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杭建松 演讲稿2010,我们在变革,创新中不断进步
欧派电动车演讲比赛:2010,我们在变革,创新中不断进步
2010,又一个新的十年开始了。新纪元,新期盼。十年付出,十年收获,已走过的十年,欧派电动车的每一位职工都在辛勤耕耘,一直孜孜以求为客户做最好的产品。苛求品质,苛求细节,赢得了经销商和用户的信赖,收获了“最受消费者喜爱的电动车品牌”。面对荣誉,欧派人没有骄傲,因为我们知道,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个十年,下个十年,我们要健康成长100年,做百年欧派。
有人做过统计,说中国的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大多只有3到7年。每一家公司的消失都有不同的原因,但都有一个基本的共同点。不是社会没有发展空间,是企业自身的缺陷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并导致企业的死亡。不是没有土壤和生命力,是企业自身没有变革精神和自我更新能力。一个将危机意识,产品品质,创新能力,执行力精神放在首位的公司,终将能成为行业的翘楚。
2000年,华为销售额达200亿元,净利润以29亿元人民币位居全国电子百强首位。就在这时任正非发表了《华为的冬天》。预言“冬天”即将来临,并且大谈危机和失败。这并不是“狼来了”的戏谑。成功固然是我们的追求,然而所有成功不过是暂时的,过于强调成功而忽略变革的持续性和主动性,就势必背上成功的包袱,成为昔日辉煌的牺牲品。三星集团是将创新,变革视为企业发展的根本。三星前掌舵人李健熙曾语出惊人的说:“要么创新,要么被中国的制造商打死” “除了老婆孩子,一切都要变”。
2010,欧派人没有在成绩前止步不行,而是重新设定发展目标,推动变革,在新一轮的竞争浪潮中积极备战。在工作中我们实施KPI(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数字化,科学合理地提高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优化组织结构,明确部门职能,明确岗位职责,确定选材标准,增强员工工作能力和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每周的培训课程,共同学习专业技能和大师管理之道,定期派员工到著名培训机构受训,让每一位员工实实在在地参与到公司的发展进程当中。变革,是一种机会,而不是威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正是通过变革创新,我们成功应对了市场的波动,取得了新的成绩。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市场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欧派人将会努力去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市场战争。孜孜不倦的欧派人永远不会忘记创新,变革,进步。2010,欧派人会用品质,诚信,责任筑起我们新的长城。前方的路还很长,任重道远,在前进的路上,我们会不停地创新,不断地改革,永不止步。
(字数:941)成品车间杭建松
第二篇:工程机械行业在创新研发中不断进步
工程机械行业在创新研发中不断进步
进入2012年,工程机械行业人工成本上升影响出口企业的竞争能力。从机械行业出口来看,国内出口产品一般集中于中低端领域。从实际能够观测到的数据来看,在机械制造行业中,人工成本也是企业的主要成本之一。综合来讲,一方面人工成本占比仍然较低,未来有上升的趋势;另一方面,人工成本上升会降低利润率水平,对于破碎机这些本来就是微利甚至是亏损的行业来讲,它们对人工成本上升则更为敏感。
依据国家相关政策,“十二五”期间,我国破碎机械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将保持约12%的年增长速度。现代制造服务业比重明显上升,破碎机械百强企业现代制造服务业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将达到25%左右,高端破碎机械装备增长要高于全行业平均增长速度一倍以上,国内市场占有率将快速提升。未来破碎机械行业将成为传统产业升级的重要领域,行业发展潜力巨大。未来我国破碎机械行业将呈现两大发展趋势:
一、破碎机械作为高技术含量和高集成化装备,随着材料科学、制造工艺、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产品都将融入新的技术,新设备更新换代将逐步加快。未来破碎机械将借助多学科技术的融合,提高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未来破碎机械将沿着数字化方向发展;
二、自动化无人工作面开采是井下或危险环境采矿的发展方向,综合运用采矿学、自动化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进行自动化无人工作面开采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开发新技术、新装备,破碎机械将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
豫弘重工破碎机研发工作经历了浩浩荡荡15年风雨历程后,发展到今天已经从一个主要复制他人技术过渡到了民族自主创新的新时期。在过去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历程中,以市场为基础,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以服务第一,产品完善为服务宗旨,以无限创意引导潮流为创作精神,以推动行业发展为己任,得到客户的好评和同行业的赞扬。在新的发展阶段,豫弘重工制定了新的计划,正在向着创立起世界一流水平的中国破碎机品牌,成为真正有竞争力的伙伴而屹立于世界同行之中而不懈的努力。
破碎设备频道:http:///
欲了解更多矿山机械设备请登录公司网站
http://
http://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中国科技期刊在出版业变革中创新
pood
中国科技期刊在出版业变革中创新
温泽宇 徐 状 甄志勇(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尔滨 150080)
摘要:中国科技期刊在出版业变革中创新,就是要提高科技期刊的学术水平,增强中国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科技期刊的发展很快,但仍存在许多问题。科技期刊管理体制和改革创新的研究,正是有助于把这个牌洗的彻底,使这项工作达到预期的目标,发挥科技期刊的科学价值和学术价值,为社会带来的财富,这是一种巨大的、不可替代的、难以估量的作用;因此,对科技期刊的评价,不能简单的用经济效益衡量,也不能仅仅用发行量或者自身的经济收益来衡量。应作为公益性事业去管理。使科技期刊在出版业变革中得到发展和提高。
关键词:中国科技期刊;出版业变革;学术水平;学术影响力
1.引 言
建国以来,中国科技期刊得到发展和提高,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科技期刊由于传媒市场巨大的变化,给中国科技期刊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计算机和网络使中国科技期刊以崭新的姿态面对市场。广大读者接受中国科技期刊传媒的习惯也从印刷版到电子版,如今,中国科技期刊传媒市场的结构与规模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利用网络的新媒体、新技术、新产品和科技期刊接受市场和受众的选择。有数据显示,目前在中国,30岁左右的人士已不钟情印刷版的报纸杂志,大部分的人士已经移情网络。有些年轻人上网娱乐费占到年收入的1/15。未来中国的网民数量,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了4.2亿,突破了4亿大关,较2009年底增加360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1.8%;在4.2亿的网民数量中,宽带网民规模为36381万,使用电脑上网的群体中宽带普及率已经达到98.1%。农村网民规模达到11508万,占整体网民的27.4%,半年增长7.7%。而网民年龄结构继续向成熟化发展,学历结构则呈低端化变动趋势[1]。显然,印刷版的科技期刊也受到网络的强大冲击。科技期刊是科技工作者发表科研成果的平台,通过科技期刊来传递和交流科研信息,建设科研队伍,引导科研方向,是发展科研事业,建设社会主义不可缺少的重要阵地。科技期刊通过对现代学理论和技术的研究、讨论和引进,以及科学实验告,使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科研选题和研究内容不断充实、更新,促进新兴学科的建立、完善和发展,挥了独特的功能。显然,科技期刊对于科学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导向作用[2]。与此同时,学术腐败、科技浮躁致使科技期刊的同质化、自觉的抄袭、研究内容与市场要求脱节,只求经济效益等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也妨碍着科技期刊的成长与发展。这种状态是科技期刊面临的最大问题。从这一问题出发,研究和探讨科技期刊的创新,对科技期刊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3]。为了实现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最是走科技创新之路,这就要求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科技创新中做出更大的贡献。要以科技创新为方向,多出成果,多出论文,尤其是高质量的论文,论文的水平要达到世界著名三大检索的水平。论文的学术水平是科技期刊的质量保证,是科技期刊的命脉。在目前期刊林立,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提高科技期刊质量最根本、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提高论文的学术水平[4]。提高中国科技期
pood 刊的学术影响力,这一点对中国科技期刊的发展是不容置疑的。它的论文质量反映出中国科技能力和科研的学术水平。
中国科技期刊的学术指标依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的指标,例如:影响因子、基金论文比、总被引频次、即年指标、他引率、平均引文率、地区分布数、机构分布数。这些指标的优劣,主要决定学报刊载论文的质量,显然论文的质量决定中国科技期刊的学术水平。因此,拥有丰富的高质量论文,提高中国科技期刊的学术水平,增强中国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是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的必需,也是中国科技期刊发展和提高的目的。
2.中国科技期刊出版业的现状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科技期刊的发展很快,从1988年的3052种科技期刊,在2006年已发展到4875种。其数量对比图见图1。论文产生数量成倍增长,2006年我国科技人员发表在国际主要科技期刊的论文共171878篇,而1997年我国科技人员发表在国际主要科技期刊的论文仅35311篇[5];其数量对比图见图2。
1988年2006年1997年2006年图1.1988年和2006年中国科技期刊数量对比图
图2.我国科技人员在三大检索发表论文对比图
学术期刊在科学技术界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这源于国家的各项相关政策,对科技期刊的发展起到了促进的作用。但是目前科技期刊的状况正如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冯长根书记所说:中国科技期刊业的增长方式还没有实现从数量型、粗放型向质量型、效益型的根本转变,科技期刊结构布局不合理的问题仍然很明显,英文学术期刊和检索类期刊仍然偏少[6]。我国科技期刊出版业,一方面是期刊的数量和论文的数量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我国许多优秀的论文却发表在非中国期刊上,而不是发表在中国期刊上,SCI 2006年收录中国科技论文发表数量对比图见图3; 2006年EI收录中国科技论文发表数量对比图见图4。这对科技期刊工作者提出了挑战。为什么科技工作者的优秀论文发表在非中国期刊,却没有发表在中国期刊上?这显然是不是我国没有优秀的论文,是我国没有优秀的期刊。
pood
中国期刊 非中国期刊中国期刊 非中国期刊图3.2006年SCI收录中国科技论文发表数量对比图
图4.2006年Ei收录中国科技论文发表数量对比图
这也说明,中国科技期刊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远远不及发达国家,科技期刊还需要扎扎实实地做好工作。那么,在科技期刊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国家公共政策如何再次发挥作用,调整政策,使科技期刊不仅是数量增长,而且提升期刊的影响力[7]。近一时期,中国科技期刊市场上出现两种现象,一种是争夺优秀的论文,一种是争夺大量的作者,前者是为了提高科技期刊的影响力,后者是为了提高科技期刊的经济效益。中国的科技期刊市场,无论是成为作者的市场,还是成为科技期刊的市场,做为科技期刊都应该把论文的质量看作科技期刊发展的生命线。如果科技期刊之是为了经济效益而办刊,这种科技期刊一定是短命的。没有任何作者会认同一种粗制滥造的科技期刊。科技期刊要承担社会责任。历史证明科技期刊在世界各国的技术情报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科学研究和学术论文中,学习、借鉴和引进国外技术的研究成果多,而原创和创新性的研究成果较少。政府应该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力度,想方设法促进优秀学术成果的产生。同时,要从科技政策上鼓励我国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优先给我国的学术期刊投稿,激励高水平科研成果在我国首先发表[8]。科技期刊就是要给作者提供这样的平台,使作者的成果通过这个平台走向世界。
3.中国科技期刊在出版业的要在变革中创新
自科技期刊问世以来,科技期刊的性质与定位都有着明确的规定。科技期刊是报道科学研究为主的刊物,是报道我国科学工作者成果的媒体,是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阵地。因此,对一些科技期刊今后的发展,要面对期刊的市场化、网络化,需要相当漫长的路,就全国的科技期刊,由于科技浮躁,学术腐败问题的存在,有许多论文存在着内容雷同,水平低下、重复的现象,致使部分科技期刊还不能坦然面对市场。因此,科技期刊如果完全进入产业化的进程,前面的路是不平坦的。中国科技期刊的办刊方向,必须坚持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9]。党的十六大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任务。十几年来,中国科技期刊得到发展和提高。但仍存在差距和不足。2010年我国明确了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中国科技期刊体制改革形势非常紧迫,如何使中国科技期刊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产业是摆在中国科技期刊工作者当前的任务。我们要努力探讨中国科技期刊出版业在改革中的创新的研究。旨在通过深化中国科技期刊体制改革,使中国科技期刊发挥科技信息交流的传播作用,促进中华民族科技水平的提升。中国科技期刊应属公益性出版单位,它的办刊方向,不应以赢利为目的,而应以提高办刊质量和提高学术的影响力为宗旨。把握科技期刊发展和创新的机遇,深入探讨科技期刊自身的优势,提高科技期刊国内和国际的学术影响力,使科技期刊得到快速的发展和提高,使一部
pood 分优秀的科技期刊率先进入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知名期刊队伍。中国科技期刊发展需要创新。创新是高科技时代发展对科技期刊要求的趋势。如果科技期刊不抓住机会,开创科技期刊的创新之路,科技期刊就不能展现其良好的发展。我们要确信,只有科技期刊的编辑工作者走创新之路,不同层次的科技期刊也都会在创新中有得到发展和提高。从党的十六大之后,中央有关部门进一步着手研究文化体制的改革方案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
从已经实施的期刊改革措施看,这次政府对期刊界改革,是通过重构出版的新格局,把出版行业引入市场经济轨道,增强活力,提高效率,释放生产力;改革的内核是经济结构的重建,实质上,就是把既有的各种出版实体放进全世界共同认可的“经济游戏”圈里去,重新洗牌。因此,科技期刊管理体制和改革创新的研究,正是有助于把这个牌洗的彻底,使这项工作达到预期的目标,这就意味着,中国的科技期刊将被推向市场经济大潮中。近年来,许多学者对中国科技期刊的改革和运营模式进行了探讨,并且收到了可喜的成果。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科技期刊改革的方法和道路,并且取得了初步研究成果[10-12]。
3.1改革中的科技期刊需要政策支持
2002年6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始进行试点工作。2005年年初,整个新闻出版改革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全面推开。2005年的体制改革重点在地方新闻出版单位。中央各个部委、各个部门也要进行新闻出版体制改革,计划在3~5年内完成全国的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工作。这次改革,中央对新闻出版单位的性质界定为:非经营性机构和经营性机构。非经营性机构主要指的是党报、党刊、电视台、广播电台和人民出版社(或者是无赢利能力的政策性出版社)。这一部分按公益性事业管理,主要任务是为党和国家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服务,而不是参与市场经营。除了党报、党刊、人民出版社以外的报纸、期刊、音像电子出版、图书出版社,基本上都要分期分批转制为企业,成为经营性机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内部管理体制、领导机构和运行机制的改造,把它改造成一个独立的市场竞争的主体[13]。
科技期刊是是通过知识的传播、交流、使用、提高来显示其潜在的经济价值的,虽然具有商品属性,但是不具备直接的经济效益。其潜在的使用价值是间接的,主要体现在其产品的原创性和科学性上,科技期刊自身的科学价值和学术价值才是它的本质价值,它可以为社会带来的财富不是科技期刊的收益,例如,发行收入、广告收入等可以比较的,它的社会收益是高层次的精神产品,它可以通过科技期刊的平台,推动国家和社会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这种对社会科技方面的推动作用可以改变世界,是一种巨大的、不可替代的、难以估量的作用;因此,对科技期刊的评价,不能简单的用经济效益衡量,也不能仅仅用发行量或者自身的经济收益来衡量。任何一个国家在创办科技期刊时的主要目的都是从获取社会效益着眼的,这是由科技期刊的自身属性所决定,因此,对科技期刊不能片面地用经济运作的模式去管理,而应作为公益性事业去管理[14]。科技期刊的发展和提高需要在变革中的政策支持,不能简单地放手让科技期刊不受限制的走向市场。科技期刊的改革要以提高科技期刊的质量为改革的中心,尤其需要国家的政策支持。
3.2 尽快建立科技期刊质量评价的科学体系
改革开放33年来高科技的发展,使人类进入到网络化的信息时代。在网络化的信息时代,人类的发展和建设需要科技信息的传播。科技期刊是科技信息传播的一种方式,它刊载着科
pood 技工作者勤奋努力的硕果,展现的是我国科学研究的精华。科技期刊也借市场改革的东风,发展壮大了科技期刊的影响力度,有一部份科技期刊在质量上和学术影响力度上都有大的提高,但是大部分的科技期刊只是从经济效益入手,并没有作到质量的提高。
近些年来,之所以一些科技期刊可以以经济效益为主办刊,是由于职能部门的管理缺失,也是目前还没有对科技期刊的管理措施。致使有些科技期刊在办刊资金短缺的状态下无奈的选择。由于缺乏科技期刊质量评价的科学体系,使管理部门难以对科技论文的质量和效益做出正确的评估,只能让科技期刊自寻出路。使一些人以刊物的质量来衡量论文的质量;以发表论文的数量来评估科研业绩。这是把衡量标准的方向选错,致使许多单位和评价组织对科技人员的管理错位,导致学术浮躁的产生。其主要就是过分强调量化管理,简单的量化对科研能力的考评,无形的推动了学术论文的“大跃进”,助长了科技期刊无序的数量膨胀,其后果不只是影响了科技期刊的质量,重要的是浪费了科技期刊的资源,浪费了社会财富和人力。
3.3提高科技期刊编辑队伍自身的能力
早在1983年6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就指出:“出版部门知识分子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标准应和科研、工程技术、教育、新闻等部门相同。”由于期刊编辑部大都隶属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其地位的高低受其制约很大。事实上,身居二线的编辑部,很多方面都难以得到应有的重视,致使编辑的权利和地位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重视,政治、经济待遇得不到提高。此外,由于编辑“为人作嫁衣裳”的特性,使得编辑容易丧失成就感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与教师、研究人员相比,编辑更易给人碌碌无为的印象。对此,许多人都另谋高就,造成了编辑队伍的不稳定,严重影响了科技期刊的发展[15]。
四、结语
提高中国科技期刊的学术水平,增强中国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是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的必需,也是中国科技期刊发展和提高的目的。对科技期刊管理体制和改革创新的研究,正是有助于把期刊改革这个牌洗的彻底,使这项工作达到预期的目标,这就意味着,科技期刊将被推向市场经济大潮中。科技期刊自身的科学价值和学术价值才是它的本质价值,它可以为社会带来的财富不是科技期刊的收益,这种对社会科技方面的推动作用可以改变世界,是一种巨大的、不可替代的、难以估量的作用;因此,对科技期刊的评价,不能简单的用经济效益衡量,也不能仅仅用发行量或者自身的经济收益来衡量。任何一个国家在创办科技期刊时的主要目的都是从获取社会效益着眼的,这是由科技期刊的自身属性所决定,因此,对科技期刊不能片面地用经济运作的模式去管理,而应作为公益性事业去管理。才能使科技期刊得到质量和学术上的发展,使中国的科技期刊进入到世界的科技期刊队伍中。
参考文献:
[1]解放网-新闻晚报 | 2010-07-16 16:25:23
[2]闰玉玺.高校学报与科研工作的互动[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89-91.[3]张正柱.浅议科技期刊的创新之路[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5):29-32.[4]彭波,谢二娟,黎文.提高科技期刊学术水平的途径分析[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115-116,125.[5]2006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研究报告.中国科学技术研究所,2008,5:2,9.[6]冯长根.科技期刊的创新与发展.第四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上的报告.杂志工作通讯,2008,10:8.[7]武小琳,黄普文.公共政策对科技期刊发展的影响[J].中国科技信息,2009(15):213-214.pood [8]李勤.提高学术期刊影响因子的途径[J].今传媒,2007,9:52-53 [9]刘洪.产业化.科技期刊的办刊思考[J].今传媒,2010(5):46-48.[10]李若溪,颜帅,赵大良,等.高校科技期刊改革的若干研究方向刍议[J].编辑学报,2010,22(2):161-164.[11]王亨君,黄振群,杜智涛.我国高校科技期刊管理体制与运营机制上存在的问题探讨.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24(2):176-177.[12]张建军,刘胜博,任延刚,等.科技期刊集团化产业化发展的研究热点问题分析[J].编辑学报,2010,22(2):113-115.[13]赵文义;王磊;杨琦.学术期刊的公共政策分析[J].科技与出版,2008,(11): [14]朱晓东,宋培元.关于我国科技期刊管理政策创新的思考[J].编辑学报.2006,18(2):83-86.[15]田静.促进科技期刊发展的政策建议[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3(2):208-210.[基金项目] 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基金会研究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
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基金会研究项目;黑龙江省出版理论研究会课题.[作者简介] 温泽宇(1981--)男,硕士,编辑,工作于哈尔滨理工大学编辑工作部,E-mail:xb-hust@163.com。徐状(1980--)男,硕士,编辑,工作于哈尔滨理工大学编辑工作部。甄志勇(1980年--)男,博士研究生,讲师,工作于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学院。
第四篇:科技创新我们在动手演讲稿
科技创新
我们在动手
亲爱的同学们:当你们看着可爱的动画片,玩着迷人的电脑游戏,坐上快速的列车,接听着越洋电话的时候,……你可曾意识到科学的力量,科学不仅改变了这个世界,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翻开20世纪的壮丽篇章,我们发现人类在这百年中不仅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更创造了无数科学奇迹。19世纪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凡尔纳的虚构,当时让人不可思议,他所幻想的登月旅行、飞机、远射程炮等,在20世纪都一一成为现实。在21世纪的今天,高科技更是无处不在。作为跨世纪的一代,我们又该以怎样的姿态去适应新世纪,担起新世纪的重担呢?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科学不只为尖端技术服务,也越来越多地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这就需要正处于青少年时代的我们热爱科学,学习科学。
我是班级的宣传干部,班级的黑板报总是由我来出。每当我用粉笔写完板报后,总感觉接触粉笔的手很干燥,如果不及时的清洗,过不了多久手就会脱皮,难受极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经过查询,我了解到,人的手接触粉笔后,皮肤粘膜会受到刺激,使皮肤变得干燥、粗糙,并伴有搔痒感觉,甚至脱皮。我对粉笔产生了巨大的兴趣,观察粉笔成了我每天的必修课:我发现教室粉笔槽中常有大量废弃的粉笔头;我发现老师的身上、头发上沾满白色的粉笔末;我发现上课时粉笔末在空气中飞扬……原来废弃的粉笔头每年要浪费数以亿计的原材料;原来粉笔末对健康和环境的危害无法估计;原来我亲爱的老师每天都被粉笔末包围!于是,我下决心改造粉笔!在一次剪贴报制作中,我突然发现固体胶的胶体能随着外壳装置的转动而内外伸缩,人的手不用接触胶体,只要抓住外壳就能完成粘贴的工作。把胶体换成粉笔!我激动得大叫出来。于是,我把整个固体胶来了一个大解剖——全部拆开,经过细致的观察,我发现只要找到与粉笔规格大小相匹配的固体胶外壳装置,就可以将粉笔像固体胶的胶体那样固定住。这样一来我就改造出了旋转式的环保粉笔,彻底解决了曾经困扰我的各种问题。
这次旋转式环保粉笔的创造,使我懂得了科学创意来源于生活,只有通过多观察、多动脑、勤动手,才会有所创新。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习科学,传播文明,在享受新生活的同时,更要创造新生活,做一个热爱科学的新一代,担负起新世纪的重任,为我们祖国的明天,谱写出更加辉煌的诗篇!谢谢大家。
第五篇:在变革的环境中寻求图书馆的创新变革(最终版)
在变革的环境中寻求图书馆的创新变革
——美国7大图书情报机构考察调研报告
初景利/许平/钟永恒/杨志萍/秦聿昌/宋亦兵/薛慧彬/阎军/周津慧/张小云 2012-11-15 15:03:00 来源:《图书情报工作》(京)2011年1期
【英文标题】Innovative Changes of Libraries in a Changing Environment:Investigation into the SevenLibrary and Information Institutes of USA
【作者简介】初景利,男,1962年生,教授,编辑出版中心主任,发表论文117篇,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北京100190;许平,女,1952年生,高级工程师,党委书记,副馆长,发表论文约10篇,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北京100190;钟永恒,男,1965年生,研究员,馆长,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副馆长,发表论文30余篇,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武汉分馆,武汉430071;杨志萍,女,1967年生,研究馆员,副馆长,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馆长助理,发表论文40余篇,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成都分馆,成都610041;秦聿昌,男,1961年生,研究馆员,馆长,发表论文17篇,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图书馆,上海200032;宋亦兵,男,1965年生,高级工程师,副处长,发表论文11篇,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信息情报中心,广州510530;薛慧彬,男,1966年生,研究馆员,馆长,发表论文10篇,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信息中心,上海201800;阎军,男,1968年生,副研究馆员,主任,发表论文3篇,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图书信息中心,北京100083;周津慧,女,1957年生,研究员,馆长,发表论文30余篇,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图书馆,北京100190;张小云,女,1965年生,副研究馆员,主任,发表论文30余篇,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文献信息中心,乌鲁木齐830011
【内容提要】对美国七家文献情报机构的实地调研得出如下结论:图书馆有比较清晰的战略规划和发展思路;图书馆有非常健全的业务体系和运行机制;十分突出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与服务模式;学科馆员在图书馆服务转型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十分重视最新技术在图书馆工作中的应用;重视图书馆组织结构调整与文化重构;图书馆联盟的作用正变得日渐突出;图书馆通过创新探索谋求自身的发展。美国同行调研引发的思考和建议是:持续加强图书馆的发展定位与战略规划与设计;进一步加强以用户和服务为中心的业务布局和结构调整;积极改进图书馆的基础业务设施建设;加强信息技术与图书馆业务的融合;加强图书馆统筹协调与协同的能力;加强人员队伍的能力建设与培养。
The investigation conclusions include: the libraries have a clear strategic plan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the libraries have complete business system and operation mechanism;stressing on the user-centered service value and service models;subject librarians are play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s in transition of the libraries;stressing on the use of new technology in library work;stressing on the adjustment of organization and culture re-constructing;library consortia are play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s;libraries are developing themselves by innovation and exploration.The thoughts and suggestions from the visit are: continuous planning and designing of library's position and development;further development of user-centered business layout and structure adjustment;improving library's basic operations and facilities;integra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library business;improving the capabilities of coordination and collaboration;improving the capabilities and training.【关 键 词】美国/图书馆/创新/转型USA/Library/Innovation/Transition
2010年5月8-18日,在中国科学院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组织总分馆及全院部分研究所图书馆员组成10人考察团,利用国家科学图书馆学科化服务高级培训班的机会,赴美国7个主要的图书情报机构实地考察调研美国图书情报服务的最新进展与变化。这些机构包括斯坦福大学图书馆、加州数字图书馆(CDL)、联机图书馆中心(OCLC)、耶鲁大学图书馆、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国会图书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图书馆。考察团成员亲身感受到了代表国际图书馆界先进水平的美国主要研究性图书情报机构近些年来的发展变化,所接收的信息量巨大,受到的启发颇深,引发的思考良多。主要收获
1.1 图书馆有比较清晰的战略规划和发展思路
国外主要的研究型图书馆,均十分重视图书馆战略规划的制订,并通过实施持续的战略规划,不断明确发展思路,推进图书馆的发展,保持图书馆在大学或所属机构中的地位和长远影响力。战略规划有短期的,有中长期的,并且定期进行修订。战略规划成为指导图书馆今后改革与发展的指南。
国会图书馆于1998年底就建立了一个数字化未来小组,担负着把电子资源和技术与图书馆主要服务和业务整合到一起的职责。其目标不是成为一个国家数字图书馆,而是成为一个完全拥有并整合过的数字化资源,同时对自身进行改造的国家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数字化未来发展计划所倡导的目标就是确保全体各阶层的公民能够可靠地、方便地检索到数字化资源。为此,国会图书馆还建立了一个国家数字化战略顾问委员会,推出了由其牵头的美国国家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和保存计划(NDIIPP)[1]。
国会图书馆制订的2008-2013财政战略规划,在资源建设、用户服务、推广应用、组织协同以及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各自的发展战略目标和实施策略[2]。该战略规划定位清楚,目标明确,措施具体,前瞻性强,堪称图书馆战略规划的经典和模板。国会图书馆希望未来在以下两方面处于领导地位:①确保知识和信息的获取;②促进国会及其成员对图书馆资源的创新性使用。
斯坦福大学图书馆新的工程分馆(SEQ2图书馆)规模不大,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个专业图书馆,不拘泥传统,很有创新性和前瞻性。它提出的愿景是成为信息协同实验室(Information Collaboratory)[3],在理念和建设模式上超越了传统图书馆的认识,对研究性图书馆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耶鲁大学图书馆的战略规划强调基于耶鲁大学动态的、不断发展的教育使命。随着新的研究领域的不断开拓,这些新领域对图书馆收藏和图书馆员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耶鲁大学图书馆规划将永远是一个正在进行的工作,最近更新的战略规划于2009年7月提出[4]。规划确定了图书馆在未来的五年里将致力于三个目标领域,此目标领域将集中在有益于图书馆及其用户的产出成果上。
耶鲁大学医学院图书馆2009-2012年战略计划提出了图书馆今后发展的目标和行动[5],特别强调五大目标:提供对医学图书馆馆藏和服务的广泛利用;建立和维护世界级的馆藏;开展馆外的推广活动;提供激发创造力、生产力、沟通及协作能力的激发智力的环境;树立员工终身学习和教育的文化。五大目标清晰明确,不仅强调资源、服务和环境,还强调融为一体的组织文化,这对于保障其他目标的实现是十分重要的。
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2010-2013年战略规划[6],强调通过深入合作、消除重复工作和实现规模效率来寻求系统性改革,并强调资源收集和专业化知识对广泛的学术群体的独特价值,也将通过实行强有力的领导来致力于具有影响力的变革。这些领域包括信息政策、学术研究的开放获取、知识产权、教学中的技术创新、网络内容的收集管理以及全球资源的持续访问。该规划为图书馆制订今后若干年的发展蓝图提供了重要参考。很多方面也许是今天的图书馆所不大关注的,但一定是图书馆未来发展的重要选择。
战略规划不仅仅是战略构想,其运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对制订什么样的战略规划具有重要的影响力。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图书馆(JHU)利用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card)、用户需求调查等方法,制订了图书馆发展战略,并每年审订。用户需求调研的途径包括:通过每个院系的图书馆员,设计并进行服务调查,通过师生咨询委员会,通过BBS、Facebook、Twitter等。
1.2 图书馆有非常健全的业务体系和运行机制
无论什么类型和规模的图书馆,都有自身的业务体系和运行机制。在技术发展迅猛的形势下,图书馆更要加强业务体系的建设,重视运行机制的建设。变革旧的业务体系,建立健全新的业务体系和可靠的运行机制,是一个艰难的过程。美国图书馆始终遵循因应而变的策略,保持业务体系的动态变化和稳定发展。
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在有关的政策中特别重视图书馆馆藏发展,如馆藏加工工作、长期保存问题,对资源的发现、获取、传递和服务等问题考虑得特别细密和坚实,重视这些基础服务在数字环境下的扎实发展[7]。其他各图书馆均将资源建设与管理作为图书馆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给予高度重视。
资源揭示问题随着资源数量和类型的增多而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关键。斯坦福大学图书馆建有功能强大的集成化图书馆目录检索系统,海量的图书馆资源通过其集成化的图书馆资源检索系统的组织和揭示,使用户可以极其简易、快捷地查询到相关文献。目前斯坦福大学图书馆的在线目录系统已经由原来的Socrates系统升级到新版的Search Work系统[8]。该系统的特点是集成性、易用性、互通性,功能十分强大,是斯坦福大学图书馆近期的工作亮点。其技术的先进性、资源的开放性、功能的广泛性、界面的友好性、利用的方便性,与传统OPAC的呆板、单一形象完全不同,给用户带来了与时代同步的全新的利用图书馆的体验。
在数字化网络化的环境下,图书馆场所和空间的重要性似乎受到置疑。创新物理图书馆功能,发挥场所和空间的作用,已成为国外大学图书馆关注的热点问题。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图书馆强调,尽管越来越多的虚拟研究和学术环境带来了快速的变化,图书馆作为场所仍然至关重要。图书馆是从事学术和社会活动的主要场所。国外大学图书馆的实践证明,图书馆不能没有物理空间,图书馆场所的作用仍将是不可替代的。当然,需要结合新的信息环境和用户变化了的需求,改革和创新物理空间的功能。
图书馆的人员管理和发展也需要建立科学合理、具有激励作用的岗位聘任制度。与许多其他图书馆一样,耶鲁大学图书馆有一个等级式岗位聘任制度,同时也是晋升审查制度,用以奖励在岗位或专业领域取得成绩的员工,为非管理岗位的员工提供了一个晋升的机会。等级式岗位聘任制度设置5个馆员级别。
国外图书馆的运作非常重视民主管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Welch医学图书馆通过设置各种委员会进行讨论,这些委员会一般都是定期开会,委员会的成员一般是来自各个部门的代表。设置主席和当选主席,一般任期两年。当选主席是下一届的主席。这些委员会讨论各种相关的业务工作,并就某些问题(不仅仅是业务工作,包括图书馆的管理、教育、评估等)形成建议方案,委员会每次讨论的记录在会后发布在内网上。
无疑,所有的图书馆都在经历从传统图书馆到新型图书馆的转型中。在此过程中,图书馆经历着全方位的变革。斯坦福大学图书馆工程新馆的物理馆舍面积大幅下降,大部分馆藏纸本资源转移到辅助书库,印本书刊资源数量急剧下降,而网络资源、电子资源大幅增加。学科馆员也由原来的2名增加到4名。新馆正在实施的新技术包括电子通报板、电子阅读器(亚马逊Kindles和索尼阅读器)、滚动显示板、触摸屏信息终端RFID与自助式的借还书系统、手机参考咨询(测试)等。
1.3 十分突出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与服务模式
美国各图书馆将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作为图书馆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图书馆的一切工作和全部使命就是保证为用户提供高品质的服务。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图书馆将“用户第一”(customer is always the first)作为图书馆服务的最高准则。许多图书馆都通过实实在在的目标与措施将用户为本落实到每一个过程和细节。
各馆的服务内容与方式体现了各自的需求特点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系统提供一般问讯服务、研究和情报服务、数据库服务、图书馆利用指导、残疾人服务缩微复制和照相服务、打字服务、计算设施提供等。斯坦福大学工程图书馆服务包括:知识管理服务、信息素质教育、参考咨询服务、课程服务、流通服务、文献传递服务、学习空间的管理、技术服务。
国会图书馆的服务特点:资源数量巨大,类型繁多;细分用户,为每一类用户提供适合的入口和途径检索方式多样,并且在每种检索方式下都说明可检索的资源种类、内容等,方便用户选择;注重资源内容的揭示与传播:资源以用户易懂的主题名称进行组织,在首页上突出一些热点资源,全方位向用户展示、传播馆藏,特别是那些非纸质的资源;为残疾人提供服务,体现了普遍均等的理念;在服务中,推与拉结合,用户可以定制内容,馆员也可以将资源推荐给用户;注重版权,成立版权办公室,在资源(特别是图片)和网页的某些位置都有版权声明。
美国高校图书馆普遍重视为学生和教师提供研究学习空间,可以是个人的学习小间,也可以是面向小组的讨论室。斯坦福大学格林图书馆及分馆为教师、学生提供不同类型的研究、教学、会议空间。格林图书馆的学习空间分成博士论文研究室、教师研究室和研究包厢等类型。法学院图书馆向本院师生提供会议室,须提前一天预定。法学院图书馆的参考休息室提供作者阅读和讨论其作品的场所,大约一个季度一次,由法学类图书作者与读者见面座谈。耶鲁大学医学图书馆设有特色自修室。耶鲁法学院图书馆的四楼和五楼还专门为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单独开辟了一个约三平方米的工作间,门牌上标有学位名称、姓名和国籍,但只能保留一年,主要是方便学生撰写博士论文。
美国图书馆的服务不仅仅表现在其提供的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上。美国图书馆员对用户的高度信任带来了图书馆与用户之间和谐默契的关系,图书馆具有亲切感,具有吸引力,为用户创造了一种宽松、自由、宾至如归的环境与氛围。
1.4 学科馆员在图书馆服务转型中的影响越来越大
美国大学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制度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环境下,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担负着新的使命和重大的责任。学科馆员成为推动图书馆服务转型的核心力量。学科馆员不仅数量多、层次高,而且在服务上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很强调与教学科研过程结合的嵌入性。
耶鲁大学图书馆列有167个学科,由155名学科馆员负责。每个学科馆员既要负责有关学科文献的预订、购买、检索、咨询,又要负责学科课题,承接学科项目。耶鲁大学学科馆员参加校内外相关学科学术研讨会是其日常工作职责的一部分。
耶鲁大学医学院图书馆的“个人图书馆员”(Personal Librarian,简称PL)很有特点[9]。PL项目是1996年提出的设想,想以此与医学中心的学生取得联系。PL项目为每一名新录取学生配备一名图书馆员,此图书馆员与此新生在耶鲁的整个学习生涯中保持联系。一般是每个PL每年负责10-20个新生,这样这些学生4年的学习过程中,每个PL要负责80-100个左右的学生。PL提供如同单一联络点的图书馆服务,是一切与图书馆事物相关的“中间人”,甚至可以提供不是特定的图书馆的事情的服务。如果PL不知道答案,他们会尽力找出谁可以解决用户的问题。PL全年将多次与用户联系,让用户了解新的和令人激动的资源,或在图书馆为用户服务。
其他各馆学科馆员的名称不同,所承担的责任也各有差别。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图书馆则设立信息专员(Informationist)岗位[10]。他们的观点是,图书馆作为科研基础,应该向用户呈现新的维度,将图书馆员作为信息资源融入临床、研究和教学队伍中。Welch 医学图书馆的信息专员服务主要包括三大方面:信息需求评估,协助和参与各种服务,与教职工在临床、研究和教育的深度项目上进行协同和服务。Welch医学图书馆10名临床与公共健康图书馆员角色由院系联络员(Liaison)转变成院系的嵌入式信息专员(Embedded-Informationist)。嵌入式信息专员服务模式由一系列个性化信息服务组成:在用户所在的科研、教学和临床医疗的地点提供服务,随时随地与用户合作,将图书馆员嵌入用户工作流程,更快地回答用户的问题,更有效地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努力成为用户在科研上和医疗团队中的信息专家。
斯坦福大学图书馆设置了近40名学科馆员提供研究咨询服务。这些学科馆员并不集中在一个部门,而是隶属于“馆藏与服务部”下面的各个资源组(分馆)。学科馆员的一个很重要的工作是馆藏资源建设。馆藏资源建设(特别是网络信息资源)是学科馆员开展服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学科馆员参与馆藏资源建设要求学科馆员对相关学科的各类信息资源进行深入研究、评估、比较,而熟悉学科信息资源是学科馆员开展工作的基本功。学科馆员的另一个重要工作是帮助用户高效、正确地使用信息资源。
斯坦福大学工程图书馆学科馆员的重要任务角色是学科编辑和主题导航。他们作为“频道编辑”要创造定制化的知识环境,包括学科门户、信息工具包和专业化的联机馆藏和服务。为了帮助研究人员及时了解学科最新进展,学科门户必须是高度专业化的,并持续更新。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越来越需要建立基于主题和学科的知识环境,向用户推送内容,提供FAQ作为基本的参考服务,编制图书馆辅导材料。他们将是成功的“频道编辑”,与各学科的教师和相关领域的信息产品提供者都保持密切联系。
斯坦福大学十分重视Web2.0式的学科化服务。图书馆的咨询参考中心、Search Works项目组、法学院Crown Law图书馆、商学院Jackson图书馆等都建立了自己的博客、微博、Facebook网站,充分运用Web2.0手段向用户介绍图书馆馆藏和电子资源、图书馆服务,介绍图书馆的活动。Branner地球科学图书馆还在著名的Delicious网摘系统(社会书签系统)上开设账户提供信息服务。法学图书馆五位图书馆员联合创建了一个学科化服务的博客“法律研究plus”。
1.5 十分重视最新技术在图书馆工作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超乎寻常,也给图书馆的服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与国内相比,国外图书馆对新的技术跟踪非常敏感,对新技术的应用非常及时,对新的技术形成快速的反应能力,而且能有效地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能力。技术的应用似乎没有时滞,应用的领域是全方位的,并且更加注重应用的效果,技术的应用与图书馆的业务工作结合得非常紧密。
在美国的很多大学,电子资源不仅可以通过网络获取,而且可以通过移动设施利用。耶鲁大学图书馆的电子图书从2005年的475000本已经增加到2009年的超过100万本。目前,耶鲁大学的电子图书有84%可以通过Apple iPod Touch或iPhone正常进行阅读,使用Sony Reader、iRex iLiad和Amazon Kindle 2.0的读者可以正常使用24%的电子图书资源。耶鲁大学图书馆将努力扩展使用移动设备的信息环境,增强图书馆对移动设备接入获取学术资源的支持。
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对新技术的应用十分敏感,有多个部门的工作都与技术的应用有关,提供与技术相关的服务,如数字化研究与学术服务、新媒体教育与研究服务、版权咨询服务、数字社会科学服务、学术交流计划、电子数据服务和分析软件、创新服务工具或系统。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还十分重视利用新技术和服务嵌入到科研和教学、学习信息环境中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如网络浏览器(LibX、搜索插件、Zetero)、课程管理系统以及社会网络环境(Facebook、Twitter),使社会网络环境能够通过网站和目录进行信息共享(RSS、Add This、APIs)。
一些Web2.0的技术方法和服务方式在美国大学图书馆十分普及。斯坦福大学图书馆的很多服务部门都开设了BLOG、Facebook、Twitter、社会网摘等账户,利用RSS聚合、Alert订阅等Web2.0手段开展图书馆服务。工程图书馆已推出电子阅读器(如Kindles和Sony-Reader)的借阅,同时还在探索手机信息咨询服务,新馆所有图书都安装RFID并实现读者自助借还书。
1.6 重视图书馆组织结构调整与文化重构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大学图书馆就尝试全面的质量管理与业务重组等管理方法,对图书馆内部业务部门进行组织调整、机构改革,期望能够运用最优化的管理方法重新设计图书馆的运作程序,实现图书馆内部业务部门的组织重组,从传统图书馆转型为新型图书馆。例如,耶鲁大学图书馆将采访、编目、期刊等合并成为加工服务部,使图书馆的业务流程更加合理,更好地适应新的信息环境变化的需要。
斯坦福大学图书馆的全称是“斯坦福大学图书馆和学术信息资源”(Stanford University Libraries & Academic Information Resources,简称SULAIR)。SULAIR 包括大学图书馆系统、学术计算系统、Highwire出版社和斯坦福大学出版社[11]。SULAIR是全美高校中唯一的集传统与数字图书馆服务、学术计算服务支持、大学传统和网络出版服务于一体的机构。这样一种改革似乎预示着图书馆、信息资源、计算资源、出版功能的整合,顺应的是学术交流流程一体化的发展要求。
耶鲁大学强调树立对员工终身学习和教育的文化,认为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其工作的各个方面取得成功以及图书馆自身要满足其所有目标,终生学习和教育文化是必不可少的。在此学习文化中,所有工作人员技能和经验都可以与他人分享。在可能的情况下,学习目标的实现既要明确又要可衡量。
许多变化正在影响着研究型图书馆及其在提供信息服务中的角色,一些职员所发挥的作用也随之发生改变。这不只是图书馆员需要掌握新技术的简单问题,而是需要图书馆员对新职位进行重新定义和认知。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认为,组织的文化必须通过培养对职位性质和工作方式变化的高度敏感性,以此适应业务环境的快速发展。为了继续实现组织目标,需要支持和鼓励员工不断更新他们的技术。工作空间必须从结构、技术和人体工程学角度进行设计,以支持各个领域有效地服务和工作。
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在2010-2013年战略规划中[6],提出在经济环境许可的前提下,增加员工培训和发展的经费,将资金集中在有利于组织未来成功的培训活动上,鼓励员工获取适合他们的工作职责和事业发展的培训机会等。
1.7 图书馆联盟的作用正变得日渐突出
图书馆联盟是各个独立的图书馆或图书馆系统的一种组织形式,通常旨在资源共享。联盟成员可限于某一地区、图书馆的类型或学科专长。在信息资源迅速增加、经费资源有减无增的形势下,图书馆需要更多地利用网络,利用图书馆联盟,拓展自己的资源范围,延伸服务领域。在今天的国外图书馆,联盟已经成为图书馆的一种生存方式和发展模式。在美国,图书馆的联盟有多种多样。其中加州数字图书馆和联机图书馆中心,是两种重要的但性质不同的图书馆联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加州大学有10个校园图书馆(100余个图书室),加州大学数字图书馆(California Digital Library,简称CDL)是加州大学的第11个图书馆(虚拟数字图书馆),建立于1997年。它致力于利用正在改变着数字信息访问和出版方式的新兴技术,通过与加州大学图书馆和其他伙伴进行合作,逐渐汇聚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研究型数字图书馆之一。它改变了教师、学生和研究人员的发现和获取信息的方式。其使命是支持加州大学的学术事业并扩大学校的公共服务体系[12]。
CDL负责为加州大学10个图书馆及其服务的社区提供全球学术资源的整合及有效利用的支持,功能包括提供对持久、通用、高质的电子资源的创建、采集、整理、改编、注释、展示和长期管理。此外,CDL还为科研、教育、学习提供在线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工具,使加州大学各图书馆能够有效地共享其资源及获取更多的数字信息。CDL注重其特色服务项目,强调其数字馆藏的管理与发展、学术出版模式的创新及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CDL提供的服务主要是在促进在学术和教育出版,内容收集、整合和网站建立,电子资源的保存这三个领域中有效地使用CDL功能。
OCLC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组织联盟,是一非营利性组织,由成员单位组成图书馆服务和研究。它始终遵循着“扩充获取世界信息的途径,以向图书馆和用户提供服务来减低获取信息的费用”的理念实现自身发展。它从最初的俄亥俄54个图书馆发展到72000个,涉及国家达171个,语言和方言数超过470种,拥有178 954 122条书目信息[13]。
OCLC在以下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图书馆工作标准化,实现图书馆资源的无缝链接,资源共享,网络服务,图书馆联盟服务。
最新发展计划即指OCLC在需求牵引下实时出台的最新规划。21世纪以来,OCLC的最新发展计划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全球信息网络规划。通过汇集数据数字通信和信息技术,在数字文献集合和存储服务方面帮助图书馆成为数字信息的提供者。
OCLC的研究活动计划。成立研究机构,从知识获取、需求发现、技术研究等多方面进行立项研究,有效支撑OCLC不断创新发展。
Open World Cat先导计划。先导计划的宗旨是通过商业性的网络搜索引擎在网上将图书馆的记录公之于世,使图书馆吸引更多的“眼球”,最终发展为基于Web的全球网络信息资源。
OCLC全世界博硕士论文发展规划。2006年OCLC凭借WorldCat数据库中庞大丰富的高质量硕博士论文资源,将WorldCat数据库中所有硕博士论文和以OCLC成员馆编目的论文为基础的出版物进行整合,开发成“WorldCat硕博士论文数据库”。
云计算图书馆建设规划。2009年4月23日,OCLC宣布即将推出基于WorldCat书目数据的“Web 级协作型图书馆管理服务”,被公认为是一项云计算服务,其目标是取代各类型图书馆的集成管理系统。
此外,OCLC还发起WorldCat Mobile项目,把各个图书馆的馆藏变成移动设备上可见资源,它允许用户通过掌上电脑(PDA)或智能手机向附近的图书馆发送Web请求,然后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搜索并利用图书馆资源。
无论是CDL,还是OCLC,都是集成成员馆的力量和优势,充分地利用现代技术成果,解决一个图书馆自身能力而无法解决的问题,为各个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基础,也使得各个图书馆可以更加专注于个性化的服务,充分地适应用户的特定需求。借助于联盟,图书馆将能够更有效地抓住发展的机遇,更大地拓展发展的空间,节省成本,资源共享,在竞争中获得发展的主动权。
1.8 图书馆通过创新探索谋求自身的发展
在变化的时代,需要创新的思维和不断探索与改革。改革没有既定的模式,没有各种束缚,唯有用户的需要和改进服务的需要。不适应,则消亡(adapt or die),是同样适应于图书馆的一条法则。图书馆的创新探索需要结合本馆的实际。
在今天和未来的年代,资源的形态将完成一个重大的转型。约翰霍普金斯大学Welch医学图书馆通过订购各种与医学相关的数据库为用户提供信息资源,该馆有一个行动计划,其中比较核心的内容就是减少印本的订购,增加电子资源,提供优质服务。其目标是到2012年,基本不再订购印本;到2015年,馆藏将全部实现电子化。
斯坦福大学图书馆未来的削减订购策略包括:咨询学校教学科研人员,确定最优先级的信息资源;取消印本书刊的复本订购;尽可能将印本或“印本+网络版”的订购模式转变为“online only”模式;执行费用绩效分析,取消使用成本高的出版物,按需获取文章;减少图书和其他非刊类支出;继续执行有利于学校的合作协议;监测和影响学术出版的未来趋势。
斯坦福大学工程图书馆将建立一个应用软件图书馆,包括从产品发现到产品可视化工具,用以支持所有相关工程领域的教学活动。斯坦福商学院图书馆为读者提供一款小软件FastJack。它是一款浏览器插件,通过这个插件集成了多种实用的功能,读者可以直达图书馆的相关服务。
斯坦福医学院图书馆网站专门辟出“支持作者”服务栏目,为师生的论文写作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包括:文献传递、NIH出版政策解读、期刊投稿指南、写作课程、元分析支持、Endnote支持、版权咨询。期刊投稿指南列出了超过3500种期刊的投稿说明。思考与建议
美国7个图书情报机构考察活动,给了笔者很多的思考,也促使笔者更深层次地反思和分析国内图书馆所存在的问题,积极地探寻我国研究型图书馆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2.1 持续加强图书馆的发展定位与战略规划和设计
战略规划是保障一个机构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面向“十二五”,更需要清晰而系统的图书馆发展规划。通过规划,明确图书馆的定位和发展方向。要充分地认识到,今天的“图书馆”只是一个名称而已,图书馆应集成平台、工具、系统、内容、服务、环境等多种功能,以数字化、网络为基本发展策略,以“用户第一”作为基本的服务理念,体现“用户在哪里,服务就在哪里”的服务模式的变化。
2.2 进一步加强以用户和服务为中心的业务布局与结构调整
图书馆要尽快适应从传统图书馆到新型图书馆的转型,就需要推进图书馆的业务布局和结构的调整,推进制度和模式的创新,采用有分工的、专业化的、有效的、可持续的模式和机制,建立职责任务明确、分工协同合作的服务团队,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需求。要继续增加一线服务的投入和力量,保持一支能力超强的一线服务队伍,并提供在资源配置、技术支持、能力培训等方面的有效支持。
2.3 积极改进图书馆的基础业务设施建设
在调整战略迎接新信息环境挑战、加大新信息技术应用的同时,仍然需要高度重视和夯实图书馆服务的基础,并且用新的技术和手段提升基础服务工作水平,使之成为用户和图书馆员开展服务的重要工具和基础。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馆藏或特色馆藏,加强资源共建、共享,加强对馆藏评价的研究,提供学科导航服务。
2.4 加强信息技术与图书馆业务的融合
图书馆员的服务需要与信息技术部门的发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图书馆员的服务不能简单建立在手工服务的基础上,尤其在知识服务日渐成为学科服务的趋势的背景下,图书馆服务需要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提升服务的效率和水平,将图书馆员从血汗劳动中解脱出来。我们在新技术的推动方面,速度不够快,幅度不够大,效果不够明显。加强技术应用的效果导向,技术应用与一线需求、一线人员有机绑定、密切协同。保持一支活跃的、持续跟踪技术变化、随时维护技术的专业技术队伍是十分重要的。
2.5 加强图书馆统筹协调与协同的能力
要积极借鉴CDL和OCLC的经验,认真研究、分析CDL和OCLC的联盟模式,构建云计算图书馆框架下的知识发现、知识重组、知识服务与知识导航环境。为此,需要认真地研讨与分析各种问题,在机制、体制、组织模式、顶层设计、实施方案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与设计。特别需要重视研究项目、所开发的产品或工具在深度和实用性、符合性、易用性等方面更加贴近科研一线的需求,同时建立相应的规范、标准及方法体系,保证研究成果和技术成果得到有效、广泛的利用。
2.6 加强人员队伍的能力建设与培养
近年来不少图书馆引进了一大批硕士和博士,为文献情报工作的跃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传统图书馆工作人员还无法被取代,新的人员的能力提升还需时日。在这样一个关键的时期,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加强对所有在岗人员的能力建设与培养,加强投入,肯于花费更大的代价,采取引进与培养并举的政策,打造一支能适应今天和今后图书馆发展需要的文献情报队伍。图书馆未来的发展,取决于今天能造就一支什么样的队伍。人才队伍建设与发展,是每一个图书馆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National digit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and preservation program[2010-10-03].http://.[12]CDL: Mission, Vision and Values.[2010-10-03].http://.[13]OCLC.[2010-10-03].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