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对三轮汽车违法载人调研报告[最终版]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车辆也与日俱增,特别是在农村,三轮汽车、拖拉机等更是代替了耕牛,大大提高了农忙时节的劳动效率,从而为广大农民进城打工赢得了时间,三轮汽车自然而然成了广大农民的主要交通工具,于是乎,便有载满人的三轮汽车飞奔在上下班的路上,有时,一辆三轮汽车竟能满满地挤上十四、五个人,看上去,真让人为他们捏把汗。
一、三轮汽车载人的根源及其原因,以及导致交通事故的原因:
1、三轮汽车违法载人主要是进城打工的农民,大多是干建筑工作的,一个村有好几十口子人在一个工地上打工,开着三轮汽车去,既能收个“运费钱”,又能在工地上拉拉拽拽挣钱,何乐而不为呢?!而这些农民工根本就没学习过驾驶技术,全是在地头上练习的“二把刀”“肉夹馍”一类的,而且有的车已经破的不像样子了,一旦这些车上路行驶,为交通事故埋下了和大隐患。
2、首先,开三轮汽车的人没学过驾驶技能,一旦上路行驶遇到紧急情况便会手忙脚乱,不知所措,从而容易发生交通事故,轻者头破血流,重者车毁人亡;其次三轮汽车本身稳定性差,而且有的车几乎报废,加上拉的人又多,安全很难有保证;再次由于工作性质,建筑队都是天亮就开工,天黑才散活,这些人不管是上班还是下班都是来去匆匆,超速行驶又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
一、三轮汽车载人治理难度大:
1、分布广泛,就目前情况看,几乎村村都有,而我们警力有限,不能从根本上杜绝三轮汽车载人现象的发生;
2、这些驾驶员自己也知道无牌无证不能够上路行驶,所以见到执勤民警要么躲藏绕着走、要么猛开闯卡,而且还存在着“反正交警不能追车”的侥幸心理,从而增大了危险系数。
3、由于这些农民法律意识淡薄,又依仗人多胡搅蛮缠,极力不配合我们的工作,着实增加了我们的工作难度。
二、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治理:
1、查处力度和处罚力度,把握好时间段从源头上进行治理,为了便于查处,我们选择他们的上下班时间,在村村通公路上和建筑工地附近的路口进行查处,这样由于他们车速较慢,也不容易掉头逃跑,对违法驾驶员要从严处理,该处罚的处罚,该办手续的办手续,该拘留的拘留,要让他们感觉到我们的执法力度,对违法者决不姑息迁就,达到“杀一儆百”的效果。
2、耐心做好解释和说服教育工作,对查出的车辆要耐心做好解释工作,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并结合身边发生的事故案例进行分析,解释,让他们充分认识到乘坐三轮汽车的危害性,充分理解我们对其管理的重大意义,对个别不听解释,蛮横不讲道理妨碍工作的人,利用录音笔,照相机等声像设备对其进行取证后,移交派出所给予其严肃处理。
3、加大“五进”宣传力度,对农村特别是有三轮汽车的家庭进行统计,并对其驾驶人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并签订安全责任状,如有违约,将按照有关规定对其进行严肃处理;对建筑工地民工比较集中的场所进行安全宣传教育,争取从源头治理。
社会发展了,车辆增多了,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方便,同时也增大了交通事故的发生率,我们作为交通管理者,应该积极地去解决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努力发展其有利的方面,从而降低道路交通事故,减少人民群众的财产损失,保障人的生命安全,从另一个方面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第二篇:汽车调研报告
从海霸能源得知,青岛一向重视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但三次申请科技部“十城千辆”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营城市都没有成功。李群书记到任青岛后,下定决心依靠青岛自身雄厚的经济实力来推广新能源汽车。目前这一计划由分管交通的徐振溪副市长主抓。
即将于今年五月通车的青岛海底隧道全长6170米。其中隧道长5550米(海域段长3300米),两端敞口段长度各620米。隧道为双向六车道,按城市快速道路标准,设计时速80公里。隧道采用V形坡,隧道最低点高程为-70.5米,至海底面44.5米,隧道的最小埋深25米。海底隧道连接着主城区与黄岛区,通车后,驱车5分钟就可横跨胶州湾,从青岛至黄岛只需要10分钟,将极大密切青岛东西海岸的联系。据新闻媒体报道,青岛公交集团与市运管部门多次到现场勘查、调研,确定了初步的线路运行方案。计划于2011年新增65部 10.5米长的柴油公交车辆,开通 4条公交线路投放到海底隧道线路规划中,以解决主城区与黄岛区的居民出行问题。但由于隧道公交车运营不同于普通的城市公交车,海底隧道内是全封闭的,空气的流动性也比较差,必须选择绿色环保低碳的高档车型。综上,纯电动大巴是在青岛海底隧道运行的最佳选择。
第三篇:基层干部违纪违法调研报告
基层干部违纪违法调研报告
年以来,区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查处违纪违法案件292件。从案件涉案人员的构成来看,涉及基层及农村干部259件,占案件总数的88.7%,其中农村干部违纪违法案件203件,占案件总数的69.5%。从这个简单的数据中可以看出,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利益分配格局的进一步细分,基层、农村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呈现出频发多发趋势,极大地破坏了党群干群关系,影响了农村地区社会稳定,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为了进一步掌握基层、农村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的特点与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制定出预防和纠正措施,区纪委案件监督管理部门历时一周,深入到13个乡镇街道,对当前农村基层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的主要情况、特点、发生的原因及应采取的对策进行了调查研究。(一)“贪贿”案件明显增多。在近五年来查处的案件中,牵涉到“贪贿”问题的案件共有23起,占案件总数的7.9%,同期增长117.3%。如袁集镇原党委书记张某,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贪污公款4.95万元;原三合镇卫生院原院长刘某,利用职务之便,收受贿赂13.68万元(含建筑商送商品房1套,时价9.3万元)。(三)套、截国财。如区疾控中心原主人徐某,通过虚开或多开发票金额等手段,大肆套取国家下发的“防艾”专项资金,西湖景区办事处部分党员干部谎报种粮大户,从中骗取国家下发的种粮大户补贴资金。区农机局弄虚作假套取国家农机补贴等。(五)违反效能。近年来,我们多次组织暗访组深入到各单位进行明查暗访,严肃查处了一批基层干部违反效能建设规定的案件,对有关当事人进行了严肃处理。例如年,我们立案查处了程集镇经济发展办公室原主任王某上班期间玩游戏案件,给予了王某撤销职务处分。(七)基层系统“小金库”。系统小金库的主要来源,多是通过采取收取捐资助学费、借读费、补课费、停车费、住校费、学籍管理费以及截留学生膳食收入、隐瞒房屋出租收入等办法,违规私设“小金库”。近年来我们查处的8起系统违纪案件中,有7个案件都牵涉到私设“小金库”。这类收费名目繁多,管理混乱,自收自支,隐蔽性强,取证难度大,有些举报根本无法查证。1、信访量及发案数量呈下降趋势,但依然很高。年,我区纪检监察机关共收到群众来信来访及电话举报182件(次),立案查处案件62件。年收到群众来信来访及电话举报195件(次),立案查处案件94件,年收到群众来信来访及电话举报143件(次),立案查处案件75件,年收到群众来信来访及电话举报68件(次),立案查处案件49件。3、引发群众上访多。农村干部贪污受贿等经济违法犯罪问题,严重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再加上基层农村家族势力影响等原因,最容易激起民愤,造成干群关系紧张,引发群体性上访,甚至出现集体访、越级访,严重影响农村的社会稳定。从近年来的信访情况看,查处村干部有违法违纪案件的一些村,基本上都是些群众上访的重点村。5、涉案人员反侦察意识有所增强。在查处袁集镇殡葬改革案件中,涉案人员在听到风声后,相互之间立即制定了攻守同盟,并且与收取贿赂的对象之间形成了默契。在查处鹿某截留低保金一案中,案发前他本人就已经将低保户的低保发放存折全部烧毁,并且安排第三人来冒充低保户,声称将低保户的低保金转给了其他人,以摆脱自己的责任。三、农村基层干部违纪违法案件频发多发的原因分析2、“最后一次”心理严重。大多数被查处的干部在阐述自己违纪违法时的心理及动因时,都表现为从最初的战战兢兢,到后来的乐在其中,以致最后的不能自拔。在作案的过程中,大多认为自己做的很隐蔽,不会被人发现,也有的时常怀有“最后一次”心理,下次不再做了,但是却总是无法收手。4、监管严重缺失。由于乡镇纪委专职人员少,力量薄弱,中心工作又多,无力开展对村组干部的监督。乡镇在对村干部提拔任用时,缺少一套成熟的考察、考核机制,尤其是在政治关的问题上把握不严,片面强调在当地的“影响力”和工作的“推动力”上。这样就造成一些宗族势力较强的人进入了干部队伍,群众对村干部的所作所为敢怒不敢言,监管乏力。6、线索发现及调查取证难。当前,农村大量有知识有觉悟懂政策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即使想举报但也嫌举报费时、费力影响自己的工作而放弃了举报。有的群众慑于“宗族势力”的威胁、报复,不敢举报。有的群众虽然举报,但由于线索不清,内容不具体,或反映问题时间久远从而使调查无从入手。有的涉案人员或知情人为农民工,大多时间外出务工,难以配合取证。另外基层纪委查办案件的手段简单有限,措施单一,一些疑难复杂案件难以办理。基层干部直接与群众打交道,他们的违纪违法行为就发生在人民群众眼前,其影响力及负面效应非常强,如果得不到及时查处和纠正,会严重影响到党委政府的形象。因此必须要加大查处力度。为此提出如下建议:(二)要给基层纪检部门“补钙”。将基层纪检部门人权财权上划到县区纪委垂直管理,实行派驻制度。加强基层纪委班子建设,每个乡镇配备3-5名专职纪检干部。要将乡镇纪委书记不分管与纪检工作无关的其他工作的规定切实执行到位,将基层纪检干部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实行基层纪检干部尤其是纪委书记任期制度,建立一支相对固定的纪检干部队伍,避免纪检干部经常性流动。要着力在提高基层纪检部门的影响力和执行力上下功夫,赋予基层纪委相对本地党委、政府以更大的决定权和自由裁量权。(四)要落实基层农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对基层农村党员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是一种有效的监督形式,有利于发现村级组织财务管理上的漏洞和不足,避免给集体造成更大的损失,并及时发现村干部的缺点错误,最大限度地和保护干部。尤其是对村支书、村主任,要在其任前、任中和离任时分别进行责任审计,审计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财务管理基本情况,财务制度建设情况,财经法纪执行情况,农民群众关注的集体资产处置,债权债务管理,土地的发包、承包、专项资金管理,财务公开等情况。审计结果要在本村范围内广泛公示,并计入村干部廉政档案,作为今后继续任用的依据。(六)要加大对违纪案件的查处力度。要把查处基层农村党员干部违纪违法行为作为办案的重点,坚决查处涉及群众利益的案件,突出“七类”查办重点。一是突出查办农民建房过程中的违纪违法案件。严肃查处违规批地、在办证过程中吃拿卡要等违法违纪问题。二是突出查办破坏国家惠农政策类案件。严肃查处违反惠农补贴、惠农补偿等惠农政策问题,认真查处转移支付、扶贫开发、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扶持等支农政策执行过程中的违法违纪问题,着力查处义务、合作医疗、优抚救助等政策落实中的各类违法违纪问题,保证各项惠农惠民政策落实到位。三是突出查办项目建设中的违纪违法案件。加强对“新农村建设”、“村村通”工程、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小学危房改造等项目的监管,定期开展对项目资金运行和质量安全的执法检查和督查,一旦发现违纪违法案件线索,立即组织调查处理。四是突出查办集体资产处置中违纪违法案件。深入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等“三资清理”,坚决查处农村“三资”管理中的各类违纪违法问题,维护农村经济管理秩序。五是突出查办基层干部乱权、滥权类案件。严肃查处乱用滥用手中的权利中饱私囊、谋取利益的案件,严肃查处侵犯、破坏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流转自由权、村民自治参与权和农民工合法权益。六是突出查办基层干部涉黑案件。重点打击为了维护宗族家族的势力,压制农民表达意见的良好愿望、打击报复群众、以及非法组织策划、幕后操纵群体性事件,从事非组织活动和干扰、破坏基层换届选举等违纪违法案件。七是突出治理“小金库”顽疾。当前,随着国家对系统经费投入的不断加大,系统“小金库”渐成顽疾,并呈现飞速发展的势态。因此,纪检监察机关要把查处系统“小金库”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协调审计部门、组织人事部门,加大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对查出的“小金库”问题,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规定,该收缴的要坚决收缴,该罚款的决不轻饶,对相关责任人根据其情节,给予党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让“小金库”无生存的土壤和条件,使其不敢为。
第四篇:关于城镇违法用地调研报告
关于城镇违法用地、违法建设情况 的调研报告
根据市政府领导的安排,5月11日—5月20日,由市纪委、监察局牵头,从有关部门抽调专人组成调研组,对我市城镇违法用地、违法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先后走访了城区西环线、文昌个私工业园、长生康居工程点以及有关镇街道工业园;在市建设局、市国土资源局就城镇工业园区土地利用情况、城市建设规划执行情况以及违法用地、违法建设执法情况召开了专题座谈会,听取了相关职能部门的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现状
1、园区土地闲置,改变用地性质。
闲置土地是指未按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合同或者建设用地批准书规定的动工开发建设日期,或者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建设用地批准书颁发之日起满1年未动工开发建设的;已动工开发建设但开发建设的面积占应动工开发建设总面积不足三分之一,或已投资额占总投资额不足25%且未经批准中止开发建设连续满1年的土地。本次调查了2005年1月—2008年8月我市城镇工业园区用地情况,发现两个突出的问题:
一是城镇工业园区均不同程度存在土地闲置现象。如:桐城经济开发区:入区企业共118家,其中工业企业104家,非工业企业14家;2006年1月1日以前进区征地工业企业67家,2006年1月1日以后进区征地工业企业30家;区内租赁生产企业11家(其中包括3家先租赁生产后征地企业)。2006年前进区67家工业企业中,亩均纳税最高达13.202万元/亩,最低为0.032万元/亩;其中,2007年亩均纳税1万元以下企业40家。04年1月1日以前进区,除建设期外且有闲置土地达2年以上的企业有9家;04年1月1日至05年1月1日之间进区,除建设期外且有闲置土地达1年以上不足2年的企业有6家。40家企业中闲置土地超10亩以上企业共10家,闲置土地5亩以上企业共17家。双港镇:总宗数57宗,总面积581.31亩(其中未批准的6宗,29.8亩)。每亩投资额达50万元以上30宗;容积率大于0.8的16宗;每亩税收达10万元的1宗(金普贵),达5万元的3宗,3-5万元的4宗,1-3万元的11宗,低于1万元的19宗,其余无税收。双港镇是我市工业强镇,但本次调查57宗有近20宗没有产生税收,无税收面积350亩占总面积一半以上。其中浙江力革公司就圈占206亩,07年5月批准至今建筑容积率仅为0.045,每亩投资仅9.69万元(含地价款)。文昌个私工业园:从2002年开工至今,用地40宗,工业划拨、出让总面积65395.15平方米(其中已建土地面积28045.44平方米,未建土地面积37350.15平方米),15宗土地37亩至今未建设,部分未建的12宗土地面积达19亩,闲置时间均在3年以上。龙眠办事处:总宗数28宗,总面积408.11亩(其中未批准的5宗,49.8亩)。每亩投资额达50万元以上8宗;容积率大于0.8的1宗;每亩税收达10万元的1宗(安徽凯达公司),达3万元的1宗,达1万元的2宗,其余无税收,并且土地闲置。此外,孔城镇、龙眠办事处、新渡镇、大关镇等地方的工业园区均存在土地闲置现象,全市工业园区土地闲置面积大约有20万平方米。二是部分工业园区不同程度存在改变土地用途现象。如:新渡镇:总宗数95宗,总面积739.15亩(其中未批准的58宗,465.313亩)。每亩投资额达50万元以上1宗;容积率大于0.8的5宗;每亩税收达10万元的1宗(国元塑业有限公司),5万元的3宗,3-5万元的3宗,1-3万元的3宗,低于1万元的10宗,其余无税收。新渡镇主要是一批中小型企业用地未批先用,占总用地量的62%。绝大多数企业的投资强度、容积率均未达到要求,并且擅自改变土地用途的现象比较严重。文昌个私工业园:在已经建成的楼舍中,除A段扬帆实业公司;B段周龙沿同康路建设的综合楼和后侧的冷库,光永红建设的综合楼租给鑫隆汽贸公司和后侧临时搭建的厂房,原翻身村务工经商的18户集体商住楼;C段方爱琴、刘晓玲务工经商的商住楼,荣国成等4户沿同康路后侧1500平方米用于仓储,计7宗,加之未建15宗未改变土地用途。其余18宗均改变了土地用途。
2、小区详规不明,部门监管乏力。
我市城市规划经过2003年依法修订,但仍存在“执行不力,监管不到位”现象,存在“城市建设到哪里,就被动地拿出详细规划方案,导致详规与城市整体功能布局脱节”的现象。一是部分小区详规不明。如:王墩经济技术开发区:该区成立于1992年7月,位于市龙眠街道王墩村,当时由县成立的临时经济开发办负责,主要是吸纳私营企业,2002年初该区停止运转。王墩经济开发区运行10年共开发两期工程,累计征地1250.04亩,一期工程于1997年5月底结束。二期工程于2002年中止。我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于1996年编制,1997年开始实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于2003年下半年开始启动,2004年1月20日通过省政府批准实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为方便南山路以北区域(王墩经济技术开发区)交通,拟在南山路以北接南山路新规划一条长约300米宽15米的次干道。新一轮总体规划修编完成后,南山路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未及时修编,加上新规划的15米路未列入近期市政建设计划,在此发生了建房户王钟友在该小区违法建设一案(此案另有详细调查报告)。王钟友违法建设一案表明:我市先期城市建设规划安排不够完善,未能及时安排区域详规,城市建设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二是职能部门监管不力。俗话说:“三分建、七分管”。没有好的城市规划管理,就不能保证城市规划的落实和城市建设的健康有序发展。无论是新建,还是改建、扩建项目,职能部门都要深入现场勘察。凡不影响规划的依照法定程序办理规划行政许可。对规划实施过程,要实行动态跟踪管理、检查监督,即从放线、验线开始,直至工程竣工验收为止,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将违规违法建设消灭在萌芽状态。而王墩经济开发区王钟友违法建设一案:王钟友建房前,未能按要求将设计图纸和建房相关资料向建设部门申报,实际上未真正履行建房程序,王钟友是用经过转手的、早已过期失效的《建设规划用地许可证》向国土局过户土地使用证的,土地部门在王钟友取得土地使用证时未能把好关。据了解,当时该地所在的王墩经济开发区私人建房大多先动工,后办证,有的至今还无证。市国土局为王钟友建房放线两次,规划处无人参加,并且在施工过程中,国土部门接到其超面积建设的举报,国土部门及时派人查看是实,对其超面积16平方米虽作处置,但纠正不到位。王钟友建房过程中,规划建设监察大队分管龙眠河以东区域的负责人也多次到该房处巡查,并口头催办手续,但没有文字记录,无果而终。此案暴露出相关职能部门监督不到位、管理不严格、协调不一致的突出问题。
3、用地手续不齐,操作标准不一。
我国法律对于土地权利的设置,最基本的是三种:国有出让地、国有划拨地和集体土地。调查中,我们发现,部分康居工程点、个别工业园存在“同一园区用地手续不一致”、“少批多建”、“一证多址”、“私下买卖”、“无证建房”的现象。
一是用地手续不一。如:长生康居工程点:该康居工程分别于1999年至2003年批准实施共51户,51户中建设用地使用证分三种性质:(1)集体土地使用证共26户,分别为1997年批准的18户,2002年批准的8户;(2)2002年7月市政府批准国有划拨证的10户;(3)2002年7月市政府批准国有出让证的15户。二是“少批多建”、“一证多址”、“无证建房”的现象。如:长生康居工程点批准51户建房,除5户持证未建外,已批准的46户实际建设62户。当时51户批准土地使用面积为5046.045㎡,建筑面积为6165.52㎡,除5户批准未建外(5户批准土地使用面积428.25㎡、建筑面积526㎡),46户批准的土地使用面积为4616.795㎡,批准的建筑面积为5639.52㎡,而实际建成的62户占地面积为7503.025㎡,建筑面积12358.201㎡。合计:46户实际土地使用面积比批准面积多3186.23㎡,实际建筑面积比规划许可建筑面积多6718.68㎡。具体情况如下:(1)、持本人证件在康居点自建房屋居住的有25户,批准用地面积2717.625㎡,实际占地面积3051.799㎡,超出批准面积334.174㎡;规划许可面积3081.12㎡,实际建设面积4526.045
㎡,超出规划许可面积1444.925㎡。
(2)、持他人证件在康居点自建房屋居住的有5户, 批准用地面积409㎡,实际占地面积494.348㎡,超出批准面积85.348㎡;规划许可面积554.4㎡,实际建设面积1494.04㎡,超出规划许可面积936.64㎡。(3)、持证未建的有5户;批准用地面积428.25㎡,规划许可面积526㎡。(4)、持证移址建设6户,批准用地面积562.9㎡,实际占地面积864.558㎡,超出批准面积283.658㎡;规划许可面积672㎡,实际建设面积1450.14㎡,超出规划许可面积778.14㎡。(5)、倪学明统建26户。为他人代建5户,住户持有证件,批准用地面积429.94㎡,实际占地面积712.249㎡,超出批准面积282.309㎡;规划许可面积624㎡,实际建设面积1119.24㎡,超出规划许可面积495.24㎡。持他人证件6份,实际统建21户,批准用地面积610.75㎡,实际占地面积2398.071㎡,规划许可面积为730㎡,实际建筑面积为3768.736㎡,因不是一户一址进行建设,而是“一证多址”、“无证建房”,其建设行为不合法,合计:倪学明统建26户,超出用地面积2398.071㎡、规划许可面积3768.736㎡。
城区其他规划控制区内,都不同程度存在上述现象。只有进行一次详细普查,才能彻底摸清“少批多建”、“一证多址”、“无证建房”的真实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纠正此类问题。三是土地“私下交易”。如:在文昌个私工业园中翻身村私下转让土地及建设情况尤为突出:2002年4月原文昌街道翻身村为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和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村两委研究决定拟在工业园区内兴办菜市场。2003年6月2日原翻身村支部书记张启才代表该村同国土局签订了工业用途土地划拔合同,地点西环路B7段,面积6000 M²(宽60米,纵深100米)。该村集体资金不足,无力开发,经村研究决定将6000 M²工业划拔土地分二段实施。第一段沿同康路纵深45米土地(面积2700 M²)私下以20万元/亩转让给李南山等9户,并签订了《关于筹集综合服务楼建设用地协议书》,李南山又转让给胡业仁,胡于2006年12月建成了翻身综合楼(含业仁置业综合服务楼);第二段纵深55米土地(面积3300 M²)私下以9万元/亩转让给高仇等11户,由他们出资建设,该村口头承诺负责办理工业出让国有土地证,但至今尚未办理。该村经办的土地分两段私下转让,收入、支出已入账,已交国土局土地款67.5万元,下欠48.6万元。工程于2006年11月开工,同年12月建设局要求停建,今年2月这11户又开工建设(目前有4户基脚已打成,7户一层已建成),建设局又责令他们停建;停建后11户多次到市、市政府和有关部门上访不断,问题至今未得到圆满解决。
4、土地“寅吃卯粮”,“规划”服从项目。
一是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现状矛盾突出。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设用地需求快速增长。虽然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建设用地的总量,但是全市每年用地的需求量都在不断加大,用地紧缺的矛盾在不断加剧。尤其是随着招商引资和民营资本的迅猛发展,开发区建设、城市道路建设的不断需求,建设用地需求居高不下。而国家土地宏观调控政策越来越紧压,在没有足够的用地计划指标情况下,我市一些地方政府为了使招商引资企业能落户当地,自知违法违规,又不得不走违法用地之路。这种“官家”违法用地现象在我市较为普遍,大都是“寅吃卯粮”,一时难以纠正。二是被动调整规划。《土地管理法》明确要求,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使用土地,同时,城市规划部门在项目用地选址时考虑到产业集聚、功能划分。然而,近年来,我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在执行过程中存在被动调整的情况,出现“规划跟着项目走的现象”。极少数镇、村干部规划意识淡薄,为了迎合投资方的要求,随意选择项目地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的严肃性、稳定性和权威性受到一定挑战,造成了不可逆转的“两违”现象。如龙眠山茶叶研究所项目、金大地工业园项目,立项之初并没有很好研究桐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而是规划设计条件是
在开发商取得土地后才进行的。三是土地收购储备机制不健全。虽然政府成立了专门的土地收购储备机构,但仅仅是为政府每的土地招拍挂要求服务,对那些应纳入储备库的城市闲置土地、低效土地等,根本无暇顾及。对城镇存量土地的盘活,以及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上,缺乏行之有效的措施。同时,土地收购储备机构可以掌握的土地和资金不充足,无法对土地市场进行有效的调控,很多情况下还要依靠储备土地向银行抵押贷款才能完成土地的收购储备,不能实现机构运作的良性循环。
二、原因
原因之一:入园门坎偏低,降低用地效率。
前些年,按土地收益分配机制,土地卖得越多,地方政府收益越多,于是 “以地招商”、“以地生财”越演越烈,各镇街道竞相开展“圈地运动”,只要是“客商”一律迎进园,不惜用地产换资产,入园门坎偏低。工业园区的兴起,大多数确实起到“繁荣地方经济、带动就业、促进发展”的作用;但也带来了严重的“后遗症”。一是园区规划明显滞后于园区建设速度,造成工业用地性质改变。有的地方对园区的功能定位不明,对土地利用缺乏高起点、高标准规划,造成开发商“占园为王”,形成了“园中园”、“区中区”。大量工业用地性质的改变和违法建筑都是在开发商的“园中园”中进行的。二是对入园客商没有实行严格把关,造成大量土地闲置。造成工业园区土地闲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调查中发现:有的是开发企业因资金不足未按合同约定按期开工建设情况而造成土地闲置;有的是因为项目合作方拖欠土地出让金造成项目难以实施导致土地闲置;有的是开发商主观上就有“利用优惠政策进行圈地”的意识造成土地闲置;还有的是由于地方政府急功近利,用大面积廉价地皮“换”招商引资实绩,导致开发商拉长了开发周期,形成变相的“捂地”、“惜地”,致使大量的土地闲置。原因之二:法制观念淡薄,“规划”执行不力。
一是法治观念淡薄,造成违法用地、违法建筑屡禁不止。一些居民和工业园区内的企业主认为“在自己购买的土地上搞建筑、搞开发合情合理,政府无权干涉”、“自己掏钱盖自己的房,不偷、不抢、不犯法,凭什么这样规划那样规划”等等。
二是一些镇村(居)干部对辖区内涉及违章建筑监管不力。有的镇村(居)干部对辖区内涉及违章建筑的有关事务及矛盾推诿不管、视而不见、任其泛滥,有的私下还帮忙出主意、找关系、批条子、做人情,有的甚至参与违法用地违法建筑。三是行政执法机关、有关职能部门,宣传“规划法”、“土地法”的力度还很不够,各项法律法规及政府政策还没能达到深入人心、家喻户晓的程度。政府机关和社会群众对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认识都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有关部门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甚至存在“以权代法”、“以情代法”的倾向。
四是职能部门管理不到位、操作不规范。发现有明显违规违法行为没有及时制止,没有按照法定的程序进行规范操作、严格管理,导致有些违法行为扩大化;管辖区域内建设项目没有建立动态监管机制,从项目开工到竣工,没有建立一整套监督管理规则,造成监管有“死角”。五是政府在重大项目建设上有待改进。近年来开工的重大项目,大多数大权集中于“指挥部”,弱化了职能部门的法定权力,简化了职能部门的法定程序,“会议纪要”往往成为项目建设的法定文书,从而导致职能部门被动违规的现象。原因之三:部门合力不大,长效监管缺失。
一是合力机制没有形成。为什么违法用地、违法建筑屡禁不止?调查中发现:用地、规划手续不齐全的项目,却能照常供电、供水、办贷款,照样领取营业执照,照样办理外商投资手续。违法用地、违法建筑发生以后,“一家在制止、多家在放行”,“一家踩刹车、大家踩油门”,这种做法自然刹不住违法用地、违法建筑的歪风。
二是执法拆违程序繁琐。调查中,基层行政执法人员反映,在制止违章建筑行为中,不能及时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依法拆违程序太繁,行政执法机关从发现违章搭建到组织强制拆除必须履行“下发告知书(令其提供批准手续)——召开听证会(进一步确认是否违章搭建)——作出处罚决定(并告知其复议、诉讼权利)——申请强制执行”等一系列程序。从下达告知书到申请强制执行至少要三个月以上,导致违法建筑不能及时制止和拆除,在群众中造成了错觉,认为政府执法不严,有机可乘,可以一拖了事,助长了违法建筑的风气。
三、建议
1、以铁的手腕,集中整治“两违”。
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现象危害性极大:一是严重影响了桐城形象。园区土地闲置、低水平无序开发,扰乱了城市总体规划的执行落实,给城市建设带来许多难以解决的困难和矛盾,也对生态环境、治安环境和社会环境带来很大的威胁。二是严重侵蚀了公共资源。有限的国土资源被侵占、滥用,使日益紧缺的建设用地雪上加霜,给旧城改造、新区开发和项目建设设置了重重障碍,影响了城市经营的顺利进行。三是严重破坏了社会公平。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少数人无视政策和规划,用不公平的竞争方式,拥有大量的非法财富,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的公平公正,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恶性循环。四是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蚕食了国有资产,削弱了地方财政,造成部分国有资产流失,已经到了非彻底整治不可的地步。一要把握原则,依法推进。集中整治行动要坚持四个基本原则:(1)、坚持属地管理原则。成立市“两违”集中整治指挥部,制定桐城市集中整治“违法用地、违法建设”工作方案,各街道、经济开发区负责本辖区内规划执法集中整治活动的宣传发动、调查摸底、组织协调等工作,市直有关部门配合、支持所在街道(经济开发区)的各项工作。(2)、坚持依法整治原则。对违法建设的查处要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定性准确,程序合法。拆除违法建设和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建筑,一律不予补偿。(3)、坚持尊重历史、区别对待的原则。对违法建设的产生要根据当时的政策法律背景,结合实际,分别对历史遗留问题和特殊情况分不同时期、不同地理范围、不同土地房产性质等予以界定,提出处理意见。科学划分,区别对待,依法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4)、坚持党政机关与党员干部带头的原则。全市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共产党员、国家工作人员有违法建设的,要主动带头自查自纠,发挥表率作用。二要强化措施,全力推进。“两违”集中整治任务艰巨,阻力大,我们必须本着对历史负责、对桐城长远发展负责的态度,迎难而上,坚决打好打胜这场硬仗。要突出重点,打好“攻坚战”。明确整治重点:
(一)未依法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
(二)不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确定的建设工程位置、功能、层数、标高、建筑面积、建筑高度、建筑造型建设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
(三)擅自改变修建性详规或改变土地用途建设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
(四)乱搭乱建及其他严重违反城市规划进行的建设。集中整治行动涉及面广,必须集中力量重点突破,以点上的果断突破来震慑违法者,形成声势,营造氛围,迅速打开局面。明确整治范围:城市规划区(含经济开发区)建设用地范围内房地产开发项目、工业园区建设项目、个人自建房、安置点建设、单位建设等工程建设中各类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行为。要全面推进,打好“围剿战”。在重点突破的同时,要坚持全面推进,做到“三个坚决、三个绝不允许”,即:任何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的违法建筑,都要坚决依法拆除,绝不允许姑息迁就;对“两违”对象,不管涉及到哪个部门,不管当事人有何“背景”,有何特殊原因,都要坚决依法办事,绝不允许清小不清大、清民不清官、清软不清硬、清明不清暗;对“两违”整治工作,不论遇到多大的阻力、多大的困难,都要坚决依法一抓到底,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绝不允许虎头蛇尾、半途而废。要建立机制,打好“持久战”。在打好整治“攻坚战”、“围剿战”,集中治标的同时,更要着眼于治本,建立完善长效监督管理机制,打好 “持久战”。要坚持纠建并举,在集中整治之
后,立即根据城市规划,建设一批公共配套设施,有效消除非法买卖土地、违法违规建设的空间。要坚持管建并重,及时研究出台治违防违的规范性文件;同时,建立联合执法机制,整合执法资源,加强执法力量,杜绝推诿扯皮、责任不清的问题,使城市管理工作走上经常化、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的轨道。三要讲究方法,科学推进。要坚持宽严相济。对于群众自清自拆的,要给予大力鼓励和支持,对少数教育疏导无效的“钉子户”,要通过履行相关法律程序,坚决予以强制清理拆除。对于党员干部在规定期限内自清自拆的,可以不予追究;超过规定期限的,不论在何部门、任何职务,都要坚决进行党纪、政纪追究,决不容情,决不手软。要坚持堵疏结合。既要严格执法,坚决清理整治任何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的违法违规建设,决不允许搞法外施恩、“人情标准”;又要有情操作,做到道理讲在前、关心摆在前、矛盾化解在前、保障措施落实在前,做好过细的思想政治工作,注意保护好群众的合法权益,充分考虑群众的合理要求,要坚持先后有序。要分轻重缓急,按照“四先四后”的步骤逐步推进“两违”整治工作,即在区域上,先整治城区、市政重点工程项目区和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违规建设,后整治一般建设用地上的违法违规建设;在对象上,先党员干部、机关工作人员,后一般群众;在类型上,先清经营舒适型或用来牟取暴利的违法违规建设,后清困难应急型违法违规建设;在违法违规建设的时限上,先清新建的,后清历史遗留下来的。
2、以历史的眼光,辩证地解决“陈欠”。对解决工业园区土地闲置问题。不能用现行的规划标准审视十年前的工业园区建设,要历史地对待过去。对镇街道工业园区“两违”整治要分段实施,建议以2003年修编桐城市城市总体规划为时间段,制定不同的整治方案。如:对文昌个私工业园的处理建议:根据文昌个私工业园区在市2003年修编的《2003年—2020年安徽省桐城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为二类居住用地情况:
1、对符合当时规划条件的用地户,要尽快完善用地、建设、房产等相关手续;对不符合当时规划条件的用地户,已建成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给予处罚限期办理相关手续;对闲置的土地,依据调整后的规划出具规划条件,先完善相关手续后建设,如不建设,予以收回。
2、对改变土地用途的土地按评估价,扣除原取得土地费用补交出让金,办证相关费用依照2007年以前的标准收取。
3、对符合当时规划的工业用地,现如愿意改变土地用途的,允许改变,但须补齐土地出让金并办理有关手续。
4、由文昌街道党工委纪工委对原翻身村私下交易工业划拔土地的行为进行调查,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3、以科学的态度,严格执行“规划”。
一要规划先行。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借集中整治“两违”的东风,对我市基础设施进行一次大规模普查,摸清城区及工业园区整体部局,摸清城市各功能区,清查城市水、电、道路、管网、公交等基础设施的现状,形成法定文书;今后,再好的招商项目、再大的重点工程都必须服从“土地利用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没有规划许可意见书的项目坚决不开工;不能因暂时利益的驱动盲目上项目,而造成损害城市长远发展的永久“顽疾”。政府要带头执行规划,避免因领导人的变更违反法定程序,随意干预和变更“规划”。要坚持“阳光规划”,以促进经济建设和提高环境质量为重点,超前编制各类详细规划。编制详规要听取方方面面意见,征集广大人民群众的建议,力求规划科学合理。同时,要完善城市形象设计,精心塑造桐城城市形象,努力创造既体现现代化气息又反映地方特色的城市空间环境和城市景观。
二要建管平衡。要充分发挥不久前新扩编的行政执法局的整体功能,建立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作风实的城乡规划执法队伍。切实加强批后跟踪检查管理,加大规划执法力度,做到依法行政,寓服务于管理之中,将违法建设控制在萌芽状态。
三要强化宣传。要开动一切宣传机器,加大规划宣传力度,努力提高全市干群的规划意识。各部门各单位都要认真学习宣传《土地法》、《城乡规划法》和《桐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桐城市城市总体规划》,积极主动参与城市规划,自觉服从规划管理,努力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4、以刚性目标,规范执法行为。一要严格执行《行政处罚法》。做到行政处罚规范化,对土地违法和建设规划违法行为的处罚,坚决执行“调查、审查、决定三分离,罚款、缴款两分离”的刚性规定。责成建设局、国土资源局尽快修订出台:“两违”行为“群众来信来访接待制度”、“投诉举报制度”、“批后跟踪管理制度”和“城市规划管理巡查监察制度”等系列制度。二要切实强化对执法人员的目标责任考核和效能监察。对照工作职能,制定各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坚决制止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行为,对工作不负责任、不作为、乱作为、失职渎职、玩忽职守、营私舞弊和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或自己谋取私利、收受贿赂等违法乱纪人和事,坚决依纪依法严加惩治,并建议调离原单位到其他部门工作。
5、以法制观念,健全长效机制。一要建立新开工项目管理联动机制。市政府要成立“桐城市新开工项目管理联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市直各有关部门的责任。发改委、建设局、国土资源局、环境保护局、工商局、税务局和行政服务中心等部门要加强沟通,密切配合,确立各自工作程序,建立新开工项目管理联动机制。实行审批制的投资项目,项目单位应首先向发改委等项目审批部门报送项目建议书,依据项目建议书批复文件分别向城乡规划、国土资源和环保部门申请办理规划选址、用地预审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续。完成相关手续后,项目单位根据项目论证情况向发改委等项目审批部门报送可行性研究报告,并附规划选址、用地预审和环评审批文件。项目单位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文件向城乡规划部门申请办理规划许可手续,向国土资源部门申请办理正式用地手续。整个办证审批过程,要求各部门依托市行政服务中心,“一门受理”、“并联审批”、“限时办结”;既体现“依法行政”又实现“效率优先”;绝不能重走“先用地、后办证,先上马、后规划,先服务、后治理”的“只要效率、不要法律”的老路。
二要建立“违规”发现机制。强化规划执法部门的整体功能,城管执法、土地、规划等部门要主动加强巡查,及时发现各种违法建设行为。开通城建热线举报统一受理电话。城管执法部门负责城建热线举报的违法行为的受理及分转。
三要加大对违法主体的打击、处罚力度。要学习外地经验,对违法主体的惩罚实行“部门联动、责任共担”,让违法用地者、违规建设者不敢违法、违不起法,从根本上铲除违法用地、违规建设生存的土壤。如:在前些年广州市,针对一宗违法用地调动起来的参与联合执法的部门多达十余家:纪检监察部门要对应追究责任的违纪党员、干部及时介入处理;公安部门要对应追究刑事责任的当事人及时立案作出处理;法院要对申请强制执行、刑事责任追究的案件及时审结;国土部门要严格履行监管职责,不得受理违法用地登记申请;房管部门停止办理违法用地房屋所有权登记手续;发改委不得办理项目审批、核准手续;工商部门要对违法用地上的建筑物作为经营场所的企业停止办理工商登记;建设规划部门要停止办理相关项目建设规划许可和施工许可;金融部门要停止发放相关项目贷款;电力和市政公用企业要对违法用地上的建筑物停止供电、供水、供气;„„空前规模的部门联动机制,必将使“两违”行为遭遇灭顶之灾。“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市完全可以借鉴外地成功经验和做法,结合实际,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机制,出台符合桐城市情的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下定不治理“两违”决不收兵的决心,多年难以根治的顽症,一定会迎刃而解。
执笔:中共桐城市纪委
苏保国 2009年5月
第五篇:违法涉访调研报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为了深入了解我县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情况,探讨解决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有效办法,更好地推进司法公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工作要点安排,XX月XX日至XX日,由县人大常委会分管领导带队,县委政法委分管领导、常委会法制工委、办公室、信访室和县信访局负责人参加组成调研组,深入县法院、检察院、公安局、信访局和XX、XX、XX三个镇,采取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查看资料、剖析案例相结合的方式,对XXXX年以来全县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情况进行了认真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涉法涉诉信访工作基本情况
近年来,全县各级党政组织和政法机关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信访条例》,从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制度、注重办理实效入手,在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较好地维护了全县社会和谐稳定。
1、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涉法涉诉信访工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XXXX年,建立了集中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涉访群体性事件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了工作小组,不断健全完善工作程序,狠抓突出问题排查调处,先后处理了一些涉法涉诉信访积案,较好地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同时,制定了《县委书记、县长大接访活动实施方案》和《县委县政府领导接待信访群众办法》,主要领导对重要信访亲自接待。对一些影响比较大的疑难问题,由县上领导亲自负责协调,组织相关乡镇、部门参加,直接面对群众,及时化解处理。如XXXX年,XX乡一名群众信访到全国人大,反映生效判决长达X年未能执行,县委分管领导亲自协调督办,有关乡镇党委、政府密切配合支持县法院的工作,使这起多次重复上访多年的积案得到有效解决。XXXX年以来,县委政法委共受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XX件,办结XX件,办结率XX%。
2、人大常委会加强督办解决信访问题。县人大常委会制定颁布了《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信访工作制度》,成立了信访室,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加强了制度、机构和队伍建设。常委会法制工委、办公室、信访室加强与“一府两院”的联系沟通,随时掌握了解信访工作动态。对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常委会领导亲自审阅批示,明确办理要求和时限。对信访反映的久拖不结的执行案件和涉法疑难案件,主任会议认真研究,对具备解决条件的案件,列为常委会督办案件认真督办。近年来,针对群众信访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常委会及时组织部分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对法院生效法律文书执行情况、检察院法律监督工作和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公安派出所工作等进行视察、调研,研究分析存在问题的主要症结,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对策。对一些积案和被执行人恶意阻挠执行工作等社会影响较大的案件,常委会领导积极协调,支持法院排除干扰,依法办案,确保执行工作顺利开展。XXXX年以来,人大信访室共受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XXX件,重点立案督办XX件,办结XX件,办结率100%。历年多次上访的XXX、XXX、XXX等反映的信访问题,都得到了妥善处理,社会反响良好。
3、司法机关认真办理信访案件。近年来,司法机关按照全县信访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的要求,及时受理群众信访,认真办理有关机关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转办的信访案件。县法院积极争取,筹措涉法涉诉救助基金XX多万元,解决了一部分当事人经济十分紧困、无法执行的信访案件。XXXX年至今,县法院共接待群众来访XXXX人次,处理来信XX件,多数都给予了当面答复或立案办理。县检察院共受理各类信访案件XX件,全部办结,办结率100%。县公安局共接待来信来访XX起,办结XX起,办结率XX%。县人大信访室转交司法机关办理的涉法涉诉信访案件XX件,办结XX件,办结率50%。其中,转县法院XX件,办结XX件,办结率XX9%;转县检察院XX件,办结XX件,办结率100%;转县公安局5件,办结5件,办结率100%。各基层公安派出所受理的信访案件,绝大多数都及时结案。朝那、什字、独店三个基层法庭,注重案件调解处理,生效法律文书执行率比较高,从源头上预防了信访事项的发生。
4、各级配合畅通信访渠道。县信访联席会议较好地发挥了在集中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涉访群体性事件中的牵头抓总作用,积极组织协调乡镇、部门协同办理解决涉法涉诉信访问题。乡镇政府和县直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对上级转办和本部门受理的涉法涉诉信访问题认真对待,积极办理,大部分信访问题都在基层得到了有效化解。县信访局对涉法信访群众热情接待,在耐心细致地做好当事人思想疏导工作的同时,及时告知信访人依法向有关政法机关反映。对一些需要联合办理的信访问题,及时和县人大信访室联系,多方协调解决。如西屯乡农民马来艮上访反映其左臂在原穆村砖厂务工期间被机器扭断截肢,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案款因企业破产无法兑付的问题,县信访局协调有关部门为其全家办理了农村低保,落实了每年XXXX元的生活补助费,并将其列为农村五保户供养,妥善地解决了反映的问题。
二、信访案件办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调研组认为,目前,解决我县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在工作上还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薄弱环节:
1、执法机关对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在认识上有偏差。有的执法机关不能从维护社会稳定和保障群众合法权益的高度正确认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对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研究解决问题不及时,不认真,致使一些信访案件久拖不决,造成了重信重访和越级上访;有的对情况复杂、难度较大的信访问题存在畏难情绪和逆反心理,不采取正确有效的得力措施解决问题,而是采取蒙蔽搪塞的态度消极应对,推事出门,导致信访人屡次上访;有的执法人员对来访群众态度生冷,语气生硬,引发了信访人的对立情绪,使一些小问题变成了难以解决的大问题。
2、一些职能部门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在解决涉法涉诉信访问题上,政法部门的职能作用没有得到较好发挥。有的执法人员公正司法的意识和责任性不强,业务素质和办案质量不高,个别人员甚至办“人情案”,引发了一些信访问题。2011年以来,县人大常委会和县委政法委受理的涉法涉诉信访案件,主要涉及县法院立案和执行工作,尤其执行方面的信访占到了转办案件的62%。县检察院法律监督职责履行不够到位,对一些有法不依、执法不公的案件,在主动搜集线索,运用法定手段开展法律监督不够。公安机关对个别案件立案、侦破不及时,有的干警办案行为不规范,引发当事人上访。有的基层派出所对苗头性、突发性、群体性事件信息收集掌握不及时,防控应对措施不到位,对农村发生的群体性事件处置不力。有的乡镇司法所、综治办职责履行不到位,业务工作没有真正开展起来,在开展法律宣传教育和主动“下访”方面职责缺失,排查和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的职能作用发挥不够,导致越级访的问题时有发生。
3、信访工作机构不健全,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办理效率不高。政法机关信访工作力量普遍不足,在靠实责任、规范办理、及时答复等方面程度不同的都存在一些问题。县法院信访工作责任落实不到位,信访问题底子不清,信访案件办结率比较低。司法救助制度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目前,县法院可用于开展司法救助的资金不足10万元,相当一部分人身伤害案件、交通肇事赔偿和刑事附带民事案件当事人,由于被执行人无可供执行的财产使得判决长期得不到执行,造成长期上访,严重影响和损害了司法的公信力。
4、对部分非正常上访和缠诉缠访问题缺乏有效的处理措施。对个别人员无理缠诉闹访等非正常上访的案件,有关机关在处置中往往过于慎重,失之过宽,缺乏依法果断处理措施,甚至息事宁人,花钱买平安,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对缠诉、缠访和越级上访人员缺乏有效的处理办法,重信重访所占比例较大,影响正常的信访秩序。
三、对今后解决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建议
1、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做好涉法涉诉信访工作,依法及时化解矛盾纠纷,事关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为此,相关执法部门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解决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重要性、长期性和复杂性,认真落实领导责任和办案责任。要认真落实中央政法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涉法涉诉信访工作的意见》,建立解决涉法涉诉信访问题责任制,确立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办案人员是直接责任人的机制。要注重发挥县集中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涉访群体性事件联席会议在处理疑难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和群体性事件中的职能作用。要不断加强组织领导,逐步健全政法各部门信访工作机构,落实工作人员,加强业务培训,靠实工作责任,把解决涉法涉诉信访问题作为一项法定职责全力抓好。要以开展的涉法涉诉信访案件评查工作为抓手,紧紧扭住信访案件背后的执法不公、徇私枉法等问题,狠抓倒查问责,推行责任追究。
2、要提高办案质量,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各级政法机关要以公正司法为核心,狠抓队伍建设,教育干警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思想和追求公正、效率的理念,提高政法队伍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要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严格执法全程监管,实行案件质量终身责任制,力争把每一起案件都办成经得起法律、人民和历史检验的铁案,从源头上减少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发生。县法院要切实加强案件审判的内部监督,努力确保公正裁决,促使当事人息诉服判。对申诉类案件和上级法院发回重审的案件,要敢于揭短亮丑,坚持有错必纠。县检察院要充分行使好法律监督职权,加大对公安机关案件侦查和法院案件审判监督力度,对群众申诉、举报的案件线索,要高度重视,认真查处,依法办理。公安机关要加强对干警的教育管理,在接到群众投诉后,要及时出警处警,搜集固定证据,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
3、要提高纠纷调处成功率,最大限度地把各类矛盾化解在基层。各级政府和司法机关要加强依法信访宣传,规范信访行为。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宣传工具,加强群众法制宣传教育,引导群众正确理解法律,理性对待纠纷,自觉接受执法机关依法作出的公正判决和裁定,促进息诉罢访。县法院和司法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和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工作优势和各级人民调解组织的作用,积极主动调处各类矛盾和纠纷,预防和减少涉法涉诉问题。要充分发挥乡镇综治办、各基层法庭、派出所、司法所直接接触群众的优势,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一线。各基层法庭在案件处理方式上要继续加大调解力度,调解优先,当调则调,促使当事人和解,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信访案件。
4、要下功夫提高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办结率,确保案结事了。各执法单位对各有关机关、县信访联席会议转办、交办和本单位受理的信访事项,要有专人负责,认真研究,及时办理。对牵涉面广、情况复杂的涉法涉诉信访案件,要采取“一案一策”的办法,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切实加以解决。县法院要进一步加大对生效法律文书执行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从严考核奖罚,创新执行方式,着力解决“执行难”问题,确保生效法律文书执行到位,切实维护案件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要不断完善涉法涉诉救助金制度,重点对刑事被害人、刑事附带民事案件赔偿不到位的被害人、因丧失破案条件和执行条件造成特殊困难的上访群众,给予必要的司法救助。对依法中止或终结的案件,要尽力做好权利人的解释工作,取得理解,减少不必要上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