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先教育3

时间:2019-05-13 22:49: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保先教育3》,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保先教育3》。

第一篇:保先教育3

第143期

中共中卫市委开展保持共产党员

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2005年4月19日

扎扎实实开展“五个一”帮扶活动

中卫市700余党员领导干部扑下身子为民办实事

2005年4月1日对永康镇丰台村广大村民来说是一个大喜的日子。这天,中卫市水务局党委书记穆俊强带领局机关党员干部到该村现场办公,局机关投资2万元,帮助该村建村部办公用房13间,建苹果库10间,局机关党员帮助结对农户落实压砂西瓜50亩,苜蓿11亩,提供就业信息输出劳务4人,1

新开豆腐坊、发展养殖6户。为解决该村苹果树品种单一,品

质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的问题,从陕西调进优良苹果接穗种

条2000个,为15个党员户解决了品种改良问题。这只是中卫

市党员领导干部大力开展“五个一”帮扶活动,为基层群众办

实事的一个缩影。

为了扎实推进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切实解决群

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确保活动真正取得实效,中卫市委、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切实转变作风解决实际问题的八条规

定》,要求全市700余名副科级以上党员领导每人帮扶一个蔬

菜大棚,包10亩压砂西瓜保苗,包扶一名贫困学生入学,包

输出一名劳务人员,同时,市级领导干部再帮扶一个招商引资

项目。为了扎扎实实抓好这项工作,市委将市直各部门副科级

以上领导干部(含所有市级党员领导干部、正副处级、正副科

级党员干部)每人的任务,定向分解到镇(乡)和学校(教办),各单位也指定专人负责,进行对口联系,将帮扶的农户和学生

落实到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人头上。

中卫市财政局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说:“保持共产党员先进

性教育活动就是为老百姓办几件实实在在的好事,我们已为香

山乡购买浇西瓜的胶囊袋10个,为种植大棚农户提供资金

3000余元,担保贷款1万元。”目前,各部门都制定了相应的工作方案,正在采取有力措施认真落实帮扶任务。

报送:自治区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

室、区督导组

抄送:市委办、人大办、政府办、政协办,中宁县、海原县,市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市直各部门(单位),中央、区属有关单位、企业中卫市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2005年4月19日印发

第二篇:保先3整改措施

整 改 措 施

通过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活动,对照党章和民主评议中同志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经过检查和反省,使自己更清楚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制定如下整改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

通过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提高对党的宗旨和党在现阶段思想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深刻理解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与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关系,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责任感,注意对个人思想意识、党性和素质的提高。

2、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学习是人生的第一要务。在革命战争年代,对于一个统兵者的要求是智勇双全,如果有勇无谋必然要吃败仗。在和平年代,能力低下就必然政绩平平,或者造成损失,失去威信。新的历史时期,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加强、水平不断提高,靠的就是共产党员过硬的素质。因此我要根据工作需要,加强学习有关政策、法规、规定,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胜任本职工作的能力,提高办事能力和办事效率。

3、积极发挥党员的表率作用。

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克己奉公,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解放思想、勇于开拓,坚定地站在改革的前列。在遇到困难时,不悲观失望,不怨天尤人,同群众一起,迎难而上,做改革开放的促进派和发展生产力的带头人。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努力创造一流的业绩。艰苦奋斗,发扬传统,身体力行共产主义道德。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带头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以良好的形象影响社会,逐步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

4.尽最大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立足当前,立足岗位,从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地做好本职工作。努力克服消极思想和模糊认识造成的各种束缚,根据个人具体情况和自身工作特点,努力完善和提高工作效率,脚踏实地的投入工作。精于自己的工作,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踏踏实实的业绩,体现当代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通过查找存在的问题,细化改进纠正的办法措施,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以新的境界,新的风貌,新的标准,新的作为,弘扬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把党的意志转化为自身的实际行动,用自身的努力去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Xxxxxx

2005年10月11日

第三篇:保先教育10

第157期

中共中卫市委开展保持共产党员

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2005年4月27日

中卫市邮政局开展向康富同志学习活动

为了深化先进性教育活动,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教育人、鼓舞人。分析评议阶段,中卫市邮政局在全局范围内开展向康富同志学习活动。

康富是中宁县邮政局一名普通的乡邮投递员,作为一名邮政劳务工、入党积极分子,康富同志默默无闻、认认真真地在投递岗位上一干就是八年,在乡村邮路上,行程数万公里,送出的信件、报刊或代发的信件、包裹难以计数。康富同志连续 1

六年受到区、市、县邮政系统及地方政府的表彰奖励,先后被

评为“优秀工作者”、“服务标兵”,2002年荣获共青团中央、国家邮政局联合授予的“全国百优青年乡村投递员”光荣称号,2004年荣获区邮政局授予的“十大服务标兵”光荣称号,并

被评为中宁县委、县政府命名的“十大杰出青年”。

报送:自治区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

室、区督导组

抄送:市委办、人大办、政府办、政协办,中宁县、海原县,市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市直各部门(单

位),中央、区属有关单位、企业中卫市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2005年4月27日印发

第四篇:保先教育5

第150期

中共中卫市委开展保持共产党员

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2005年4月21日

中卫市以新举措再造经济发展新优势

近日,中卫市发改委、财政局、建设局、农牧林业局、环保局、国土局、招商局、工商局等8个政府主要职能部门的一把手到市政府大楼合署办公,这是中卫市创新经济发展环境的又一举措。

中卫建市后,城市化步伐明显加快,不少政府主要部门因拆迁而搬离了市中心,租住办公地也比较分散,群众和外来投资商办事很不方便,他们对此很有意见。为了切实解决这一问 1

题,中卫市决定,将与此相关的发改委等8个政府部门集中到

市政府大楼合署办公,并要求这些部门的一把手必须亲自处理

有关事宜,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同时还要求凡对企业

和外来客商吃拿卡要、故意刁难、拖延不办的,一经发现并调

查基本属实,是领导干部的,一律先免职,再视其情节轻重予

以纪律处分;是一般工作人员的,一律先下岗,再视其情节轻

重予以纪律处分,直至开除公职。合署办公后,办事效率明显

提高,企业发展环境进一步得到了优化,从领导干部到一般工

作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增强,群众和企业办事比

以前方便多了,大家对中卫的发展充满信心。

目前,全市项目建设成效显著,计划新上、技改、扩建、续建工业项目68个,总投资8.9亿元。主要有:美利纸业林

纸一体化30万吨涂布白卡纸、10万吨杨木化机浆、2台5万

千瓦热电机组项目;美利纸业年产9万吨铜板纸生产线项目,近期可投产;香山酒业公司枸杞文化博物中心、2万吨枸杞饮

料、3000吨枸杞发酵酒项目已开工建设;明巨公司50万吨电

石及相关化工项目一期工程3×2.1万千伏安的电石炉已建成投入生产,准备实施二期工程;创业公司与兰州炼油厂共同投

资建设6500KVA2、3号电石炉项目;宁夏宝塔集团40万吨电

石及深加工项目;大河机床公司300台数控珩磨机床项目;深

圳动部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在东园工业基地

建设的茂源通达果汁项目。

招商引资步伐加快,第一季度共签订招商引资工业项目

12个,计划总投资15.73亿元。到位资金5534万元。主要有:宁夏日盛电化公司计划投资5亿元,建设电石、烧碱、PVC

项目,一期2×16500KVA电石矿热炉建成,近日投产。创业

公司与西宁钢铁公司、浙江宁波锦盛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三家联

合投资1亿元建设年产30万吨生铁的356M3炼铁炉项目,资

金基本落实;深圳动部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

在东园工业基地建设的茂源通达果汁项目已开工;宁夏佳旺化

工冶金有限公司总投资4.8亿元电石、双氰胺项目正在办理环

评土地等手续;宁夏洪川物资有限公司投资1.12亿元钾肥、复合肥项目计划开工建设;宁夏磊鑫矿业有限公司投资1631

万元在腰岘子建铜矿湿法炼铜试验厂等项目已开工;福鑫冶金

铸锻有限责任公司投资2500万元,在常乐镇工业基地新建10

万吨铸钢项目准备近日开工。

报送:自治区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

室、区督导组

抄送:市委办、人大办、政府办、政协办,中宁县、海原县,市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市直各部门(单

位),中央、区属有关单位、企业中卫市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2005年4月21日印发

第五篇:****保先教育学习材料

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当前政治经济生活的主旋律。那么,什么是科学发展观,怎样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每个党员,每个公民都应当关心和知晓的重要内容。我们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机会,学习和宣传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理论基础、深刻内涵、精神实质,着力宣传党和政府以科学发展观

为统领,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完善民主法制建设,弘扬民族精神,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有助于我们增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有助于更好地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发挥部门和个人的作用,从而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一、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党的十六大在全面分析国际内形势的基础上,明确提出我国新世纪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特别是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这样完整地提出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确立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

(二)树立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根据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了国内外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吸收人类文明进步的新成果,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进一步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要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首先,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同时接受实践的检验。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的。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党就提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问题。1956年,毛泽东同志发表了著名的《论十大关系》,着眼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提出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观点,初步探索了符合我国情况的发展道路。党的八大在全面分析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强调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这些重大判断和指导思想是正确的,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后来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我国的发展走了弯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深刻总结了过去20多年的经验教训,果断地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邓小平同志和我们党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并提出实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发展才是硬道理”,并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和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这是对我国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一次飞跃,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明确提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正确处理现代化建设中一系列重大关系,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等重大战略,进一步丰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按照党的十六大精神,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特别是抗击非典的重要启示,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把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一起来,并强调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这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入。科学发展观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就是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

续发展,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要求,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和各项工作中。

第二,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发展观的第一意义是发展。离开发展,就无所谓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观,其根本着眼点是要用

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发展是硬道理,这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重要战略思想。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改革开放25年来,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之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我们之所以经得起国际国内各种风浪的考验,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之所以不断提高,归根到底是由于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很大进步,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今后,我们要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解决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靠发展;我们要增强国际实力,维护国家安全,要靠发展;我们要履行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责任,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立于不败之地,也要靠发展。现在世界各国都在发展,形势逼人,如果我们不加快发展,社会就会落后,甚至会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因此,我们必须始终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本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从国际情况来看,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是可以实现的;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间生产要素重组和产业转移加快,我们有可能利用有利的时机和条件加快发展。从国内情况来看,实现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也很多。我们必须十分珍惜和切实用好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这里的关键在于,发展必须有新思路,必须把握和运用现代化建设规律。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辩证地认识和处理与发展相联系的各方面重大关系,发展才能有新思路,改革才能有新突破,开放才能有新局面,也才能紧紧抓住和充分运用好战略机遇期,顺利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否则,现代化建设就难以顺利推进,甚至会走弯路。因此,我们要站在能否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实现更快更好发展的高度,来深刻认识和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

第三,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是,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并且明确提出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目标和任务。树立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到本世纪中叶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基本实现现代化,也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从我国进入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面临的矛盾和国际发展经验来看,树立科学发展观至关重要。多年来,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城乡差别、地区差距、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加,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矛盾加剧,经济增长方式落后,经济整体素质不高和竞争力不强等。这些问题必须高度重视而不可回避,必须逐步解决而不可任其发展。200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首次达到1000美元,按既定的部署和现行汇率计算,到2020年将达到人均GDP3000美元。这是整个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也是经济社会结构将发生深刻变化的重要阶段。许多国家的发展进程表明,一个国家的人均GDP从1000美元发展到4000美元期间,既是发展机遇期,也是矛盾凸显期。在这个阶段中,有可能出现两种结果:一种是搞得好,经济社会继续向前发展,顺利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另一种是搞得不好,往往出现贫富悬殊、失业人口增多,城乡和地区差距拉大、社会矛盾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导致经济社会长期徘徊不前,甚至出现社会动荡和倒退。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连续执政时间最长的政党是苏联共产党和墨西哥的革命制度党,前者是74年,后者是71年。在苏共的领导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不仅在帝国主义的封锁、包围之中得以巩固,而且二战前后综合国力迅速增强,使得苏联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强国。革命制度党执政的数十年间,墨西哥经济得到很大发展,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第三世界中的中等发达国家。上个世纪40至50年代,墨西哥经济以8的速度持续增长,被誉为“墨西哥奇迹”。然而就是这样两个老党、大党,都没能经住长期执政的考验,都丧失了执政地位,它们的教训是深刻的。从1949年新中国诞生到2003年基本实现小康水平,中国共产党执政了54周年。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正是吸取了世界上各执政党的经验和教训,增强了执政意识和忧患意识。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为我们解决前进道路上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符合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

(三)怎样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管当前,又管长远;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我们要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认真加以贯彻落实。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始终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首先是要发展经济。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2、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也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智力和必要条件。社会发展包括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也包括社会就业、社会保障、社会公正、社会秩序、社会管理等,还包括社会结构、社会领域体制和机制完善等。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精神文化、健康安全等方面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更加要求社会与经济共同发展。如果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经济也难以实现持续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各项社会事业虽然取得明显进步,但总体上看,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存在着“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注重加快社会发展。去年我国非典疫情的蔓延,集中暴露了公共卫生事业发展落后的现实问题。非典过后,中央统一安排在全国绝大多数县级以上单位设立和改善了疾病防控中心,建立健全了重大疫情防控机制,也说明了党和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社会事业的发展。

3、坚持城乡协调发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8亿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实现全面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全国的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我们党历来重视“三农”问题,但由于种种原因,城乡差距、工农差距仍呈不断扩大的趋势。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我们必须统筹城乡发展,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研究和解决“三农”问题,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

4、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发展很不平衡。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都有很大发展,但地区发展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逐步扭转地区发展逐步扩大的趋势,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不仅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根据我国当前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中央明确提出了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坚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5、坚持可持续发展。这就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弱,这是基本因素。特别是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能源、水、土地、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生态环境的形势十分严峻。高度重视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与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

6、坚持改革开放。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要求。按照“五个统筹”推进改革开放,才能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体制和机制保障,才能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才能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为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7、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体地说,就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就是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就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就是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说过,未来的新社会是“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我们从事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理所当然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以人为本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也是进一步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具体体现。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含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源于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讲话中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正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

所谓“和谐”《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配合得适当和匀称”。所谓“和谐社会”,是指社会结构均衡、社会系统良性运行、相互协调,人与人之间相互友爱、相互帮助,社会成员各尽所能、各得其所,人与自然之间协调发展的社会。所谓“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于当代中国来说,是中国特色的和谐社会,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以最广大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经济和社会、城市和乡村、东中西部不同区域、人和自然、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等关系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历史的、综合的、动态的概念,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层面的内涵:

1、人与自然的和谐。即在维护人类利益的同时,维护自然界的平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确保社会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体现在把经济开发和环境保护结合起来,树立起人和自然一体的生态理论观。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资源永续利用、环境不断改善和生态良性循环。

2、社会结构及各系统之间的和谐。包括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和谐,城乡之间的和谐,区域之间的和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间的和谐。

3、人自身的和谐。即人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态,健壮的体格。能够处理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从根本上说,人自身的和谐就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就是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和实质

和谐社会的显著特征就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诸多元素实现均衡、稳定、有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社会主义和谐应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它要求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人民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得到不断提高,形成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它要求遵循“五个统筹”的指导原则,充分考虑和兼顾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阶层、不同群众的利益、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富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把公平和正义作为核心的价值取向、团结护助、平等友爱、扶贫济危、和睦融洽的社会。公平和正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机会平等是社会公平与正义的重要体现,是实现社会和谐至关重要的条件。社会主义社会理所当然要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保证他们享有大致相同的基本发展机会,保证他们都能够接受教育,都能够进行劳动创造,都能够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参与社会生活,都能够依靠法律和制度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形成合理、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形成讲诚信、讲道德、讲法制、讲秩序的形为规范。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各阶层之间相互开放,流动机制不断完善,只要社会成员具备相应能力,就有机会按照自己意愿得到相应位置。效率和公平的关系能够得到正确处理,在经济生活中把效率放在第一位,在政治生活中和社会生活领域把公平放在第一位,形成合理、公正的社会分配结构。

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创造力得到充分激发、社会财富的创造源泉得到充分涌流、人们能够各尽其能的社会。和谐社会是一个全社会创造活力涌动的社会。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一切积极因素得到最广泛最充分的调动,各行各业人们的创造活力得到充分激发,社会的开放性和竞争的活力在政策上、制度上得到保证,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社会各个领域焕发勃勃生机,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

4、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法制健全、管理有序、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体现法制观念、法制手段的社会。在这个社会,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全民法律素质不断提高,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得以恢复和发扬,各种欺诈行为逐渐得以消除,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领域的生活得到净化。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管理社会事务。社会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不断创新,社会管理体系和政策法规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初步形成。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质。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质上就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不断得到调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基本适应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根本的是不断调整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行机制,实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和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来解释,社会就是在“和谐----不和谐----新的和谐”的动态过程中发展的。这一过程实质上就是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对生产力(经济基础)的“适应----不适应----再适应”(新的适应)的循环反复,就是社会基本矛盾不断运动的过程。

(三)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和谐社会”的提出,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认识的新发展。它表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布局已经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三位一体,提升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内的四位一体,这是我们党更加成熟的表现,也是认识上的一大飞跃。那么,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呢?党中央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建设,理论界不少有识之士也在作这方面的探讨。我认为,在提出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任务目标之后,要充分认识和分析当前社会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再用科学发展观作指导,实实在在地做好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社会事业的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二者缺一不可。

1、处理好阶级、阶层的关系。不同阶层之间的经济地位是有差别的,有的还很悬殊。差别不大是正常的,悬殊过大是危险的。高低悬殊必然带来不安宁、不和谐,因此,首要的是处理好阶级、阶层的关系,建立阶层利益的整合机制。

中国是多民族、多宗教、多党派、多阶层。概括起来,我们的社会是一个社会因素多、社会资源丰富的社会。

和谐社会是一曲交响乐。其“音符”就是社会的各个阶级、阶层。

共和国进入社会主义阶段以后,两大对立阶级不复存在了,不能再以阶级斗争为纲了,可是这决不等于没有阶级了,更不等于没有阶层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等等等等,前些年理论界作过探讨,现在比较统一的说法都不叫阶级了,叫阶层。“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社会少不了分层。当今中国有哪些阶层,尚在讨论中,不管是八个还是十个,也不管怎么称呼,总而言之,是没有人否认中国还有阶级或者阶层存在这一客观实际。

根据现代阶层理论,阶层是指按一定标准区分的社会群体。或经济标准,或政治标准,或职业标准。根据不同的理论和不同的研究目的,也有不同的划分标准和方法。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社会不同阶层在改革过程中所处的位置和扮演的角色不同,出现了分化和组合。

首先,经济体制的变革,国有企业的改革,工人阶级逐渐在分化。就连纯粹的产业工人,也因从事不同产业、如夕阳产业与高科技产业的工作,老工业基地与新兴产业基地的工作,劳动密集型产业下岗职工与知识密集型产业技术工人等,因职业性质的明显差异,其阶级归属感和阶级意识也有明显差异。万变不离其宗,不管怎么变,工人总归是工人。孙中山先生曾高呼“劳工神圣”,那么应该如何看待工人的地位呢?其次,改革开放以来,一部分农民进入了刚刚兴起的乡镇企业,转变为企业职工。还有一部分农民进入城市后,由于没有稳定职业,形成了流民性质的群体。第三,知识阶层在崛起。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战略造就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新形象与新地位,知识经济的出现又为知识分子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第四,私营个体阶层在发展壮大。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需要,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下,个体私营阶层有了较大发展,他们参与政治的愿望与兴趣越来越大。第五,企业经营管理阶层逐渐凸显出来。在计划经济社会中,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一直属于党政干部系列。但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经济建设的中心地位,使得企业管理人员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有不同阶层存在,不同阶层之间就会有矛盾,有磨擦。比如说,新的利益群体的出现,必然会使各阶层在维护自身既得利益和预期利益的过程中产生各种矛盾甚至冲突。冲突是不和谐,可是冲突能够转化为和谐。阶层矛盾普遍存在,问题是如何处理。阶层是执政党的政治资源,阶层之间的矛盾在卓越的执政党面前,是可贵的执政资源,也是考验执政能力、检验执政理念、优化执政方式的难得机遇。执政党如交响乐的指挥,指挥有方,荡气回肠。

按照和谐社会的理论,决定和谐的首要因素是财产的分配。不同阶层之间的经济地位是有差别的,有时还是悬殊的。高低悬殊必然带来不安宁、不和谐。中国目前可能有数百万人进入了富人行列,同时,中国的困难群体大约还有1.2—1.4亿人。不承认困难群体的存在,就是无视困难群体,就会导致困难群体越来越大。邓小平同志1993年说过:“少部分人获得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怎么办,必须坚持以公平和正义为核心的价值取向,建立阶层利益整合机制,调节过高收入,反对灰色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应当严格所得税征管,减少各类所得税豁免,开征遗产税。要让富人懂得,调节收入分配不公是国家的职责,抽肥补瘦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普遍做法。要让富人懂得,缩小差距以后仍然有差距,富人仍然是富人。要让富人懂得,这样做也是富人自身存在和发展的需要。美国首富比尔·盖茨近年来仅用于社会慈善事业的钱就在100亿美元以上,目前,他仍是美国首富,同时化解了很多社会矛盾。

2、从解决城乡二元结构入手优化社会结构。一方面,我国社会仍然存在显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另一方面,还存在一种潜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它由市民的关系网络构成的空间和农民的关系网络构成的空间这两部分构成。这种不合理的分布,从根本上影响着阶层间的协调和社会结构的协调和发展。

社会结构是社会和谐的保证,因此,不断完善社会结构是社会持久和谐的有力保证。中国的社会结构存在两种独立体系,一个是由市民组成的城市社会,另一个是由农民构成的农村社会,而判断处于哪种结构的依据在于持有户口的类别。这种二元社会结构以二元户籍制度为核心,包括二元就业制度、二元福利保障制度、二元教育制度、二元公共事业投入制度在内的一系列社会制度体系。这是由身份壁垒、不平等交换,城市化滞后乃至包括户口、粮食供应、住宅等组成的不平等现象。从上个世纪50年代起,国家就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和法令,在户口迁移制度、劳动用工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把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分割开来。这使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在就业和粮食供应方面存在极大差异,更为严格的还是户籍制度方面的管理,这一制度限制着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政策允许农民工进城,从事建筑、商业和其他服务业,并允许城市中的某些国有企业从农民中招收部分临时工、合同工,其他所有制企业和个体户从农村中雇工也不再受到禁止。在这一政策推动下,农村人口可以说获得了一个较为自由的活动空间,这一现象被称为“推拉现象”。也就是说,农业耕地的有限性与人口压力是迫使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的推力,而工、农之间的收入差距则成为劳动力非农业化的拉力。在这样一个双力作用下,农民纷纷涌进城市谋生,形成了我们国家这一时期的特殊现象:民工潮。

在这样一种状态下,城乡二元结构是否正在消失呢?回答是否定的。实际上我国社会现阶段正处在城乡二元结构和城市二元结构并存的尴尬境地。一方面,户籍制度仍然制约着市民和农民从出生到死亡的逐个生活境遇,另一方面,虽然国家在政策上为农民提供了非农化路径,但是农民在城市中并不存在与市民共同的机会,他们的就业,除了受自身人力资本的限制之外,还要受社会资本的限制。因为,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农民和市民一直处于一种对立状态,突出表现为市民对农民的歧视,以及农民对市民的厌恶。而这种归属的不一致在某种程度上又会使农民很难在城市空间中将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纳入市民的关系网络中去,从而很难在城市中积累自身的社会资本,也更无法利用社会资本来寻求更好的工作。于是,他们只能利用他们在家乡长期建立起来的社会资本----同乡关系、亲缘关系,在城市中求生存。这样,一方面我国社会仍然存在显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另一方面,还存在一种潜在的城市二元结构,这种显在和潜在结构的存在就是阶层关系的分布问题。这种不合理的分布,从根本上影响着阶层间的协调和社会结构的和谐发展。解决的办法,加速城市化进程,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3、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市场、政府和社会组织三者之间是互补、互动的关系,从治理国家来讲,政府是主导;从管理社会来讲,社会组织是主力。当前,社会组织应当努力克服依赖性,增强自主意识;政府应当大力扶持社会组织、伸出双手欢迎社会组织的参与。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进入转型期,中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许多引人瞩目的变化,其中之一就是出现了众多的社会组织,即非政府、非赢利性质的社团组织、行业组织、中介组织等。

人是社会化动物。尤其是现代人,无论是生理上还是智力上,都很难以个人的形式来满足需要,而只能以群体的形式来增强满足人们多种多样需要的能力和可能。因此,在社会分工基础上,把追求特定目标的人群,按一定的社会规范联合起来的社会群体不断涌现。几百年来,这类社会组织的范围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多,组织形式由初级走向高级。现在的世界上,社会组织发达的国家按人口计算平均每100人就有1个社会组织。拥有社会组织的多寡早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社会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参与社会组织的多寡也已成为衡量一个人的社会地位的尺度。中国的社团从纵向比突飞猛进,从横向比发育得还很不够。千人拥有社团数量只有法国的九十分之一。我们应当在努力建立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机制的同时,积极开展科学的社会管理。

社会组织不同于政府,不具备政府职能,可是它能起到政府起不到、也当不起的作用。政府不可能是万能的,市场也不可能是全能的,再说把市场泛化了也会带来很多弊端。比如说,买官卖官不行吧?政府组织足球联赛也不行吧?很明显,在政府和市场之外,必须有非政府组织。

我们一直说“小政府、大社会”,“大社会就是社会组织要发育起来”。“大社会”大不了,“小政府”便小不了。为什么过去政府越简越繁?为什么政府难以瘦身?为什么“吃皇粮”的那么多?就是因为社会组织不发达,政府把不该管的事也管了。因此,政府应当大力扶持社会组织发展,让社会组织为政府分担更多的社会管理任务。

4、以制度创新构建和谐社会。不论是从现实上看,还是从理论上讲,要消除社会的不和谐,关键还是要从制度入手。这里的制度既包括正式制度也包括非正式制度。正式制度是人们有意识建立起来并以正式方式加以确定的各种制度安排,非正式制度是指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步形成的习惯习俗、伦理道德、文化传统、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对人们行为产生非正式约束的规则。

“法治”在中国已不再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但要真正做到“依法治国、建立法治国家”,还得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首先,要继续推进市场经济体系的建设与完善,通过市场经济制度的根本确立,从而为国人营造自由、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真正剥离附着在每个交易主体身上的神秘外衣,使市场规律、法规充当交易竞争的裁判员。要逐步完成从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经济的转变,收缩政府权力的覆盖范围,为社会力量的发育成长提供有利的空间和养分,从而在政府与个人之间建立联系和沟通的桥梁,缓和二者的紧张状态,同时也为个人营造阻档强权侵扰的屏障。其次,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我国的民主政治制度。要将执政党的性质、地位、职能、领导方式及其与政府、立法、司法、社会民间及公民个人的关系、相关的法律责任以法律文件的形式加以明确化、制度化,使得对执政党的约束与监督落在实处,具有可操作性。还要严格界定党的政策、决定与法律的界限,使其服从法律的规则,防止其超越法律的规定,形成隐性立法。同时,应注重我国的政权建设水平,在减少政府职能的基础上,注意各级、各类权力机关之间的有效制约与平衡。

5、管理的重心转向社会管理。要发展社会管理的硬件,提高社会事业投资的比例,不仅要不断提高社会事业投资的绝对数,而且要提高社会事业投资的相对数。要制定尽可能完整的社会指标体系、人文指标体系。要把繁荣文化提到应有的高度。现代经济中的文化含量在提高,现代经济的运行常常要走文化快车道,现代文化的经济功能在增强。这既是现代经济的特征,也是现代文化的特点。现代化事业是三分建设、七分管理。管理相当重要,政府的职能不论有多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都应当是最主要的。

首先是要发展社会管理的硬件,提高社会事业投资的比例。社会事业投资要与GDP同步增长。鉴于有些社会事业过去投资较少,在一定时期内应当以较大幅度增加。要把那些建立在牺牲社会事业基础上的、破坏社会和谐的经济超常高速度降下来,用于发展社会事业。今后20年中,我国每年要投入到社会事业建设的资金大约在3000亿—3500亿元,约占GDP的2,占财政收入的10左右。在调动社会各方面投资社会事业的积极性以后,这个投资占GDP的比重还要加大。

其次,是否制定尽可能完善的社会指标体系、人文指标体系。我们在工作中不仅要关注经济指标,而且要关注社会指标、人文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当然,指标一要切合中国实际,二要与国际接轨。去年下半年,国家紧急叫停了200多个重点建设项目,其中包括大型水电建设项目,叫停的原因就是要对该项目的环保指标进行评估。

第三,要把繁荣文化提到应有的高度。文化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这已是全世界的共识。有的国家提出:“文化成了城市发展战略的轴心,经济、社会、技术和教育的战略都将越来越维系于这个文化轴心”。西班牙的巴塞罗那更是响亮提出:“城市即文化,文化即城市”。很多有名的城市、很多有名的国家,不是因为经济而出名,而是因为文化而出名,其文化的幅射力远大于经济。现在有些人是物质上的大富翁,在文化上却贫如乞丐。因此,我们要大力解放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社会和谐。

(四)构建和谐社会人人有责

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我们每个家庭都是社会的一个细胞,我们每个单位都是大社会中一个小小的群体,黑河市既是我们朝夕生活的家乡,是祖国大家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国人民期盼已久的美好愿望。和谐社会需要每个人都是一个好分子,每个家庭都是一个好细胞,每个单位都是一个好集体,每个地区都是一个繁荣兴旺的城乡。在此,我要大声疾呼:构建和谐社会要举全国之力,更要从我做起。让我们每个人都做一个与社会和谐共振的好分子;每个家庭都做一个温馨和睦的好细胞;每个单位都成为诚信友爱的好集体;携手并肩,共同把黑河建设成为美丽、富裕、和谐的美好家园,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下载保先教育3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保先教育3.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保先教育心得体会

    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通过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使全体党员真正从思想上、行动上推动、落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保先教育学习心得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决定,这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客观现实,是全党的使命,也是时代和历史重任。我们必须要在以胡锦涛......

    “保先”教育学习心得

    一、“保先”教育活动是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续。“保先”即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那么,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体现在哪里,即“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

    “保先”教育心得体会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心得体会 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全党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涉及全党,政策性强,任务繁重,意义重大。按照中央的精神,我们要切实做到把学习实践“三个代......

    保先教育工作总结

    我局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于今年元月份在局系统全面展开,局系统包括局机关、局属X个二级单位、X个支部共XX名党员全部参加了这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目前,我局......

    保先教育心得体会

    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通过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使全体党员真正从思想上、行动上推动、落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保先教育学习体会

    保先教育学习体会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八十二周年之际,胡锦涛总书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就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向全党做出了新......

    精选保先教育学习心得

    我馆进行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从1月初开展至今已有三个间了,在此期间,我们按照办公厅的统一部署,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宣传动员和学习培训活动,作为一名党员在一系列学习中确实受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