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卫市沙坡头区第五批高效节水灌溉重点县2013年度
中卫市沙坡头区第五批高效节水灌溉重点县2013年度
迎水桥、东园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施工
资 格 预 审 文 件
(招标编号:RC2014--02--11)
招标人:中卫市(沙坡头区)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办公室招标代理机构:宁夏荣昌工程招标代表有限公司
第二篇:中卫市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取得的效益及存在的问题
中卫市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取得的效益及存在的问题
摘要:中卫市坚持把高效节水灌溉作为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抢抓国家在西北地区集中连片大规模推广应用高效节灌农业的机遇,依托国家和自治区项目支持,科学规划布局,积极调整结构,加快土地流转,全力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农业。
关键词:情况;效益;问题
高效节水灌溉具有诸多优点,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不仅可以恢复和改善农业基础设施,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农产品的产量、质量以及经济效益,达到既保障农民粮食生产安全又促进农民致富奔小康的目的。1基本情况
中卫市坚持把高效节水灌溉作为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抢抓国家在西北地区集中连片大规模推广应用高效节灌农业的机遇,依托国家和自治区项目支持,科学规划布局,积极调整结构,加快土地流转,全力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农业。2014年将节水型社会建设列入全市十大行动计划之一,高效节水农业发展势头强劲。截至目前,全市常用耕地面积361.47万亩,已发展高效节水农业57.82万亩。其中:沙坡头区常用耕地面积73.07万亩,发展高效节水灌溉27.72万亩;中宁县常用耕地面积59.16万亩,发展高效节水灌溉17.1万亩,海原县常用耕地面积229.24万亩,发展高效节水灌溉13.0万亩。中卫市全市灌溉面积152.87万亩,其中:沙坡头区灌溉面积59.02万亩,中宁县灌溉面积58.14万亩,海原县灌溉面积35.72万亩。沙坡头区引黄自流灌区灌溉面积36.18万亩,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1.34万亩;扬黄灌区灌溉面积22.84万亩,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1.78万亩;兴仁补灌区及美利纸业速生林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6万亩。
2015年全市计划发展高效节灌面积13.76万亩,其中沙坡头区5.85万亩,中宁县5.2万亩,海原县2.71万亩。春季实施7.54万亩,秋季将抓好已下达批复计划的6.22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实施。到今年年底,全市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将达到69万亩。2取得的效益 2.1节水效益
通过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项目,亩均节水400-500m3左右。根据沙坡头区水量观测:2013年用水量5.532亿m3,2014年用水量5.252亿m3,比2013年节水0.28亿m3,2015年上半年用水量2.43亿m3,比2014年同期节水0.23亿m3。2.2增产效益
以制种、饲料及青储玉米为例,制种玉米大田漫灌亩均产量800斤左右,饲料玉米大田漫灌亩均产量2000斤左右,青储玉米大田漫灌亩均产量5t左右。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后,制种玉米亩均增产30-40kg,饲料玉米亩均增产50-100kg,青储玉米亩均增产400-500斤以上。2.3节肥效益
以青储玉米为例,大田漫灌时,亩均施肥量120斤左右(不含春耕底肥)。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后,生长期亩均施肥量90-100斤,亩均节肥10-15kg,节肥达15%以上。2.4节约劳动力效益
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后节省了平田整地费用亩均50元,节省了人工打埂费用亩均5元,人工淌水亩均5元,人工施肥亩均8元,共计节省费用亩均68元。2.5其他效益
一是在不增加用水指标的前提下,通过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项目节约农业用水量,有效的缓解沙坡头区工业、生态、农业用水矛盾,有力的支持了工业经济发展;二是通过土地流转,实现了土地规模经营,解放了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发展及工业用工,增加了农民收入。3存在的问题
3.1土地流转未落实的问题
高效节水要求统一灌溉管理、统一作物种植结构,相应土地经营模式必须是集约化管理。目前大部分土地难以实现统一灌水、统一种植、统一施肥。推进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完善农村经营体制的重要内容,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高效节水灌溉的运行管理同样需要规模化和集约化的土地经营载体。因此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的前提是项目区土地必须流转完成,否则将导致工程无法实施。例如:2015年2月,自治区水利厅批复的2015永康镇罗迎水桥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永康项目区计划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27万亩,但因土地未流转,导致工程至今无法开工建设。3.2工程征用地手续问题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蓄水池及加压泵房需占用土地,必须由国土局向国土厅申请征地审批手续才能进行征用地工作。但国土局不予办理征地相关事宜,导致工程不能按时开工建设,工期严重滞后。3.3市级配套资金不到位的问题
截至目前,已按照批复完成的2013年东园迎水桥、2014年迎水桥、2014年常乐及2015年永康镇罗迎水桥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中央及自治区配套资金已全部到位,但市级配套及流转企业自筹资金共计603.68万元无法落实。
3.4管护经费及地面滴灌带铺设补助的问题
以玉米为例测算成本:水费每亩40元;电费及泵房管护费每亩25元;劳务费每亩25元;维修费(第二年运行)亩均10元;更新滴灌带及部分PE管每亩200元;农药每亩42元;化肥每亩220-260元;机械耕作费每亩120元;种子每亩80元;土地流转费每亩750元;农田基本建设费每亩60元。合计亩均成本1612元(不含机电设备及管网大修费用)。根据中卫市人民政府专题会议纪要,对沙坡头区2013-2014年实施的高效节水农业田间滴灌带设施按70元/亩的标准进行补助。而每亩产值1700元左右,如果农户铺设滴灌带,每亩效益几乎为零,种植企业和种植户认为投资过大,负担过重,这将导致工程无法运行。3.5灌区部分群众节水意识不强
长期大水漫灌的意识根深蒂固,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有一定的困难和阻力。
3.6运行管理人员为种植大户
管理粗放,技术水平较低,实现节水与增产增效“双赢”的目标还有差距。
4.2016-2018年高效节水灌溉三年规划 4.1沙坡头区规划建设情况
沙坡头区2016-2018年计划在迎水桥、镇罗、永康、宣和、柔远及东园镇和香山乡共计发展高效节水灌溉7.93万亩。其中:2016年计划在迎水桥、镇罗、永康、宣和镇和香山乡发展高效节水灌溉2.88万亩。2017年计划在迎水桥、镇罗、柔远及宣和镇发展高效节水灌溉2.22万亩。2018年计划在迎水桥、东园、柔远及宣和镇发展高效节水灌溉2.83万亩。4.2中宁县规划建设情况
中宁县2017-2018年计划在喊叫水、马塘共计发展高效节水灌溉3万亩。其中:2017年计划在喊叫水、马塘发展高效节水灌溉1.5万亩。2018年计划在喊叫水、马塘发展高效节水灌溉1.5万亩。4.3海原县规划建设情况
海原县2016-2018年计划在高崖、李旺、七营及三河镇共计发展高效节水灌溉4.26万亩。其中:2016年计划在高崖乡发展高效节水灌溉1.5万亩。2017年计划在李旺镇发展高效节水灌溉1.2万亩。2018年计划在七营及三河镇发展高效节水灌溉1.56万亩。
第三篇:搞好高效节水灌溉试点
搞好高效节水灌溉试点,造福革命老区人民群众
曹海雄 欧阳田方 钟平云
汝城县位于湖南省郴州市东南部,全县辖19个乡镇309个行政村,总人口40万,其中农村人口33.62万,是井冈山革命老区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罗霄山脉连片扶贫开发县。全县土地总面积240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7.07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9.16万亩,是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试点县、粮食产能核心县和产粮大县。2011年以来,我县积极抢抓列入全国高效节水灌溉试点重点县的机遇,将高效节水灌溉作为产业发展的基础工程、水利建设的示范工程和造福群众的民生工程来抓,积极整合涉水项目和资金投入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目前已完成投资3406万元,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0080亩,改善灌溉面积20952亩,新增灌溉面积4759亩,新增节水能力340万方,新增粮食产能6955吨/年,新增经济作物产值304万元/年,增加经济收入759万元/年,项目区人均增收349元/年,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让广大老区人民进一步享受到了水利事业发展的丰硕成果。
坚持领导和部门齐抓,最大力量推动工程实施
坚持把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列入全县重点建设项目,强化领导、统一调度、强力推进。一是领导高位推动,基础工程重点抓。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顾问,县长任组长,分管县领导任副组长的高规格工程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党政主要领导亲自召开会议研究部署,亲自深入基层督促检查,亲自协调解决项目建设具体问题,形成了领导抓、抓领导,重点抓、抓重点的工作格局。二是部门协调联动,示范工程精心抓。统筹调度发改、财政、水利、国土、农业开发和项目乡镇等单位,明确任务分工,注重协调配合,把工程规划设计、涉水项目整合、建设资金调度、项目建设监管等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开展了“谁英雄、谁好汉,项目建设比比看”竞赛活动,以目标倒逼责任落实,以时间倒逼工程进度,以质量倒逼工程管理,形成了齐心协力推进项目建设的良好局面。三是广泛宣传发动,民生工程全力抓。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组织水利部门和项目乡镇干部深入村组农户、田间地头,广泛宣传项目建设的思路举措、建设成效,引导群众转变用水观念,支持工程建设,赢得了群众对水源取水、水量调度、工程占地、青苗补偿、交通运输等工作的全力支持和配合,营造了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水利建设的浓厚氛围。
坚持争取与整合并重,最大投入保障工程建设
注重以科学规划为基础,以整合项目为途径,以规范管理为保障,切实加大水利建设投入,大力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一是科学制定项目规划。科学的规划是最大的节约。我县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坚持规划先行,2008年完成了《汝城县农田水利建设综合规划报告》编制,2011年编制了《湖南省汝城县农田水利重点县三年建设方案》,为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注重规划引领,以科学规划争取项目资金,以科学规划指导项目建设,以科学规划提升项目效益。高起点、高标准规划为争取“小农水建设重点县”创造了良好条件。项目实施根据规划意见,按照“集中连片、项目对接、优势互补”思路,确定了群众建设意愿强烈、项目资金相对集中、地处重点粮食产区的田庄、土桥、卢阳、泉水、大坪、井坡等6个乡镇作为三年实施方案建设区。项目区既是粮食主产区,又是现代农业发展重点区,也是农开、国土等部门项目资金集中区,确保了农田水利建设的科学合理、统筹推进,避免了效率低下、重复建设。二是积极整合项目资金。按照“统一规划、项目管理、渠道不变、各计其功”的原则,出台了《汝城县整合资金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坚持以规划整合项目、以项目整合资金,不断提高涉农涉水资金的使用效率。2011年以来,在项目区范围内,共整合土地整理、农业开发、以工代赈、扶贫开发等项目资金
1.3亿元,实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项目18个,其中完成了田庄乡项目区5个村的微喷灌、低压管灌4570亩,土桥项目区15个村的低压管灌15608亩。三是严格规范项目管理。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坚持用机制加强项目管理,用机制保障资金安全,用机制确保工程质量。同时,充分调动项目所在地群众参与工程管理的积极性,聘请当地的村干部和党员代表作为项目监督员,对项目实施进行全过程监督。通过严格监管,确保了资金使用合理、工程质量优良、人民群众满意。
坚持管理与建设同步,最大程度发挥工程效益
坚持把建设与管理有机结合起来,通过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既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夯实了农业产业发展基础,又为现代农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增强了农业产业发展后劲,形成了水利建设与产业发展同步推进的生动局面。一是注重与水管体制改革相结合,加强水利设施管理。明晰产权归属和建立管护制度是工程效益发挥及工程长期高效运行的根本保障。工程建成验收后,县水利部门将工程设施和设备移交给乡镇人民政府,由乡镇水管站代表乡镇进行产权管理。运行管理根据土地使用情况,分别建立了以供水干管为纽带的协会制管理和以土地流转片区为单位的企业内部专业管理机制。用水户协会按规定出台了相关的章程、制度、水价及收缴办法,明确协会负责人员,由用水户代表大会制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管理制度、经营管护方案及用水分配方案。目前,我县田庄乡、土桥镇共成立了5个用水协会,聘请当地群众负责协会区域内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土地流转片由农业龙头企业负责实施企业化管理。通过明晰产权、完善机制、加强管理,逐步建立起符合可持续发展水利要求的有山区特色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二是注重与节水农业推广相结合,放大示范工程效应。一方面,通过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减少了渠道及田间输水损失,提升了工程输水
能力,提高了灌溉水利用系数;另一方面,通过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大大降低了作物灌溉用水。高效节水项目实施,既达到了减少劳动强度、减少水量损失、减少放水时间和提高老百姓收入、提高劳动效率、提高水利用率“三减少、三提高”的目的,又进一步转变了群众的用水观念,增强了群众的节水意识。三是注重与产业基地建设相结合,促进现代农业发展。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和特色产业培育要求,我县将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与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工程建设的规模效应和示范效应。由于生产条件的改善,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区吸引了众多农业企业投资,促进了全县规模农业、特色农业发展。田庄乡项目区引进广东粤旺农业有限公司投资2亿元,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建设绿色蔬菜标准化示范基地,目前已完成土地流转2061亩,搭建钢架塑料大棚521个,成为了湖南省大棚数量最多、建设标准最高、设施最完善的钢架塑料大棚蔬菜基地。卢阳镇规划的项目区在工程建设前,已经吸引了广东松茂集团、浙江松阳青山茶叶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规划建设全国一流的万亩有机生态茶园,目前已完成茶叶种植6300亩。项目实施以来,高效节水项目区共引进现代农业企业9家,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5个,完成土地流转和示范基地建设2.3万亩,带动发展茶叶、蔬菜、优质稻等面积近5万亩,成为了农业发展、农民致富的重要引擎。
第四篇:高效节水灌溉总结
邓州市2011年节水灌溉增效项目工作总结
邓州地处河南省西南部,辖28个乡镇办区,592个行政村,172万人,耕地面积244万亩,是国家粮食核心主产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国家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丹江口水库库区市,省第一批22个中央财政支持小农水重点县之一,“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原创地。2010年,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68.5亿元,同比增长4.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5455元,同比增长13.1%。全市现有中小型水库18座,总蓄水量4472万立方米;大型灌区1处——引丹灌区,设计灌溉面积150万亩,实灌44.3万亩;中小型自流灌区15处;机电灌站54处;塘堰坝3139座;机电井22532眼;有效灌溉面积160.2万亩,旱保田面积65.66万亩,节水灌溉面积22.51万亩。
一、项目基本建设情况
邓州市2010年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由河南省水利厅于2010年12月20日以豫水农【2010】80号文件批复实施,批复总投资200万元,新打机井25眼,建设护井工程25处,铺设PVC-U管35600m,PE管4000m,地埋电缆6km,土方开挖2.22万m;喷灌工程干管铺设φ90PVC-U管7200m,支管铺设φ75PVC-U管28400m,安装喷头1200套;微灌工程φ32PE管4000m,安装241T旋转喷头7800只,配套射频IC卡控制系统,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16万亩。
二、主要做法
(一)、坚持标准,确保节灌工程建设质量
我市按国家、省、市对节水灌溉工作的具体要求,紧紧抓住这一机遇,不断强化打井抗旱、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坚持规划高起点,科技高含量,建设高标准,管理高水平,效益高产出的原则,确定我市节水灌溉工作的总体思路:以中央、省,发展节水灌溉指示精神为指针,以增强农业抗灾能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水平,建设农业强市为目标,坚持打井抗旱与节水灌溉相结合,加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做到统筹规划,沿路开发,集中连片,合理布局,分步实施,全面推进,为我市建设效益型农业奠定坚实的基础。近年来,全市对节灌项目区建设本着当年投资,当年建成,当年效益,搞好节灌技术,建好项目区,实现高收入的要求,并在省水利厅、市水利局业务技术指导下,较好地完成了每个项目区的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二)、实行新机制,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的系统工程,是集建、管、用一体的综合经济行为,各方面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必须有一些地方政策做保障,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项目建设优在建,重在管。我市对节水灌溉水源工程采取承包、租赁或拍卖等形式,宜卖则卖,宜包则包。对可以拍卖的机井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按工程造价的10%竞价拍卖;对无人购买的机井,每眼机井安排0.5亩的护井田,以田养井,用于机井管理补贴。管护人负责机井的日常管理、养护、维修,使机井和配套设施处于最佳运行状态。用政策调动广大农民和社会方方面面投资打井搞节水灌溉的积极性,收到了好效果。
(三)、推广节水灌溉,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按照发展节水农业的要求,我们坚持因地制宜、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原则,大力推广移动式灌溉技术,这种灌水方式是利用管道将有压水送到田间,并通过喷头分散成细小水滴,均匀地喷洒,对农作物进行灌溉,它的主要特点:
1、节水效果明显,水的利用率可达85—90,一般情况下,喷灌与地面灌溉相比,节水44。
2、作物增产幅度大,一般可达25以上,其原因是取消了农渠、主渠、田间灌水沟及畦埂喷水沟,灌水均匀,土壤不板结,有利于抢季节,保全苗,改善了田间小气候和农业生产环境。
3、减少田间工作量,作物实行喷灌免去了田间水渠建设和平整土地的用工。并有利于加快实现农业机械化、产业化。它还具有设备简单、操作简便、投资低、对地块大小和形状适应性强,一户或联户均可使用的优点,是目前较适合我市市情的一种节水灌溉方式。
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通过节水灌溉示范项目的建设,在运行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对发展节水灌溉的必要性、重要性的认识尚未形成全社会的共识,很多村民对节水灌溉意识不强,没有把节水摆到应有的位置给予重视;二是现有的节水灌溉面积中单项措施多,大多数工程标准低,科技含量不高;三是节水的政策法规不健全,还没有走上法制化、正规化的轨道;四是节水灌溉所用的材料、设备品种少,规格不全,工作可靠性、耐久性等较低,运行一段时期后容易出现问题;五是节水灌溉多渠道资金投入不足,主要还是以国家财政投入为主。
在普及节水灌溉工作中,正确处理发展速度与经济效益两者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条件允许的地方,能快尽量快,早实施早受益,多发展多受益。要增强紧迫感,克服畏难情绪和无所作为的思想。但是,在强调发展速度的时候,始终要把效益摆在第一位,效益是目的,有效益的工作才有生命力,才能使群众的积极性持续长久。效益好与差,要听群众的反映,要在实践中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不能只看一二年。如果一套喷灌设备只用三四年就坏了,滴灌设备使用三五年就出现堵塞、塑料管老化而报废,经济上是否合算就值得考虑。一个地方每年能发展多少节水灌溉工程,除了主观努力外,还受资金、技术、经验、材料设备供应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推广节水灌溉是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切忌“急功近利”,片面追求速度,提高指标,强迫命令,一哄而起。
针对上述情况,提出一下建议:
1、节水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政府强调节水比较多的是从宏观上考虑水资源供需矛
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粮食产量。但对于节水实施者 农民来说,由于节水的增产和产生的经济效益有限,水费标准又不可能定的很高,农民关心的往往与政府有所不同,可能对节水带来的其他效益更感兴趣。例如,对管道输水和喷灌,农民反映说:土渠输水地面灌溉,渗漏加跑水,几个小时水还进不了地,现在闸一合,水就进地了,节省了电费,缩短了浇地周期。人工工日也相应缩短了,节水的效益比较多地体现为社会效益,政府应当在政策上给予更多的优惠扶持。
2.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节水灌溉省下来的水能否用于扩大灌溉面积,增加产量,涉及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关系问题。在水资源较充沛,开发利用程度不高的地方,这样做可以。但在地下水严重超采,或河流上游水资源过度开发,下游生态环境恶化的地方,省下的水首先应当满足保护生态环境所需。如果从眼前和局部利益出发,盲目扩大灌溉面积,增加作物产量,只能是“竭泽而渔”。发展节水灌溉,既要讲究经济效益,又要兼顾生态效益。要站得更高些,考虑更长远些,把维持当前农业生
产与下个世纪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农业可持续发展统筹考虑。
3.工程措施与管理措施
抓节水灌溉,首先要抓工程措施,这是搞好灌区节水的物质保障条件。如果一个灌区土地高低不平、渠系不健全、建筑物闸门破损、缺少量水设施,到处跑水、漏水、渗水,要想提高水的利用率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只重视工程措施,忽视管理措施,节水效果将会大打折扣。当前在一些地方存在着重工程节水,轻管理节水;重渠道防渗管道输水,轻田间节水管理的倾向,节水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责任制不落实。
项目区实施节水灌溉后,具有增产、节水、节能、节地、节劳等效益。因此工程实施后,实行合理灌溉,改善水土条件,使光、热、水、土资源合理配置,生态环境实现良性循环,对农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发展、农民增产增收等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实施节水灌溉后,灌溉用水量大大减少而水资源的利用率大大提高,是实现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方向和可持续利用方向的重要途径。同时节水灌溉配套工程的建设,给项目区人民的生产、生活、交通、电力等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改善了项目区的人民的居住环境,推动社会进步。
第五篇:高效节水灌溉试点具体要求
附件
1高效节水灌溉试点具体要求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滴灌等技术”的要求,财政部、水利部决定,在第三批重点县中安排100个县,以重点县建设为平台,集中开展高效节水(喷灌、微灌及管灌)灌溉试点(以下简称试点县)。具体要求如下:
一、选择条件
试点县名单由省级财政、水利部门根据财政部、水利部分配的名额,按照“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择优确定。试点县除符合重点县所要求的各项条件外,还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节水灌溉需求迫切
试点县应是农业灌溉用水紧张、对节水灌溉需求迫切的县,县委、县政府对高效节水灌溉工作高度重视,群众积极性高,工程预期效益显著。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粮食主产区。
(二)节水灌溉规划完善
试点县应具有由专业单位(水利科研院校、规划设计单位等)编制的节水灌溉发展规划,或在已有的县级农田水利规划中完善高效节水灌溉规划内容,规划深度要落实到自然村,发展规模适 1
度,可操作性强,并与相关规划相衔接。
(三)基础条件良好
高效节水灌溉有一定基础和规模,计划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区域具备适合规模发展喷灌、微灌和管道输水灌溉的水土资源条件,适宜发展喷微灌的集中连片面积一般不低于3000亩,且有稳定可靠的水源保障。项目区农业种植结构应尽量统一。规模化经营程度高,农业管理水平较高。项目区交通便利、动力供应可靠。
(四)具有相应投入能力
试点县应具备相应的财政资金投入能力和较强的资金整合能力,能够保证工程建设所需资金要求。
(五)具有相应的建设管理能力
节水灌溉基础工作扎实,县乡两级技术力量较强,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健全,具备较强的工程运行管理和技术服务能力,能够做好组织实施工作和建后服务工作。
二、建设目标与任务
每县平均每年新增高标准管道输水灌溉、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面积不少于2万亩,其中,喷、微灌面积不得少于新增高效节水灌溉总面积的50﹪。经三年建设,各县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应达6万亩以上。项目区灌溉用水利用系数达到0.8以上;项目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合格率须达100%。
三、管理要求
试点县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完善方案,保证高效节水灌
溉工程能真正建好、管好、发挥好引导带动作用。
(一)试点县要建立统一领导、部门配合的协调机制,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将工作任务落在实处。
(二)省、市、县要落实相应资金,试点县人民政府要提出资金整合方案,积极整合项目资金。
(三)试点县要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工程管理体系与运行机制,制定相应政策。积极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明确所有权和使用权,落实管护主体和管护责任,加强对项目区用水合作组织和群众的培训指导,确保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可持续运行。
(四)试点县要重视工作总结,及时跟踪工程建设管理情况,总结建设管理经验;项目建成后要及时分析项目效益、存在问题、推广价值,提出工作建议。
(五)为鼓励各县抓好高效节水灌溉工作,财政部、水利部将建立奖惩机制,对试点县的建设管理进行抽查考评,抽查考评情况与本省(区、市)下一资金安排挂钩。
四、建设要求
(一)项目区要切实遵循“布局合理,集中连片,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科学设计、科学施工、科学管理。
(二)项目区规划应符合县域水利规划、农业区划等相关规划要求,兼顾当地水利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需求,以通过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推进当地水利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
(三)工程建设标准要严格按照《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
实行。严格按照有关建设程序规定组织实施,注意严把工程材料、设备和施工质量关,加强工程监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五、补助标准
高效节水灌溉建设以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投入为主,中央财政对每个试点县除安排重点县补助资金800万元外,再增加补助700万元,省级财政对每县补助规模原则上不低于800万元,市、县财政也要努力增加投入。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使用管理严格按照《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补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财农【2009】335号)执行。
六、建设方案编制要求
试点县除按照“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2011—2013年)编写提纲”编制三年建设方案,还应在三年建设方案中增加或突出以下内容:
(一)在“基本情况”中,说明本县现有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和3000亩以上连片地块情况等;
(二)在“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情况”中,根据本县农田水利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说明高效节水灌溉规划情况,并确定建设任务;
(三)在“建设目标与任务”中,进一步完善重点县建设目标,确定高效节水灌溉建设的重点区域(细化到自然村),分类说明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项目区灌溉水利用系数等;
(四)在“资金筹措与资金整合”中,制定更加详细可行的资金整合方案;
(五)在“保障措施”中,制定详细的工程建设、技术指导措施,建立健全工程管理体系与运行机制,建立管理养护资金筹措使用机制,确保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可持续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