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世博纪录片观后感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是一次探讨新世纪人类城市生活的伟大盛会,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是一曲以“创新”和“融合”为主旋律的交响乐,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是世界各国人民的一次伟大聚会,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成为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这一世纪性的宣言将汇集各国人民在世博会上的真知灼见,承载人们对全球未来合作与人类未来发展的深邃思考和广泛共识。这将是上海世博会为世界人民留下有关城市主题的一份丰厚的精神遗产。
纪录片《2010世博记忆》在给人以视觉冲击的同时,也让人感受到思想的启迪,这要得益于来自作品本身的反思意识。《2010世博记忆》的意图不仅仅在于展示场馆,还在于以纪录片的方式诠释场馆的内涵,进而诠释“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通过对文化的反思,对城市与人的关系的反思,提出城市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反思不仅为城市勾画未来的图景,而且提供人类面对城市问题已做出的解答。其中最为精彩的部分当属第六集《文明的历程》中对中华智慧的解读。作品首先从藏区孩子索朗丹增从牧区到大城市的旅行开始,通过他的视角呈现世博会中国馆内丰富多彩的内容,一幅《清明上河图》把人们带到千年前的宋朝,一千年前中国人的建城智慧启迪着现在的观众,在高速工业化的今天,中国人追求的天人合一的思想获得一种现代的解读,而索朗丹增也在中国馆里看到了自己的作品。一个孩子眼中的未来生活被定格在影像中,把未来交给孩子,而人类文明也是生生不息,世代传承。这是一个富有创意的大胆构思,作品以童话的方式为反思作结,把理想的内容融入感性形象之中,从而留下一个开放性的结尾。尽管之后又加进世博闭幕、片尾包装等画面,但整部作品实际的结尾在这里就已经形成了,这一画面信息所传达的是中国艺术境界中的“韵外之致,味外之旨”,是由中华智慧所勾勒出的对人类未来理想城市的联想。
创新是世博会亘古不变的灵魂;跨文化的碰撞和融合是世博会一如既往的使命。“以人为本、科技创新、文化多元、合作共赢、面向未来”——上海世博会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继续弘扬“创新”和“融合”的主旋律,创作一曲人类新世纪的美妙乐章。
第二篇:世博观后感(免费的呀)
新生中秋世博游观后感
上海世博会,一个令人激动的词语。虽然世博的召开已将近5月了,我还一直没有机会亲身来到世博场馆。此次世博一游,我才真正感受到了那振奋人心的文化氛围。
身处世博园之中,看着周围一个个样式各异而又新颖别致的建筑,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的国度。走进各个场馆,在不同的文化中畅游,体会着东西方文明在这里的碰撞、交融。看着不同民族、不同肤色的人在我们身边走过,热切的交流,一次次来到异域的国度般。
在世博园的各个场馆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要数德国馆了。我觉得这是我看过的这些馆里一个最贴合这次世博主题的场馆。里面围绕人的宜居生活,包括老龄化生活、孩童时代等现实话题和场景展开探索,有很多互动的小游戏及小玩意能满足你在参观的同时动一动手的愿望。高科技的创作在给人带来方便的时候也阻隔了人之间的距离,但其实运用高科技我们同样可以把很多可贵的资源重造在我们周围。把脑袋伸进状似灯罩的体验器中,罩里鸟语花香,狗吠孩啼,都如临实景,眼中浮现旋转着的花园,楼房道路融合在环境中也可以变得不突兀。当然有些只是设想,但在当今无限悲观的环境/地球毁灭论中,这里小小的世界仿佛给了点希望,人怎么在环境和科技发展中寻找一种平衡和共存。
它展示了来自工业、经济、科研和文化的旨在使城市更宜于居住的创新性解决方案。我们时而步行,欣赏着德国各州的风景与文化,时而乘坐代步梯或滚动电梯。德国,现代科技与高雅艺术并存。德国馆更是提出了对未来城市的设想——balancity,在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纷纷作出了规划。作为欧洲最发达的国家,德国馆向我们展示了高科技与创新。“动力之源大厅”更是德国馆的精彩亮点。金属互动球被悬挂在动力之源大厅中央一根4米多长的摇摆杆上,会通过声控装置对呼喊声作出反应。我们可以亲身体会靠自己的力量使重达
1.2吨的金属球摆动的感觉,球体时而又会展现出布满和谐社会的图像。这个表面装有40万根发光二极管的金属互动球向我们展现了高科技的成果。
瑞士馆是一个用红色帷幕覆盖的开放空间。由大豆纤维制成、既能发电、又能在展出后被天然降解的帷幕迎合了绿色环保的主题,在阳光的照射下散发着耀眼的光芒。进入馆内,我们站在台上,观看着以阿尔卑斯山脉为主题的3D电影,看着皑皑的白雪,感到阿尔卑斯山扑面而来,触手可及一般。树林、村庄、白雪,构成了一幅幅绝美的、和谐而又宁静的画面,如同仙境一般。缆车作为一种游戏元素也被纳入其中,坐在缆车上,感受着身边的绿叶、清风,在高处俯瞰世博园,又给了我们以不一样的感觉。各个场馆零落的分布在世博园内,造型别致、别具匠心。远处的黄浦江上,各色的游轮行驶着,后面则是高楼大厦,一
座优雅的现代化都市映入眼帘。这不愧是一个完美的设计。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这次世博会的主题,许多国家的展馆都是以节能环保为理念,其中万科企业馆为墙就是利用麦秸秆压制而成的麦秸板做为展馆最主要的建筑材料、费弃的易拉罐做内壁、费弃的小木条及线路板做馆顶。
与之风格完全相反的宁波藤头案例馆这是本届世博会唯一入选的乡村实践案例,它的外形远看犹如一幅动人的山水画,整个馆体呈现出一派江南水乡的古朴色彩,给人一种简约沧桑之感。近看原来墙体是由旧砖瓦和竹条砌成,二楼还有塑料薄膜大棚地和草莓地,馆内还陈列着古时的婚床和用具,总之是一派"生态归朴’景象。
最令我记忆深刻的,还有很多独具匠心的世博会各场馆。“世界上最适宜居住地”—澳大利亚;;“人之城”—意大利;“笛卡尔天国”—法国;“充满生机的宜居住城市:包容性、可持续发展与创造性”—加拿大等等,每一个场馆都有足以彰显该国特色的主题。不过,最夺人眼球的还要数中国馆了,这个无可厚非啊!他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同时中国红,又是中国人民都非常喜欢的颜色,这点从奥运会参赛队员的服装上就不难看出。这样的设计,真叫人赞不绝口,拍案叫绝啊!漫步中国馆之中,有体现中国古典文化的小桥流水,又有展现新科技的展品。可谓是古典与现代的完美结合,令人叹为观止,它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形象。
世博会,我们从中不仅看到它的外在,更要体会到世博的精神,从中加以学习与模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的从世博会中有所收获。
第三篇:世博观后感
世博会观后感
9月29日我游览了世博会,让我有幸目睹了这一全球性的盛会、形状各异的外国展馆等世博园内著名建筑,及亲身感受了在先进科技与更新叠升中交流出各种非凡的创意和智慧,在建筑与文化展现中,众多的场馆堆砌着种种历史的痕迹通过一个个科技产品在世博会中精彩的显现。
进入世博园,各式的造型和姿态的展馆建筑呈现在我的眼前,眼睛是接触事物的第一窗口,在没有了解各个馆之前,通常都会凭他的外观去想象和猜测它所展示的内容或含义。但置身于林立的场馆中,不用去猜测什么,我深深的被场馆的建筑造型震撼着,时而感觉新奇,新鲜,时而感觉它们是那么的神秘,又感觉到它们是现代的。神奇的英国馆,造型就像是一朵美丽的蒲公英,好似一阵风就可以把它给吹走了;醒目的中国馆,中国红既有喜庆,又代表了祥和。斗拱状的设计既结合古代建筑的历史文化,又融入了科技环保的理念。整体结构的印象是既庄重典雅,又不失轻盈,有一种乘势欲飞的姿态。西班牙馆展馆是一座复古而创新的“藤条篮子”建筑,外墙由藤条装饰,通过钢结构支架来支撑,呈现波浪起伏的流线型。还有日本馆、德国馆„„
进入场馆,里面展示了机电集成技术,多媒体影像技术,传感、触摸等世界前沿科技。涉及计算机图形学、人机交互技术、传感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它用计算机生成逼真的三维视、听、嗅觉等感觉,使人作为参与者通过适当装置,自然地对虚拟世界进行体验和交互作用。使用者进行位置移动时,电脑可以立即进行复杂的运算,将精确的3D世界影像传回产生临场感。我所去参观的泰国馆,最后的3D电影让我印象深刻,由视觉震撼带来的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在场所有的人嘘声不已。如果说场馆外形是视觉盛宴的话,场馆的内部则给你带来了全方位的立体感受。感受到科技的震撼,科技的魅力。
留心观察场馆内外的每个细节,都能体会到场馆策划与建设者的追求完美的精神,能够想象他们为场馆付出的智慧和汗水。畅游在世博会的海洋里,尽情且贪婪地装填科技文明的精华,享受学习整个世界的灿烂文化。看到了世界一流科技对世界发展的重要,又了解到了第三世界国家纯朴的民风和对现代科技的需求。
流连于世博会别样的景致,奈何时间太过短暂。嗔怪自己的脑袋太小,装不下世博会众多精彩。
科技文明离我们很近,庆幸我们赶上了好的时代。接受了世博会的洗礼,感觉到自己作为公司的一名员工,作为现代文明进程中的一分子,要好好工作。学习世博的创新精神,学习世博会策划及建设者们求精、做细的精神。
2010-9-29
第四篇:世博志愿者观后感
《世博志愿者》视频观后感
那天伴随着徐徐的雪花飘下,我看了一部有关2010上海世博会志愿者的视频。我们去世博会的时候觉得他们就是普普通通的问我们指路的服务者。他们随处可见到处都是像“小白菜”一样的志愿者。他们也把自己和同伴昵称为“小白菜”。
小白菜,是我国在各地都有分布的一种植物,而我们的世博志愿者也是一样,正如同2008年北京奥运会催生“鸟巢一代”,2010年上海世博会则催生了有更多“90后”参与的“海宝一代”。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人都聚集在这当上了“小白菜。这里没有地域的划分,没有国界的划分。”他们瞬时间就变成了地球村的志愿者。据我所知,小白菜是蔬菜中含矿物质和维生素最丰富的菜,世博会的志愿者们都是经过秘密的训练的,他们对自己负责的每一块区域每一个部分都有着专业的知识系统,他们接受了严格的上岗培训,除了具有过硬的服务技能外,都具有一颗强烈的责任心,将自己的认真负责展现出来。
作为一个位为来自世界各地来的客人服务和展现中国人魅力的志愿者,他们是美丽的而且任务艰巨的。在我看到的一篇报道中,一位来自贵州的大学生是这次世博会的志愿者,她的母亲是这次世博会民族文化展厅展现快要失传的一种贵州刺绣的展示者,虽然她们两都在一个片区内,但是在她当志愿者这段时间里,她和她的母亲从来没有见过面,当记者问她有没有感觉遗憾时,她回答说,是有点想妈妈,毕竟好久没见了,但想想我本来就是来做一名志愿者的,如果想干嘛就干嘛的话那太对不起自己这个“小白菜”的称号了。是的,就因为他们抱有这样的思想,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才能体会到他们这样浓浓的感情。正如同他们的自白
--我们,就是那批被称作娇生惯养的一代
我们,就是那批被指为毫无责任心的一代我们,就是那批被说为没有思想的一代我们,也同样是那批每天起早贪黑的小白菜我们,同样也是那批每天结束了一天的服务工作累得连话都不想讲的小白菜我们,同样也是会永远不厌其烦、认认真真翻开地图一个一个路口向游客指示的小白菜我们,同样也是那些每天不能按时吃顿安稳饭的小白菜我们,同样也是那些每天在休息室累倒一片,口水流了一袖管,睡到浑身麻的小白菜我们,是骄傲的小白菜!我们,是坚强的小白菜!我们,是最棒的小白菜!
我们,是中国世博会的金字品牌!
我觉得真正的80后,90后,不是什么脑残,相反,是有担当的一代,其实每一代都会出现一些反抗的因素,但那不是全部,有更多的我们这一代是有担当的,我们会为自己的行为和未来负责,所以请相信我们,相信我们会做得很好。
第五篇:最新人间世纪录片电影观后感供借鉴
最新人间世纪录片电影观后感3篇供借鉴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人间世》,这是一听名字就很压抑的一部纪录片。片名“人间世”来自庄子,原文写为人处世之难,而现作为这部纪录片的名字,我想,医院就是一个缩小版的社会,而我们在这里上演着人间世事的百态。和以往我看过的避重取轻的纪录片不大相同,这是一部极其真实的纪录片,不像其他视频一样只有惯有的套路,将医生塑造的似乎无所不能,好像他们总能将濒死的病人从死神手里抢回来,总能起死回生一般的神奇。而《人间世·救命篇》一开始,就向我们呈现了三则抢救失败的案例。
第一个年轻人被查出有心脏问题,最后发展到急*心衰,医生拼尽全力也没能挽救他的生命。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后一个镜头,是他的床头,那里还摆放着爱人希望他早日出院而送来的礼物。第二个年轻人因为吃多了变质海鲜,中毒导致多个脏器衰竭,抢救过程中医生们下意识的用自己的体温去温暖血袋,主任近乎恳求的向电话另一头申请多调用些血袋,但是病人最后还是抢救无效死亡。第三个是患有先天*马凡综合征的病人,不做手术的话大动脉随时会撕裂导致死亡,冒险做了特大手术,几乎把全身的主动脉都换成了人造血管,但他还是没能挺过手术第二天…
这一篇里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亲情爱情,更多的是医德医道,医生们很多下意识的细小的举动,都在诠释着救命的艰难和迫切,那是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是身为医生对每个病人的责任心。
《人间世·生日篇》围绕的是高危孕妇,看完这集我真的很难去评定她们的做法,明明已经被告知不适宜怀孕,却偏偏愿意拿命去赌,看着她们拼上*命生下的孩子,我不知道我该去赞美母爱的伟大还是批判她们的不理智,可是我又有什么理由去做此评判呢。我们每个人所做出的选择,最后都要我们自己去承担后果,只是有些决定伤害的不只是我们自己,连带着深爱着我们的亲人,都会被这个决定拉入悲痛的沼泽。
对医生来说,这些可能是每日最平常不过的记录,却看得我几次泪目。
尤其是《人间世·*花篇》,这是我最先观看的一集,可是现在想起来,还是会忍不住的难过。这一篇将镜头对准了一群孩子,他们均患有骨癌,虽然这种病的患病率只有百万分之三。在本该是天真烂漫无所顾虑的年纪,他们却被命运裹挟着推进病房,受尽病痛的折磨。刚开始我以为既然播放出来了,最后都该是健康出院了,可是却眼看着他们一个个从鲜活可爱到被盖上了白布,谢幕时名字被框上了方框…我们都是平凡的人,在巨大的命运面前,根本没有选择的权利。
纪录片一开始便是三个医生尝试给松茗进行*,而松茗挣扎着哭着喊“我要呼吸”。仅仅四个字,就让人不忍再看。在这一集里,他们说的很多话都会让人心尖犯疼。子涵说“痛的时候嘴里含块糖就会好些”;安仔说“游戏里人有很多命,输了重来就好了,不像我自己,只有一条命”,“我真的到极限了,我撑不住了”;思蓉说“愿望说出来就不灵了”以及叙述旁白的杜可萌,在片尾时平静的说“医生告诉我,我体内的癌已经扩散到肺部了”…还记得可萌在片头时说,病房里的故事有的结局很悲伤,有的结局很美好,但更多人的故事都还没有结局…
我想他们一开始也是有着满满的希望的吧,因为在孩子们的心里医生无所不能,他们总能治愈我们的疾病,可是一次次的化疗,一次次的手术,一次次的通知,渐渐地让他们习惯了病房的残酷,从满怀希望到坦然接受…也让观看的我们真正的体会到医生也有无能为力的时候,他们不是神也不是救世主。
这些医生中的一个心脏外科主任赵强,他的微信签名写着“每天都要开心”,对我们来说,这不过是一句简单的祝福,可是对他来说,“开心”是工作,也是每天都要面临的残酷考验。还有给我印象最深的车在前医生,在病人抢救无效去世之后,48小时没合眼的他本来可以离开了,但他几乎下意识的在病床前试图擦干净病人的血,他说“我们还是希望年轻人有更多机会活下来,可是你没得选啊”。
每每抢救失败后,镜头里留下的医生的背影,都仿佛在诉说着他们深深的无力感。医闹,医患关系紧张,这些问题的存在很难让我们正确看待医生这个职业。但是通过这个纪录片,我想或许我们可以稍微理解一下这个高强度工作的职业,去发现和感受这个世界的善意和温暖,并将它一直一直的传递下去。
真的很感激这部纪录片,让我们看到了即使身处绝境,但仍然有一些从细枝末节里渗透出来的最珍贵的情感。
那是一束光。
最新人间世纪录片电影观后感3篇供借鉴
“唉,可怜啊!他只有13岁啊!”我们观看了一部纪录片,那是一部关于孩子们在医院和病魔抗争的故事,而且这五个孩子一开始都不重视这些,最后发现的时候己经晚期了。
它主要讲的是安仔和王思蓉这两位小朋友,但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安仔。他这三年来一直和病魔抗争着,但病痛就像一个恶魔一样,在安仔的身体里停驻着、游荡着、肆虐着。他一开始脸有点瘦,很可爱,但现在呢?脸肿得比馒头还要大。他的内心虽然坚强,但是也自卑,又有一点脆弱。2018年3月,他在南宁某家医院里去世了,那时他才13岁。
母爱很伟大,在生病的时候,安仔的妈妈无微不至地照顾安仔;母爱又很无私,在安仔去世之后,安仔的妈妈又把安仔完好无损的眼角膜捐了出去,让一个失明四年的小男孩重见光明。
看完这一部纪录片,我觉得我们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我们还经常抱怨作业太多了……我们应该要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尤其是生命!
前几节课都让我们十分开心,但这节课却使我们格外的难过,是因为我们看了一段十分感人的纪录片——《人间世》。
主人公是一群患有恶*骨肿瘤的孩子们。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安仔,他是一个十几岁的小男孩,小时候十分喜欢运动,但因得了骨肿瘤,便只能活在虚拟的世界里。也因为得了它,安仔的全身都肿了起来,显得十分肥大。他有些脆弱,在“生命蜡烛”快“燃”完的时候,他哭得十分伤心,说自己想念同学们和学校,想回到学校里和同学们一起上课、玩耍,也不想留级。他也是坚强的,常常在梦中变成一位勇士,战败所困难。但是,最后他的骨肿瘤转移到了肺部,离开了人世。在他离开人世前,他仔细看了看自己的眼睛,说自己的运气不好。
看完后,我觉得我们并不应该觉得写作业、上学很烦,这些都是他们羡慕却永远得不到的,因为他们永远只能在牢笼般的医院里,接受各种治疗。难道他们不向往未来吗?难道他们不想回到学校和同学们一起上课,一起玩耍吗?不,他们想,却不行!
我们应该好好珍惜现在幸福美好的生活,因为不幸随时可能降临。
今天早上,我和同学们一起看了一部纪录片,名字叫《人世间》。
纪录片讲的是一位名叫蔡絃安的骨肿瘤患者,他患了骨癌,左手臂上长出了一个乒乓球大小的肿瘤,于是被迫截了肢,但他并没有放弃对生的渴求和对生活的希望,得知自己的病情后,他开始积极的面对化疗,面对厄运。这笔纪录片还讲了其他许多许多骨肿瘤患者的故事,有不满十岁的儿童,有十几岁的青少年,还有成年人。
随着情节的起伏,我的心也跟着不定。当蔡絃安进行手术时,我紧张,当蔡絃安带病参加活动时,我感动,当蔡絃安平静的度过他生命的最后几天时,我难过……
这部纪录片告给我很多感触:我们要乐观地面对人生中的困难与挫折,要珍惜当下和拥有的,要感恩父母及那些给予过你帮助的人们,要关爱那些被疾病所折磨的人,当你在困境中,要坚韧地面对,这样,才能渡过难关。在生活中,乐观、珍惜、感恩、关爱以及坚韧是你最大的财富。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不可能永远的一帆风顺,当我以后遇到困难的时候,我就会想起《人世间》里那些像蔡絃安那样遭受病痛折磨的人,始终用微笑迎接病痛,面对生活、迎接挑战。
病房里的笑容,你们是人世间最绚丽的风景!
最新人间世纪录片电影观后感3篇供借鉴
这一集中,一个个为了生孩子不息拼上自己的生命高危孕妇,尽管医生都劝其放弃生育,眼神坚定都想用命赌一把,“女子本弱,为母则刚”。其中,有个先天*心脏病伴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吴莹,在医生告知她有一半的可能会失去生命,但她没有犹豫。有的人看了节目后,在批判她为了孩子,不顾家人和自己,很愚蠢。这是一个母亲的伟大,但也是对自己、家人的自私,你在千*万苦中完整了你的母亲梦,你的离去同时也碎掉了你母亲的心。
也可以说母爱都如此吧,在自己与孩子之间没有选择,妈妈爱永远超越子女对父母的爱,下一代又把同样的情感给他的儿女,周而复始;我们每年生日的时候都是朋友酒来酒往,基本上都是朋友一起过,又可知道这一天是谁冒着生命危险与世间最痛苦的方式把你带到这个世界?
25岁吴莹的不幸,就像林主任说的,可以给以后的人敲响*钟,我们应该首先要学会珍爱自己的生命,走了的人反而轻松,留下来伤心的是你的父母家人,还要那拼了命要生下的孩子,在没有亲生妈妈陪伴下长大......也是一种残忍。
产房里看人心,产房里看社会,高危孕妇不只有生育的疼痛,还有心理上的斗争。如果要冒生命危险,你会选择继续坚持生育吗?人间到底值不值得?因生命到来喜极而泣,也因为生命而换取另一个生命陷入无限悲痛。真的很真实的节目,这世间没有绝对的感同身受,愿我们能在可以选择的时候,尽可能让它变成最幸运的。愿我们都能健康平安,平和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