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经典不等式证明-柯西不等式-排序不等式-切比雪夫不等式-均值不等式
Mathwang
几个经典不等式的关系
一 几个经典不等式
(1)均值不等式
设a1,a2,an0是实数
aaa12n
111n+a1a2an
其中ai0,i1,2,n.当且仅当a1a2an时,等号成立.n
(2)柯西不等式
设a1,a2,an,b1,b2,bn是实数,则
a
22a2anb12b22bn2a1b1a2b2anbn
当且仅当bi0(i1,2,,n)或存在实数k,使得aikbi(i1,2,,n)时,等号成立.(3)排序不等式
设a1a2an,b1b2bn为两个数组,c1,c2,,cn是b1,b2,,bn的任一排列,则
a1b1a2b2anbna1c1a2c2ancna1bna2bn1anb1 当且仅当a1a2an或b1b2bn时,等号成立.(4)切比晓夫不等式
对于两个数组:a1a2an,b1b2bn,有
a1b1a2b2anbna1a2anb1b2bna1bna2bn1anb1
nnnn
当且仅当a1a2an或b1b2bn时,等号成立.二 相关证明
(1)用排序不等式证明切比晓夫不等式 证明:由
a1b1a2b2anbna1a2anb1b2bn
nnn
na1b1a2b2anbna1a2anb1b2bn
而
a1a2anb1b2bna1b1a2b2anbna1b2a2b3anb1a1b3a2b4anb2a1b4a2b5anb3
a1bn1a2bnanbn2
a1bna2b1anbn1
根据“顺序和乱序和”(在n1个部分同时使用),可得
na1b1a2b2anbna1a2anb1b2bn
即得
a1b1a2b2anbna1a2anb1b2bn
nnn
同理,根据“乱序和反序和”,可得
a1a2anb1b2bna1bna2bn1anb1
nnn
综合即证
(2)用排序不等式证明“几何—算数平均不等式”
证明:构造两个数列:
a1a2an
n
aaaa1aa,x2122,xn12nn1 ccc
1c1c21cn
y1,y2,yn1
x1a1x2a1a2xna1a2an
x1
其中c
.因为两个数列中相应项互为倒数,故无论大小如何,乘积的和:............................
x1y1x2y2xnyn
总是两数组的反序和.于是由“乱序和反序和”,总有 .........
x1ynx2y1xnyn1x1y1x2y2xnyn
于是
aa1a2
n111 ccc
即
a1a2an
n
c
即证
a1a2an
cn
a1a2an(3)用切比晓夫不等式证明“算数—开方平均不等式”
:
n证明:不妨设a1a2an,222
a1a2ana1a2ana1a2ana1a2an
.
nnnn
由切比晓夫不等式,右边不等式显然成立.即证.(4)用切比晓夫不等式证明“调和—算数平均不等式”
n+a1a2an
a1a2an
n
证明:
n111+a1a2an
a1a2an
n
111
+a1a2ana1a2an
nn
111
aaa12na1a2an
1.n
不妨设a1a2an,则
111,由切比晓夫不等式,上式成立.即证.anan1a1
(5)用均值不等式和切比晓夫不等式证明柯西不等式
证明:不妨设a1a2an,b1b2bn 由切比晓夫不等式,有
a1b1a2b2anbna1a2anb1b2bn
.nnn
由均值不等式,有
a1a2an
nb1b2bn
n所以
a1b1a2b2anbn
n
两边平方,即得a1b1a2b2anbna1a2an
b
22b2bn.即证.(6)补充“调和—几何平均不等式”的证明
aa2ananaa21
证明
1中的ai换成.1
na
inn
两边取倒数,即得
+a1a2an
第二篇:常用均值不等式及证明证明
常用均值不等式及证明证明
这四种平均数满足HnGn
AnQn
、ana1、a2、R,当且仅当a1a2
an时取“=”号
仅是上述不等式的特殊情形,即D(-1)≤D(0)≤D(1)≤D(2)由以上简化,有一个简单结论,中学常用
均值不等式的变形:
(1)对实数a,b,有a
2b22ab(当且仅当a=b时取“=”号),a,b02ab
(4)对实数a,b,有
aa-bba-b
a2b2
2ab0
(5)对非负实数a,b,有
(8)对实数a,b,c,有
a2
b2c2abbcac
abcabc(10)对实数a,b,c,有
均值不等式的证明:
方法很多,数学归纳法(第一或反向归纳)、拉格朗日乘数法、琴生不等式法、排序
不等式法、柯西不等式法等等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需要一个辅助结论。
引理:设A≥0,B≥0,则ABAnnAn-1B
n
注:引理的正确性较明显,条件A≥0,B≥0可以弱化为A≥0,A+B≥0(用数学归纳法)。
当n=2时易证;
假设当n=k时命题成立,即
那么当n=k+1时,不妨设ak1是则设
a1,a2,,ak1中最大者,kak1a1a2ak1 sa1a2ak
用归纳假设
下面介绍个好理解的方法琴生不等式法
琴生不等式:上凸函数fx,x1,x2,,xn是函数fx在区间(a,b)内的任意n个点,设fxlnx,f
x为上凸增函数所以,在圆中用射影定理证明(半径不小于半弦)
第三篇:均值不等式证明
均值不等式证明
一、已知x,y为正实数,且x+y=1求证
xy+1/xy≥17/
41=x+y≥2√(xy)
得xy≤1/4
而xy+1/xy≥
2当且仅当xy=1/xy时取等
也就是xy=1时
画出xy+1/xy图像得
01时,单调增
而xy≤1/4
∴xy+1/xy≥(1/4)+1/(1/4)=4+1/4=17/4
得证
继续追问:
拜托,用单调性谁不会,让你用均值定理来证
补充回答:
我真不明白我上面的方法为什么不是用均值不等式证的法二:
证xy+1/xy≥17/4
即证4(xy)²-17xy+4≥0
即证(4xy-1)(xy-4)≥0
即证xy≥4,xy≤1/4
而x,y∈R+,x+y=
1显然xy≥4不可能成立
∵1=x+y≥2√(xy)
∴xy≤1/4,得证
法三:
∵同理0
xy+1/xy-17/4
=(4x²y²-4-17xy)/4xy
=(1-4xy)(4-xy)/4xy
≥0
∴xy+1/xy≥17/4
试问怎样叫“利用均值不等式证明”,是说只能用均值不等式不能穿插别的途径?!
二、已知a>b>c,求证:1/(a-b)+1/(b-c)+1/(c-a)>0
a-c=(a-b)+(b-c)≥2√(a-b)*(b-c)
于是c-a≤-2√(a-b)*(b-c)<0
即:1/(c-a)≥-1/【2√(a-b)*(b-c)】
那么
1/(a-b)+1/(b-c)+1/(c-a)
≥1/(a-b)+1/(b-c)-1/【2√(a-b)*(b-c)】
≥2/【√(a-b)*(b-c)】-1/【2√(a-b)*(b-c)】=(3/2)/【2√(a-b)*(b-c)】>0
三、1、调和平均数:Hn=n/(1/a1+1/a2+...+1/an)
2、几何平均数:Gn=(a1a2...an)^(1/n)
3、算术平均数:An=(a1+a2+...+an)/n4、平方平均数:Qn=√(a1^2+a2^2+...+an^2)/n这四种平均数满足Hn≤Gn≤An≤Qn的式子即为均值不等式。
概念:
1、调和平均数:Hn=n/(1/a1+1/a2+...+1/an)
2、几何平均数:Gn=(a1a2...an)^(1/n)
3、算术平均数:An=(a1+a2+...+an)/n4、平方平均数:Qn=√
这四种平均数满足Hn≤Gn≤An≤Qn
a1、a2、…、an∈R+,当且仅当a1=a2=…=an时劝=”号
均值不等式的一般形式:设函数D(r)=^(1/r)(当r不等于0时);
(a1a2...an)^(1/n)(当r=0时)(即D(0)=(a1a2...an)^(1/n))
则有:当r注意到Hn≤Gn≤An≤Qn仅是上述不等式的特殊情形,即D(-1)≤D(0)≤D(1)≤D(2)
由以上简化,有一个简单结论,中学常用2/(1/a+1/b)≤√ab≤(a+b)/2≤√
方法很多,数学归纳法(第一或反向归纳)、拉格朗日乘数法、琴生不等式法、排序不等式法、柯西不等式法等等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需要一个辅助结论。
引理:设A≥0,B≥0,则(A+B)^n≥A^n+nA^(n-1)B。
注:引理的正确性较明显,条件A≥0,B≥0可以弱化为A≥0,A+B≥0,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想想如何证明(用数学归纳法)。
原题等价于:((a1+a2+…+an)/n)^n≥a1a2…an。
当n=2时易证;
假设当n=k时命题成立,即
((a1+a2+…+ak)/k)^k≥a1a2…ak。那么当n=k+1时,不妨设a(k+1)是a1,a2,…,a(k+1)中最大者,则
ka(k+1)≥a1+a2+…+ak。
设s=a1+a2+…+ak,{/(k+1)}^(k+1)
={s/k+/}^(k+1)
≥(s/k)^(k+1)+(k+1)(s/k)^k/k(k+1)用引理
=(s/k)^k*a(k+1)
≥a1a2…a(k+1)。用归纳假设
下面介绍个好理解的方法
琴生不等式法
琴生不等式:上凸函数f(x),x1,x2,...xn是函数f(x)在区间(a,b)内的任意n个点,则有:f≥1/n*
设f(x)=lnx,f(x)为上凸增函数
所以,ln≥1/n*=ln
即(x1+x2+...+xn)/n≥(x1*x2*...*xn)^(1/n)
在圆中用射影定理证明(半径不小于半弦)。
第四篇:不等式证明,均值不等式
1、设a,bR,求证:ab(ab)abab2abba2、已知a,b,c是不全相等的正数,求证:a(b2c2)b(c2a2)c(a2b2)>6abc
3、(abc)(1119) abbcca24、设a,bR,且ab1,求证:(a)(b)
5、若ab1,求证:asinxbcosx
16、已知ab1,求证:ab
7、a,b,c,dR求证:1<441a21b225 2221 8abcd+++<2 abdbcacdbdac11118、求证2222<2 123n
1111<1
9、求证:2n1n22n10、求下列函数的最值
(1)已知x>0,求y2x
(2)已知x>2,求yx4的最大值(-2)x1的最小值(4)x
2111(3)已知0<x<,求yx(12x)的最大值()221611、若正数a,b满足ab(ab)1则ab的最小值是()
(22333)
12、已知正数a,b求使不等式(ab)k(ab)成立的最小k值为()(4)
13、求函数y
14、二次函数f(x)xaxxa的两根x1,x2满足0<x1<x2< 1,求a的取值范围()(0,15、关于x的方程x2m(x3)2m140有两个实数根,且一个大于1,一个小于1,则m的取值范围是()(m<-
22221)
416、关于x的方程mx2x10至少有一个负根,则m的取值范围是(m1)
17、关于x的方程2kx2x3k20有两个实数根,一个小于1,另一个大于1,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k>0或k<-4)
218、为使方程x22px10的两根在(-2,2)内,求p的取值范围(-<p<
19、函数f(x)ax2x1有零点,则a的取值范围是(a
20、判断函数f(x)x-
21、已知方程x22343)41)411的零点的个数(一个)x395xk在1,1上有实数根,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2162
22、已知方程7x2(m13)xm2m20有两个实数根,且一根在(0,1),一根在(1,2)上,求m的取值范围((2,1)(3,4))
23、关于的方程2axx10在(0,1)内恰有一解,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1,)
24、若关于的方程lg(x
x2x220x)lg(8x6a3)0有唯一实根,求a的取值范围
第五篇:切比雪夫不等式证明
切比雪夫不等式证明
一、试利用切比雪夫不等式证明:能以大小0.97的概率断言,将一枚均匀硬币连续抛1000次,其出现正面的次数在400到600之间。
分析:将一枚均匀硬币连续抛1000次可看成是1000重贝努利试验,因此
1000次试验中出现正面H的次数服从二项分布.解:设X表示1000次试验中出现正面H的次数,则X是一个随机变量,且
~XB(1000,1/2).因此
500
211000=×==npEX,250)
2答题完毕,祝你开心!
11(2
1000)1(=××==pnpDX,而所求的概率为
}500600500400{}600400{<<=<}100100{<<=EXXp
}100{<=EXXp
975.0
=≥
DX
.二、切比雪夫(Chebyshev)不等式
对于任一随机变量X,若EX与DX均存在,则对任意ε>0,恒有p{|X-EX|>=ε}<=DX/ε^2或p{|X-EX|<ε}>=1-DX/ε^2
切比雪夫不等式说明,DX越小,则p{|X-EX|>=ε}
越小,p{|X-EX|<ε}越大,也就是说,随机变量X取值基本上集中在EX附近,这进一步说明了方差的意义。
同时当EX和DX已知时,切比雪夫不等式给出了概率p{|X-EX|>=ε}的一个上界,该上界并不涉及随机变量X的具体概率分布,而只与其方差DX和ε有关,因此,切比雪夫不等式在理论和实际中都有相当广泛的应用。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切比雪夫不等式应用广泛,但在一个具体问题中,由它给出的概率上界通常比较保守。
切比雪夫不等式是指在任何数据集中,与平均数超过K倍标准差的数据占的比例至多是1/K^2。
在概率论中,切比雪夫不等式显示了随机变数的「几乎所有」值都会「接近」平均。这个不等式以数量化这方式来描述,究竟「几乎所有」是多少,「接近」又有多接近:
与平均相差2个标准差的值,数目不多于1/4
与平均相差3个标准差的值,数目不多于1/9
与平均相差4个标准差的值,数目不多于1/16
……
与平均相差k个标准差的值,数目不多于1/K^2
举例说,若一班有36个学生,而在一次考试中,平均分是80分,标准差是10分,我们便可得出结论:少于50分(与平均相差3个标准差以上)的人,数目不多于4个(=36*1/9)。
设(X,Σ,μ)为一测度空间,f为定义在X上的广义实值可测函数。对於任意实数t>0,一般而言,若g是非负广义实值可测函数,在f的定义域非降,则有
上面的陈述,可透过以|f|取代f,再取如下定义而得:
概率论说法
设X为随机变数,期望值为μ,方差为σ2。对于任何实数k>0,改进
一般而言,切比雪夫不等式给出的上界已无法改进。考虑下面例子:
这个分布的标准差σ=1/k,μ=0。
当只求其中一边的值的时候,有Cantelli不等式:
证明
定义,设为集的指标函数,有
又可从马尔可夫不等式直接证明:马氏不等式说明对任意随机变数Y和正数a有pr(|Y|leopeatorname{E}(|Y|)/a。取Y=(X?μ)2及a=(kσ)2。
亦可从概率论的原理和定义开始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