何构建更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推进专业建设,进而提升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竞争力,成为当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面临的棘手问题。

4公共管理理论视角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科建设的改革途径

4.1变革专业意识,塑造服务意识。新公共管理理论和善治理论指出,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除了政府这一核心之外,还应包括非政府组织。公共管理的职能除了政治统治、社会管理之外,还需强调社会服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服务除了面向于政府和事业单位,还应包括企业和相关社会团体。因此,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要强调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的非政府性和职能的服务性。

4.2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确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公共事业管理是社会组织为了满足社会全体或部分成员的共同需要和协调发展,采取各种形式,对社会的公共事务进行生产、调节和控制的过程。针对当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多样化和模糊化的问题,在培养过程中注重实际能力与素质的培养,教学内容面向公共领域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培养目标要强调注重公共服务精神,强调实践和操作,使之与当前经济社会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也保障了本专业学生更好的就业前景。以需求为导向,结合自身的教育资源优势,灵活制定培养计划。进一步加强对社会人才需求的调研,结合自身的教育资源优势,灵活的确定培养方案。另外,人才培养方案是动态变化的,在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要进行全程就业信息管理工作。要依据就业市场、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评价结果,检验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方案,对不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及时修改完善。

4.3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各项技能。公共事业管理人才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面,具备较高的办事效能、实际策划、运用理论及操作能力,必须具有良好的思维创新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必须具有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项技能培养:一是社会调查技能。公共事业管理作为实践性应用性学科,其理论来源于社会实践,其理论也必须适合于并应用于社会实践。能熟练应用社会调查的方法步骤,使学生了解社会、熟悉公共管理的实际,市场运作技能熟练。二是社会适应技能。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这就要求公共管理专业人才能够应付各种社会变化,具有应对各种困难和挫折的心理素质。三是熟练的表达技能。包括语言讲述能力和应用写作能力,这也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公共管理专业人才作为社会管理的决策人员和主要参与者,其设想、方案等要通过语言和文字准确、顺畅表达出来,否则就会限制能力的发挥,无法履行管理职责。公共管理工作是对人的工作,只有通过有效地表达才能与人沟通,否则不会得到他人的配合,工作也将无法开展。

4.4强化实践教育环节。由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具有明显的跨学科特征,因此综合的知识结构和管理素质是从事公共事业管理工作的先决条件。公共事业管理面对的问题涉及社会发展、公共利益、个人利益等不同的层次,涵盖领域广泛。这就要求公共事业管理人才具有全面的综合素质,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学校要为本专业的学生创造各种时间平台。除建立相关的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锻炼机会外,还可以开设电子政务、案例分析等课程,邀请公共事业管理单位相关人员为学生提供讲座和培训;不仅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室、实习基地等开展好相关社会实践,学校与当地政府部门和有关公共事业管理部门合作,建立专业见习、实习基地,并在学生见习、实习期间组织教师不定期进行指导、检查、考核,保证专业见习、实习有场所,有人指导,有人监督,不走过程,不搞形式;在学生中大力提倡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和学术研究活动,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周末参与进行社会调查和实践。通过参与社会调查、科研能力培养和论文撰写,使学生社会调查与理论知识相结合,进一步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特点要求教师既要专又要博,既要通理论又要懂实践,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针对师资缺乏的状况,可采取多元化的师资引进模式,采用全职、兼职、访问、荣誉四种师资任教形式,建立一支理论与实际并重、专兼职结合的多元化师资队伍。二是加强教师的公共管理实践经验,通过人才交流、挂职锻炼等形式提供专业教师到政府部门、公共事业单位挂职实践,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公共政策分析能力,促进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同时要提供条件鼓励教师走出去,通过进修或参加各种专业培训、学术研讨会,提高教师自身的水平;三是加强科研水平,实现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形成教学与科研的良性互动。

随着我国社会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随着公共管理实践中各种问题的不断出现,人们对管理主体、管理客体范围界定的不断认识以及管理方法的不断革新与完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必将进一步完善,培养的人才方能更加符合社会管理发展的需要,培养的人才方能为社会所承认和接受。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必将成为高等院校一个迅速发展的实用型社会科学的热门专业。

参考文献:

[1]丁煌.西方行政学说史[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2]VernonBogdanor.TheBlackwellEncyclopediaofPoliticalInstitutions[M].Oxford:BasilBlackwell,1987:504-506.[3]E.S.萨瓦斯.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05.[4]蓝志勇.美国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轨迹及其对中国的启迪[J].中国行政管理,2006(4):82-87.诠释政府信息能力成立

[摘要]政府信息能力是政府应用信息技术实现政府职能的一种执政能力,是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信息能力可以划分为政府信息资源管理能力、政府信息应用能力、政府信息服务能力、政府信息革新能力等四个方„„

小议公共管理论述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立的启发

【摘要】公共事业管理学科是随着社会发展需要而产生、发展的,研究公共管理理论对推进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使其朝着社会需要的方向科学发展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通过总结国外公共管理理论及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育„„

公共管理执行偏误及改正探讨

摘要:公共政策执行在整个行政管理活动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在我国政府施政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公共政策执行偏误的现象,引起了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无序和混乱。本研究在„„

政府公共服务多元化探讨

【摘要】政府公共服务方式多样化是满足社会公众多样化的公共服务要求的必然选择。现阶段我国政府公共服务方式单一,缺乏创新,因此十分有必要借鉴西方行政改革的成功经验,探索适应我国公众多样化需要的公共服务„„

第二篇: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论述

四、论述题

(1)试论述政府公共事业管理模式构

建的路径选择?

答:当前进行政府社会管理改革,建立政府公共事业管理模式,就是要在调整政府职能的过程中,充分注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职能,探索相应的管理方式,充分发挥政府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并积极推动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实行政事分开,最终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事业管理体制,以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注意一下几点:1,确立改革目标。2,树立市场和服务观念,转变管理者的指导思想。3,进行社会管理方式的转变,即应以公共事务管理社会化和市场化为方向,因如竞争机制,提高服务质量。4,积极推行“政事分开”进行事业单位改革。5,大力培育和管理好非政府组织,促进社会发育,为政府社会管理方式改革和构建一政府诶核心的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提供保证。6,加快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法制建设,实现依法进行公共事业体制的构建和管理。

(2)试论述为什么说非政府组织是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系统的必要组成部分?

答:因为1,非政府组织是微观的社会服务和管理职能的主要承担者,也就是公共事业管理的必然主体。2,非政府组织作为公共事业管理主体,能提高公共事业产品的供给效率。3,非政府组织作为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能交好得满足社会多元化的需求。4,非政府组织作为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是当代社会包括公共事业在内的整个公共管理社会化和市场化的必然要求。此外,如从整个现代社会运行来看,增强社会保障制度能力,以及提高公民民主意识,增强社会公民化程度等作用。总之,在现代社会,非政府组织作为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是公共事业本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3)试论述当前我国非政府组织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改革发展的基本取向?

答:当前我国非政府组织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非政府组织自身存在的问题(身份不清,非政府组织资金不足内部组织不健全、行为缺乏代表行)(2)与非政府组织相关的政策实施和法律等构成的外在环境。(相关非政府组织的基本政策的实施中一定程序上存在培育和监督管理脱节、重登记管理而疏过程监督的现象。与包括非政府组织在内的的整个民间组织相关的法律规定过于原则、简略。首先是有关民间组织的法律、法规过于简略,而各种相关的规定内容又较庞杂,且透明度较低。其次是有关非政府组织的民事关系调整的法律薄弱。)总之,现阶段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中

存在问题。我国非政府组织改革发展的基本取向:(1)从培育非政府组织来看,现阶段政府有两项主要的工作,一是社会领域推进“政社分开”改革,在全社会逐步树立起“只要是社会能做的事,政府就不要插手”的概念并确立起相应的法律制度。二是重点在资金方面进行必要的资助,为其提供资助,是培育发展我国非政府组织的一项必要工作。(2)从加强对非政府组织的监督管理看,现阶段政府要重点抓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完善有关非政府组织的尤其是其活动的民事法律法规。另一方面,在完善过程中将监督管理的重点放在过程管理上,对非政府组织运行的规范化及质量进行监督。(4)试论述事业单位改革的必要性及其改革的目标取向?

答:必要性:1,国家兴办的事业单位规模仍然很大,增长过快,从而财政负担过重没有根本性缓解。2,社会效益不高。3,与经济建设结合不紧密。总之目前我国事业管理体制面对新型公共事业的发展,总体上仍然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 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新型公共事业发展需求的改革已势在必行。目标取向: 1,事业单位的社会化(社会事业社会办、资源配置和服务的社会话)2,事业单位运行的民主化和法制化。(5)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在公共事业中运用柔性方法?

答:所谓柔性方法主要是公共事业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采用说服、信息传播、解释、劝说等软的方法来进行管理。在现代公共事业管理中柔性手段包括:传播方法(即个人间、群体间或是群体与个人之间交换,传递新闻、事实、意见、感情和信息过程。)情感方法(激发公众对特定公共事业管理目标或预定价值情感,在一定情况下利用人们的感情因素促进和达到公共事业管理的目的方法。)3,心理方法(借助心理因素的作用达到公共事业管理目标的管理方法。)总之,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柔性方法是极为重要的方法,在总体上,强制性或刚性方法的适用范围和效能相对缩小,而柔性方法在管理中的尤其是在基层管理中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6)如何在公共事业管理部门战略规划中运用SWTO分析法?

答:SWOT分析是目前战略管理规划领域中广泛使用的分析工具,其中的S是指优势(strength)、W是指弱势(weakness)、O是指机会或机遇(opporturnity)、T是指威胁(threat)。SWOT分析,就是指通过了解自己组织的优势与弱势的基础上,将组织内部的资源因素与外部因素造成的机会与风险进行合理的、有效的匹配,从而制定良好的战略,以掌握外部机会,规避威胁的一种方法。SWOT分析的目的,是通过给出一个有关组织的内外环境、问题的有效的信息,清晰地

展示出现有情况下组织的优势与不足,并激励组织调动其优势,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机会,规避风险。SWOT分析法一般有8个步骤:1.列出组织的关键外部机会;2.列出组织的关键外部威胁;3.列出组织的关键内部优势;4.列出组织的关键内部弱点;5.将内部优势与外部机会相匹配;形成SO战略;6.将内部弱点与外部机会相匹配,形成WO战略;7.将内部优势与外部威胁相匹配,形成ST战略;8.将内部弱点与外部威胁相匹配,形成WT战略。经过SWOT分析,一个公共事业管理部门可以有如下不同的战略匹配和选择:第一种是又—机会(SO)战略。第二种是弱点—机会(WO)战略。第三种是优势—威胁(ST)战略。第四种是弱点—威胁(WT)战略。(7)如何拟订和选择公共事管理中的公共项目及运作方案

答:拟订方案是指对公共项目的的目标即决策的目标进行深入具体的分析、假设、推理和判断,着眼于解决该公共项目具体“做什么”、“谁来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用什么方式方法做”等问题,为实现决策目标而准备多种备选方案。拟订方案的基本原则:可行性原则、详尽性原则、互不兼容原则。拟订方案中的可行性分析主要从以下方面:限制性因素分析、对潜在问题进行分析、对结果进行综合性分析。在方案选择过程中,面对的多种方案是各有优势和不足的,往往很难找到一个从各方面说都是优点的方案,因而如何进行取舍就至为关键,即决策者面临的实际上是必须解决什么是有效的决策、什么 是正确的抉择问题,而如何进行取舍决定了决策者所依据的判断标准问题。在方案选择阶段关于这一判断标准最主要的是满意标准和合理性标准。对已经拟订待选择的运作方案的优劣程度进行综合分析。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运作方案的选择:多中选一,合多为一。重新拟订和暂缓抉择。

(8)试说明公共事业组织为什么能够充当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1答: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公共事业组织是一种最适合提供和管理公共物品的组织形式,并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逐步趋向完善,逐步成为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其作用表现如下: 1能承担政府部门具体的执行性、事务性的职能,成为政府转变职能的重要载体,从而充当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a)能有效地为市场经济提供不可缺少的法律服务和监督规范企业行为,从而充当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b)能有效地承担社会化服务,从而充当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c)可以有效地和政府合作,从而充当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2.在现代社会中,社会向“主体归位”的过程中,要使政府对社会的管理有效运行,在客观上就要求政府和社会之间建立中介机制,使政府和社会之间通过中介机制的运转而连为一体。比较理想的中介机制就是公共事业组织,从而充当了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9).试述公共事业管理中激励方式和方法。

答:公共事业管理应正确运用激励方式和方法,提高激励效果。主要的激励方式有:

内容型激励。着重研究激励的原因和激励的因素,主要有:

1.马斯洛的需求层次激励。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2.麦克利兰德成就激励。在人的生理需要基本得到满足的前提下,还有三种基本需要:权力需要、友谊需要、成就需要。

过程型激励。着重研究人们选择其行为的过程,主要有:期望激励(美国-弗鲁姆)、公平激励(美国-亚当斯)。

行为改造型激励。着重研究如何改造和转化人们的行为,主要有挫折激励等。

公共事业管理中激励的主要方法有:(1)思想政治工作;(2)参与管理;(3)工作丰富化;(4)提供教育和培训机会。

10.如何理解公共责任的含义?* 答:公共责任,是指掌握公共权力的公共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就其内容来说,应包含三层意思:

(1)在行为实施之前,公共责任是一种职责,行为主体在行使权力之前就明确行使权力所追求的公共目标;(2)在行为实施过程中,公共责任表现为主动述职或自觉接受监督;(3)在行为实施之后,公共责任是一种批评并对不当行为承担责任——撤消或纠正错误的行为和决策,追究造成失误的决策者和错误行为的执行者的责任,并对所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

11如何理解公共事业组织的公共责任高低两个层次?*

答:公共事业组织的公共责任可分为高低两个层次:

低层次的公共责任体现为“避免违规,避免不当行为和账目的完善管理”。

高层次的公共责任体现为“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实现所追求的目标”。由此可见,低层次的公共责任意味着不做坏事,高层次的公共责任体现为努力做好事。

12.试说明发达国家的公共事业组织的监督机制框架和发展趋势。答:发达国家的公共事业组织的监督机制框架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监督主体:即对公共事业组织实施监督和管理的机构。国际上存在主体多元化(以美国为代表)和专门机构(一英国为代表)两种模式。(2)监督规制:是发达国家政府管理和监督公益机构的主要手段。主要规制有:

注册登记制度;财政优惠;财务规则;投资规则;“不公平竞争”规则。(3)发展趋势:扶持公共事业组织的发展成为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表现为:政府对公共事业组织管理的强化;多元监督体系的完善和强化;公共事业组织自律机制的强化;公共责任层次由低向高的重点转移。

13.试说明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监督机制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答:1社会腐败对公益机构的侵蚀; 2“道德滑坡”——公共事业组织所面临的道德危机; 3薄弱的社会监督;

4“组织缺位”——监督主体多元化与激励不足;

5“角色冲突”——监督主体的身份障碍;

6“双重俘获”——监督疲软的必然结果;

7市场约束软化——限制竞争的副产品。

14.试说明完善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监督机制的措施。B3

答: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监督机制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借鉴世界各国的经验教训,完善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监督机制应从以下六个方面采取措施: 1完善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的组织立法;

2减少公共事业组织登记限制,简化登记程序;

3加强公共事业组织的日常监督; 4明确界定政府监督主体,加强监督力度;

5营造竞争环境,促使公共事业组织动作透明化;

6建立公共事业组织行业监管,完善自律机制。

15分析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立法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答:

(一)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立法的特点:

1.归口登记和双重管理体制2.分级管理体制3.限制竞争原则4.检查制度

5.财务监督非营利性约束;受赠

财产支出比例约束;财务公开制度。6.对公共事业组织的财政优惠

(二)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立法中存在的问题:

1.公共事业组织单行法的缺失2.立法权威性的缺失3.实体法的缺失 4.立法内容的缺失

(1)公共事业组织行为规范的缺失。(2)法律规范的操作性不强,漏洞过多。(3)法律体系衔接不好,法律规范不配套。

16试说明公共事业品德的养成机制。

答:公共事业品德的养成机制主要包括:公共事业教育培养机制、习惯形成机制和良心调节机制。

(1)公共事业教育培养机制。教育培养是公共事业品德逐渐形成的过程,它既是一种外在的社会力量的作用过程,又是一个个体接受的过程。(2)公共事业习惯形成机制。道德习惯是人的意志力量的结晶。良好的公共事业道德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弃恶从善的过程,是一个抑制自己的不良心理、习性从而养成良好的心理、习性的过程。

(3)公共事业良心调节机制。公共事业良心是公共事业组织成员公共事业道德行为隐蔽的调节器,它对公共事业组织成员品德形成的作用,主要是作为个人自我控制的道德心理机制而发生的。

17公共事业管理应如何发展与创新?(论述)A 答:(1)管理观念的发展与创新。实现从静态管理观念向动态管理观念转变;从“命令”管理到“服务”管理观念转变;从物本管理向人本管理观念转变。

(2)管理手段的发展与创新。要运用法律手段依法管理,程序法和实体法并重;

管理手段的信息化和网络化;管理手段的多样化,经济、法律、情感教育、定性定量。

(3)管理内容的发展与创新。实现公共事业组织的行为与社会行为相结合,使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向多样化方向转变。

18公共事业管理的社会化的主要标志。答:(1)社会力量成为举办公共事业的主体;

(2)市场化运营成为公共事业发展的一种机制;

(3)多元约束成为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特征。

19试说明我国社区管理的市场主导

型模式和社会主导型模式。

答:

(一)市场主导型,又可称为“物业管理模式”。是在城市综合开发的 基础上,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起来的 一种经营性的社区管理模式。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1)由物业管理部门依照法规.合同对统一规划开发的新建设住宅小区的各类房屋建筑合附属配套设施及场地,以经营的方式进行管理,对环境的清洁绿化.安全保卫.道路维修等实行专业化管理,并向居住人提供多方面的服务。

(2)小区管理通常采用签订承包责任书合承诺的方式将具体任务落实到岗位管理人员身上。住宅小区中的社会管理.行政管理职能由街道办事处和有关方面配合进行。

这种模式体现了市场经济竞争、公平、效率的原则。

(二)社会主导型,可称为自治模式。是以社区居民委员会为核心,联合社区内其他各种主体一起,共同参与社区事务的管理,实行真正的民主自治管理的一种模式。

这种模式下,强调国家对社区事务的管理必须以社区内各种组织.团体等为载体,运用法律.经济的手段,从宏观上对社区的工作进行指导,充分调动社区内主体的积极性.主导性的发挥,引导社区建设和发展。

第三篇: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描述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描述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描述

本专业教育分为师范类和非师范类两个方向,其中,涉及的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非师范类教育都是由教育管理专业衍生而来。教育管理专业的产生、形成与发展是以近代国家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为基础,以近代公共教育制度建立发展的进程为背景。

19世纪以来,欧美各国先后设置管理全国教育的教育行政机构,1817年普鲁士设置教育部,1828年法国设教育部,1871年日本设立文部省,1899年美国成立教育部,德国直到1979年才设立联邦教育部。然而教育管理专业的开设是20世纪的事情,本世纪初法国首先出现培养教育管理人才的现象,这是由于

当时法国认为:国家有权把整个教育事业作为制度加以组织管理,并负责建立教育行政管理机构,任用教育人员,建立教育的诸种设施,以及用法律规范、国家控制或干预教育活动的程度。德国培养专门的教育管理人才的做法影响其他如美、法等国家并使这些国家也开设了专门培育教育管理人才的专业,以加强对教育事业的管理。

在新中国建国后,包括教育管理专业在内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被人们称为一门被遗忘的学科而长期排斥在教育科学之外。这是由于当时的具体背景条件决定的:在当时,我国百废待兴,各项事业的建设刚刚展开,经济、文化、教育等事业由于经过长期战乱而远远落后,由于科技水平的落后,专业人才的匮乏,因此认识不到公共事业管理人才的重要性。加上受前苏联的影响较大,教育体制基本按照前联苏斯模式建立,这导致了一度开放的教育管理课程停上。

二次大战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生活中的文化教育、体育事业、卫生事业等都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另外经济飞速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的恶化也使环境保护机构普遍设立,社会保险等社会的稳定器也开始出现于经济生活中,这些公共事业机构的产生要求社会对它们进行有序的管理,这样教育管理专业就由单一型方向产生出包括文教、卫生、体育、社会保险、环境保护等方向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并且由于这些公共事业机构直接涉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经济活动而受到高度重视,社会对公共事业管理人员要求具有专门的知识,受到专门的训练,这样,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普遍在西方发达国家教育中建立起来,并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包括了公共事业的所有方面。

我国在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人们生活也得到提高。经济交往日益频繁,人们对文教、卫生、体育、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机构 的建立和完善呼声日涨,各项公共事业机构随之建立起来,而此时国外公共事业机构管理经验,管理方法也进入我国,这就迫切需要专业人才来加以掌握,以便更加科学、有效地管理公共事业机构,使这些机构处于良好的运作状态之中,我国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应运而生,并加以了细化分类。即把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分为师范类和非师范类。经过近10多年的建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已在我国初具规模,不仅有许多院校开设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而且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从培养专科、本科大学生到培养硕士、博士生。每年向全国各地招收大量的学生,并向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在文教、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开设具有较长的历史,已发展成为

一个成熟的专业,并且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该专业在西方发达国家已呈细化的趋势。即把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不仅分成师范类与非师范类专业,而且分成环境保护机构管理专业、卫生机构行政管理专业、体育机构管理专业以及社会保险机构管理专业等。并辅以相应的背景知识训练与培养,以真正培养专业化人才。

第四篇: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概况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概况

提问几个问题

1、为什么报考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2、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了解吗?

3、毕业后的就业去向时什么?

一、公共管理专业简介

公共管理学(Public Administration or Public Management),是一门运用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专门研究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体系。

在西方,公共管理源于公共行政学,发端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并持续到60年代。现代意义上的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研究和教育至今方兴未艾。

过去我国并没有专门设置管理学大门类,更没有独立的公共管理学科,各种具体的公共管理学科都下辖在其他学科门类(如政治学、教育学、医学和经济学等等)之中。20世纪80年代开始,适应公共管理改革与发展和培养人才的需要,我国公共行政和与公共管理研究和教育,开始了恢复与重建。经过2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公共管理以及学科的设置和我国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启动,以及高校公共管理本科专业的大量开设,公共管理已经成为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领域教学与研究的一个充满生机活力并具有远大发展前景的学科。

我国改革开放事业正在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面临体制转型和社会发展等艰巨的任务,并且正在受到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和网络经济大潮的强烈冲击。为了应付挑战,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我国曾提出“管理兴邦”的口号,管理不仅涉及企业管理或工商管理,而且涉及公共管理问题,甚至可以说,政府及各种公共组织的历史责任往往更大。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要完成自己的使命,必须自我革新和发展,必须有崭新的公共管理理念作指导,必须运用全新的公共管理方法和技术。

从学科的发展来说,过去将公共管理具体学科依附在各学科之中的做法弊端重重,最核心的问题在于它们彼此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与世界公共管理学科的复合化趋势背道而驰。我们必须转换过去的学科模式,走大融合和专业化并重的道路,将公共管理各具体学科方向从原来的学科门类中分离出来,统一成立专门的公共管理学,实现公共管理学科的独立化和交叉化发展。

我国1997年学科目录调整后,公共管理学正式成为管理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包含行政管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等5个二级学科。

2001年4月,教育部公共管理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并于2001年12月在广州召开了第一届会议,对学科发展方向和课程设置作了充分讨论。目前,公共管理类本科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基本上有4个方向: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

为培养适合新时代需要的高素质的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已于1999年5月决定在我国开展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MPA最先从美国发展起来,现已在欧陆国家及其它国家流行开来,并发展成为可以把公共事务硕士(Master of Public Affairs,MPAf)、公共政策硕士(Master of Public Policy,MPP)都包含在内的包容性很强的一种专业硕士学位。目前,MPA已成为很多国家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公共管理人才的主要途径之一,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中与工商管理专业硕士(MBA)学位及法律专业硕士(master of laws)

学位共称为文科职业研究生教育鼎足而立的三大支柱。

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基本情况

1、培养目标:

理论+方法+能力

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2、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现代管理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一般管理方法、管理人员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掌握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能从事公共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具有规划、协调、组织和决策方面的基本能力。

◆ 掌握管理科学、经济学、社会科学等现代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 具有适应办公自动化,应用管理信息系统所必须的定量分析和应用计算机的技能;

◆ 具有进行质量管理、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进行统计分析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 熟悉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以及制度;

◆ 具有较强的社会调查和写作能力;

◆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3、主干学科

公共管理。

4、主要课程

管理学原理、管理心理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管理经济学、公共关系、公共财务、管理定量分析、应用统计、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文秘。

5、实践教学

社会调查、企事业单位实习等

6、修业时间

4年。

7、相关专业

行政管理。

三、专业综合介绍

公共事业管理是培养公务员与管理干部及研究公共政策和公共事务管理的专业。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政府和其他公共管

理部门的职能及管理手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主要是为国家培养现代公共管理人才,加强公共政策与管理的深入研究,以促进国家的改革与发展。

本专业具有研究性、实用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研究性表现在必须对公共管理理论与方法进行研究,加强中国社会与国际社会历史与现状的比较研究,并对当前国内公共管理的热点、重点问题与对策加以研究;

实用性则表现为学生必须具有善于学习和勇于创新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应环境变化和创业竞争的能力、与他人协作和国际交往的能力;

综合性即以政治学和经济学为主,以法学、社会学、管理学以及工程科学等学科为辅,培养学生参与决策和管理的综合素质。

从以上特点看到,当“领导”真的不是那么简单的,不仅要求你系统的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还必须熟悉我国的有关理论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较强的组织决策、经营管理能力,并且能够熟练地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和英语(这可是现代社会所必须掌握的基础技能。以前不识字的为“文盲”,现在不懂这些技能的可称为“英盲”和“电脑盲”了。

中国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改革正在逐渐深入,各级政府在推动经济及社会协调发展中的作用以及管理手段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对各级政府公务员及其他公共部门高级管理人才的培养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也对公共政策及管理的研究提出了挑战。在这里我们应该看到,管理是独立的,她有着自己的理论和方法,是其他专业所不能取代的。所以,这个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够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管理工作以及科研工作的专门人才。

四、专业教育发展状况

本专业教育分为师范类和非师范类两个方向,其中,涉及的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非师范类教育都是由教育管理专业衍生而来。教育管理专业的产生、形成与发展是以近代国家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为基础,以近代公共教育制度建立发展的进程为背景。

19世纪以来,欧美各国先后设置管理全国教育的教育行政机构,1817年普鲁士设置教育部,1828年法国设教育部,1871年日本设立文部省,1899年美国成立教育部,德国直到1979年才设立联邦教育部。然而教育管理专业的开设是20世纪的事情,本世纪初法国首先出现培养教育管理人才的现象,这是由于当时法国认为:国家有权把整个教育事业作为制度加以组织管理,并负责建立教育行政管理机构,任用教育人员,建立教育的诸种设施,以及用法律规范、国家控制或干预教育活动的程度。德国培养专门的教育管理人才的做法影响其他如美、法等国家并使这些国家也开设了专门培育教育管理人才的专业,以加强对教育事业的管理。

在新中国建国后,包括教育管理专业在内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被人们称为一门被遗忘的学科而长期排斥在教育科学之外。这是由于当时的具体背景条件决定的:在当时,我国百废待兴,各项事业的建设刚刚展开,经济、文化、教育等事业由于经过长期战乱而远远落后,由于科技水平的落后,专业人才的匮乏,因此认识不到公共事业管理人才的重要性。加上受前苏联的影响较大,教育体制基本

按照前联苏的模式建立,这导致了一度开放的教育管理课程停开。

二次大战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生活中的文化教育、体育事业、卫生事业等都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另外经济飞速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的恶化也使环境保护机构普遍设立,社会保险等社会的稳定器也开始出现于经济生活中,这些公共事业机构的产生要求社会对它们进行有序的管理,这样教育管理专业就由单一型方向产生出包括文教、卫生、体育、社会保险、环境保护等方向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并且由于这些公共事业机构直接涉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经济活动而受到高度重视,社会对公共事业管理人员要求具有专门的知识,受到专门的训练,这样,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普遍在西方发达国家教育中建立起来,并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包括了公共事业的所有方面。

我国在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人们生活也得到提高。经济交往日益频繁,人们对文教、卫生、体育、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机构的建立和完善呼声日涨,各项公共事业机构随之建立起来,而此时国外公共事业机构管理经验,管理方法也进入我国,这就迫切需要专业人才来加以掌握,以便更加科学、有效地管理公共事业机构,使这些机构处于良好的运作状态之中,我国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应运而生,并加以了细化分类。即把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分为师范类和非师范类。经过近10多年的建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已在我国初具规模,不仅有许多院校开设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而且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从培养专科、本科大学生到培养硕士、博士生。每年向全国各地招收大量的学生,并向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在文教、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开设具有较长的历史,已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并且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该专业在西方发达国家已呈细化的趋势。即把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不仅分成师范类与非师范类专业,而且分成环境保护机构管理专业、卫生机构行政管理专业、体育机构管理专业以及社会保险机构管理专业等。并辅以相应的背景知识训练与培养,以真正培养专业化人才。

近几年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经济与政治体制改革正加紧进行,各行业都要求具备专门知识,受过良好专业训练并适应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专业人才来进行管理,国内外竞争更加激烈,这就要求我们的专门管理人才要具备国际社会同类人才的知识水平,以便在各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要求在教育层次上首先与世界同步,这对于我国仍是新兴学科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来说是个巨大挑战。但总的来说,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具有较强的生命力,而社会的需求必然给它以强大的动力,促进它进一步走向成熟和完善,并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杰出的高级管理人才。

四、专业就业状况及趋势

非师范专业由于主要是培养学生具备现代管理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一般管理方法,管理人员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掌握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能从事公共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具有规划、协调、组织和决策方面的基本能力。因此,经过几年专门学习后,能在文教、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

本专业师范类方向学生主要学习现代管理学和教育科学基本理论,受到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的基本能力训练,并初步具备管理人员和教师的素养。因此毕业

后,能在教育行政部门、大中专院校、成人教育部门从事业务管理工作,并能在中等师范院校作为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

在物质生产部门中非直接生产人员(主要包括经济管理和科研人员)相对增加,直接生产者下降。作为主要提供高级管理专业人才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需求呈上升趋势。另外从我国的就业人员中存在着的三低一少局面(即文化水平低、技术水平低、管理水平低、专门人才少)可以看出,我国目前需要大量企事业单位管理人才,一方面是使劳动力最优配置,另一方面则是使企事业单位处于最佳运行状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文教、卫生、体育、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同时这些公共事业单位原有的管理弊端变得越来越突出。处理不好,将会影响到我国可持续发展问题。

当然,要找到好工作必需具备较高的能力:如知识水平、处理工作的能力等。另外就业时不要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找能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单位,这才是最须切记的。

这是一个新兴学科,社会需求量非常大,学生的就业前景广阔。毕业后在公共部门从事管理、咨询工作。

在公共部门(比如政府部门、公司、企业)从事实际的行政和人事管理工作; 在咨询公司,为政府部门、公司企业、及其他公共部门作管理咨询;

第五篇: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探讨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探讨

2005-9-1 来源:管理科学文摘 作者:王 华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走向深入,改革政府和社会公共事业单位的管理体系和提高管理水平,实现用人制度的科学化、规范化已成为大势所趋。加强公共事业管理不仅可以促进政府转变职能,进一步缩小政府规模,提高政府效率,而且把大量过去由政府统管统揽的社会公共事业“转移”或“承包”给社会非营利机构,使这一就业领域社会化。

在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还是一项比较新颖的管理类学科,而在国外特别是在美国已有相当长的历史。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已经开设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这既为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加强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建设,实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办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特色,这已成为高校历史日程上的新课题。本文拟从专业定位、课程设置、师资队匝及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入手,探讨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建设的有关问题。

一、目前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专业特色不明显。随着大批院校开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热情高涨,这个问题就愈加突出。目前广泛存在的问题在于,社会上不知本专业学生能干什么,学生自己也不清楚自己大学几年要学习些什么,而学校的专业培养方向和模式也不明确。这样就造成了三方相互的不了解,教与学脱钩,教学与社会需求脱钩等问题。归根究底,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没有办出本专业的特色。

(二)课程设置比较散乱。目前很多高校对本专业的课程设置都是从教学部门自身出发,没有进行规范化设计,由此造成不同的院校课程设置上的随意性和散乱性。

(三)招生规模太大,与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体制与人才实际需求脱节。现在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就是夸大社会对公共事业管理人才的需求量,学校过于乐观,没有对学生的就业前景做认真的预测和分析。从我国的国情看,虽然公共事业管理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此外,本专业学生通过考研来提高就业率在考研方向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因为在教育部研究生专业目录中只有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的行政管理,而没有公共事业管理。

(四)师资队伍建设落后。一方面,由子公共事业管理学科在我国还属于新兴学科,这方面的人才和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另一方面,目前很多高校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专任教师大多是半路出家,或者是新出校门的为多,普遍存在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缺乏整体的了解,缺乏实际的专业实践技能和实务经验,而且职称学历结构偏低。总体上看,整个公共事业管理的师资存在“量少也不精”的问题。

(五)人才培养模式不够开放,实践教学环节薄弱。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既要接受学校自身对高等教育内部质量特征的评价,又要接受社会对高等教育外显质量特征的评价。因此,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是开放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目前我国的公共事业管理人才培养还没有探索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模式,使得许多院校在人才培养上没有实现与公共事业接轨,缺乏对公共事业整个行业的了解。

(六)理论与实践相分离

目前我国的公共事业管理人才培养还没有探索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模式,使得许多院校在人才培养上没有实现与公共事业接轨,缺乏对公共事业整个大行业的了解。可以想象,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社会里,如此“闭门造车”出来的人才是难以达到社会要求的,必将产生人才供给与人才需求错位的现象。

二、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建设的对策

从我们上面的分析看出,公共事业管理这个学科领域既存在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存在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总起来讲,主要集中在公共事业管理的专业定位、课程设置、师资力量、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

(一)明确专业定位,突出专业特色

专业定位关系到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鉴于此,本专业应定位于主要培养在政府国家机关、人事、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各类公共事业单位、企业管理部门、有关科研机构和大中专院校从事实际管理和教学科研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此外,不同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建设必须要与本校自身的优势学科相结合,在可供选择的专业方向中,如社会公共经济管理、教育管理、科技管理、文化管理、社区管理、保险管理、资源与环境管理、社会保障管理、社会劳动管理以及城市事务管理、农村事务管理等方向,选择其一二个作为专业建设的重点,力争在这一二个专业方向上办出水平、办出特色。

(二)课程设置合理化

课程体系是揭示学科内容及其体系的形式,应服从学科体系建设的要求。培养公共事业管理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就必须强调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因此必须以公共事业管理课为核心,各门专业管理和其它课程有机配置,从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并以此来解决以往专业教育的片面性。

首先体现在课程设置上,要做到微观课程内容要精辟,宏观课程要廓清,讲求构思训练和方法训练。二是既要调整和继承原有课程体系中有意义的成分,摒弃过时的、与现实要求对立的成分,也要发展新的课程设计,建立整体功能优化的培养机制,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三是加大选修课和专题讲座的比重,使学生及时了解本专业前沿(续致信网上一页内容)和热点问题,不断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和不断学习探索的积极性。四是要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落实实践课程的开设,加快相关实验室(如电子政务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建设,以培养应用型人才。

(三)师资队伍的建设和规划

本专业建设应当遵循’以学科基础指导课程设置,用课程规范引导师资队伍建设”的路子,完善学科建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应该根据所办专业特色,贯彻“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方针,增强学生专业适应性。坚持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想结合的原则,引进的人才必须是与我院、系短期和长期发展目标相适应的优秀人才;坚持“养”、“用”结合的原则,给予合适的岗位和环境,适时创造外出研究机会和条件,使其在学历和学术修养上不断充实和完善,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坚持校内培训与校外研修相结合的原则。

就师资培养和培训而言,一是可以通过“人才引进”、让教师参加各种专业培训班、学术研讨会及向名牌高校输送国内访问学者等多种途径,达到提高本校师资水平的目的;二是加强校际间的学术交流,从整体上提高公共事业管理师资教学水平;三是加强教学科研横向合作。尽快建立起同类高校、省内高校和名校与非名校三个层面的横向合作关系。此外也可以从政府部门、事业单位聘请一批学识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公共政策娴熟、理论基础扎实的领导和公务员、事业单位干部,担任本专业的专业课程教师或主办专题讲座,充实专业师资力量。强化教师培训,加强师德建设。教师培训工作要从基础性培训和学历补偿教育逐步转变为着眼于更新知识、全面提高教师素质的教育,充分调动教师在培训进修方面的主动性,真正变为“我要学”。坚持政治与业务并重的原则,将思想工作、政策导向和物质激励三者

有机结合起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继续贯彻和完善奖惩办法,进一步表彰激励优秀教师,广泛宣传模范教师先进事迹,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引导教师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自觉履行职责义务,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四)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由前可知,目前公共事业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最大问题在于缺乏开放性。因此,我们必须对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人才培养途径进行合理的调整。具体来讲,本着建设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考虑从下面几个方面探索公共事业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加强文理渗透,打通专业壁垒。根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特点,我<门在人才培养上应采取“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文理渗透,明确文理课程的比例。二是抓好核心课程建设,立足自身专业特色。选择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核心课应该遵循以下几条原则:—是核心课应该反映公共事业管理学科体系的最基本、最一般的原理;二是核心课应该较宽泛地包括公共事业管理学科各专业的专业内核,体现宽厚的基础性;三是核心课应该讲求精华,讲求实效,反映出公共事业管理学科的特点;四是核心课的设置应该充分体现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的教育思想。

三是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综合能力培养。大力提倡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和学术研究活动,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参与各种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采用建设“电子政务实验室’为中心,加强公共事业管理实践教学环节,在实践教学中增强高校为政府和社会服务的功能;重视实习基地的建设工作,从多方面加强与政府、社会公共事业单位的联系和沟通。同时,高年级大学生可采取导师制方式,将学生相对固定地与教师联系起来,以指导其专业学习和学年、毕业论文的写作,改善学生的科研能力。

(五)教学改革与质量控制

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继续坚持教师之间的听课制度,及时掌握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进展情况;继续坚持院级教学督导组制度,负责检查各教师的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监控教学质量;严格教学管理,在切实抓好开学教学准备、期中教学检查、期末考试的日常工作的同时,要进行不定期的随机抽查,并对抽查结果进行公布;逐步实现重点建设课程、专业基础课的教考分离,在时机成熟的情况下,实行教师挂牌上岗;严格学籍管理,严肃考风、考纪,加大对违纪行为的处理力度;严把论文质量关,对毕业论文的要求内容要具体,格式要规范;强化毕业论文和实习的检查制度,加强对实践环节质量控制。

(六)教学实习基地建设

教学实习是整个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不仅有利于增进课堂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还是主动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社会,增强群众观念和实践意识,提高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结合管理专业的特点,积极进行教学实习基地的开发与建设,充分利用我院现有教学实习基地资源,在附属中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实践基地的基础上,继续做好实践教学基地的考察和选点工作,以保证学生的实践教学质量。在此基础上积极开设新的实现基地,一方面要向临沂市各县、镇发展,另一方面要向省内其它地市发展,不但要面向公立学校,而且还要积极面向私立学校。

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实习活动。教学实习活动,均需事先制定出具体而周密的实习计划,计划要有实质性的实习内容,并报经院教学实习领导小组批准实施。

学院给予实习活动必要的支持和保证条件。凡被批准的实习活动,将根据校、院的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实习经费补贴,帮助安排交通工具等。教师带领学生实习期间按规定享受出差补贴,并合理计算课时。

全体教师要高度重视实习活动。教师要认真组织实习计划的落实,如无正当理由,不得随意更改实习计划;学生要积极参加实习活动,如无特殊原因,不得拒不参加实习活动。

实习期间认真遵守校纪校规。每一次教学实习活动均需指定一名精干得力的领队人员。领队人员应认真负责,与相关课程教师一道共同组织好实习活动,全力避免违纪违规和任何事故的出现。

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每次实习活动结束后,要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评选先进集体和个人,并在一定范围内交流经验,表彰先进,以利于以后进一步做好教学实习工作。

(七)科研工作

发挥管理优势,贯彻和落实学院实体化的精神,实施目标管理,贯彻已出台的临沂师范学院科研奖励奖励制度。大力倡导联合协作,增强跨学科综合集成优势,提高承担综合性重大科研任务的能力。制定科研考核及奖励的量化标准,建立科技创新的评估体系,加强政策导向,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完善学院科研经费的管理办法,将教师的科研和自身利益挂钩。依据学科群,建立学科梯队,实行分级目标管理。

对重点学科及重大发展的科研项目加大建设力度。围绕基础教育管理和高等教育管理两大方向,按学院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和分计划,在论文、著作、教材和科研立项等方面,完成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鼓励和支持具有创造性和开拓型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以及与地方社会经济建设紧密相结合的应用研究项目,鼓励和支持跨学科、跨校际和跨国际的合作研究与学术交流活动。

教学和科研工作实践中发现、选拔和培养优秀年轻人才,为他们创造条件,使他们通过实际工作的锻炼得以提高,通过老、中、青的传、帮、带,经过几年的实践,成为本学科的学科带头人。

(十)对外交流

积极加强与国内本专业知名院校和省内兄弟院校的交流合作,在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不定期互访、交流。利用学院自身资源优势,积极加强同国外大学的师生交流与合作,争取创造有利条件,以实现对学生的联合培养或者互派留学生等有利于促进本专业教育、管理水平的目标。

积极与本专业名牌高等院校进行交流,利用校外优势资源提升我系学生的培养质量。加快联合培养的论证工作,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有效的联合培养。

(六)图书资料建设

充分发挥报刊、杂志、图书资料在教学科研中的作用。做好图书、资料的定购计划和图书资料室的建设加计划,制定有关的规章制度,加强对图书资料室的管理,为教学工作、科研工作、专业建设和学生能力培养提供优质服务。

下载公共管理论述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立的...(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公共管理论述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立的...(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公共事业的改革深化,我国高等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得到迅猛发展,但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目前在我国遭遇生存的危......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介绍

    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介绍 公共事业管理,属于管理学大类,公共管理类。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培养公务员与管理干部及研究公共政策和公共事务管理的专业。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介绍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介绍  公共事业管理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和应用能力,能在政府管理部门、文化管理部门、企事业管理部门、社区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相关内容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相关内容 1、什么是公共事业管理责任?与公共责任是何关系?其基本性质、特征和内涵是什么? 公共事业管理责任,是指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在管理过程中必须承担和履行......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简介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简介 公共事业管理(110302)属于管理学大类,公共管理类。 本专业具有研究性、实用性和综合性的特点。研究性表现在必须对公共管理理论与方法进行研究,加强中国社......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简历

    姓 名 性别:男/女 出生年月:19xx.xx.xx 民族:xx 政治面貌:xxxx XX大学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20XX届 XX方向 XX学士 联系方式:139-xxxx-xxxx 电子邮件:xxxxxxxx@xxx.com 求职意向及自......

    09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习课题名称及其简介 1、课题名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及实施状况调查研究 课题简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就业情况

    公 共 事 业 管 理 专 业 就 业 情 况 调 查 报 告前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着力于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自主化学习能力,实现既定的学习目标。在此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