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泣的三毛——三毛作品集读后感

时间:2019-05-13 21:11: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哭泣的三毛——三毛作品集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哭泣的三毛——三毛作品集读后感》。

第一篇:哭泣的三毛——三毛作品集读后感

一口气读完十八册的《三毛作品集》,对三毛和她的作品有了比较粗浅的了解。掩卷沉思,感慨良多,在此略谈一二,与各位对三毛有兴趣的同好交流。一,三毛的成名三毛自己多次自称,她不是一个好学生。她只上到初二就休学了,在家歇了六年,靠私人关系到大学做旁听生。没有毕业就休学出国留学,留学三年转了三个国家,平均一个国家一年,一年的时间分别学一下这三个国家的基础语言也就差不多了。虽然在《三毛一生大事记》里面有留学回国后“在大学教德文和哲学”的文字,我想,在大学教初级德文比较可信,教哲学则比较可疑。否则,三年前的旁听生,休学出国转三年后就能回大学教哲学,岂不成为那个大学的笑柄?然后不久,她远嫁国外做家庭主妇。三毛能成为风行一时的知名作家,除了她自己的努力外,功劳最大的当属台湾《联合报》。

《联合报》是台湾的两大报之一,三毛的成名系列散文《撒哈拉的故事》就是在该报副刊上首次发表,然后逐渐流传开的。这个系列散文出现的年代是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正赶上台湾经济腾飞和走向世界,人们没有时间坐下来看长篇大论,同时又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所以富有异域风情的撒哈拉故事适时地满足了读者的需求。正如某些评论家所说的那样,仅仅“撒哈拉”这三个字就足以吸引读者的眼球。

紧接着西撒哈拉脱离西班牙的殖民地统治引起那里的局势动荡又成了世界瞩目的焦点,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今天有一位作家在报上为我们连续推出“伊拉克的故事”或“阿富汗的故事”,将会产生怎样的效果。

当然,仅仅靠时事热点掀起的读者热情是不能长久的,正当读者对撒哈拉故事中的三毛和荷西产生兴趣的时候,荷西意外逝世。这个意外立刻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联合报》自然不会放过这个绝好的炒作机会,三毛热由此掀起新高潮。《联合报》的具体步骤是出钱让三毛周游中南美洲各国写游记,还派一位摄像记者为她的游记提供图像资料。周游结束后,紧接着就安排三毛做环台湾岛的演讲,这已经与演员“做秀”非常相似了。演讲的后面是在报刊上开设专栏,回答读者提问,这样就更加拉近了三毛与读者的距离。与这些相配合的还有写歌词,教学,拍电影等。三毛想不出名也不行了。

二,三毛的作品三毛的作品很有意思,作品集虽然多达十八册,但除了一册是电影剧本外,其余均为散文。而且三毛自己也多次强调她“只会用第一人称写作,不会用第三人称写别人的故事”,她说她写的故事都是她亲身经历或亲身感受的东西。在这十八册作品里面,我最喜欢的是《撒哈拉的故事》和《哭泣的骆驼》这两本,我甚至认为,她的所有作品,都没有能够超越她的成名作《撒哈拉的故事》的水平。

由于三毛一再强调她的文章都是写自己,所以这为读者通过她的文章了解她本人提供了便利。三毛1942年出生,1973年与荷西在西撒哈拉结婚,婚后,荷西外出工作,她做家庭主妇。当时,三毛周围没有什么太多的娱乐社交等机会,她不用为生计发愁,却有大把的时间,还积累了不少的人身经历和感受,所以正处于一个厚积薄发的大好写作时机。1976年,三毛35岁,正是一个女人成熟,又精力最旺盛的年龄,因此写出了《撒哈拉的故事》这样比较好的作品。但是1976年出名以后,接着出版的《雨季不再来》是她成名以前的旧作,甚至可以说是以前的习作,就连三毛自己对它也评价不高。

在三毛成名以后,她感受到了成名后的写作压力,原来没有任何心理负担的休闲式写作,如今成了她的精神负担。正如她自己在作品中所说的那样,她长时间地冥思苦想,却写不出一个字来,甚至有十个月的时间,基本上停止了写作。当然在那样的环境下,她还是写出了比较好的文章,那就是散文集《哭泣的骆驼》,可以看成是《撒哈拉的故事》续集,这本文集也几乎榨干了她关于撒哈拉的最后生活积累。

随着她和荷西离开西撒哈拉,荷西先是失业,然后又在1979年意外去世,这样的打击使三毛的创作环境和心态都受到了重创,从那以后,可以说,她一直没有从这种打击中恢复过来。1981年回到台湾以后,她被传媒和盛名所驱使,几乎失去了自己,她所做的一切,几乎都是为了满足读者的需要。她去演讲,她回答读者的来信等,她已经从一个作家蜕变成一个社会工作者,或者说一个布道者。从某种角度来看,1991年三毛的自杀,可以看成是一个布道者最完美的结局。

当撒哈拉一旦离三毛而去,她的文章中只能出现一些“回忆”,“答读者来信”,甚至“收藏物介绍”之类的内容。当三毛的文章内容回到了普通老百姓熟悉的生活中来之后,三毛的光环也就自然暗淡了。

三毛文章中最容易引起读者共鸣的是她的真诚和爱心,此外还可以非常强烈地感受到三毛对身为一个海外中国人的自豪和对祖国的热爱。在她的笔下,对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的外国人的批评讽刺随处可见,就连对她的公婆也不例外,例如,她在文章中说,荷西刚刚去世,公婆就通过女婿在饭桌上开口与

三毛理论怎样分割继承荷西与三毛的住房。当然,在三毛的后期作品中,她这方面的转变比较大,“所有民族一律平等的地球人概念”表达得比较强烈。三毛作品中比较消极的东西是对教育制度的全盘否定和对前世今生之类灵异神秘世界的过分渲染。

三,三毛的爱情读三毛的作品不能不谈三毛的爱情,因为三毛的作品都是散文,都是直接表达作者对人生的感受和

理解,与其他作家的作品中的爱情观与作家的爱情观相分离的情况不一样。纵观三毛的一生,可以看出她是一个爱情的失败者,她一直在渴望爱情,但却一直没有获得真正的爱情,在她的前半生是没有找到,在她的后半生是找到了也不能接受。

从三毛的文章中可以看出,她在少女时代就曾有过割腕自杀的记录,是不是因为初恋问题,她没有明确说明,但从她喜欢琼瑶的书,喜欢看《红搂梦》,喜欢阅读来看,可能性非常大。她之所以出国留学,根据她在文章中介绍,是为躲避恋爱问题。

从三毛的文章中我们不难看出,三毛对爱情是非常苛求的,在与荷西结婚前,32岁的三毛可以说对爱情已经是“曾经沧桑难为水”,而且在这之前的许多追求者都是荷西无法相比的。三毛一直说,“荷西苦恋她六年”,但从来没有说“她也恋了荷西六年”。在那六年里,三毛三年在国外,三年在台湾。在国外期间,最少有三位追求者都是在最后一刻才被三毛拒绝:在西班牙时,被一位日本籍的富商同学追求;在德国时被一位后来成为外交官的德国同学追求;在美国时,被一位台湾籍的在美博士追求。这些人都远比荷西优秀,都比荷西更加接近三毛的爱情标准。但是三毛拒绝了,因为三毛心目中的爱情标准比这三位所能达到的还要高。回到台湾的三年,当她终于选到了愿意结婚的人,却在结婚前被死神夺走了未婚夫。三毛在未婚夫去世不久,就背井离乡与荷西仓促结婚,是因为爱情,还是因为对爱情的绝望,已经非常清楚了。

从三毛的文章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荷西与三毛婚后的关系并不融洽,争吵不断。更重要的是三毛是个感情细腻丰富的人,荷西是个粗线条的大男人倾向很严重的人,两个人在性格上,文化上,情趣上,人生观上等都有着巨大的差异。再加上,荷西忙于工作,整天不在家,所以,在撒哈拉的三毛几乎是生活在一个人的世界里,写作使她走进理想的世界。

但是我这样说,并不否定三毛与荷西之间有爱情,但有的是“先结婚后恋爱”的爱情,更重要的是这种爱情产生于三毛出名之后。因为当《撒哈拉的故事》出版以后,荷西已经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三毛的丈夫,而成了三毛笔下的一个理想人物,读者需要这样一个理想人物,三毛更需要这样一个理想人物。在荷西意外去世后,这个理想人物得到了进一步的神化。正是这种神化,使得三毛背上了永远无法卸下的枷锁,不管她多么渴望爱情,为了维护神化了的荷西与三毛的故事,三毛都不能再与任何人结婚,尽管荷西去世时,三毛才38岁。

三毛曾经说过,她是个比较传统的人,主张嫁鸡随鸡。其实,这样的表白只不过是为了满足读者的需要,不一定是三毛真实的想法。三毛从小就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而是一个叛逆性很强的人,再加上在国外生活十几年,她的爱情观不可能那么陈旧。读她的《倾城》,可以感觉到她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强烈地爱上一个人。从她未婚夫去世后能在极短的时间内与荷西结婚,也可以看出她不是一个主张寡妇不改嫁的人。但是为了她自己塑造的荷西与三毛的完美形象,她不能再嫁。

谈到三毛的爱情就不能不谈她的最后一部作品《滚滚红尘》,这是她唯一的一本电影剧本,完成于她自杀的前一年1990年。剧本由名演员林青霞和秦汉主演,但由于剧中的男主角是一个日伪时期的文化汉奸,所以电影拍好后遭到禁映,甚至被指责为美化汉奸。其实这部电影纯粹是感情戏,不是政治戏,它是三毛一身爱情故事的缩影:她是一个为了爱情追求一生,付出了一切的人,但却并没有获得真正的爱情,就像影片中的女主角一样,明明知道自己所爱的人不值得爱,对自己不是真心,还是义无反顾地去爱。

四,三毛的自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三毛是《联合报》的一个拳头产品,所以《联合报》必须竭尽全力维护这个产品的完美无缺,三毛自杀明明是一个铁定的事实,《联合报》在三毛最后一册作品集《高原的百合花》的序言中还要否定三毛是自杀,说三毛绝不会自杀,三毛的死是工作劳累所致,是为读者鞠躬尽瘁,因为他们认为自杀有损三毛的完美形象。我觉得这样的序言,纯粹是出版商为了商业的需要故意曲解三毛,否则,就是太不了解三毛的内心世界了。

三毛是幸运的,虽然她出生于战乱年代的1942年,却因出生律师家庭得以无忧无虑地躲过许多生活的艰辛。但是三毛又是不幸的,因为她没有一个真正可以爱的人,她多次强调,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人只有三个:父母和荷西。遗憾的是,荷西早逝,与父母的关系又长期不和谐。三毛的叛逆性格的形成可能源于家庭对她的严格要求,更由于三毛从小就一直屈居姐姐之下,产生了严重的自卑自闭心理。进入青春期后,再受到外界的不如意刺激,不得不休学在家接受心理治疗。

初中休学后,父母在安排治疗的同时,还安排三毛学画,这样可缓解三毛精神上的紧张,休学六年后,父母原来是计划让三毛去大学旁听美术,但在最后一刻,三毛自作主张选择了哲学。哲学能使聪明的人更聪明,但也容易使不聪明的人更加不聪明,容易使人钻牛角尖,使人走极端。三毛从对爱情的苛求,一百八十度地转为对爱情的无求——嫁给荷西,不能不说与这三年选修的哲学有关。

三毛出身在一个基督教的家庭,她自己也是一个基督教徒,但由于她的叛逆性格,使得她没有成为一个合格的基督教徒,因为她除了信基督教之外,还信佛,这一点是有违基督教教规的。三毛还相信飞碟的存在,相信非洲的巫术,相信神秘力量,相信前世今生,她在《万水千山走遍》一书中说,她确信她的前世是印地安人,她在参观了敦煌的石窟后,她听到了石佛对她说的话。她最喜欢的两本书之一是《红搂梦》,她想到过出家,而自杀是另一种出家。

三毛成名前一直不快乐,成名后在短暂的快乐之后也陷入了长期的不快乐。不管在事业和婚姻上,在成名前,三毛都是父母眼中的失败者,就是在成名后的相当长时间内,三毛的文章也不被父亲和家人看好,所以三毛在父亲面前一直很自卑。三毛是个自尊心极强的人,她把依附父母也看成是自己的失败,但又缺乏独自生活的能力,她把父母的过分关爱看成是负担和束缚,荷西的早逝,更使她感到“虽生犹死”般的孤独。

三毛在作品中无数次地写到过自杀,她说1981年如果不是琼瑶用了整整七个小时强迫她答应不自杀,她早已不在人世。她之所以留下,是为了不伤害活着的亲人以及广大爱她的读者。可是十年以后,她发现自己在家人心目中的重要性远没有她自己想象得那么重,她有一篇文章形象地描述过这种心情:在一次家人聚会上,她三次大声宣布她要结婚了,但没有任何一位家人做出她期待的回应。

在她生命的最后十年里,她除了三年讲学之外,主要的时间用于巡回演讲,回答读者来信,可以说是在用她的生命反馈报答社会,像一个布道者一样。在此期间,她在忍受着精神上的孤独之外,还要忍受肌体上病痛的折磨。从众多的读者来信中,她看到的,感受到的大多是人们的抱怨,痛苦和求助,所以她要尽一己之力去帮助别人,在公开发言中呼吁人们要向逆境抗争,要热爱生活,要爱人。她生命中最后的十年,可以说几乎不是为她自己活的,是为家人和读者活的,她在尽她的一份力。当她觉得她已经完成了她的使命,她有权选择休息,或许这个决定,在她去世的十年前就已经计划好了。

理解了这些,对三毛的自杀就不会觉得奇怪,也不会觉得三毛的自杀与她生前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不向困难低头等的文章有什么矛盾。我甚至觉得,三毛选择自杀来结束生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点类似于安乐死。

第二篇:《三毛作品集》读后感

《三毛作品集》读后感

《三毛作品集》读后感1

几个月来终于断断续续地看完了三毛的大部分作品,我实在很想写一写三毛。

三毛的前期作品有种奇妙的力量,让我无论在什么心境下去读都能愉快地笑起来。

在沙漠里,面临各种各样的困境,三毛总有办法让它们变成有趣的事。有山羊从他们的屋顶掉进家里,洗澡时涂了满身泡沫却发现没有水了,邻居家的姑娘们借东西从来不还;这些在常人看来遇上任何一件都要皱眉头的事,在三毛的笔下却成了轻松幽默、带有一种漫画般的奇特的效果的生活喜剧。

只有内心真正坚强乐观、并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在此时三毛的心里,没有绝望和痛苦,一点小小的伤心事也只是幸福生活的调剂品,她有荷西,有亲手建成的一方小天地,幸福和快乐像沙漠里的甘泉源源而来。她爱家人、邻居,也爱所有素不相识的陌生人,给予他们帮助,为他们流泪,为他们微笑。她也将幸福快乐的甘露,温柔地注入撒哈拉。

恐怕在撒哈拉的所有故事里,最让人心碎的便是《哭泣的骆驼》了。在那之后,三毛与荷西移居加纳利群岛。沙漠仍旧是她心目中最美的地方,但在加纳利群岛的生活也同样快乐。若说沙漠是热情的白日,那么加纳利就是温柔的夜。三毛用她独特的温柔,感受着周围的一切,品尝着生活的滋味。她这一时期的作品,虽没有在沙漠里的神采飞扬,但却有另一种温暖而充满爱的情感。

然而当不幸降临,这个乐观坚强的女子也崩溃了。《梦里花落知多少》一度让我不忍心再读下去。荷西带走的是她所有的快乐,那个我们熟知的三毛不见了。三毛在书中一遍遍叙写着对荷西的怀念,她说在梦中荷西会来看她,有时荷西会对她轻声絮语,但她顾念着年迈的父母,不能随他而去。

这样的三毛令人心疼,但我不得不说,三毛的.作品从此失去了灵魂。三毛之所以是三毛,因为她流浪,她快乐,她细腻却不矫情,她温柔却不做作,她有着化麻烦为幽默、化痛苦为幸福的神奇力量。但现在三毛只是陈平,是一个内心的悲伤永远无法化解的女人。她依旧流浪,依旧细腻温柔却很真实,但她不快乐,并且失去了那种神奇的力量。

作者写作时情感,能够通过书这个神奇的纽带不怎么打折扣地传递给读者。因此我更偏好三毛前期的作品,让她神奇的力量和快乐的灵魂来抚慰我的心灵。但不管怎么,三毛在我心目中都是一名奇女子,独一无二,千古难寻。

诚愿三毛能在天堂与荷西重逢,写下我们看不见的幸福故事。

《三毛作品集》读后感2

看完了三毛的作品集,觉得三毛是个极有传奇色彩的女子。虽然从图片中看出三毛并不是个漂亮艳丽的女子,但是由她身上所散发出的人格魅力却闪闪发光。可亲可敬中透露出的气质之美一度让我赞叹不已。

然后我认识了荷西,那个等了三毛6年的男人!我一直以为荷西长了一幅娃娃脸,比三毛小4岁,带点稚气,然而从网上搜到的照片却是一个大胡子!再等我六年,让我念完四年的大学,服两年兵役,六年后我人便可以结婚了.我一生的梦想就是有一所很小的房子,里面有一个像你这样的太太,然后我去赚钱养活你,这是我一生最幸福的梦想.后来荷西的死,让我心情沉重。原本多么浪漫的生活就这样结束了。

从《撒哈拉的故事》到《梦里花落知多少》,每一篇都在认真地看,似乎我早已融入他们的生活,真的会笑,会哭,会难过得心疼。她的文字,她的精神,让我悟彻,让我悲痛。她真的深深令我折服!很真实,纯朴又不缺乏幽默。她与荷西的爱情简单、朴实。也许是我还年轻,再也想象不出会有比他们爱的更疯狂的夫妻了!我真的惊异,六年来,竟日日如新婚,分离半晌就相思难耐。

不是春花秋月,缠绵细语,而只是平日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饭、洗碗、吃饭、劳动、看夕阳、吹海风------两个人真想融为一体,永远都不要分离。这样深刻的感情,为什么要让一个人先走呢?为什么要留下一半去忍受活着的煎熬?我能想象那会是怎样的痛苦。如此善良、温柔、和气、孝顺的三毛呀!老天不公,为什么要让她去独自承担这切肤的绞痛,即使她说“愿意”......一如三毛的为人,简单是真,平凡是实,那种天荒地老的感觉让人心底为之震撼:虽然它不轰轰烈烈,虽然它也没有什么浪漫可言。

但是,打动人的就是为种平凡中所显露的真实。至于她对生和死的一些看法,曾经让我觉得不可思议。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在经历一些生离死别的事件后,我才终于明白她所阐述的真正含义:生者的痛苦逝者无法体味到,所以宁愿自己死在爱自己的人之后,这样让生者独自承受这种生离死别的痛苦。可是三毛最终的选择依然让我觉得有些难过,虽然她已去世多年,我依然喜爱她甚至于崇拜她,为人为文都让我由衷地钦佩。她传奇的一生,没有人可以复制。

看完她的书后,感叹文字原来可以这么精确细腻,原来人生可以这么精彩。再没有一个女人,可以像她那样。

《三毛作品集》读后感3

喜欢三毛的作品,三毛前期作品无疑是温暖而快乐的,平实的描述,展现了三毛和荷西深刻的爱情,还有三毛不安于平淡生活,勇于追求生命中不一样的景色,我很佩服三毛作为女性骨子里的坚强,懂进退,还有些许小小的狡黠,热爱交友,一身流浪,把物质视为一个名词而已,更加追求精神上的富足。在撒哈拉,亲自动手修建自己的小家,拾破烂,捡棺材板,和沙漠人打成一片,甚至去深海捕鱼为补贴家用,却最终是一场好笑的闹剧而已,那段撒哈拉的日子,我想是我们这些只能安于当下生活,没有勇气去追寻那个梦的人的一种抚慰了吧。我们没有能力,不敢也不想放弃自己当下获取的那些东西,物质居多,情感也有,撒哈拉的日子,有精彩,有诡异,更多的是以一种平等的态度对待异族生活,带有留恋,带有爱的去描绘,才能如此吸引人,感动人,最喜欢的是哑奴,我们身为一个外族人,没用办法去冲破当地人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恶俗,但是人之所不同于动物的地方,就是有更多的情感在,同情,怜悯,互助。哑奴虽然地位上和我们不平等,但无疑他的心是金子般的赤城,他懂得回报,知道用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去保护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哑奴最后被转卖的命运,让人气愤,感伤,或许,这就是生活,有时候,我们明明很想改变,却总是无能为力,只能驻足扼腕叹息。在三毛和荷西相处六年的时光里,三毛比任何人都幸福,最起码眼睛是温柔的,心脏是蓬勃跳动的,但是总是天不遂人愿,荷西的走,三毛痛不欲生,那种痛,我想我能够体会到,一直可以依靠的肩膀突然不见了,早已习惯的身体肯定也是摇摇欲坠,精神恍恍惚惚,但是三毛确实是坚强起来了,那个她和荷西用心经营起来的家,以不足房子一半的价钱低价贱卖,为的是只为爱他,喜欢他的人,让这个房子的价值继续留下来,最让我感动的是三毛在快要交房的时候,从房子里面取了碎石和螺丝钉,用力向海里丢去,房子房子你走了吧,我不再留恋你,就算作死了,快去找新的主人吧,快去啊,三毛能够从荷西的消失中慢慢走出来,这所房子,也就是他们美好记忆的贮存,她也放下了,那么强大的让人镇静的能力,让人佩服。三毛的父母,也是让我尊敬的,宽松的教育方式,循循善诱,对孩子的理解与包容,真善的品性。三毛最终还是逝去了,她这只热爱自由的鸟,最终还是去找荷西了,希望她在天堂自由,也希望天堂仍然有撒哈拉。三毛

《三毛作品集》读后感4

大学期间,第一次接触三毛的作品,回味无穷。这个暑假,再一次读了三毛的作品集,觉得三毛是个极有传奇色彩的女子。虽然从图片中看出三毛并不是个漂亮艳丽的女子,但是由她身上所散发出的人格魅力却闪闪发光。可亲可敬中透露出的气质之美一度让我赞叹不已。

然后我认识了荷西,那个等了三毛6年的男人!我一直以为荷西长了一幅娃娃脸,比三毛小4岁,带点稚气,然而从网上搜到的照片却是一个大胡子!后来荷西的死,让我心情沉重。原本多么浪漫的生活就这样结束了。

从《撒哈拉的故事》到《梦里花落知多少》,每一篇都在认真地看,似乎我早已融入他们的生活,真的会笑,会哭,会难过得心疼。她的文字,她的精神,让我悟彻,让我悲痛。她真的深深令我折服!很真实,纯朴又不缺乏幽默。

她与荷西的爱情简单、朴实。也许是我还年轻,再也想象不出会有比他们爱的更疯狂的夫妻了!我真的惊异,六年来,竟日日如新婚,分离半晌就相思难耐。不是春花秋月,缠绵细语,而只是平日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饭、洗碗、吃饭、劳动、看夕阳、吹海风------两个人真想融为一体,永远都不要分离。这样深刻的感情,为什么要让一个人先走呢?为什么要留下一半去忍受活着的煎熬?我能想象那会是怎样的痛苦。如此善良、温柔、和气、孝顺的三毛呀!

老天不公,为什么要让她去独自承担这切肤的绞痛,即使她说“愿意”......一如三毛的为人,简单是真,平凡是实,那种天荒地老的感觉让人心底为之震撼:虽然它不轰轰烈烈,虽然它也没有什么浪漫可言。但是,打动人的就是为种平凡中所显露的真实。至于她对生和死的一些看法,曾经让我觉得不可思议。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在经历一些生离死别的事件后,我才终于明白她所阐述的真正含义:生者的痛苦逝者无法体味到,所以宁愿自己死在爱自己的人之后,这样让生者独自承受这种生离死别的痛苦。可是三毛最终的选择依然让我觉得有些难过,虽然她已去世多年,我依然喜爱她甚至于崇拜她。

她传奇的一生,没有人可以复制。看完她的精确细腻,原来人生可以这么精彩。再没有一个女人,可以像她那样。

第三篇:《三毛的作品集》读后感

《三毛的作品集》读后感

英语教研组 张志娜

大学期间,第一次接触三毛的作品,回味无穷。这个暑假,再一次读了三毛的作品集,觉得三毛是个极有传奇色彩的女子。虽然从图片中看出三毛并不是个漂亮艳丽的女子,但是由她身上所散发出的人格魅力却闪闪发光。可亲可敬中透露出的气质之美一度让我赞叹不已。

然后我认识了荷西,那个等了三毛6年的男人!我一直以为荷西长了一幅娃娃脸,比三毛小4岁,带点稚气,然而从网上搜到的照片却是一个大胡子!后来荷西的死,让我心情沉重。原本多么浪漫的生活就这样结束了。

从《撒哈拉的故事》到《梦里花落知多少》,每一篇都在认真地看,似乎我早已融入他们的生活,真的会笑,会哭,会难过得心疼。她的文字,她的精神,让我悟彻,让我悲痛。她真的深深令我折服!很真实,纯朴又不缺乏幽默。

她与荷西的爱情简单、朴实。也许是我还年轻,再也想象不出会有比他们爱的更疯狂的夫妻了!我真的惊异,六年来,竟日日如新婚,分离半晌就相思难耐。不是春花秋月,缠绵细语,而只是平日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饭、洗碗、吃饭、劳动、看夕阳、吹海风------两个人真想融为一体,永远都不要分离。这样深刻的感情,为什么要让一个人先走呢?为什么要留下一半去忍受活着的煎熬?我能想象那会是怎样的痛苦。如此善良、温柔、和气、孝顺的三毛呀!

老天不公,为什么要让她去独自承担这切肤的绞痛,即使她说“愿意”......一如三毛的为人,简单是真,平凡是实,那种天荒地老的感觉让人心底为之震撼:虽然它不轰轰烈烈,虽然它也没有什么浪漫可言。但是,打动人的就是为种平凡中所显露的真实。至于她对生和死的一些看法,曾经让我觉得不可思议。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在经历一些生离死别的事件后,我才终于明白她所阐述的真正含义:生者的痛苦逝者无法体味到,所以宁愿自己死在爱自己的人之后,这样让生者独自承受这种生离死别的痛苦。可是三毛最终的选择依然让我觉得有些难过,虽然她已去世多年,我依然喜爱她甚至于崇拜她。

她传奇的一生,没有人可以复制。看完她的精确细腻,原来人生可以这么精彩。再没有一个女人,可以像她那样。。。

第四篇:《三毛作品集》读后感900字

看完了三毛的作品集,觉得三毛是个极有传奇色彩的女子。虽然从图片中看出三毛并不是个漂亮艳丽的女子,但是由她身上所散发出的人格魅力却闪闪发光。可亲可敬中透露出的气质之美一度让我赞叹不已。

然后我认识了荷西,那个等了三毛6年的男人!我一直以为荷西长了一幅娃娃脸,比三毛小4岁,带点稚气,然而从网上搜到的照片却是一个大胡子!再等我六年,让我念完四年的大学,服两年兵役,六年后我人便可以结婚了.我一生的梦想就是有一所很小的房子,里面有一个像你这样的太太,然后我去赚钱养活你,这是我一生最幸福的梦想.后来荷西的死,让我心情沉重。原本多么浪漫的生活就这样结束了。

从《撒哈拉的故事》到《梦里花落知多少》,每一篇都在认真地看,似乎我早已融入他们的生活,真的会笑,会哭,会难过得心疼。她的文字,她的精神,让我悟彻,让我悲痛。她真的深深令我折服!很真实,纯朴又不缺乏幽默。她与荷西的爱情简单、朴实。也许是我还年轻,再也想象不出会有比他们爱的更疯狂的夫妻了!我真的惊异,六年来,竟日日如新婚,分离半晌就相思难耐。

不是春花秋月,缠绵细语,而只是平日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饭、洗碗、吃饭、劳动、看夕阳、吹海风------两个人真想融为一体,永远都不要分离。这样深刻的感情,为什么要让一个人先走呢?为什么要留下一半去忍受活着的煎熬?我能想象那会是怎样的痛苦。如此善良、温柔、和气、孝顺的三毛呀!老天不公,为什么要让她去独自承担这切肤的绞痛,即使她说“愿意”......一如三毛的为人,简单是真,平凡是实,那种天荒地老的感觉让人心底为之震撼:虽然它不轰轰烈烈,虽然它也没有什么浪漫可言。

但是,打动人的就是为种平凡中所显露的真实。至于她对生和死的一些看法,曾经让我觉得不可思议。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在经历一些生离死别的事件后,我才终于明白她所阐述的真正含义:生者的痛苦逝者无法体味到,所以宁愿自己死在爱自己的人之后,这样让生者独自承受这种生离死别的痛苦。可是三毛最终的选择依然让我觉得有些难过,虽然她已去世多年,我依然喜爱她甚至于崇拜她,为人为文都让我由衷地钦佩。她传奇的一生,没有人可以复制。

看完她的书后,感叹文字原来可以这么精确细腻,原来人生可以这么精彩。再没有一个女人,可以像她那样。。。

第五篇:三毛作品集《稻草人手记》读后感(本站推荐)

读书笔记是大家平时在读书时把自己的读书心得,内容鉴赏,探讨主题,评论人物,评品语言或者读后感记下来,也可以摘抄下你感兴趣的精美语句,语段,词语。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读书笔记摘抄感悟,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我喜欢三毛,她用自己美丽的文字来书写记忆那片金色的沙漠,看《稻草人手记》,我会沉溺在那起伏的文字里,三毛会在潮起时跑到海边拣她的石头,会独身一人跑回老家而不告诉别人,会单身去寻找儿时梦想中的天空,一个很有主见的女人,她的生命中也许有很多不如意,但她的天空里充满了稻草人般的坚强与执着,能够充满色彩,绚烂美丽。

序言中那被麻雀嘲笑的不会动的稻草人,坚韧的立在麦田中。嘲笑稻草人的麻雀却不知道,它们嘲笑的稻草人此时露出的微笑是多么美丽。三毛在《江洋大盗》中将自己比喻成一位从空心人变成江洋大盗,不过是少年努力的学习成长的故事,这个传奇的女子,少年时期的辍学到成长到国外学习的生活经历也许并不是一帆风顺,但却用洒脱的文字将生活中的成长记忆的如此风轻云淡。《亲爱的婆婆大人》是小媳妇们千年不变的磨砺,《士为知己者死》是典型的爱妻以至畏妻的婚姻,《卖花女》是恶性推销的伟大范例,《巨人》是红发小孩独自撑起一个家庭的高大形象……

三毛的《稻草人手记》不过是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平凡记忆,却时刻表达了对生活热爱与对生命的思考。三毛热情的投入生活,对自我诚恳,并且深思的面对人生,许多实际上相当凄凉的际遇,三毛都能把它写的生气勃发、洒脱浑厚,她不是不知忧愁伤感,只是在生命里还有比伤感更强烈的东西存在。

“乱发如芳草,更行更远更生——照片居所看似苍凉凄惨如下地狱,实在内心幸福无边如上天堂。”三毛总能在文字当中写下这种让人心灵受到洗礼的文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种种磨难,生命的坚强和脆弱,愤怒和平静,爱和恨,乐和痛,欢笑和泪水,都在那刹那间成为瞬间的温柔的“微笑”,微笑着面对曾经的过去、现在的开始和以后的未来。终归是一切的过往云烟,终归是都要变化的,终归一切要回归虚无的真实,没有变的——是那虔诚的微笑。也许我们在生活和工作当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如意的困难,柴米油盐酱醋茶、衣食住行样样都少不了一番折腾,生活不会总是那么一帆风顺,碰碰磕磕,跌跌撞撞总是在所难免,但就像三毛笔下的稻草人一样,即使衣服破了,挂着枯枝般的手臂,看着美丽的麦田,露出虔诚的微笑来。

“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春花,秋月,夏日,冬雪。”也许企业和社会的发展也总是有各种困难,总有失去和获得,我们不必学林黛玉花谢花飞花满天的葬花之举,因为花谢之后终会归入大地,化作春泥更护花,你又怎知那不是它热爱的生存方式呢?也许我们的道路上会失去很多,但我们也会有所收获,不要去在意一瞬之间的失败与失去,而是要露出虔诚的微笑来,迎接一次又一次磨难的洗礼,如凤凰涅槃,终会在熊熊烈火的洗礼后焕发出动人的光彩。

“我心中有一个不变的信仰,它是什么,我也不很清楚,但我不会放弃这在冥冥之中引导我的力量,直到有一天我离开尘世,回返永恒的地方。”正如三毛这笔下的信仰与力量,走过千山万水,我们不离不弃,让一切都汇入生命的河流中,迎着温暖的夕阳,幻化成一次虔诚的微笑。

下载哭泣的三毛——三毛作品集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哭泣的三毛——三毛作品集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毛全集》读后感(范文模版)

    《三毛全集》读后感 起初读三毛的时候仅仅是被她在撒哈拉的故事所吸引。因为我是个很少花时间在阅读上的人,所以一篇篇的故事很适合我。于是,我是那么无意地进入那片沙漠。 偶......

    三毛读后感

    三毛读后感《不弃》: 没有人能在世界“弃你”,除非你自己自暴自弃,因为,我们属于自己的并不属于他人。事情已经发生了,要面对的情况才是实际的。不要去想未来的事情,也不要去想前......

    三毛 读后感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 前天晚上把《撒哈拉的故事》看完了,很喜欢,不过很可惜,没有记一下就给还了。有一些感受......1:自己好落伍:看这本书的一星期时间里,同学见了都说:“我......

    读后感,关于三毛

    《三毛情缘》 胡阶庆 这本书留给我对童年太多的回忆,几十年过去,从少年走到青年,从青年步入中年,这本书始终伴随我,随时给我启迪和教化,让我体悟人生,感受生命,品尝幸福,读后感,关于......

    三毛读后感

    三毛读后感 篇一:三毛>读后感室内的暖气开地太足了,整个人好像受到了巨大的压强一样,安静地仿佛在等待一根针的坠落。蓦然,仿佛听见了一声从远方来的呐喊,澄澈,干净。昨夜的雨,淅淅......

    浅谈三毛

    淡 泊 中 的 率 真 情 怀 ——浅谈三毛的创作个性【摘要】三毛,一个家喻户晓的台湾女作家,她的文章清纯、真诚、脍炙人口,令人回味无穷。她自信、开朗、豁达,对生活充满了热情。......

    关于三毛[范文大全]

    关于三毛 我决定写一些东西了。是期待与文字久违的重逢?又或许是真心想记录下阅读三毛的一些小欢喜?罢了,我这个俗人。(写在前面)为什么要拟“关于三毛”这个题目?嘿,我的问题还真......

    三毛悲(读后感)

    三毛悲(读后感)2011年9月3日星期六 “一个与众不同的女人,独自走进了撒哈拉沙漠,寻找生命的真善美;一个有灵魂的精怪,以千山万水走遍的豪情,惊天泣地的爱情遭遇,引出了无数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