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应用电子技术精品专业建设规划
应用电子技术精品专业建设规划
职业教育已经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院也制定了创建“全国示范性建设高职院校”、“将我院建成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高职院校”的宏伟目标。这些都要求我们更好的做好专业建设,专业建设是创建“示范性院校”、“知名院校”的基础之一。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解放教育思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完善教学计划,优化课程大纲;加大实践教学和技能锻炼的力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重视实训场所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加强与企业的交流合作;突出专业特色,发挥专业优势,促进和加快专业更好、更快的发展,积极进行专业规划和精品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总体目标:
专业招生规模基本稳定在150人/年;全职专业教师15人,全部双师型,硕士学位比例达到85%以上;新建实训室6个,校外实践基地8个、其中4个可以实现顶岗实习,争取利用校外实践基地完成全部实践教学量的35%;已有5门院级精品课程,争取再建设1---2门院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校企合作项目10个以上;每学期聘请现场的专家作专题学术报告不少于1场;开放全部的实验实训室,给学生提供更好的自主锻炼的平台;鼓励专业教师在职进修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提高专业教师科研能力、争取多承担争取国家级、省部级教育教学科研课题;每位专业教师至少每年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论文1篇,在省部级杂志上发表论文不少于2篇。充分发挥本专业的优势,尽快建设成全省的强势专业和知名专业,进一步创建省级精品专业。
专业建设具体规划:
1、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为学生的学习和就业服务作为宗旨,敏锐洞察和关注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现状和趋势,不断进行社会调研,切实落实学院的毕业生回访计划,多聘请行业专家参与到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专业建设和制订培养计划,及时正确的调整专业结构和专业方向,完善培养方案。强化实践教学,突出技能培养。
2、打造专业特色
继续突出专业特色,深化内涵,抓住我国以及我省电子行业快速发展的良好趋势,根据行业需求制定和完善课程体系,做好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工作,扩展学生知识面、拓宽就业渠道,突出培养电子产品生产、工艺、工程等专业技能,培养具有“厚基础、宽口径、突出专业技能”专业特色的应用型高级电子技术人才。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继续加强现有师资队伍的培养
青年教师中还有1名正在攻读山东大学硕士学位,其他已具有硕士学位,1年后青年教师全部具有硕士学位,从理论水平上有一个较大的整体提升;力争3年内,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达到60%。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师资队伍素质。鼓励教师多参加科研项目、编写出版专著、发表论文,提高科研能力和理论水平。
(2)引进高技能人才
适时引进理论水平和技术能力强,具有丰富现场经验的专职教师,进一步提高整体师资队伍的素质。通过引进高技能人才进一步强化师资队伍。
(3)加快“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
鼓励每一位专业教师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实践教学等,进一步锻炼提高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要求每一位专业教师参加技术实践和学习,创造条件到相应企业或科研单位实践锻炼,加快“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争取3年内,双师型教师达100%。
(4)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聘用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高技术水平的(高级)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并逐步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高素质兼职教师队伍,满足职业教育的需要。争取3年内,兼职教师的比例达到30%,并全部是现场技术骨干。
(5)聘请行业专家,开设电子专业高层次的学术讲座。
(6)鼓励和要求教师积极承担或参与科研课题,不断接触新技术应用;多在正式刊物上发表的与本专业相关的论文,编写特色教材或专著,提高专业水平。
4、实践教学
(1)加大实践教学力度,重视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立足于实践教学的“基础性、综合性、实践性、创新性”,形成“一体化、多层次、开放式”的创新实验实训教学体系。
(2)开展多层次的实践教学项目
除了强化常规的实验实训教学环节外,继续加大生产性实训项目;加强校企合作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巩固到企业顶岗实习的实践性教学模式;实践教学与科研、工程等实际应用结合起来。
(3)建设特色实践教学
①实践教学紧跟行业现状,与现场紧密结合如:实践教学与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操作资格证书的考证体系、电
子设计竞赛等相融合。
②自行开发和研制实训设备,创造特色的教学环境
在单片机技术实训室和音像技术实训室等实训室的自行研制中,锻炼了教师和学生的应用能力、节约了资金,更重要的自行研制的实训设备更具备本专业的特色、更有利于实践教学。
③继续完善实验室开放管理,推动学生个性化培养
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实验室的全方位开放。为师生搭建技能培养的平台,结合教师学术专长和学生兴趣,自主进行课题研究和创新型实验。提高教师的科研积极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实验室的开放管理实施中,继续推行学生助教模式。
5、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
(1)教学内容
认真分析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针对高职教育的宗旨和应用电子专业的特点,根据社会岗位的需求适时的调整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课程增强实用性、实践性,包含更多的现代技术和新技术应用。
(2)课程体系
每一门专业课程都落实课程负责人,加强课程建设;现已建成5门院级精品课程。3年内争取再建设2门院级精品课程,建设1--2门省级精品课程;为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奠定基础。
(3)教学方法
①课堂教学
以教学大纲为指导,保持与新技术应用同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引入案例式教学、现场教学、情景模拟教学等教学方法,并加大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继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夯实专业基础知识。
②实践教学
加强实践教学设施建设,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创新实践教学方式,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③考试、考核
根据不同课程特点探索有效的考试、考核方式,不能停留在考试的表面上。采用灵活的考试、考核方式,引导学生抛开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比如:用课程设计或者独立完成一项与本课程有关的实践项目的方式考核学生的综合水平,引导学生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
(4)教材
目前所选用的正规出版的教材80%以上是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和近3年出版的教材,教师自编具有本专业特色的讲义或出版教材比例>35%。3年内使本专业的所有教材全部优化为新出版的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和自编具有本专业特色的讲义(或教材)。教师主编或参编更多的高职规划优秀教材。
6、教学管理
以学院和电气工程系的有关管理规章为基础,根据本专业的具体特点修订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工作形成规范化、制度化,同时又要以学生培养为本,实施人性化管理。加强对日常教学的管理。健全教学工作会议制度、教学检查制度、听课制度和教学评估等教学管理制度,从制度上保证教学工作的高效、有序进行。进一步完善和修订现行的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环节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教学质量标准和管理体系、教学质量监督和评价体系,以及教学激励和奖惩措施。深入社会调查研究、跟踪社会发展动态和电子行业发展动态;贯彻学院的毕业生回访制度、制定本专业毕业生具体回访计划。根据社会需求和毕业生回访情况,及时调整优化教学计划,以适应社会不同时期的需求。
7、人才培养质量
抓好专业基础知识学习,使学生打好厚实的专业基础;加强职业技能的培养,突出专业技能;重视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加强学生计算机、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争取保持学生参加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通过率≥90%。
(2)加强专业技能的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合格率保持在98%上。学生职业技能考核与社会职业资格证书接轨,社会开展职业资格考试,学生全部参加,保持一次通过率≥90%。在已有的电工、电子仪器仪表装配工资格证书考核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参加绘图员、综合布线、电子工艺师、音像系统调试、安全防范系统设计等资格证书考试,使学生在毕业时能拿到双证书。
(3)继续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就业推荐工作,多种渠道加强与企业的联系,通过订单式培养、个性化教学、个案式就业指导等方式做好学生就业工作,保持就业率在95%以上。在提高学生就业率的同时,努力提升毕业生就业高质量,力争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评价的优良率≥85%。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将继续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方案,业务精湛的师资队伍,坚持不懈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优秀高技能人才。
力争建设成为山东省的强势专业和精品专业!
第二篇: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建设目标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建设目标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在政府主导下,发挥行业指导作用,依托企业,重点开发一批以电子产品为载体、学生能力逐步提升的专业课程,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把学生培养成专业理论功底深厚、实践动手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综合型技能人才。大力实施校企无缝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融培养、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为一体,并实现“原汁原味”的实践技能培训,达到零距离、无缝对接的目的。打造一支综合素质高、“双师”结构合理、师德高尚、技术过硬的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将该专业建设成办学理念先进、办学条件优良、专业特色鲜明、校企合作紧密、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社会辐射能力强的一流省级重点专业,对省市同类学校同类专业建设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到2014年,力争将本专业建设成为四川省电子技术应用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川东地区中小企业电子信息技术服务中心。
第三篇:应用电子技术专业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高职)设置论证报告
电子信息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我国的电子产品制造业主要是以加工业或制造业为主,这是一个高技术产业。该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具有两方面明显的特点,一是具有高学历的开发、研究、创造性人才,二是具有较熟练的操作技能的技术工人。昆山的台资企业较多,且集中于电子及信息产业,除了少部分从事产品的开发、研究以及高层次的生产管理的人员外,有70%以上的员工是职业学校的毕业生。这些人员主要从事装配、调试、维修及生产第一线的工作。因此,我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定为:毕业生主要在电子整机类生产企业与服务业从事电子整机装配、维修、销售与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工作,成为熟练掌握电子设备操作与维护技能的初、中级技术工人。
一、社会调研情况
到2005年,昆山注册的外资企业达3167家,民营企业达14973家,个体工商户达32603家。昆山历年累计持有《职业资格证书》的有25478人,其中:初级工16764人,中级工6917人,高级工1627人,技师169人,高级技师1人,高级工以上的高技能人才占技工总量的7%,这与发达国家高技能人才占比30%,中等发达国家高技能人才占比20%差距甚大。一些企业反映,高技能人才对企业的满足率不到10%。随着昆山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以及主体产业设备水平、工艺水平的发展,技术技能的要求档次不断提高,对高技能人才的数量需求越来越明显,质量需求呈国际化、综合化、高新化趋势。
因此,加强我校电子、机械(机电)等重点专业建设,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培训已迫在眉睫。这将是我校今后3年内的工作重点。
二、专业设置的可行性:
为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特别是对电子产品调试、维修专业人才的需求,•根据我校总体要求,在多年的电子专业教学基础上,申请开设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条件是成熟的。
(一)有丰富的职业教育教学经验:
自1995年开始招收第一批电子专业学生至今,已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的应用型人才。具有完整的教学计划、实施性教学大纲,还有突出学生动手能力的技能训练大纲。现有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班,在电子技术应用方面的教学取得了成功的经验。
(二)有雄厚的师资力量: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现有专业教师15人,其中高级教师3人,中级8人,技师5人,高级工6人。11人中具有双师型教师证书。他们均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及实训经验,是电子专业的主体力量。学校的这支教师队伍朝气蓬勃,具有多年的职教经验,富有开拓进取勇于拼搏的精神。目前已有1教师派出进修家电相关课程,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有娴熟的操作技能,完全具备了中职家电维修专业的知识水平,完全能够胜任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重任。
(三)有先进的实验实训设备:
目前我校电子和电工实验室分别配有综合型实验桌24台和相应的电子实验仪器。为进一步加强实验仪器的完善。在2002年建一个电子产品装配实验室,配备有24张实验桌和一张教师用桌,配有220V交流电源,万用表、烙铁架和电烙铁等25套;一个电子整机维修实验室,配备有24张实验桌和一张教师用实验台,配有低频信号发生器、晶体管毫伏表、示波器、稳压电源、220V交流电源、万用表、烙铁架和电烙铁等共25套。另配高频信号发生器、彩色电视信号发生器、晶体管特性测试仪、频率特性测试仪各一套。专门化课程实验室要根据实际实验情况来配备,但要有基本的220V电源和稳压电源,以供各种实验使用。在2003年配备一个视听综合实验室和模拟教学电子实验室。
三、专业设置目标:
教学改革的主要思路:坚持以社会性需求为导向,借鉴国内外同类教育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具有中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模式,科学合理地构建本专业的课程体系,紧随高新科技信息技术的发展,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按照有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全面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的要求,从学生所需、用人单位所求等方面,努力提高教学
质量,更好地为社会性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结合岗位和能力要求,在课程设置上突出硬件与软件相结合,理论与应用相结合,加强网络方面的知识等,同时加强实习实训环节。在教师队伍的培养上,从提高教师队伍学历及强化实习实训效果等方面继续努力,进一步提高本专业的整体实力,努力使其成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中有示范作用和较强办学实力与特色的专业。
五、专业论证结论
经过认真详细的考察调研,学校决定,在昆山经济的大背景下开设此专业,能更好的服务地方经济
第四篇:电子技术应用专业项目建设总结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项目建设总结
一、本专业项目建设基本情况
(一)项目建设基础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成立于1997年,毕业生总数近3000多人。2005年被江苏省确定为首批省级示范专业,2009年通过省第二轮示范专业验收。设有电子整机装配与检测、维修电工两个专业方向。该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2人,其中高级教师3人,双师型教师10人,先后有两名教师选派参加出国培训,两名教师参加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4人参加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围绕电子整机装配与检测、维修电工两个专业方向职业能力的培养,建有仿真与真实工作环境相结合的电子技术实训基地。拥有实验实训室11个,电子产品装配工艺实训车间1个,专业设备总值300多万元。
该专业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具有培养目标定位准确、产学结合紧密、人才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优势。连续多年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就业对口率达70%以上,一些大中型中外资企业如乐金显示(南京)有限公司公司连续4年在我校招聘该专业毕业生,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学生培养受到了用人企业的广泛欢迎。
(二)项目建设目标
本专业面向电子信息产品制造行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具备电子仪器仪表操作和使用能力、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和检测能力、对电子整机进行装配、调试及检验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完善“半工半读,校企耦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真实电子产品为载体,实施以产品为导向、“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着力构建行动导向、任务驱动的“工作化”的课程体系,加强体现工学结合的课程、教材建设。通过培养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培养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通过企业实践、国内知名院校进修或国际培训,培养2名专业带头人和6名骨干教师;与校企合作企业建立互聘机制,聘用16名以上技术能手、管理专家为兼职教师,建立兼职教师人才库。建成满足人才培养要求的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使本专业成为连云港市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技术服务中心和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中心。通过与连云港
神舟新能源、连云港九州电控、乐金显示(南京)有限公司、比特电子等一批大型企业深度耦合,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与连云港神舟新能源合作建设校内生产实训车间,将企业的生产车间引进校园,企业在学校进行生产,学生通过半工半读参与企业生产完成教学任务。与连云港神舟新能源、乐金显示(南京)有限公司、比特电子等3家企业联合举办企业“冠名班”,实行订单式培养。建成8家专业对口的校企合作校外实习基地,接收学生顶岗实习。与企业建立互动式绿色通道,建设“双师型”教师团队及外聘兼职教师队伍。
通过重点专业建设,使本专业在国内享有一定知名度,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等方面成为在全国同类专业中起到引领、带动作用的示范专业。成为连云港市乃至江苏省电子制造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
(三)项目建设概况
根据我省及周边地区电子类企业众多,迫切需求大量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一线技术工人的特点,本专业面向电子信息产品制造行业人才需求现状,深化校企合作,与企业建立紧密联系,探索和实践“半工半读,校企耦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工学结合”、“订单式”培养等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具备电子仪器仪表操作和使用能力、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和检测能力、对电子整机进行装配、调试及检验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充分学习和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经验,结合我校特点,建立起了“校企耦合、层次递进”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探索与实践以“典型项目的制作与设计为主线”的行动导向、任务驱动的“工作化”课程体系。本专业目前主编江苏省课程改革示范教材1本,参编4本,建成网络课程1门,编写工学结合特色教材4本,实训指导手册2本。建设了-支专兼职的优秀教学团队,本专业现有专业教师13名,已培养专业带头人2名,骨干教师6名,其中双师型教师11名,聘请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及能工巧匠16名组建兼职教师库,专任教师出国培训2人,参加国家骨干教师培训2人,省级骨干教师培训---人,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明显提高。
本专业按照校企共建,资源共享原则,建立起了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生产、技术服务于一体的生产性校内实训基地。将企业文化引入到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营造与企业生产现场相一致的职业教育环境,使校内实训基地成为学生职业技能
和职业素质的训练中心。从而构建以电子产品设计、装配、调试、维修为一体的真实的实训环境。
近年来,本专业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100%,专业对口率达80%以上;100%毕业生具有电子设备装接工、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计算机或英语应用能力证书通过率达95%。近三年在校学生对本专业的满意度95%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满意度96%以上。2013年,本专业被评为江苏省品牌专业。表1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示范建设项目总体完成情况
(四)项目建设资金预算执行情况
利用示范建没经费,经过近三年的建设,完成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教学实践;建设了一支由专业带头人为首的专兼职优秀教学团队;新建了生产性实训基地等教学设施;完善了各种管理措施和标准;培养的学生质量明显提高。总体项目和资金完成情况如表2所示,经费完成率达99%以上。
(五)培养与引进并举,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技能、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以示范校建设为平台,走校企合作道路,创新教师培养、使用和激励机制,通过培养、聘请、兼职等途径,优化教师结构。形成了教师到企业锻炼,参与企业技术开发,企业人员到学校参与课程体系改革和实践教学的双向互动的良性运行机制,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技能、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1.专业带头人培养
本专业确定了仲伟杨、单芝静作为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学校制订了专业带1.专业带头人培养
本专业确定了仲伟杨、单芝静作为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学校制订了专业带头人培养方案及考核办法,全程关注专业带头人的成长。学校为专业带头人提供各种外出学习培训机会,专业带头人通过培训和学习及时了解先进的职教理念,把握专业发展方向,为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鼓励专业带头人带领专业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参与课程开发;鼓励专业带头人进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研发。通过2年培养,两位专业带头人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他们在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及专业建设等方面真正发挥了带头人的作用。取得成效
专业带头人仲伟杨2012年1月获工程硕士学位,连云港市“333”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江苏省“两课评比”示范课第三名。主持编写江苏省电子专业改革发展示范教材《电子CAD》1本,主编校本教材4本,主持连云港市“十二五”规划课题1项并结题,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篇,主持完成 “自动开挂机及免提扬声对讲电话装置”和“基于PSTN 网络信号实现音响控制处理系统
V1.0”2项 企业技术开发项目,申报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各1项。专业带头人单芝静,获连云港市“两课评比”示范课,参与编写江苏省电子专业改革发展示范教材《模拟电子技术》1本,主编校本教材2本,参与连云港市“十二五”规划课题1项并结题,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篇,参与申报专利1项。2.骨干教师培养
学校制订了骨干教师培养方案,确定了6名骨干教师培养对象,通过参加各级各类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外出学习、企业调研、参与企业产品研发、下企业实践锻炼等措施,全面提升了6名专业骨干教师的课程开发、实践教学等整体素质和能力,他们在专业和课程建设的能力显著增强,同时对本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成效
近2年,本专业骨干教师有2人获工程硕士学位,2名教师获高级讲师职称,3人参加江苏省改革发展示范教材,5人参与校本教材编写,6人参与市级以上课题研究,4人参加了企业技术开发项目,在所有核心课程中均开发了典型项目教学案例,有12人次在市级以上各类教学比赛中获奖,16人次参加各类教学改革或学术会议。教师队伍整体质大大提高。3.“双师型”教师培养
根据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采取各种措施,提高专业教师综合技能水平。立足校本培训,开展各项专题技能训练打实基础;有计划的参加国家及省各项专业教师培训项目,开拓了教师视野;加强与企业合作,落实好专业教师企业顶岗实践制度,通过企业实践,参与企业项目研发,锻炼教师运用专业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五篇:湖南应用电子技术专业
湖南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湖南 长沙410200)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办学目的就是为现代电子企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正在深入地推进,要实施课程改革,就要明确改革思路、找准改革方向、理顺改革主线。
一、现有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现在的高职院校一般是中职升格或高校主办的二级学院,高职的课程设置一般也是由中职加深或大学的课程简化而来的。从层次上一般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这三个层次;课程安排上采用按照学科体系设置课程。这种课程设置往往是只重视理论传授,不适合高职教育,不适应高职以技能为本位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观,不能跟就业方向和社会需求结合。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现有的课程设置也脱不了上述的通病,还有自身的不足,归纳起来,具体有以下几点。
1.按照学科体系安排课程。这样的课程安排往往重视的是知识的严密性,严格地按照知识的逻辑关系编排课程内容,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这样的安排对于本科生也许没有问题,但这绝不适合高职教育,学生能够掌握这些理论固然很好,但是对高职学生来说他们掌握不了,也不需要掌握,他们需要学习掌握的是有用的基础知识和职业技能。而且这样的安排往往理论课比重过大,实习、试验、实训环节不完善。
2.重设计、轻装配和维修。我们高职应用电子专业的课程设置往往是大学课程的简化版,从大学课程简化而来的课程设置一般是重设计轻装配和维修。大多数课程开设是为设计服务的,电路原理讲得很深奥,但这些深奥的原理对高职学生来说并不需要,他们将来从事的大多是装配、检测、维护和维修等工作,即使到设计单位,也是从事一些设计的辅助工作。
3.重功能、轻工艺。在现有的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一般是只重视电路功能,不重视工艺。改进工艺方法„„,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有教材的问题,有教学条件的问题,有教师的能力的问题,但主要还是观念上的问题,课程安排者主观上重功能、轻工艺。
二、课程设置的改革思路
课程设置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应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设置课程应以提高学生素质和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目标,这一思路进行课程设置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目标是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是一种能直接上岗的技术型人才,因此,在课程设置时要把握文化基础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知识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
2.在设置专业课程时应以毕业生应具备的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重组课程内容,冲破原有课程体系,删除陈旧的与专业培养目标相距过远的课程内容,增添新知识,围绕学生的就业方向,整合教学内容,设置几门核心课程,以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训相配合的方式,使学生通过核心课程的学习和训练,掌握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3.在课程内部采用项目化教学,对教学内容进行项目化改造,应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以任务为引领,力求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进行能力锻炼和技能训练。在设计任务时应注意从复杂程度上由浅到深,任务应是为学习而设
计的任务,能够承载理论教学和技能培训的任务,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目的。
三、课程设置的改革实践
职业技术学校应用技术专业实施了大力的课程改革。在充分的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了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层次,在工作岗位分析的基础上规划了新的课程设置,这一方案已在新生班级使用。新的教学计划见附表。现就新方案的课程设置做如下说明。
1.采用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核心教学与实训项目和选修课程这三个层次设置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及文化基础课程,主要用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专业核心教学与实训项目为专业主干课程,用以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选修课程是专业拓展部分,用以开拓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专门化学习。
2.专业核心教学与实训项目和选修课程以课程的形式展开。但这里的课程并非原有学科体系下的课程,是原有的多门课程的整合,是有机地融合而非机械地叠加。
3.专业主干课程已设计、装配和维修并进的方式展开。在保证设计方面够用的条件下,加强了装配和维修等课程,并开设了电子产品设计技术、电子产品装配技术和电子产品维修技术等综合课程。
总之,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牵涉到诸多方面,课程设置问题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我们在课程设置方面有一些思考,也做了一定的尝试,取得一点经验,也有一定的反思;课程改革的路还很常,还有许多是要做,我们应该不断地努力,把课程改革工作做好;当然,课程改革的路有很多条,有许多的改革方法,我们可以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把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课程改革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