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卢梭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读卢梭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人类的进步史也就是人类的堕落史;而私有制的确立,是造成人类不平等及后果的关键。”
—— 【法】卢梭 不知你可曾有过这样的一种感受,就是从学生时代痴迷的文学艺术渐渐地不能满足自己对真理的渴求。因为那些零碎的故事在我看来仅仅就是一段段故事而已,在增进了自己写作的文笔之后变得了然无味,或是嬉笑,或是伤悲,年深日久发觉只是消遣时光而已。我一直觉得写作这件事情是又要有内在的“气”的,生活的历练和打磨让作者的心生出老茧,然后才能触摸到生活的坑洼不平。这点好的作家是办得到的,但进而为何而写作,你的文字为什么理念立言却并非人人都可做到了,历史可以告诉我们,只有少数的智者才有机会洞悉到风云的变幻,纵横古今领略世事变迁。这少数人里有个人,他名叫让·雅克·卢梭。
我们都觉得我们的生活有众多的不平等,这“不平等”三个字似乎也囊括着“不公平”,“不善良”,“不美”等含义,总之是指一切不合乎真善美的原则的事物,但不公平的也许不仅仅是假恶丑的,甚至会是一些堂而皇之,令人无比信服的“正确”的事情。细心的你也许曾发现过,诸如大众电影《哈利波特》的结局里,正义虽然战胜邪恶,但为什么赫敏却没有嫁给哈利呢?有人曾撰文指出这是作者心中存在着贵族与平民不可逾越的鸿沟,你是否会信服呢?反观现实中,为
什么公司里干活最多的员工的工资仿佛永远也比不上指挥他的上司,尽管他的上司可能什么也没做?在我们习以为常的种种事情当中,在我们以为真理的信条中,其实不平等早以穿着“真善美”的华丽衣服站在舞台的最中央,享受着镁光灯的光环,让人崇拜,接受,追逐。于是,你我不禁思考这是为什么?人类的不平等究竟从何而来?这本《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便是指向这一追问的著作。
卢梭在展开正式的讨论之前,先假设了一个理想的前提,即抛开人与人之间基因,地域,智力的高低与否等自然原因,假设所有人类均处于最原始的程度,个体之间没有任何差别。然后,基于这一假设开始逻辑推理的演进。
和那个年时代的多数思想家一样,卢梭也带有一种“崇古”的思想倾向。他认为人类在原始的自然状态下是健康的,幸福的,因为劳作使其有健康的体魄,鸿蒙未开的大脑不会思考幸福是什么东西,没有幸福自然也就不曾有痛苦,一种宁静的“幸福”,如同是一个零,而现代人常常陷于各种苦恼之中,如此是一个负数,零虽无意义,但起码比负数要好吧。接着人类由于生存的需要产生了一些小聪明,这些小聪明让人类在与动物之间的竞争之中感到了一种优越感,这种优越感第一次让人类产生了“你我”的区分,“我”意识的出现,这便是智力的发端。然后,因为不同个体劳动收获之间的差别扩大,这又使“他(她)”的概念出现。为了吸引异性的注意力,使得自己的生命可以得到延续,于是人会拼命地想办法去做看起来自己很强大,很了不起的事情,这个过程便锻炼了智力,智力的发展又使个别的差别
进一步扩大,这样便是不平等的人性发源之处。
众多个体的智力整合在一起便是一个群体的文明,这个群体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社会。“文明社会的真正奠基人是这样一个人,他第一个圈起一块地,并想到说:“这是我的!”而且他居然能找到一群头脑简单的人相信他。”在社会层面上,不平等的起源来自于私有制的确立。当个人拥有仅属于自己的私人财产权之后,他第一个思考的问题就是如何去保护它。于是聪明的富人以正义之名,利益得失为诱饵,欺骗大多数的弱者缔结契约,这便是法律。法律让社会中的各个群体的利益等到了暂时的平衡,至少看上去是这个样子,所有人都有所得,相安无事。渐渐地,“人们已经习惯于依附,舒适,安乐的生活,再也没有能力打碎身上的枷锁,为了维护自己的安宁,他们宁愿带上更沉重的枷锁。”但处于社会权利上层的富人,他们因其既得利益而拥有更大的能力去左右司法,来维护自己的利益。这就像是赌纸牌,穷人与富人是对手,不管两者手中的牌如何,富人都可以直接托出大量的筹码,逼得穷人连看对方底牌的机会都没有,便不得不退出了。而且,“法律作为一种规定,它自身的约束力弱于欲望,它只能限制人们而无法改变人们。”“即使没有政府的干预,人与人之间也会产生声望与权威的不平等。因为一旦结成社会,人们就开始互相比较,从邻居们持续不断的交往中,人们发现了他们之间的种种差异。”
卢梭很悲观的认为,从根本上说,人类一旦开始思考,不平等便随之而来了,而且不平等是与人的智力发展,人类社会的文明程度成正比的,也就是文明的程度越高,不平等便越剧烈,直到末日的最后
一秒。这是一个很难接受的论断,马克思曾经试图靠设想一个物质极大丰富的共产主义社会来解决公平的问题,但那样实际上是靠“你有我也有”的方法来满足欲望,但除非人人都长得一摸一样,加上物质应有尽有,极大丰富,否则仍旧免不了人与人之间的比较。此外,在人类惰性无法克服的前提下,物质极大丰富的时候,人类可能早已沦落为其他生物或机器豢养的宠物,那么,新的不公平又开始了。
这便是我读卢梭之文后的所记所感。
第二篇: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读后感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读后感 1算是读书史上第一次拜读一篇长篇论文了。这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一本书,而是卢梭面对法国第戎学院一个标题回复的论文。从最原始初始的自然人类状态,通过语言、工具、群居等关键节点推演到最后儿童指挥老者,白痴操控智者的现代文明。学术的严谨和深厚的逻辑推演能力让我咋舌,看来我以前误解了两百多年前的法国启蒙思想了,以为还是很原始的愚民觉悟了是否应该有权利选举,而非世世代代被国王当作个人财产一样治理。仅就卢梭的一篇论文就彻底打消了我这个幼稚到极致的误解,这些思想家是极其严谨有深度有建设性的,考虑到当时的政治经济特别是薄弱科学技术环境下,能够有这样在今人仍旧佩服的学识能力,在那个时空环境中绝对属于一骑绝尘了,更别提这样的一骑绝尘有一连串,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孔狄亚克等等,划时代的大革命诞生于法国这么看来真是顺理成章了。
好话说完了,因为剩下的,只有但是了。全书的逻辑固然主线清晰,但在我看来避重就轻了,最关键的节点诸如个体活动到群居社交、语言产生的社会要素和技术要点、私有权和支配欲的产生本因等等,我都没有看到直接针对性的见解,当然我理解是基于当时的考古学、生物学、人类基因学、社会行为学全学科的不足导致,实则不能全怪卢梭,可是不知者无罪,知其不知者还要大包大揽全方位论述这个标题就有些不妥了吧。
某种程度上我相当赞同伏尔泰的评价,这是一本全新的反人类力作。人类的认知反映到个体上也是这个道理,在我们一穷二白之时对物质无所追求,视金钱为粪土是由于对于物质的魅力完全没有概念,对于富裕奢华的边都没摸着,有什么权力说是金钱如粪土。不是我对宗教大不敬,但古往今来遁入空门的有几个敢说自己断绝尘世了?在剃度之前你给他黄金万两,美女如云,山呼万岁你确定有万里挑一的和尚敢说“阿弥陀佛”?所以梁武帝的出家我是心悦诚服的,你有了尘世浮华的一切然后放弃,这才叫看破红尘!同理,我对于此文最大的反感就是卢梭的这个逻辑缺陷或者压根叫忽视。人类的最初始自然状态,除了callofthenature,没有一切在现代社会看来负面的迹象,没有对财富的觊觎甚至没有占为己有的概念,没有嫉妒虚荣攀比,没有阴谋诡计暴力迫害,没有对生活的失望,甚至于可以说几乎没有愤怒、绝望、恐惧、怀疑等所有“文明人类”所具有的特征。然而这一切的“纯洁”来源于彻底的愚昧和无知,现代文明固然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但是在拥有了文明带来的物质基础、思想学术进步之后在开化的状态之下再追求和谐、平等、自由、博爱难道不是更高层次的“纯洁”吗?一个黄口小儿的内心平和与一位白发智者的内心平和孰更珍贵?一定要用树叶遮体食肉生番回到出厂状态设置就好了?为什么不能在驾驭自然驾驭宇宙驾驭真理的同时驾驭人性?所以在这方面我完完全全不赞成卢梭的观点。
当然卢梭未解决的问题貌似路漫漫需全人类的智慧共同求索,是人类社会合作组织等创造了语言,还是语言的诞生创造了前者?再者原始人是为何想要通过语言交流?至于有了社会组织后,人类为何会在乎别人的看法,即产生虚荣攀比诸多情感的万恶之源,除了物质方面的考虑,是什么样的内在构造让我们觉得能够统治支配同类的权利是那么得有魔性?其实我隐约感到这种太初原始的无法解释的就是道,天道,上帝,无所谓怎么称呼了,反正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记得在学校学数学物理的时候,整个经典力学体系,包括数学几何等等都是由看似“不能再简单明了”的公理等作为发源的,任凭你纷繁复杂的立体几何、万有引力、开普勒定律等等,只不过从“两点之间直线距离最短”、“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两条平行线之间垂直线段距离最短”、“能量守恒”这些认识开始的,至于这些产生万物的道,即为什么两点间直线距离最短,或许就是形而上的“造物主”设置的游戏规则。
避免越扯越远,还是到此为止,因为就我目前的知识体系连提出正确问题的能力尚且不完全具备,更不必费心思考可能的真相甚至是通往真相的线索。
活到老,学到老,但求争取此生可以将未知的银河擦拭去哪怕很小一部分。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读后感 2二百多年前的经典,在今天看来应该容易阅读的,事实上,并不像想象的那般容易,简单的想法往往增添了阅读的困难和难度,因为不重视、不用心,所以阅读存在障碍,这障碍使你欲读却难以流畅的阅读下去。
阅读的障碍,使对这本书的阅读显得跌跌撞撞、踉踉跄跄,并不十分流畅,改变了我对阅读的印象。阅读是对智慧的检阅,也是对逻辑思考的考验,更是对前代哲人思想的体悟……
卢梭之后的达尔文,提出了“物竞天择”的理论学说,进化论成为流行一时的学术;但这丝毫不影响卢梭学说的伟大和对平等自由的向往和探究,正如我们现代人一样,孜孜以求地探究不平等的起源,结果到头来仍然没有一点头绪,“剪不断理还乱”、欲说还休,欲罢不能,整个地头绪繁杂,难以梳理,这正是思想的深刻之处,难以洞察之处,难以言说之处,这是哲学家、乃至思想家穷其一生探究的根本问题。
不平等贯穿人类社会的始终,平等的社会一直成为人类追求的目标和终极任务。卢梭生活的年代,正直法国大革命的前夜,卢梭、伏尔泰、孟德斯鸠等先贤学者从当时社会出发,希望社会摆脱专制社会的束缚和压迫,成为他们关注的焦点。
摆脱专制社会的束缚和压迫,追求平等、自由的生活状态,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正是这项崇高的使命感意识,从自己独特的经历出发,从社会现状的洞察,思考人类走向未来的道路从来不乏伟人智士。
柏拉图、苏格拉底的言行,一直践行者对理想国的憧憬;孔子、董仲舒、朱熹、王阳明,从未停止对儒教学术的探究;耶稣和乔答摩悉达多,为人类道德的重塑殚精竭虑,21世纪的到来,对平等和不平等的理解和思考,这样深刻影响着全球的格局和学术。
今天重读这部卢梭的经典之作《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任然能感受到其强烈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感。在现代和后现代的浪潮的冲击下,思考成为现在最为紧迫的问题,也成为最难以解决的难题之一,狂欢化、戏谑化、碎片化和信息化、时尚化让一切的探讨成为多余和累赘,重物质轻精神的时代降临到我们这一代,物质至上、金钱至上,利益至上的时代,可能成全了这一代,也可能摧毁了这一代,这是最好的一个时代,同时也是最坏的一个时代。
平等的探究一直没有停下来,也不可能停下来,除非人类裹足不前或者停止不行,这还是个问题。
致敬卢梭,致敬那个启蒙的时代!
致敬这个时代,致敬为平等不停探索的人们!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读后感 3我本人看来,卢梭的社会平等论和达尔文的物竞天择可以对比着研究。从历史看,在某些时候,物竞天择某些时候确实为统治阶层提供了理论支持,但另一方面,它又为民主人士所推崇。
不过,这本书主要还是讲得是关于平等,但卢梭本人在开头提出的论点很有意思。那就是不平等究竟是怎么造成的,不平等是从什么时候开始。
万物的起源应该是一样的,但不平等的方式却多种多样。有先天的特质,如身体素质,如智力水平。后天的如出生环境,家庭背景。
平等和不平等的产生都是和基于人类人性的发展,想要建立一个真正平等的环境不是要压制人性,更是要顺应人性。不过卢梭在选择推崇这种平等论的时候又用了一种似乎“不平等”的方法,那就是精英理论,在他看来平等是需要“自然法”的推广,而适合推广这一法则的需要足够理性,信仰坚定的人,而这样的人往往存在于知识阶层中的精英人士。
卢梭关于不公平还提出了另外的一个论点,那就是私有制的发展。私有制和孟德斯鸠所提出的契约很有比较点,财产为何会被私有归属于一人,在保护私有的情况下为何又会有不公。不管是武力也好,权力也好,能够造成不公,影响平等最根本,最直接的是对人们财产,尊严的影响。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在财富,尊严无法平衡的情况下,战乱是比较容易发生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对于那些处于下层的人来说,他们的情况和那些上流的人几乎是平等的。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读后感 4卢梭生于路易十四逝世前,死于法国大革命爆发前,终其一生皆被笼罩在专制的阴暗年代中。他生于瑞士的日内瓦,常常以日内瓦公民自居,但自16岁为生活所迫逃离日内瓦之后,与法国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法国是当时启蒙运动的中心,而卢梭则是启蒙运动中最深刻的批判者。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以下简称《论不平等》)是卢梭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在阅读这部距离我们已经有二百余年距离的著作时,必须带着这样的思考:在专制统治业已推翻,科学研究已然证实《论不平等》中关于野蛮人的推测的种种谬误,社会思潮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的今天,再读这部“思辨史学”究竟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在本论中,卢梭这样说道:“让我们抛开所有这些事实,因为这些与我们想要探讨的问题毫不相关。”这说明了卢梭在本书中所描述的人类历史并非事实,而是“有条件的假言推理”。而在第一部分的末尾,卢梭又这样说道:“我承认我将要描述的事件可能会以不同的方式发生,我只能通过一些推测来作出选择。但是,这些推测,当它们是从事物本质中所能做出的最接近事实的猜测时,当它们是我们得以发现真理的'唯一方式时,便成功地转换成推理的依据。”
这样看来,卢梭承认了他的作品同他所批判的先行者的考察一样具有猜测性,但是他对自己的发现信心十足,因为他所作出的是“从事物本质中所能做出的最接近事实的猜测”。当历史无法提供可以将两个历史事件相连接的中间事件时,卢梭选择“依靠哲学,来决定那些可以让两者产生联系的类似事件。”,这些语句足以证明《论不平等》其实是卢梭的一场思想实验,通过思辨来寻求人类不平等的根源与基础,而他所寻求的恰如海神格劳克斯的雕像一般,早已被时间、大海和暴风雨毁去了原有的模样,那么卢梭寻求到的雕像原样又是什么模样呢?
卢梭笔下的自然状态下的野蛮人有两大特性:自我保存与怜悯心。前者,是人类生存的基石,它代表着极为有限的最低生存需求,并使得人类只作为独立的个体存在;后者是人类的天然道德,它使得人类不会对其他人作恶,除非是自我保存受到了威胁。如此一来,“游荡在浩瀚森林里的野蛮人,没有工业,没有语言,没有住所,没有战争,彼此间也没有任何联系。他对同类没有任何需求,同时也没有任何伤害他们的欲望,而且可能一辈子不会单独认识任何一个其他同类。他不为情欲所牵绊,自给自足,只拥有这一状态下应有的智慧与情感”。既然如此,人类的发展似乎就全部被否定掉了,既然“每个人都从相同的起点出发”那么不平等和社会又是如何产生的呢?答案就是“私有财产”。
第二部分的开头就是这样的断论:“谁第一个将一块土地圈起来,并毫无顾忌地说:这是我的。然后找到一些足以天真的人对此信以为真,谁就是文明社会真正的创始人。”卢梭认为私有制是不平等产生根源的第一阶段,因此与其他思想家不同,他主张政治要对人们追求私有财产的活动进行督导,减轻经济不平等带来的危害,并且控制公民的占有欲。不平等产生根源的第二阶段是法官的设立,因为社会一开始是建立在普遍的协议之上,“只有当缺陷和骚乱持续不断地增长的时候,人们才会最终想到将这一公共权力托付给某些个人的危险方式,才会想到委托一些法官去保证人们决议的执行。”不平等产生根源的第三个阶段是合法权力向专制权力的转变,在前两个阶段催生了贫富的差距与强弱的悬殊后,该阶段完成了主人与奴隶的对立,所有的不平等终于抵达彼岸。
当人们进入到社会中,就产生了各种情欲,需求逐渐增加,虚荣变成了每个人的枷锁,所有人都为之劳累着、焦躁着,“野蛮人过着它自己的生活;而社会人只生活在他人的意见中,因此,他也只有在他人的评价中才能找到自身存在的意义。”人类相互间产生依赖之时便是奴役关系形成之时。所谓社会契约是富人和权贵为了控制穷人和被压迫者而使用的狡计,它旨在让过去的篡夺行径变得合法,政治权力促进了经济不平等的合法化。政府依靠同意得以运转,而同意却建立在虚假与谎言之上。专制国家由此“抬起了它卑鄙的头颅。它贪婪地吞噬着国家各个部分美好且健康的东西,直至践踏法律,蹂躏民众,最终在共和国的废墟上拔地而起。”
在二百余年后的今天,重新审视《论不平等》,会发现文中的关于野蛮人的推测早已被现代科学研究所推翻,卢梭所提出的许多论据也不再具有解释力,文中对于怜悯心的论述其实陷入了用道德论证道德的循环论证之困境中。卢梭所认为的存在于自然状态的平等仅仅是一种建立在完全独立的个人和有限欲望之上的平等,这种平等也不具有现实意义。但是卢梭对自我保存和怜悯心两种品质的呼唤和对社会中所产生的各种情欲的批判,以及对饱受不平等待遇的人们的关怀,却是我们应该看到并保存的人文思想。
第三篇:读《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有感
浅谈私有制的起源
——读《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有感从小到大,在历史课上,每逢上到外国史时,老师总不厌其烦地强调外国的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的思想渊源。这时候,伏尔泰,卢梭等家喻户晓的名字便会闪亮地呈现在黑板上,令人记忆犹新。当时年幼的我只知道卢梭提出过人民主权,却不知道人民主权的真实含义,历史意义,现实影响。今天,我有幸拜读了卢梭的经典著作《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才真正深刻的感受到名家的辉煌所在。书中无时无刻不透露着卢梭的法律思维与哲学思想,在我看来,他行文的风格犹如一首首抒情诗,处处洋溢着一种伟大的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和哲学的激情!我不敢对卢梭做太多的评价,我们来看看别人对卢梭的评价吧:卢梭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除揭示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奠定卢梭整个政治学说的基础外,还探究了人类的自然性问题。阐发了卢梭的人学思想。卢梭的人学思想很新颖,有许多独到之处。提出了最初原始人是散居于动物之中,独来独往,并非群居;人的思考状态是反自然状态;人以自由施动者身份参与自己活动;人类的进步实际上是整个人类的渐趋衰落;人性随着私有制的产生、发展而变恶;关于“人”的知识是最有用的知识等重要的人学思想。卢梭的人学思想及研究很有特色。其一,研究的目的性强。其二,提出人类社会的堕落是由人性所肇事的思想。其三,人类的进步与退化是同时消长相伴相成。其四,社会性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其五,人类自私性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拦路虎。卢梭的人学研究启迪了人
们的思维,开阔视野。他的人学理论不仅蕴含深刻内涵,并有实践意义。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发掘,为人学研究,做出贡献。专家的评价如此之高,可见卢梭的功绩之大是毋庸置疑的。
刚开始,在人类还没被称为万物之主之前,在人类还是自然状态时,他们与其他动物并无任何区别。生活只是为了满足自身生存的需要,既食,色,性。食色性大概是自然所赋予全部生物的吧,在我看来,这就是卢梭所说的原始的需求。生活即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食色性,对于生活,原始人类并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我想这大概是他们的精神所限制吧。精神的停滞限制了他们智力的发展,因为他们的精神也处于大自然所赋予的最原始状态,只要是生物都有精神。没有精神,又怎么来控制肉体呢?又怎么来支配自己的行动呢?可惜原始人类的这些精神力和其他动物一样,只是用来支配自身去满足原始需求。在这里,用支配其实是不合适的,他们完全没有支配的概念,只能说是大自然所赋予的天生的能力吧,所以在这里,我们不讨论原始人类包括其他动物在饥饿时看到食物为什么就会有去吃的冲动(饿了吃东西为什么能消除饥饿感);为什么在一定季节,看到异性自身的精神会支配肉体去接近他(她)们,想与之性交;为什么看到美好的景色会自发地留神......我也没有能力去探讨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们暂且规定这是大自然赋予全部生命体的一种天生的能力与欲望吧。
卢梭强调,私有制的产生必定要有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有联系才会有比较,有比较才会有差别,这就是不平等的起源了。然而,正如卢梭所说的:自然状态的人,整日游荡与森林中间,没有劳役,没有语
言,没有家庭。既不知何谓战争,也不知何谓关系,他们对同类没有任何需求,也没有任何伤害他们的念头,甚至于根本不能区分他们谁是谁。因此,原始人自给自足,清心寡欲,他们所拥有的感情和知识与他们的处境相称,他们只能意识到现实的需要,他们只关心那些必须关注的事物,他们的智力发展超不过他们的幻想,即便他们偶有发明,也不能传授别人,因为他们甚至连自己的孩子都不认识,每种技艺都会随着发明者的死亡而消失。由于没有任何形式的教育,下一代人不会比上一代人有所出息,每一代人都从相同的起点开始生活。是的,或许正如卢梭所说的,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产生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要有联系就需要语言,语言的产生需要智慧的萌芽,智慧的萌芽需要精神的升华。从我自身的观点来看,精神与肉体是天生拥有的,这两者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平衡。我们在婴儿时期常常濑尿,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还没发达,还没有成熟,至于为什么没有成熟是因为精神力的不足,我们的精神意念不足以控制自身的肉体所以一般婴儿会濑尿。随着人的生长,精神与肉体会达到一个平衡。关于为什么自动会平衡,我想这大概跟我们的生理,如水盐平衡相似吧。所以我推测,早期自然人类的所谓“天才”是一些身体特别强壮的人,这样他们的精神意念不会比一般人差,对于事物的感知度就自然而然的增强了。加之人本来就是具有同情心与感情的生灵!但我不认为当时的他们对于事物的感知度,敏感度强到足以使他们产生“认识”。或许正如卢梭所说的新鲜环境的刺激使得人类的心灵发展。当险峻的环境逼得一群强壮的人聚集在一起时,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有了某种联系,这种联
系是模糊的,只限于感官的升华。试想一下,当看到一大群同类聚集在一起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其次是同情心使得人与人之间联系的纽带加强。正如书中谈到:同情心是最自然地品性。“自然赋予人类以眼泪,那时因为她给人类以最慈悲的心。当看到同类陷入困境时,原始人类会自发地想要帮忙的冲动,因为不想同类受到自己之前所受到的伤害。而自身所受到的伤害越强,同情心也就越强,因为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明白体会别人的痛苦。这时,在大灾难来临时,同情心也许会促发原始人类去营救同类,或者用他们一切技能,诸如声音来提示所谓的灾难。久而久之,语言的雏形产生了。这多发生在家庭中。或许幸运的是,几个家庭同时聚集在一起。集团组织也开始诞生了!集团组织的诞生毋庸置疑对于私有制的萌芽具有非常大的意义。通常一个制度的形成产生于一群人之中,而这制度也蕴含着领袖者的意志。我猜想,制度的起源,是源自于人类生活的本能。作为一个动物性的人,原始人的本能就是饮食男女,抚育后代。而他在日常生活中看到别人怎么做,他的本能就是想到‘我也有同样的权利像他么那样去做’。所以,早在人类的丛林时代,当那些聚集在一起的貌似蒙昧的原始人为争夺食物,争夺配偶而发生打斗冲突时,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同时不忍心看到同类悲惨的生活,一种确定各个人的权利,义务,而且符合公平,正确的做法,就会在人群中产生。久而久之,这些做法会演变成惯例,习俗,又慢慢演变成人们普遍遵从的行为准则,而秩序就由此产生。我想说的是,要达到原始人能够创造秩序来维护大家的利益这一过程是非常缓慢的,就像卢梭所说的,伴随着观念和
情感的相互推进,心灵和精神才开始活跃,使得他们逐渐抛弃原始的粗野状态。因为群居而开始互相关注,由于持续不断的见面而产生了家族之间男女结合的冲动,进而有了模糊的感情,于是乎不能忍受长期不能见面的痛苦。然而,人在迫切满足自己欲望与需要的同时又是自私的,正如我上面所说的,争夺食物与配偶。这也许跟卢梭所认为的不同,他心中的原始人太天真无邪了。而我则认为因为环境的压迫,群居的联系,使得混乱产生。最后,强者征服弱者,弱者服从强者。最后关于食物的私有制产生了,因为食物是人们的最早期可称之为财产的财产,而又根据食色性的天性,食物对于原始人的生活占有十分大的意义。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私有制的确立最开始是对食物的占有而设立的。
也许我对私有制的起源阐述得不够明晰,没有卢梭大师那么的逻辑清晰,思辨如水中蛟龙,读着它,就像走一条蜿蜒的路,海阔天空的世界呈现在眼前。我的理解是:私有制产生于人类的悟性!而这悟性是由自然长期的压迫,群居生活,加之同情心的驱使而产生的原始智慧!
第四篇:读《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有感
读《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有感
11级生医2班 2011061212 朱
丹
人,生而平等。这句话没错,每个人自出生起都有他的人格和尊严。但从唯物主义理论来说,人类的不平等是必然的。在众多的哲学书中,卢梭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这本书主要诠释了卢梭的生平和他的思想。我从中选出了四句话来阐述我对该书的理解。
第一句:因为换句话说,这就等于问所有发号施令的人是否一定优于服从命令的人,在同样的人们之中,他们的体力或智力,才能或品德是否总和他们的权势或财富相称。(P70)
卢梭认为在人类中有两种不平等:一种是自然的或生理上的不平等,另一种是生活上的或政治上的不平等。我们不必追究在这两种不平等之间,有没有实质上的联系。因为答案是显而易见。世界上最绝对的东西是不绝对。发号施令的人不一定优于服从命令的人,人们的才能并不总是和他们的权势和财富相称。同样的,两种不平等之间有没有实质上的联系已经不重要了。
第二句:没有一定住所,谁也不需要谁,一生之中彼此也许遇不上两次,互不相识,互不交谈的人们,他们能够自我完善和相互启发到什么程度呢?(P88)
在谈论关于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的问题时,卢梭谈到了语言的问题。语言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将继续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语言增加了交流。人们在交流过程中相互启发。不平等性在潜移默化中,像河流里的沙砾,于时间的荒原里沉淀。
第三句:人的最原始的感情就是对自己生存的感情;最原始的关怀就是对自己的关怀。(P112)
人靠着本能使自己远离饥饿,又因为欲望不断追求更高的水平。人类一出生就学会了爱自己。不管是原始人还是现代人,人都在为自己的生存踏出第一步,并且不断努力。遇到困难了,人自然而然学着克服困难。为了生存,人学会了于必要是战胜别的动物,学会了同其他的人争夺食物。
第四句:因为人们有足够理智来觉察一种政治制度的好处,却没有足够的经验来预见政治制度的危险。(P128)
人们常常经历这样的事情:认为一种方法将很好的实行,结果却因为缺乏经验而忽视了它的弊端,最终导致失败。那些积累经验,最能预见弊病的人,最终从弊病中获取了利益。社会和法律在这样的发展中演化出愈来愈明显的不平等。
卢梭的思想,是辩证的。正因为如此他才能抓住论题的核心,进行有效的探
究。
第五篇:《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读书笔记
读了《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之后感触很大,让我思考了很多,卢梭在200多年前就已经发现我们现在人的烦恼来源。卢梭从原始人的生活开始一步步推断出我们人类社会出现不平等的根源。首先讲到了人类语言的发明,其实发明语言就用了很长的一段时间,人类用发明的语言来交流实现互相交流。然后就说明了人类一开始就有同情心,人的同情心要早于人类的思考,人类通过同情心互相帮忙,从来不伤害其他人或者所有动物,人类的同情心是善良的,通过同情心人类就有了眼泪,自然赋予人类以眼泪,那是因为他赐给人类以最慈悲的心,原始人就是这样,从来不伤害他人,不伤害动物,不伤害任何生灵。在自然状态中,原始人也可以说是人们几乎感觉不到不平等的存在,他们过着身心自由的生活。
人类渐渐有了思考,渐渐有了想法,就这样人们开始有了欲望在这种欲望之下人类就感觉到了自己的存在,有了自我保护意识,就这样人们慢慢发展起来了,发展起来就有了幸福感和追求幸福感。人类的不平等也就悄然而然的形成了,为了实现自己的幸福感人们开始伤害其他人,同情心渐渐浮云,为了自己的幸福人们什么事都做出来了即使这种幸福建立在其他人的痛苦之上。在社会中那些最能歌善舞的人,最漂亮的人,最强壮的人,最灵巧的人或口才最好的人会受到最多关注,这就是不平等的第一步,也是迈向罪恶的第一步。然而,在人们需要他人帮助的那一刻起,从一个人发现拥有两份食物的好处时,平等就不存在了,就这样私有制产生了。
在私有制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有了富人和穷人之分,富人为了得到更多的财富开始用各种方法压迫穷人,就这样人类社会开始出现政府了,有了政府他们就用各种权力来获取财富,这种权力最终导致专制权力的出现,权力又导致各种法律的出现,他们用法律手段获取更多的财富,让自己的生活过得幸福,过得舒服。
卢梭在书中提到如果我们追踪不平等的发展就会发现,第一阶段的不平等是法律和所有权的建立,第二阶段不平等是官员制度的设立,而法制权威向专制权威的转变则是第三阶段,也是最后一个阶段的不平等。所以第一阶段认可的不平等是富与穷,第二阶段是强与弱,第三阶段是奴隶和主人,而最后一个阶段的不平等是前两个阶段不平等持续发展的最终结果,直到新的变革彻底推翻了政府,或者重新回到法制状态为止。
在卢梭的笔下我们看到了人类不平等出现的原因,更能了解了我们人类社会。在这种社会中我们需要问问自己,自己是什么,自己想做什么,自己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即使人类社会不平等但我们可以努力实现自己想过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