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在基层的就业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3 21:47: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生在基层的就业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生在基层的就业调研报告》。

第一篇:学生在基层的就业调研报告

关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在基层的就业状况的调研报告 调查时间:2010年11月13日

调查地点:广州市番禺区

调查对像:番禺区钟村居民委员会办公室

调查目的:

1随着大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多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大学生的就业已经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作为一门新兴专业,在现在和将来的就业前景如何;

2大学生进驻基层有什么重大意义,在基层,该专业的学生从事该职业时通常会遇到什么问题,如何解决。

调查背景:

当今大学生的就业前景不乐观。大学生数量与日俱增,据网上的资料显示,九十年代全国大学毕业生才三四十万,而进入二十一世纪,特别是近几年来,全国的大学毕业生有五百多万,就业竞争异常激烈。其次,大学毕业生与社会所需的人才产生“脱轨”现象,当前市场需要的是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才,而我们的大学生刚刚走出大学,基本没有工作经验,我们学习的专业与高技能、有实践经验的专门人才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所以大学生通常会面临“毕业就即将失业”的问题。再者,很多大学生自身存在一些不足,素质方面还有待提高,未来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的大学毕业生,但是往往很多大学生在校期间不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不注意能力的提升,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认为自己上了大学,有了文凭,就应该有一份相对体面的工作,一心想寻找高薪职业,而这些高薪工作对大学生的要求往往很高,应届毕业的大学生往往达不到这个要求,最终还是导致失业。此外,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也急需转变。很多大学生轻视某种职业,眼高手低,从未经历过市场上的风风雨雨,把在学校的骄惯作风带到求职的道路上来,往往造成求职碰壁,没有平常心地去面对,看得过轻或过重,最终也没能寻得满意的职业。

大学生就业难在我国是普遍的问题,然而各个专业、各个地域还是有差别的。我们不能一概而论。

我们是学习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那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我国的发展有哪些历史背景呢?

根据调查,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根据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的需要而设立的,它是通过原有相关专业的调整和改革,于1998年开始建立的,旨在培养新的公共事业复合型专业管理人才的新型专业,它一出现就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许多有识之士认为它是富有前景的顺应时代发展的朝阳产业。几年来,这个专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多样化趋势,而在经济改革的推动下,社会管理方式也在不断的变革。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作为独立的社会组织,以其特殊的职能正在社会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政府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

会资源配制中的职能角色也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公共事业领域的扩大和职能的丰富,对有关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数量的需求将会有很大的扩大。现在从事相关领域的管理人员在知识结构,素质及能力方面远远不能满足公共事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只有通过这一专业的建设和培养,才能解决公共事业管理对人才需求大的这一迫切的问题。由此可见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面临调战的同时,还有更多的机遇。

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口头交流

调查过程:

事先我们并没有与当地居委会联系,我们是直接来到居委会的办公室的,我们的到访让他们有点惊讶。接待我们的是办公室的一名职员和一名保安,我们就在保卫室里交谈,他们对我们很热情,聊了下家常我们便直奔此行的主题。

调查内容(节选):

与我们交谈的主要是这位职员,他大约三十来岁,大专学历,本地人,我们准备的问题很多,这位职员答得很切合,略带幽默。

„„„„

我:您有这里工作有多久了,您觉得在这里工作的人员存在哪些问题? 职员:我是前年来到这里的,工作人员不多,人力资源不足,工作量大,专业人员更是缺乏,而且平均年龄四十岁左右,干部老龄化。我在这里算是最年轻的,很多大学生都不愿到基层来工作。

我:您能到这里工作,说明您在各个方面都是非常优秀的吧,那么我想请问一下,到您们这里工作的人应具备哪些要求?

职员,来我们这里的都不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几乎所有的人员都有十多年的工作经验,他们多半与群众有过密切的接触,所以这种工作的特点之一是与群众保持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因此,来这里工作的同志应该能够处理好与群众的关系。

群众作为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我们的同志也应该懂得如何正确处理好群众之间的问题。最后,在基层工作,可以说是一种较为辛苦的事,在这里工作的同志还必须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任劳任怨的作风和不断进取的干劲。

我:我们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如果我们到基层工作,可能存在哪些优势和不足?

职员:实话说,来这里工作的没有一个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出身的,但从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和特点来看,其有比其它管理专业明显的优势。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而诞生的,其发展的背景你们可能比我还清楚。从市场角度来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基层的发展有三大优势:第一,作为一门新兴的专业,它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它是社会的产物,所以它必然适应社会的形势,因此它与时俱进,与社会的发展相伴相随。第二,该专业的就业范围非常广,不仅在基层,在市政方面的公共交通、环境、能源、公共文化设施等方面,它们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都是不可小视的。第三,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一门跨学科的专业,除掌握本专业的专业知识之外还掌握了其它专业的基础知识,因此,它的知识面更广,内容更丰富。至于劣势方面,你们作为这个专业的学生,我认为更有必要了解,正因为公共事业管理是一门新兴的专业,那么它的发展历程不长,底气不足。这对学习该专业的你们的要求更为严格,你们既需要广博的知识,更需要高效的办事能力。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反映到学习该专业的同学身上。很多学生对该专业认识不充分,有一些同学更是抵触这个专业,这经常造成他们虽然毕业了,但并没有学到什么有用知识。就以这个村委会存在做作业人员老龄化的问题来说,很多大学生眼高手低,根本就不愿到基层工作。

„„ „„

经过一个小时的亲切交谈后,我们便与他们道别,启程回校了。

调查分析与总结:

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的数量的增加和各种新兴职业的产生,这些复杂的问题搅在一起,使大学生在择业时通常要面对这个尴尬的局面,就业的供需矛盾尖锐。根据与职员的谈话可以知道,一些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存在偏差,眼高手低,不知道职业只有分工不同,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针对这个问题,我认为,大学生要从自身方面出发,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从政策方面看,政府要形成良好的政策向导,明确未来就业求职的发展格局。从长远角度来看,大学生进驻基层,对促进基层发展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大学生可以把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上,把他们的青春活力章显在基层,更好的促进基层的发展,又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第二篇:基层就业调研问卷(定稿)

“以人才培养制度改革推进大学生基层就业研究”调查问卷

亲爱的毕业生朋友:

您好,这是一份关于基层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对高校人才培养制度改革意见的调查问卷。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当前大学教育是否适应基层就业的需要,以便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制度如何回应基层就业趋势提出改革建议。您的意见对于我们了解现状、提出政策建议非常重要。请根据您的真实体验把相应的选项涂成红色,答案没有对错之分,我们承诺不会将您的答案作非法用途,谢谢您百忙之中的大力支持。

“以人才培养制度改革推进大学生基层就业研究”课题组

2011年9月22日

课题负责人: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房欲飞

填写之后烦请发至fyf771022@163.com,谢谢!若有问题,欢迎讨论,QQ:2452418149(李战国);84223892(房欲飞)。

问卷说明:

本项目的调研对象,系根据教育部的统计范围,在下列区域、单位就业或以下列方式就业的毕业生:

1、县及县以下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组织;

2、农村建制村;

3、城镇社区;

4、中小企业;

5、国家和地方服务基层项目;

6、自主创业;

7、部队;

8、艰苦行业企业、事业单位。

第一部分基本信息

1、性别:A男;B女

2、毕业年份:

3、家乡所在地:A县级及以上城市;B乡镇;C农村

4、毕业院校:A地方院校;B部属院校

5、毕业前最高学历:A高职;B大专;C本科;D硕士;E博士

6、专业门类:A工学;B农学;C教育学;D法学;E管理学;F医学;G经济学;H哲学;I历史学;J文学;K军事学;L其他()

7、目前您在(省、市、自治区)工作,具体在________任职 A县及县以下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组织; B农村建制村; C城镇社区; D中小企业;

E国家和地方服务基层项目(如“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进村进社区计划”和“选调生计划”等)。

F自主创业; G部队;

H艰苦行业企业、事业单位(农业、林业、水利、地质、矿业、油田、航海、军工、核工业、航空、航天及生产建设兵团等行业和单位)。

第二部分基层就业

8、你目前的工作岗位或进修的专业与以前所学专业是否相关?__________ A、高度相关; B、比较相关; C、一般;D、不太相关;E、完全不相关

9、您认为基层工作经历对您的个人成长__________ A很重要;B重要;C一般;D不大重要;E不重要

10、您认为胜任当前岗位最需要的素质是什么?请按重要秩序选择三项_________

A领导能力;B人际交往能力;C组织管理能力;D沟通能力;E专业知识技能;F公文写作能力;G吃苦耐劳的品质 H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I学习的热情和能力;J开拓创新的能力;K社会适应能力;L对国情社情民情的了解;M问题解决能力;N踏实的心态;O责任感;P敬业精神;Q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

11、您认为高校培养基层就业素质的最佳途径是什么?请按重要秩序选择三

项________

A社会实践活动;B基层服务;C社区志愿服务;D勤工俭学;E课堂教学;F思想政治工作;G国情社情民情教育;H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的教育;I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

12、在校期间对您选择基层就业影响最大的是

A暑期社会实践活动;B课程教学;C勤工助学经历;D网络传媒;E榜样的力量;F职业生涯教育;G志愿者服务经历; H其他(请注明)

13、您选择基层就业前对国情社情民情的了解程度如何?__________ A很了解;B有点了解; C一般了解; D不了解;E很不了解

14、进入基层服务岗位后,您最觉得最妨碍您适应当前工作的方面是: A所学的知识与农村社会要求脱节,难以致用 B缺乏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达到实践工作要求 C缺乏对农村社会的深入了解,难以适应工作环境

D缺乏必要的沟通能力,难以获得基层干部和老百姓的信任与支持 E缺乏对国家农村政策的全面深入,影响到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F其他(请注明)

15、您认为有无必要在就业政策中明确要求在校期间的基层服务经历? A有;B无

第三部分大学教育

16、您在校期间是否参加过社会实践A参加过; B没有参加过

选A的毕业生,请继续回答第17、18题,选B的同学,请直接跳到19题。17您参加社会实践后在自身成长方面的收获如何?__________ A很有收获;B有收获; C一般;D没大收获;E没收获

18、你就读的大学对社会实践有无强制性要求? __________ A有; B无

19、您感觉学校提供的职业生涯教育效果如何?__________

A很有效果B有效果 C一般D没大效果E没效果 F学校不提供职业生

涯教育

20、在校期间您了解国情社情民情的渠道是什么?__________

A网络媒体;B暑期社会实践;C社团活动 D志愿服务D课本;E思想政治教育;F勤工俭学; G其他(请注明)

21、您认为当前大学教育中妨碍基层就业的主要因素:

A人才培养目标的城市化取向;B校园文化中的价值观导向有问题;C学科专业设置偏离基层需要;D社情民情教育薄弱;E其他(请注明)

22、走向基层岗位前学校有无提供岗前培训?__________ A有;B无

23、您认为有无必要在大学期间引入基层服务环节?__________ A有;B无

选A的毕业生,请继续回答24题,选B的同学,请直接跳到25题。

24、如果有必要,您认为多长时间合适?__________

A 1个月;B3个月以下;C3-6个月;D6-12个月; E12个月以上

25、您认为最适合在校大学生基层服务的形式有哪些,请按优先顺序选出三项

A社区志愿服务;B到农村去参加农务劳动;C到工厂车间做一线工人;D到边远山区去支教;E很难有统一的形式,因专业而异;F其他(请注明)

26、要帮毕业生胜任基层就业岗位,高校可以加强哪方面的教育,请按优先顺序选出三项A党性教育 B三农政策的理解 C创业培训 D社情民情教育 E传统美德教育 F实践教学环节 G就业指导

H其他(请注明)

I不需要特别加强什么

27、你是否同意以下说法?(请在相应的框格中打√)

28、你对学校教学和课程的哪些方面最不满意?

29、如何通过人才培养制度改革推进基层就业工作?请给出建议

第三篇:选调生在基层

坚定选调之路助推绿色崛起

(*******镇人民政府周****158******)

正所谓“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梅州的乡镇基层是一个大熔炉,只有从中经历了烈火般的锤炼,才能把自己铸造成一块好“钢”。身为选调生队伍中的一份子,自2011年8月参加工作的第一天起,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珍惜这个工作机会,秉着“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要求,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全力助推***的绿色崛起。

我所任职的****,位于***的南部,总面积117.79平方公里,2011年末统计总人口43865人。该镇工艺生产历史悠久,素有“工艺之乡”的美誉,现被评为省级工艺专业镇,大小工艺企业遍布镇村,各工艺企业充分利藤、铁、木、草、陶瓷、布艺等材料制成工艺产品,产品远销中东、欧美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是由于该地地处山区,环境闭塞,基础设施不完善,地方经济基础薄弱,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不高,与发达城市与地区相比,差距就更明显。

面对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在这一年来,我始终坚持按照“勤学、善思、实干、塑形”的要求,做到虚心学习、努力实践、踏实工作,全力投入到新圩的绿色崛起上,在思想上、工作上和个人成长等方面均有了较大的进步,得到了领导同事群众的认可。

一、勤学——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社会才是真正的大学。作为被组织选派到基层锻炼成长的年轻干部,不能老是沉醉在“天之骄子”、“时代宠儿”的光环里,沉醉在大学时取得的各种成绩和荣誉的辉煌中,而应该尽快熟悉情况、适应环境、转换角色。于是,在工作中 1

我尊重领导、服从命令、积极配合各单位、各部门工作;平日里多关心同事、团结一体、互相学习,以促进共同进步。

一是认真学习党的科学理论,自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提升理论水平,同时,通过报刊杂志文件等途径认真学习、理解和领会上级有关文件、会议精神,深化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知层次,以更好地贯彻落实各项工作。二是认真向领导同事学,结合基层工作实际,心怀谦虚,认真向有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领导同事学习,在实践中总结和提升。三是努力提升个人素养。通过学习,开阔了视野,培养和保持了开放性思维。例如,在推动工艺经济崛起上,我努力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网络的优势,进一步完善了工艺企业网络平台的建设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促使企业直接利用网络与外商在网上下订单,使各企业在产品结构调整、产品销售等方面都取得创新性的成效。

二、善思——转变思维方式,培养自身良好心态。

作为一名刚从学校步入社会的选调生,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可能会让自己迷失前进的方向、徘徊不前,面对这一矛盾,我自觉地把自己的理想放在现实环境中去审视,使自己的理想符合客观现实的需要,真正把远大理想化作投身基层、服务基层的实际行动,做一个有理想的基层实践者。在乡镇工作中我严格遵守乡镇的各项规章制度、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用满腔热情积极、认真地完成好每一项任务、并履行好自己的岗位职责。

工作是人生活的重要部分,不论是消极还是积极,都会给人带来不同感受。而精彩的生活往往有来源于有意义的工作中,所以我不会让自己因工作的烦恼、困难和压力,困扰自己,使自己工作情绪化、生活情绪化。遇到困难我会用平常的心态实际看待问题,告自己凡事要先做人、后做事。

一是以“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精神和“艰难困苦,玉汝

于成”的信念激励自己,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培养不等不躁,勇往直前的良好心态;二是虚心向实践学习,常思考勤总结,不断转变思维模式,用党员干部的眼光和思维去看待和处理事情;三是树立科学政绩观,不论在哪个部门工作,认真对待工作,少计较个人得失,真诚待人,着力培养群众观念,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三、实干——发挥自身优势,助推梅州绿色崛起。

党员干部需有踏实做事的干劲。一年来,本人始终坚持一点一滴从小事做起,认真地对待每一项工作,努力发挥自身优势,并多方面提升工作能力,做到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全力完成好每一项任务。

一是努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扶贫双到、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廉洁镇村、三打两建中,我认真参与并耐心做好各项工作,使基层条件明显改善,提高了自己在实际工作中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领导同事和群众的认可。二是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在党政办的工作中做好协调好各部门和各位领导安排的工作。三是提高沟通表达能力,在党政办,认真协助主任做好内外沟通协调工作,做好领导的助手,维护和完善新圩镇政务网站、新圩工艺网站,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写作能力。

四、塑形——坚定选调理想,树立良好队伍形象。

当前,社会和组织对我们选调生寄予了很大期望,同时我们也倍受基层领导干部的关注。作为选调生个人,理应自觉维护选调生队伍的整体形象,做到不利于选调生形象的话不说,不利于选调生形象的事不做。要不断强化自身修养,提高党性觉悟,事事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努力树立廉洁从政、一身正气的形象。一年来,我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也正因为这样,我才不会“因碌碌无为而后悔”,也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

总结这一年来的努力,自己在思想上更成熟了,工作能力上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诚然,对比优秀,查漏补缺,自己在很多方面依然存在工作方式方法不够灵活、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够紧密等方面的不足。但是,今后不论在哪个岗位,我都将继续摆正位置,丰富学习实践方式,进一步地提升自己,在工作中为***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基层调研报告(范文)

践行科学发展 大胆改革创新 促进红山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关于红山区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红山区委七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激发文化建设新活力,促进我区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近日,由区委宣传部、文化局共同组成调研组,深入我区部分镇(街)村(社区)、基层文化单位和区直相关部门,采取听汇报、实地参观、座谈等形式,对我区文化建设工作进行了摸底调研,并对所掌握信息资料进行集中分析研究,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文化建设现状

近年来,区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委和政府关于加强文化建设的意见,坚持“二为”方向,贯彻“双百”方针,以创建文化发展强区为目标,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创新,全区文化建设整体呈持续健康发展态势。

(一)文化底蕴博大深厚。红山区地处赤峰市中心城区,是举世闻名的红山文化命名地,红山文化的核心分布区。境内红山文化、草原青铜文化、契丹辽文化、蒙元文化源远流长,在自治区乃至全国都具有一定影响力,特别是红山文化代表了已知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期文化的最高水平,把中华文明起源史由四千多年推进到五千年。我区地方文艺特色鲜明,大秧歌、踩高跷、地方大戏十分正宗,手工艺品、乐器、服饰等地方传统民族遗产丰厚,特别是地方乐器——马

头琴,不仅代表蒙古族地方特色,更代表了我国民俗文化,是我国文艺节目中优秀演奏乐器,被全世界所关注。

(二)公共文化事业初具规模。红山区有区级文化事业单位7个:5个公共文化服务单位(美术馆、文化馆、图书馆、民族少儿图书馆、电影公司),2个文化执法单位(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文物管理所)。有基层文化站(室)55个:其中乡镇综合文化站2个(文钟镇、红庙子镇),社区、村级文化室53 家。29家基层图书分馆,27家草原书屋,实现了我区草原书屋的全覆盖。文化长廊12处,宣传橱窗170余块,爱国主义教育基地5处,博物馆1处,国家AA级风景区3处,国家级旅游景区1处,城镇健身路径650件,健身广场12处,68个篮球、网球等活动场所逐步实现免费向公众开放。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基层中心1个、基层服务点7个。2011年建成了自治区首家数字科技馆,填补了全市数字科普的空白。

(三)文化队伍逐步加强。红山区属文化事业单位在职人员83人,年龄、学历、职称及专业结构现状统计如下(表

1、表2)。

表1.区直文化事业单位在职人员年龄、学历、职称结构详情

年 龄 结全日制本科学 历 全日制专科中专及函授高中以下高级中职 称 初员工人数 比例 9.6% 构≦30 30—40 40—50 ≧50 级级级人 8 24 29% 31 20 6 7% 13 16% 51 61% 13 16% 5 6% 32 23 13 16% 10 12% 37.4% 24% 38% 28% 2

表2.区直文化事业单位在职人员专业结构详情

20151050语言类教育类政法类计算机艺术类管理类传媒类其他类高中学历人数 群众文艺队伍不断壮大。长年活跃在文化馆的13支文化艺术队伍(民乐队、舞蹈队、合唱队、京剧队、评剧队、书画队等),拥有队员300余人;10余个文化艺术辅导班(美术、器乐、舞蹈、声乐等),有教师18人(文化系统在职人员),每期培训学员300人;涵盖京剧、评剧、皮影、美术等11个门类的文艺协会,拥有会员近千人。这些队伍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发挥着骨干作用。

(四)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发展。充分利用节庆假日、纪念日及市区重大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了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迎庆活动,如“知识宫有奖猜谜”、“红山秧歌会”、“皮影戏”、“百日消夏文化活动”、“红山广场文化节”、“邻居节”等活动已成为红山地区文化品牌;“农民趣味运动会”、“大篷车二人转”、“评剧”等贴近农民生活、反映新农村建设风貌的文化活动丰富多彩。通过文化进社区、辅导员进社区、送文化下基层、把图书馆办到社区农村去等活动和项目丰富了群众文化活动内容。2011年,累计在40余个社区、15个行政村举办了60多场活动,开展了34场次系列读书活动,在部分基层图书分馆和草原书屋开展了54次业务辅导。实施农村电影“2131工程”,不定期从科技局、电视台、图书 3

馆和音像专卖店选取种养殖等农业科教片、爱国主义故事片播放,印发科技小报、宣传册等,让广大农民朋友学到了农业科学知识,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有效地推动了我区广场文化、社区文化、老年文化、军营文化、村镇文化建设和发展。

(五)文化市场日趋活跃。经过多年培育、引导和建设,我区文化市场已形成分门类、多层次、上规模的发展态势。目前,全区共有各类文化经营单位400多家、从业人员3000多人,年上缴税额500多万元。其中投资百万元以上文化市场经营单位有10余家。初步形成了广告、娱乐、音像、图书等几类综合型文化市场,对我区经济发展贡献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成功举办了六届全国性“古玩藏品展示交流大会”,吸引着全国30多个省、市上万名古玩商、藏友及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参与展示交流的“赤峰古玩城”;综合收藏赤峰地区史前文化、辽金元文化、草原青铜文化和北方民俗文化于一体的民间“龙乡博物馆”;荣获“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年产值4000万元、实现利税近600万元,集民族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研发与制造为一体的“内蒙古力王工艺美术有限公司”;启动规划占地70余亩、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体现契丹辽文化,集风味小吃街、古玩区、民族民俗工艺品区、旅游纪念品区、法物流通区等五大商业区为一体的“红山旅游商贸城(一期)” 项目,已成为海内外了解赤峰、认识红山的重要载体,更是打造和发展红山区文化产业品牌的重要推介平台。

(六)文物保护发掘成效显著。在辖面积506平方公里范围内,共发掘和整理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红山遗址群),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清真北大寺、天主教堂、蜘蛛山遗址),赤峰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鲁班庙、玉隍庙山城遗址),红山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二道井子遗址、魏家窝铺遗址),还有未定级文物保护单位170多处。其中,在历史文化遗产中占有重要学术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的遗址有3处(红山遗址群、魏家窝铺红山文化聚落遗址和二道井子夏家店下层文化聚落遗址),填补了红山文化在聚落遗址研究上的缺环,为国家文物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初见成效,《赤峰雅乐》、《红山剪纸》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红山剪纸》被列入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调研显示,我区文化底蕴深厚、资源丰富,文化发展态势良好。但距离实现文化发展强区新跨越还存在认识不到位,基础设施薄弱,文化产业滞后,管理机制不合理等制约因素。

(一)思想观念认识存在差距。社会上普遍存在文化就是一种娱乐活动,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思想观念,对文化凝聚民族精神、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及陶冶人们情操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够。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给人们带来现代文明成果的同时,信仰缺失、理想淡化、金钱至上、假冒伪劣、腐化堕落,缺乏社会责任感等不良现象也日趋严重。没 5

有认识到这些现象存在深层次原因是文化素养的缺失。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薄弱。一是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调查统计全区95个社区(村)中,没有达到标准化社区(≧300㎡)要求的有79个、占83%,除办公以外无任何其他场所的社区(村)有26个、占27%。公共文化建设投入不足,没有稳定的文化活动经费来源。人均1元的全民健身专项资金及科普经费不能落实到位。二是基层文化阵地功用发挥不足。社区图书室和草原书屋利用率不高,很难发挥图书室应有功能和作用。文艺团队组建意识不强,没有普遍建起群众自己的队伍,缺少符合群众生产生活实际的文体活动。三是文化宣传阵地缺失。随着广播、电视、报纸的上划,我区目前只有一档《走近红山》栏目,缺少广播、电视及平面媒体等思想文化宣传主流阵地,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无力解决人们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三)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匮乏。一是学历偏低。“表1”中显示,全区文化系统在职人员中专及函授学历占61%,高中以下学历占16%,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仅6人、占7%。二是对口专业比重小。能够在群众文体活动中发挥骨干作用的对口专业人员仅占14%(表2)。三是年龄结构偏大。全区文化系统在职人员50岁以上临近退休20人、占24%(表1),作为全区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组织中心的文化馆50岁以上临近退休9人、占全馆人员45%。四是文艺协会人才青黄不接。我区文艺协会门类齐全,但主力军多是退休职工,且多数年 6

事已高,协会中年轻人少,有的甚至没有年轻人,各文艺协会普遍后继乏人。五是基层服务人才培养滞后。文艺骨干培养力度不够,群众文化活动距离实现自编自演、自娱自乐还有很大差距。基层图书馆人员不稳定,科技人才匮乏。

(四)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一是文化资源整合不够。比照克旗、喀旗等兄弟旗县,我区多数文化资源处于零散状态,缺少有实力的公司、企业直接来参与文化资源开发和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产业优势,产业集约化程度不高。二是文化市场发育缓慢。我区多数文化产业规模小、档次低,有实力的文化企业数量较少,除内蒙古力王工艺美术有限公司等少数企业外,其余文化产业如休闲娱乐、音像书刊、民族餐饮等,都属小作坊式经营,没有进一步做大做强。三是文化产品数量、质量和品种还不能满足群众需求,文化品牌不强,缺少精品力作和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作品。四是缺少文化艺术引领者。我区多年来一直没有自己的专业艺术团队,文化人才优势发挥不足,尤其缺乏文化经营管理人才。五是文化产业扶持力度不够。如2011年我区68项国家专利技术成果试验和推广,因缺少资金和政策上的扶持而无法顺利实施。

(五)文物保护开发有待加强。一是文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普及、教育、宣传力度不够,缺乏向社会进行有效宣传教育的方法、载体和经费,工作效果与实际要求差距较大。二是文物保护长效管理机制尚未形成,文物行政执法工作被动,在处理经济建设和文物保护矛盾时,文物保护工作难度 7

极大,急需建立一套长期培训和管理机制。三是文物保护经费投入不平衡,较侧重地面文物古建筑复原、维修等项目,缺乏经常性养护、文物征集、普法宣传等经费,设备配备不足。

三、文化建设对策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文化发展强区、打造历史文化名城的目标,按照“承文化、重遗址、促整合、出精品”的思路,依托厚重的文化底蕴、浓郁的民族风情、独特的红山景观,全面提升文化的引领能力、服务能力、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全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一)抓组织,建规章

1.加强领导,完善格局。从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高度,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管理服务,宣传部门协调指导、行政主管部门具体实施、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提高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对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形成上下联动、各负其责、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文化建设格局。

2.充分发挥文联机构职能。通过多种渠道把全区的文化艺术资源聚集到一起,纽成一股绳,形成我区文化事业发展的合力。配备组织能力强、既懂管理又懂业务的专职人员,设立专项活动经费,用于组织学术研讨、艺术交流、文艺创作等相关活动的开展。

3.制定文艺人才引进和文艺作品奖励制度。对文化建设 8

做出短期、中期及长远目标规划,制定文化建设实施方案。通过设立政府特殊津贴等方式,吸引国家、省、市各级各类文艺人才,对有特殊才能的要通过优惠政策聘请进来,使之成为我区文化发展生力军。建立符合区情的激励机制,对在文化艺术方面取得的成绩要充分肯定,并给予表彰、奖励,提高他们对文化艺术工作和文艺精品创作的热情,创作出一批具有一定艺术水平,体现时代风貌、红山精神和地方特色的作品。

(二)抓基层,夯基础

1.大力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文化惠民”工程为统领,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要求,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重视文化站(室)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四馆一中心”建设步伐。按照“建管并重”原则,加大对基层图书分馆、草原书屋等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管理力度,提高利用率。按照相关文件精神(赤红政办发[2010]15号),进一步加大现有文化活动场所及设施的开放、使用力度。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

2.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人才供给。以“十百千万”人才工程为契机,加强我区文化系统队伍建设,在确保公共文化服务人员编制到位的同时,补充新鲜血液,加大专业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

3.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积极探索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文化下乡新方式和新形式,推 9

动文化科技卫生“常下乡、多下乡”,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常进社区、多进社区”。利用重大节庆假日,组织实施好大型广场文化活动,如红山文化节、农民文艺节、迎春文艺晚会、基层文艺演出等活动。

(三)抓建设,促发展

1.增强经济反哺文化能力。在经济飞速发展同时,政府应重点加大对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使政府资金成为文化建设资金投入的主渠道,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我区经济支柱性产业。

2.激励企业对文化产业的投入。按照“整合资源、共建共享”的思路,通过出台政策鼓励市场运作,积极引导企业投资兴建更多适合群众需求的文化消费市场,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让文化进企业、使企业有文化,形成企业与文化双赢的良性循环。

3.加大对民间资金的吸纳。积极倡导“群众办文化,文化为群众”的理念,广泛吸纳民间资金对文化事业,特别是对基层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形成政府投资为主,企业融资为辅,民间资金补充并重的良好格局,彻底摆脱我区文化建设资金瓶颈制约。

(四)抓亮点,树品牌

1.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加大对特色文化及非遗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保护力度,根据不同特色,创新工作思路,积极培育特色文化社区、村镇,推出不同文化品牌,形成“一社区一品牌”、“一村一特色”的文化格局,让隐于民间的宝贵文 10

化遗产得以传承。

2.培育文化产业龙头。依托我区厚重文化底蕴,借助京蒙旅游大厦、红山旅游商贸城的平台,创造性地推进文化与旅游资源整合,打造赤峰地区集食、住、行、游、购、娱和文化展示于一体的文化特色旅游航母。利用天虹花卉市场经济及区域优势,通过引入“文化大院”、“绿色疗养基地”等模式,把天虹花卉市场打造成为蒙东地区集花卉养殖、培育、销售和文化展示于一体的市区两级文化产业亮点。

3.建设文化旅游地标。大力推进红山遗址群、二道井子遗址、魏家窝铺遗址等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加快谋划红山文化遗址公园、二道井子夏家店下层文化聚落遗址博物馆等文化项目,借助“草原驿站”集散地功能优势,吸引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和国内外友人前来了解、认识红山历史文化,提升红山区国内外知名度。

(五)抓宣传,造氛围

1.以《走近红山》栏目为依托,尽快打造属于我区的平面媒体、广播电视、新闻网站以及移动视频等宣传阵地,不断完善文化公共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充分利用中央、自治区等外界新闻媒体,打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大外宣格局,大力宣传红山地区优秀传统和历史文化,增进外界对红山文化的深入了解。

2.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充分发挥宣传部门和主流媒体喉舌作用,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加强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和形势政策的宣传教育,提高全区各界 11

对文化建设的认识,形成全民参与文化发展强区建设的自豪感,营造出红山区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

总之,“十二五”期间文化建设是一项浩大工程,承担着我区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重任,我们必须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理清思路,精心谋划,实现文化资源大区向文化发展强区的新跨越,推动红山区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

第五篇:基层调研报告

基层调研报告

——服务基层践初心、凝心聚力担使命

为深入贯彻落实公司关于开展“下基层活动”的有关文件要求,进一步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本人结合公司实际情况,深入基层,认真开展了针对新形势条件下,基层员工想什么、盼什么、愿什么、难什么的调研活动。

为切实掌握第一手详实、具体的调研资料,本人做了以下工作:

一、深入走访客户,详细了解公司服务贯彻落实情况。在与客户访谈时,主要了解了客户对服务、工作保障、审计等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客户近期工作安排、以全力做好优质服务工作。

二、与部门召开座谈会。围绕公司党群建设、业务发展、经营管理、生活后勤等诸多方面问题,开展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鼓励大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畅所欲言、谏言献策。

三、结合公司实际情况,本人对分管部门基层员工,特别是新员工重点开展了面对面交流谈心,调查群众的工作生活情况和实际困难,了解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以上调研走访等形式,本人梳理了如下存在的问题:

一、公司与其他机构相比,核心竞争力不明显

相较竞争对手在服务态度和效率上不够突出;在规范性上有待进一步加强,对于各厂所的项目在后期提出的问题,应及时纠正,以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二、业务流失、市场份额下滑

该客群出现了客户流失、收入下降的趋势。如何进一步提高客户服务水平,维护老客户,拓展新客户,不断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客户粘性,保持业务量持续增长,是摆在业务部门面前的一大难题。

三、员工面临工作强度大、待遇较低的问题

目前对标行业,公司薪资待遇较低、出现核心岗位与关键人员薪酬水平与市场严重脱节,薪酬水平与员工实际价值贡献不对应等问题,加上职业发展路径不明确等多种因素,导致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并形成人浮于事,干与不干一个样的局面。

下载学生在基层的就业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生在基层的就业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广告学就业调研报告

    广告学专业就业情况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 由于各大高校连年不断扩招,使得每年毕业人数急速增长。据统计调查数据,2003年高校扩招后毕业生的人数达212万,2004年毕业280万人,比上一......

    大学生就业调研报告

    社会调研报告题目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专业名称国际经济与贸易 2008级 贺凤娇 中文摘要: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不断进行改革,高等教育加快了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

    就业的调研报告

    湖北师范学院2005年就业市场调研报告湖北师范学院严志谷 祝治国 刘健摘要:本文通过对11个省(自治区)的40个市、县就业市场的实地考察与调研,了解调研地域政府部门引进高校毕业生......

    大学生就业调研报告

    就业难、难就业 ——为毕业季做准备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对于现在满地一抓一大把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成了竞争的主战场。每一个大学生都是希望自己将来能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并......

    大学生就业调研报告

    大学生就业:难在哪里低工资就业:多一些经验拿汗水换明天。在一些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了解到,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宁愿选择“低工资”就业的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而他们共同的想法是......

    就业工作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研究分析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毕业生就工作具体措施,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经学院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决定,开展本项调研工作。一、......

    就业工作调研报告

    关于推进区镇就业工作的调研报告为推动区镇就业工作,加快打造幸福杨舍,近期,我们走访了区镇组织人事局、社会事业局、总工会、妇联等部门,就区镇就业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

    会计就业调研报告范文(精选合集)

    随着会计制度的日臻完善,社会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也大大提高了,以下是写写帮文库小编整理的会计就业调研报告,欢迎阅读!会计就业调研报告【一】内容提要:随着中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