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类不平的起源与基础》读后感

时间:2019-05-13 21:39: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人类不平的起源与基础》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人类不平的起源与基础》读后感》。

第一篇:《论人类不平的起源与基础》读后感

《论人类不平的起源与基础》读后感

如今我们社会存在着众多的不平等,财富的不平等,机会的不平等,教育的不平等„„这时候我们会开始思考:人类的不平等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它是源于人的自然本性,还是源于社会?带着这样的思考,我翻开了卢梭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希望从中找到答案。

在本论中,卢梭说人类存在着两种不平等:一种称之为自然的或生理上的不平等,另一种称之为伦理或政治上的不平等。我们不必问什么是自然的不平等的根源,因为在这几个字的字义里面,已包含了这一问题的答案。因此,本书想研究的是第二种即伦理或政治上的不平等。

“人与人原本是平等的,就像其它各类动物,在种种自然因素使它们身上发生我们目前尚能观察到的变异之前,同类的动物从来都平等一样。”那么,原本平等的人类,怎么会变得如此不平等呢?卢梭认为要认识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必须从认识人类本身开始。而认识人类本身又必须从人类的原始状态即从自然人和自然状态开始考察。

在卢梭看来,自然人就是原始人或野蛮人。他们漂泊于森林中,既没有农业、工业,也没有语言、没有住所、没有战争。自然人彼此之间也没有任何联系,他对于同类既无所需求,也无伤害意图,甚至他也许从来不能辨认他同类中的任何人。这样的野蛮人没有多少情欲,过着孤独生活,所以他只有适合于这种状态的感情和知识。他所感到的只限于自己的真正需要,所注意的只限于他认为迫切需要注意的东西。而且,他的智慧并不比他的幻想有更多的发展。即使他偶尔有所发明,也不能把这种发明传授给别人和后代,因为他连自己的子女都不认识。偶尔的技术发明随着发明者的死亡而消灭。在这种状态中,既无所谓教育,也无所谓进步,一代一代毫无发展地繁衍下去,每一代都从同样的起点开始。

卢梭认为,自然状态下的人只有两种情感:自爱心和怜悯。所谓自爱心,也就是保存自己生命,维护自身的生存的本能;而怜悯即是对同类苦难的同情和不愿无故伤害同类的情感。它认为这两种情感是动物界所共通的本能,而不仅仅是人类。另一方面,原始的人类还处在自然的蒙昧状态,他们并没有我们今天所见的社会上的各种恶习与压迫。在卢梭看来,“野蛮人不是恶人,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善;因为阻止他们作恶的,既不是人的智力的开发,也不是法律的约束,而是情感的平静和对邪恶的无知。”由此,卢梭证明了,“自然的人”不存在不平等现象,他们有的只是自爱与怜悯,过着自给自足、悠闲自在、与世无争的生活。

既然在自然状态的自然人是平等的,那么这种平等是如何失去的呢?卢梭认为,虽然自然人在自然状态下过着自由、平等、宁静的生活,然而在自然人的本性中却具有破坏自然状态的否定因素——自我完善化能力。他举例说,一只猫在谷堆里肯定会饿死,而人却学会了吃各种各样的食物,他们不仅能够采集果实,还能打渔捕猎。正是人的这种能力使得人能够学会他原本没有的本领,并成为自然界中的主观能动者,最终逐渐摆脱了自然状态。

在人类能够进行抽象思维之前,语言的产生似乎是必要的。可是语言必须借助于长期、广泛、稳定的交流,即人类的群居生活是语言产生的必要条件。群居生活既然成为必要,也就意味着此刻开始在生活中需要他人。另一方面,随着语言的产生,人类的大脑得以开发,抽象思维能力得以形成,人们得以在各种交流中进行比较。结果,“谁歌儿唱得最好,舞跳得最好,长得最漂亮,最强壮,最机灵,最有口才,谁就最受青睐。这就向不平等迈出了第一步,同时也是向堕落迈出了第一步。这些最初的偏爱情绪一方面产生了虚荣心和鄙视,另一方面也产生了羞耻心和仰慕之情。”正是在群体生活中,人们才学会了把自己与其同类进行比较,知道了什么叫自尊,也懂得了什么是侮辱,最终学会了报复这个可怕的恶习。

人的群居生活在心理方面产生了比较、偏见与自尊这些社会情感,在物质方面也使得技艺的传承与积累成为可能。此后,人类历史进入一个加速发展的时期。人们很快就不是随便找一棵树栖息了,也不是简单地隐居于山洞中,他们很可能学会了自己造房子。卢梭说:“这

就是第一次变革的时代,这一变革促进了家庭的形成和家庭的区分,从此便出现了某种形式的私有制,许多的争执和战斗也就从而产生了。”

私有制、自尊心到底给原本心态平和、与世无争的人类带来了什么?卢梭写道:“从人需要别人帮助之时起,从有人感觉到一个人拥有两个人的生活必需品的好处之时起,平等就消失了,财产就产生了,劳动就变得必不可少了。广袤的大森林变成秀丽的田野,要用人们的汗水来浇灌,而且不久就看到,奴役和苦难也随着地里的庄稼一起发芽、生长。”

卢梭认为,私有制是一切罪恶的根源,也是人类不平等的真正起源,具体表现为土地,财富的私有。“谁第一个把一块土地圈起来,硬要说“这块土地是我的”并且找到一些头脑很简单的人相信他说的话,这个人就是文明社会真正的缔造者。但是,如果有人拔掉他插的界桩或是填平他挖的界沟,并且大声的告诉大家:“不要相信那个骗子的话;如果你忘记了地上出产的是大家的,土地不属于任何人,你们就完了。”——如果有人这么做了,他将使人类少多少罪恶的事情,少发生多少战争和杀戮人的行为,少收多少苦难和恐怖之事的折磨。”

关于人类不平等的发展,卢梭指出,经历了三个阶段。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剩余产品开始出现,生产能力强的人开始占有他人的劳动果实,就出现了私有制,财产权得以确立,而私有制将人们分为富人和穷人。私有财产权的设定是不平等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认可富与穷的分野。富人为了维护财产的所有权,决定采用新的手段,他们制定了“一种最深谋远虑的计划,这种计划是前人从来没有想到过的。”他们诱骗穷人说:“咱们联合起来吧,共同结成一个至高无上的权力,创立人人都须遵守的维护公正与和平的规则,制定明智的法律,使我们生活在永久的和睦之中。”这就是国家与法律的起源。卢梭揭露,这不过是富人统治和奴役穷人的欺骗手段。从此,人们在世界上再也找不到一个角落,能够摆脱它们的枷锁,能够避开悬在人们头上的利剑。国家的建立,使社会不平等进一步加深。从此,人们之间不仅存在经济上的不平等,而且又产生了政治上的不平等。由此,国家和法律的出现是不平等的第二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开始设置官职,富人成为强者和统治者而穷人成为弱者和被统治者,这一阶段认可强与弱的分野。国家和法律的产生不仅没有消灭不平等,反而统治者利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和特权,使多数人成为统治者的奴隶,统治者由此成为专制者,暴政成为人类不平等的第三阶段,这一阶段认可奴隶主与奴隶的分野,同时,第三阶段成为不平等的顶点。

卢梭在论文的结尾处这样写道:“我们可以断言,在自然状态中,不平等几乎是不存在的。由于人类能力的发展和人类智慧的进步,不平等才获得了它的力量并成长起来;由于私有制和法律的建立,不平等终于变得根深蒂固而成为合法的了。”

至此,整本书读完,但仅仅这样是不够的,我们不仅应该从书里学知识,更要能把从书中学到的知识用于我们现实的生活中。在文章的开头我就说过,我是因为如今社会上的种种不平等才想到读这本书的。现在读完后,我问自己,如今社会上的不平等可以消除吗?我想是不可能的。前面说过,卢梭认为因为人类自我完善化的能力,不平等得以成长;因为私有制和法律的建立,不平等终于变得根深蒂固而成为合法的了。人类自我完善化的能力是天生就有的,人类总想着更好的生活,总是有着各种欲望和贪欲。在我看来,只要有人类的存在,不平等就无法消除。

那么我们是不是就应该对当今不平等的世界绝望,当然不是。我前面虽然说不平等无法消除,但是我们却是可以把不平等减小的。减小不平等的关键有两点,一在人,二在国家。人方面,人性中虽然有着一些不好的方面如贪欲、享乐等,但也有一下好的方面如自爱心、怜悯等,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各种方法发扬人性中好的方面,抑制坏的方面;国家方面,首先应变私有制为公有制(我们国家虽说是公有制,但只是表面上的,实质上仍不是),其次应修改法律,让法律为人民大众而服务,而不是为统治阶级服务。其实上述两点想真正做到也很难,但我们至少可以往这个方向努力,一点点的减小不平等。

第二篇:《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读后感

《论人类不平等的基础与起源》读书感想

本书是卢梭1753年应法国第戎科学院的征文所撰写的,出版于1755年本书中,卢梭一反同时代哲学家的乐观人士,将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视作进步与退化的矛盾统一体。他通过回顾人类从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过渡的历史进程,提出人类的进步同时也是人类的堕落史,是人类的进步导致并且加剧了人类的不公平,并认为私有制的确立,是造成人类不公平及其后果的关键环节。

书中,最引人思考,也最能体现作者对人类发展持有矛盾的观点的一句话是“谁听说过一个自由的野蛮人抱怨生活想要自杀?”带着这个令人深思的问题,我按照作者的论述思路来展开我的读书报告。

作者认为人类存在着两种不平等:一种是自然的或生理上的不平等,这是由自然造成的,包括年龄、健康状况、体力以及心理或者精神素质的差别;另一种是伦理或者政治上的不平等,它取决于一种协约,这种协约是由人们的同意确立的,而这种协约是由某些人专门享受而且往往有损于他人的各种特权组成的。(比如比他人更富有、更高贵、有权势等等),而在论述中,作者认为只有后者才是真正的不公平。

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卢梭从描述自然人的生存状态开始,这些对自然人及其生存状态的描述最终目的为了证明自然人之间是孤立的、没有不公平而言。具体论证从以下几个角度展开:

首先是对人的自然状态谈起,作者假定人的自然状态(也就是所谓的野蛮人)或者说处于萌芽状态下的人便是使用双脚直立行走的(限于当时的解剖学、考古学的研究水平),人在速度、力量、敏捷等方面虽然逊色于某些动物,但是人的身体构造非常合理,并且通过生存的锻炼可以维持生存。同时,原始人通过长时间单独分散于野兽之间并经常与之较量,能够知觉的对各种动物做出搏斗或者逃跑的反应,猛兽不是人的威胁,人更可怕的敌人是天生虚弱、晚年衰老以及疾病。因为人类的母亲比其他动物更善于保护幼儿、人的晚年期于整个寿命相比并不比其他动物长,而这也不是人所害怕的。另外一个威胁时疾病,野蛮人如其他野生动物一样,很少生病或者即使生病也可以很容易治愈。作者认为人的许多疾病是由于人的发展而产生的,如富人饮酒作乐、穷人吃食肮脏的东西、过渡饮酒等等都是疾病产生的原因。(作者在书中的第一部分区探讨原始人的这种生存方式也就证明了人在最初始的状态从生理上与其他野生动物是没有本质上的区别的)。

与其他动物不同的是人,在大自然中,其他动物只能被动地服从大自然的分配,而人自认为有服从或者不服从的理由,卢梭将之称为“自我完善化能力”,而这种能力是可以借助环境开发人的其他能力,“人的这种特殊而且几乎无限的能力成为了人的一切不幸的根源。”

以上部分论述的目的是为了证明自然状态下的人具有独立生存的能力。接着,作者探讨了人类语言的起源问题,带着这样一个疑问“语言的创始者中是否已经建立了一个社会?”来进行分析,以自然状态下无法形成语言来作为自然人是独立生存的佐证。他认为既然自然人可以独立生存,那么它与其他同类的相遇只是偶然现象,在极为短暂的时间是不会产生语言的。即便有一丁点所谓的语言,因为自然人漂泊不定,语言也变化无常,任何习语不会稳定下来。只有当母性自然人哺育幼儿是可能会产生所谓的语言,但当幼年自然人有独立生存能力之后,便会和其母亲分离,也只有在很偶然的时候才相遇,即便相遇也不会认识,之前产生的语言也忘却了。作者以这种语言在独立状态下不可产生的可能性来证明这种自然人在独立状态下生存的可能性。当然,现在看来,卢梭没有解释清楚语言的起源问题,他没有借助当时所认为的“借助神的帮助产生”的观点,只是让这个问题悬而不解。

在所谓的伦理方面,自然人既没有恶,也没有善,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善;组织他们作恶的既不是人的智力的开发,也不是法律的约束,是感情的平静和度邪恶的无知。因为在自然状态下,自然人非常少的需求可以随手可得,无法想象一个强壮的自然人会依赖于一个软弱的自然人而生存。因此,作者用这样一段话来描述自然人的生存状态:野蛮人在丛林中漂泊游荡,没有技艺,没有语言,没有栖所,与人无争也不与人交际,既不需要别人帮助,也无害人之念,甚至可能从未能够对人进行辨认。他们没有感情,并且自给自足,指具有与其状态相应的意识和智力。他的悟性也只是发展到了有点自负的程度。如果偶然有所发现,他也不可能与别人交流感想,因为他连自己的孩子也不认识。即使有所发明,那也将与其发明者一同消亡。没有教育,没有进步。一代一代毫无进展地繁衍下去。每个时代的出发点都是相同,那混沌出来的蒙昧时代不知过了多少世纪,人力已经老了,而个人依旧是个稚童。

所以说,在自然状态下,人的差异是很少的,许多自认为是自然的差异,不过是社会中人所采取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产物。

即便原始人存在着现代人所认为的差异,在那种独立生存的时代也是没用的,没有爱情的地方,美丽又什么用呢?不会说话的人聪明又什么用呢?不和人打交道有计谋有什么用呢?

那么什么是人类不公平的起源和基础呢?人类的进步同时也是人类的堕落史,是人类的进步导致并且加剧了人类的不公平,并认为私有制的确立,是造成人类不公平及其后果的关键环节。

人的第一个意识是他的存在意识。他首要关心的事情是自我保护。在自然状态下,人过着纯感觉的动作般的生活,不利用大自然赋予的那种“自我完善能力”,但是慢慢变遇到困难,学会克服它们,如利用石头、树枝与其他动物搏斗。慢慢地不知不觉地人学会了关注、比较,如强弱、大小、勇敢等,只是这种意识是朦胧的不可表达的。并且学会了偶然和同类共同合作捕捉猎物等等。最初的一些进步,使得人在其他方面的进步速度逐渐加快,本领越来越完善,知道有一天不再栖息在山林、山洞,有了固定的茅棚。卢梭认为这是人类第一次变革,这确定了家庭,产生了私有财产。在这种状态下,生活所需比自然状态下更多,许多新工具被发明。人类享受着其祖先没有享受的舒适条件,也给自己套上了未曾预料的枷锁,因为这些条件没过多久就变为必须品,拥有时赶不到快乐,没后时让人感到不幸。

这种定居慢慢使得同一生活方式的人聚拢在一起。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逐渐增多,慢慢产生比较,感情,也因此相互评价,产生尊重等等。处于这种比较,开始产生自尊,并开始为侵犯进行惩罚。同时在这种交往中,从这种需要别人帮助之日起,人们感觉到一个人拥有两个人的必需品时会更好,财产就产生了,劳动变得必不可少。慢慢产生了农业,而土地的耕种导致土地的分配,在农业发展过程中这种强壮,技术熟练,头脑灵活的人得到更多的收获,人与人自然地不平等随着措施的不平等慢慢显现出来。这个时候人的能力得到巨大开发,记忆力、想象力、推理能力等等都得到充足发展。人的地位逐渐以他的财富数量、智力、力量、美貌等联系在一起,同时也产生了嫉妒心。人同时为了自己的利益也不得不服从他人,服从同类。人们一方面相互竞争,一方面是利益冲突,这种豆带有损人利己的欲望都是最初的私有制产生的后果,都是新的不公平的产物。

这种不公平的加剧加上穷人和富人不同的性格产生了强盗、奴役、支配等等。人变得逐渐贪婪,巧取豪夺、盗窃抢劫越来越严重,进入可怕的战争状态。

人类不得不考虑这种境地,尤其是富人,不但有丧命的危险而且还有丧失财产的危险。他们为了保护私有财产变开始于穷人通过契约来组建联盟保障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东西,人人尽相同的义务,共同击退共同的敌人。人人只看到这种制度的好处,也不得不为了这种自由争先恐后地接受这种制度镣铐。卢梭认为这是法律和社会的起源,它给穷人戴上了镣铐却保障了富人的财富,为私有制和不平等确立了法律。

这种联盟的法律在慢慢的越来越完善,但是人们也越来越发现越来越多的惩罚每次都要所有人来共同决定变得越来越不可能。于是选择选择行政官并代理人民来做这些决定非常有必要,于是人们开始根据能力、道德、信誉、财富等等标准来选择行政官并通过法律来规定他的权威和义务。由于选举待来了很多麻烦,如阴谋诡计,党派纷争等导致内战频发,人类慢慢进入以前的无政府状态的边缘。权贵们利用这种局面使得职位世袭化。而人们也习惯于从属地位,习惯于过安宁的生活,不再反抗,任凭他人奴役,世袭首领们也习惯于把自己当做国家的主人,习惯于奴役他人。我们观察到的人类的不平等在这个变革中逐渐发展。这个进程分为三个阶段:法律和财产所有权确立阶段;行政官职设立阶段和合法权利向专制权力转变阶段。行政官为了篡夺非法权利,不得不收养亲信,而怀有野心的人也愿意接受这种奴役和摆布,以便他们可以随意支配别人。这种过程中阶级、财富等等各种不公平全部产生。

第三篇:《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读后感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读后感

书名:《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作者:[法]让—雅克·卢梭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9年3月第2版

读完这本书,相信每个人都会在反复思考着关于书名的这个问题------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是什么?自古以来,人类无时无刻不在渴望平等,然而人类也无时无刻不生活在不平等之中。人类为什么会有不平等的存在,人类的发展为什么不能使不平等消失,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到底是什么?这些问题一直缠绕着社会,成为无数思想家、哲学家探讨研究的问题。基于这些问题,1953年,应法国第戎学院的征文题目------“人类不平等的起源是什么?它是否为自然法所许可?”卢梭写了这篇被后人称作是《社会契约论》的思想、理论基础的论文。

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出,正如恩格斯所说,“卢梭把不平等的产生看作一种进步。但这种进步是对抗性的,它同时又是一种退步。”卢梭将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看作是进步和退化的矛盾统一体,认为人类的进步史同时也是人类的堕落史,人类每向前发展一步,不平等的程度即加深一步,而私有制的确立,是造成人类不平等及其后果的关键环节。

本书共分两个部分来对命题进行阐述。第一部分证明了“在自然状态下,几乎察觉不出不平等想象的存在,也几乎感受不到它的影响”;第二部分论述了社会状态中人类的不平等,政治奴役和道德堕落的发展(将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其中令我感到受益的是卢梭在关于自由的阐述中的一段话------“我愿意自由地生,也自由地死。也就是说,要自愿地服从法律,服从于这种我和任何人都不可能摆脱的体面的束缚。这种束缚有益于身心,而且温和,连最高傲的人都能驯顺地接受之,而对于其他任何束缚,他们天生就不能忍受。”从中可以看出,自由是受法律约束的,世上未存在绝对的自由;自由是做法律规定、约束以外的一切事情。

书中,卢梭自发地运用辩证法的原理而进行的精辟论述使我折服,但是从第一部分的结尾部分可以看出,他将部分需要考虑的因素视作是“偶然性”,这使我们也看到了他这篇论文所存在的薄弱点。

总的来说,《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

第四篇:《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读后感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读后感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是卢梭社会历史观的代表作。1755年4月初版于阿姆斯特丹。此书共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详述了自然状态以及在自然状态中发展起来的、导致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因素;第二部分论述了社会状态中人类的不平等、政治奴役和道德堕落的发展。此外,卢梭在该书出版后有对《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做了附注。——引用于百度文库

我们由书名就可以知道,卢梭在这本书里想要论述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他从原始的自然人进入主题,而他所描述的自然人是处在史前一个虚构的时代,他认为,自然人与野兽的区别不在于理性,而在于自由。野兽只受本能驱使,而自然人则是个“自由施动者”,尤其是它能够自我完善。在这个过程中,作者给出了一大堆论据和推理来证明某些学者认为的自然人要更野蛮的论断是错误的。相反,原始社会的人类与世无争,与人无争,过的是最自由的生活。而随后,卢梭指出:如果一个人能够拥有可供两个人使用的生活必需品,并且掌握了他人的生存手段,就出现了不平等。因此,直到有一天,私有制产生了,人人都开始考虑自己,这也伴随着人类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

乍一看,我觉得这个观点不可思议,为什么人类越进步,人类就越不平等呢?这简直就是违背我们的常识啊。卢梭认为是人类在心灵和精神告别的原始状态后得到了活跃,开始关注别人,也期待受到别人的关注,人开始对现在的生活不满足,想改变,于是开始变得勤奋,在财富出现以后,自然也就出现了穷人和富人。而财富的先占者之间、先占者和一无所有者之间的冲突日益激化。人们进入了“最可怕的战争状态”。此时,富人们相处了“一个人类头脑中前所未有的绝妙主意”。他们向穷人提出了一份联合契约,于是就产生了国家。国家不过是由富人对穷人实施的一场骗局所产生的结果,它允许富人利用穷人的力量来反对穷人,保护富人的财产。

对于国家层次,我赞同卢梭关于国家间关系的一些描述。生活在21世纪,我们自诩是生活在一个文明的社会,一个文明的时代,但是,有一个问题却常常困扰着我们,为什么文明的国家却还要引发恐怖的战争的呢?当然,高中政治书中就有答案,那是因为国家之间存在着利益冲突。但我一直认为那不是真正的答案,因为,如果国家真的进入了文明状态,那么,解决利益冲突的手段应当更智慧一些,战争只能是双方的利益总和变小,共赢才应当是文明所应追求的结果。那么为什么我们现在还是有战争呢?卢梭告诉我们,一旦政治社会在某地形成,它就迫使邻近地区也组建政治社会来与它抗衡。这样,生活在各自社会内部的人,最终都脱离了自然状态。而各个社会之间的关系还继续保持着这种自然状态,仅仅受到构成国际法的某些默契的约束,但这些国际法永远阻止不了民族战争。因此,人类为了消除个别的战争而创立了文明国家,但却由此频频引发更加恐怖的战争。没有强有力的约束,使得国家间充满了为了利益的相互倾轧,公平与秩序需要被建立。

在卢梭的笔下,人类的进步史看起来更像是人类的堕落史。在文章的最后他提到:“造成所有这些差别的真正原因就在于,野蛮人为自己活着,而社会中的人永远是身不由己,只会按别人的意见生活,也就是说,只是从别人对他的评价中,他才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为什么我们总是问别人我们是什么样的人,而从不敢扪心自问。人类已经创造了这么丰富的哲学思想、人道精神和文明成果,制订了这么高尚的道德准则,可我们却只有一副徒有其名的骗人外表,再就是那些没有美德的荣誉,没有智慧的理性,没有幸福的快乐?„„人的原初状态并非如此,只是社会的精神以及由社会所产生的不平等,改变了我们身上全部的固有习性。”的确,现在有太多的人为他人的评价而活,其实,我也不例外。努力读书,找到一份

稳定高薪的工作,建立一个稳定和谐的家庭„„每一步的决定,都受到外界的影响,都是因为希望得到爸妈的称誉、老师的赞扬、朋友的羡慕、社会的肯定等等。现在的我们已经越来越不明白生活的意义所在了,越来越不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只是走在他人为我们规划好的轨迹上,完全就像卢梭说的,我们追求荣誉却丧失美德,保持理性却没有智慧,看似快乐却从未幸福。这真的是一种进步吗?当社会的人们都变成只是会完成他人要求的机器而失去自我思考时,社会这个大机器也将变得只会盲目的前进,而不辨方向的前进,也许离坠落悬崖也不远了吧。这,或许就是伯尔曼曾经说过的社会的“整体性危机”吧。

那我们又能做什么呢?说老实话,我觉得实现卢梭理想中的社会还有太长太长的路要走,甚至可能比共产主义实现的时间还要长,我觉得起码我是看不到它的实现了。很多东西其实都只存在于我们的想法中,纵然这些观点能够给我们的精神带来一丝激荡,一丝抚慰,但那也只是暂时的,我们毕竟还是生活在这个社会中,最终我们还是要融入这个社会,无论好坏。但是,生活也不总是暗淡无光、无能为力的。有一点是我们可以肯定,也可以做到的,那就是不是按照别人的意愿来活,不应该总是问别人自己是什么,该怎么做。自由是什么?它应该包含身体和精神两重自由。也许身体上我们可能无法做到自由,但精神上却可以。影片《美丽人生》中的父亲虽然被关在集中营里,但他的精神却从未被那高耸的围墙禁锢,还有《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安迪、奥斯维辛集中营中的幸存者也莫不是高度精神自由的智者。为别人而活,依别人的意志行事,我们一直都带着沉重的精神枷锁。问问自己,自己是什么,自己想做什么,自己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即使那个梦想难以实现,但我们至少也知道了自己心之所向,这总比一直浑浑噩噩、不知所谓的活着来的有意义。当然,不排除或许真的有这种人,到死都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想做什么,甚至悼词都是别人给自己的评价,而自己连只言片语都没有,这真是可悲。我不想自己的结局也是这样。曾经看过这样一句话,不应该指望别人能记住自己,但起码应该让自己记住自己,说的真有道理啊。

既然改变现状不是一时半刻能完成的,那我们不妨先来改变一下态度。正如有一句话说的:如果不能改变环境,那就试着改变自己!清楚的理解自己,明白自己,自己是什么,这需要勇气,但我们每个人都是值得并且需要这样的勇气去毁掉那沉重的精神枷锁,或许这才是目前最需要我们要进行的革命吧。

第五篇:《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读后感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读后感范文

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读后感1

算是读书史上第一次拜读一篇长篇论文了。这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一本书,而是卢梭面对法国第戎学院一个标题回复的论文。从最原始初始的自然人类状态,通过语言、工具、群居等关键节点推演到最后儿童指挥老者,白痴操控智者的现代文明。学术的严谨和深厚的逻辑推演能力让我咋舌,看来我以前误解了两百多年前的法国启蒙思想了,以为还是很原始的愚民觉悟了是否应该有权利选举,而非世世代代被国王当作个人财产一样治理。仅就卢梭的一篇论文就彻底打消了我这个幼稚到极致的误解,这些思想家是极其严谨有深度有建设性的,考虑到当时的政治经济特别是薄弱科学技术环境下,能够有这样在今人仍旧佩服的学识能力,在那个时空环境中绝对属于一骑绝尘了,更别提这样的一骑绝尘有一连串,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孔狄亚克等等,划时代的大革命诞生于法国这么看来真是顺理成章了。

好话说完了,因为剩下的,只有但是了。全书的逻辑固然主线清晰,但在我看来避重就轻了,最关键的节点诸如个体活动到群居社交、语言产生的社会要素和技术要点、私有权和支配欲的产生本因等等,我都没有看到直接针对性的见解,当然我理解是基于当时的考古学、生物学、人类基因学、社会行为学全学科的不足导致,实则不能全怪卢梭,可是不知者无罪,知其不知者还要大包大揽全方位论述这个标题就有些不妥了吧。

某种程度上我相当赞同伏尔泰的评价,这是一本全新的反人类力作。人类的认知反映到个体上也是这个道理,在我们一穷二白之时对物质无所追求,视金钱为粪土是由于对于物质的魅力完全没有概念,对于富裕奢华的边都没摸着,有什么权力说是金钱如粪土。不是我对宗教大不敬,但古往今来遁入空门的有几个敢说自己断绝尘世了?在剃度之前你给他黄金万两,美女如云,山呼万岁你确定有万里挑一的和尚敢说“阿弥陀佛”?所以梁武帝的出家我是心悦诚服的,你有了尘世浮华的一切然后放弃,这才叫看破红尘!同理,我对于此文最大的反感就是卢梭的这个逻辑缺陷或者压根叫忽视。人类的最初始自然状态,除了call of the nature,没有一切在现代社会看来负面的迹象(如同我在鲁兵逊漂流记读后感所表述的),没有对财富的觊觎甚至没有占为己有的概念,没有嫉妒虚荣攀比,没有阴谋诡计暴力迫害,没有对生活的失望,甚至于可以说几乎没有愤怒、绝望、恐惧、怀疑等所有“文明人类”所具有的特征。然而这一切的“纯洁”来源于彻底的愚昧和无知,现代文明固然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但是在拥有了文明带来的物质基础、思想学术进步之后在开化的状态之下再追求和谐、平等、自由、博爱难道不是更高层次的“纯洁”吗?一个黄口小儿的内心平和与一位白发智者的内心平和孰更珍贵?一定要用树叶遮体食肉生番回到出厂状态设置就好了?为什么不能在驾驭自然驾驭宇宙驾驭真理的同时驾驭人性?所以在这方面我完完全全不赞成卢梭的观点。

当然卢梭未解决的问题貌似路漫漫需全人类的智慧共同求索,是人类社会合作组织等创造了语言,还是语言的诞生创造了前者?再者原始人是为何想要通过语言交流?至于有了社会组织后,人类为何会在乎别人的看法,即产生虚荣攀比诸多情感的万恶之源,除了物质方面的考虑,是什么样的内在构造让我们觉得能够统治支配同类的权利是那么得有魔性?其实我隐约感到这种太初原始的无法解释的就是道,天道,上帝,无所谓怎么称呼了,反正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记得在学校学数学物理的时候,整个经典力学体系,包括数学几何等等都是由看似“不能再简单明了”的公理等作为发源的,任凭你纷繁复杂的立体几何、万有引力、开普勒定律等等,只不过从“两点之间直线距离最短”、“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两条平行线之间垂直线段距离最短”、“能量守恒”这些认识开始的,至于这些产生万物的道,即为什么两点间直线距离最短,或许就是形而上的“造物主”设置的游戏规则。

避免越扯越远,还是到此为止,因为就我目前的知识体系连提出正确问题的能力尚且不完全具备,更不必费心思考可能的真相甚至是通往真相的线索。

活到老,学到老,但求争取此生可以将未知的银河擦拭去哪怕很小一部分。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读后感2

雅克·卢梭的经典不朽名作《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振聋发聩,却一直没有仔细读完过,这是遗憾。二百多年前的经典,在今天看来应该容易阅读的,事实上,并不像想象的那般容易,简单的想法往往增添了阅读的困难和难度,因为不重视、不用心,所以阅读存在障碍,这障碍使你欲读却难以流畅的`阅读下去。

阅读的障碍,使对这本书的阅读显得跌跌撞撞、踉踉跄跄,并不十分流畅,改变了我对阅读的印象。阅读是对智慧的检阅,也是对逻辑思考的考验,更是对前代哲人思想的体悟……

卢梭之后的达尔文,提出了“物竞天择”的理论学说,进化论成为流行一时的学术;但这丝毫不影响卢梭学说的伟大和对平等自由的向往和探究,正如我们现代人一样,孜孜以求地探究不平等的起源,结果到头来仍然没有一点头绪,“剪不断理还乱”、欲说还休,欲罢不能,整个地头绪繁杂,难以梳理,这正是思想的深刻之处,难以洞察之处,难以言说之处,这是哲学家、乃至思想家穷其一生探究的根本问题。

不平等贯穿人类社会的始终,平等的社会一直成为人类追求的目标和终极任务。卢梭生活的年代,正直法国大革命的前夜,卢梭、伏尔泰、孟德斯鸠等先贤学者从当时社会出发,希望社会摆脱专制社会的束缚和压迫,成为他们关注的焦点。

摆脱专制社会的束缚和压迫,追求平等、自由的生活状态,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正是这项崇高的使命感意识,从自己独特的经历出发,从社会现状的洞察,思考人类走向未来的道路从来不乏伟人智士。

柏拉图、苏格拉底的言行,一直践行者对理想国的憧憬;孔子、董仲舒、朱熹、王阳明,从未停止对儒教学术的探究;耶稣和乔答摩悉达多,为人类道德的重塑殚精竭虑,21世纪的到来,对平等和不平等的理解和思考,这样深刻影响着全球的格局和学术。

今天重读这部卢梭的经典之作《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任然能感受到其强烈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感。在现代和后现代的浪潮的冲击下,思考成为现在最为紧迫的问题,也成为最难以解决的难题之一,狂欢化、戏谑化、碎片化和信息化、时尚化让一切的探讨成为多余和累赘,重物质轻精神的时代降临到我们这一代,物质至上、金钱至上,利益至上的时代,可能成全了这一代,也可能摧毁了这一代,这是最好的一个时代,同时也是最坏的一个时代。

平等的探究一直没有停下来,也不可能停下来,除非人类裹足不前或者停止不行,这还是个问题。

致敬卢梭,致敬那个启蒙的时代!

致敬这个时代,致敬为平等不停探索的人们!

下载《论人类不平的起源与基础》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人类不平的起源与基础》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读后感5则范文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读后感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

    读《论人类不平等起源与基础》有感(5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吴大卫 机械10-3班 101014322读《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有感 论关于社会主义思想中对私有制的批判,消除阶级差异的可行性我在通读全书的过程中发现,卢......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读后感(精选5篇)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读后感 卢梭在《论人类的不平等的起源》中的论述与他在《社会契约论》中的论述是一脉相承的,他的论述主线概括起来可以说是人类最开始处于自然状态,随......

    读《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有感

    读《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有感 11级生医2班 2011061212 朱 丹 人,生而平等。这句话没错,每个人自出生起都有他的人格和尊严。但从唯物主义理论来说,人类的不平等是必然的......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读书笔记

    读了《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之后感触很大,让我思考了很多,卢梭在200多年前就已经发现我们现在人的烦恼来源。卢梭从原始人的生活开始一步步推断出我们人类社会出现不平等的根......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读书笔记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读书笔记一. 关于著作的作者和背景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发表于1755年,卢梭有感于法国第戎科学院的征文“人类不平等的起源是什么?人类......

    《论人类的不平等起源》读书报告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读书报告 一、写作背景 本书为卢梭应征第戎学院题目所写的文章。当时第戎学院的征文题目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什么?自然法则是否认可这种不平等?”卢......

    读《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有感

    浅谈私有制的起源 ——读《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有感从小到大,在历史课上,每逢上到外国史时,老师总不厌其烦地强调外国的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的思想渊源。这时候,伏尔泰,卢梭等家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