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在本学科范围内,具有宽广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备较强专业研究能力和开阔的学术视野,能够独立从事本学科或相关专业的创造性学术研究工作的高层次研究人才。
二、研究方向
1、先秦两汉文学研究
研究先秦两汉文学的发生、发展、嬗变、本质特征、艺术成就,以及先秦两汉文学与文化的关系等学术前沿问题。
2、魏晋南北朝至唐代文学
研究这一历史时期各种文体的兴衰、嬗变,各种文学流派的形成、兴盛、影响,各朝代表作家的文学成就、历史地位,玄学与文学的关系、佛教对文学的影响等学术问题。
3、宋元文学
研究宋代文化与文学的关系、宋代诗文的艺术渊源和艺术成就、宋词兴盛的原因、艺术成就和宋代的代表词人、元曲艺术特征和艺术成就等学术问题。
4、明清文学
主要研究这一历史时期的叙事文学,尤其是小说、戏剧的兴衰、特征、成就及其在文学史的地位和影响等学术问题。
三、学习年限及学分
一般为三年,在职博士及同等学力博士生可考虑处长至五年,学分不得少于20学分。
四、课程设置
(一)学位课程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任课教师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5431
第一外国语14441、2
中国古代文学史专题研究5442戴建业谭邦和 魏晋南北朝至唐代文学专题研究5442戴建业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题5442张三夕等
明清文学专题研究5442谭邦和
(二)选修课程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任课教师魏晋南北朝代表作家研究5433戴建业
明清代表作家、作品研究5433谭邦和
五、调查研究
本专业博士生调查研究的形式主要是到大型图书馆查阅资料,参加与本专业有关的学术会议,与海内外同行建立广泛的学术联系。调研开始前,导师应指导博士生拟定调研计划;调研结束后,博士生应写出调研报告,由导师评定成绩。
六、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
1、本专业博士生在校期间至少应完成2篇课程论文、2篇学年论文,其中至少应有2篇论文在核心刊物上公开发表。
2、本专业博士生至迟应在第3学期中期确定学位论文题目,期末通过开题报告,并订出学位论文的写作计划。
3、本专业博士学位论文的选取题应在充分了解该选题的研究历史与现状、大量占有第一手与该选题相关材料的基础上确定,选题应具有一定的学术难度,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七、培养方式与方法
1、为了博士生能博采众长,本专业博士生培养,采取导师领导下的博士生指导小组负责制,指导小组由指导教师和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或已取得博士学位的教师3-5人组成,其中最好有一人为相邻专业的教师。
2、在第一学期的中后期,博士生在导师指导下,订出个人学习(培养)计划,该计划博士士生本人填写,经导师和专业指导小组级长审定后,分别让博士生本人、导师保存,并报院及研究生处备案。
3、讲授与研讨并重。
4、定期进行读书报告会。
八、其他
1、凡以同等学力或跨学科攻读本专业博士学位课程的研究生,须补修本学科硕士学位课程3门,并与硕士生同堂同卷考试,成绩存入学习档案,不计学分。
2、本专业博士生在学期间,必须至少参加2次学术活动,并将有关情况记入《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登记表》。
3、凡本培养方案规定的学习项目均须进行考核。考核方式、成绩评定标准及有关要求,按《华中师范大学关于研究生考核及成绩管理的暂行规定》执行。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史专题研究总学时:54学分:4开课学期:2
开课单位:古代文学教研室任课教师:戴建业谭邦和
内容概要:根据各届博士生的实际情况,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选取若干专题进行讲授和讨论,使博士生对有重要学术意义的专题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同时进一步培养他们对学术的敏感。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朱熹:《诗集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2、杜预:《左传集解》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3、焦循:《孟子正义》中华书局1986年
4、郭庆藩:《庄子集释》中华书局19615、王先慎:《韩非子集解》中华书局1985年
6、洪兴祖:《楚辞补注》中华书局 1983年
7、朱熹:《楚辞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8、萧统编、李善注:《文选》中华书局1977年影印本
9、文心雕龙注刘勰撰范文澜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
10、诗品集注锺嵘撰曹旭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11、文史通义校注章学诚撰叶瑛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
12、中国小说史略鲁迅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
13、宋元戏曲史王国维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14、中国中古文学史刘师培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
15、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总纂:《中国文学通史》(系列)人民文学出版社
16、郭预衡:《中国散文史》上中下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17、马积高:《赋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18、王运熙、顾易生主编:《中国文学批评通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19、罗宗强:《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中华书局1997年
20、罗宗强:《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中华书局1998年
教学方式:讲 授、讨论、自学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魏晋南北朝至唐代文学专题研究 总学时:54学分:4开课学期:2
开课单位:古代文学教研室任课教师:戴建业
内容概要:选取六朝及唐代文学史中的若干专题进行讲授和讨论,使博士生关注这一历史时期文学史研究的前沿课题,一方面培养他们对学术的敏感,另一方面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陈寿:《三国志》中华书局1959年
2、房玄龄:《晋书》中华书局1974年
3、李延寿:《南史》中华书局1975年
4.《旧唐书》中华书局1973年
5、逮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上、中册中华书局1983年
6、彭定求等编:《全唐诗》,世纪中华书局1960年
7、董诰等编:《全唐文》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8、王琦注:《李太白诗集》中华书局1979年
9、杨伦:《杜诗镜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10、韩愈:《韩昌黎文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
11、柳宗元:《柳宗元集》中华书局1979年
12、陈寅恪:《金明馆丛稿初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13、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14、钱锺书:《管锥编》中华书局1986年
15、钱锺书:《谈艺录》中华书局1984年
教学方式:讲 授、讨论、自学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中国古典文献学专题
总学时:54学分:3开课学期:3
开课单位:文学院任课教师:张三夕、戴建业等
内容概要:本课程根据中国古典文献学基础理论知识的专业要求,主要围绕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年代学、历史地理学等领域进行专题性讲授,培养博士研究生能够独立地运用这些专业知识的理论和方法,对古代文学典籍进行标点、校注、翻译、编目、考订等多方面的按理工作,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文学史、文艺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的现代理论和方法,对一般古代典籍进行综合而深入的研究。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中国文献学》,张舜徽,中州书画社
2、《四库全书总目》,纪昀,中华书局
3、《四库提要辨证》,余嘉锡,中华书局
4、《说文解字注》,段玉裁,上海古籍出版社
5、《尔雅义疏》,郝懿行,上海古籍出版社
6、《校雠广义》(1-4册),程千帆、徐有富,齐鲁书社
7、《读书杂志》,王念孙,江苏古籍出版社
8、《校勘学释例》,陈垣,中华书局
9、《十三经注疏》,阮元编,中华书局
10、《批判史学的批判》,张三夕,台湾文津出版社
教学方式:讲授、自学、讨论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明清文学专题研究
总学时:54学分:4开课学期:2
开课单位:古代文学教研室任课教师:谭邦和
内容概要:主要选取这一历史时期的叙事文学,尤其是小说、戏剧的若干专题进行讲授和讨论,使博士生对明清两代叙事文学研究历史、现状及相关学术的前沿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他们的理论修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2、胡适:《中国章回小说考证》
3、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
4、阿英:《晚清小说史》
5、石昌渝:《中国小说源流论》
6、杨义:《中国古典小说史论》
7、(美)浦安迪:《明代小说四大奇书》
8、浙江古籍出版社:《中国小说史丛书》
9、张庚、郭汉成:《中国戏曲通史》
10、郑传寅:《中国戏曲文化概论》
11、中国戏剧出版社编:《中国古典戏剧论著集成》。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自学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魏晋南北朝及唐代表作家研究总学时:54学分:3开课学期:3
开课单位:古代文学教研室任课教师:戴建业
内容概要:本课程根据博士生的专业方向,讲论魏晋南北朝及唐代表作家,以加深博士生这一历史时期的专业基础、理论修养、思辨能力。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逮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上、中册中华书局1983年
2、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
3、陈伯君:《阮籍集校注》中华书局1987年
4、戴明扬:《嵇康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
5、楼宇烈:《王弼集校释》中华书局1980年
6、汤一介:《郭象与魏晋玄学》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年
7、王瑶:《中古文学史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
8、高棅:《唐诗品汇》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9、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中华书局1983年
10、王琦注:《李太白诗集》中华书局1979年
11、仇兆鳌:《杜诗评注》中华书局1979年
12、刘开扬:《高适诗集编年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13、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
14、孟浩然:《孟浩然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15、韩愈:《韩昌黎文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
16、柳宗元:《柳宗元集》中华书局1979年
17、冯浩:《樊南文集详注》中华书局1987年
教学方式:讲 授、讨论、自学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明清代表作家、作品研究总学时:54学分:3开课学期:3
开课单位:古代文学教研室任课教师:谭邦和 内容概要:本课程根据博士生的专业方向,讲论明清两代的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以加深博士生这一历史时期的专业基础、理论修养、思辨能力。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王守仁:《王阳明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2、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3、沈德潜、毕准:《明诗别裁》中华书局1975年
4、沈德潜:《清诗别裁》中华书局1975年
5、李贽:《焚书》中华书局1975年
6、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
7、胡适:《古典文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8、胡适:《中国章回小说考证》
9、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
10、阿英:《晚清小说史》
11、石昌渝:《中国小说源流论》
12、杨义:《中国古典小说史论》
13、浦安迪:《明代小说四大奇书》
14、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上下册商务印书馆1997年
教学方式:讲 授、讨论、自学
第二篇: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兰州大学全日制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4版)
适用于2015级及以后
兰州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体系
一.学科概况
临床医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提高临床治疗水平,促进人体健康的科学。它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从整体出发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病理过程,进而确定诊断,通过治疗和预防以最大程度上消除、控制或延缓疾病,恢复病人健康,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病人生活质量,保护劳动力。
临床医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科学。早期的临床医学仅仅是对疾病现象的观察和尝试性治疗的总结,即天然和本能的经验医学。而后人们将物理学的原理用于体格检查,设计出如听诊器等简单工具,并形成了西医体格检查之望、触、叩、听等方法。随着解剖学研究的深入,血液循环系统的发现,特别是显微镜、X射线用于临床诊断等,使临床医学在疾病认识和研究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以青霉素的发现和磺胺等抗菌药物化学合成为代表的生物学、化学研究的突破以及工业化时代的到来,使疾病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升;无菌概念的形成和发展,麻醉药品的研发与使用为手术治疗奠定了基础,外科学从此得到长足发展。现代临床医学的理论知识体系框架形成于18世纪。迄今,临床医学学科建设日臻完善,学科分类日趋精细,逐渐形成了许多分科和专业。譬如内科学、儿科学、老年病学、神经病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皮肤病与性病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临床检验诊断学、妇产科学、眼科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肿瘤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运动医学、麻醉学、急诊医学和疼痛医学等。近年来,重症医学、疼痛医学、再生医学、器官移植学等新兴研究方向也越来越得到重视。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现代医学模式不断发生着显著变革。20世纪70年代以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al medical model)逐步取代传统生物医学模式,从生物、心理、社会全面结合的角度理解人的生命、疾病和健康,更加重视人的社会生存状态。20世纪90年代,循证医学带来了临床医学的又一次新的变革,其核心思想是有证可循,有据乃行,在医疗决策中遵循客观的临床科学研究产生的最佳证据,将临床证据、个人经验与患者的实际状况和意愿三者紧密结合,从而制定出科学的防治策略,以达到治疗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
随着对人类生命与健康规律的认识趋向整体,对疾病控制策略的建构趋向系统,临床医学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即走向“4P”(预防性Preventive、预测性Predictive、个体化 Personalized、参与性Participatory)医学模式。这将为解决长期困扰人类的很多重大疾病,如恶性肿瘤、糖尿病、高血压、神经和精神疾病等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开辟新途径。此外,传统的临床实践与基础研究被一系列的障碍分割,而转化医学努力在其间建立更直接的联系,进而促进基础医学研究成果的转化,为临床医学的快速发展提供新的科技动力。
二.培养目标 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是以培养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熟练地掌握本学科的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并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低年资主治医师水平的专科医生。
三.学习年限
博士研究生在校学习年限为三至五年,其中临床能力训练不少于两年,最长在校年限为六年,女性研究生因生育可延长到七年。
四.培养环节
包括学位课程学习、临床能力训练、科研能力训练及学位论文工作。
(一)学位课程学习
专业型博士生学位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15学分。学位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政治、英语)、专业课和方向选修课。课程学习主要利用周六、周日进行,上课可采用集中授课、网络教学或业余自学等方式进行,考核可采取笔试、口试、读书报告等多种方式进行。
1.公共课
(1)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36学时,2学分)
(2)第一外国语(英语)按照研究生外语分级教学执行,最终获得 5学分。
2.专业课
(1)临床内科学(54学时,3学分)
(2)临床外科学(54学时,3学分)(3)各二级学科(专业)前沿进展(36学时,2学分),包括内科、外科、儿科、全科医学科、神经内科、精神科、皮肤科、医学影像科、医学检验科、妇产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康复医学科、急诊科、麻醉科、临床病理科、老年病学科和小儿外科18个普通专科。
(4)专业选修课(36学时,2学分):现代影像技术、疾病分子诊断学、外科疾病围手术处理、临床药理学、微创手术学
(5)科研能力选修课(36学时,2学分):循证医学、临床研究设计、实验动物学、医用统计、科学论文撰写与课题申报管理、医学伦理学
3.方向选修课
各三级学科新进展专题讲座(54学时,记3学分), 包括18个普通专科和16个亚专科(心血管内科、血液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内分泌科、肾脏内科、风湿免疫科、传染科、普通外科、骨科、泌尿外科、胸外科、心血管外科、神经外科、整形外科和烧伤外科)。
(二)临床能力训练
临床能力训练以提高临床实践能力为主,在国家认定的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进行不少于24月科室轮转培训。
按照卫计委颁布的《专科医师范规范化培训标准》进行,参加培训基地的相关普通专科轮转(1年)和亚专科(1年)的临床诊治工作,接受临床高级技能训练,亚专科培训期间担任总住院医师时间8个月,同时学习相关专业理论知识。
在临床轮转期间,博士生要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包括病例讨论、大会诊、讲座、读书报告、学术会议等),其中病例讨论和读书报告要求在本学科本人至少组织完成各1次,每年不少于20次。
(三)科研能力训练及学位论文工作
博士生在导师指导下,在临床工作中,进行严格的科研训练,并以临床医疗、实践理论或新技术研究为课题,利用已有的研究手段进行临床应用、临床应用基础的研究,从中学会临床医学科学研究方法,具备从事临床医学科学研究能力,紧密结合临床实践,作为第一作者,至少有1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公开发表在SCI收录刊物或作为前2名获得发明专利1项(第一名必须是导师),或作为排名前两名一篇论文发表在SCI一区收录刊物。且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的撰写和答辩工作。
专业型博士生学位论文要求:
1、论文选题紧密结合临床实际。
2、研究结果对临床工作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3、论文表明申请人具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和从事临床科学研究的能力。
4、学位论文应符合学术规范要求。学位论文的评阅与答辩要求:
1、论文由2位副教授以上专家评阅,其中至少有一位是外单位专家。
2、论文评阅无异议后,方可组织论文答辩。答辩委员会由5位副教授以上专家组成,其中博士生导师不少于3位,外单位专家不少于2位。
五.考核
(一)学位课程考核
主要考核申请人是否掌握相关学科基础理论知识,由授课单位组织考核。
(二)临床能力考核
主要考核申请人是否具有较高的临床操作和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和某些疑难病症的能力。严格按照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进行公共科目考试、日常考核、轮转出科考核、毕业综合考核。
1、公共科目考试:对专科医师培养标准中要求的公共科目进行考试,考试内容和形式由甘肃省统一确定。博士生应在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通过公共科目考试。
2、日常考核:由培训指导教师负责。对培训人员日常的临床工作量、收治病种及例数、技能操作、病历书写、医德医风、劳动纪律等方面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记录在《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手册》及《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手册》中。
3、轮转出科考核:包括理论考试和临床技能考核。完成规定的三级学科轮转培训后,由轮转科室主任、带教教师、护士长、科室党支部成员等组成3-5人考核小组,对临床轮转进行日常综合测评和出科考核。轮转考核时应通知导师列席。转科考核成绩作为临床技能培训平时成绩的依据。考核不合格者应适当延长轮转时间并进行补考。
考核内容应包括:
(1)对研究生的政治思想、基本理论、专业知识、临床能力和工作表现等进行考核。
(2)对研究生进行严格的临床综合能力和技能考核。主要考核规范的临床操作技能和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和某些疑难病症的能力以及胜任总住院医师的能力。
4、毕业综合考核: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结束后,按照甘肃省的统一要求组织毕业综合考核,包括专业理论考试和临床技能考核。
临床技能考核由各医院具体组织,按照三级学科成立考核委员会负责具体实施工作,集中进行临床能力和技能考核。考核委员会组成:考核委员由5-7位本学科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临床专家组成,其中至少2名博士生导师,组长应具备博士生导师资格和主任医师。考核委员会中至少1名将作为考生论文答辩委员会的成员。考核委员会成员名单报医学院备案。
考核委员会主要考察博士学位申请人是否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是否具有相应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否独立处理本学科的常见病和某些疑难病症,达到主治医师的临床水平。主要以临床操作技能考核、病例答辩、病例评估等方式,对研究生的临床能力和技能进行考核。
临床技能考核采用客观结构化临床技能考核(OSCE)的方式考核临床工作能力和技能,考核结果作为取得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的依据。
六.学位申请与学位授予
(一)申请学位的基本条件
1、完成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规培专科医师)课程学习,成绩合格,取得规定的学分;
2、取得《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
3、作为第一作者,至少有1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公开发表在SCI收录刊物或作为前2名获得发明专利1项(第一名必须是导师),或作为排名前两名一篇论文发表在SCI一区收录刊物;
4、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二)学位授予
博士生完成培养方案要求的培养环节,取得相应学分、考试考核合格,且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后,经博士生个人申请,导师、医学院、研究生院审核,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授予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
七.分流
凡因各种原因不适宜作为临床医学专业博士学位培养者,包括在学期间未获得《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者,可选择转读学术型或退学和结业处理。
第三篇:2014南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生专业介绍
乐群南开考研网
2014南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生专业介绍
一、硕士研究方向:
(1)先秦至南北朝文学
(2)唐宋文学
(3)元明清文学
(4)中国小说史
(5)中国戏曲史
(6)中国文学批评史
(7)中国文学思想史
(8)传统文化与文学
(9)词与词学
二、基本情况与特色: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系我校传统学科,历史悠久,是天津市重点学科。现有教授12人,副教授4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0人。本专业在中国文学思想史、宗教文化与文学、古代小说与小说理论、词史与词学等研究领域实力强劲,成就斐然,属国内外一流水平。多年来培养了一批学有所成的博士、硕士毕业生(其中罗宗强教授指导的博士学位论文曾获全国首批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成为高校、科研等用人单位的中坚力量。该专业拥有良好的教学设施、丰富的图书资料和先进的计算机及网络设备。
三、硕士学位课程:
中国思想文化史、中国文学批评史、古代文学研究方法论、中国古代文学文献学、佛学概论、理学概论、道教概论、文学与文化、中国学术史、校勘学、古代文艺思想研究、文学史与批评史专题研究、典籍选读、古代诗论研究、古代小说理论研究、古代戏曲理论研究、古代文学理论范畴研究等。
四、考研初试科目:
真题方面可以用乐群南开考研网《南开大学文学基础考研复习精编》,历年的真题还有解析,对于考研来说帮助非常大。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4法语或245德语③717文学基础④849中国古代文学
五、参考书:
1、现代中国文学(1898-1949)(参考书目:《现代中国文学(1898-1949)》乔以钢总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年)
2、现代中国文学(1949-2008)(参考书目:《现代中国文学(1949-2008)》乔以钢总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年)
乐群南开考研网
3、中国现代文学史(参考书目:《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二版)程光炜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4、中国当代文学史(参考书目:《中国当代文学史》(修订版)洪子诚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第四篇:中国古代文学专业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
1、课程编号:B0102110501051课程名称:诗古文创作
课程英文名称:Writing of Ancient Style Poetry and Prose
学分:3总学时:60学时
课程性质: 博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 中国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1、文言文写作;2、旧体诗写作;3、词写作。
基本要求:学生能撰写浅近文言,创作律绝或小令。
考核方式及要求:考试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古代汉语及文学史知识,阅读过一定数量的古文与诗词选本。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及资料:
1、《古代汉语》王力编 中华书局
2、《唐宋文举要》高步瀛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3 《唐宋诗举要》 高步瀛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4、《唐宋名家词选》龙榆生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填写人: 刘永翔审核人:黄珅
2、课程编号:B0102110501058课程名称:诗词创作研究
课程英文名称:A Research into the Writing of Shi and Ci Poetry
学分:2总学时:40学时
课程性质: 博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 中国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诗词写作及其创作规律
基本要求:学生能撰写篇幅较短的诗词。
考核方式及要求:考试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阅读过一定数量的古人诗词。.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及资料:
1、《古代汉语》 王 力编中华书局
2、《唐诗选》中国社科院文研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3、《诗词格律》 王 力著中华书局
4、《宋词选》胡云翼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填写人: 刘永翔审核人:黄珅
3、课程编号:B0102110501052课程名称:古典文学鉴赏论
课程英文名称:Appreciation of Classical Literature
学分:3总学时:60学时
课程性质: 博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 中国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古代诗文的鉴赏理论与具体鉴赏
基本要求:学生能熟悉中国古代的文学鉴赏理论并用之于文学鉴赏。
考核方式及要求:考试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了解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大致内容。.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及资料:
1、《中国文学批评史》 郭绍虞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2、《古典文学鉴赏论》 刘衍文、刘永翔著上海教育出版社
填写人: 刘永翔审核人:黄 珅
4、课程编号:B0102110501057课程名称:明清诗论
课程英文名称:Poetical criticism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学分:2总学时:40学时
课程性质: 博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 中国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明清诗歌理论的与批判
基本要求:使学生了解明清的诗歌理论。
考核方式及要求:考试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了解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大致内容。.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及资料:
1、《中国文学批评史》 郭绍虞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2、《袁枚续诗品详注》 刘衍文、刘永翔注上海书店出版社
填写人: 刘永翔审核人:黄 珅:
5、课程编号:B0102110501053课程名称:唐宋诗文辨析
课程英文名称:Analisis of the Prose and poetry
学分:3总学时;54学时
课程性质:博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唐宋诗文
教育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育内容:
1、唐宋诗文的构思与意境;
2、唐宋诗文的创作手法;
3、唐宋诗文的语言艺术;
4、唐宋诗文中的掌故;
5、唐宋诗文的艺术传承。
基本要求:结合唐宋诗文的具体作家和作品,阅读相关的著作和论文,在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进而能提出自己独到的看法。
考核方式及要求:考试。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中国文学史、中国通史。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1、《唐诗汇评》,浙江教育出版社;
2、《唐宋词汇评》,浙江教育出版社;
3、《古文辞类纂》,上海古籍出版社。
填写人:黄 珅审核人:刘永翔
6、课程编号:B0102110501054课程名称:唐宋文学思潮
课程英文名称:The Trend of Thoughts of the Culture of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学分:3总学时;54学时
课程性质:博士学位专业课适用专业:唐宋诗文
教育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育内容:
1、唐宋时期的社会环境;
2、唐宋时期的文化思潮;
3、唐宋时期的文学发展状况;
4、唐宋作家的文艺思想。
基本要求:结合唐宋文学作品,阅读有关历史、思想史的著作和论文,进而对唐宋文学思潮的兴起、发展和影响,能提出自己独到的看法。
考核方式及要求:考试。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思想史。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1、《文心雕龙》,人民文学出版社;
2、《历代诗话》,中华书局;
3、《历代文论选》,上海古籍出版社。
填写人:黄 珅审核人:刘永翔
7、课程编号:B0102110501056课程名称:近代诗文辨析
课程英文名称:Differentiations and Analyses of the Prose and Poetry of the Modern Times
学分:3总学时;54学时
课程性质:博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近代诗文
教育内容及基本要求:中国文学史、中国通史
教育内容:
1、近代诗文的构思与意境;
2、近代诗文的创作手法;
3、近代诗文的语言艺术;
4、近代诗文中的掌故;
5、唐宋诗文的历史地位。
基本要求:结合近代诗文的具体作家和作品,阅读相关的著作和论文,在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进而能提出自己独到的看法。
考核方式及要求:考试。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1、《中国近代文学大系:诗词集》,上海书店出版社;
2、《中国近代文学大系:散文集》,上海书店出版社。
填写人:黄 珅审核人:刘永翔
8、课程编号:B0102110501055课程名称:近代文学思潮
课程英文名称:The Trend of Thoughts of the Culture of Modern Times 学分:3总学时;54学时
课程性质:博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近代诗文
教育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育内容:
1、近代独特的社会环境;
2、近代的文化思潮;
3、近代的文学发展状况;
4、近代作家的文艺思想。
基本要求:结合近代文学作品,阅读有关历史、思想史的著作和论文,进而对近代文学思潮的兴起、发展和影响能提出自己独到的看法。
考核方式及要求:考试。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思想史。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1、《文心雕龙》,人民文学出版社;
2、《历代文论选》,上海古籍出版社;
3、《近代文论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填写人:黄 珅审核人:刘永翔
9、课程编号:B0102110501059课程名称:古代文论术语辨析
课程英文名称:Differentiations and Analyses of the Terminologies in Ancient Literary Theories
学分:2总学时;36学时
课程性质:博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唐宋诗文、近代诗文
教育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育内容:
1、古代文论术语的出处;
2、古代文论术语的内涵;
3、古代文论术语在创作过程中的演变;
4、古代文论术语的现代思考。
基本要求:将古代文学作品和文艺思想结合起来,通过阅读相关的著作和论文,对古代文论术语作深刻、独到的诠释。
考核方式及要求:考试。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中国美学史、中国文学批评史。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1、《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中华书局;
2、《中国古典美学丛编》,中华书局;
3、《古典文学鉴赏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填写人:黄 珅审核人:刘永翔
10、课程编号:B0102110501060课程名称:唐宋诗论
课程英文名称:On the Poetry of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学分:2总学时;36学时
课程性质:博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唐宋诗文
教育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育内容:
1、唐宋时期的诗学理论;
2、唐宋诗论的继承和发展;
3、唐宋诗论的特色;
4、唐宋诗论的影响;
5、唐宋诗论的现代意义。
基本要求:结合唐宋文学作品和文艺思想,通过阅读相关的著作和论文,对唐宋诗论的特色和影响有深入和全面的理解。
考核方式及要求:考试。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中国诗史。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1、《唐诗纪事》,上海古籍出版社;
2、《宋诗纪事》,上海古籍出版社;
填写人:黄 珅审核人:刘永翔
第五篇: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
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
一、培养目标
博士生的培养应贯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指导思想,坚持质量第一,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具体要求如下:
1.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树立科学发展观;有高尚的科学道德和良好的合作精神;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新性的成果。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3.身心健康,具有能够承担本学科范围内各项专业工作的良好体魄。
二、培养年限
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的基本修业年限一般为3年,在校最长年限(含休学和延期)不超过5年。
三、培养方式与方法
博士生的培养应以科学研究实践为主,重点培养博士生的优良学风、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博士生的培养工作实行以科研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培养需要成立以博士生导师为组长的指导小组,指导小组成员由3~5名本专业和相关学科专业或跨学科的专家组成。指导小组是对博士研究生培养进行具体指导的学术群体,在整个培养过程中,指导小组负责制定博士生培养计划,督促并检查各培养环节完成情况,对博士生进行政治思想、学习、品德等方面的教育,指导和检查博士生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工作等。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导师和指导小组可采取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培养方法,提高博士生的培养质量。
四、课程学习与培养环节
(一)制定个人培养计划
博士生入学后,指导教师和指导小组应按照专业培养方案要求,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指导博士生制定培养计划。培养计划包括课程学习计划和论文工作计划两部分。
1.课程学习计划根据培养方案和课程规划制定,一般在入学一个月内完成。
2.论文工作计划一般在第二学期结合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制定。论文工作计划包括论文选题和开题报告的安排、进行方式、论文工作各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和完成期限等。
培养计划一式二份,经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查通过后,一份交所在学院存入研究生培养档案,一份由导师留存。
(二)课程学习与学分要求
博士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所选课程成绩60分以上(含60分)方可获得学分,总学分要求不低于20学分,其中课程学分不低于12学分,培养环节8学分。博士生一般应在中期考核前修完培养方案规定的学位课程学习,修满规定学分。
博士生课程按学位课和选修课设置。学位课包括公共学位课和专业学位课。公共学位课包括外国语和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
外国语:第一外语为英语者,可选修第二外国语;第一外语非不是英语的博士生,必须选修英语做第二外语,第二外国语不记入总学分。
专业学位课:以一级学科、学科群或博士点为单位设置。每个博士点设置的专业学位课主要包括:专业进展及Seminar课和一级学科或相关学科群知识拓宽课等。
选修课:博士点和非博士点均可为博土生开设基础理论和专业课程。博士生可以在导师和导师指导小组指导下,根据培养需要选修。
鼓励培养交叉学科人才。跨专业考取或同等学力人员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由导师提出具体意见,确定需要补修的硕士课程,如果指定的课程已经修过,可以申请免修,跨专业录取的研究生需填写《中国农业大学跨专业硕、博士研究生补修课程计划表》存入研究生个人培养档案。补修成绩以60分为及格,不计入总学分。
(三)开题报告
要求博士生在导师和指导小组指导下,明确研究方向,收集资料,调查研究,确定研究课题,在阅读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撰写开题报告,最迟在中期考核前进行开题,举行开题报告会,由本学科专业3人以上专家组成的评审小组(或导师指导小组),对学生所做的开题报告进行评审,提出具体的评价和修改意见。通过开题报告者获得2学分,不通过者可限期重做,重做仍未通过者不能取得本环节规定学分。
(四)学术交流
博士生在学期间积极参加课程学习以外的学术交流活动且不少于10次(包括学生本人所作的学术报告),可获得学术交流环节学分2学分。
(五)学科综合考试
学院根据学科特点自行确定博士生综合水平考试形式,并在中期考核前完成对博士生的学科综合考试,博士生通过学科综合考试且成绩合格可获得2学分。学科综合考试主要考查学生是否掌握坚实宽广的理论知识。考试内容除应覆盖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外,还需涉及2~3个相关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以考查学生的知识面及分析能力。
(六)实践教育
实践教育包括教学实践、社会实践或科研实践。博士生参照《中国农业大学关于研究生实践教育的规定》完成实践教育可获得2学分。
(七)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最迟在博士入学后的第3学期进行,具体规定和要求按《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暂行规定》执行。
(八)论文工作
博士学位论文是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博士生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应表明作者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新成果,反映作者在本学科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博士学位论文应是系统、完整的学术论文,达到国内或国外重要学术刊物可以接受并发表的水平,应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或较大的实用价值。博士生学位论工作量应不少于2年。
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博士生独立完成,并实事求是地反映作者所完成的工作。论文内容应以研究生本人从事的实验、观测和调查的材料为主。导师要加强从开题到论文写作、答辩的全过程指导。论文的写作与装订,应按规定的统一格式进行。
五、毕业与学位
完成学校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和培养环节要求,并完成毕业论文的博士研究生可申请毕业论文答辩,答辩通过者,准予毕业。答辩未通过者,经学校批准后,可获得博士结业证书。
若同时完成本学科关于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其它基本要求(如:发表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可以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并将学位论文答辩和毕业论文答辩合并进行。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经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通过、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做出授予学位的决定并通过公示期后,可获得博士学位。如研究生的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未通过,但已通过毕业论文答辩,经学校批准后,可获得博士毕业证书。
获得毕业证书或结业证书的博士生,自毕业或结业之日起,两年之内如论文符合要求,且同时能够达到本学科关于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其它基本要求者,可向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申请学位论文答辩。超过两年者,不再受理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申请。
未完成课程学习或培养环节要求的研究生,或因其它原因未能完成论文的研究生按《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处理。
各专业可根据本学科专业实际情况,依据此规定制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