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与私募基金合作并购基金的风险要点(全文5篇)

时间:2019-05-13 21:01: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上市公司与私募基金合作并购基金的风险要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上市公司与私募基金合作并购基金的风险要点》。

第一篇:上市公司与私募基金合作并购基金的风险要点

上市公司与私募基金合作并购基金的风险要点

2016-12-29在“上市公司与私募基金合作”模式操作两年之后,国务院于2014年发布意见,允许通过设立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并购基金等形式参与兼并重组。此后两年内,上市公司与私募基金合作并购基金发展如火如荼,而一系列监管措施也紧随其后。经过观察发现大多数并购基金只是模仿一般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内部管理模式,并没有设置合理、风险可控的内部合作机制,同时对于外部监管理念也没有足够的重视。今天推荐本文就上市公司与私募基金共同设立并购基金的内部合作与外部监管进行分析,以期对并购基金内部合作模式和应对外部监管风险进行提示。

一、内部合作

上市公司本身并非资本运作专业机构,亦不一定储备专业资本运作人员,在并购过程中,还需依赖专业投行人士或财务顾问。因此,在与私募基金合作过程中,上市公司希望合作方具有丰富资本运作经验,包括标的遴选能力、募资能力、投后管理能力、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能力。而参与合作设立并购基金的私募基金,有些是从事一级股权市场投资的班底,有些是投行团队转型,还有些是资管背景人士。如何将上市公司熟悉自身及上下游产业、私募基金较强的资本运作能力在并购基金运营中形成合力,是并购能否最终实现双赢的关键。

从目前上市公司与私募基金合作设立并购基金的情况来看,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合作进行优化:

(一)决策机制

上市公司与私募基金合作设立并购基金,以有限合伙企业形式常见。一般由私募基金管理人担任普通合伙人,上市公司及其他投资人为有限合伙人。有限合伙企业成立投资决策委员会,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各自委派委员,决策项目投资、退出事宜。目前大多数并购基金参考了传统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内部合作模式,但由于上市公司的参与、上市公司收购标的公司为主要备选退出渠道等特点,并购基金过于依照传统私募股权基金模式,各合伙人相关权利、义务的约定是不足以保障各方权益以及防范风险。并购基金应当在决策机制方面围绕以下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约定。

1.合伙人大会

虽然《合伙企业法》并未强制规定有限合伙企业必须设置合伙人大会,但对合伙人职责以及合伙企业解散、清算或者改变合伙企业的名称等事项,应当由合伙人大会作出决议。合伙人大会表决机制的设计,直接关系到各方对所议事项的影响程度。经分析,发现不少并购基金参考有限公司股东会的表决机制,即按照出资比例来决策所议事项。而上市公司在并购基金中的出资比例往往很低,无法实质影响到合伙企业解散、清算或者改变合伙企业的名称等事项。另外,有些基金的合伙协议约定,经认缴或实缴出资额占合伙企业财产份额比例超过三分之二以上的合伙人同意即可修改合伙协议。如果上市公司认缴或实缴出资额不足三分之一,则投资决策委员会决策机制可能被基金管理人和优先级资金提供方通过修改合伙协议的方式废止。

不同于一般性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上市公司方虽然仅为有限合伙人,但由于并购基金名称中往往含有上市公司股票简称,社会大众以及标的公司对于并购基金的认可,也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对上市公司的信任。并购基金之设立目的,也是围绕上市公司需求开展并购。

所以,基于防范对上市公司可能存在的不良影响和潜在风险,包括但不限于并购基金内部管理风险等,在合伙人大会表决机制上,上市公司应当在某些特定事项上具有特别表决权。

2.投资决策委员会

并购基金往往会设置投资决策委员会,上市公司、基金管理人、优先级资金提供方根据协商结果委派委员,投资决策委员会负责审议决议投资项目选定、收购、退出等投资决策事项。这样的制度设计,基本上也是参照一般性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模式,然而在一般性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模式下,由于投资人利益一致,投委会表决机制的设计仅是为了防范投资决策过于独断导致决策失误。并购基金实际主要以将标的公司卖给上市公司作为退出方式,如果上市公司方委派的委员在投委会决议项目退出时具有一票否决权,则持有一票否决权的上市公司实际成为并购基金的交易对手方,假设上市公司否决并购基金向除转让给上市公司外的任何退出方式,则面临着并购基金被迫按照上市公司要求将标的转让给上市公司。并购基金的其他投资人,尤其是需刚性兑付的银行资金,风险理论上是不可控的。所以,如何保证上市公司在决策并购基金退出时保持公平、公证、合理、合规呢?尤其是上市公司以发行股份的方式认购并购基金所持标的公司的股权,上市公司股票如何定价,也必将成为各方博弈的焦点。

综上,目前大多数并购基金投委会的决策机制沿用一般性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是一个潜在的隐患。上市公司一票否决权在并购基金投委会决策机制设计方面可以进行一定区分,由于并购基金围绕上市公司并购需求展开项目选定、收购,且上市公司具有优先认购权。所以,在项目选定、收购方面,上市公司方具有一票否决权。项目退出阶段,投委会审议将标的企业转让给上市公司时,上市公司方应当回避;上市公司拒绝收购标的企业的,则由于并购基金转让标的企业与上市公司再无潜在交易可能,上市公司方委派的委员应当与其委员表决权效力相同,不再有一票否决的必要。

(二)市公司优先收购权、有条件的回购义务

目前大多数并购基金都会设置上市公司优先认购标的企业的条款,从上市公司角度出发,设立并购基金的目的是围绕上市公司有意发展的产业进行投资,因此,并购基金收购目标企业的股权后,上市公司理应对目标企业拥有优先收购权。从权利、义务对等角度出发,既然设立并购基金的目的是围绕上市公司有意发展的产业进行投资,上市公司具有对目标企业的优先收购权,那么上市公司应当具有对应的义务,否则对于其他投资者是不公平的,甚至其他投资者基于上市公司收购作为投资退出渠道的期待可能会落空。因此,平衡优先认购权和回购义务成为投资者实际上最为关注的要点。如果上市公司在设立并购基金时即承诺将最终收购标的企业,则可能由于标的企业最终发展态势不符合证监会要求,或者上市公司自身战略转型等因素未能实现收购标的企业,上市公司需要承担违约风险。并购基金存在的必要性之一即为上市公司收购提前规避或防范风险,而完全将标的企业后续发展态势下滑、监管政策变化等收购失败的非主观因素导致的风险加于上市公司,并购基金的功能就大打折扣。

笼统规定上市公司优先认购权和回购义务都是不科学,不合理的。在上市公司优先认购权对应的义务承担方面,可以考虑由上市公司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为优先级投资人提供基本收益担保。并购基金投委会表决同意收购标的企业,是并购基金整体意志的体现,不应当认定为是上市公司单方面的决定,相应地,也不应当当然要求上市公司承担回购义务。如果并购基金投委会表决项目投资时,上市公司方同意投资,而其他委员不同意投资,为了实现围绕上市公司并购需求开展并购活动的宗旨,除上市公司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为优先级投资人除提供基本收益担保外,如果上市公司承诺将有条件的回购标的企业,则并购基金应当按照上市公司方的意愿进行投资,否则并购基金的功能未得到体现。至于附条件的回购义务,上市公司可以基于标的企业预计盈利状况、合规程度、业务发展态势等设定其收购的条件,一方面可以保证风险可控,另一方面对基金管理人投后管理也提出了实质性要求,促使基金管理人谨慎投资,积极提升标的企业价值。如此,则并购基金的价值回到通过投资能力、资源对接、资金募集、标的企业价值挖掘和提升来实现,而不是单纯依赖上市公司收购为退出渠道,通过二级市场套利来获取收益。

(三)职责划分

并购基金浪潮掀起,即是因为上市公司具有相关产业经验和社会公信力,而专业的基金管理人则具有投资经验和募资能力。如何将二者各自的作用合力发挥至最佳,就需要明确各自的职责划分。

1.项目投资 目前大多数并购基金关于基金管理人、有限合伙人的职责划分都是参考一般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模式,即基金管理人负责基金的日常经营及投资管理事务,包括但不限于投资项目的开发、筛选、投资价值分析、跟踪、尽职调查、投资方案设计、与标的方沟通与谈判等,基金管理人收取固定管理费及浮动收益,上市公司仅作为有限合伙人,监督基金管理人和基金的财务状况、参与利润分配。不同于一般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并购基金作为主要围绕上市公司有意并购的产业进行投资的专项基金或定向基金,所投资目标企业很大的可能是转让给上市公司。参考一般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职责划分并没有很好地将上市公司的资源、经验及社会公信力利用起来,不利于并购标的筛选、尽职调查、价值分析及洽谈。上市公司和基金管理人应当共同履行投资项目的开发、筛选、投资价值分析,基金管理人负责跟踪投资项目,委托外部专业机构进行尽职调查,基金管理人负责设计投资方案、与标的方沟通与谈判。总之,将上市公司纳入投资项目管理中,有利于发挥上市公司行业和管理经验,同时上市公司也能深入项目中,有利于后续并购的判断和开展。总之,应当将项目投资具体执行的工作交由基金管理人和上市公司共同完成,共同分享管理费。

2.投后管理

不少人认为并购基金实际仅为上市公司收购标的企业过程中的“过桥方”,既然退出渠道已经锁定,投后管理只是一个形式。实际上,从目前令人瞠舌的实际业绩远低于并购利润承诺数现象看,上市公司收购标的企业,可能由于停牌期限等原因,并未真正认知企业价值,最终弄出笑话,同时损害了股民利益。并购基金在持有标的企业阶段,应当充分履行好上市公司收购前企业价值挖掘、财务规范、业务资源对接、管理提升、法律合规规范等职责,尤其是并购基金投资标的企业不需要遵守《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规定的涉及的资产权属清晰,资产过户或者转移不存在法律障碍,相关债权债务处理合法,可以充分利用分期付款、业绩对赌、回购、股权质押及其他投资者保护手段,提前将风险进行控制。前述投后管理职责的履行,只要基金管理人和上市公司共同配合才能有效完成。

3.投资退出 如果选择向上市公司转让标的作为并购基金的退出方式,由于上市公司与并购基金的交易对抗原因,在向上市公司转让标的公司的过程中,上市公司方委派的投委会委员应当回避表决,以解决交易利益冲突问题。交易完成后,并购基金持有上市公司股票期间,上市公司应当仅作为有限合伙人参与收益分配,不应当继续委派投委会委员决策股票抛售等事项,以防范内幕交易发生。

从事上市公司与私募基金合作设立并购基金的管理人,应当具备上市公司拟投资领域较强的行业研究能力和丰富行业资源,除具有股权投资经验和投后管理能力外,还需要具有将标的企业注入上市公司后的行业整合能力和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能力。因此,在二级市场套利空间必然下行的背景下,未来有竞争力的并购基金的管理人应当具备综合的资本运营能力,对行业的认知、标的企业培育和规范将成为基金管理人最终胜出的核心因素。

二、外部监管 目前,对上市公司与私募基金合作并购基金的监管主要是证券交易所的信息披露要求。证券交易所的信息披露要求目的是防范利益输送与利益冲突的,确保信息隔离机制,不得从事内幕交易、市场操纵、虚假陈述等违法违规行为。

从交易所对于上市公司与私募基金合作并购基金的问询意见来看,交易所还关注并购基金投资领域与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是否存在协同效应、投资失败或亏损的风险(上市公司可能承担的最高风险)、内部管理风险等,以及公司计划如何采取风控措施。

除上述信息披露要求、并购基金内部管理风险、上市公司参与并购基金可能的风险与收益外,并购基金应当充分考虑如下要点,以满足监管要求:

(一)如何保证信息隔离,杜绝利用内幕信息或进行市场操纵的可能

并购基金由于上市公司或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上市公司子公司的参与,在并购基金向上市公司转让标的企业时,如何保证信息隔离,杜绝利用内幕信息或进行市场操纵的可能,需要并购基金制订行之有效的内控制度。经研究发现,在《关于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的指导意见》出台之前,某上市公司曾向部分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与外部投资者共同定向非公开发行股票,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与外部投资者存在结构化安排。该非公开发行股票方案修订了三次,股票定价也调整了三次,最终还是因为证监会对于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利用杠杆引入外部投资者认购上市公司股票在如何防范内幕交易方面始终存有疑虑而黯然终止。

虽然证监会鼓励投资机构参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但并不意味着证监会在审核交易时对于信息隔离,杜绝利用内幕信息或进行市场操纵有特殊政策。并购基金的盈利点在于将标的企业转让给上市公司的差价和未来减持上市公司股票的收益,如果交易定价,尤其是上市公司发行股份认购资产时的定价存在被监管机构要求调整导致盈利甚微,则并购基金的只能通过锁定期满二级市场抛售上市公司股票获取收益,鉴于二级市场套利空间渐小为必然趋势,如何制订满足监管部门要求的内控制度,并设计对于投资人和上市公司均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其实并非是未雨绸缪,而是现实之举。

(二)监管从严理念

经研究发现,中国证监会在金城医药重组项目问询中,关注金城医药的控股股东金城实业作为并购基金的有限合伙人,占并购基金18.13%的份额,并购基金是否需要承担业绩补偿的业务。为了满足监管审核要求,金城实业作为金城医药的控股股东及并购基金的次级有限合伙人,在本次交易完成后将与其他交易对手共同承担业绩承诺补偿责任。

据此,证监会鼓励鼓励投资机构参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本意在于投资机构帮助上市公司完成并购重组,但对于交易审核,其实是从严审核。因此,并购基金应当充分考虑交易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并购基金收购标的企业是否与上市公司认购并购基金标的企业属于一揽子交易计划、上市公司未直接收购标的企业的原因、并购基金收购标的企业与上市公司收购标的企业作价的依据、上市公司发行股票认购并购基金所持标的企业股权时股票定价的合理性。并购基金在合作之初,即应通盘考虑监管部门可能的审核要求。

来源:中国投行俱乐部

第二篇:私募基金风险管理办法

XXXX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风险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XXXX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风险管理工作,保障公司稳健经营,依据《公司章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风险管理是公司针对经营管理活动面临的各类风险,建立与其经营范围、组织结构和业务规模相适应的管理体系,制定适用的管理政策,选择适当的管理方法,采用科学的管理技术,进行有效识别、评估、监测和控制的活动。

第三条

公司风险管理的目标是建立全面和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为公司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在可接受的风险范围内有序运作,实现公司经营目标提供合理保障。

第四条

公司风险管理的内容涵盖经营管理活动面临的各种风险:

(一)战略风险:是公司在追求短期商业目的和长期发展目

标的系统化管理过程中,不适当的未来发展规划和战略决策造成公司资产价值损失的风险;

(二)市场风险:是利率、汇率、股价和商品价格等市场因素变动而导致公司资产价值损失的风险;

(三)信用风险:是由于投资对象、交易对手等违约或履约能力发生不利变化而造成的公司资产价值损失的风险;

(四)操作风险:是由于人为错误、流程缺陷、技术故障或不利的外部事件等造成公司资产价值损失的风险;

(五)流动性风险:是公司无力为负债的减少或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而造成损失或破产的风险;

(六)法律风险:是交易不符合国家或地区的法律规定,交易合同无法履行或按照有关国家或地区的法律无法强制执行,公司正常经营管理活动与法律变化不相适应,从而导致公司资产价值损失的风险;

(七)国家风险:是由于交易对象所在国或地区政治经济环境发生变化,如发生战争、自然灾害、政府更迭、金融危机、政策改变等,造成公司资产价值损失的风险;

(八)声誉风险:是负面的宣传报道、舆论等对公司收益和资产价值所产生的不利影响;

(九)业绩风险:是因所投资资产的实际业绩与预期业绩之

间存在差异的风险,主要产生于资产个体,如基金表现劣于基准,投资对象经营决策重大失误、高管人员变更、重大诉讼以及经营不善导致亏损等;

(十)经营风险:是指公司对所持有资产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如忽视经营、经营不力、经营能力不足、经营控制权较弱等导致的风险等。

第五条 公司风险管理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风险管理的理念、方法和要求应贯穿公司所有部门(指公司各部门和团队,下同)、所有岗位,以及经营活动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

(二)统一性原则:公司取得收益的同时会承担风险。要实现风险与收益的统一,既要注重防范和控制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也应把风险视为公司取得收益的特殊资源。通过积极的风险管理活动,使公司承担的风险与承受能力相适应,保持风险与收益的平衡;

(三)协调性原则:公司完善风险管理的工作流程,各有关部门应就风险管理工作加强沟通协调,保持良好的风险管理秩序;

(四)适时性原则:公司投资风险政策与制度应适应有关法律法规的调整以及公司发展战略、经营方针等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适时进行相应的更新、补充、调整和完善。

第六条

公司风险管理活动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监测、风险控制等。

(一)风险识别:收集风险信息,识别风险类型,确定风险来源;

(二)风险评估:运用定性或定量方法对风险进行计量分析;

(三)风险监测:对风险进行持续监测,适时进行预警提示;

(四)风险控制:制定管理策略,选择控制手段,实施控制措施;

第七条

本办法是规范公司风险管理工作的基础制度,与公司投资风险政策以及各类风险的具体管理办法等,共同构建公司风险管理制度体系。

第二章 组织架构和管理职责

第八条

公司围绕风险管理目标和基本原则,建立包括各部门在内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明确界定各部门的职责和业务流程,加强相互间的协调配合,为全面风险管理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第九条

公司各部门应当承担本部门风险管理的第一责任,有责任有义务主动识别、评估、监测和控制各类风险,执行投资风险政策和相关制度,建立符合风险管理要求的操作规程,针对关键控制环节,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第十条

公司各部门应当向风控团队提供真实、完整的事项信息。

第十一条

公司各部门要高度重视风控团队在风险管理组织协调、风险审查评估等方面提出的专业意见,积极采纳相应的风险控制建议。

第三章 风险识别、评估和监测

第十二条

风险识别是公司各部门对经营管理活动涉及的风险因素进行判断,找出可能影响公司经营目标的各类风险,及时、准确地识别所面临风险的类别和性质,分析其风险特征、传导机制、对公司资产、损益和经济价值的影响方向与影响程度。

第十三条

风险识别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一)内部讨论。各部门组织具有丰富经验的管理人员对经

营管理活动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讨论,形成意见。

(二)案例分析。各部门定期收集公司或同行业发生的相关案例,组织相关人员,通过对案例中妨碍目标实现的负面因素进行分析来识别风险。

(三)外部咨询。各部门就经营管理事项可能面临的风险,向外部专业机构进行咨询,参考专业意见,结合经营管理实际情况识别风险。

(四)其他适用的方法。

第十四条

风险评估是公司各部门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评估风险的级别、后果和发生概率,包括风险承担前评估和承担后评估。公司应当充分认识到风险评估能力的有限性,风险评估能力需要逐步改进和提高。风险评估是业务决策的必要参考,但不是公司是否开展某项经营管理活动的唯一判断标准。

第十五条

风险评估可以采用定性评估、定量评估或者二者相结合的方法。

第十六条

对于投资项目,风控团队要对项目进行投资风险全面分析,并提出独立的风险评估意见。对于重大项目,必要时可聘请第三方进行独立尽职调查与专业评估。

第十七条

风险监测是通过有效的监测程序,借助监测工具,按照适当的频度,针对一系列的关键风险指标、风险限额以及投资规模、当期盈亏、累计盈亏等状况进行的持续监测,并在必要时进行风险预警等风险管理活动。风险监测是反映风险现状和变化趋势的重要手段,可以为评价经营部门风险控制的水平和效果提供依据。

第十八条

风控团队应当根据风险管理工作需要,制订和建立必要的风险监测方案、工具、指标,开展全程和全面的风险监测活动。

第四章 风险控制

第一节 投资风险政策与控制策略

第十九条

公司投资风险政策是公司根据自身能力、外部环境、股东要求等因素,围绕发展战略,设定风险偏好,明确风险管理的有关要求的指导性文件。

第二十条

投资风险政策经总经理办公会议审议后,报公

司董事会审定。投资风险政策批准施行后,要传达给适用岗位的员工并指导员工实施具体控制措施。必要时可提供给风险相关方,以便于寻求互利合作。

第二十一条

风险控制策略是在投资风险政策的约束下,权衡风险与收益关系的基础上,合理选择风险分散、对冲、补偿、承担等手段,建立限额管理等措施的具体管理策略或管理方案。

第二十二条

公司各部门应当结合投资与经营等业务活动的具体特点,研究制订具体的风险控制策略,包括控制目标、控制程序、手段方法、所需资源、组织落实、跟踪反馈以及应急管理等内容。此外,公司各部门要定期分析和总结管理策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结合公司经营目标,持续修正和完善。

第二十三条

公司在实现战略目标过程中,应当确定风险偏好,根据发展需要、经营管理能力、市场环境、经济环境、股东回报要求等因素,确定愿意接受的风险程度或风险承担水平。风险偏好应当至少每年进行一次重检。

第二十四条

限额管理是公司主要控制市场风险的一种手段。通过限额管理,将公司所承担的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使风险水平与风险管理能力和资本实力相匹配。风险限额可以按照地

区、部门和业务单元进行分配,也可以按照资产组合、投资工具和风险类别进行分解。

第二节 风险控制活动

第二十五条

风险控制活动是公司在执行经营目标的过程中,根据风险识别、评估以及监测情况,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公司风险政策确定的承受范围内的一系列控制活动,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

第二十六条

事前控制是经营活动决策前的各类控制活动,无论是否开展经营活动,该类控制均应当建立健全,包括制度办法、权限设定以及流程规范等。公司应建立必要的岗位制衡机制,不相容岗位适当分离。具体规章应覆盖各类经营活动,操作流程应清晰并确保关键环节具有相应的控制措施。与决策有关的权限设定和审批程序应清晰和明确。

第二十七条

事中控制是与经营活动有关的调查、评估、决策以及执行等活动,包括业务团队的可行性调研与尽职调查、内核团队的内部审核与质量控制、有权决策人和专门委员会在授权范围内的决策活动以及决策后落实等控制活动。事中控制的重点

是在可承受的风险范围内实现经营收益,将可能出现的经营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第二十八条

事后控制是经营活动实施后的不定期风险检查和业绩评价等活动。风险检查是对风险管理制度及业务流程是否健全完善、经营活动是否合规等情况的检查评估,并提出调整或改进建议。业绩评价是以公司的经营发展战略为导向,以实现风险调整后的收益最大化为目标,本着科学性、激励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对投资活动进行的效益评估。

第五章 风险报告

第二十九条

风险报告是公司针对经营管理活动出现的风险进行的分析总结报告,旨在评价风险控制的有效性并提出管理建议。风险报告应满足以下要求:

(一)真实性: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情况;

(二)及时性:及时报告,保证时效性;

(三)重要性:体现重要性原则,突出重点,抓住主要风险;

(四)有效性:提出的建议要讲求实效,具有可操作性。第三十条

风险报告分为综合报告和专题报告。综合报告

是针对公司在一定期限内的总体风险状况的评价报告,一般为报告。专题报告是针对重大风险或专项工作需要形成的报告,一般为不定期报告。

综合报告包括但不限于:

(一)公司的总体风险水平和应对措施执行情况;

(二)各主要业务的风险水平和应对措施执行情况;

(三)风险限额的执行和调整情况;

(四)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比较情况;

(五)报告期内发生的重大风险事项及其处置情况;

(六)风险管理工作意见和建议等。专题报告包括但不限于:

(一)公司需要特别关注的某类风险的评估情况;

(二)某项重大风险事项的风险情况和化解情况;

(三)针对某类风险或某项重大风险事项的改进建议等。第三十一条

公司各部门的工作报告应包含风险管理情况的相关内容。风控团队应当汇总各部门的报告内容,形成综合报告,并报送有权审批人。

第三十二条

公司各部门应当及时根据风险情况或公司管理需要形成专题报告,报送有权审批人,同时抄送内核团队。

第六章 风险管理系统

第三十三条

风险管理系统是公司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实现风险管理的重要控制活动。一方面可以通过内置于其他应用系统的风险管理模块实现风险管控,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建设专门的风险管理系统,对相关信息数据进行汇总分析。

第三十四条

公司各经营部门在开发和购置新业务系统时,要充分考虑风险管理的功能要求。现有业务系统在优化更新时,要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的功能。

第七章 风险事项的处理和报告

第三十五条

重大风险事项是公司各部门认定的可能对公司资产或声誉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风险事项或者未预期的但需要引起特别关注的突发性风险事项。

第三十六条

公司各部门要针对经营管理活动建立必要的重大突发风险的应急处置机制,包括设置特别止损限额、风险应急机制等,以便在重大风险突发时,能够立即采取符合公司利益的

紧急措施。公司各部门在持续监测各类风险的同时,应密切关注突发性的重大风险事项,准确识别和评估相关风险。

第三十七条

重大风险事项出现时,相关部门应当立即形成重大风险事项报告,报送有权审批人。各相关部门应研究制订方案,经有权审批人批准后执行。

第三十八条

重大风险事项出现后,各相关部门要共同研究分析风险扩散和风险传导可能导致的其它相关风险及其影响,及时制订风险应对策略和具体措施,报送有权审批人批准后执行。

第三十九条

对于未构成重大不利影响的其他风险事项,各相关部门应在得知事项发生五个工作日内报送有权审批人。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条

本管理办法由公司董事会负责解释和修订,自股东会批准之日起实施。

第三篇:私募基金风险提示书

私募基金风险提示书 尊敬的私募基金投资人:

感谢您加入由发起设立并推出的基金投资计划。该产品已经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为了使您更好地了解股权投资基金可能存在的风险,根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和业务规则,特提供本风险揭示书,请您认真详细阅读并慎重决定是否参与或购买本基金投资计划。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包括但不限于如下风险:

1、市场风险: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主要进行企业股权投资或创业投资、实业投资,而目标企业的市值因受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投资心理和交易制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产生波动,从而导致基金收益水平发生变化,产生风险。市场风险主要包括:(1)政策风险。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对资本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市场价格波动,影响基金投资计划的收益而产生风险。(2)经济周期风险。经济运行具有周期性的特点,受其影响,基金投资计划的收益水平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从而产生风险。(3)利率风险。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利率变动而导致的投资价格和投资利息的损益。利率波动会直接影响企业的融资成本和利润水平,导致基金市场的价格和收益率的变动,使基金投资计划收益水平随之发生变化,从而产生风险。(4)基金业绩风险。基金管理人所投资的投资基金项目由于其管理人的投资能力和投资失误,造成业绩下降,也会影响到基金计划的收益率。(5)购买力风险。本基金投资计划的利润将主要通过现金形式来分配,而现金可能因为通货膨胀的影响而导致购买力下降,从而使基金投资计划的实际收益下降。

2、管理风险:

管理人在管理本基金投资计划,做出投资决定的时候,会运用其投资技能和风险分析方法,但是这些技能和方法不能保证一定会达到预期的结果。管理人在管理本基金计划时,管理人的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管理制度可能没有被严格执行而对基金投资计划资金产生不利影响,特别是可能出现本基金计划资金与管理人自有资产、或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计划资金之间产生利益输送。

3、流动性风险:

股权投资基金的期限有封闭期和存续期,封闭期内者基金投资计划的资金不能应付可能出现的投资人巨额退出或大额退出的风险,可能导致投资人丧失其他投资机会,或资金受损。

4、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发行人是否能够实现发行时的承诺,按时足额还本付息的风险,或者被投资企业未能按时履约的风险。基金在交易过程中可能发生目标企业违约、拒绝到期进行约定操作等情况,从而导致基金资产损失。

5、巨额退出及连续巨额退出所引起的支付风险

指本集合计划因发生巨额退出或连续巨额退出而引起的委托人的退出申请无法全部实现或因暂停退出使委托人在一定时间内的退出申请被拒绝,从而导致委托人无法按时得到退出款项的风险

6、管理人及托管人风险

担任私募基金计划管理的管理人的基金公司、托管机构(银行),因停业、解散、撤销、破产,或者被中国证监会(银监会)撤销相关业务许可等原因不能履行职责,可能给委托人带来一定的风险。

7、信息传递风险:

投资者预留在发行单位的有效联系方式变更的,应及时通知发行单位。如投资者未及时告知发行单位联系方式变更的或因投资者其他原因导致发行单位在需要告知投资者时无法及时联系上,会产生一定风险。

8、不可抗力风险:

指由于自然灾害、战争等不可抗力因素的出现,将严重影响基金投资市场的正常运行,甚至影响基金计划的受理、投资、偿还等的正常进行,导致基金计划资金的损失,会带来一定风险。

本风险揭示书揭示事项仅为列举性质,未能详尽列明投资人参与购买计划管理计 划的全部风险和可能导致投资人资金损失的所有因素。

投资人在参与或购买基金投资计划前,应认真阅读并理解基金业务规则、基金招 募说明书、入伙协议书或基金认购协议及本风险揭示书的全部内容,并确信自身已做 好充足的风控评估和财务安排,避免因参与或购买基金投资计划而遭受难以承受的损 失。

基金投资计划的投资风险由投资人自行承担,基金管理人、资金托管机构及基金 推广代理机构不得以任何方式向客户做出保证其投资本金不受损失或者保证其取得最 低投资收益的承诺。

特别提示:投资人在本风险揭示书上签字,表示投资人已经理解并愿意自行承担 参与本基金投资计划的风险和损失。

投资人:

签字或盖章:

签署日期:

(注:自然人客户请签字,机构客户,请加盖公章并由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代理人签字)

第四篇:私募基金运营风险管理制度

XXXX公司运营风险管理制度(模板)1 / 7

XXXX公司 运营风险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证公司规范、稳健的运作,牢固树立合法合规经营的理念和风险控制优先的意识,培养从业人员的合规与风险意识,营造合规经营的制度文化环境,保证公司及其从业人员诚实信用、勤勉尽责、恪尽职守,防范和控制公司经营及业务开展过程中的各类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内部控制指引》等法律法规、规范性法律文件及相关监管要求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所称风险,是指对实现公司经营目标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的不确定因素。

第三条 本制度所称风险管理,是指围绕公司经营目标,对日常经营和业务开展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监测和控制的基本过程。第四条 公司及公司子公司(或公司投资设立的其他企业)适用本制度。

第二章 基本原则

第五条 风险管理应贯穿事前防范、事中监督、事后检查弥补的指导思想。

第六条 风险管理的具体目标是:

(一)公司的经营与业务开展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监管机关的相关规定和公司各项规章制度;

(二)建立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科学合理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监督机制和反馈机制; / 7

(三)建立行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和风险管理流程,确保各项业务活动的健康运行和管理资产的安全完整;

(四)在合理控制风险的基础上实现公司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五)股东及客户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维护公司的信誉及良好形象。

第七条 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全面管理与重点监控相统一的原则:建立覆盖所有业务流程和操作环节,能够对风险进行持续监控、定期评估和及时预警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同时根据公司实际有针对性地实施重点风险监控,及时发现、防范和化解对公司经营有重要影响的风险;

(二)独立集中与分工协作相统一的原则:建立全面评估和集中管理风险的机制,保证风险管理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同时强化业务部门的风险管理主体职责,在保证风险管理职能部门与业务部门分工明确、密切协作的基础上,使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平行推进,实现对风险的过程控制;

(三)充分有效与成本控制相统一的原则:建立与自身经营目标、业务规模、资本实力、管理能力和风险状况相适应的风险管理体系,同时合理权衡风险管理成本与效益的关系,合理配置风险管理资源,实现适当成本下的有效风险管理。

第八条 公司设有三道风控防线:

(一)前台业务团队:对客户和公司负责,基于客户偏好、监管合规、内部风险偏好等要求主动设定和调整业务的行为,为风险控制负主要责任;

(二)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包括风险管理部和合规部。与业务部门相互独立,全面评估、监控与报告风险,审核关键业务,检视公司内控体系并推动内控流程与机制的优化,参与风险的处理,推动风险管理系 / 7

统建设,对第一道防线实行独立监督与制衡;

(三)内部审计团队:对公司内控体系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独立审计,同时覆盖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

第三章 组织结构与职责分工

第九条 公司应建立覆盖所有业务单位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公司任命合规风控负责人,负责组织和指导公司日常的风险管理工作,提出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的建议,监督风险管理运行体系的有效性。

第十条 风险管理部包括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和法律合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落实和执行关于风险管理工作的各项计划,并组织实施对各类风险的识别、评估、监测、控制等工作。

第十一条

风险管理部主要的风险管理职责如下:

(一)执行公司的风险管理战略和决策,拟定公司风险管理制度,并协同各业务部门制定风险管理流程、评估指标;

(二)对投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改进风险管理方法、技术和模型,组织推动建立、持续优化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三)对新产品、新业务进行独立监测和评估,提出风险防范和控制建议;

(四)负责督促相关部门落实公司各项风险管理决策和风险管理制度,并对风险管理决策和风险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和报告;

(五)组织推动风险管理文化建设。

第十二条

公司合规部门主要的风险管理职责如下:

(一)拟定公司法律合规管理制度,并协同各业务部门制定法律合规管理流程;

(二)负责公司对外和内部法律事务及合同审核,参与公司司法案件的处理;

(三)对公司制定的重要规章制度进行合规性审查,为公司业务开 / 7

展与日常经营提供法律合规咨询意见;

(四)对公司业务操作及流程合法合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五)推动公司内控机制与业务流程的完善,组织业务部门内控整改;

(六)跟踪监管法规,组织合规培训与宣传;

(七)监管沟通与协调;

(八)积极推动合规文化建设。

第十三条

员工的风险管理职责:每位员工都是其岗位风险控制的直接责任人,应当牢固树立内控优先和全员风险管理理念,加强法律法规和公司规章制度培训学习,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公司制度、流程和各项管理规定,发现风险问题应及时报告直属上级和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各部门负责人对其部门业务的风险管理负有管理责任,业务人员对本岗位业务的风险管理负有直接责任。

第十四条

公司设立内部审计职能,开展公司内控专项审计工作。公司聘请外部专业机构进行至少每年一次的独立外部审计。

第四章 风险管理工作内容与流程

第十五条

风险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风险信息收集与整理、风险识别与评估、风险管理策略制定、风险监控、风险报告的编制、风险管理工作评估与改进。

第十六条

风险信息收集主要指对公司日常经营与业务开展过程中各项风险信息的汇总和整理。风险管理人员应建立快速高效的信息收集渠道,并有责任核查重大风险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第十七条

风险识别与评估是指公司对于业务信息、管理信息和重要业务流程等在内的各项风险信息进行识别并评估其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及影响程度,保证每一项风险都能被理解、归类。

第十八条

风险管理策略是指根据风险的自身情况和外部环境,采 / 7

取风险承担、避免、转移、消除、弱化、对冲、补偿或者分担等一系列风险管理工具的总体策略,确保把风险控制在公司的可承受范围以内。

第十九条

风险监控是指对不同类型风险进行动态监测与控制。第二十条

风险管理部门应定期评估风险管理工作,并根据评估的结果对风险管理各项工作及时进行改进。

第二十一条 公司应当保存公司风险管理体系活动等方面的信息及相关资料,确保信息的完整、连续、准确和可追溯,保存期限自私募基金清算终止之日起不得少于10年。

第五章 主要风险的评估与控制

第二十二条

公司在日常经营和业务开展过程中涉及到的风险主要有投资风险,以及法律风险、合规风险、道德风险、操作风险等。

第二十三条

投资风险主要是指公司开展资产管理投资业务时所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第二十四条

操作风险主要是指由于内部程序、人员、系统的不完善或失误、或外部事件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失的可能性。主要包括:投资决策风险、交易风险、资金管理和清算交割风险、信息技术系统风险等。

第二十五条

法律风险主要是公司经营管理过程中,因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或违反合同有关规定的风险。

第二十六条

合规风险主要是指公司因未能遵循合规规则而引发法律责任、监管处罚、财务损失和声誉损失的风险。

第二十七条

道德风险主要是指公司员工基于个人利益诉求,而违背职业道德、公司制度,乃至法律法规对公司经营造成损失的风险。

第二十八条

公司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充分识别并评估风险,根据公司自身或客户的风险容忍度适当承担风险,对于无法承受的风险进行转移,或建立合理的控制机制。建立信息与沟通机制,加强部门与员工的交流与信息传递,加强公司各项政策与文化宣传内容的传达,促进内部 / 7

控制有效运行。

第六章 风险管理体系的监督与评价

第二十九条

公司应对公司风险管理体系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监督及评价,排查公司风险管理体系是否存在缺陷及实施中是否存在问题,并及时予以改进,确保有关制度的有效执行。

第三十条

风险合规和审计人员可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各部门的风险管理工作,并将检查结果报告公司管理层。

第三十一条

对于各项规章制度完善、风险防范工作积极主动并卓有成效的部门,公司应给予适当表彰与奖励。对由于制度不完备、工作程序不合理,或管理混乱而造成较大风险并给公司带来损失的,应追究部门主要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本制度由公司合规部负责制定、修订与解释。本制度未尽事宜,按相关法律法规执行。

第三十三条

本制度经股东会审批通过,发布之日起施行。/ 7

第五篇:2016私募基金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障公司股权投资业务的安全运作和管理,加强公司内部风险管理,规范投资行为,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有效防范和控制投资项目运作风险,根据《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试点指引》等法律法规和公司制度的相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股权投资业务是指使用自有资金对境内企业进行的股权投资类业务。

第三条 风险控制原则

公司的风险控制应严格遵循以下原则:

(1)全面性原则:风险控制制度应覆盖股权投资业务的各项工作和各级人员,并渗透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

(2)审慎性原则:内部风险控制的核心是有效防范各种风险,公司部门组织的构成、内部管理制度的建立要以防范风险、审慎经营为出发点;

(3)独立性原则:风险控制工作应保持高度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并贯彻到业务的各具体环节;

(4)有效性原则:风险控制制度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监管部门的规章,具有高度的权威性,成为所有员工严格遵守的行动指南;执行风险管理制度不能存在任何例外,任何员工不得拥有超越制度或违反规章的权力;(5)适时性原则:应随着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的变化,公司经营战略、经营方针、风险管理理念等内部环境的改变,以及公司业务的发展,及时对风险控制制度进行相应修改和完善;

(6)防火墙原则:公司与关联公司之间在业务、人员、机构、办公场所、资金、账户、经营管理等方面严格分离、相互独立,严格防范因风险传递及利益冲突给公司带来的风险。

第二章 风险控制组织体系

第四条 风险控制组织体系

公司应根据股权投资业务流程和风险特征,将风险控制工作纳入公司的风险控制体系之中。公司的风险控制体系共分为五个层次:董事会、董事会下设的风险控制委员会、投资决策委员会、风险控制部、业务部。

第五条 各层级的风险控制职责 董事会职责:(1)审议批准风险控制委员会的基本制度,决定风险控制委员会的人员组成,听取风险控制委员会的报告;(2)审议单笔投资额超过公司资产总额30%,或者单一投资股权超过被投资公司总股本40%的股权投资项目;(3)决定公司内部风险管理机构的设置;(4)法律法规或公司章程规定的其它职权。

董事会下设风险控制委员会,其职责包括:(1)组织拟订公司的风险管理基本制度;(2)对单笔投资额超过公司资产总额30%,或者单一投资股权超过被投资公司总股本40%的,应当提交董事会审批的股权投资事项进行合规性审核;(3)监督和评估风险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等。风险控制委员会对董事会负责,向董事会报告。

投资决策委员会职责:对单笔投资额不超过公司资产总额的30%,或者单一投资股权不超过被投资公司总股本的40%的股权投资项目的投资和退出作出决策。

风险控制部是公司内专职的风险管理部门,其职责包括:(1)独立于业务部开展风险控制、合规检查、监督评价等工作;(2)在项目决策过程中出具合规意见;(3)对投资协议进行审核;(4)在出现重大问题时及时向风险控制委员会报送相关专项报告。

业务部职责:具体负责项目开发、执行、退出过程中的风险控制。业务部负责人作为股权投资项目风险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部门内部的风险控制执行工作,并负有及时报告、反馈项目投资过程中发现的风险隐患和风险问题的职责。一般情况下,项目组配备一名具有项目公司所属行业相关背景的人员。第六条 为建立健全内控机制,公司设立独立于项目组的后台管理和监督部门。

综合管理部负责股权投资项目的文档管理、印章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董事会和投资决策委员会的会议筹备,以及相关会议资料的管理等。

财务部负责股权投资业务的财务核算和资金划拨,为股权投资项目分别设置账户、独立核算、分账管理。

第三章 风险控制流程

第七条 风险管理的业务流程由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析、风险控制和风险报告五个步骤组成,是制定风险管理战略及防范措施的重要基础。

第八条 风险识别指对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内部及外部风险的来源进行辨别。第九条 风险测量是对风险的严重程度及发生概率进行科学合理的量化。第十条 风险分析主要对风险的驱动因素进行归因分析,并评估其影响,提出避险建议和措施。

第十一条 风险控制是对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制定风险防范和处理措施。第十二条 风险报告是指业务部、风险控制部根据职责范围和报告体系定期或不定期向主管领导提交的与风险评估分析相关的报告。

第四章 风险识别与评估

第十三条 股权投资业务面临政策风险、法律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合规风险等多种风险。公司运营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当在职责范围内对各种风险进行必要的识别、评估及分析,履行相关的风险控制职责。

第十四条 政策风险

政策风险是项目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并且会影响项目公司的估值和退出方案的实施,从而转化为投资失败风险。项目公司所属行业的国家产业政策、行业规划、税收政策等发生重大变化导致项目投资前后技术、市场、产品、客户发生不利变化,并导致项目公司偏离投资方案、估值整体下降,造成无法退出或亏损退出。

第十五条 合规性风险

项目公司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和证监会的监管要求,对法律法规等理解有误、故意违反则将出现合规风险;项目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国家政策的要求,对法律法规等理解有误或故意违反则将出现合规风险。

第十六条 法律风险

与被投资方、合作方、项目管理人之间的合同协议存在缺失导致出现不利于我方的诉讼。

第十七条 操作风险

股权投资业务包括投资项目的选择(即项目开发、初步审查、项目立项、尽职调查、投资决策、项目实施)、投资项目的管理和项目退出等业务环节,在上述每个环节均存在操作风险。主要可以归纳为决策失误、投资失控、员工内部欺诈、被投资方和合作方的外部欺诈、尽职调查存在缺失、资金划拨差错、项目公司经营管理不善、项目跟踪缺失、项目公司报告不畅等风险,其中,决策失误、投资失控是重大风险。

第十八条 市场风险

由于股权投资业务从项目投资到投资退出往往要经历宏观经济、项目所属行业、产品市场、证券市场等的波动,导致项目公司估值、项目退出的市场环境发生变化,从而造成退出方案无法实施或投资目标无法实现的风险。其中,对以上市为退出方式的项目,证券市场整体下行的系统性风险是难以控制的。

第五章 风险控制

第一节 合规风险的控制

第十九条 公司对股权投资项目的合法、合规性进行全面和重点分析和检查,控制投资业务的合规性风险。

第二十条 公司通过以下手段对合规风险进行事前和事中控制:

(一)为保证股权投资业务合法、合规,制定、审查相关的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

(二)制订、审阅股权投资业务的相关合同、协议,确保合同的规范性和合法性;

(三)监督股权投资业务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的执行情况,确保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地执行;

(四)确保股权投资业务投资决策服从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第二十一条 公司通过以下手段对投资项目进行事后控制。

(一)制定股权投资业务的合规检查制度;

(二)对股权投资业务运作和内部管理的合规性进行检查,并向公司通报;

(三)检查相关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的执行情况,确保资产管理业务遵守公司内部制度。

第二节 市场风险的控制

第二十二条 市场风险的控制措施主要体现在投资立项环节上。

第二十三条 公司制订项目立项标准。立项标准应该参照国家产业发展规划,符合公司关于投资范围的相关规定。

第二十四条 业务部应当根据立项标准和投资范围,对备选企业进行筛选形成项目池。项目人员应当在广泛收集项目方提供的商业计划书及其他相关信息材料的基础上,对入选项目池的项目进行初步评估和风险收益分析。符合立项条件的,根据公司规定申请立项审批。

第三节 法律风险的控制

第二十五条 风险控制部应当对公司签定的合同、协议等法律文书进行审核,防范法律风险。

第二十六条 在项目运作过程中,风险控制部提供法律方面的专业支持。必要时,可申请引入外部中介机构提供法律服务,防范法律风险。

第四节 操作风险的控制 第二十七条 公司制定专门的项目管理和投资决策制度,明确项目投资的业务流程和具体要求。

第二十八条 为维护公司的权益,项目投资的范围应当符合以下规定:

(一)不得将公司资产用于资金拆借、贷款、抵押融资或者对外担保等用途;

(二)不得将公司资产用于可能承担无限责任的投资;

(三)单笔投资额不得超过公司资产总额的30%,如果突破30%,需提交股东审议;

(四)单一投资股权不得超过被投资公司总股本的40%,如果突破40%,需提交股东审议;

(五)不得将公司资产投资于股东或其控制的企业;

(六)法律法规以及公司章程约定禁止从事的其他投资; 第二十九条 尽职调查的风险控制

(1)公司建立尽职调查制度,规范尽职调查的工作内容。项目组在尽职调查期间应当严格遵守工作程序,记录尽职调查工作底稿,形成相关报告。

(2)项目组开展尽职调查工作期间,项目负责人必须对拟投资企业进行实地考察。

(3)项目组应当对尽职调查相关材料的真实性和完备性负责。

(4)项目组认为必要时,可申请聘请外部中介机构,参与或独立进行调查工作。第三十条 投资决策的风险控制

(1)投资决策委员会对项目投资或退出的相关材料进行审核,投资决策委员会成员独立发表审核意见;

(2)投资决策委员会可以根据需要委派专人或聘请外部专业机构进驻现场进行独立的尽职调查,提交独立的调查报告;

(3)公司股权投资业务的项目投资和项目退出必须经投资决策委员会通过。单笔投资额超过公司资产总额30%,或者单一投资股权超过被投资公司总股本40%的项目,应当经过投资决策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提交董事会审议,并根据公司章程规定提交股东审议。

第三十一条 项目管理的风险控制 公司建立对已投资项目的跟踪管理机制。

(1)项目组负责项目投资后的跟踪管理,具体包括:定期实地回访项目公司;定期收集项目公司财务资料、行业发展情况、企业财务状况;定期对项目公司进行重新估值;定期对原定退出方案的可行性进行重新评估等。

(2)项目组负责每月度、每半完成项目公司一般估值工作和全面估值工作,编制《月度项目情况报告》和《项目股权价值评估报告》(每半年),并向主管领导提交估值报告。

第三十二条 公司建立重大事项报告和应急处置机制,对投资项目重大风险事项的处置进行决策。项目组在跟踪过程中发现公司在项目公司中的权益发生变动、或者项目公司的财务指标恶化、亏损等重大事项的,项目组应当及时报告。相关规则另行制定。

第三十三条 公司建立项目退出审批机制,对项目退出进行决策。当项目达到预期投资目标或出现重大紧急事项需要退出时,项目组根据具体情况,制定退出方案,报投资决策委员会审议。单笔投资额超过公司资产总额的30%,或者单一投资股权超过被投资公司总股本40%的股权投资项目,应当提交董事会和股东审议。

退出方案未通过审议的,项目组应当研究并重新设计退出方案,直至项目实现退出。

第五节 其它环节的风险控制

第三十四条 对财务与资金管理的风险控制

公司建立独立的财务核算体系,制定规范的财务会计核算制度,配备专职的财务核算人员。

公司按照有关规定及要求使用资金、单独开立银行账户。第三十五条 对人员管理的风险控制 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应当专职。

第三十六条 公司建立专门的内部控制机制,对公司风险进行隔离,防范利益冲突,规范关联交易。

第六章 风险控制报告

第三十七条 风险控制报告分为定期报告和临时性报告两类。第三十八条 风险控制部定期对公司业务运作、日常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风险评估与评价,在每4月底、8月底前向公司领导上报或半风险控制报告,为公司决策提供依据。

第三十九条 公司发生或可能重大事项的,风险控制部接到报告后,根据重大事项报告的相关规定向公司领导报送临时性报告。

第四十条 风险控制报告中应明确风险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应对或补救措施等内容。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由风险控制部负责解释。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实施。

下载上市公司与私募基金合作并购基金的风险要点(全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上市公司与私募基金合作并购基金的风险要点(全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私募基金风险控制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障公司股权投资业务的安全运作和管理,加强公司内部风险管理,规范投资行为,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有效防范和控制投资项目运作风险,根据《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

    私募基金基础知识

    投资者教育(私募基金基础知识) 1.什么是私募基金? 私募基金是指通过非公开方式,面向少数机构投资者募集资金而设立的基金。由于私募基金的销售和赎回都是通过基金管理人与投资......

    私募基金问答

    销售话术---培训部 私募票据基金问答 说明:为了更好满足销售人员得需求,同时兼顾有经验跟没经验的人员的需求,特将部分问题分为标准版。旨在为一线员工提供不同角度,方向与技巧......

    私募基金常见问题

    1、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对企业名称、经营范围有何要求?名称是否必须含有“私募”相关字样? 答:根据《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法律意见书指引》、《私募投资基金登记备案问题解答(七)》......

    私募基金业务流程

    私募基金业务流程 投资公司成立后,需要建立企业组织架构,到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登记,之后即可成立第一支产品。具体步骤所包含内容如下: 一、公司组织架构 基金公司成立后可......

    私募基金合同

    私募基金合同(范文)本合同由[](投资人)与[](投资管理人)于[]年[]月[]日签署于中国[]市[]区。第一条 前言和释义 1.1 前言 1)为规范投资管理人与投资人之间的法律关系,明确投资管理......

    17上市公司与私募基金合作投资事项(优秀范文5篇)

    上市公司与私募基金合作投资事项 信息披露业务指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一般规定 第一条 为了规范上市公司与私募基金合作投资事项的信息披露行为,维护证券市场秩序,保护中小......

    私募股权基金风险告知书

    私募股权基金风险告知书 尊敬的投资人: 私募股权基金(英文简称是PE),主要是通过合法的方式把客户闲散的资金通过定向私募的方式聚集起来,投资到未上市的具有高成长、高回报的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