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历史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导学案
知识目标:了解和掌握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基本方针、汪辜会谈及九二共识;江泽 民提出的八项主张。
能力目标:培养并锻炼学生以下能力:归纳分析的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客观评价历史现 象的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史论结合地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两岸交往信息的交流学习,认识到两岸人民血脉相连,台独分子想使台湾从中国分离出去的企图永远不会得逞,统一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从而也树立起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教学难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知识链接】
什么是一国两制?香港和澳门是何时回归祖国的?目前还有哪一地区未和大陆实现统一?
【学习过程】
一、独立试航(自主学习课文,完成基础知识,并记下发现的问题)
(一)阅读第一自然段,以时间为顺序学习总结党在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中做出过那些决
策: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明确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确立了争取用________________的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3.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又确立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大政方针。4.不久,在邓小平提出“_____________”的科学构想的基础
上,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对台基本方针。
(二)党和政府对台基本方针形成后在推进祖国大业的过程中取得显著成就是什么?带着问题
阅读第二段内容: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了“_______”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海峡两岸同胞近_______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思考:两岸为什么说是38年的隔绝状态?
(三)随着海峡两岸的交流日益密切,还有那些重要的民间活动,阅读第三段课文内容,找出
答案:1.______年台湾成立了______________会,______年祖国大陆成立了____________________
会。两岸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2.1992年,两会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成共识。
3.汪辜会谈:________年,海协会会长_______________和海基会董事长_____________
在新加坡举行会谈,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入协议,并就开展两岸经
济、科技、文化交流达成共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四)江泽民的八项主张:______年江泽民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的八项主张。这八项主张
是新时期推进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指导思想.阅读第四段课文,对八项主张的内容中的六项做到了解大意。要记住第一项“坚持
________________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二、合作探讨(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
1.台湾问题在历史上是怎样造成的?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2.课本第68页动脑筋
3.2005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把祖国大陆20多年来制定的一系列对台方针政策法律化。这是一部促进两岸关系发展、推进两岸和平统一的法律,是一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维护台海地区 和平稳定的法律,是一部符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法律。
请结合当前两岸关系,谈谈《反分裂国家法》制定的重大意义。
三、巩固小结
学习了本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惑?(注:收获可以从知识、能力和认识等多个方面谈;如果尚有疑惑,当堂互助解决)
四、达标测评(我达标,我快乐)
1.毛泽东说:“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毛泽东这段话所反映的基本思想
是()A.用武力解放台湾B.用“一国两制”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C.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D.维持台湾现状不变
2、我国形成“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是在()。
A.新中国成立后B.澳门回归后C.改革开放后D.香港回归后
3、海峡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是()。A.海峡交流基金会成立B.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成立C.汪辜会谈D.邓小平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
4.1992年,海峡交流基金会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达成的最重要的“共识”是()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B.加强两岸的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C.海峡两岸和平谈判可以分步进行D.不以政治分歧去干扰两岸经济合作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和神圣职责。两岸中国人完全可以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通过谈判解决两岸的政治分歧,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材料二近年来,“台独”分裂势力的活动不断加剧,给台海地区的和平稳定造成了严重影响,给两岸关系发展和国家统一造成了严重危害,也造成了岛内的思想混乱和政治动荡。
请回答:(1)党和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实施这一方针的前提是什么?(2)当前,海峡两岸实现统一的主要障碍是什么?(3)结合现实,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台湾问题?
五、拓展提升(关注现实,知识拓展,开阔视野,提高能力)
课本第69页活动与探究 山东潍城经济开发区中学导学案
第二篇:八年级历史下册《海峡两岸的交往》教案
八年级历史下册《海峡两岸的交往》教
案
一、程标准
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
2、了解两岸关系的历史性变化;
3、掌握两岸交往的现状;
过程与方法:
通过海峡两岸关系从隔绝到交往的变化,培养学生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台湾历史的了解,初步培养学生史论结合的能力;
通过对目前台湾局势现状了解,培养学生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树立起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难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四、前准备
教师准备:、收集相关影像资料;
2、收集台海局势的时政资料
学生准备:、根据所学知识和查阅资料,说明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
2、收集台海局势的时政资料;
3、了解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状况;
五、教学方法
教师教法:谈话法;活动法;堂讨论法;
学生学法:探究式学习;学会史论结合的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导入新:、时事报道:台海局势
2、谈古论今: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影像资料:了解两岸关系的变迁小组合作理清线索:按时间顺序勾勒出党和政府对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变迁;
二、日益密切的交往
谈谈你所知道的两岸交往的现状;
影像资料:反对台独、争取统一
第三篇:八年级历史导学案1.2课
第一课 鸦片战争
课型:新授
使用时间:9月6日 编写人:
审核人: 温馨寄语:不劳无获。使用说明
1.自学P2-6内容,将学习目标中的词汇、句型在书中用彩笔标出。2.参考“知识链接”,结合自己的参考书,预习新课,整理笔记。
学习目标
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认识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学习重难点:鸦片战争的发生及影响。
学法指导: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掌握相关知识。知识链接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1、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2、林则徐在道光帝的支持下于1839年在广州虎门销烟。
3、虎门销烟的作用或影响: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取得胜利的林则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鸦片战争的爆发: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州海面,进行侵略,鸦片战争爆发。
2、道光帝派琦善与英军谈判。3、1841年1月英军占领香港岛
4、虎门关天培牺牲。
5、《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内容。
二、合作探究
1.中英《南京条约》
2.结合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请你分析一下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
四、巩固练习:
1.回答:《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内容。
2.结合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请你分析一下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
五、课堂检测:
练习:鸦片战争爆发后,1841—1842英军的进军路线是()A 香港-广州-厦门-定海-吴淞-南京 B广州-厦门-定海-大沽-天津-南京
C香港-广州-台湾-厦门-宁波-南京
六、课后反思:
在这部分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惑?你做的比较好的方面和不足之处有哪些?请写在下面:
第二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课型:新授
使用时间:9月8日 温馨寄语: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使用说明
1.自学P7-10内容,将学习目标中问题用彩笔标出。
2.参考“知识链接”,结合自己的参考书,预习新课,整理笔记。
3.先独立完成导学案,然后将疑难问题在组内集中讨论,红笔纠错、标重点。学习目标
1.基础知识:火烧圆明园,俄国侵占中国大片领土,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2.能力培养: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分析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与落后与它们的命运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大发愤学习,努力奋斗。通过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史实进行中国人民一贯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和光荣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学习重难点:1.发生的原因及背景。
2.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
学法指导: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掌握相关知识。
知识链接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占领圆明园。联军司令部下令,官兵可以自由抢劫三天。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拿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一个名为赫里斯的英国军官,第一次抢到一个缕金花盆,盆中栽着一株高1英尺的黄金树,树上挂着以红玉为核心的蓝宝石果子。他将这个金花盆和其他宝物,装了七大筐,归为己有。第二次,他又抢到一座7英尺高的金塔和大批宝物。10月11日,英国侵略者又组织了一支1200名骑兵和一个步兵团的庞大抢劫队,再次洗劫圆明园。10月18日清晨,英国骑兵团 3 500人,开进圆明园,手执火把,到处纵火。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严重的后果,战后人民反抗清朝统治的斗争风起云涌。最有影响的是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它首义在什么地方?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
二、合作探究
1.太平军是怎样抗击中外反动势力的?
2.1864年,天京陷落,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却被镇压下去了。这是为什么?
三、课堂小结
你能从总结出重要问题吗?试试看!
四、巩固练习:选择
1.参与了两次鸦片战争的西方列强是【
】
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日本
2.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历时150年才完全建成,却在侵略者的一把大火中被烧毁,给中华民族造成了巨大创伤。圆明园被烧毁是在【
】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3.法国文学家雨果曾愤怒地谴责道:“两个强盗走进圆明园,一个抢了东西,一个放了火„„”这两个“强盗”是【
】 A.英国和美国
B.美国和俄国 C.法国和俄国
D.英国和法国
五、课堂检测:
1.清朝因其版图形似枫叶而得名“枫叶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蚕食这片“枫叶”的国家中获得领土最多的是【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俄国
2.沙俄和美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充当的角色是【
】 A.战争的直接策划者
B.战争的直接发动者
C.英法侵略者的帮凶
D.英法和清政府之间的调停人 3.中国近代史上割地最多的不平等条约是【
】 A.中俄《瑷珲条约》
B.中美《望厦条约》
C.《天津条约》
D.中英《北京条约》
4.1853年太平天国改南京为天京,定为都城,这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
】 A.开始兴起
B.正式建立与清朝对峙的农民政权 C.进入全盛时期
D.开始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斗争
六、课后反思:
在这部分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惑?你做的比较好的方面和不足之处有哪些?请写在下面:
六、课后反思:
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以及疑惑?你做的比较好的方面,或者不足之处有哪些?请写在下面:
第四篇:八年级历史导学案2课
第2课 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编写人:东溪中学 崔素芳龙华武李兴春
班级小组姓名
一、抗美援朝战争
1、中国人民为巩固人民民主政权进了怎样艰苦的斗争?
2、我国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的时间和司令员名字分别是?
4、抗美援朝胜利的标志是什么?抗美援朝胜利有何意义?
5、简述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人物的事迹?
二、土地改革运动
1、土地改革运动开始的时间和结束时间是什么?
2、土地改革时颁布了一部什么?有哪些主要规定?
3、土地改革完成有何历史意义?
三、镇压反革命运动
1、镇压反革命运动开始的时间是什么?(1950年10月)
2、为了镇压反革命政府颁布了什么条例?
评价签字
【问题探究】
1、我国为什么要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
2、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几乎是同时开展,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目标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抗日战争中,曾指挥过百团大战沉重打击日寇,建国后又作为司令员亲率大军开赴朝鲜战场抗击美帝的是()
A.林彪B.彭德怀C.刘伯承D.陈毅
2.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中写道:“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作者称
赞的是()
A.抗日军民B.解放军战士C.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D.朝鲜军民
3.“飞身堵枪眼”、舍死忘生夺胜利的战斗英雄黄继光牺牲在()
A.北伐战争中B.抗日战争C.解放战争中D.抗美援朝战争中
4.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签订的地点在()
A.汉城B.平壤C.仁川D.板门店
5.彻底废除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剥削土地制度的是()
A.全国解放B.镇压反革命C.土地改革D.抗美援朝
6.彭德怀在一篇报告中指出:“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
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其中“它”是指
A.抗日战争的胜利B.解放战争的胜利
C.抗美援朝的胜利D.镇压反革命的胜利
7.新中国建立之初,进行的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和土地改革三大运动的共同作用是()
A.消灭了地主阶级B.基本上肃清了国内外反动势力
C.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D.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二、非选择题
8.阅读下列材料:
“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
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毛泽东
请回答:(1)材料反映的是哪次战争之前毛泽东的观点?
(2)利用材料原文,说明中国本次出兵的原因。
(3)中国这次出兵,结果如何?
9.忠县某初级中学八年级二班同学准备在2010年7月举办一次纪念我国抗美援朝战争胜利57周年英雄人物图片展。该班史不识、卜懂史同学预先提供了下列几幅参展英雄人物的图片:
A.黄继光图B.雷锋图C.邱少云图D.邓稼先图
(1)上述人物图片中,哪几幅才是真正的抗美援朝的战斗英雄 ?
(2)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什么精神?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①该材料选自什么文件?发表于何时?
②利用材料内容,说明本次土地改革的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
三、拓展探究题
11.(1)看电影
观看《上甘岭》、《英雄儿女》等介绍抗美援朝战争的电影,在看这些影片的过程中,感受志愿军战士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写一篇观后感,谈一谈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
(2)朗诵会
朗诵《谁是最可爱的人》等歌颂中国人民志愿军英雄事迹的文学作品。
(3)故事会
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的故事,增强爱国情感和立志为祖国奋发学习的信念。搜集有关土地改革的小说和影视作品,如《暴风骤雨》、《大阳照在桑干河上》、《创业史》等,选取其中某些片段在班级里交流。
参考答案:
1.B 2.C 3.D 4.D 5.C 6.C 7.C
8.(1)抗美援朝(2)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3)迫使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中国人民取得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
9.(1)A、黄继光 C、邱少云(2)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作战勇敢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10.(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年(2)到1952年冬,除少数民族地区和台湾省外,全国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使新解放区的3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从而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11.提示: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英雄观,不同的理想。战争年代造就革命英雄,和平年代同样人才辈出。
第五篇:八年级历史下册《海峡两岸的交往》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海峡两岸的交往》教
案新人教版
【程标准】
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材分析】
本位于《中国历史》八年级下P6——69,建国初,中国人民解放军已做好了解放台湾的准备。抗美援朝战争爆发,美帝国主义将第七舰队开到我国台湾海峡,阻止我国解放台湾。随着时代的变化,20世纪0年代中期,党和政府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又根据国际国内的新形势,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从此,以这一方针为指导解决台湾问题。“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制定、“两会”达成的“九二共识”、江泽民关于发展两岸关系八项主张的提出等,都是这一大政方针的具体产物。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台湾问题是再熟悉不过的了,但是,要让他们完整地说出台湾问题的由来已久,以及我国的对台政策,他们又不能说完整。江泽民同志在中共十六大报告里进一步指出,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都可以谈。这样的统一,较之中国古代史上所讲的统一,较之中国近代史上所讲的统一,较之当今世界上统一的国家,都有明显不同,对于初二学生来说,较难理解。正因为如此,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是前无古人、现无成例的一项极富挑战性、开创性的伟业。本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提供新中国成立后,各个不同时段国内国际形势变化的较为典型的材料,引导学生解读教材所述党和政府对解决台湾问题一以贯之、又有较大发展变化的方针、主张。这样处理教材,比较有利于前述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本通过听歌曲、看录像、读文使学生了解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汪辜会谈”及“九二共识”;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海峡两岸交往概况。过程与方法:
通过海峡两岸关系从隔绝到交往日益密切的变化,培养学生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这一史实,使学生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培养学生客观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台湾同胞回大陆探亲拜祖的感人场景,使学生认识到血浓于水,台独分子想使台湾从中国分离出去的图谋永远不会得逞,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树立起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重点】
本的重点: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教学难点】
本的难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教学过程:
步骤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新
播放《七子之歌台湾》,学生听歌曲。引出“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这一问题。播放《台湾风光》录像片,导入新。
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进一步去探究。
学习
新
推
进
祖
国
统一
大
业
教师设问:
台湾问题在历史上是怎样造成的?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6——66,深入探究学习,了解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汪辜会谈”及“九二共识”、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胡锦涛十七大讲话等我国一贯的对台政策。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自建国到如今的我国对台政策。
播放“199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演习”,让学生了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一贯政策,不排除武力解决台湾问题。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以及探究问题的能力。
加深学生对前面学习的理解。
日
益
密
切
的 交
往
出示于右任的《望大陆》诗,设问:
诗中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播放录像《罗青长谈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让学生了解大陆和台湾早就有和谈的意向。
出示一组大陆和台湾交往的图片,播放“大陆与台湾直航”新闻。
动脑筋:
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迅速发展的基础是什么?
创设情境,引出台湾人对祖国大陆的思念之情。
使学生认识到血浓于水,台独分子想使台湾从中国分离出去的图谋永远不会得逞,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树立起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培养学生全面看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
探索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我们成功解决了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正在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继续奋斗。你认为当前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培养学生团体合作能力和联系现实的能力。
板书
设计
第13
海峡两岸的交往
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毛泽东:武力解放——和平解放
“三不”——探亲、经济文化交流
邓小平:一国两制
两会:海峡交流基金会、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九二共识”
江泽民:八项主张
胡锦涛:四点意见、《反国家分裂法》
二、日益密切的交往
目前:实现直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