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难忘的一节数学课
难忘的一节数学课
在我的记忆中,有很多难忘的课,这些课像无数颗珍珠,飘洒在我的眼前,它像一个个阶梯,让我不断攀登上去,去取到那把金钥匙。令我最难忘的还是一节数学课。上课前,老师说要给我们讲试卷,大家都很紧张。数学试卷发下来了,大家看着一个个刺眼的红叉叉,心里都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我也不例外。
老师并没有及时评讲这份试卷,而是出了两道数学题让我们做。老师说:“第一题,有一艘轮船载着一批人上岸,你是第一个上岸,第二个上岸的是个七岁的小孩,第三个是个八岁的小孩,以此类推。请问,第一个上岸多少岁?”这么幼稚的问题出乎意料,我们异口同声地说:“六岁!”“错了!你们没听清楚,我刚才说,你第一个上岸,难道你只有六岁大么?”我们惭愧不已,老师又要出题了,我想:我一定不能在同一块石头上绊倒两次。
老师说道:“有一辆公交车,上面有四位乘客,第一站下了两人上了一人,下一站下了一人上了两人。下一站下了三人上了一人„„我们一直扳着手指盘算着车内还剩几人,直到老师说完。还没等老师问问题,很多同学已经踊跃举手了,而且胸有成竹。老师问:“你们知道我要问的是什么问题吗?”大家不约而同地说:“车内现在剩下多少人!”“那你们说,还剩多少人?”“七人!”“你们又错了,我要问的是这辆车一共经过几个站?”哦!我们面面相觑,又错了。老师说:“这就见证了你们的审题能力,这次考试你们粗心大意,大家看了试卷后会好好吸取教训吧!”
多么难忘的一节课呀!这节课让我明白了,思考问题不能只想当然,应该先看清题意和关键字眼。
第二篇:难忘的一节数学课
难忘的数学课
城阳区实验小学四年级十三班王姿懿
说起上课,对我们小学生那是家常便饭。什么语文课、数学课、英语课、美术课…..上过多少课都数不胜数了,随着时光的流逝已经印象模糊,其中让我最难忘的就是四年级的这节关于平行与相交的课。
上课铃响了,同学们陆续走进教室。这节课是数学课,吴老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线段、射线、直线分别有什么特点吗?它们与直线有什么关系?”一位同学起来回答:“线段有两个端点,可以度量;射线有一个端点,不可以度量;直线没有端点,同样不可以度量。线段和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吴老师说这位同学回答的非常好,又让其他的同学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接着老师让我们画了两条直线,让我们理解什么是平行与相交。吴老师讲道:“把线段向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永远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然后老师教我们怎样判断两条直线是否是平行线。看到有同学不会,吴老师就在黑板上画了一遍又一遍,直到大家都会了为止。
这节课吴老师通过示范、讲解、画图演示等方法,给我们仔细讲了平行、垂直、相交这三种直线的关系。我觉得学会了许多东西,这节数学课是多么有趣啊!我在实践中学习到知识,同时也认识到数学的奇妙、有趣,并深深地爱上了数学。
第三篇:难忘的一节数学课
《难忘的一节数学课》
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我上过无数堂各种各样的教课,但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这个学期的第一节数学课。
“叮铃铃……”上课铃响了,不一会儿,数学老师老师满面春风地走进教室,“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圆。首先,大家在生活中都见过什么样的圆呢?”老师的话音刚落,同学们都齐刷刷地举起了右手,大家的回答五花八门:“车轮!”“时钟!”“电风扇!”……总而言之,大家见过的圆都非常多。接着老师讲道:“好,既然同学们都见过这个圆,那么我们现在来学习一下圆的周长。
大家知道周长是什么意思吗?”“知道!”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周长就是绕物体一周的长度,以前大家都学习过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那么这个圆的周长又怎样算呢?哪位同学说一下自己的想老师问道。同学们的回答仍然是各种各样的,有的说,用一条绳子将圆边围住,在顶端标上记号,然后再把绳子解下来在尺子上量一量,就能知道圆的周长;有的说把剪好的圆放在尺子上滚动一圈,再看度数,从而得出周长。老师听了说道:“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好,但这样太麻烦了,那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求出圆周长的方法。”接着老师拿出四个大小不一的纸圆与四根绳子,分别交给四名同学,让同学量一量圆的周长,再量一量圆的直径。
大家都认真地量出了数据,老师把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数据写在黑板上。然后,老师要求大家在草稿本上算出圆的周长除以它直径的商,然后又把这个数据写在黑板上。这时大家发现:每个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三倍多一点,而且都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老师笑着说:“同学们,这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其实是一个定值,我们把它叫作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计算周长时通常取3、14。那么,认识了圆周率,知道了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我们就可以求出圆的两条公式:“c=πd或c=2πr”。”同学们恍然大悟,原来圆的周长就是用圆周率乘以直径呀,真简单!大家明白了。“叮铃铃……”下课铃声响起了,同学们这节课又学会了一个新的知识:圆周率。
这节趣味横溢的数学课是多么有趣啊!使大家在实践中学习到数学,同时也让我认识到数学的奇妙、有趣,并从中爱上了数学。
第四篇:难忘的一节数学课4
我难忘的一节数学课
我上过许多节数学课,但没有一节比得上我升入四年级的第一节数学课的进步大。那天,我们上完语文课后,就要上数学了。我后面的两个同学对我说:“我们来比场赛吧!”我说:“比什么?”她们说:“比谁下节课回答问题多。”“好呀!”我答应了。
上课铃响了,数学老师纪老师要给我们讲万以上数的读法和写法。讲完了知识,老师写了几道应用题,让同学上黑板上写。
后面的同学悄声对我说:“黑板上写也算,不过错了不算。”老师最后叫她们上黑板上写1.2题,结果她们都做对了。我心里十分着急,但又不敢举手,怕做错。转眼间,到了最后一题,我想:“拼了!”然后举起了右手,等待老师叫我。结果老师真的叫我了,我紧张的走到了黑板前,看见题目是:一亿四千零四十万九千二百={ }。哈!写数是我的强项,我快速的做完了这题,我写的答案是:一亿四千零四十万九千二百={140409200}。老师说:“对了。”我想:“原来举手没那么可怕呀!”剩下的几分钟,我主动举手,又答对了几题。不知不觉,下课铃响了,我回答了三题,她们都回答了一题,我赢了。并且尝到了回答的乐趣。
第五篇:难忘的一节数学课(最终版)
难忘的一节数学课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我上过无数堂各种各样的课堂。但是,令我最难忘的一堂课是在夏天的一堂数学课。
“叮铃铃!叮铃铃.....”上课铃响了,可我们却被那悬挂在天空中间的烈日弄的上眼皮和下眼皮打架,那歌唱家知了演奏的催眠曲:知了!知了!仿佛是在说睡吧!睡吧!;再加上那安静的气氛,让我们更想进入那甜甜的梦乡。“卖西瓜来!”一阵“悦耳”的声音打破了教室宁静的气氛。我们立刻把目光转移到门口的一位老师的身上——我们的数学老师。随着老师走上讲台,我们的目光也随着移动,当然我们最关注的是老师手上的两个大西瓜。老师笑眯眯的朝我们说:“谁能坚持到下课,谁就能得到一块西瓜!”你们也知道,在这骄阳似火的天气下,谁都想到吃那香甜可口的大西瓜,所以我们都打起了12分的精神。随着老师的“一声令下”,开始上课了!我们为了吃到西瓜都踊跃举手,老师为了活跃气氛,给我们“出了三关”,通过三关的人就可以吃到西瓜。第一关:看谁读得准!也就是让我们跑火车读题。第一关 :我们全都过关了!第二关:看谁讲得好!也就是把我们自己的答案放到投影仪上并讲解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写。第二关没那么简单了,我们班有3个同学没通关!第三关:智力大通关!也就是老师给我们出几道有难度的数学题,让我们做出来并起来读自己的答案,这一关难倒了不少同学,我们班只有几个同学对了!这三关都通过的同学只有3个,但是老师见我们这节数学课都表现的很好,便给我们每个同学一块。我们都开心极了!
这真是一节令人难忘的数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