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经验谈1复旦金砖,专业课
上个月闲来无事,写了篇经验贴回馈论坛,帖子的最后留了个QQ号码。转眼间一个月过去了,没想到有近七八十位学弟学妹联系我,并向我咨询了些关于复旦大学金融硕士的问题。我从中整理了些共性的问题,写成一篇帖子希望能帮到那些仍对复旦金专感到迷茫的同学。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的金融硕士考试的科目为,数学三,英语二,政治,以及自主命题的金融学综合(431)。关于数学和英语这块的贴有很多,之前也写过这方面的帖子,我就不做赘述了。就关于其他几块,针对大家追问比较多的问题做下回答。
------------------------
专业课方面,2013年复旦专业课指定用书是①《国际金融新编》姜波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4版。②《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胡庆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4版。③《投资学》刘红忠,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2版。④《公司金融》刘红忠,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但是今年有些同学反映说有相关的课本有新版推出,关于是不是要换课本我还没法非常肯定的回答,但是如果像国际金融这种理论与现实结合较为紧密的科目,还是很建议各位能买本新版(第五版)的作为参考。老实说这几本书写的都是非常不错的,尤其是国际金融体系架构非常好,我有很多考湖南大学以及五道口的同学也都选择这本书来进行复习。
如果大家希望在专业课这门上取得较高的分数,建议你能够对复旦这基本参考书目有着较好的熟悉程度。除此之外,你还应保持着较高的专业敏感性,能够关注一些已经发生不久的,正在发生的,亦或是近几十年来发生的具有着全球意义的金融事件。对于近期的热门事件,除了要知道这个事件,大致描述他的发生进程以外,最好能用我们专业课里的一些理论去进行一些解读,并且形成一种自己的观点。众所周知,复旦大学金融硕士专业课考试中主观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考场上,你需要用大量的篇幅去论述回答一些题干中的问题,这就要求你在平时的学习中努力地有意识的去识记相关的理论,夯实自己的基础。这是为什么我们要去熟悉课本。
我专业课是从2012的4月份开始看的,一开始也是主要看课本,进度非常慢,主要就是理解+记忆+练习,在这个过程中偏重于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做了大量的笔记和注释。由于在前期每天我会花费大约4到5小时来看专业课,所以一开始大约需要一个半月至两个月才能把这四本书看一遍,一直到七月份我才大致把书看了两遍。这两遍看完后,感觉只是对一些大体的框架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但是具体的细节,特别是一些语句还是很难去理解。在暑假开始后,我又针对自己不太擅长的微观金融部分搭配看了罗斯的《公司理财》还有厦大张亦春教授的《金融市场学》并将相关的配套练习搭配使用,张的书感觉写的很好,对于投资学的主干知识都有涉及而且讲得很透,非常值得一看。罗斯的书就更不用说了,非常经典,课后题目也非常有针对性,值得一做。但是这两本书只能作为辅助理解使用,尤其在投资学这一门中,很多考过的知识点在张的书中并没有反映过。在暑假里面我大致结合了罗斯和张的书,又把课本细细的过了一遍,通过相关课后习题的练习,我也对一些微观部分的知识有了新的了解。在这里我想提醒各位,在以往复旦金专的专业课考试中有出现过课本原题或者变形题的先例。所以建议各位都能把后题目大致的做一下,课后的案例也都能大致的阅读一下。到了九月份后,我就开始针对专业课的相关知识进行强化记忆,我每天大概会花一个下午来背诵专业课,背诵的部分主要是国际金融还有货币银行,一开始非常头疼,尤其是货币银行学,因为知识点太过琐碎了,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进行联系记忆,是一个非常折磨人的过程。到了晚上,我会抽出两个小时时间来看投资学或者公司金融。针对大块的知识点进行集中的理解,并且会搭配着以前做的习题,针对相关知识点进行二次复习。就这样大约进行了有三轮吧。就到了十二月,这个阶段专业课我已经不会再花大量的时间去背诵了,主要针对不太熟悉的章节翻看课本,还有就是针对相关的金融热点进行总结,并将其与课本相联系,寻找理论依据进行解释。除此之外就是针对一些答题的技巧进行一些练习。
在这里我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答题技巧,复旦的专业课主观题目居多,到了考场上以后,答题纸一般有12页,一般来说想要拿到高分的话就要尽可能多的去写,首先尽可能用你的篇幅去向老师证明你的能力。相信关于这一点,大家也都有所了解,我的学长也建议我把名词解释当做简答题写,简答题当做论述题写,论述题当做论文写,但是不是每一个知识点你都可能去复习的面面俱到,每个知识点都有很多话说,那么你就不妨将相关的知识点作为补充也写上去,最好再加一个二者的比较,这样既在篇幅上占优,又显得答题的思路较为开阔,知识点较为丰满。此外,针对部分题目你也可以作图进行解释这样也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你也可以在复习过程中形成一套自己的方法。
关于专业课的最后一点,很多同学在复习投资学时感觉比较吃力,我想说的是,复旦的那本写的确很难,即使作为金融专业的我,在看那本书时也感觉像读天书一般。但是,一般来说,数理推导的部分是不太会考的,所以各位可以针对文字论述的部分进行重点复习。但是有一点是很明确的,刘红忠的书确实还是很重要的,每年都会有不少知识点从书中出。但是,针对一些章节中所论述的比较难以理解的比较前沿的理论,我没有做重点复习,只是做了大致了解。
于是乎以上就是我大致的专业课复习历程,也许写的较为简略,但是每一行字背后,我都付出了很多。想想从九月份开始每到下午,我都会到一个无人的角落,翻开自己总结的知识点进行背诵,真的是感觉到有付出才有收获。关于专业课,还有一个最重要的节点,那就是找一个或者几个考入复旦的学长或者学姐对你进行指导,我去年有位直系学长,在考入复旦后将其复习的笔记以及相关的资料留给了我,当时我并不知道这些资料的宝贵,直到自己遇到了专业的复习瓶颈,才发现学长留下来的资料就像是敲门砖一样帮助了我。最终也很有幸能跟那位学长考了一样的专业课分数121。所以说,在考研的路上,一个人的信息搜集能力真的很重要,也许它并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它能在让你少走许多的弯路,能让你抽出更多的时间去复习其他薄弱的科目。所以你如果到现在还是感觉到迷茫,不妨找到一个本校已经考入复旦的学长,向他咨询一些意见和建议,这样就会开朗许多。
-----------------------
政治方面。我的正式开始复习政治是从暑期上辅导班开始的,大约是6月底7月初的样子,当时就一边上辅导班,一边每天抽2个小时看老师讲过的东西和12年的政治大纲解析。上完辅导班后,从八月底开始每天在垃圾时间坚持看2小时的大纲解析(注:看的去年的)。真正冲刺是从九月中旬,开始做肖爷爷的一千题,当时主要还是看大纲解析,搭配的肖的知识点精讲,个人觉得,如果你想政治拿高分的话大纲解析掌握透彻是很有必要的,虽然各位名师都出了不少版本的辅导书,但是政治题目追本溯源还是从大纲解析里来的,而且一些嫩题就是大纲解析里比较细致末节的东西。到了11月,政治正为了复习的重点,每天都会抽一半的时间背诵知识点,做一些模拟卷,一直到考前。政治这门课就是这样,成绩的高低一方面取决于你努力的程度,一方面也取决于老师们的押题准度。在考前做的一份冲刺卷中,有个老师在时政上压了2012年联大一轮辩论的辩论主题,做题时还很不屑心想这怎么可能考,结果他还真的考了。所以,虽然政治这东西在前期不需要也没必要下很大功夫但是需要你在后期倾注很大心血。最后也向大家推荐一下FZJC,很不错的一系列书,主干知识几乎都有可以很好的应付政治大题,但是缺点是相关的比较边缘化的知识点被忽略了,不利于做选择题,建议大家搭配着大纲解析一起看,这样就会取得比较好的效果。此外,我想说,政治的答题技巧
也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在做马哲的主观题时较为重要,对于一些理科出身的同学,只要方法得当也是可以取得不错的成绩的。我的一位理科出身的学长去年就得了83分的高分。
总之,一句话考研政治主要就是靠记忆的,选择好的方法,配之以充足的时间才能取得较好的成绩。
-----------------------
最后,我想说,考研尤其是考金融专业究生是一个漫长而又痛苦的过程,只有坚持下去才有可能成为最后的王者。但是考研的成败也不是我们人生的终点,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都将继续生活下去,所以为了考入理想的学校我们既要拼尽自己的全力,但是也不要给自己过大的压力,中间的度怎么去把握,就要看你们自己去拿捏了。如果各位再在复习专业课时有什么需要帮助的的可以联系我,我会尽我所能帮助大家QQ804966374(因为最近也在忙毕业的事,所以加不加的上,就看缘分啦),PS,写了帖子就不要再问我帖子里的东西啦,我可不想重复劳动。文章的最后,希望14年的学弟学妹们能考出好的成绩。加油!
第二篇:北大地质学专业课复习经验谈
北京大学地质学系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
考研经验谈
回想自己半年多的考研之路,感触良多。一些学弟学妹向我询问考研的经验与感受,这里我很愿意写出来,与大家分享。那么我将分不同的方面说说我在备考北京大学地质学系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课方面的一些经验和感受。可能下面的文字稍显琐碎,希望大家见谅。
关于考试科目:
北京大学地质学系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是考这四门:英语、政治、高等数学与地质学基础、岩石学。其中英语和政治用的是全国卷,高等数学与地质学基础是二合一的试卷,为北大自命题。高等数学部分占75分,地质学基础部分占75分。岩石学科目是三合一的试卷,是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三大岩类混合在一起考察的,共两种题型:名词解释与问答题。
关于备考用书:
北大地质系“岩石学”的考试科目以路凤香、桑隆康的《岩石学》为主要考试书目,是地质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为目前岩石学最新版的教材。除了这本书,我认为还有些书可以作为备考的参考书来使用,主要有以下几本:武汉地院乐昌硕编写的《岩石学》、成都地院卫管一等编写的《岩石学简明教程》、中国地质大学邱家骧编写的《岩浆岩石学》、南京大学孙鼐、彭亚鸣编写的《火成岩石学》、北京大学王仁民编写的《变质岩石学》,长春地院贺同新编写的《变质岩石学》以及石油工业出版社的《沉积岩石学》和西南石油大学唐洪明编写的《矿物岩石学》,此外,在阐述不同构造环境的岩浆作用产出的岩石的地化特征时也可以自学一下韩吟文的《地球化学》的相关内容。另外,这里推荐一篇参考文献:北京大学张立飞教授在2007发表的一片综述性文章《极端条件下的变质作用——变质地质学研究的前沿》,读完这篇文章,可以对变质地质学部分有个宏观的了解。
关于如何使用专业课资料:
如果有时间,至少要精读一遍考试书目。因为尽管每年的考试试题重复率很高,但基本上保持在150分的卷子里有100分左右是过去曾经考过的,但每年都会有50分左右的试题是新出的。所以,研究往年真题的目的在于保住已有的100分,而精读的目的就在于争取未知的50分!
参考书不用全看,参考书是一个工具书的作用,我们主要是带着问题去看!边看边总结抄录关键点。在复习的过程中,通过看真题来找考点、重点,再回头有针对性地看书!
关于阶段性复习方法:
基本遵循“看真题找考点→翻教材找答案→总结凝练→背诵记忆”的模式展开!考研的过程里时间很紧张,在后期就已经没有必要再漫无目的地读专业
教材了,所以最好先看真题,然后在熟悉考试风格与考点特征之后,回过头来有针对性地在教材里提炼标准答案。这其实是一个很耗时的过程,但很必要。因为以往的考题都有可能在以后重复出现的,所以你只要提炼出了考点,就是必定可以拿分的。因此,整个专业课备考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先理解,后总结,再记忆”的过程!
关于选择导师:
建议考生去院系网站浏览老师的主页,寻找与自己感兴趣的方向的老师作为自己的导师。这里说明一下:老师发表的论文不需要花太多精力去钻研,大概明确老师的研究方向即可。地质系这边的老师并不询问过多前沿方面的问题,主要还是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关于专业课考试范围:
北大岩石学试卷中,变质岩部分的内容还是比较多的,而大多数石油院校的学生在变质岩方面学得也不是很到位,所以这是个很大的漏洞需要弥补。目前,似乎只有北大、地大、中科院的岩石学考变质岩部分。南京大学的岩石学考试不考变质岩。我也看了各研招单位的试卷,变质岩部分考察最难的要算北大了。相比南京大学,北大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比南大相比多考了高等数学部分和变质岩部分,所以,北大的考察还是比较全面的。当然,南大的这个专业也不容易考,他们的专业课试题考察的很深入。
变质岩部分要记忆的东西很多,我觉得时间如果不够,除了泥质系列要重点掌握外,其他系列的变质岩只记忆下名词解释就行了。我个人感觉:泥质系列最重要,其次是基性系列。区域变质岩最重要,其次是接触变质岩,至于冲击变质作用、汽成水热变质作用什么的,我个人觉得一般了解下就行了,主要是警惕下名词解释,他们不可能出大题的。在记忆各个变质相的矿物组合、变质反应的时候,我感觉联系变质带记忆我觉得效果比较好!
关于复试: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的复试内容主要是:1.薄片鉴定环节2.五到十分钟的英文自我介绍3.回答老师的提问。
薄片鉴定环节是2009年的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复试中首次加入的环节!一般是给考生两个薄片进行镜下鉴定。2009年这次是给的一个岩浆岩薄片和一个变质岩薄片进行镜下鉴定。考生最好在复试前提前训练下,要学会辨别常见矿物,如云母、石英、方解石、角闪石、辉石、绿帘石、石榴石等矿物,并估算矿物含量,进行薄片的定名。此外,构造地质学专业的复试中有手标本岩石的定名这一环节,老师摆几块岩石或岩心放桌子上,要求学生辨认岩性。而老师的提问热点主要是本科毕业论文、本科实习经历、本科所学课程。如果学生已经启动了本科毕业论文的工作,老师会询问学生本科毕业论文的准备情况,研究方法和进展。有的学校本科毕业论文启动的比较晚,如果本科毕业论文还没开始,老师会问你的实习情况。本科都有哪些实习?实习过程中考察的地层、岩石学特征等。老师甚至会很细致地问你岩层都看了哪个组,叫什么名称,以便考察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实践技能。有时候老师也会拿着你的课程表随便提问,以考察你大学学得是否扎实。另外,最好在复试前将初始试题再重温一遍,复试口试环节很可能还会问到初试的题目!
在复试口试环节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老师会从你的回答中寻找
提问的话题,所以,你一定要只说自己知道的,有把握的,而不要说自己不太清楚的,否则被老师揪住不断追问下去,就会显得很被动。如果可能的话,你可以很狡猾的引导老师的提问,故意谈及自己掌握的很好的几个明显的考点,引诱老师的追问,这样就会处于主动地位!
此外,强烈建议复试前拟定打算报考的导师并与导师联系,最好在复试前几天与导师进行一次面谈。导师也许会对你有些帮助和指导。当然,北大的各个院系风格不同,据我所知,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是严禁学生在复试前联系导师的,而地空这边可能因为招生人数较少,所以考前与导师的联系还是比较受老师接受和欢迎的。
在着装上,衣着简单整洁就好,不必穿西装,不必太过正式,复试过程中也不必紧张。我当初复试时老师们都很慈祥,和蔼可亲,现场气氛很轻松,老师还都是很随和的,所以大可不必紧张。
以上就是我关于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考研的一点经验与感受,这里分享给大家,但愿能给大家一点帮助。希望大家能在备考的过程中全心沉寂,坚信天道酬勤,其实北大并不神秘,只要你有正确的方法并真的付出了,那么是否成功对你来说就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了!最后祝大家考研成功,梦想成真!
作者:北京大学地质学系研究生
2009.6
第三篇:企业管理专业课876《管理学》复习经验谈[定稿]
企业管理专业课876《管理学》复习经验谈
前段时间帖子意外被封了,鉴于还是有很多人问我企管专业课(管理学)怎么复习,今天特意修改一下再次发帖。将自己的经验和大家分享一下,仅供参考。
就《管理学》的复习而言,个人认为只需要三本资料。一是《管理学》(汪克夷,清华大学出版社)、二是讲义(易学东——大工的老师)、三是历年的真题(5年就行——早期的真题价值有限)。注意:资料论坛都有,不要花冤枉钱在淘宝购买。
管理学的复习我用了四轮。
第一轮是框架(9月初—9月末)。主要是通读全书,构建全书的大致的结构和框架,做到看目录就可以知道每章、每节大致内容,这是很有用的。这期间只用《管理学》一本书即可,且这一阶段可以不求甚解,更不用记忆,可以适当地看快一点。
第二轮是理解(9月末—11月初)。在第一轮的基础之上进行“地毯式”的全面理解,要面面俱到,切不可主观地认为哪些重要哪些是不重要的。因为考试有时考得很细很细,你觉得无关紧要的很可能成为考点哦。但是也不可否定重点的重要性,至于什么是重点,可以结合老师的讲义和真题来体会。这一阶段也不求记忆,注重理解,点与面相结合,细节与重点相结合。(这一阶段可以做重点笔记)
第三轮是理解加记忆(11月初—12月中)。再次理解全书,将前期的疑点、难点一网打尽,切不可留下盲点。同时也要在理解的基础之上进行记忆。这一阶段可以结合历年的真题,细细揣摩真题的题型和出法,考过的要看,因为很可能还要考,没考过的也要看,因为那是潜在的考点(有点废话了,只是强调一下,真题要利用好,有些题目是原题重复考的,具有一定的方向性)
第四轮是背诵(12月中——1月初)。重点记忆,这一阶段已经是考研的后期阶段了。至于背书(经历过期末考试的都有经验),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方法,再次不做赘述。但要注意的是热点和重要考点都要不惜代价的背下来(多多益善)。
注意:每个人的方法都不一样,我的经验只是做一个参考,尤其没有必要根据我的时间表,复习的时间可以灵活的掌握。专业课虽然分值高(150),但是难度并没有想象中的高,它的分数和复习的时间几乎成正比。如果数学好可以多花点时间看专业课,如果数学弱,还是多花点是时间弄数学。希望你们都可以考到理想的分数,考上理想的学校。
第四篇:条理复习专业课 跨专业考生暑期复习经验谈
条理复习专业课 跨专业考生暑期复习经验谈
对于跨专业的考生来讲,他们所面临的最大的困难就是专业课的复习了。我作为一名过来人,在此与2008年跨专业考生分享一些复习经验,希望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跨专业的目的在复习之前,一定要弄清楚两个问题。即为什么要跨专业?自己选择这个新专业的优势是什么?很多同学在选择专业的时候不加思考一味的从兴趣出发,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到9月、10月份的时候,专业课压力过重,然后选择了放弃专业或者放弃。当然,兴趣是的主要因素。但是,在选择专业的时候,一定要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然后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复习计划,尽量选择专业跨度不大的学科。提醒大家注意这个问题的目的就是,暑假对于跨专业考试的考生来说是学习专业课的黄金时期,所以,现在认真考虑专业问题是很有必要事情。如果感觉拟定的专业不合适,现在及早更换还来得及。
复习安排
很多人认为暑假期间专业课的复习每天1到2个小时就足够了,其实这是对于本专业考研考生的要求。对于跨专业的考生来说,每天安排3到4个小时的专业课复习是一个合理的安排。尤其是对于文科类的考生,复习参考书目比较多,所以提前准备才能追上其他本专业的考生。
暑假的专业课复习最好进行两轮,至少到9月中旬的时候,两轮专业课的复习要结束。在第一轮复习时候,关键是对参考书目的熟悉,做到大概有印象。这个阶段以10-15天为宜(针对文科考生)。在第二阶段,做的主要工作就是细致的看书和做笔记,跨专业的考生千万不要忽视笔记的作用,尤其是自己做的笔记,它能够加深你对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笔记与真题
对于跨专业的考生来说,搜集笔记和内部资料是非常有必要的,它可以帮助你在复习的过程中少走不少的弯路,能够清楚的了解重点与难点。真题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了。很多同
学认为真题出过了以后就不会再出了,抱有这样的想法的同学就犯了大错了。专业课重复出题的概率是非常的高的,认真分析你所报考的专业近五年的真题,你就会发现很多知识点甚至是题目都是重复的。另外,分析真题还有助于我们找准出题人的出题思路,找出易考点,这样我们在复习的时候就能够准确的抓住重点和命题点。
辅导班问题
现在市面上出现了很多的专业课的辅导班,他们中有很多都不正规,没有权威性,所以找一个权威的专业课辅导班对于跨专业的考生也是很必要的。对于跨地区考试的考生,面授既浪费时间和金钱,效率又不高,如今的网上授课的方式受到了广大考生的青睐,我去年报的是考研教育网的网上辅导,感觉还不错,大家可以去网站看看。在此要提醒大家,目前考研辅导市场鱼龙混杂,一定要慎重选择。
最后祝愿广大2008年跨考业考生金题提名!
第五篇:法硕考研经验谈之初试——复旦法硕学姐经验谈
法硕考研经验谈之初试——复旦法硕学姐经验谈
备考书籍
其实我用到的书并不是很多,但是我本着两个原则:
1、资料一定要精,完完全全搞懂一本胜过囫囵吞枣十本。
2、真题胜过一切
然后是各科的备考资料:
1、法硕: 分析
指南刑法分则 真题
冲刺背诵讲义(每年11月底,凯程法硕会整理大约几百道需要背诵的简答题)
2、英语:
只有真题
3、政治:
红宝书
肖秀荣1000题 真题
肖四(用来背简答题)肖八
风中劲草(用来做选择题)
(三)时间分配总的时间段:
主要的复习时间我列在了表里,下面讲的,比较详细,像流水账一般记录了大半年的生活,主要是走过的一些弯路和一点点建议。
(政治我没有下很多功夫,最后65分低空飘过,大题主要是背了肖四,说来惭愧,真无经验可言)
我是从3月份中旬开始备考的,当时大三下,还有很多课,因为准备的比较早,所以只在下课的时候看书,进度很慢,到六月初才看完了民刑,期间一边看书一边做笔记一边做练习。
(注意此刻我发现了自己一个致命的缺点)
我发现,做笔记完全拖慢了我的看书速度,我原本以为用iPad做笔记记要点是在为后期系统整理复习,况且我当时觉得iPad拿着随时复习也很方便,所以我前期复习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在iPad上敲敲打打,完全不过脑子的在整理笔记,等到六月初,我才惊出一身汗,幸亏当时对自己了解够深,有先见之明。
其实我本人并没有经常翻阅笔记的习惯,所以意识到自己就算是记了笔记也绝不会有大用处,所以我及时收手了,至今我都非常感激当机立断的自己,因为等到后期需要背诵的时候,你会发现,凯程法硕已经做了大部分的工作,辅导机构已经帮你把需要背的知识点整理好了,客观来说,它整理的比你全比你清晰比你排版好,你要做的就是打印背诵就好,所以不要自作聪明做无用功。
而事实证明,我辛辛苦苦做了两个月的笔记,后来一次也没有再看过。我必须要提醒一下,我对我自己的学习方法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知,如果你平时有记笔记并且随时复习笔记的习惯,那记笔记对你来说事半功倍,但是对我来说,绝对是一项费力不讨好的工作,这是惨痛的教训,两个月的时间,足够我看两遍民刑了。
所以六月初我停止记笔记,接下来的基础课(宪法、法理学、法制史),我只看书做配套训练,速度瞬间就提上来了,20天左右就看完一遍并做完了一遍配套练习。
时间已经到了6中旬,即将期末考试,那时候我们的课非常多,所以大约有20天的时间,我停止了看书,开始备考。
7月中,学校放假,二专还有最后几门需要上课,我白天就上课,晚上开始看视频,同步看讲义。7月底回家一趟,待了十天,8月初返校。此时是济南最热的日子,教室里没有空调,即使在风扇底下,吹过的,都是热风。我天生怕热,汗流浃背,这四个字,形容当时的自己,最贴切不过了。
8月到9月开学这段时间,我其实做了大部分的基础工作。这个阶段,分析看到了第二遍,开始听音频看讲义,同时做第二遍练习(建议大家用铅笔做,这样可以擦掉重新做一遍,当然,如果您有钱任性,买上个百八十本来做,您随意),其次学会挑拣分析中的重点,尤其是根据老师的讲解,整理不明白的知识点,务求在这个过程中,全面搞懂分析,为接下来背诵打基础。
2、在转化成音频之后,建议大家加速来听,安卓:枫叶播放器;iOS:VLC(这个软件可以加速视频,省掉了转化的烦恼,但是众所周知,苹果手机导入文件很麻烦,我没试过,希望有知友可以讲解一下)
PS:有的视频也可以直接加速,但是我没试过,就没有发言权了。一个视频也是很大的,何况光刑法就四五十个视频,占内存太大了,我喜欢走在路上也听听音频,所以综合来看,转化成音频效果最好。
暑假容易浮躁,此时到了看第二遍书的时候,进度仍旧得放慢,开始刷题,天天重复同样的工作,再看看身边越来越多的书,再瞅瞅陆陆续续拖着行李箱离开的同学,心理难免觉得不平衡,但是我还是建议大家一定要在校备考。我在家那十天,效率比较低,况且人一般都习惯于在习惯的地方做习惯的事情。家对于大部分来说,都是放假放松的地方,就算你想学习,也心有余而力不足。每天都在“制定计划、完成不了”之间挣扎,何苦呢,不如直接放几天假,轻轻松松玩,然后回学校,认认真真复习。
提几点醒:
1、这个时间段会感觉自己好像每天都在看书,但是又仿佛什么都没看,觉得效率很低。我想说这个现象不只是你自己有,其他人的普遍存在,我也遇到过,所以普遍现象罢了,不要紧张,也不要想太多,按部就班的继续自己的任务即可。
2、尚未确定目标院校的童鞋,在这个阶段,建议你多查查资料,问问学长学姐,确定一个目标。因为暑假真的很艰苦,没有目标的你就相当于浮萍,很容易就会放弃。我当时虽然仍在北大和复旦之间纠结,但是我知道一点,就是不管去北大还是复旦,前提就是我必须要考到一定的分数,这也就是我想说的第三点。
3、一定要给自己计划得分点。比如你要考北清复交,那么你的分数就一定要高。在这里提醒大家一下,你的目标分数一定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往高里定,比如我当时给自己的理想规划是:
基础课:110-120 综合课:120 英语:80+ 政治:70+
这样就是380-390分
具体再根据自己做的真题情况,来规划自己的得分点和失分点。
拿基础课为例:我的重点都放在选择题上,因为题量大,分值高,却又容易做。这样单选题,我允许自己错5个以内,多选题争取在3个以内,这样扣掉10分左右,判断题比较难,再丢掉5分,案例分析再丢10分,其他的边边角角再丢10分,这样能得120分。
你的目标分数对应着你的复习强度。
如果你的目标是北清复交,国家线360+,那么只要复习好了,再差,你也不会考到360以下。
可是如果你的目标是普通一本院校,国家线330+,那么你的复习强度就会跟着下降,因为你只要够340就行了,所以最终也很难考到390。
你大可以把目标往高了定,因为对自己要求越高,显然越能考高分。每个人的潜力都是无穷的,我也是正常人,智商正常,方法也很普遍,我知道自己要什么,我知道我得不到的后果是什么,所以我几乎是倾尽全力在做这件事。所以对于考研er来说,最忌讳目标不坚定,更忌讳目标太低。
4、凯程法硕的视频仅是一个辅助作用,用来帮助你理解知识点的,重点还是理解分析,不要花太多时间在视频上,切莫本末倒置。
5、一旦开始看书,不要囫囵吞枣,一定要精而细,边边角角都不要放过。法硕走过了十几个年头了,重点难点都很清晰明了,且越来越有偏难的趋势,万变不离其宗,一定要透过真题看知识点,然后回归分析。
大四上学期,我们专业还有两节专业课,所以我直接选择逃课,全身心备考。9月份开学,此时考研的同学都陆陆续续回来了,学校里备考的气氛也逐渐浓厚,此时的我已经开始做看第三遍书,并随手做历年分类真题了,同时也开始从2005年开始做真题。最开始我只做选择题,忽略了大题,这是一个致命的缺点。
一定要多做民刑案例分析!一定要多做民刑案例分析!一定要多做民刑案例分析!
我就是吃了这个亏。最后要考试了,我才看完了一遍案例分析,更别提花时间好好研究应该怎么做了,考试的时候,根本无法抽丝剥茧来分析。所以强烈建议大家重视案例分析。
九月中旬我开始背书,第一遍很辛苦,一个上午才背几页,背的很慢,花了一个半月才背完一遍,背到法制史的时候,前面的刑法几乎忘的差不多了,我心想这也不是办法,于是从10月下旬,我开始用艾宾浩斯记忆曲线表辅助记忆,由于宪法比较杂乱,细碎的知识点多,我就把宪法放在了第一天要背的。
7:00-8:00 晨读英语阅读 8:00-12:00 背分析
13:00-14:30 看政治红宝书 14:30-18:00 背分析
18:30-19:30 做英语真题+分析 19:30-21:30 背分析
21:30-22:30 做真题(此时真题已做到第二遍)23:00-24:00 看政治红宝书+1000题
其实到考前,除了偶尔加重政治和作文的时间外,我的时间表几乎没变过。分析也是按照上述,每天背一章这样子,遇到比较大的章节,就分成两天来背。
我的复习策略是加重了背诵的时间,稍微有点忽略真题。我建议大家可以加大真题的比重,多匀一点时间给它,还是那句话:
一定要重视民刑案例分析。
有时间的可以看一看司考的案例分析,看一下思路即可,也不用全部做了,找找分析方法。
到十一月底的时候,凯程考研就开始总结背诵版讲义了,到后期可以完全拿着这份讲义来背。
其实整个考研过程里,也有过撑不下去的时候。11.12-11.14 三天,躲在宿舍里整整看了三天小说,那大概是我半年来最放纵的一次了。放纵过后就是清醒,我告诉自己,只给自己三天时间,然后就全身心学习,直到考前。
考研到了十、十一月份,一定会遇到疲倦期,开始怀疑自己一直以来的学习方法到底对不对,或者背了忘忘了背,又或者是做题总是出错。
那么我的建议就是:累了,学不下去了,就告诉自己休息一下,然后继续前行,不然满怀愧疚,于事无补。
其实学习计划大家都差不多,大家心里也都有数,我主要的重点是在讲一些走过的弯路和建议大家需要重视的地方。
我的备考过程其实真的很简单,就是一本书反复。
分析看了五遍、背了十遍之多(有人问为什么会背这么多遍,其实按照艾宾浩斯记忆曲线表来背,我的宪法背了有15遍)
真题选择题两遍、大题一遍(此处建议大题做两遍)英语真题分析了五遍 政治1000题做了两遍
写在最后:
吐槽一下今年的阅卷工作,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以前好像是全国统一阅卷来着,但是今年突然分地区阅卷,北京上海全部分开。其实综合课并不是很难,甚至于可以说是很简单的,我做题的时候,所有的大题全部背到了,考完我自认为可以上130,结果出来成绩,114,那一刻直接懵了。
等初试分数慢慢公开的时候,大家就开始陆续在法硕联盟上报分数了。去年出分的时候,我密切关注了一下去更新的帖子。每翻几页就能碰到N个考复旦的,大多390+,我甚至还在下面占了一层楼,说:“今年考复旦的好多啊。”然而今年,我翻了十几页,才看到了寥寥几个考复旦的,大都是考北大的在报成绩,综合课大都120+,我当时就觉得特别奇怪,明明有很多报复旦的,怎么会没人出来报成绩呢?
当时我就怀疑,上海地区的综合课肯定压分了,政治也压了。结果复试名单出来之后,彻底验证了我的想法。
2016年,复试人数174,考370以上的,共129人。2017年,复试人数194,考370以上的,共103人。比去年少了26人。
2016年,考360-369的,共42人。2017年,考360-369的,共85人。比去年多了近一半人。
大家的综合课成绩都集中在110-120 其实还蛮可惜的,毕竟自己背了那么多遍呢(T_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