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院专业群情况一览表
学院专业群情况一览表
园艺技术专业群:园艺技术、观光农业、茶艺。
园林技术专业群:园林技术、景观设计、园林工程技术、园林古建。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群: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技术。
生态农业技术专业群:作物生产技术、生态农业技术、种子生产与经营、现代农业、水产养殖技术。
环境保护技术专业群: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农业环境保护技术、环境工程技术、水环境监测与保护。
现代管理专业群:物业管理、国际贸易、连锁经营与管理、物流管理、会计、农村社区管理。
旅游管理专业群:旅游管理、商务日语、商务英语、文秘。农业物联网专业群: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农业物联网。
机电技术(农机)专业群: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机电设备维护。
食品生产及质量控制专业群:食品加工技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食品营养与检测、绿色食品生产与经营。
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群:生物技术及应用、生物制药技术、生化制药技术。
——摘自《学院“十二五”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规划》
第二篇:相关学院学科、专业一览表
相关学院学科、专业一览表 学院 本科专业
研究生培养学科 研究领域 备注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材料科学与工程
2、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3、材料物理
4、纳米材料与技术 博士/硕士点:
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
涵盖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
加工工程三个二级学科 博士后流动站:
材料科学与工程
1、新型金属材料与先进复合材料
2、凝聚态材料加工
3、先进材料连接技术
4、特种功能材料
1、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江苏省品牌专业和国家级特色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江苏省特色专业
2、材料学二级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
3、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是江苏省重点学科和省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培育点 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
1、生物工程
2、环境工程
3、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 博士点:
环境工程
生物化工 硕士点:
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
涵盖生物化工、环境科学(理/工学)、环境工程四个二级学科 工程硕士培养领域:
环境工程
生物工程
1、水污染控制理论与工程
2、大气污染控制技术与工程
3、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技术
4、环境监测理论与技术
5、膜分离理论与技术
6、环境生物材料
7、基因工程与生物物质分离提取
8、生物化学与酶工程
9、资源微生物开发和利用
10、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
1、环境工程专业是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江苏省特色专业
2、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专业是国防科工委紧缺专业、国防特色专业
3、生物化工专业是“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 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
1、工业设计
2、艺术设计
3、广播电视新闻 硕士点:
设计艺术学
传播学
工程硕士培养领域:
工业设计工程
1、现代工业产品设计的理论和方法
2、视觉传达设计的理论和方法研究
3、环境艺术设计的理论和方法研究
1、工业设计业为江苏省特色专业
2、艺术设计实验教学中心为省艺术设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3、工业设计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 外国语学院
1、英语语言文学 硕士点: 英语语言文学
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专业学位授予点: 翻译硕士(MTI)
1、英、美文学
2、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3、翻译学
4、跨文化交际学
1、承担全校大学外语和研究生公共外语教学工作
2、大学英语为江苏省精品课程
3、翻译研究为江苏省优秀研究生课程
第三篇:学院各专业对应岗位群
计算机通信专业对应职业
计算机通信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计算机网络、视频监控、系统集成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和维护岗位的工作,也可从事网站管理、计算机及通信网络产品销售、宽带接入工程岗位的工作。
(1)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人员:熟悉主流的计算机网络设备;能够承担中小企业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的构建与维护、路由器和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的配置与维护、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管理与维护的工作。
(2)视频监控工程技术人员:熟悉主流的数字视频监控产品;能够承担主流视频监控系统的安装、调试和维护工作。
(3)系统集成工程技术人员:熟练系统集成的综合布线技术、网络互联技术和网络安全技术;能够承担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智能建筑系统集成中的监控工程设计等工作。
(4)网站管理人员:熟悉常见的网页制作工具和网站技术;能够承担网页制作、网站建设与维护、图像处理等多媒体制作工作。
(5)计算机及通信网络产品销售人员:熟悉基本的营销技巧和掌握必备的计算机通信专业知识;能够承担计算机类和通信网络类产品的营销、售后服务、技术支持等工作。
(6)宽带接入工程技术人员:熟悉各种宽带接入技术和常见的宽带接入设备;能够承担电信ADSL接入与维护、光纤宽带接入与维护、有线电视接入与维护工作。
通信线路专业对应岗位群
通信线路设计、施工、维护、监理人员。传输设备的安装、调测、维护人员。
通信电缆、光缆制造企业生产技术性工作人员。
缆线、通信终端产品的营销、售后服务、技术支持、维修人员等。
通信技术专业对应岗位群及工作任务
第四篇:经济专业证书一览表
金融专业证书一览表
一、会计证
是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只有有了会计证才能够从事会计岗位的工作; 助理会计师(初级会计师)、会计师(中级会计师)、高级会计师
是会计行业的职称,一般单位的会计人员以及财务部门的领导进行的职称评定就说的这个玩意;
注册会计师(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
是与会计证和会计职称无关的另外一个体系,是一种“执业资格证书”,注意是“执业”而非“职业”。这个证书由财政部主管,每年统考,有了这个证书就可以进入会计师事务所这个专门的社会审计机构,从事审计工作且能够进行签字,承担相应的鉴证责任。涉及到很多的实务问题,可以免去用人单位的培训。
注意事项: 1)考会计职称可以没有会计证,可以不从事会计行业。
2)从事会计工作必须要有会计证;可以没有会计职称(工资会很差)。
3)考注册会计师可以既没有会计正也没有会计职称,没有关系的。
4)单科成绩合格者,合格成绩在取得单科合格后的连续四次考试中有效。注册会计师1)高等专科以上学校毕业的学历;
报考条件
2)会计或者相关专业(相关专业是指审计、统计、经济。下同)中级以 上专业技术职称。
报名时间
4月左右报名
9月中旬开始考试
考试科目
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税法
审计和会计最难考,一般
都先考这两科。
考试方式
闭卷、笔试。客观性试题采用填涂答题卡方式解答;主观性试题采用书写 中文简体文字方式解答。
二、证券从业资格证书
中国证券业协会
http://www.xiexiebang.com)
4.每年有多次考试,报名时间和考试时间不定。
金融理财师(Associate Financial Planner,以下简称AFP)和国际金融理财师(Certified Financial Planner?,以下简称CFP),有兴趣的自己查一下吧。
第五篇:新余学院特色专业群建设指导意见(完整)
附件1:
新余学院特色专业群建设指导意见
特色专业群建设是高等学校提高教学水平、体现办学特色、增强生存和发展能力的重要基础。为加快我校专业建设步伐,彰显特色专业群优势,带动学校整体专业建设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提升人才培养工作水平和综合办学实力,依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我校转型发展定位,对我校特色专业群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十八届四中全会、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共新余学院委员会
新余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印发新余学院转型发展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为进一步适应新余优势特色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支柱产业的发展需求,以专业对接产业、调整专业结构为主线,以培养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为根本任务,着力打造深度融入产业链的专业群,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二、基本原则
1.深度融合。引导二级学院和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对接区域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调整优化专业布局,形成与产业深度融合的专业体系,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深度融合,提升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产业升级对人才需求。
2.差异发展。引导二级学院根据产业发展需求进一步明确自身的专业定位,重点建设与地方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深度对接的特色专业群,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专业发展格局。
3.资源整合。引导二级学院在调整优化专业结构的基础上,整合现有专业建设资源,推动相关专业资源共建、共享,提高专业群建设的整体效益。
三、建设目标
从2015年起到2018年,用四年的时间建设2个特色专业群,并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校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提升,使之从“对接产业、服务产业”向“提升产业、引领产业”转变。
四、建设内容
(一)专业结构优化调整
1.专业结构调整。深入开展区域产业(行业)发展现状、趋势和人才需求调研,在此基础上,以二级学院为单位,制定未来四年专业结构调整规划。建立健全适应产业优化升级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
2.专业群构建。以优势或特色专业为核心,按照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的原则构建专业群。每个专业群由3个以上专业组成。发挥专业群的聚集效应,以专业群建设带动教育资源优化配置。
3.特色专业群建设。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二级学院确定自身重点建设的特色专业群,并进行重点建设,以此带动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提升。加强特色专业群中核心专业建设,使核心专业的教学水平较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较强、与产业对接紧密,在专业群中具有引领和核心作用。
(二)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总体要求,协同推进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探索定向培养、联合培养、订单培养和“现代学徒制”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整体推进专业群评价模式改革,系统制定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广泛吸收行业企业参与质量评价,积极探索第三方评价。实施具有专业群特色的“双证书”制度。
2.课程体系改革。课程体系设置,要打破原有的按学科体系设计教学内容的框架,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着眼学生能力培养,以模块化教学内容为核心,重新组织教学结构,整体构建课程体系,有针对性地将一个专业内单一的教学活动组合成不同的模块,并围绕教学目标设置教学内容、授课时数、授课形式及自学方式和时间,优化教学内容体系,提高教学效率,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同时积极推进学分制改革,以适应模块化教学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组织形式、教学质量的考核体系和评价标准,开展专业能力分析,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深入剖析其能力构成,制定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块化教学内容改革方案。
3.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按照群内专业课程资源共建共享原则,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依据专业教学标准和岗位标准,建设包括案例、素材在内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强化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建立健全一线教师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教学的机制,同时数字化教学资源被外校或社会应用。
4.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能力形成规律,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单项到综合的逻辑线索,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应注重与职业资格标准和岗位要求对接,与典型工作任务对接,与工作过程对接。强化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时间达专业总课时的40%以上。实验项目类型齐全,必须有一定数量的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及创新性实验。
(三)实践条件建设
1.校内实践条件建设。按照专业群内资源共享的原则,整合校内实践教学资源,特别是充分整合校产教融合发展中心入驻企业的资源,建设专业群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能满足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需求,实验开出率高于教学大纲要求的90%。根据专业特点,提倡建设真实、仿真的项目教室、现场教室等。2.校外实践环境建设。按照校企合作、共建共享的原则,建设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的遴选与建设,要与实践教学体系配套,满足现场教学、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需要。
(四)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
1.以核心专业带头人为引领、群内其他专业带头人为骨干,建设一支高水平、专业优势互补的专业群带头人队伍。着力把核心专业带头人培养成熟悉产业(行业)发展趋势、能驾驭专业群建设、具有较强综合能力的专业群带头人。专业群带头人应在省内或行业内具有较大影响,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达到省级专业带头人要求。群内各专业要努力培养能把握本专业发展动态,有较强的教学、科研和实践能力的专业带头人,应达到省级专业带头人要求。实行“双专业带头人”制,专业群和群内各专业应有1名掌握前沿技术和关键技术、具有行业影响的企业行业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
2.骨干教师队伍建设。采取培养、引进、外聘等多种方式,建设一支在专业群建设中发挥中坚作用、满足教学需要、相对稳定、资源共享的专业骨干教师队伍。骨干教师应具有双师素质或企业经历,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能主讲2门及以上专业课程(其中至少1门为专业核心课程)。
3.青年教师培养。充分发挥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作用,每名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至少帮带1名青年教师成长。建设期内,特色专业群教学团队至少取得一项省级教学成果或主持一项省级课题(教研教改项目)。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带动专业群教师队伍水平整体提升,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50%以上。
4.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聘用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社会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建设一支以企业(行业)技术人员为主体、相对稳定、动态更新的兼职教师队伍。建立兼职教师库,实行动态更新,加强兼职教师教学能力培训,提高兼职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5.师德师风建设。重视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和道德修养,引导教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认真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有关教师职业道德的规定,对教师的职业道德、业务水平和工作业绩定期进行考核。
(五)专业群发展机制建设
1.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按照“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的要求,创新专业群校企共建机制。完善专业共建、教师企业实践、顶岗实习管理等校企合作制度。通过创新共建机制,推动校企共同开发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共建师资队伍、实习实训基地,共同开展应用技术研究、推广、咨询和社会培训。建设期内,专业群深度合作企业达5-10家,核心课程要实现60%以上校企共建,力争建立1个校企共建的培训中心。
2.教学管理机制建设。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健全并执行到位。充分利用网络和现代教育技术推行信息化管理。全面建立适应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质量评价和保障体系,把学生满意率、企业满意率、社会满意率作为评价的核心指标,改革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办法。根据课程的特点,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的考核,形成一套完善的课程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并以量表的形式呈现。建立顶岗实习跟踪监控机制,校企共同实施顶岗实习质量管理。建立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机制,关注毕业生群体与个体职业发展状况。
3.统筹发展机制建设。建立校企常态沟通机制。特色专业群建设密切关注区域相关产业(行业)发展,实时跟踪职业岗位新的技术、技能要求,主动适应产业需求,相关合作企业积极参与专业群建设,主动提供人员、技术、设备等支持,实现专业群与产业协同发展。特色专业群建设要以核心专业建设为重点,发挥核心专业示范引领作用,带动群内各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提升。
五、申报、遴选与管理(一)项目申报
1.申报特色专业群建设项目的专业应以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规定的本科专业为主体,必须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方向,纳入学校或学院建设规划,建设成效良好。
2.申报特色专业群所有专业应有全日制在校学生,专业群包含的专业数为三个或三个以上。
3.申报特色专业群建设的专业应在教学团队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与教学资源整合、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实践教学环节强化等方面具有2-3个鲜明的特色或亮点;改革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方案科学可行,管理有保障,成效可测量,具有创新性和先进性;有调动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的政策和措施;专业建设能密切联系经济社会发展,在与相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的合作育人方面有健全的体制机制。
4.特色专业群应面向企业中的岗位链,各专业之间具有共同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和基本技术能力要求,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在同一个实训体系中完成实践性教学。专业群中的专业群带头人须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队伍中必须有一定数量的“双师型”教师或具有相关企业经历背景的教师。专业群涵盖专业在校生不少于300人。
5.申报材料。申报材料包括:①项目申报书(见附件2);②项目建设任务书(见附件3)。
(二)项目遴选
1.专家评审。教务处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初选立项名单。2.批准立项。初选名单由学校审定后予以公示,公示无异议后发文批准立项。
(三)项目管理
1.本项目纳入《新余学院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统一管理。学校对本项目的建设给予专项经费支持,项目所属二级学院要切实加强经费的使用管理,确保专款专用,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2.教务处每年组织专家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会审,并对项目的下建设提出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