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教育中介组织研究现状及发展进路
我国教育中介组织研究现状及发展进路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教育中介组织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组织,在政府和学校之间慢慢建立完善。可以说,教育中介组织在协调政府、高校的关系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西方的教育中介组织发展的已经比较成熟,我国的教育中介组织发展起步较慢,而且在其成长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本文通过文本梳理了我国教育中介组织研究现状,总结国内该命题的研究特点,呈现的倾向,并为此类研究的未来发展提出了个人的一些看法,从而提供我国对于教育中介组织研究的发展进路。
关键词:教育中介组织;研究现状;发展进路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与完善,政府管理职能逐步转换,政府、学校、市场和个体教育消费者的关系产生了重大变革,教育中介组织作为一种新兴社会组织,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教育中介组织是构成现代教育管理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实现教育决策和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具有重要作用。教育中介组织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和方式直接的满足了民众的教育需求,对于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无疑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教育中介组织的产生与发展,在协调政府与高校之间关系的同时,在另一个层面也协调了高校与教育需求市场之间的平衡。对于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教育公平的实现,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梳理了我国教育中介组织研究现状,探讨未来我国教育中介组织发展进路,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社会价值。
一、我国对教育中介组织研究现状
(1)我国教育中介组织研究现状的辩证分析
我国学术界对于教育中介组织的研究并没有出版相关书籍,我国教育中介组织研究基本上以论文为主。笔者在CNKI中以“教育中介组织”为关键词,匹配类型为“模糊”进行检索,1979年至2010年,我国对教育中介组织的研究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文献为491篇,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为32篇,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仅为3篇。可以看出,我国对于教育中介组织的研究并不是很多,对于教育中介组织的关注度不高,学位论文更是少之又少。笔者通过阅读整理这些关于教育中介组织的研究,理出了我国教育中介组织的主要研究内容,这些内容既包括教育中介组织的涵义、特征、作用以及分类等基础研究,也包括目前我国教育中介组织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提出一些措施,另外,对于教育中介组织与政府、学校、社会的关系问题也有涉及。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对于教育中介组织的研究出现了一个很大的倾向,那就是国内学者大多倾向于对高等教育评估中介组织研究。就有关教育中介组织或机构的研究文献检索统计情况而言,在本人从“中国期刊网”1994-2010年16年检索到的公开发表的有关教育中介组织(机构)的论文中72篇,直接涉及教育评估中介组织(机构)的文章49篇,占所有检索到的关于教育中介组织(机构)文章总数的68.1%;直接涉及高等教育评估组织(机构)的文章35篇,占所有检索到的关于教育中介组织(机构)文章总数的48.1%,而占教育评估中介组织(机构)的文章总数的71.4%。可以看出,我国对于教育中介组织的研究大多数是对高等教育中介组织研究,而对于高等教育中介组织的研究中,多数学者倾向于对高等教育评价性中介组织的研究。我国教育中介组织研究者更偏爱高等教育评估中介组织的研究,这与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有密切联系,随着高等教育不断扩张,高等教育评估组织也逐渐发展起来。
(2)我国教育中介组织的研究内容综述
笔者通过阅读大量论文,归纳出我国关于教育中介组织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大类研究。一是有关教育中介组织的基础研究,二是有关教育中介组织与政府之间关系的研究,三是有教育中介组织产生的必要性的研究,四是有教育中介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的研究,五是有关治理教育中介组织问题的研究。
学者们对于教育中介组织的研究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关于教育中介组织的基础研究,基础研究包括对教育中介组织的涵义、特征、功能、类型的研究。我国对教育中介组织与政府关系的研究主要包括对政府与高校间中介性组织产生背景、中介性组织所承担的角色、教育中介组织结构与功能以及政府与高校间中介性组织的构建等方面。“如何处理好高校与政府、高校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是当今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核心问题。发展教育中介组织,不失为一种有效途径,西方教育中介组织的发展已为我们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同时,人们需求的日益多样化以及高等教育的民主化、大众化的浪潮,也是催生和发展教育中介组织的土壤。”。
我国学者对于有关教育中介组织产生的必要性的研究也是比较丰富的。传统的教育管理体制中,政府承担了咨询、评估、监督等职能,教育中介组织的建立,使得教育管理职能分离了出来由教育中介租住这样更加专业的社会组织所承担;教育中介组织的建立,对于协调政府与学校之间的关系,增强高校自主招生、自主管理、自主经营方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教育中介组织在办学资格评审,教育质量水平的评估,教育资源的分配,教育信息的传播等方面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对教育中介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的研究我国学者可谓是各抒己见。教育中介组织在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如组织架构不规范;职能定位不准确;执业队伍素质不高;服务收费不合理;法律法规不健全;教育中介业务市场缺乏竞争力等问题。
最后关于治理教育中介组织问题的研究。由于政府和社会公众认识不到位,中介组织发展缺乏激励;行政权力进入中介市场,扰乱市场秩序,影响公平竞争;政府部门的“自利”活动,监管不力,带来社会中介组织违规执业,我国教育中介组织存在的问题是不言自明的。如何解决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
二、我国教育中介组织研究的未来发展进路
教育中介组织是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转型期教育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新生事物。由于我国教育市场相对滞后于经济市场发育,以教育经营服务为主体性特征的教育中介组织的发展远远落后于时代的改革步伐。聚焦于我国教育中介组织的研究既是充实、发展教育理论需要,更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市场经济推进的现实需要。
那么中国教育中介组织的研究未来发展进路如何?
(1)加强教育中介组织研究基础研究,澄清人们对教育中介组织的误解,树立正确的教育中介组织观及其发展观。
近二十年来,伴随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以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的政府机构管理体制的改革也日渐深入,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教育投资体制等一系列的改革在不断探索中并取得积极成果,教育中介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发展。然而,相对于其他社会领域的改革,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并不够,政府的干涉在教育领域过多,使得教育体制改革并不是很成功。不得不说,政府对教育管的过死过言,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的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伴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加强教育体制的改革,政府逐步放权,进一步明确教育中介组织性质地位功能,完善教育中介组织的立法,引导大众对教育中介组织的科学认识和合理建构有一个渐变的过程。大力发展教育中介组织成为促进我国当前教育市场正常发育的重要使命。[2][1]
(2)加强教育中介组织的立法工作,明确教育中介组织研究准入制度,规范教育中介市场。
随着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占整个国民生产体系比例将不断上升,教育也作为一种服务型产业,也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国民教育需求的增加,终身学习成为潮流,教育资源的共享已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然而,如何充分满足社会各方面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激发各类教育机构持久、旺盛的活力,确保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挑战,教育中介组织在为民众提供教育服务咨询,协调政府与学校之间的关系中无疑扮演者重要角色。然而,目前我国教育中介组织的规范性、独立性及专业性都不强,这与教育中介组织在国内受重视程度不深、法律法规不够完善有很大的关系。[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依法治国是基础。因此,完善教育中介组织准入制度,规范教育中介组织市场,通过立法,保障教育中介组织的合法权利,规范教育中介组织的准入制度,从源头上对教育中介组织的行为进行规范,防范于未然,是促进其更好的发挥其监督管理作用,发挥其教育信息服务功能,从而提升教育中介组织质量的前提和保证。
(3)加强本土化研究,建立适合我国国情和教育中介组织发展规律的理论体系。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随着国内改革开放和与之相伴的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人口的跨区域流动和工业化、现代化的加速,大量中青年农村人口向非农业和城镇大规模的流动和转移,这种无序流动除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外,他们子女的教育问题也给许多以地方政府的教育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目前,我国教育中介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相比,其发展尚处于形成和起步阶段,其理论研究相对滞后,加强本土化研究,创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中介组织,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教育管理体制,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没有必要的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教育中介组织做有效的连接和有力的支撑是不行的。
参考文献:
[1]盛冰.教育中介组织:现状、问题及发展前景[J].高教探索.2002.3.[2]郭庆.中国教育中介组织研究——机构诠释与发展对策[D].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
文.2004
[3]任海,李红冠,张志超.教育中介组织的困境与发展出路研究[J].中国成人教
育.2010.15
The Educational Medi-organization’s Present Situation and Its Future Approaches
[Abstract] With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step by step, the educational medi-organization, as a new type of social organization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the graduate school has established and improved.The educational medi-organization played a major role in coordinating government and universities’ relations in a sense.In the Western countries , the educational medi-organization has been developed quickly , but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is solw.what’s more, there have been a series of problems.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reviews the research status of the educational medi-organization ,summes up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omestic studies of the proposition, shows some individual the views of the tendency of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such research, so as to provid the futhreof research approach of the educational
medi-organization.[Key words]educational medi-organization;present situation;future approach;
第二篇:我国基因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我国基因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作者:于贵穴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3年第03期
[摘要]基因产业是我国21世纪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同时又面临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本文论述了世界发达国家基因产业发展的情况、我国基因产业发展的现状,并就其发展对策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基因产业;发展对策
2000年6月26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人类基因组计划(HGP)与Celera公司的领导人在白宫的庆祝仪式上共同宣布了人类基因组框架图的完成。2001年2月又公布人类基因组图谱及初步分析结果之后,随着基因结构研究的突破,以基因功能研究为核心的“后基因组”时代也已经开始。由于基因功能研究将使生命科学成为21世纪重要的主流科学,成为新技术、新产业的基础和生长点,蕴藏着巨大的商业机会,所以世界上主要的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在积极规划,加大资金投入,争取在新兴的基因产业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因此,基因产业发展战略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而且还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
1.发达国家基因产业发展的现状
基因工程药物是基因产业应用得最成功的领域,目前已研制成功近百种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其中销售额较大的是红细胞生成素(EPO)、重组胰岛素、生长激素(rhuGH)、干扰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CSF)、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等,每种药品的年销售额高达数亿美元甚至数十亿美元,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基因产业蕴藏着巨大的商业价值,并且正在孕育成一群新兴产业,许多国家纷纷采取行动,迎接这场新兴的产业革命。
美国是应用基因技术研制新型药物的第一个国家,多数基因工程药物都首创于美国。自1982年第一个基因工程药物重组人胰岛素上市以来,截止2000年底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已经批准了116种生物技术药品和疫苗,2001年上半年FDA又批准了27种基因技术药物,目前正在临床试验的基因技术药物和疫苗有400种左右。2000年美国基因技术药物和疫苗产值超过了200亿美元。与疾病相关的基因转让、基因制药、基因信息交流等领域,每年能产生几十亿美元的利润。2001年,全球涉及基因产业研究和开发的生物技术公司有3600多家,其中美国1610家,研发费用达到400亿美元。2001年全球基因技术药品总额突破300亿美元,比1997年增加134%。
为使基因技术成为带动新经济发展的核心技术,韩国政府根据“有选择和相对集中”的原则,集中开发在世界上有竞争力的基因工程项目,并对这些项目进行集中投资。根据这项计划,科技部、农林部、产业资源部、环境部和海洋水产部等分别确定了各自的重点研究项目,其中包括人体遗传基因研究、国内植物多样性应用研究、遗传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药物的开发等。为了推进这些研究,韩国政府2001年投入资金2亿美元。
荷兰政府力举基因技术产业化,荷兰的奇尔根(Qiagen)公司是世界上基因物质如蛋白和核酸等净化剂的主要生产商,它的产品为全球大多数实验室所必备;瑞典的一家公司在生产DNA自动排序分析系统上已经成为技术领头羊,这种系统在绘制人类基因组图谱全图上将起到关键作用。
法国也不甘落后,政府在过去10年中用于基因技术的资金已经增加了10倍,达到了2001年的3亿美元,其中最典型的项目就是1998年在巴黎附近成立的号称“基因谷”的科技园区,这里聚集着法国最有潜力的新兴基因技术公司,另外20个法国城市也正仿照“基因谷”建立自己的生物科技园区。
巴西科学家已经完成了乳腺癌基因组的73万对碱基测序工作,使他们在这一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2002年有望完成一个乳腺癌肿瘤细胞的完整基因图谱。
纵观世界基因产业的发展,目前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
(1)基因工程药物。这类药物成分单
一、纯度高、副反应小,市场前景广阔。1997年全球基因技术药品市场约为128亿美元,未来市场将持续增长,年增长率超过20%,2002年全球市场将达到200亿美元左右。
(2)基因转让。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经济意义就是人类基因的解码后的商业化,现在主要的形式是基因专利的转让,其发展不可估量。1995年肥胖基因的专利转让费是2500万美元,目前的价格是7500万美元。
(3)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指将基因直接导入人体用于治疗(甚至预防)疾病,目前在遗传病、癌症、爱滋病和心血管病等领域上逐渐开展。
(4)转基因产品。现在世界上已经有不少转基因药物。克隆出“多丽羊”的英国罗斯林研究所,研制出的转基因羊乳中含有一种蛋白酶(可治疗肺气肿),每升羊乳可售6000美元。而克隆猪的出现,更是给器官移植业带来福音。“动物药厂”不仅使得产业化周期缩短,而且所费成本也大大降低。
2.我国基因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国在基因技术领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明显缩小,尤其是在基础技术和实验室阶段,某些领域已接近国外先进水平。目前我国注册的生物技术公司共有200家左右,真正涉及到基因工程技术的不到100家,其中已申报基因工程药物、并在有关部门登记立项的只有60家左右,而已取得生产基因工程药物试产或生产批文的企业已接近50家。
一批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正在从实验室研究向产业化转化,基因工程制药产业已初具规模;应用于诊断或导向药物的单抗和单抗衍生物的研究进展顺利,为下一阶段抗体产品的产业化奠定了基础;人工血液代用品已进入临床研究;疾病相关基因的定位和克隆研究获得了重大突破;体细胞克隆和遗传病的基因诊断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B型血友病、恶性肿瘤、梗塞性外周血管病等6个基因治疗方案已进入临床疗效研究阶段。
我国在开发成功的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的新药证书中,其中3种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I类新药即重组人e-1b干扰素(IFNa-1b)、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bFGF)和重组链激酶(r-sk)。世界上销售额排名前10位的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我国大部分已能生产,目前国内市场上国产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中干扰素主要用于治疗乙肝、丙肝、病毒性角膜炎、妇科病、类风湿及疱疹等。白细胞介素-2(癌症辅助治疗)、G-CSF(刺激产生白细胞)、GM-CSF(刺激产生白细胞和骨髓移植)、EPO(产生红细胞)、rhuGH(治疗矮小病)、人胰岛素、基因乙肝疫苗、口服霍乱疫苗和痢疾疫苗等也已开发成功,并获准上市或取得新药证书。
我国在研发基因治疗药物和抗血管治疗药物方面也取得了重大进展,由清华源兴开发的Ad-P53抗癌注射液已完成了临床试验,它是一种广谱、强效、无副作用的抗癌药剂(国家I类生物新药)。目前我国还有多个重大疾病生物治疗方案和治疗药物正在进行研究,如恶性脑胶质瘤多基因治疗综合方案的研究;新型HSP与抗原融合蛋白靶向性致敏、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治疗CEA阳性肿瘤的应用研究;高效表达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基因病毒系统的研制;重组腺病毒载体介导入野生型P53、GM-CSF和B7-1基因对恶性肿瘤的生物治疗;表皮生长因子(EGF)受体介导的载体系统对肝、肺癌的靶向性基因治疗临床前期的研究;人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治疗梗塞性血管病和病理性瘢痕等。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已有300多家研究单位、200多家现代医药企业、50多家开发公司从事基因的研究和开发,上市公司中有30多家企业涉及基因工程制药。目前,基因工程药物、生物疫苗、生物诊断试剂三大类的基因产品均有国内企业参与生产。
随着基因产业的飞速发展,中国的资本市场也在向基因产业倾斜,一些新型的基因产业化上市公司中,新黄浦、友好集团、华北制药及同仁堂等,都正以各种方式涉足基因计划相关领域的产业化研究和生产,2001年基因工程药物销售已达到20亿元。
虽然我国基因研究及产业化发展速度较快,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缺乏原始性创新成果,仿制产品重复生产严重:我国已产业化的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中只有3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其他均为仿制产品。目前进入临床研究的基因技术药物,大多数也是跟踪仿制国外的,真正意义上的原始性创新药物很少。由于缺乏创新药物,加之知识产权保护未能跟上,导致一些药品研制和生产的严重重复。二是科研过于前沿,科研和产业化严重脱节:我国虽然在基因研究方面已经取得很大进展,但众多的上游研究成果转化为基因技术产品的比例却很低,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上下游技术脱节,一方面我国从事基因技术开发的人员大多数是生物科学基础研究的科学家,缺乏基因技术产业化必需的生化工程专业知识,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产业化进程。另一方面,我国在下游工程设备、材料和新生产工艺研制开发等方面与世界先进
水平相差很大,下游经费投入和工程技术人才方面也亟待加强。在发达国家小试、中试、产业化之间投入的比例一般为1∶10∶100,而国内的投入比例严重失调,中试和产业化的投入远远不够,其结果造成成果转化率严重偏低。三是资金投入不足,融资结构不合理:由于基因研究与开发具有高投入、高风险和长周期等特点,前期研究和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风险来源于两点:一方面是很难保证所投入的研发资金可以回收,跟其他的高科技产业一样,投资所研发的成果未必会被市场所认可,另一方面是研发需要不断的资金投入,基因工程产业的研发成果往往是在飞跃或突破中出现的,企业要等得起。目前我国基因产业的研究和前期开发主要是依靠政府投入,财力有限。而美国基因产业的投资状况值得我们反思。根据安永国际会计公司2001年9月公布的资料,在资金短缺困扰美国许多产业的时候,基因产业的资金却很宽松,研发投资活动旺盛,财务情况处于该产业诞生近30年来最好水平,目前已有2000多家风险资本涉及基因产业,大大促进了基因产业的发展。四是基础科学薄弱,人才稀缺,专利侵权问题突出,市场陷入恶性竞争;产品生产工艺水平和经营销售手段落后。要克服这些问题其实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政府的规划和支持、基础科研投入、知识产权保护、产业化环境等众多因素。
3.我国发展基因产业的对策
(1)加快基因产业立法,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
加入WTO,我国的基因产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人体共有约3万~4万个基因,人类基因组只有一套,世界各国正投入巨资寻找基因的研究实为一场“基因抢夺战”,人类有限的基因资源正在做着一次性的分配,基因医药产业正在面临着一场圈地运动。谁占有较多的基因专利,谁就将在人类基因的商业开发方面抢得先机,获取基因效率最高和数量最多的企业,有望利用其基因专利来垄断未来基因技术和制药工业发展的市场。正如比尔·盖茨所说,下一个创造出更大财富的人将出现在基因领域。基因专利的申请已成为竞争的焦点,因为没有自己的基因专利,就不会有自己的基因产业。在美国,仅基因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一个专利,就有35亿美元的销售额。今后仿制生产国外专利保护药品将面临巨额的经济赔偿,所以我们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一是应加大对创新性、探索性和重大基础研究的投入力度,采取措施避免低水平重复研究和开发,制定特殊的减免税政策以及产品出口、收入分配、人才吸引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研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能力的基因工程产品,利用宏观杠杆使资金投向基因产业的创新性研发,从中国国情出发,加紧建立企业自主知识产权体系。二是迅速制订、出台扶持基因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政府应引导科研单位通过企业合作、国际合作,加强技术、专利转让和使用许可,用5~10年的时间,使基因产业成为我国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2)加速竞争的国际化进程,加快建立国家基因工程重大项目孵化器
基因产业研发费用高、技术门槛高、开发周期长、行业壁垒高,因此,政府可通过金融市场为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科研单位的联盟和重组提供支持。我们应组建一批以上市公司为主体的大公司、大集团,它们将通过联合、购并、重组、实现超常规的资源汇聚、资产增值和资本
扩张,形成足以与外国大公司同台竞争的实力,并在国内外两个市场上大显身手。努力构建从研究到产业化的全方位开放体系,及时跟踪和掌握世界基因工程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前沿,充分利用共享的生物信息资源,利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贸易自由化的机会,充分发挥海外基因工程技术人才的智力优势,加强国际合作,追求双赢的竞争与合作目标。在我国资本市场尚不完善的条件下,建立国家基因工程重大项目孵化器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政府应加大基因工程发展的战略布局,在基因工程技术力量比较雄厚、投资环境较好,并且具有一定产业基础的地方建立基因工程产业研发基地,形成基因工程技术产业聚集区。
(3)发挥产业比较优势,增强核心竞争能力
基因工程是21世纪的支柱产业和朝阳产业,它不仅使人类在探索自身的奥秘中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启示人类进入一个崭新的管理融合领域,而且势必产生出可以长期获取超额利润的市场机会。“十五”期间,基因工程是我国重点支持的发展项目,这将推动我国基因工程核心技术的发展。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必须把握加入WTO的发展机遇,集一些分散的资金、技术、管理和资源等要素于一体。基因产业应借助于现代化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实行技术跨越式发展战略,国家在有限的战略性领域集中力量,选择符合世界高技术产业发展方向,市场前景广阔,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国家经济发展、国家竞争力提高有重大带动作用的产业进行重点突破。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又是一个多民族的群体,拥有丰富的人群遗传资源,具有隔离人群、疾病材料丰富多样性的特点,我们可以在部分重点产品和部分重点技术领域(如功能基因组、生物芯片、中药等)实行重点突破。大力加强基因工程的科研投入和人才培养,加强国际技术交流和合作,不断进行组织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建立学习型组织,在保持现有核心能力的基础上,不断培养新的核心能力。
(4)多渠道增加基因产业投入,积极培育风险资本市场
积极探索国家、企业和社会多渠道投入基因工程研发和产业化的新机制,加强科研投入资金的管理,提高使用效率,促进科研成果的产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政府提供部分引导性资金,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承担新药研发的前期风险,吸引企业和社会资金尽可能早期介入。发挥社会各方面投资新药的积极性,多渠道增加基因产业投入,包括部门和地方政府资金、科技贷款、股票市场、海外基金等。同时还应积极培育风险资本市场,鼓励建立基因产业风险投资基金。建立政府主导、社会资本参与的基因工程产业风险投资基金,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基因工程产业风险投资基金的来源可以是政府财政预算、也可以是财政资金、国有大中型企业或商业银行的基金共同组成,基金主要用于有国际市场竞争优势的基因工程产业的贷款贴息、股份投资和融资担保,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建立有偿使用制度,使投入各方都能得到相应的收益,保证资金的滚动增值,努力拓展基因工程产业开发高风险期的资金来源,调动社会资金,支持基因产业的发展,实现资金、技术、信息和人力资源的有效整合。
参考文献:
[1] Conts Kenneth S.Focused Firms and the Incentive to Innovate(J).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tretagy, Vol.9 No.3,2000,339-362
[2] Frederick R.Appelbanm.Nature, 2001,411,385--389
[3] Luiz Antonio Joia, Measuring Intangible Corporate Assets(J),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Capital, Vol., No.1, 2000
[4] Michael E.Porter.Strategy and the Internal(M), HBR, Harvard Business Review.March 2001.[5] Pankaj Ghemawat, Fariborz Ghadar., The Dubious Logic of Global Megamergers, Havard Business Review, July-August, 2000.[6] Paul Carter.Nature.Cancer Review.2001, 1, 118-129.
第三篇:社会中介组织发展现状研究
社会中介组织发展现状研究
写这个选题的主要原因是,学习了徐顽强老师交的社会中介组织后,有很多感悟,也了解了很多自己以前都没有接触过的知识,想通过这篇论文把老师讲授的知识一点点拾起来,让自己掌握的更加牢固,同时这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希望通过写这篇论文学习更多关于社会中介组织的知识!
提纲
一社会中介组织的概念及内涵社会中介组织的定义社会中介组织的特征社会中介组织的分类
二我国社会中介组织的发展概况介绍发展背景非营利性中介组织发展情况营利性中介组织发展情况
三社会中介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四完善社会中介组织管理的若干对策
五致老师的感谢信
湖北工业大学0810541113何帆
第四篇: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现状及发展模式研究
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现状及发展模式研究
摘要:在社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人们的生活质量已经大幅度的提高,因此艺术设计的发展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我国目前的艺术设计教育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不过跟国际艺术设计教育经验相比还是有很多的不足,因此在未来的艺术教育发展过程中就应该取长补短,借鉴优秀经验,及时解决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现状中的问题,促进艺术教育的不断发展。关键词: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发展模式
前言: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由于受到了20世纪80年代引进的现代教育模式的影响,不仅取得了一定的发展,还为今后的艺术教学模式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一般的现代设计都是结合了多种元素进行发展,并且具有一定系统性,已经在传统的设计理念上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尤其是在知识经济的发展下,传统的艺术设计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因此有了新的突破。
一、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现状
在我国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市场对于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要求的质量也越来越高,这就导致高校艺术设计必须迅速发展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所以在高校中纷纷开展了艺术设计专业,培养更多的艺术设计人才为我国的艺术设计领域注入新的活力。目前很多高校开展这一专业,不仅是专门的艺术院校,包括很多的民办学校、综合性大学或者是一些独立的学院都纷纷开展了艺术设计专业,同时,随着专业课程的设置,很多学校也培养了大批的本科、硕士、博士人才,因此艺术设计专业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这也是前所未有的景象,不过随着专业的开展,很多时候也会存在问题,特别是扩大了艺术设计领域的范围之后,问题逐渐暴露出来,要想促进艺术设计的长足发展,就需要针对这些问题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解决。
二、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招生规模过大
近年来我国艺术设计类的招生达到了百万人以上,并且随着这一专业的发展,招生人数也在不断的增加,这就为高校增添了很多的生源,不过这些人才的培养需要计划,如果因为盲目的扩招,导致市场上艺术设计人才工作于求,就会导致很多毕业生无法找到本专业的工作。高校扩大艺术设计专业招生的范围,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经济效益,因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学费比较昂贵,基本都是一万五千元一年,比其他专业的学费要高出很多,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校获取了经济来源,如果是这一原因的影响,一些学校为了经济效益,还会采取降低录取标准的方式,这样就会导致艺术设计专业的生源素质参差不齐,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学质量以及毕业的就业情况。同时盲目扩大招生也直接影响着师资力量与学生培养之间的关系。
(二)教师队伍发展滞后
在艺术设计专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因为市场要求的不断提高,导致对艺术设计人才的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这就成为了学校师资力量的挑战,如果学校的教师不具备优秀的艺术设计能力,就无法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指导,因此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不够认真负责或者是由于教师队伍发展滞后就会导致学生无法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包括在后期的社会实践中由于经验不足导致很多的问题,影响着学生的就业率。再一个,如果教师还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并且不注重创新,就会导致学生学到的知识都是比较陈旧的,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教师队伍的建设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教师是指引学生成长的重要人物,所以要想培养优秀的艺术设计人才,首先要培养优秀的教师队伍,这就对学校的培养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教师队伍的建设,需要学校有目的进行规划。
三、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发展模式的研究
(一)提高招生质量
招生的质量是培养艺术设计人才的重要因素,根据艺术设计固有的特点,本身就是比较综合性的科目,因此学校在招生的时候必须注重招生的质量,尤其是要招纳一些具有艺术基础知识的学生,虽然目前很多的艺术院校招生的门槛比较低,特别是对文化课的要求不高,一般文化课只要达到一个比较低的标准就可以参与艺术考试,因此对于艺术成绩的要求就是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不过大部分的艺术院校对于艺术专业的学生考察范围不大,尤其是考察的专业知识面比较窄,这就直接造成了生源的素质不均衡,而且也无从考察学生的素质能力如何。因此在学校招生的时候,需要注意考核的内容应该是有针对性的,并且要注意学生的艺术设计水平是基于一定的基础的,这就要求在招生的时候控制好招生的质量,为今后培养艺术设计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优化艺术设计教学体系
在学校中培养艺术设计人才,主要是在教学的时候必须明确培养人才的基本目标,因为知道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就能制定合理有效的课程,在艺术设计专业的学习中,因为学生来说,除了必备的艺术设计基础,还应该具有足够的文化素养以及审美能力等,这些对于艺术设计的学习都是十分有利的。当学生做好基础的学习之后,就可以为今后的实践学习做好基础,并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学校不断的优化艺术设计教学体系,有助于学生在走向社会的时候具有足够的就业竞争力。会涉及到很多其他的因素,这就导致在培养人才的时候,需要建立一个比较科学的课程结构,并且要促进艺术设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艺术设计专业主要学习的是一些理论基础知识,同时学校也会安排一些选修课程,主要是辅助学生的进行一些文化或者是其他科目的学习。这些知识的学习都是有必要的,为了培养出综合性的人才,就应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
(三)优化学校办学层次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艺术设计在社会的推广,很多人并不是真正的了解艺术设计的内涵以及具体的作用,这就导致学校在培养艺术设计人才的时候没有明确的方向,因此直接导致人才培养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目前社会对于艺术人才的需求却非常多,尤其是需要一些高质量的艺术设计人才,各行各业的需求越来越多,这就为高校培养艺术设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必须优化办学层次,并且能够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并且提供实习的机会,帮助艺术设计的学生能够在学校中就接触一些实践活动,这样在就业的时候就会具有竞争力。学校还可以不断的完善教学设施,并且要引入更多的优质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加先进的理念,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才能不断的促进学生的成长。并且为社会和企业输送更多高质量的人才,满足市场的需求。
结论:在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理念中,不仅是要加强艺术设计人才的专业能力,还要使得这些人才能够尽可能的满足市场的需求,这就要求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进行分析和培养,将艺术设计专业中存在的问题一一解决,并且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条件进行学习,这样才能使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有更好的发展。对于培养人才的模式需要更多专业的人进行研究,学生需要吸收的新鲜的养分,特别是促进学生具备创新意识非常重要,当学生学习的艺术设计结合了现代设计理念以及自身思维能力的发展,就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并且将来可以在艺术设计领域有更高的造诣。参考文献
[1]中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和改革对策研究[J].刘雪.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33).[2]探究高校艺术设计现状与教学模式的发展[J].郭心宏.现代装饰(理论).2017(01).[3]当前艺术设计教育现状与市场需求[J].刘畅.科技创业月刊.2007(09).
第五篇: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吴斌
(河南农业大学,郑州,450002)
摘要:有机农业是我国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发展方向。我们必须认识和把握有机农业的发展趋势和内在意义,科学地分析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的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有机农业发展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S3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355(2010)04—0067—02
一、发展有机农业的意义
有机农业是遵照一定的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以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从世界范围看,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生态环境保护和安全农产品生产为主要目的有机农业在欧、美、日以及部分发展中国家得到快速发展。中国有机农业始于80年代,过去10年,中国有机农业发展迅速。从有机农业在国外国内的发展情况来看,它已经形成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而这种趋势的形成正说明了它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发展有机农业有利于恢复生态平衡
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继续通过建立和恢复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维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来加以解决,而发展有机农业正是解决生态环境恶化的最好办法。现代农业主要依靠化肥、农药的大量投入,这就使得生态系统原有的平衡被打破,而有机农业强调农业废弃物如作物秸杆,人畜粪便的综合利用,既利用了农村的废弃物,也减轻了农村废弃物不合理利用所带来的环境污染。
2、发展有机农业可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根据德国农业部的农业报告,以有机农业生产方式从事生产的农业企业的多年平均纯收入水平,无论是按单位土地利用面积、单位劳动力还是农户计算,均至少不低于以常规方式生产的同类农业企业。这主要是因为生产的购入物资成本较低。近年来国内很多单位积极开拓有机食品这一新兴环保产业,通过开发有机食品帮助部分农民脱贫致富,促进农村经济和环境的持续发展。
3、发展有机农业可增加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
我国有机农业生产基地和有机食品发展,是以市场为导向逐步发展起来,走的是产、供、销一体化的道路。邻近南京的江苏省溧水县共和乡原为贫困乡,近几年靠发展有机农业吸引了很多国内外客商到该乡投资,现在有机食品生产、加工和贸易已经初具规模,预计不用多久,该乡就将甩掉贫困乡的帽子。在我国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二、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的现状
我国的有机农业在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取得了巨大成就,比如国内也出现了一批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有机食品生产资料,比如武夷菌素(山东潍坊万胜生物农药有限公司生产)供应2008年奥运会代表团的食品安全,并且目前绝大部分有机食品已出口到了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但目前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存在较大的差距。比如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粗放的情况仍未根本改变,农业自然经济资源利用率较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较低,农业污染等问题突出。也正是这些因素导致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存在一些问题。
1、市场层面
第一、有机农业生产规模小,成本高,生产和市场需求脱节。中国有机农业生产规模普遍较
小,市场发育还不够完善,服务体系不健全,致使中国国内市场有机农产品价格偏高,影响有机农产品的普及和市场容量的扩大。目前中国有机农业主要集中在种植类产品上,多初级产品,缺少市场需求量大和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最为关注的畜牧和水产品,更缺乏有机加工品,生产结构和消费需求结构严重脱节。因而,有机农业生产必须适应市场需求,按照市场规律办事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二、市场不够规范,假冒有机产品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国内有机食品市场还处于发展初级阶段,没有形成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由于有机农产品很难直观判断其真伪,消费者消费后也难以感觉其和常规农产品的区别,这给不法商人提供了可乘之机。而市场问题对有机事业的发展来说是最为关键的问题之一,只有规范了有机产品的市场,才能防止假冒伪劣产品的出现和泛滥,也才能使消费者信任有机产品。
2、政府政策层面
第一、政府对有机农业的宣传力度不够。有机农业在中国仍然是一个新鲜事物,大多数普通消费者对有机产品缺乏了解,要使消费者广泛认识并接受有机产品还需要做大量的有机农业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消费者从直观判断上难以区分有机产品和常规产品,难免引起消费者的质疑,加上实际存在的质量隐患,使有机农业面临公信挑战。
第二、政府有机农业生产技术研究的机构及相应服务体系不健全。有机农业生产需要一整套不同于常规的生产技术作为保障,而中国有机农业生产研究和科研开发缺少项目与经费,国内专门从事有机农业科研和教学的机构较少,特别缺乏对有机农业生产技术、生产资料的研究、开发和咨询。影响有机农业持续发展和水品的提高。
第三、各级政府对开发有机农业还缺乏明确的政策、资金扶持。多数发达国家为了鼓励有机农业,制定对本国·策略2010年4月
有机农业的补贴政策,对获得认证的生产、加工企业等给予补贴,对有机农业的科研、咨询机构每年都提供相当数额的资金支持,其依据就是发展有机农业有利于生态环境。经济的发展既要靠有形手的调节又要靠无形手的调节。而就我国的有机农业发展状况来说市场和政府层面都存在一些问题,这就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三、解决我国有机农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对策有机农业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趋势使其具有现实的发展意义,而当前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对解决这些问题的路径探讨就变的十分必要。
1、根据市场导向制定正确的市场战略
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发展劳动密集型的有机农产品。面向发达国家和国内大中城市拓展有机食品市场,并开展有机食品的深加工。优先发展具有地区特色的有一定创汇基础的能形成品牌的天然食品、特色食品。采用国际标准,积极策划开发欧盟、美国和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市场。同时加大对国内消费水平较高的居住区和高档超市,以及特殊性消费集团和群体为主的国内市场的开发力度。
2、在制定有机农业的标准上要与国际接轨
建立全国统一的与国际标准一致的有机农产品基本标准,包括基地标准、生产标准、产品标准等;重点支持国内检查和认证机构的发展,把认证机构与技术指导等服务单位或机构脱离开来,鼓励国际权威检查和认证机构来华开展工作;通过国际合作逐步建立起自己独立的权威的国际承认的检查与认证机构。另外我们还要建立健全地方有机标准体系和有机认证机构。
3、政府要正确引导与扶持
要认识到我国大部分地方农业生产水平还比较落后,尤其广大从事农业生产的组织、单位及农民的生态、环保、法律意识还不够高,积极宣传开发有机食品对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意
义,扩大有机食品在市场上的影响。有机农业虽然节省了化学农药,化肥等的投入,但在生产过程中用工较多、产量较低,在生物治虫等科学管理方面投入较多,成本较高,而且从现代农业向有机农业过度的初始几年,有可能导致减产减收,降低了农业从事者的经济利益,我国应该对此进行相应经济补偿。
综上所述,为顺应有机农业的发展趋势,我们应首先了解国内外有机农业发展所取得的成果及其意义,然后探讨我国有机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这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对待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现状,对推动我国有机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春学、王玉林、李华臣:开发有机农业实现农业
可持续发展[J],垦殖与稻作,2006(2).[2]吴大付、李东方、刘大强: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现
状及对策[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35(2).[3]李祥云、王瑞英、宋朝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