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1)-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乘法
第一课时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1)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使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
3、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难点:
哪一位上的数去乘,就把积的个位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教具、学具准备:
挂图、小黑板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图,提问:从图上知道些什么?求“一共住了多少户”算式怎么列?板书:144×15=
二、尝试练习,解决问题
讲述:144×15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用竖式算一算。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了解学生做的情况,请学生板演。
同桌交流:请同桌同学把计算的过程互相说一说。
全班交流,哪位同学来说说计算的过程。
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明确:三位数乘两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方法类似,先要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乘三位数,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乘三位数,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三、巩固提高
完成“想想做做”1—4
第1题。
出示题目,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全班交流:让板演的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第2题。
出示题目,要求学生把有错的地方改正过来。
全班交流:
(1)对还是错?
(2)错在哪啦,你能分析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误吗?
第3题。
重点组织学生讨论:25×112怎样列竖式简便。一般把两位数写在下面。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明确:总价=数量×单价
第二篇: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案
灌云实验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1)
总课时数:第╳课时上课时间:2013年╳╳月╳╳日 教学内容:p.1例题,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放大,培养类比以及分析、概括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计算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光盘
教学过程:
一、交流展示
学生自己出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目,并笔算。算完后互相检查。
指名一人板演,看板书,说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主要说清楚分别要用第2个乘数的个位、十位上的数去乘)。
二、自主探索
1.出示例题图:
让学生看图后,读读题目的意思,说说怎么列式?
随学生回答板书:144×15
指出: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三、精讲点拔
1.学生自主探索:每人在本子上自己算一算,算完后和同桌交换算法,说说自己怎么算的?有问题么?
2.找几个学生的做法板演,分别说说各题错在哪里?正确的该怎么算?
[课堂中出现的问题:(1)直接一次乘。指出:乘数是两位的,要分两次乘。
(2)分别用第一个乘数三个数位上的数去乘,乘了三次。指出:一般用第二个乘数分别去乘]另外再指出:个位乘得的积末尾和个位对齐,十位乘得的积和十位对齐。
总结:(1)用两位数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依次分别去乘三位数;(2)用两位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3)把两次乘得的数加
灌云实验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起来。
四、运用提升
1.做“想想做做”第2题(做在书上)
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中很容易出错,除了上面说的错,还有哪些呢?一起看第2题:说说错在哪里?怎么改正?
特别要注意三位数中间有0时,不能漏乘;还要注意不能忘记每次计算时的进位。
2.完成第1题
让学生在作业本上写出竖式进行笔算,算完后指名说说得数。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组织学生讨论:怎样列竖式计算可以方便一些?
指出:用竖式计算类似的题目时,通过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能使笔算方便一些。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读题,指名说题意。
提问:要求算出每种水果各卖了多少元,就是要算出总价,总价是怎样计算的?(板书:数量×单价=总价)
学生列式计算,写在作业本上。
五、达标作业
补充习题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第三篇:四年级数学下册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教学反思1 苏教版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教学反思
这次是市课题揭题汇报课,自己感觉应该要像平常课一样上,所以就根据自己上课的进度选了一堂计算课,计算课教学中很难体现 我的课题《培养低段学生提数学问题的能力》,本来试教时只设计一个题目让学生根据信息提数学问题的,由于时间很匆促,加上大家都很谦虚,没有作出太大修改。只是为了更能体现我的课题内容,我把导入作了重新修改,从自己给定问题到学生从各信息中观察思考提出数学问题,并逐步解决。从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整十数口算引入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相比,算理和算法是一致的。本课教学的关键就是如何引导学生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中来。因此,本课的设计,没有孤立地看待三位数乘两位数,把教学重点放在如何让学生学会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上,而是让学生通过新旧知识的比较,帮助学生形成笔算的技能,构建知识网络。
由于对教学活动进行了精心设计和有效引导,巧用知识迁移,让学生真正经历了探索和发现的研究过程,学生参与到认知的自主构建中来,不仅会自己提出数学问题,思考问题并且学会了解决数学问题而且掌握了新知笔算方法。
自我感觉自己教学时学生掌握比我试教时有所进步,但是教学中某些环节的处理还是有待优化的。
1.时间安排上存在欠缺。原因是让学生尝试笔算时请的第一个孩子笔算过程是错误的,等教学后又请这位学生上台来订正了,而其他学生是看着她修改的,这里如果让其他孩子在下面都互相说说笔算过程。这样不仅节省时间而且人人都参与笔算方法的掌握中。还有是练习笔算时本来打算让其他学生自由上来修改并用红笔作上记号,可是我说的学生自由上来修改,都成了上来板演的孩子自己上来修改了,所以修改的地方不是很明显,而且有一个学生明明是对的,改来改去被改错了,并且很费时。如果把这里的时间省下来学生就有机会让学生在提高练习中说说思考过程了,我在学生做题时问了几个孩子是怎么想的,他们的方法很灵活,我相信他们的答案很精彩,我错过了让其它学生倾听他们精彩汇报的机会。
2.当我问到学生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时,有一学生说:4个卫星环饶地球多少分?师:一周吗?好(未作出任何其它评价)因为板书内容有效,我没有将这一学生的提问资料板在黑板上,是否会让这一学生感到失望,或许在没有板书的同时我要给这个学生作出更好的评价,以呵护她,我可以说:你真勇敢第一个提出数学问题。这样就更能培养这一孩子的学习自信了。
3.当学生估算85乘12时,生:把12估成10,等于850,应该问:你是估大了还是估小了?估小了几个几呢?而且学生计算后还得让学生对比与刚才估算的接近不,这样就能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而且更能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总之从准备上这堂课,到试教,到课后思考,自己的收获过了,只不过现在还没有专业人士指导,也不知道自己的思考是否合理,但遗憾课堂是真实的是美丽的,有了这种遗憾才能成就我下次的成功。
第四篇:四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教案
三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课本第47页的例1
【课程标准描述】
能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学习目标】
1通过对比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能理解并说出每一步算理,提高类比迁移能力。
2.掌握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和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学习难点】
理解竖式中,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积的末尾要与十位对齐的算理。
【评价活动方案】
1.通过说每一步的算理,和积的末尾要和十位对齐的道理,以及改错练习,评价目标1。
2.通过自主尝试竖式计算以及学习检测,评价目标2。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出示问题:李叔叔在哈尔滨工作,过中秋节了,他很想念家中的亲人,决定在中秋与国庆双节期间回北京老家一趟,他买了12斤月饼,每斤45元,请同学们算一算李叔叔买月饼一共花了多少钱?
(1)
引导理清题意,找出题中的已知量和所求量。
(2)根据已知量和所求量列出算式
(3)全班列式计算,然后指名板演并说说其计算过程。
12×5的积
×
0
12×4个十的积
0
提问:你是怎么计算的?
思考:这里的48是怎么得到的?为什么积的末位和十位对齐?
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乘得的数的末位和个位对齐,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乘得的数的末位和十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二、导入新知
出示问题:在回老家的时侯,李叔叔为了节约钱,决定不坐飞机,坐火车,当他到家时,他算了算,从哈尔滨到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行145千米。那你们帮李叔叔算一算从哈尔滨到北京有多少千米?
(1)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45×12)
(2)学生说说怎么计算(揭示课题,板书:三位数乘两位数)
三、自主交流,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1.估算
提问:那你认为哈尔滨距离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呢?现在同学们来估算一下。
思考:如何估算的?
教师根据回答板书估算方法。
2.笔算
(1)提问:现在我们已经估算出来了,145×12大约是在1500至1800之间,那么如何准确算出145×12的积呢?
学生在练习本上自主尝试,教师引导学生用竖式计算。
(2)学生在黑板上板书竖式计算过程,并说明计算过程。
(3)提问:第一步算什么?得数中的末位和因数中的哪一位对齐?为什么?
第二步算什么?5要和因数中的哪一位对齐?为什么?
第三步算什么?
(4)思考:为什么先用145×2,再用145×1个十,最后再把结果加起来就是145×12的积?
引导学生理解:要算12小时行的路程,可先计算2小时行的路程,然后再算10小时行的路程,最后再将两部分加起来。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算理。
(评价目标1)
145
表示什么?表示几个小时行的路程?
×
290
表示几小时行的路程?
145
1740
(5)观察45×12和145×12,比较两位数乘两位数、两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计算顺序和积的定位。
(评价目标1)
小结:先用第一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二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一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二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一个因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的积加起来。
注意:第二步个位上的0不写。
3.验算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想知道这个结果是否正确,有什么好办法?
4.巩固练习
(评价目标2)
132
176
425
×
×
×
学生练习本上完成,投影展示,集体订正。
四、仔细琢磨,细心计算,巩固新知
1.数学医院,判断正误
(评价目标1)
(幻灯片出示题目,让学生观察,找出错误的地方,并改正过来。)
2.实际应用题
(评价目标2)
某市郊外的森林公园有124公顷森林。1公顷森林一年可滞尘32吨。一天可以地下吸出85吨水。
(1)这个公园的森林一年可以滞尘多少吨?
(2)这个公园的森林一天可以地下吸出多少吨水?
利用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渗透保护森林的思想。
五、谈谈收获,归纳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竖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学习目标检测】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399×42=
538×48=
138×16=
2.星月饭店平均每天要用掉258双一次性筷子,这个饭店每个月要用掉多少双这种一次性筷子?(按31天计算)
第五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教案
第一课时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47页例1相关内容及做一做、练习八部分习题。
例1选择以简单行程问题为背景的学习情境,既体现计算是因解决问题需要而产生的,也为后面抽象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做铺垫。由于学生已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因此,例1的教学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运用已有的知识迁移得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笔算方法。教材还呈现了用计算器验算的环节,既引导学生应用多种计算技能,自主选择合适算法,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验算意识。
(二)核心能力
通过自主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能力和迁移类推、合情推理能力。
(三)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2.结合已有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经验,通过自主探索,迁移类推,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3.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学习重难点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五)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名师课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课时作业。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1.复习任务(1)口算
23×30= 47×20= 42×19≈ 58×41≈
笔算
43×26= 45×12= 457×6=
(二)课堂设计 1.复习导入
课前同学们已经完成了复习任务,请同桌交流计算的结果和计算方法。说一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怎样列竖式计算呢?每一步乘得的结果表示什么含义?
(先用第二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与第一个因数相乘,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板书:
【设计意图:由口算乘法及两位数的乘法等旧知引入,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学习做好铺垫。】
2.问题探究
(1)理解题意,引出课题
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每小时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
①同学们,题目中已知的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 ②怎样列式? 列出横式:145×12=
师:这道题与刚才笔算的题目有何不同?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③想一想,可以怎样计算?(2)合理估算
首先请大家估计一下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
(3)自主探究,明确算法
①为了计算更加准确,我们常列竖式计算。学生自主探究。
②展示学生尝试练习中的几种做法。
【设计意图:通过估算,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两位数乘法的计算经验自主学习,探索计算方法,在对话交流中不断明确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学习能力。】
③带领学生回顾计算过程并提问。
第一步先算什么?(先算2乘145得290,得数的末尾和因数的个位对齐)第二步再算什么?(再用因数十位上的1去乘145)得多少?(145个10)要和因数中的哪一位对齐?(要和因数中的十位对齐)
最后再怎样?(把两部分的积加起来,得1740)(4)对比例题,归纳法则 ①观察45×12和145×12 ②比较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顺序和积的定位。③归纳法则
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尾和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尾和第一个因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来实现知识的迁移和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5)验算
笔算正确吗?如何检查?(用计算器验算一下)提问:看一看精确值与估算值相差多少? 3.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7页做一做。①学生独立笔算。
②选择部分题说一说笔算方法。③用计算器进行检验。
④师:都是三位数乘两位数,为什么积的位数不一样呢?
引导学生发现:看最高位相乘的积,不满十,积为四位数;满十,积为五位数。注意:如果最高位不满十,但后一位需要进位,进位后也满十,积也为五位数。
(2)改错。
解析:【考查目标2】。第二部分积的末尾应与十位对齐,记得加进位数。(3)
答案:129×36=4644(元)
解析:【考查目标3】。正确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课堂总结
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都是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尾和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尾和第一个因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