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红叶村:土地流转,叩开现代农业之门
红叶村:土地流转,叩开现代农业之门
2月28日,记者来到东至县东流镇红叶村,发现该村很多村民们都住上了小楼房,是什么原因让一个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呢?记者走访东流镇后发现,几年来土地流转的有益探索让东流镇迎来了新面貌,走上了发展致富的高速通道。
资本下乡 村民有了双收入
“如果一家夫妻两人共有20亩地,土地流转的价格为650元一亩,那20亩地可得到13000元的租金,不种地后,他们可以外出打工或者在村里的引资企业工作,一年又可获得两万多的工资,算完这笔账后,村民们都愿意把土地拿出来。”红叶村钱寿祥书记向记者算了土地流转后的好处,“现在很多村民在村里的引资企业打工,每人每天可领取80元-100元的工资。”在总面积340亩麒麟西瓜大棚的种植现场,共有70余名员工在劳作。“这些员工都是附近的农民,土地流转后就在这里打工,每天有100元的收益。”本地村民且为麒麟瓜投资者之一的程结银说。记者得知,土地流转后,村名们可以既当“地主”又当工人,还可以外出打工或者从事副业经营。
返乡创业 土地流转圆了农民创业梦
2011年,吴安从杭州回到东流镇开始创业,当年在红叶村承包了50亩的土地,从事蔬菜种植。“以前我是在杭州郊区租地种菜,那儿的租金较贵,而且在外工作没有归属感,就回到红叶村了。”正在大棚里劳作的吴安笑着告诉记者,“这些土地是我自己从亲戚邻居家流转过来的,邻居们把土地租给我之后,可以到我田地里工作,我给他们开工资。”现在,吴安已经住上了三层小楼房,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目前的大棚面积近100亩,主要种植西红柿、黄瓜、辣椒、茄子、豆角、芹菜、蔬菜等市场前景好、销路广的蔬菜。一年种植三季,一季总产量10万多斤,亩产2000斤,直接经济收入15万元,亩产纯收入1.5万元。”为了帮助吴安这样的种植大户销售蔬菜,县农委还在东至县城为他们免费提供了12平米的门面房。“今年我想借助村里土地流转的机会扩大自己的种植面积,更好的带领大伙致富。”吴安表示。
转活经济 未来几年流转将加速
“浙商接受了我的提议,选择在东流镇红叶村投资现代农业,主要是因为东流镇的农业政策落实到位,而且这边土地平整,各项农业基础设施配套条件较好。为了方便我们生产,红叶镇还重修了公路。”麒麟西瓜投资者之一的程结银告诉记者,“东流镇周边连接九江、南昌、浙江、南京等城市,有利于农产品销售。”土地流转后,东流镇的农业生产方式更加多样化,许多外地商人开始准备前来投资发展农业经济。
“前几天,有一个北京商户想在东流镇投资种植香米,现在还在商谈中。”东流镇焦士清镇长告诉记者,“麒麟西瓜、陶公菊、香米、草莓、野葫芦„„这些品牌走出去后,村民们的收入更会增加。”今年,东流镇将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力争流转土地1000亩,发展特色农业500亩,努力实现“一村一品”、“一村一景”,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来源:九华晨刊第2版)
第二篇:勤奋、叩开成功之门
勤奋、叩开成功之门
成功,是人人都向往的,然而,当我们伸手想要叩开成功的大门时,成功之门却总在虚无缥缈间。于是,我们疑惑不解,到底用一把什么样的钥匙才能叩开成功的大门?
回答很简单:勤奋。
达、芬奇,文艺复兴时期光环所环绕的人,即使在500年后的今天,他那卓越的艺术成就也不曾褪色。可谁又曾看到,蒙娜丽莎虚无缥缈的微笑下是一千幅画鸡蛋的纸稿和日以夜继的勤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成功的背后是持之以恒的勤奋苦练。即使成功的光环遮住了勤奋,但唯有勤奋才能叩开成功的大门。
方仲永,历史上一闪而过的流星,他为什么没有叩开成功的大门得到的是世人的惋惜声?上天赋予的聪明才智,本应有所作为,而究竟是什么让他错过了成功?因为他缺失了后天勤学苦练、可见,徒有高智慧
而不勤奋的人,也无法到达成功的彼岸。
历史上有一个不可忽略的人物——毛泽东。他唤醒了沉睡的中国,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崭新而光明的社会。作为一个军事家,他运筹帷幄,用兵如神,叱咤风云,当我们在仰慕他指点江山的雄壮身影时,更不应该忽略了被他翻烂了的兵书。因此我不禁想起了华罗庚说过的一句话: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世界上没有人天生而来就是天才。那么怎样才能成为天才?我认为终身勤奋苦学终成天才,勤奋之人的汗水不会白流,勤奋之人终会得到令人瞩目的成功果实。的确,不经一凡寒彻骨,哪来梅花扑鼻香?
同学们,让我们用自己的双手,自己的勤奋,去叩开成功的大门。
张家口、宣化,第9中学初二:吴迪
第三篇:巧设导入环节 叩开课堂教学之门文档
巧设导入环节 叩开课堂教学之门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导入环节的设计
宿城区耿车中心小学 尹金巧
内容摘要:
本文从课堂教学的开始--导入环节的设计谈起,结合实例重点分析它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作用以及该如何巧妙设计,从而实现激发兴趣、穿针引线、突破三维、提高效率的真正目的。
关键词:
导入环节
作用
设计
正 文:
俗语说“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一篇好的文章有一个好的开头往往能引人入胜,让读者渐入佳境;一场美妙的音乐会,那第一首曲子势必会给听众心灵上的震颤;那奥运会上的首枚金牌势必会鼓舞士气,激励斗志,争取更大胜利;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多少都与好的开始有关。同样如此,一堂好课的开始--导入,就显得尤为重要。他或可激发情趣、开启思维,或可调节气氛、引入情境。用得好,可起到先声夺人、耳目一新的效果。其作用可见一斑:
一、调节情趣,汇聚精力。
一节好课,学生的学习情趣、情绪是很重要的。教师精心设计的导入环节可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个简单的设疑,也许可以激起千层浪;一个精心设计的教学情境,也许会让课堂一波三折;一个预设的意境,也许会置学生与风头浪尖……犹如强磁一般牢牢抓住学生以及听课老师的心,从而叩开知识殿堂之门。
时间较长,主次不明,与课堂教学脱节。要抓住中心句,主要内容,展开思路设计导入。导入的设计是为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而服务的,最终要解决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再如,六年级下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我在设计导入的的时候就采用了刘倩倩所写的一首诗《你别问,这是为什么》。连续多个的“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吊足了学生的胃口,最后点出了卖火柴的那位小女孩,从而揭示课题。前后耗时不到五分钟,切不可时间缠绕太长,点到即止。
第二,含蓄生动,重在启发。
不管是何种形式的导入环节设计,都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和写文章一样,文章的血肉要为中心主干而服务,这样人物才能更加丰满,事件才能更真实可信,玲珑有致。也就是说,导入环节的设计要根据教学目标而定,要为三维目标而服务,要为教学而服务,要启而有发,要围绕教学重点、难点来设疑,不能离开主题;导入环节的设计要有梯度,不能让学生感到面前有座大山而不可逾越。还要含蓄有味,生动活泼。如在教学《老人与海鸥》一课时,教师可用一个课前精心设计的有关吴庆恒老人的故事,用生动的语言介绍那海鸥老人,必定会激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再如,在教学《伯牙绝弦》一课时,教师用富有磁性的朗诵关于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的诗文,宋代王安石的《伯牙》、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效果可想而知。教学四年级课文《将心比心》时,正值学校搞特色教育“学国学经典,传民族精粹”。学生大背特背《三字经》和《千字文》以及其他的国学经典。抓住这一点,师生同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用经典含蓄的并有深刻意义的名言典故引入新课,奠定思想基调,醍醐灌顶。
第三,激发兴趣,唤起欲望。
歌德曾经说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导入环节的设计在简炼概括的同时,还要尽可能巧妙有趣。一个故事,一个谜语,一个笑话,唱一首歌曲,听一曲音乐,引入典故等等,都能激发兴趣,唤起学
第六,师生互动,创设灵动课堂。
其实教师在设计教学导入环节时,不仅仅要结合教材和课程资源有创意的设计,往往还需要学生的配合,形成师生互动。这也正符合教师在备课时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一年级的课文《蘑菇该奖给谁》,我就和学生戴上头饰扮起了小黑兔和小白兔,蹦蹦跳跳的进了课堂,学生的目光一瞬间全集中在了我这儿,欣赏着我的表演,并勇敢地对我进行评价。就这样一堂生动有趣的课就开始了,学生学起来有兴趣,知识掌握牢固。师生互动,课堂也由沉闷转为活力四射。
总之,巧妙设计的导入环节犹如一把心灵的钥匙打开的不仅仅是知识殿堂之门,更是学生的心灵之门。就让我们精心设计每一堂课,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加富有魅力。
第四篇:创新土地流转模式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创新土地流转模式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与建议
8月中旬,天长政协经济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对该市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进行了调研,并赴全椒县考察学习。调研组通过研讨,对如何加快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实现农业产业规模经营,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一、土地流转的现状及特点
近年来,天长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土地流转工作,通过成立组织出台政策,建立机制,培育典型和开展农村土地流转专题宣传月等一系列活动,有力推动了农村土地流转规范健康有序发展。
截止2010年6月底,全市共流转土地8.58万亩,占全市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的10%,其中近二年流转的土地占总数的80%以上。
调查表明:天长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土地转包;二是土地出租;三是土地入股。除此以外,还有土地转让、土地互换等其它形式。
该市土地流转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流转形式多样化。农村土地流转的形式已由过去农户之间的转包为主,逐渐转变为转包、互换、出租、转让等多种形式并存,流转形式多样化趋势明显。在全市流转的8.58万亩土地中,转包、出租、入股、转让、互换五种形式都有,其中转包、出租和入股共8.17万亩,占95.2%,成为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形式。二是流转主体多元化。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土地流转已不仅仅局限于农户之间,种养大户、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已经全面参与,使农村土地流转主体趋于多元化。据统计,目前流入种养大户的土地有3.57万亩,占流转面积的41.6%;流入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有2.05万亩,占23.9%,流入到农业龙头企业的有0.35万亩,占4.1%。三是流转面积规模化。土地流转由以前的分散零星流转开始转向规模集中连片流转。据调查,全市涌现出以合作社、种植大户、龙头企业等为主体的100亩以上种养殖大户17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接土地流转的有17家,流转面积2.05万亩,仁和集镇的芦龙农事服务合作社、金集镇的益民新型农业合作社流转土地近3000亩,种植大户承接流转的有159人,面积3.57万亩。承接流转面积100亩以上的有6.5万多亩,占总流转面积的76%,其中500亩以上流转的达到33957亩,占总流转面积的40%左右。仁和集镇的宣有林、冶山镇的张献国流转土地超过5000亩。四是流转程序规范化。通过完善制度、开展培训、加强宣传、搭建平台等一系列措施,土地流转程序进一步得到规范,基本做到土地流入流出有申请、村组有审核、市镇有备案。据统计,2009年全天长市共签订土地流转合同3946份,合同面积达47260亩,占2009年总流转面积的83%,基本上采用了统一提供的规范性文本,土地经营权证、流转合同都在镇土地流转中心备案存档。五是流转服务组织化。随着市、镇、村三级管理服务网络体系的建立,天长市土地流转已经开始由自发、口头形式向规范化、组织化发展。目前,该市成立了以市委副书记刘荣祥同志为组长的农村土地流转工作领导组,挂牌成立了农村土地流转交易服务中心。15个镇(街道)都成立工作领导组、土地流转中心和管理办公室,各镇行政服务大厅增设了服务窗口,各村(社区)都配备了土地流转信息员。据统计,三级农村土地流转管理人员已经达到260多人。
二、土地流转的成效及存在问题
1、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实行农村土地适度规模流转后,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增加了土地种植面积。仁和集镇芦龙农事合作服务社集中流转土地近3000亩,通过小田改大田等措施对部分土地进行整治,增加了耕地面积近25%。
2、促进了农业规模经营。开展农村土地流转,满足了一部分有技术特长、有资金实力、有经营管理能力的专业大户集约经营土地的愿望,实现了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使土地经营权向专业大户、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集聚,扩大了规模经营面积,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基地。大通镇的项永祥户原是跑运输的,积累资金后,通过参与土地流转,建成了我市新兴的蔬菜规模生产基地。冶山镇张献国办企业有了一定的积累,便弃工从农,今年租赁流转后的土地5000多亩,除了进行水稻、玉米种植外,还引进了太空莲蓬、油桃等经济作物,引领当地农民向高效特色农业方向发展。
3、增加了农民的直接收入。天长市绝大多数土地流转费在每亩500元左右,国家有关惠农补贴仍归农民享有。因此农民把土地流出后,不但在农田方面收入有了一定的保障,而且可以安心地经工经商,或外出务工,或在本地企业就业。金集镇益民新型农业专业合作社有700多户农民入社成为社员,将2468亩承包地流转给合作社,每亩每年可得到450斤稻谷,而且还可以参加合作社的保底分红,部分农民平时也可以在合作社做工获得一定的报酬。入社社员年均增加收入4000多元,土地流转后的农民务工经商、外出打工户均增加收入5000多元。
4、培育了新的经济主体。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有实力的种养大户为主的经营主体参与土地流转的积极性高涨,土地股份合作、农事服务等合作社数量不断增加,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土地流转。永丰镇的华福昌户,2009年从市良种场流转土地504亩,与有关企业实行订单生产,一年纯收入达到30多万元。
5、加快了农村劳动力转移。通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使很多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既维护了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又解除了农民离土离乡的后顾之忧,使更多的人从事二、三产业或外出打工。据统计:全市2010年离土不离市的农业劳动力约12万人,占全市农业总劳动力的38%。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为该市的工业和服务的发展提供了人力保障,从而加快了全市工业经济和服务业的发展。
据调查,目前影响土地流转的主要问题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目前,大多数农民恋土情结较浓,加上各项农业补贴,土地收益得到提升,农民把土地看得更加珍贵。即使外出务工、经商,也舍不得将土地流转出去,从而限制和影响了土地流转。
二是个别镇村认识不到位。一些镇村干部对于通过土地流转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积极性、主动性不高。
三是流转机制不够完善。有的镇流转程序不规范,土地流转双方的管理约束机制、调解纠纷仲裁机制等不够完善。
三、加快推进土地流转的意见和建议
1、强化责任,调动镇村干部积极性。在农村土地流转的进程中,镇村干部的作用发挥非常关键。他们熟悉农户家庭现状、当地的产业特点、劳动力的流动状况、农民的思想动态,做工作的针对性强。因此,各镇(街道)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工作,把建立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促进土地经营权的有序流转作为深化农村改革,实施机制创新的重要内容来抓,列入党委、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结合当地实际,制订一些促进土地流转的措施,落实镇村干部工作责任。建议市委、市政府考虑拿出指导性计划,分解到各地并列入考核内容,对成绩突出的予以表彰奖励。
2、加强宣传,消除农民的思想顾虑。一要多渠道、全方位宣传土地流转法律法规,宣传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的典型,使土地流转的基本政策、原则、程序家喻户晓,为土地流转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政策环境。二要让广大农民充分认识到,土地不仅是就业和生存的手段,更是一笔可以利用的资产,从而提高农民群众参与土地流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要提高基层干部“以地生财”的意识,引导农民群众提高组织化程度,增强运作土地的能力,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合理、健康、有序开展。
3、强力推进,大胆创新土地流转模式。根据全市农业发展实际,大胆创新土地流转模式,最大限度提高土地利用率及产出率。一要大户示范带动。大力培育种植、养殖大户,依靠大户的示范效应,促进农村土地流转。二要合作社合力带动。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按照民主原则对土地统一管理,提高农民对土地流转的积极性。三要招商引资带动。建议将土地流转工作与招商引资工作有效对接,互为促动。要大力引进有实力的农业龙头企业到我市兴办特色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四要科研单位带动。通过实行优惠政策,鼓励市内外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租赁农民土地,建设产业生产基地和科研基地。此外要鼓励有一定规模种植和养殖的大户和合作社挂牌成立家庭农场和合作农场,为发展设施农业和高效农业创造条件,打好基础。
4、完善机制,提高土地流转服务水平。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市、镇、村三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网络,充分发挥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服务站和土地流转信息员的作用,明确专职人员,落实工作经费,做好土地流转的信息搜集发布、政策咨询服务、流转价格评估、合同审查备案和档案管理等工作。二要加快建立土地流转纠纷调处和仲裁机构,完善土地流转交易制度、纠纷调解和仲裁制度等,以解决“我想转包,谁要”和“我想承包,谁有”的土地使用供求矛盾,使土地流转进入有序的市场化轨道。
第五篇:创新土地流转机制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创新土地流转机制 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柏梁镇辖29个村、5个社区,总人口5.3万人,耕地面积6.8万亩。近年来,我们在稳定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的前提下,依托花木种植优势,以名优花木科技园区建设为契机,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机制,以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推动花木产业提档升级,实现了土地增效、农民增收、企业受益、新农村发展的“多赢”目标。目前,全镇共流转土地4.6万亩,入驻企业79家。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广泛宣传引导,营造流转氛围
土地流转的前提在于取得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为解决群众思想认识上的偏差,我们利用党员干部会、群众会、座谈会、广播会等形式,深入宣传土地流转的政策法规、目的意义、操作程序等,让群众在思想上树立“只有离开土地,才能走向富裕”的新理念。同时,积极组织镇村干部进村入户,零距离接触群众,用算帐对比的方法,让群众了解“转地不失钱、转地不失利、转地不失业”的流转效益,用典型事例和成功经验向群众宣传土地流转带来的经济效益和长远利益,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让群众从内心深处愿意流转、放心流转,为土地流转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
二、抓住关键环节,规范流转程序
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我们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抓住五个关键环节,引导群众自觉参与土地流转。一是征求民意关。土地流转前,各村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程序,深入进行民意调查,扎实开展信访评估,积极与企业、群众沟通,待形成共识后再行商定土地流转的具体事宜。二是土地整合关。由村委会牵头,组织人员对参与流转的土地实地丈量,经过公示后,在地界处设置明显标志和永久性界桩,绘制出土地现状平面图,并存档备案。三是合同签订关。先由农户与村委会签订《土地使用权流转委托书》,把土地使用权委托给村委会,再由村委会与企业签订《土地使用权流转合同书》。四是土地租金关。按照当地生产成本和效益核算,经与群众协商后,制定合理的土地流转指导价格,每四年上调5%,保证当年收益不低于物价上涨幅度,并由村委会督促企业每年按时足额支付租金,切实保障群众利益。五是遗留问题处理关。建立土地流转档案,对每宗流转出去的土地资料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