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国库制度改革规范专项资金的调研
深化国库制度改革 规范专项资金管理
为了规范专项资金管理,**县率先在全州将专项资金管理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改革,经过两年多的运行实践,该县专项资金的管理不断规范,资金拨付透明度得到增强,实现了专项资金拨付使用由“分散”到“集中”、由“中转”变“直达”,提高了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有效性。但新时期、新形势下专项资金的管理面
临着不少新问题,因此,必须积极探索专项资金管理的新路子,以充分发挥财政职能,逐步完善专项资金的管理。
一、专项资金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的主要成效
(一)实现了专项资金指标与资金管理分离。该县将专项资金管理纳入了国库集中支付后,改变了资金以前由各业务股室分散管理为国库集中管理,基本实现了专项资金指标管理与资金管理的分离,在财政部门内部起到了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作用。
(二)实现了专项资金拨款程序的规范化。改变了专项资金以前手工操作拨款为现在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拨款,加强了专项资金拨付的内部控制,并达到资金拨付全过程的内部监督。通过使用国库集中支付软件,实现了专项资金指标管理、支付管理及会计核算等各项数据在系统中共享,并做到指标严格控制资金的拨付。
(三)实现了大部分专项资金从财政部门直接支付到最终目的地。实行国库集中支付以后,除少数授权支付的资金外,大部分专项资金通过“财政直接支付”方式拨付,由财政部门直接支付到收款人(也就是提供商品和劳务者)的银行账户,财政部门直接控管专项资金拨付到最终目的地,减少了专项资金周转环节,提高了专项资金的运行效率,增强了专项资金遵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运行的透明度和严肃性。
(四)实现了专项资金留存在国库账户内。专项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在未使用之前专项资金全部留存在财政部门国库账户内,增强了资金的安全性。
二、目前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由于项目单位受部门利益驱动,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的问题仍然存在。部分专项资金的使用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财政部门只能将资金拨付到项目单位银行账户上,导致资金停留在项目单位账户中,不利于财政部门对专项资金使用进行事前事中的监督。加上部分项目单位负责人、财务人员对专项资金“专款专用”意识不强,造成了专项资金被挤占挪用作弥补经费不足、发放福利和补贴、维修办公楼等公共或福利性支出。
(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与现行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存在着某些矛盾。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所有财政性资金都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而各类专项资金的管理,按照上级相关精神要求必须按资金类别分别设置账户进行管理,从资金管理、账户设置、资金拨付到会计核算都各有一套专门的管理办法。因而出现了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与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在操作层面上的不一致。
(三)对专项资金使用违纪违规行为处罚不到位。由于专项资金使用涉及部门较多、数额较大,部分专项资金使用单位及其负责人的自我约束意识不强,违纪违规现象难以杜绝。加上财政、审计等监督部门力量有限,对专项资金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难以全面兼顾,对于财务检查、审计中发现的违纪违规现象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处罚也难以到位,致使违纪违规行为屡禁不止。
三、深化国库制度改革,加强专项资金管理的几点思考
(一)进一步完善专项资金管理的制度建设。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是财政部推进公共财政建设的重大举措,随着国库集中支付的推行,专项资金管理发生了新的变化,建议上级部门尽快在这一大框架下制定全国统一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从制度上将专项资金管理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的范畴。有了制度作保障,专项资金管理才能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二)进一步规范专项资金审批程序和拨款方式。在专项资金的审批程序上,应先由项目单位根据工程实施的完成进度提出用款申请,报项目主管部门签署资金拨付意见,再报财政部门签署资金拨付意见,然后呈分管县长签批后拨付使用。同时,拨款方式规范是确保专项资金专款专用的重要手段之一,国库集中支付是以“财政直接支付”为主、“财政授权支付”为辅的拨款方式进行财政资金的拨付,因此要尽量减少通过“财政授权支付”方式拨付专项资金,以确保“财政直接支付”这一支付方式的执行到位。
(三)进一步规范银行账户管理和完善政府采购管理。一是要把好银行账户开户关,目前部分项目单位以规范专项资金管理为由单独开设或申请新开账户,将专项资金停留在本单位的账户中,脱离财政部门的监管,因而,应严格控制专项资金银行账户的开设,减少资金使用的周转环节,增强资金使用的透明度,避免资金被挤占挪用。二是财政部门要不断完善政府采购制度,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管理,将专项资金使用中属于政府采购项目的,必须坚决实行政府采购,以
保证专项资金专款专用。
(四)进一步加强财政部门内部管理,明确各自管理职责。在国库集中支付的大前提下,财政部门要增强管理意识,认真履行自身的管理职责,内部各业务股室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相互监督、相互制约,达到专项资金管理在财政部门内部运行规范化的要求。具体分工为:业务股室负责办理专项资金拨付的审核审批手续及拨款工作;国库集
中支付中心负责专项资金的支付工作;国库股负责专项资金的资金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理清内部流程,避免责任交*、管理缺位现象。
(五)进一步加大对专项资金违纪违规现象的处罚。财政、审计、纪检监察等相关监管部门要形成共识,互相通报情况,合理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要引入领导责任问责制,强化项目单位负责人、财务人员管理意识,对涉及专项资金使用的违纪违规行为,要加大处罚的力度,从而提高项目单位违纪违规使用专项资金的成本,增强法纪威慑力,确保专项资金的专款专用。
第二篇: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调研报告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调研报告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处在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是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深入,其在体制、机制、制度、源头上遏制和防范腐败的作用逐步显现,实践证明这项改革是规范财政性资金收支较彻底、完善、可靠的模式。
一、我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取得的成效
我县自2007年7月1日起实施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至今已4年多,改革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1、提高了财政资金的调度周转和使用效率,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存款余额集中在财政部门,单位实际发生支出时才从财政国库的账户中支付资金,有效回笼了国库资金,增强了财政资金宏观调控能力,从源头上遏制和防范腐败;
2、提高了财政部门对资金的监控力度,用款单位发生的每一笔支出,财政部门在当天或者到第二天即能掌握,实现了财政部门对支出拨付全过程的有效监管;
3、简化了资金拨付环节,提高了基层单位用款效率,确保了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保证了各项支出的用款;
4、更新了预算单位用款观念,提高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强化预算约束,促进今后部门预算、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等相关改革的工作;
5、进一步规范了银行账户管理,财政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二、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是一种先进的、规范的财政资金管理制度,客观上需要与科学健全的预算管理制度、金融体系及规范的政府运作机制相协调。这项制度作为财政预算执行制度的根本性改革,打破了传统的资金运行方式,一定程度会对各部门的既得利益进行重新整合。这就决定了在推进这项改革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或存在一些困难或问题:
1、对改革的认识不够统一。有的预算单位片面认为是财政部门收权,会削弱本单位的管理职责和资金运作自由权,影响单位利益,态度不积极。
2、配套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是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基础。近年来,部门预算改革成效显着,初步确立了改革框架,但是仍然存在有的项目不能在年初确定,先要钱、后定项目的情况,致使预算确定的资金与项目实际需要不匹配,部门预算仅明细到项目,项目具体内容及构成在预算中反映不出来;
3、我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仅做到财政授权支付和工资直接支付,因此授权支付比重过大,直接支付比例小,加上改革还没有延伸到所有的二、三级预算单位和乡镇,有的资金去向难以直接有效监控。
4、我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中仅工资是直接支付,公用经费是授权支付,项目资金和专项资金都是实拨到预算单位。部分部门内设有总会计,所有预算、指标、决算都是通过总会计汇总分配,所以拨款不能直达基层用款单位,无法对其开展授权支付,即教育系统。乡镇单位仅工资是直接支付,其他资金也没进行授权支付,原因是乡镇没有国家金库,不能开展授权支付。
三、对策及建议
1、强化业务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素质。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工作的知识范围和业务领域都很广,国库改革工作本身就是一个培训过程,因此,需要我们把业务培训作为一项重要的经常性和基础性工作来抓。不仅要培训财政部门的内部干部,也要重点培训预算单位会计、代理银行的相关人员,培训内容重点放在业务知识和操作规程,通过不同层次的培训,全面提高人员业务素质,使他们能够胜任本职工作。
2、提高预算编制水平,继续加强预算执行的监督力度。真正实现公共财政、财政一体化战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预算的编制是根本。通过实行综合预算、零基预算、早编细编预算,加强预算管理,从而实现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及经济发展的职能。
3、继续做好集中支付改革的宣传工作,提高相关人员思想道德素质和服务意识,使各个预算单位充分认识财政管理改革重要性。
第三篇: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
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
单位会计核算:
(一)对财政直接支付的支出,预算单位根据代理银行转来的《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及原始凭证(“工资”支出凭代发工资银行盖章转回的工资发放明细表)入账,会计分录为:
行政单位:
借:经费支出、库存材料等
贷:拨入经费──财政直接支付
事业单位:
借:事业支出、材料等
贷:财政补助收入──财政直接支付
建设单位根据代理银行转来的《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及原始凭证入账,会计分录为:
借:器材采购、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待摊投资等
贷:基建拨款—本年基建基金拨款等—财政直接支付
如财政直接支出部分的支出构成新增固定资产的,应同时登记固定资产账,会计分录为:
借:固定资产
贷:固定基金
(二)对财政授权支付,预算单位根据代理银行盖章的《财政授权支付额度到账通知书》与分月用款计划核对后记账,并在资产类增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会计总账科目(行政单位编号107,事业单位编号103)进行核算,会计分录为:
行政单位:
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贷:拨入经费──财政授权支付
事业单位:
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贷:财政补助收入──财政授权支付
对财政授权支付由财政下达零余额账户的用款额度,建设单位应予以记账,并在资产占用类增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会计总帐科目(编号234)进行核算,会计分录为:
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贷:基建拨款—本年基建基金拨款等—财政授权支付
(三)预算单位从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支取使用时,会计分录为: 行政单位:
借:经费支出、库存材料等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事业单位:
借:事业支出、材料等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建设单位:
借:器材采购、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待摊投资等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四)预算单位从单位零余额账户提取现金和支用
时,会计分录为:
行政单位:
借:现金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借:经费支出、库存材料等
贷:现金
事业单位:
借:现金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借:事业支出、材料等
贷:现金
建设单位:
借:现金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借:待摊投资等
贷:现金
(五)如授权支出部分的支出构成新增固定资产的,应同时登记固定资产账,会计分录为:
借:固定资产
贷:固定基金
财政授权支付额度余额注销
终了,县财政局将单位年终结余用款计划额度注销,同时,代理银行和基层预算单位在12月31日时点对账签证后,凭银行对账签证单将基层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财政授权支付额度余额注销。
行政事业单位、建设单位按上述规定将零余额帐户财政授权支付额度余额注销后,其账务处理如下:
行政单位
借:拨入经费—财政授权支付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事业单位
借:财政补助收入—财政授权支付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建设单位
借:基建拨款—财政授权支付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行政事业单位、建设单位对财政直接支付指标余额不进行账务处理。
第四篇: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
姓名:欧莅学号:24082901801班级:08会八 序号:
43我国的预算会计是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的宏观管理信息系统和管理手段,是核算、反映和监督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预算以及事业行政单位收支预算执行情况的会计。随着财税、金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制度改革不断深化, 预算会计制度也应相应作出调整和修改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在这里我想论述一下关于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研究。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就是将所有的政策性财政资金全部集中到国库单一账户,并规定所有的财政支出必须由国库直接支付。我国国库收付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的发展要求,借鉴国际通行做法和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建立和完善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财政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更好地发挥财政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一、我国传统的分散型国库收付制度存在的弊端:
1.财政部门与行政事业单位多头开户,转移、分散财政资金。
2.不包括预算外资金的国库资金不利于财政宏观调控政策的执行。
3.实行“以拨定支”制度,造成资金沉淀、财政支出信息失真。
4.国库资金结算环节多,影响了国库资金的及时入库,降低了国库资金的使用效率。
5.在分散型的收付制度下,对国库资金的监督不力。
二、要改革国库集中收付制度,重点包括:
1、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
(1)财政部门在中国人民银行开设国库单一账户,设置收支分类账,用于记
录、核算和反映预算资金收支活动。
(2)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开设零余额账户,用于财政直接支付,该账户发生的支出,当天与国库单一账户清算。
(3)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为预算单位开设零余额账户,用于办理预算单位授
权支付和与国库单一账户清算。
(4)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开设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设置收支分类账,用于
记录、核算和反映预算外资金收支活动,并用于预算外资金日常收支清
算。
(5)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或授权财政部门开设的特设专户,用于特殊资金的支付和与国库单一账户清算。
2、规范收入收缴程序。
(1)收入按新的政府收支分类标准分类。
(2)收缴方式。将收入由现行就地缴库、集中缴库、自收汇缴三种方式,简并
为直接缴库和集中汇缴两种方式。
(3)直接缴库。缴款单位和缴款人依法直接将应缴收入缴入国库单一账户或预
算外资金财政专户。
(4)集中汇缴。征收机关依法将所收的应缴收入汇总缴入国库单一账户,或预
算外资金财政专户。
(5)非税收入收缴改革。
3、规范支出拨付程序。
将支出分为工资支出、购买支出、转移支出、零星支出四类。对不同类型的支出,分别实行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
三、进一步加快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对改革的认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是一项新生
事物,涉及方方面面利益调整,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需要人民银行、代理银行和预算单位的密切配合,需要上级部门统一指挥、统一调度。中央和省级财政要加大对基层改革业务和资金的支持力度,让基层有信心、有能力推进改革。各级有关部门都要熟悉和掌握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坚持预算单位资金使用权、支出审批权和会计核算权“三不便”的原则,合理地规范各方面的职责权限。加大宣传力度,统一认识,统一步调,有效地调动各方面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减少改革压力。
2.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一是改革预算批复时间。要实现按当年批准的预算作为用款申请的依据,我国预算批准的时间必须提前到上年12月31日前。二是优化预算科目。为了适应当前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必须对现有预算科目进行全面、合理的改革。一方面要与国际惯例接轨,另一方面还要尽量与我国现行的科目体系衔接,体现现行收支分类的延续性和稳定性。三要细化部门预算编制。实行部门预算是市场经济国家的普遍做法,是市场经济体制对财政管理体制的基本要求,是我国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前提和基础。部门预算是由各部门编制经财政部门审核后报人大审议通过的反映部门所有收入和支出的预算。细化部门预算编制,不仅可以提高预算编制的透明度,而且有利于防止预算执行中的不规范做法,有利于人大等部门对预算的审查和监督。同时,也能加强国库对预算支出的刚性约束,充分发挥国库的监督作用。
3.强化预算单位财务管理,完善支付方式。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力度大,改革
范围广,相应配套管理工作都应跟上,各预算单位也应转变观念,调整工作方式,加强单位财务管理,提高会计的业务能力,适应新业务的变化。
4.完善配套措施。加大各项配套制度的改革力度。要进一步完善改革的各项配套
措施,重点抓好部门预算编制的改革,逐步使所有财政资金的支付建立在明晰的预算基础上。同时,积极开展非税收入直缴财政工作,取消各单位非税收入在收付中心的过渡账户,使财政收入更加及时、足额地缴入国库或预算外资金专户。
5.预防资金潜在风险,完善财政直接支付与财政授权支付的后续监管机制。
(1)建立内控制度,规范操作程序。财政部门、代理银行、预算单位应建立健
全内部管理机制。财政部门必须尽快完善内控机制和外部监督机制,以防范财政资金风险,确保财政资金安全。基层代理银行要尽快解决管理松散、把关不严和与财政部门之间信息梗塞之弊端。同时,要规范与完善资金支付的操作程序,以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预算单位要将已取消的会计内设机构尽快恢复。
(2)监督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燃。财政资金拨付给供应商或劳务提供者前,政府
采购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配合财政预算管理部门对预算单位的资金申请、所提供的购销合同、商品供应者或劳务提供者的资质及收款账户的真伪,进行全面鉴定。
(3)完善财政直接支付与财政授权支付的后续监管机制。财政资金从国库直接支
付给供应商或劳务提供者后,财政部门必须采取措施,对财政资金进行跟踪。同时,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以电函等形式及时向收款人查问资金到位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二是通过网络系统对代理银行与人民银行当日的清算票据进行及时监控,防止代理银行有关人员的舞弊行为。三是对预算单位的财务进行事后监控。
(4)对预算单位零余账户提取现金实行限额支付。对于预算单位提出的大额资金
申请,财政部门要拒绝支付。如遇特殊情况确需支付大额资金,必须经财政部门、代理银行、预算单位的财务主管领导共同审定后拨付,并在拨付后备案待查。
要彻底进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不仅要继续完善国库集中收付的收缴、支付、监控机制,加强账户管理。而且要通过研究制定财政资金支付条例,以及修订预算法、国家金库管理条例等措施,确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法律地位。
第五篇:浅析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
浅析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
一、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现状及成效
从2000年开始,我国政府开始着手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经过大量的考察实践和前期准备工作,并借鉴发达国家国库管理的经验,2001年2月,国务院通过了由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确立了我国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目标、指导思想和原则、改革的内容、配套措施及实施步骤。改革方案中明确提出,我国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2002年,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又联合印发了《中央单位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资金支付管理办法》。截至2007年底,中央所有部门及所属9300多个基层预算单位实施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全国3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本级,300多个地市,1300多个县(区),超过23万个基层预算单位实施了改革。财政部日前发出通知,明确了2011年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具体内容和目标:全面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进一步扩大改革级次和范围,实现所有中央预算单位和所有一般预算、政府性基金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支付。今年是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推行的第十年。被称为一场“财政革命”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给我国预算执行管理制度带来了根本性变革,确立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在我国财政财务管理中的核心基础性地位。
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存在问题分析
但是,改革过程中许多工作还在不断磨合,需要进一步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涉及各预算单位、财政部门及商业银行的利益,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深层次改革的复杂性与系统性,其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显现出来,主要表现在:
1.思想认识不够到位,各方面的阻力较大。主要表现:一是由于实行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财政部门在签发支付命令后,财政资金即由国库直接支付给支出单位的商品或劳务供应者,财政部门成为掌握财政资金支付的最后环节,触动了财政内部部门职能的调整,财政部门的工作成倍增加,责任也加大了,一些同志存在抵触情绪或畏难情绪。二是取消了支付部门在商业银行的各种账户,商业银行减少了信贷资金来源,银行支持地方经济的积极性受到影响,将给政府带来较大的压力;三是虽然政府财政资金是属于国家的,但长期以来一直由支出部门分散使用,现在政府集中使用后,支出部门将失去对大部分资金的直接支付权,并由此减少存款的利息收入,部门的“既得利益”被打破,其积极性会受到打击,阻力加大。
2.配套法规跟不上。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首先涉及到一系列法律法规和制度的修改,包括《预算法》、《国家金库条例》、《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其次,部门预算编制还需进一步细化。此外,代理银行手续费问题也要尽快进行相应调整。1
3.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建设不够规范,信息系统建设不够健全。首先,上级财政部门提供的支付核心软件,缺乏灵活性,难以满足不同地区的需要;网上运作速度慢,给财政和预算单位的工作带来许多不便。在整合财政软件系统、实现财政数据资源共享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其次,基层改革成本较大,上级只下通知要求加大改革力度,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网络系统建设无法全面展开,基层预算单位仍然依靠手工操作,没有网络系统支撑的改革是不可能深入进行的。
4.支付资金过程中存在风险。
(1)财政直接支付存在的资金风险。财政直接支付取消了资金拨付的中间环节,方便快捷。但存在着预算单位虚假套取财政资金的风险,收款人、收款账户是否真实难以核实,预算单位用款申请的合理性很难确定。
(2)财政授权支付存在的资金风险。与财政直接支付相比,授权支付的风险性更大。因为财政授权给预算单位后,财政部门的监督余地相对减小,给预算单位套取或转移、挪用财政资金提供了便利。同时,由于预算单位和基层代理银行管理制约机制相对松弛,内控制度不够健全,这也为预算单位、代理银行或有关人员违规操纵财政资金留有一定的空间。
(3)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支付存在的资金风险。预算单位通过零余账户支取现金的额度,没有明确规定。预算单位常常从零余账户中支取数额较大的现金。这就导致财政资金风险的存在。再者,零余账户支取的频率较高,至于支取行为合不合理,应不应该支付,财政部门无法审定。
三、进一步加快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对改革的认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是一项新生事物,涉及方方面面利益调整,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需要人民银行、代理银行和预算单位的密切配合,需要上级部门统一指挥、统一调度。中央和省级财政要加大对基层改革业务和资金的支持力度,让基层有信心、有能力推进改革。各级有关部门都要熟悉和掌握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坚持预算单位资金使用权、支出审批权和会计核算权“三不便”的原则,合理地规范各方面的职责权限。加大宣传力度,统一认识,统一步调,有效地调动各方面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减少改革压力。
2.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一是改革预算批复时间。要实现按当年批准的预算作为用款申请的依据,我国预算批准的时间必须提前到上年12月31日前。二是优化预算科目。为了适应当前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必须对现有预算科目进行全面、合理的改革。一方面要与国际惯例接轨,另一方面还要尽量与我国现行的科目体系衔接,体现现行收支分类的延续性和稳定性。三要细化部门预算编制。实行部门预算是市场经济国家的普遍做法,是市场经济体制对财政管理体制的基本要求,是我国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前提和基础。部门预算是由各部门编制经财政部门审核后报人大审议通过的反映部门所有收入和支出的预算。细化部门预算编制,不仅可以提高预算编制的透明度,而且有利于防止预算执行中的不规范做法,有利于人大等部门对预算的审查和监督。同时,也能加强国库对预算支出的刚性约束,充分发挥国库的监督作用。
3.强化预算单位财务管理,完善支付方式。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力度大,改革范围广,相应配套管理工作都应跟上,各预算单位也应转变观念,调整工作方式,加强单位财务管理,提高会计的业务能力,适应新业务的变化。
4.完善配套措施。加大各项配套制度的改革力度。要进一步完善改革的各项配套措施,重点抓好部门预算编制的改革,逐步使所有财政资金的支付建立在明晰的预算基础上。同时,积极开展非税收入直缴财政工作,取消各单位非税收入在收付中心的过渡账户,使财政收入更加及时、足额地缴入国库或预算外资金专户。
5.预防资金潜在风险,完善财政直接支付与财政授权支付的后续监管机制。
(1)建立内控制度,规范操作程序。财政部门、代理银行、预算单位应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机制。财政部门必须尽快完善内控机制和外部监督机制,以防范财政资金风险,确保财政资金安全。基层代理银行要尽快解决管理松散、把关不严和与财政部门之间信息梗塞之弊端。同时,要规范与完善资金支付的操作程序,以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预算单位要将已取消的会计内设机构尽快恢复。
(2)监督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燃。财政资金拨付给供应商或劳务提供者前,政府采购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配合财政预算管理部门对预算单位的资金申请、所提供的购销合同、商品供应者或劳务提供者的资质及收款账户的真伪,进行全面鉴定。
(3)完善财政直接支付与财政授权支付的后续监管机制。财政资金从国库直接支付给供应商或劳务提供者后,财政部门必须采取措施,对财政资金进行跟踪。同时,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以电函等形式及时向收款人查问资金到位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二是通过网络系统对代理银行与人民银行当日的清算票据进行及时监控,防止代理银行有关人员的舞弊行为。三是对预算单位的财务进行事后监控。
(4)对预算单位零余账户提取现金实行限额支付。对于预算单位提出的大额资金申请,财政部门要拒绝支付。如遇特殊情况确需支付大额资金,必须经财政部门、代理银行、预算单位的财务主管领导共同审定后拨付,并在拨付后备案待查。
参考文献:
1.张乃荣。2011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财政法规制度—国库集中收付制度,2011
2.金洁,杨柳。浅谈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J].沙洲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6)
3.杨萍,张治国。浅议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建立[J].南昌高专学报,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