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组工干部下基层要具有三心
组工干部下基层要具有三心
一要带着感恩之心下基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是组工干部的重要职责。一个人不论官位多高,能耐多大,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所以要以知恩图报的心情,时刻注意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找准服务群众的切入点,从群众最不满意的事情抓起、从他们最困难的事情帮起,从他们最期望的事情做起,多为他们做好事、办实事,让基层干部群众从组织工作中得到更大的实惠。
二要抱着进取之心下基层。党的群众路线已经证明,基层一线是最好的学校,人民群众是最好的老师。因此,组工干部在下基层时,要破除陈旧思想的束缚,树立开放的思想观念,以到基层学习的态度奋发进取,善于挖掘和总结基层的好做法、好经验,将在基层所学所见所闻消化吸收,应用到我们的工作中。通过下基层促进作风转变,强化进取意识,完善知识结构,形成科学完备的知识网络,促进综合素质和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三要捧着奉献之心下基层。讲奉献是组工干部的传统美德。组工干部服务基层、服务人民是责任更是义务,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也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动力源泉。组工干部下基层,更要坚持求实务实、忠诚奉献,要切实为村里的发展建言献策、出思路、理路子,要为群众真办实事、真解难事,只有做到群众困难不隔夜,方能做到党群关系不离心。
第二篇:组工干部要用心下基层
组工干部要用“心”下基层
组织部门“一迎双争”活动开展以来,一批批组工干部走农家、入企业、进工地,再次掀起下基层的高潮,体现了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作风。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组工干部下基层拜人民为师,汲取群众的智慧,不仅是做好工作的需要,更是党的宗旨和组织部门的核心价值所要求。组工干部下基层,不但人要下,更要“心”下。
要带着真心诚意走下去。下基层看起来很容易,真正做好却不容易。那种大张旗鼓,搞层层陪同,前呼后拥的下基层,虽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走形式,但总让老百姓心里不是滋味,弄不清到底是来视察还是上门走访请教,到底有多少诚意也就打上了问号。这些年,组织部门积累了大量好经验,许多组工干部“微服私访”,没有预先确定的考察点,没有事先打招呼,也没有大小领导陪同,直接进村入户搞调研。有的组工干部自带铺盖,夜宿农家。这种不做表面文章、只求实际效果的做法,是组工干部真心向人民群众拜师学艺应有的姿态,应为之鼓掌。
要带着谦卑的心走下去。组工干部真心实意下基层,就要谦以待人,自觉从“被人高看一眼”转变“高看群众一眼”,真正尊重群众、理解群众、融入群众。群众最为淳朴、善良,最为爱憎分明。你以甘当学生的谦卑态度对待群众,群众就还以尊重;你趾高气扬,群众就对你嗤之以鼻。细数这些年能够走进群众心中、留在群众心中的组工干部,无不对群众抱以谦卑之心。“好干部选好干部”的王彦生、“丹心为民品自高”的尹中强、“燃尽生命写忠诚”的李林森……一大串闪光的名字,在群众心中,他们不仅仅是公道正派的组工干部,更是可以吐露真心、诉说疾苦的好朋友、好兄弟。组工干部下基层,就要以这些先进模范为榜样,做群众的知心朋友。
要带着宽广的心胸走下去。基层的世界无比精彩,既有令人鼓舞的改革发展最新成果,又有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下基层就是要掌握未经“装裱”的真实情况,特别是要寻找工作中的不足。走访群众、与老百姓拉家常,他们不会刻意去雕琢几句冠冕堂皇的话,很可能是直截了当地提出一堆意见、困难和要求,甚至还有一些怨言。这些逆耳忠言是群众对组织部门的信任,是老师对学生的教诲,组工干部应以宽阔的胸怀、容人的雅量、闻过则喜的态度,欣然喝下这味苦口良药。如果只找成绩不找问题,听得进表扬听不得批评,下基层就会沦为叶公好龙的笑柄,要坚决防止。
基层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基层是一所永远学不完的学校。希望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牢记肩上的责任,带着真心走到群众中来,做人民的好学生。
第三篇:组工干部要“用心”下基层
组工干部要“用心”下基层
基层是组工干部的工作之根,思想之源,离开基层,组织工作将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组工干部常备“向下”之心,提高下基层的主动意识,在基层肥沃的土壤中汲取养分,在基层万象的工作中磨练自我。组工干部下基层,不但人要下,更要用“心”下。
一、要带着真诚心下基层。下基层,最忌讳走形式主义。下基层看起来很容易,真正做好却不容易。深入到最基层实地走访查看,深入了解民情,了解村情、社情。只有带着真诚,才能与对方产生心灵的碰撞,才能促进彼此感情的交融,才能让干部自然地敞开心扉,说掏心窝子的话,才能真正了解干部的真实想法和愿望,并积极采取措施,使组织工作得到党员干部的认可
二、要带着爱心下基层。多深入到继承与干部交心谈心,真正尊重群众、理解权重、融入群众。群众最为淳朴、善良,最为爱憎分明。细数这些年走进群众心中、留在群众心中的组工干部,无不对群众报以关爱之心。组工干部应采取定期约谈、入户访谈、干群恳谈等有效形式;设置人性关怀的活动主题,让基层干部有了一个表达想法和诉求的渠道。通过与组织的温暖零距离的沟通,让许多基层干部找到了家的感觉。
三、要带着责任心下基层。组织的派遣是一种信任,是一种重托,下基层的每一名干部,都应该牢记使命,尽心竭力,为群众服好务,对组织尽到责。服务大局是组织部门、组织工作的根本任务。带着责任下基层才能端正态度,扎实推进组织工作。落实问题是个党性问题。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工作,就会取得什么样的成绩。组织工作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得怎么样,组工干部应负主要责任。这就要求组工干部要有一竿子插到底的精神,增强主动服务、主动尽责、主动履职的意识,亲自深入基层,实地了解工作进度,督察工作进展。这样才能在基层干部群众中形成崇尚实干、狠抓落实的风气,才能更好地推进各项工作,服务于科学发展。
第四篇:组工干部要用“心”下基层
组工干部要用“心”下基层
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指出,“广大年轻干部要自觉到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关键岗位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作为一名组工干部,要带头深入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推动组织工作各项任务落实。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直是党的工作方法和宝贵经验,组织部长下基层,就是要当好连接“来”和“去”这个桥梁。
组工干部学习熟悉经济工作、中心工作、基层工作,最根本的途径是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组工干部要当“潜水艇”真正沉到基层一线,而不能像“浮萍”浮在机关、漂在上面。下到基层去,才能亲身体验到基层的博大精深,切身感受到群众的创新创造,吸收到坐在机关里得不到的营养;走到群众中去,群众才会把你当自家人,基层干部才会说出心里话,我们才能掌握第一手材料;深入到实践中去,与基层群众一起想问题、谋对策、抓落实,群众才会理解和支持组织工作,组工满意度才会有新的提高。
到基层群众中去,必须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发现和解决问题,务求实效。好的作风是带出来的。下基层要在形成风气,关键是要带好头,坚持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每名组工干部要争取做到坐下来能写,站起来能讲,走下去能指导,使下基层过程成为创先争优、争先进位的过程。
下基层不能搞一阵风,关键在坚持。要建立健全调查研究、谈心谈话、结对帮扶、联系基层等制度,提倡建立组织部门“调研月”、“蹲点周”制度,努力形成深入基层群众的长效机制。
第五篇:做“三心”组工干部
做“三心”组工干部
——记衡阳县库宗乡党委组织委员戴湘衡同志先进事迹 “‘为什么我的眼里总是含着泪,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这句诗道出了我的心声。我是农民的儿子,我不能忘本。”这是衡阳县一位年轻干部日记中的一段话。
33岁的他扎根基层,默默奉献13载,尽心为公,暖心系民,正心立已,用青春和热情谱写了一曲组工干部的生命赞歌,他,就是衡阳县库宗乡党委组织委员戴湘衡。
干一行,爱一行,忠心为公
“无论在什么岗位,干什么工作,他都能迅速打开工作局面。”库宗乡党委书记蒋晓阳如是评价戴湘衡。
参加工作以来,戴湘衡同志先后在乡规划所、责任区、烟叶办、党委组织委员等岗位工作过,无论在哪个岗位工作,他都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胜一行。在任乡党委组织委员时,他先后负责过村两委换届选举、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等一系列规模大、安排细、要求严的重大活动,均取得了显著成绩。2008年组织的村两委换届选举,由于组织严密,100%的村换届选举成功,没有出现任何纰漏;2009年组织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特色突出,得到省、市巡回检查组的高度认可。在今年的创先争优活动中,他科学谋划,精心组织,推出“联系流动党员,抓承诺全覆盖”;聘请“党风监督员,让活动出实效”等创新举措,在全乡形成了“创先进,争优秀”的良好氛围。华山村村道维修拓宽工程,村民反映多次,但由于各方面原因搁置多年,在今年被列入党委的公开承诺事项之后,戴湘衡同志主动请缨,带队深入村组,排查矛盾,协调各方关系,确保了工程顺利的推进,广大群众反响良好。结合创先争优活动,今年乡党委决定让戴湘衡同志负责抓梅开、华山两个市级新农村示范点建设。他大格局谋划,大手笔实干,经过一年的努力,两个示范点已颇具规模,让广大群众看到了新农村建设的美好前景。
同时,戴湘衡同志十分注重工作创新,在库宗乡组织开展了 “三制两考”(周例会、旬学习、月小结及业务考试、业绩考核”为主要内容的“三制两考”)、“三有两评”(群众有驻村干部联系卡,镇干部有民情日记,镇党委有民情台帐,每月组织一次民情汇报会进行点评,半年组织一次群众评议驻村干部)、“三调联动”、“三星评选”等一系列活动,目前,该乡组织工作有声有色,有形有效。他本人因工作突出,多次记功,被授予模范共产党员、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排千忧,解万难,暖心系民
“我是农民的儿子,我不能忘本。”戴湘衡在日记中是这样写的,也是这么做的。朴实的话语映衬出一颗感恩报恩之心。2008年底,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农民工逐步失业返乡。为找出路,戴湘衡同志深入村组调查摸底,了解返乡农民工动态。当了解到金华村返乡农民工万清平有创业意向但因无场地和足够的资金时,他不但亲自为万清平跑信贷,租赁场地,还千方百计协调好周边群众关系,两个月时间下来,投资1500万元、日产量6万余条、安置返乡农民工100余人的恒大塑编厂顺利投产了。对此,万清平感慨万分地说:“我的“第一桶金”是沾戴组委的光,家乡有像他这样的干部,是我们的福气!”
在栾木村驻村期间,他的民情日记记得满满的。针对村里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他协调矛盾,化解纠纷10余起,奔走各方筹措资金40余万元,硬化村组道路6公里,帮助救助3户贫困户。
在他的倡导下,乡里成立了特困党员救助基金,专门用来解决特困党员的生产生活困难。目前,已筹集救助资金1.6万元,救助特困党员6人。建录村村干部刘龙欢,因妻丧子疯,生活窘迫,戴湘衡获悉情况后,多次走访,帮助其解决生活困难,并带头为其捐款1000元。
严小节,廉细微,正心立已
在库宗乡党委委员中,戴湘衡是最年轻,也是成绩最出色的,但他的谦虚和气众所周知。身为组工干部,他十分注意加强自身的党性锻炼,注重从小节细微处正心立已。新建村级活动场所时,承包老板为了顺利过关,在组织验收时,悄悄塞给他一条烟,请他多关照,但是戴湘衡同志严词拒绝了。有一亲戚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当兵,想搞突击入党,请他帮忙照顾,并请出家族有威信的长辈出来说情,也被他婉言拒绝了。有人说这在现在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不明白他这样做到底图个什么。“图个心安”,他如是说。
“一帆风雨路三千”。在平凡的组织工作中,几年来,戴湘衡同志始终如一,坚守理想信念,恪守人生信条,默默奉献,用行动阐释了组工干部的道德情操和政治本色,展现了组工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时代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