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
江泽民同志5月31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我们党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中国的发展前途和命运。这个极其重要的论断,标志着我们党对思想路线的认识更加深刻,态度更加坚定,运用更加自觉,对我们党今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我们党的历史经验表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是我们适应新形势、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时代在前进,实践在发展,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应当与时俱进,根据时代和实践的要求勇于和善于不断创新,使我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运用不断进步。今天,我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形势逼人,不进则退。同时,也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共产党宣言》发表一百五十多年来,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生了重大变化,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工作、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重大变化对我们党执政提出了严峻挑战和崭新课题。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这对于我们党更好地肩负起历史和时代赋予的庄严使命,对于我们拓展发展的新思路,实现改革的新突破,创造开放的新局面,推动我国经济总量、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再上一个新台阶,是至关重要的。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最重要的是坚持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我们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是因为这一理论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能为我们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事业提供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根据发展变化的实践来丰富和发展这一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本质的内在的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坚持理论上的与时俱进,就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善于把握客观情况的变化,善于总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新的实践。这就要同两种错误倾向划清界限。一种是否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丢掉老祖宗;一种是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用本本框实践。这两种倾向的表现形式不同,但实质一样,都是错误的、有害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认识路线,是一种思想方法,是一个历史过程,也是一种精神状态。只要实践在发展,只要社会在进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就永无止境。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就是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党的基本理论指导下,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用当代最新的科学知识丰富自己,站在时代前列,站在实践前沿,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与时俱进的政党,永葆青春;与时俱进的理论,万古长青;与时俱进的精神,生生不息;与时俱进的事业,欣欣向荣。这是辩证唯物主义揭示的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必将永远照耀着我们前进的道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必将始终保持蓬勃兴旺的活力和生机。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认真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5·31”重要讲话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迎接党的十六大的召开。
第二篇: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
、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
——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
(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
创造性。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江泽民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强调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就是与时俱进。坚持与时俱进,就要正确回答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过程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如何认识当今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带来的影响。一定要看到《共产党宣言》发表一百五十多年来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看到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工作、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充分估计这些变化对我们党执政提出的严峻挑战和崭新课题。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8)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正是把握和运用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创立和发展,才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和发展。也正是把握和运用这个精髓,一代又一代马克思主义者在开创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不断解决新课题、开拓新境界。把握了这个精髓,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把握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联系及其
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
(9)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必须不断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江泽民同志号召全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要坚持创新、创新、再创新。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其中,理论创新是前提,是关键。其他一切创新都是在理论创新的指导和推动下进行的。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如果因循守旧,停滞不前,我们就会落伍,我们党就有丧失先进性和领导资格的危险。世界在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前进,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在发展,迫切要求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
(10)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同时,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它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而实际生活总是在不停的变动中,这种变动的剧烈和深刻,近一百多年来达到了前人难以想像的程度。因此,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否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丢掉老祖宗,是错误的、有害的;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也是错误的、有害的。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上,江泽民同志始终强调要做到两个“坚定不移、不能含糊”:一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一点,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二是必须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勇于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这一点,也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江泽民同志指出:“这两个'坚定不移、不能含糊',始
终是检验我们是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试金石。”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要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马克思主义只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正确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离开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同它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发展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没有出路。不能
拿本本去框实践,而是要用实践去发展本本。江泽民同志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而艰巨,我们没有未来的全部答案,必须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一步把理论和实践、继承和发展结合起来,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不断开拓我们事业发展的新局面。要坚持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方法,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谱写新的理论篇章,要发扬革命传统,又要创造新鲜经验。
江泽民同志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为我们树立了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典范。他始终强调,我们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重要最根本的,就是要坚定不移地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这个关系党、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上,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的含糊和动摇。他还始终强调,坚持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这个理论,这是党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同志的庄严历史责任。用在新的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的新的理论成果,来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我们就能更好地坚持邓小平理论,更高地举起邓
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江泽民同志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发展的、前进的。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必须在思想上不断有新解放,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继续坚定不移地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推向前进,使我们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人民群众共命运。
第三篇:思想汇报: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
思想汇报: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
敬爱的党组织:
江泽民同志5月31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毕业典礼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这个极其重要的论断,标志着我们党对思想路线的认识更加深刻,态度更加坚定,运用更加自觉,对我们党今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发展和我们党的历史经验表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是我们适应新时势、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的根本的思想武器。时代在前进、实践在发展,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应与时俱进,根据时代和实践的要求勇于和善于不断创新,是我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不断深化。
今天,我们越来越清楚的知道,国外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形势逼人,不进则退。同时,也越来越深刻的感觉到,《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多年了,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党员与人民群众工作、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对我们党执政提出了严峻挑战和崭新的课题,大力弘扬与时惧进的精神,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这对与我们党更好的肩负时代赋予的庄严使命,本文来源
对于我们开拓发展新思路、实现改革的新突破,创新开放的新局面,推动我过经济总量,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再上一个台阶,是至关重要的。
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最重要的是坚持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我们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我们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是因为这一理论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能成为我们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事业提供思想武器和行动指
南,根据发展变化的实践来丰富和发展这一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坚持理论上的与时俱进,就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善于把握客观情况变化,善于总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新的实践。这就是有同两种错误倾向划清界限。一种是否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丢掉老祖宗,一种是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用本本主框实践。这两种倾向的表现形式不同,但实质一样,都是错误的,有害的。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认识路线,是一种思想方法,是一个历史过程,也是一种精神状态。只要实践在发展,只要社会在进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就永无止境。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就是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党的基本理论的指导下,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的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适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模式中解放出来;本文来源
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用当代最新的科学知识丰富自己.站在时代的前列,站在实践的前沿,全面贯彻“三个代表”主要思想,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与时俱进的政党,永葆青春;与时俱进的理论,万古长青;与时俱进的精神,生生不息;与时俱进的事业,欣欣向荣。这是辩证唯物主义揭示的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必将永远照耀着我们前进的道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必将始终蓬勃兴旺的活力。让我们紧密的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认真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讲话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推进改革开
放和现代化建设,迎接党的十六大的召开。
汇报人:苏
第四篇:一,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
一、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
——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
(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江泽民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强调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就是与时俱进。坚持与时俱进,就要正确回答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过程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如何认识当今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带来的影响。一定要看到《共产党宣言》发表一百五十多年来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看到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工作、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充分估计这些变化对我们党执政提出的严峻挑战和崭新课题。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任措中解放出来,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8)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正是把握和运用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创立和发展,才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和发展。也正是把握和运用这个精髓,一代又一代马克思主义者在开创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不断解决新课题、开拓新境界。把握了这个精髓,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把握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联系及其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
(9)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必须不断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蕉生机的源泉。江泽民同志号召全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要坚持创新、创新、再创新。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其中,理论创新是前提,是关键。其他一切创新都是在理论创新的指导和推动下进行的。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如果因循守旧,停滞不前,我们就会落伍,我们党就有丧失先进性和领导资格的危险。世界在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前进,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在发展,迫切要求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
(10)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同时,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它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而实际生活总是在不停的变动中,这种变动的剧烈和深刻,近一百多年来达到了前人难以想像的程度。因此,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否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丢掉老祖宗,是错误的、有害的;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也是错误的、有害的。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上,江泽民同志始终强调要做到两个“坚定不移、不能含糊”:一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一点,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二是必须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勇于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这一点,也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江泽民同志指出:“这两个„坚定不移、不能含糊‟,始终是检验我们是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试金石。”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要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马克思主义只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正确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离开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同它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发展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没有出路。不能拿本本去框实践,而是要用实践去发展本本。江泽民同志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而艰巨,我们没有未来的全部答案,必须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一步把理论和实 践、继承和发展结合起来,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不断开拓我们事业发展的新局面。要坚持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方法,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谱写新的理论篇章,要发扬革命传统,又要创造新鲜经验。
江泽民同志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为我们树立了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典范。他始终强调,我们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重要最根本的,就是要坚定不移地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这个关系党、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上,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的含糊和动摇。他还始终强调,坚持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这个理论,这是党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同志的庄严历史责任。用在新的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的新的理论成果,来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我们就能更好地坚持邓小平理论,更高地举起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江泽民同志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发展的、前进的。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必须在思想上不断有新解放,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继续坚定不移地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推向前进,使我们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人民群众共命运。
第五篇:弘扬精神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活动月”工作总结
中心小学
为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宣部、教育部把9月份确定为“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活动月”,今年是第一个。为在我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我们在上级有关精神的指引下,做了大量实实在在的工作。
一、成立教育小组,充分认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首要任务,而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是学校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契机,为使该项活动能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学校专门成立了以校长为首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教育小组,有步骤地开展系列教育活动。
二、加大宣传力度,形成浓厚教育氛围。9月份一开学,学校就根据有关部门的部署,围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的开展,组织一次专题校会,使广大老师和学生都明确该活动的主题-----传承文明、培育新人,并围绕主题阐明本月的活动目的、内容,使到人人心中有数,同时积极利用晨会、班会、板报等到宣传形式和手段,大力宣传民族精神、广东人精神,使之成为众所周知的话题。
三、充分利用德育资源,开展系列教育活动。
1、学校开好1次主题校会、数次主题晨会,各班开好4次主题班会。
2、宣传组出好一期专题板报,写好10条宣传标语张贴。
3、各班学习园地设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专栏。
4、各班重新学习新《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具体内容,并举行一次知识竞赛。
5、结合雅典奥运中,中国特别广东健儿的成绩和精神,对学生进行适时的灌输、感染和拓展。总而言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活动月”所开展的活动,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有利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我校将对此项教育工作长抓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