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申请哥伦比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经验总结
申请哥伦比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经验总结
今晨Jane给我打来电话,告知我她和她老公(F2)在广州的签证通过了。电话那头,传来她一如既往的热情奔放和麻利的广州口音:“谢谢甘勇老师啦!也帮我和张伟用老师,以及金东方的其他老师说声谢谢哈。你地来广州玩请你地饮凉茶啦!”经过了长达一年的紧密合作,Jane终于如愿以偿,在2011年之2012年的申请季成功拿到了Columbia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Rochester(Simon), University of Florida, PepperdineUniversity 等美国顶级大学的MBA/MS Marketing项目的录取。一路走来,实为不易。
Jane妹纸是典型的做营销的南方人,细腻,得体,有着敏感的商业头脑和强烈的表达欲。去年6月她从广州飞来北京,到金东方向我和张伟用老师咨询申请MBA或者营销学硕士项目的事宜,一张嘴就是介绍自己的各种优势,很难打断她插上一句话,俨然的一种“我这么好的条件,你们一定得给我申请名校”的架势。
Jane妹纸的强势和自信,确实也是有来由的。且让我们看看她的个人背景,as I quote what she told usthe first time we met:
学术&职业背景:
本科在帝都一所重点理工科学校就读
GPA:3.8/4.0
就读专业:电子商务
有过2个二等奖学金
GMAT:730
TOEFL:10
2毕业后先是到中国电信干了一年,随后便跳到一家生产销售通信设备的民营通信科技公司(500强企业),从普通的产品经理,做到终端产品部销售经理。在近5年的工作经历中,Jane的工作表现优异,于09到11年期间帮助该公司的Android智能机强势占领广州市场,获取可观的市场份额,仅次于三星。
在我看来,Jane具备了“商业才俊”的应有的素质,她的背景和个人的性格,确实是众多名校商学院所看重的。因此,我们在交谈之后,有理由相信通过金东方的帮助,她申请到名校的MBA或MS Marketing项目的机会还是非常大的。接下来,我们要做的便是将商学院所看重的各种指标(申请动机、职业规划、创造力、领导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行业背景、等等)和Jane的各种素质,通过申请材料合理地表现出来。
申请动机:
为神马砸银子到美帝读营销? Jane妹纸依然一口广东音:“冇关系啦,砸出去的是银子,镀上去的是金子,这笔生意就冇会赔啦。”
Jane很清楚她想要什么。在她工作的过程中,她发现国内企业有三个致命的问题:一是,仍然将廉价的劳动力视为第一生产力,即使是高新技术企业,也是采用人海战术进行项目攻关。导致公司整体人员素质偏低,并缺乏有效管理。二是,企业管理方式简单粗暴,大部分的公司没有完整的战略规划,对于未来市场的发展趋势把控不了。在管理方面,首先没有专业的营销人员;其次,在战略投资及业务整合上明显落后。尤其是全产品运营流程中,研发、产品定位、定价、分销、供应链、交付等等环节经常脱节。三是,营销理念落后,营销策略简单粗暴。营销理念至今尚停留在欧美80-90年代的水平。尤其是在线营销的出现(以Apple及Amazon为代表),国内企业明显无法适应。在策略上,仍以无休止的价格战为主,导致全行
业盈利能力下降且在市场饱和后,无法开拓新的高附加值市场。产品溢价能力极低!
国外企业在中国开展业务时也同样面临问题。一是,由于文化及理念的差异,导致外企的中国化进程遇到较大的阻力。二是,对中国的市场缺乏深刻认识。中国市场的复杂性及不规范性,导致外企的营销理念在中国无法得到实践,外企的营销策略在国内无法达到预期目标。
所以,Jane认为国内的企业都需要MBA的专业人才来完善管理、快速吸收新的营销理念并结合本土经验实践改理念。同样,欧美公司也需要MBA的专业人才,帮助其完成中国化进程,尤其是国外营销策略的中国化!很明显,Jane是一个申请动机非常明确的申请者。
职业规划:
Jane同样有清晰的职业规划。她计划在国外完成2年全日制的MBA学习或者1年到两年的MSMarketing的学习。在此期间Jane打算首先要补充自己商业类的基础知识,其次要尽可能多的参加internship。最重要的是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了解并融入美国文化,习惯美式思维,尤其是要对美国企业运作模式及理念的深刻理解。
在毕业后,她计划在美国本土找工作,目标为大型跨国企业,尤其是已经在中国有业务或将来要在中国发展业务的大型企业从事业务主管。投身于B2C型电子消费品或快速消费品行业。马上或2-3年后能以业务主管的身份回国。
创造力(对销售大局的把控以及敏锐的市场判断能力)
在区域上,虽然Jane的业务只在广州,但是她在战略上把目光放至全国甚至全球,这样她才能对未来市场的走势有精确的把控。在产品上,她认为要进行端到端的把控,即从研发到退市必须全流程进行规划,这样在产品的营销策略上才能精确把控。
美帝的很多知名商学院的Essays都喜欢考察申请者的creativity。在这一点上,Jane有着强有力的例子,去证明自己在商业上的creativity。
举个例子,2009年是国内3G元年,当时所有厂家的精力都放在3G手机的推广上,智能机操作系统仍以NOKIA的塞班以及微软的WM6.5为主。但Jane注意到,2008年底MOTO全面投Google Android阵营并在2009年初发布国内第一款Android智能机,2009年5月,联通与苹果签订IPHONE独家销售合同等等信息。Jane判断,国内智能机市场在2010年1季度必将打开,且国外厂家的产品将在高价位(3000元以上)上维持至少4个月左右的时间。那么此时,国内厂家的价格优势将成为核心竞争力。也就是说,谁能够率先推出自己的手机,谁就能够获得1个季度左右的高利润及高市场份额,并且可以树立品牌为后续产品的销售做铺垫。所以Jane在2009年底就开始运作智能机项目,成为该公司在中国区智能机战略的发起人之一。
Jane的主要工作在于:
★ 协调公司预研部门进行样机开发,确保在功能上符合国内消费者,在价格上领先对手至少一个价格梯度。并完成未来2年地产品布局(即:什么时间点推出什么价位的手机,每个时间段确保几款手机进行同
步销售)
★ 与运营商和代理商沟通。一方面说服运营商对公司产品制定独家贴补政策,进一步提高商务优势并屏蔽竞争对手。另一方面说服代理商,进行首批20万台智能机的预付费,并协助公司与高通及富士康进行采购及排产。确保交付
★ 营销造势。借助运营商的媒体优势,在广告媒体上,使公司产品与运营商的营销捆绑进行。以最小的支出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 智能手机是快速消费品,竞争格局非常容易改变。因此在市场份额已经确保绝对优势的前提下,要制定出详细的营销策略,巩固并扩大品牌影响力,加深与运营商的合作以提高溢价能力,进行末端营销,将最终消费者牢牢把控在自己手中,尽可能屏蔽竞争对手。
通过Jane的这个cutting-edge的例子,Jane将自己的创造力、执行能力、以及商业敏感度体现得淋漓尽致。在众多商学院的Essays,这个Essay是奠定Jane实力基础的一个最重要的Essay。
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几乎所有的商学院都会关心申请者的Leadership and teamwork spirit.毕竟商业社会灰常看重人与人的有效交流。如果鼓励、启发、推动团队完成既定目标,实现团队和个人最大价值是每一个商学院、以及日后所在的business entity所注重的。
令人欣喜的是,Jane同样具备了leadershipand teamwork spirit,不说她是一个多么厉害的leader,但是至少potentials总是有的。同样,Jane也有强有力的例子去证明自己的这个qualifications.2009底,Jane正式任命为广州地区部终端产品部销售经理,负责9个人团队(2个客户经理,1个市场经理,6个地市级销售经理)。首先,她是一个“她”。其次,她的团队里,每个员工的年龄都比她大(最大的大她11岁),在公司的资历都比她老(最长的工作年限大她7年),而她只是一个刚进入公司10个月的新员工。团队里充满了对她的不信任和嫉妒。再加上对未来市场发展方向的不确定,整个团队气氛低迷,士气低下。所以Jane的motivation就是要改变这种局面
Jane采取的策略是:
(1)在详细研究了国际市场及本土市场的情况下,确定了以android智能手机为发展方向的目标。并根据这一目标,再结合团队成员的能力与经验,确定了团队发展的路线图,重新量化了团队成员的任务及考核标准。使得团队不再迷失,整个团队有了明确的方向。
(2)由于认识到对于自己的敌意是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的,因此团队管理的最高原则就是将内耗控制在最小范围之内,并保证不会对团队目标的执行造成障碍,不会对公司业绩造成负面影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1.以各种方式(户外拓展,个人谦虚的态度等)让自己融入到团队之中,获得团队的认可,将矛盾控制到最低。而不是通过行政强制的手段激化对自己的敌意。2.在团队内确立了最高原则---团队利益大于个人利益(因为如果团队的目标不能达成,大家都会受到公司的问责,大家都没有前途,损人不利己;但如果团队的目标能够达成,大家才有资本有机会争取个人的利益)3.在团队目标达成后,对自己认可的可以继续留下来再创佳绩,对自己不认可的,Jane会通过内部推荐的方式向总部提出申请,让不认可她的员工获得平级调动(调到其他地区)以及晋升的机会。这样使得团队每个成员都能安心工作
最后Jane的策略取得了理想的结果。团队气氛彻底改善,士气高涨,业绩也得到了提升。
行业认知
花掉一笔白花花的银两到商学院读MBA(营销),除了获得知识之外,很大一个目的是在人才济济的商学院,建立自己的全球化的人脉,而这个班级的diversity是学校非常注重的。同学来自不同的国家、文化,以及更重要的是,不同的行业背景,这样才能够给整个班级的同学拓宽行业视野,以及创造潜在的商业机会。因此,申请者的行业背景以及对行业的认知同样是商学院考察的一个重要因素。
Jane虽然是做销售,但她所在的手机行业算是新兴、高速发展、高技术的行业。她对行业的发展有着深刻的认知。尤其是IPHONE的成功直接导致她对手机行业的理解产生革命性的变化:
(1)在手机行业,渠道扁平化的推进已经很多年了,其中三星和NOKIA的分销模式最为成功,也是国内厂家效仿的模板。但是IPHONE的出现彻底解决了渠道扁平化的问题。苹果将在线营销和品牌、文化营销相结合,彻底打破了手机行业10年来的分销格局。首先,成功地输出了苹果的品牌及文化,将最末端消费者牢牢把控在自己手中,直接导致国内运营商动用自己的成本对终端厂家进行成本贴补,降低了消费者的购机门槛。其次,为扩大利润,通过在线销售的方式,将中间各级渠道全部消除,在降低成本的同时直接参与末端销售。最后,通过为数不多的直营店,宣扬其品牌文化,进一步巩固优势地位。
(2)苹果彻底革命了终端厂家的性质。再苹果之前,所有的手机厂家都把自己定位于制造商,其盈利模式陷入了一种死循环:先通过硬件革新,再配以营销,获得1-2个月的高利润;等市场成熟后,再规模量产压缩成本,获得基本利润,然后再推出新产品,周而复始。随着市场的饱和,最终,制造商将沦为工厂,无法开拓新的高附加值市场。而苹果的Itunes及APP Store的成功是硬件和软件的完美结合,完成了从制造商到内容供应商的转变,是长尾效应的完美实践。
Jane指出:不出五年,传统的手机制造商将淡出市场,那么国内终端业务也就没有前途了,最多只是沦为代工厂赚取基本利润。虽然苹果的成功是不可复制的,但是他的成功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尤其是其对在线营销的理解将改变以后快速消费品的营销模式。目前,三星、MOTO、NOKIA等大公司的转型已经开始,Google收购MOTO就是信号。但是转型的过程是艰难并且漫长的。所以Jane必须赶快出国,以自上而下的方式,在最短的时间里让自己能够参与到这一进程中。
通过对Jane的背景深入挖掘,并结合每一个商学院的具体的文书要求及录取特点,我们将Jane的特点如实合理地呈现。坑爹的MBA Essays确实耗费我的脑力体力。作文金东方的首席文书,负责Jane的这个高端case以来,我和Jane的电话沟通百次有余,Email更是数百封。现在想来,真是“字字看来皆是血,一年辛苦不寻常”,呵呵。努力总是有回报的,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Jane终于如愿拿到了众多名校商学院的录取。谨以此文,祝愿Jane在美帝学有所成,“和老公生一个美国宝宝”,镀上一层耀眼的金。
第二篇: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录取 留学申请经验总结(纯干货)
伸手摘星,未必如愿也无悔——非牛人美国研究生Top 10文科申请经验(纯干货篇)
留学申请季已经进入了尾声,虽然还在选校纠结,但也算尘埃落定。一路走来酸甜苦辣咸别有一番滋味,如今淡去之后剩下的唯有感恩。回忆起一年前的自己,迷茫焦虑不知道何去何从,全凭着前人的成功经历给自己力量,翻过一座又一座山,托福,GRE,文书和繁琐的网申,与咨询公司的沟通和协作......特别要感谢王一学姐的那篇励志文支撑着我度过最艰难的一段时间,每一个忙到半夜精疲力尽爬上床的夜晚,入睡前看一遍,又会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也庆幸自己最终幸运如她,最终收获了意料之外的圆满。现在看那篇文章标题依然感触——原来你离梦想,真的只有一个转身的距离。最近常有学妹找我咨询,尤其是北语在留学方面的信息与资源与周围的学校相比还是相对匮乏,所以决定把自己并不典型的申请经验总结一下,期待能像当时帮助过我的前人们一样,激励后人。前路漫长,期待能给你们哪怕一点点力量。
申请成果: Offers and ADs: 社会工作:芝加哥大学(带奖14000刀每年),哥伦比亚大学(AD),宾夕法尼亚大学(AD),纽约大学(带奖17000刀每年),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15000刀两年),密歇根大学(AD)教育媒体:哥伦比亚大学(AD)Waiting List: 卡耐基梅陇大学Heinz college艺术管理
硬件: 北语英翻专业;T100 GPA 83
申请用到的相关经历: 社工&教育:校学生会,CMC志愿者,波兰孤儿院实习,JA中国校园团队,其他公益组织活动等。艺管:钢琴&声乐特长,798画廊实习,合唱队,西门子中国实习。
如上所示我申了三个专业,分别是社工,教育和艺管。可以说风马牛不相及,完全是三个领域,申请过程中的手忙脚乱很大程度都是因为文书的负担很重。三套ps三套推荐信,社工需要Writing sample,艺管需要作品集及Video essay。社工六个学校六种侧重所以六版文书,艺管两个学校两版文书。统计下来差不多需要十篇PS。此外除了常规的两位学术领域推荐人之外,三个专业要用到三位不同领域的supervisor推荐人因此需要协调联系5位推荐人。除此之外,有一半以上的学校有网络面试,因此几所学校的面试陆陆续续进行了俩月。
所以申请到最后会发现,前期的托福GRE,还有WES认证,寄送成绩单神马的,都不是事儿。
当然,如果不像我一样非要同时申请仨专业的话,负担会小很多。
说到这里,只是希望即将进入申请阶段的你们充分做好心理准备——这是一场持久战,要有耐力坚持到最后,更别提中间出现的层出不穷的小插曲需要用灵活和细心来处理。关于硬件:不要过分高估硬件的作用
GT和GPA是我的硬伤,用“一般”形容已经远远不够。大三才决定出国,意识到自己奔波在各种课外活动和实习之中已经不务正业了太久,大四虽然稍有收敛但还是回天无力。坦诚说自己属于又懒又任性的那种学生,认定翻译不是自己要走的路所以便不再上心。虽然庆幸自己没有浪费时间,去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且这些经历在后面的申请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说起本科四年的专业学习,还是觉得心中有愧。如果你也跟我一样自诩属于“一点都不学术”且闲不住的类型,那么请把你想做的事情做到极致,但同时,竭尽所能兼顾学业,不要把不喜欢当做不努力的借口,尽力给四年的学业交一份满意的答卷吧。这是我四年唯一的遗憾,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申请的选择范围和结果。
However,如果你此时已经回天无力,也没必要自怨自艾。申请美国学校的一大特点便是评价标准的立体和多维。他们不会因为某一项指标的不足便否定整体,至少在我申请的几个专业领域,硬件差永远不会成为决定性因素,学校更在乎的是你的经历你的思维角度你提炼出来的观点你体现出的素质。所以如果硬件已成定局,不妨在文书上多下点功夫,挖掘出自己的亮点。以我为例,t100(给母校和英专人深深鞠躬了)说得好听点是不多不少刚好够用,说得难听点就是¥%@×&#。结果芝加哥大学在托福线104且要求单项分数不低于26的情况下破例录取了我还给奖,除了感激涕零不可思议就差给跪的感觉之外,我觉得自己的经历和在文书里所表达的东西可能真的打动了他们。
在此要感谢咨询公司GGU的龚老师,“老师,芝大托福我不够” “忽略它。” “哥大要求的工作经验我没有” “忽略它。” 如果没有你的果断,梦想中的芝大和哥大便会只是我不敢去伸手去够的星。
关于文书:真诚最重要 PS
不知道别人是否也有过写文章把自己写哭的时候。PS构思-初稿-润色的过程,更像是重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过程。想要打动别人真的需要先打动自己。要纠正的一个误区是:PS不是履历表,把自己零零总总的经历全部写一遍,而更像是自省录和心路历程,唯一的价值在于从经历中挖掘出来的思考。也许真的是文字的微妙,虚情假意和过分包装出来的文字再impressive,也不如真心实意实在的思考和打动自己的文字那样touching。用灵魂去写可能显得太夸张,但“过心”是一定要的,包装要适当。正如朋友说,她最后被录取的学校都是自己在PS中没有说谎的。
RL
原则1 推荐信能找西方人就找西方人。无论是外教,还是实习supervisor。社工的一封RL我找了在波兰实习时的上司,个人感觉很受益。5封推荐信中,除了院长,其他都是外国人。有写作课外教,选修课外教,还有两封外籍实习上司。个人觉得原因是国际人士的Credit在学校那边 更convincing。
原则2 是熟悉程度比title更重要。原因同样是熟悉你的人才能写得真诚。班主任其实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我四年在课上表现不佳实在没脸去找班主任。特别感谢院长,还有Nice的外教们,给了我不那么deserve的慷慨和支持。尤其是其中一个外教,原本已经不在北语任教,不但写得特别真诚而且还要我附上他的CV,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绝对不会再翘他一次课的。
原则3 是长度不重要。我发现西方人写推荐信从来不会洋洋洒洒写满一页,从来都是言简意赅,几句话点到为止。
关于选校选专业
选校以及选专业的原则不能一概议论,一定要分情况对待。个人建议一定要去思考一下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如果你无论是从感性还是理性上已经想清楚自己以后的职业领域,特别清楚自己热爱和将要去做的事情,那么一定要坚持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去学自己热爱的领域。如果你不幸跟我一样,仍处于还没想明白的阶段,可能只有大致的轮廓但是觉得会随着时间的变迁自己的想法依然会变来变去,那不妨考虑怎样的选择会给你更多的可能性,哪里更能容得下你将来可能的摇摆和变故。所以一开始自己只选了TOP30的学校——名校的平台对于我来说可能是最安全的选择。虽然觉得自己够到需要极大的力气,但当初也抱着视死如归的心态决定放手一搏。所幸自己和身边朋友都收获圆满,也就更坚信敢想敢拼的重要性
个人不喜欢“保底”的心态,一无所有的年龄,真的没什么好输不起的,这也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初衷之一——伸手摘星,未必如愿,但不会弄脏你的手。
并非鼓吹名校,只是希望跟那些同样怀揣梦想的你们说,没有试过之前,不要妄自菲薄,要去相信You deserve the best.专业方面,因为通过四年的教训自己深知自己只要不喜欢就肯定学不好的劣根,申请的三个专业都是自己有兴趣的,但主申的是社工。之前并不知道有这样一个专业的存在,但了解了之后发现这个专业跟自己的经历非常fit,就像是专门为我准备的一样。而且越了解发现越有兴趣,之前自己经历里面的一些思考完全可以用在申请的文书里面,而且一写PS就有说不完的话。所以这里的经验是,如果你没有格外钟情的专业领域,觉得什么都还可以,那就找一个最适合自己的吧。
关于中介
关于找中介的优劣众说纷纭,争议不小,所以我只是从我个人角度出发来讨论。其实中介这个词并不准确,更贴切的说法应该是咨询公司吧。“中介”容易给人的联想是“包办一切”,但确实是误区。
由于自己决定出国比较匆忙,又想同时申好几个专业,同时还苦于北语的资源信息有限,所以感觉特别需要有指路人。至今仍然庆幸自己的这个选择。有人把中介的职责只理解成帮忙写文书改文书做网申,其实看法太狭窄了。在我这里,中介的作用更多的体现在宏观的定位和指导上。他们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你的价值观以及对自己的定位,而这种影响会贯穿整个申请过程。签中介,买的其实是经验,是你的智囊团,而不是你做网申寄成绩单的代理人。我不主张因为懒而找中介,不仅那不是中介的价值所在,而且如果你对你自己的梦想都不认真,就算去了名校,以后也不足以担负起自己的未来吧。我是属于做事比较细致的人,但宏观定位比较欠缺,所以跟我的中介合作比较愉快,他们的顾问多是清华北大毕业的资深前辈,凭借北大清华强大的networking有着丰富的海外资源。
格外感谢Julia姐,对我的文书深度的挖掘,让我不禁感叹北大法学硕士毕业的思维和逻辑真心是那些大中介里面的小顾问无法比肩的。还有几位外国专家对我文书的语言润色,让我明白就算再棒的点子也需要让人看懂= =还有龚老师对我宏观的指导,借了我好多个胆我才敢申那么好的学校。并没有像其他中介那样为了保险而降低申请人的期望值去怂恿申保底学校。
为了避免文章变成广告贴,在中介方面,如果有想要了解的同学可以留言给我。
我明白对于好多人来说,这样的申请结果并非值得大惊小怪,也明白这不过是一段新旅途的开始。
但如果你跟我一样,曾在那般黑暗混沌的夜里找不到前路的方向,经历了那样的彷徨和挣扎,怀疑自我,重建希望,鼓起勇气向前的历程,那你一定会明白此时此刻此般果实的重量。
感激比肩同行的战友和伙伴,申请路上无私慷慨的师长和解惑的前辈知遇之恩。
想对即将踏上来时路的后生们说,伸手摘星未必如愿但无悔。梦想值得所有的倾其所有付出心力如履薄冰,愿所有的人梦想成真。
一个生物“研究生”的申请经历总结
其实我不算是研究生,只是个刚刚拿到结业证书的学生。
不是大牛,也算不上不错的那一个level,我只是属于最下层的那个level,我希望我的 经历能给那些即将出国,打算出国的师弟师妹们有稍许的帮助吧。简单说下自己,我是研究生出国,科大土著,保研,生命科学学院的。GPA:本科2.7(惨不忍睹)研究生 3.5 TOEFL: 89(S20+L21)GRE:150+170+3.0 Publication:无
推荐人:2个任课老师,一个在读的博士师兄 申请结果:
Offer:UNMC oral biology(24000/y)
Rej:除了上面的那个,全据掉了我。包括那个KAUST(这个没任何的消息)。
一看我的这些条件,就知道,没有任何的亮点。不过还是没有失学,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吧。
在说我的经历之前,我只想说一句话:在你的申请过程中,请不要完全的相信和听任何 一个人的话,因为他们只能代表他们自己的经历和看法。不会完完全全的适用于你。你 所要做的是懂得取舍。
我的备考时间相当的紧,过程也一波三折。我找了太傻的中介,没办法时间太紧。我决 定出国是在我上了研究生之后,2011年年底,在实验室待了一段时间,发现这不是我想 要的,才萌生了出国的想法,那时候计划2年毕业,然后真正的开始准备出国,是2012年 过年之后3-4月份。那个时候还在上课,然后GT未考,还要在实验室给老板干活,3线作 战已经让我那段时间人都废掉了。没办法我只好和我老板说想请假(这次请假也算是我 的悲剧)。然后从12年的4月份开始,窝在图书馆看书,逃课,准备GT单词和考试。就这 样到了7月。8月在北京上了新东方的强化班,9月2号的T。纯纯的裸考,考前就看了突击
了2天,看了下要考的题型啥的。然后就去了。考完之后,接着就是22号的G。还不在合 肥。
忙完这一切,时间已经是10月了,之前说和老板请假,然后考完了G我就回到了实验室,开始做实验。然后一边又在找太傻给我弄PS,CV,选校。关于推荐人,我老板先是答应给 我做推荐人,后来当推荐信写好给他看的时候,他又找人转告我,他不可能做的我的推 荐人。找了其他的老板,结果说需要和我老板商量商量,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具体的我 就不细说了。
最后没办法,找了一个实验室里在读的博士师兄,才算是弄完了推荐人的事情。
然后那段时间陶瓷,发邮件。看文献。虽然也有很nice的回复,但是学校太强。最后确 定了10多所学校,top50的我选了回复很nice的2个,然后其他的都是50-100左右的。那 段时间天天关注飞跃,有老板招生,如果合适我就会去发自己的简历,很幸运的是,拿 到了香港的一个面试,后来因为原因,我放弃了去面试。就开始专心准备美国的申请了。开年之后,拒信开始时不时的再邮箱里冒出来。我现在拿到的offer就是在院里的招生 信息上贴的招生。然后水面,后来就拿了这个学校的offer,也很戏剧性。
其实事情还没结束,这边在我打算2年毕业的时候,学院修改了政策,然后我很不意外的 被延期了,至少半年。2年半毕业。然后又不得不跟美国那边的老板哭爹爹告奶奶的,一 切都用上了,还好那边的offer没收回。接受了我没有master的学位的事情,也同意我以 本科生的身份去读PHD。这算是我那段时间最最担心的事情。这一切结束,都已经是5月 底了。而我也放弃了这边的学位,最后拿了结业证书,走人。准备今年FALL的美国入学 了。
给大家的建议就是,我的经历其实不可取,完全是投机的行为。我只想说下自己的感触吧,因为本科的GPA很低,没有GT,所以想在国内读一个Master,然后准备GT,拿Master的学
位和经历去弥补我本科GPA硬件的不足。其实在我的申请过程中,是不可取的。因为在我 陶瓷的时候,我说我是master candidate,然后老板就会问我,你有没有publication。我说没,他就会追问,为啥啊?
我的project挺多,好几个,但是结果都不好,所以没一个能发表。关于研究生出国,有几个问题 1,研究生按时毕业的问题
(以下仅仅针对于生物系的学生)生院最近硕士毕业的政策很混乱,没有任何的文件去 要求2年,2年半毕业的事情,只有3年毕业,需要发表一篇SCI的文章即可。而2年和2年
半的政策每年都不一定一样,今年生院2年毕业的人,跟转博的人,3年毕业的人一起答 辩,然后综合排名进1/3,才能进入下一轮答辩。结果毕业申请的10个人,只过了3个,其中的2个都已经有文章了。而去年,只要是申请2年毕业的全水过了。所以政策每年都 在改,所以有打算研究生毕业之后出国的生物系的学生,好好考虑下吧。别遇上我这样 的问题,那边的offer拿到了,结果这边不能按时毕业了。然后那边的offer却要求这边 的master学位。
2,和老板相处的问题
在我面试的时候,美国那边就问,为什么我不找自己的老板做推荐人。我支吾了半天,我也不知道说个啥出来。也许是因为我请了半年的假,或是啥的。我只想说,如果想出 国,和老板说好,如果你遇上个当面OK,结果背后那个啥啥的老板,那只能祝你好运了。我的这个经历,我只能提醒一下诸位。研究生不像本科生,本科生走就走了,老板不 心疼,研究生不一样的。所以,好好聊吧。有的时候如果发现老板对你阻挠,你的工作,就避开他,彻底的避开他吧。既然他不能给你帮助,你就不要让他给你的申请 带来阻碍。
(P.S.也许这只是我在我们学院的一些想法罢了)
其实申请出国的flyer大部分人都并非大牛,正常的GPA,GT成绩,所以对于你的申请,dream school 该申请还是申请,但是考虑好自己的条件,其实,希望大家可以多关注关 注学校的飞跃版上的招生广告,或是其他学校的一些招生信息,合适的话,就申请。我 自己这次挑选的申请的全部rej了。包括之前一直有回复的nice的老板,自从我告诉他说 我提交申请了之后,就再也没有理我了。应该是我的条件太差了。
这些在版上招生的也有很好的学校,其实大家出国,别只看名校,有个合适的老板,不 错的方向,不错的学校就好。
有人说过,好的越来越好,差的会越来越差。你牛校本科毕业,高GPA,高GT,有牛推,自然能去更好的牛校,在那边的牛校,你得到的是更好的教育,你会变得更好。所以如果你的条件一般,如果你能去到你的dream school,比如MIT,Harvard,Stanford等等,那自然非常好,但是也没有必要一定要只去这些学校,可以去了那边之 后,等你毕业了,再去更好的,路是一点点的走出来的,台阶也是一点点的爬起来的。一步上青天,真的很难。如果大家有什么疑问,或是有什么问题,可以给我邮件,zhusl@mail.ustc.edu.cn 最后,祝后面的师弟师妹们都能够飞跃成功。P.S.我的大学经历: 本科阶段
自从高中毕业,人就彻底堕落了。玩电脑,通宵,早上不选前2节,甚至到后来发展成了 上午的选修课必然不选。
本科期间算是彻底的废掉了吧。什么都没有学到。
和我这种颓废的生活的对照就是那些个每天会去自习室自习,上课。好好学习的那种吧。他们目的明确,出国,保研或是什么。
其实,每个人的大学生活,都是自己选择的,我也不后悔自己在大学里浑浑噩噩的读完 4年,我也认识了一堆所谓的“狐朋狗友”,义气的好基友。只要自己觉得好就没问题。如果真的有什么要注意的话,我只想说,如果你是一开始就抱着打算出国的念头,那还 是放弃掉玩的生活吧,好好的准备考试,好好地准备材料。这样你才能拿到你想要的想 去的dream school。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没努力是一定没有收获的。研究生阶段
痛定思痛,好好学习,只是还是不知道怎么考试,就算我懂了上课的东西,考试的成绩 还是那样,最后的最后,我也只是刷到了3.5。在实验室的时间,差不多都是每天早晨我 回宿舍睡觉,那些人开始来实验室。黑白颠倒。只是诸事不顺,没任何的publication发 出。
写的很乱,只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吧。
第三篇:美国大学市场营销专业申请攻略
引路蜂教育高端申请工作室网址:www.xiexiebang.com
美国大学市场营销专业申请攻略
美国大学市场营销专业TOP10宾夕法尼亚大学(Pennsylvani)Philadelphia,PA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Michigan-AA)Ann Arbor,MI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CA-Berkeley)Berkeley,CA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分校(Texas-Austin)Austin,TX纽约大学(New York)New York,NY北卡罗来纳州大学教堂山分校(NC-Chapel Hill)Chapel Hill,NC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IN-Bloomington)Bloomington,IN弗吉尼亚大学(Virginia)Charlottesville,VA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Wisconsin-Madison)Madison,WI南加州大学(S-California)Los Angeles,CA
市场营销专业名校推荐:
哈佛大学 哥伦比亚大学 斯坦福大学 宾夕法尼亚大学 杜克大学 西北大学 密歇根安娜堡大学 纽约大学
专家TIP :大部分在MBA方向下,对工作经验要求很高申请奖学金可能性很小,国外就业困难,国内较容易。选校时最重要因素是地理位置,要熟悉美国商业文化氛围,融入美国销售市场。东北部和加州是最佳选。
市场营销专业的领域划分:
“万金油”——市场营销专业涉及到管理、产品、销售、推广宣传、消费者行为心理研究等等商品生产流通的各个环节。今天就来介绍下美国留学市场营销专业的领域划分:
战略市场营销:这个专业是学习如何根据公司的现有状况、发展目标及需求等因素,为公司制定长期、高效的发展战略,申请人需要对事物有全局的认识和把控。
整合营销传播:这个专业与广告学和传播学的联系较紧密,主要是通过分析销售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相互关系,利用传播手段进行沟通,从而使整体营销过程的各个环节配合得更加默契,发挥出营销的最大价值。
国际市场营销:是针对于国际市场培养国际市场专业人才,该专业要求学生有全球化的视野,要对各个国家的文化、政策等有深入了解,制定相应的市场策略。
数据挖掘:这个研究方向适合有计算机专业和统计学专业背景的学生,主要是研究如何利用营销数据等信息,对现有市场分析风险和制定解决方案,同时对竞争和市场定位提出有力的数据依据。
引路蜂教育高端申请工作室网址:www.xiexiebang.com
品牌管理:这个研究方向是如何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或方法使得公司品牌发挥最大价值,为公司获利。中国企业的品牌意识还处于一个刚刚觉醒的状态,所以对于美国留学的申请人,这个研究领域的发展空间很大。
据相关数据显示,市场营销在美国是工商管理及相关领域中就业机会最多的领域之一,全美约四分之一的工作是直接从事营销或与营销密切相关的商品配销活动,就是回国后在就业方面也有良好的发展空间。
第四篇:分享哥伦比亚大学MBA申请经验
分享哥伦比亚大学MBA申请经验
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MBA)的教育费用为100852美元。毕业生工作2年以内的的中位收入为119000美元,工作10年的中位收入为165000美元,工作20年的中位收入为194000美元,而在职业生涯中的全部收入可达3349669美元。下面就随天道教育来看这篇哥伦比亚大学MBA的申请总结吧。
经验总结:IN@Columbia MBA, WL HBS Round 3.从去年12月开始学GMAT,到今年3月报HBS第三轮,4月份被Waitlist,五月份报哥伦比亚春季入学,到这周录取,一共走过了8个多月的时间。其间在CD论坛得到了各种支持,今天将自己的经验总结一下,回馈CDers.背景:
北美洲立大学,GPA才2.7(分数低的朋友们千万不要灰心啊!)
7年外企经历,都在一家知名的体育公司。3年在纽约,4年回派北京。
Gmat 740(V43, M49), AWA 5.0
GMAT 经历:在这里的朋友考Gmat都应该是行家了,具体学习方法就不多说了。我从学校得来的反馈是,top school看重的不是纯分数,而是平衡。如果数学和语文差太远分数的含金量就要打折扣(可能老外听说过几经了)。比如我的分,语文是95%,数学是 86%(汗颜),但是加起来总分是97%。所以大家一定要把语文攻下来。作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Harvard: 报考哈佛的时间非常紧张,只来得及第三轮了。各位千万不要再犯我的错误。Dream School一定要在第一或第二轮申请。最后一轮的时候学校不会录取平均分数线以外的同学了,因为他们的班级形成已经定型了。面试后我的心情不错,以为肯定会被录取了,4月份的waitlist 通知让我沮丧了很长时间。我被wait list之后去电话给学校,和他们的adcom深谈后他们告诉我,我的工作经历和其他一切都很强,但是低于分数线的GPA是我的硬伤。虽然都工作8年了,可是报考Harvard的人都很牛,差一点也不行。如果是第二轮的话他们的选择余地会大些。说到这里,请大家注意。学校的adcom其实很喜欢和学生交谈的。虽然资料上说不许我们联系他们,但是如果要是有真切的疑问,一定不要犹豫。他们会非常详尽地给你解答。
被waitlist之后我就决定不能再一棵树上吊死。于是转战哥大。哥大的春季入学比较特殊,报考的人群也大都是年龄稍大,工作经验长,不需要实习找工作的人们。如果你不是:1)毕业打算到以前的行业,2)创业,3)家族生意,一般他们会劝你报考秋季入学。除了这一点外都一样。有了哈佛的失败经历,这次的报考材料格外地细心。虽然当时觉得哈佛的材料已经写得非常好了,但是经验告诉我最好的文章都是在第2或第3次写出来的。写哥大文章的时候就明显觉得哈佛的文章有点不成熟。
Essay真的是最最重要的环节。是唯一一个完全由你掌控的因素。一定要写的精炼,动情,生动,有气势,能够体现你真正的自己。我GPA较低,就用了一个篇幅去解释。不要找借口,直接切入主题:来美国的时候英文不好(其实都在贪玩了),但是学到了lesson。Quick in, Quick out.剩下的要扣题。歌大的文章问你毕业后短期目标是什么,长期目标又是什么。一定要具体,可行,不能傻大空地高论。还有一篇选择题我选择了假象的竞选班级主席的演讲稿。因为歌大是一个communter school,很多人批评它凝聚力不够。所以一定要表现出你愿意为社区付出。这些技巧见仁见智,大家报考前一定要对这所学校多做研究,它强在那里,弱在哪里,喜欢听到什么。比如歌大的金融很强,一味地说你如何想做banker就没有新意了。最后一点就是绝对不要超过字数。
简历:一张纸就够。除非你有非凡的成就,不要超过篇幅。我认识的大牛都能总结到1张纸上。高中大学或者工作期间的小小奖励不要写。我看到有同学连区羽毛球亚军都写上了,没有意义。
总结出一些大的成就就可以了。
推荐信:很多人都说找一个真正认识你的人去写,这当然正确。但是最好还是一个有名气的人写才有用。MBA得人说到底很势力,他们录取你是希望你今后能够飞黄腾达,多多为学校捐钱。如果推荐人可以体现到你的人脉的话一定可以加分。这个没有疑问。
接到录取通知的时候我仔细问了他们做决定的过程。他们说我的GPA低,但是GMAT弥补了GPA的一部分忧虑,我的essay又做出了有效的解释,所以就没有造成大问题。最后决定录取的关键是我的essay,写的是我作为奥运火炬手的经历和感动,听说让他们在录取办公室里面传阅(可能是哄我开心),还有我的推荐人的身份(我求了我们公司大老板)。
再次感谢Chase dream, for making my dream come true.大家加油,都一定会被录取的!
这位申请人与我们一起分享的哥伦比亚大学MBA的申请经验,希望对于大家能够有借鉴的意义。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全年开设的选修课有将近300门,很多是由那些真正在市场里摸爬滚打的实业人士亲自教授的,他们的亲身实践经验是在别的商学院里得不到的财富。华尔街对Colubia的毕业生非常偏爱。
第五篇:申请哥伦比亚大学出国留学指南
中睿瑾成国际教育机构
申请哥伦比亚大学出国留学指南
1、哥伦比亚大学简介
哥伦比亚大学,全称纽约市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 in the City of New York),简称哥大,是一所位于美国纽约市的私立研究型大学,常春藤盟校之一。它坐落于曼哈顿的晨边高地,濒临哈德逊河,在中央公园北面。它于1754年根据英国国王乔治二世颁布的《国王宪章》而成立,命名为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是美洲大陆最古老的学院之一。美国独立战争后更名为哥伦比亚学院,1896年成为哥伦比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是最早接受中国留学生的美国大学之一。
2、院校特色
哥伦比亚的特色之一在于它地处纽约,与华尔街、联合国总部和百老汇比邻。在这个全国的文化,金融,外交中心,你可以在读书的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机会。
特色之二在于它所处的社区。晨边高地地处黑人哈林与西裔哈林区交界处,乃是二十世纪中期“垮掉的一代”(Beat Generation)文艺运动的发源地,周围有诸多充满纽约味的知名爵士乐酒吧(如 Minton's Playhouse)、表演中心(如 Apollo Theater)、咖啡厅(如 Hungarian Cafe)等夜生活去处。在校内,大草坪,小餐馆,方便的购物商场,运动中心等地是学生课余小歇之处。各个学生社团也会组织各类休闲社交活动,如台湾学生联谊会(CUTSA)组织的新春晚会、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CUCSSA)组织的春节晚会、商学院组织的 Spring Ball 晚会等。
特色之三在于它的全球网络。这一点的部分原因在于它的庞大的遍布世界各地的校友。学校靠校友会的捐赠成立了国际商务研究所,以实现其课程的国际化。
另外在哥伦比亚读书的一个好处是其课程设置的多方面的灵活性,新生可以在第一学年的三个学期中的任何一个学期入学,也可以通过考试获得一些主课的免修,而且还不需要上选修
课来代替。商学院并开设了50多门语言的小课。加之许多全球性企业就在周围,70%的MBA都能流利的说多门外语。
3、专业设置
哥伦比亚大学下属有20所院所,包括
1)、3所大学学院
哥伦比亚学院(Columbia College)
普通教育学院(成人学院)
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The Fu Foundation School of Engineering &Applied Science)
2)、14所研究生学院
新闻学院(Journalism)
国际公共事务学院(International & Public Affairs)
法学院(Law)
商学院(Business)
社会工作学院(Social Work)
建筑、计划与保持学院(Architecture, Planning & Preservation)
艺术学院(Arts)
文理学院(Arts & Sciences, Graduate School of)
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The Fu Foundation School of Engineering &Applied Science)医学院(Medicine)
护理学院(Nursing)
牙科与口腔外科学院(Dental Medicine)
公共卫生学院(Public Health)
进修学院(Continuing Education)
4所附属学院
巴纳德学院(本科女子学院)(Barnard College)
教育学院(Teachers College)
犹太神学院(Jewish Theological Seminary)
联合神学院(Union Theological Seminary)Faculty of Arts & Sciences
著名的研究生系有建筑、艺术史、天文、生物科学、化学、计算机科学、数学、物理、地质、心理学、社会学、哲学、政治学、宗教、电影、历史、经济学、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及东亚和中亚语言文学系等。
4、奖学金情况
哥伦比亚大学会有奖学金,但是同MIT、Stanford 不同,哥伦比亚对国际学生的奖学金的数目非常有限。如果学生不要求申请奖学金的话则比较容易被录取。哥伦比亚大学的奖学金基本上都是由校友捐赠的,一般情况下,奖学金的针对性会比较强,也有专门给国际学生的全奖。
学生的入学奖学金申请会先通过招生办,之后才会进入Financial Aid 部门。
Need-blind;Need-based;Merit-based;Scholarship5、哥伦比亚大学本科招生的基本要求(仅供参考)
1).填写哥伦比亚大学申请表
2).高中成绩单
3).三封推荐信
4).SAT或ACT
5).TOEFL成绩
6).补充材料如音乐特长写作等等
7).成绩要求:SAT1阅读:680-770;SAT1数学;680-780;SAT1写作:690-770。IELTS:7;IBT:100;PBT:600。需要SAT2成绩。
6、哥伦比亚大学本科录取流程
一般来说,不同于研究生招生阶段,招生的话语权多掌握在教授手里,哥伦比亚大学本科生阶段,招生的决定权则更多地是落在负责招生的行政人员身上。同哥伦比亚大学一样,大多数常春藤(Ivy League)学校本科生的招生都是由专门的行政人员来完成,而不会太多涉及负责教学的老师或者教授。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哥伦比亚大学本科是如何进行招生的吧。哥伦比亚大学本科招生第一步,区域内初选
首先,不同的招生办人员,按照生源的区域region单独进行第一轮筛选。由相同的招生办人员进行第一轮初选,筛选标准主要分三个类别,分别是:NO.1 Social,NO.2 Academic,NO.3 Intellectual。三个类别同等重要。
social方面主要是指领导力,加入各种社团、兴趣特长的情况。
academic主要是指SAT、TOFEL以及高中阶段各科成绩。当我问到中国高考成绩是否也作为他们录取的参考的时候,哥伦比亚大学本科生招生办副主任给予了否定。
Intellectual方面,主要看重的是学生的阅读能力,比如是否读过一些公认的、有影响力的好书,课外会读一些什么有趣的书,或者读过专业领域内哪些重要的书籍,是否了解专业领域内发生的重大事件以及当前专业发展的趋势等。重点看的就是你是否了解你想学的专业。用他的话说,intellectual方面可以衡量学生是否真的对该学科感兴趣,一旦这个学生真的对该学科感兴趣,他一定会自己去搜寻并试图了解更多该领域相关的研究或者新闻。哥伦比亚大学本科招生第二步,小组讨论
在进行完第一轮个人筛选后,负责不同区域招生的人员聚在一起,一般3-4人,进行小组讨论,比如陈述同意招收这个学生的原因,或者不录取的原因。小组讨论后,招生名单最终确定。
哥伦比亚大学本科招生第三步,发放录取
一般来说,他们会按照9%的录取率发放录取通知书,因为部分收到录取通知书的同学,会选择就读其他学校,这样一来,通常最终入学率为5%,这也是他们预估的理想数值。值得一提的是,当与他谈到很多高中毕业生,即便是美国本土高中毕业生未必真正知道自己想学什么,所以可能很难到达他们所期待的Intellectual的要求的时候,他的回答是:美国的大学很多,对于不了解自己喜好和兴趣的申请者,他们完全可以去其他学校,不一定要选择哥伦比亚大学。所以,了解自己的选择,陈述自己的理由在申请名校的时候显得尤为重要。而谈到花在每个学生申请材料上的时间的问题,他的问答是:因材料而异。而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不管这个学生的材料开始表现得有多强或者多弱,作为专业的招生人员,他们还是会go over学生的所有网上申请材料。
当谈到提前提交申请材料是否会有录取上的优势?他的问答是:不会。一般招生分两种,一种属于rolling式招生,即没有截止日期,你可以随时申请;另一种属于有截止日期式招生。一般哥伦比亚大学本科生招生截止日期分为early decision(截止日期一般为11月)和regular decision(截止日期一般为1月份),只要在截至时期前提交,都是同样的选择标准。就哥伦比亚大学本科招生人员来说,他们更喜欢在申请材料上看到学生能够更多地谈自己的兴趣,申请这个专业自身的理由,这样会给人更加真实、更加可信的感觉,而对于过于修饰,或者出现语法错误的申请,通常会给他们不太好的印象。总的来说,虽然哥伦比亚大学本科确实存在某些专业的申请相对于其他专业会相对容易些,但所有的哥伦比亚大学申请人都需要符合以上3大类的标准,如果不符合,也会出现个别
地区当年没有招生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