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教案4

时间:2019-05-13 22:32: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道之行也》教案4》,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道之行也》教案4》。

第一篇:《大道之行也》教案4

大道之行也

教学目标

1.翻译并背诵课文,掌握相关文言词

2.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讲授“大道”“大同”两个概念

2.指导背诵课文

教学步骤

导入

《桃花源记》给我们描述了一幅理想社会的生活图景,早在战国末年《礼记》中也有相类似的理想社会画卷。

今天,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篇《大道之行也》。

整体把握

范读课文,学生仿读并思考: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

研读理解

自由朗读,掌握文言词

知道学生翻译课文

1.自主探究理解翻译

2.小组合作学习,翻译全文

3.全班交流

探究讨论:

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什么特点?

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指导朗诵

理清文章脉络,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文章内容。本文分三层

一. 总领全文

二. 阐述大同社会基本特征

三. 总结全文

指导单独朗读,注意停顿

教师总结:

尽管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他却成为我国社会思想史上一份宝贵的财富,两千年来一直

被许多思想家追求,其思想意义极为深远

作业:

1.思考大同社会与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无相似之处?

2.背诵并默写全文

望岳

一、导入。

杜甫在25岁的时候,他父亲杜闲在山东兖州任司马,他曾借省亲之机去山东

用心爱心专心

各处游历,这首诗就是那个时期写的。我们读杜甫“安史之乱”后的诗作,往往会觉得他是个沉郁寡欢的老人;可是,读这一首感觉就全然不同,他的雄心,他的豪气都将使你感奋不已。

二、读读讲讲问问。

分两步:先通过解题使学生达到整体感知;后逐句诠释。

整体感知。问: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远有近,有虚有实。试以两句为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岱宗”两句是远望;“造化”两句是近望;“荡胸”两句是细望;“会当”两句是极望。)按:这是仇兆鳌的说法,“极望”一语,学生不易理解,无妨改为“俯视”。

逐句诠释(按:此诗非律诗,不可使用“颔联”“颈联”等名称)

“岱宗”两句。问:“夫”是个虚词,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么样)上,试比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加“夫”则惊奇、赞叹之情更明明,也更强烈。)泰山之北为故齐地,之南为故鲁地;“青”,指泰山之色,“了”,完的意思。整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无论从北或是从南看,泰山是看不完的。)诗人这样写有什么用意?(形容泰山极高极远。)

“造化”两句。问:“神秀”,指英灵之气,这是古人的说法。试联系前面一句说说这句的意思。(泰山如此高远,是天地间英灵之气聚集的结果。)“阴阳”一句又是什么意思呢?(据注释作答,再补充说明:山前为阳,日光先临,故易晓;山后为阴,日光不到,故易昏。)这是形容泰山高与天齐。

“荡胸”两句。大意已见注释。问:这两句写诗人望岳所见,试作具体描述(泰山中天门以上时有云团浮现,或高或低,故谓之“层云”;鸟亦时常出没于山谷间,须睁大眼细望才能见。)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向往之至,亟欲一登。)由引出下两句。

“会当”两句。绝顶,极顶,指玉皇顶。问:诗人此刻仍在山下,但他却能“一览(全都看到)众山小”,这说明了什么?(这是诗人神游玉皇顶之所见,故谓之虚景。)

三、总结。

杜甫一生极为坎坷,特别是在安史之乱发生以后,他四方飘泊,居无定所,在他生命的最后三年里竟至以舟为家,他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95%以上都写于这动荡不安的生活之中。读过这首诗后,你对杜甫有怎样的认识?能找到他取得如此伟大成就的原因么?

学生自由发言。

《春望》赏析

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郎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途中叛军俘获,带到长安。因他官卑职微,未被囚禁。《春望》写于次年三月。

诗的前四句写都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司马光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温公续诗话》)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创造了气氛。此联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翻跌。“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国破”之下继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料;“城春”原当为明媚之景,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先后相悖,又是一翻。明代胡震亨极赞此联说:“对偶未尝不精,而纵横变幻,尽越陈规,浓浓淡淡,动夺天巧。”《唐音癸签》卷九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一般解释是,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

诗的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城到山河,再由满城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想望亲人。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安史叛乱以来,“烽火苦教多信断”,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仍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的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啊!“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急切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极无聊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得铿锵作响,气度浑灏,因而一千二百余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而不衰。

《石壕吏》教案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

2.揭露官吏的横暴

3.同情人民的苦难

教学重、难点:

体会老妇的话对表达文章中心的作用。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背景导入,简介作者:

1.介绍背景。

2.简介作者。

二、出示教学目标:

◆ 《石壕吏》简案 ◆

三、整体感知:

1.质疑,画出难懂的句子。

2.谈谈你的初步感悟。

四、看图理解课文:

1.根据图画找出对应句。

2.有人认为老妇的话不是一口气说出来的,而是吏一步一步逼问出来的。试据此想象吏与妇对话的情景。

五、说一说:

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六、复述课文——“走进石壕村”

七、合作探究:

石壕村这户人家,留下的老翁、儿媳、幼孙三人以及

老妪的命运将会怎样呢?

八、感受今天美好生活

欣赏音乐《家和万事兴》。

第二篇:大道之行也 教案

大道之行也

知识目标 :

1.积累文言词语;

2.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背诵并默写全文。

能力目标:

1.提高朗读和背诵能力;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

3.联系实际,探求未知,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德育目标:

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教学重点:

1.要求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力求当堂背诵

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1.理解 “大道”和“大同”两个概念

2.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孔子的理想社会实现了吗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讲故事猜成语“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及猜电影名“天下无贼”,引课题。

二. 简介

《礼记》,由古体“礼”入手

三. 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听准字音,注意节奏划分)

2.出示字音 学生自由读 初步感知(前后监督)

3.找生读 其他生评价 教师指导

(第一层:首句“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天下”三句当用分列语气读。

第二层:本层全用排偶句式,共有四组,应读出层次感。有些字有统领作用,如“故人不独„„”中的“人”“使老有所终„„”中的“使”,这些字后均当作一顿。最后一组谈“货”“力”观念,此两字后亦当作一顿。读至“不必为己”,要作稍长停顿,收住这一层文字。

第三:“是故”用承上作结的语气读。“是谓大同”是全文结论,要读得字字分明、语气肯定。)

4.全班齐读

5.翻译(对照注释 如有疑难 小组讨论解答)出示ppt 关键字词

6.检测翻译情况(边译边指导朗读)

7.出示译文 自读

8.全班齐读

四. 合作探究

思考讨论:ppt出示问题

1.什么是大道,什么是大同?

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

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2.怎样实施“大道”,实现“大同”?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学生齐读第1句,速背)

3.孔子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怎样的?(用自己的话回答,在文中找出根据)

a.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b.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C.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学生齐读第二层,按照行文思路,尝试背诵。

4.提问:任何想像都是植根于现实土壤的,文中有无当时现实社会的影子?(学生思考,同桌之间交流)

明确:文尾选择一种特殊的总括方式,拿现实社会跟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这其中已经折射出现实社会的真实情形:诸多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社会变乱纷乘,动荡不安;尔虞我诈,人人自危;盗贼横行,混乱不堪。

学生齐读第三层,尝试背诵。

五. 拓展延伸

尽管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但它却成为我国社会思想史上一份宝贵财富,两千多年来一直成为许多思想家和改革家所追求的理想“桃源”。

你知道哪些历史人物为此而呼吁过,奋斗过吗?

(孟子,陶渊明,洪秀全,孙中山)

六. 思维训练

描绘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七. 总结

“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社会蓝图。在那里,人们生活着并快乐着。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二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就是这个梦,牵系着古圣先贤,牵系着时人,让我们齐心协力,为这个美好的梦的实现而加倍努力吧!

背诵

第三篇:大道之行也 教案

大道之行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相关文言词,翻译并背诵课文。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3.了解古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理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过程与方法

1.抓住“天下为公”这个关键词理清课文的层次。

2.朗读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探究创新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2.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1.(齐读《桃花源记》)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盼望自己生活在一个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没有权、利的纷争,没有名誉的搏斗,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和睦相处、各尽其责,在这样的社会里生活是快乐的,陶渊明《桃花源记》一个人人幸福快乐,个个相处融洽的理想社会。在秦汉以前我国的先哲们就已经对这样的时代进行了论述,先哲们把这样理想社会命名为——大同。今天我们就走进《礼记》中的大同社会。

2.背景资料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是儒家经典'三礼'之一,为战国至汉初期间儒家思想和礼仪论著的选编。孔子弟子、再传弟子和后学撰著,汉初戴圣编写。《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儒家学说和当时文物制度的参考书。《礼记》的语言也简洁生动,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二、朗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词句,翻译课文。

三、整体感知

1.翻译课文

2、文可分三层:

第一层:“大道之行也„„讲信修睦。”这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这一层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这一层是全文的总括语。

四、合作探究:

1.“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个人;“选贤与能”是说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担任社会职务;“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讲求诚信,远离欺诈,崇尚和睦,防止争斗。

2.那么文章中从那几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呢?

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说的是每个人都能够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责任、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是对各种年龄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适的安排。又特别提到:“鳏、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要实行生活保障,更充分体现了全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古代男耕女织,妇女在家也要从事蚕桑,这才能丰衣足食。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这就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不会将它粘为己有;“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这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全力地工作,却没有“多得”的念头。

3.如何理解大道、大同、大道之行

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

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4文中的“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 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启发学生透过“桃源”中的生活现象来认识这个社会,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小孩生活极其幸福、快乐,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由此推知鳏寡孤独者这五种人同样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五、课堂小结

1.“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社会蓝图。在那里,人们生活着并快乐着。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二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就是这个梦,牵系着古圣先贤,牵系着时人,让我们齐心协力,为这个美好的梦的实现而加倍努力吧

第四篇:大道之行也(教案)

大道之行也

教学目标:

1、翻译并背诵课文,掌握相关文言词

2、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重点难点:背诵课文,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教学内容:

导入

《桃花源记》给我们描绘出一幅理想社会的生活图景,早在战国末年《礼记》中也有相类似的理想社会的画卷。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篇《大道之行也》。

整体把握

1、范读课文

2、学生仿读并思考: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理解这两个概念是理解全文的关键。

3、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研读理解

1、自由朗读课文,掌握以下文言实词,疏通文意

a大道之行也:施行

b选贤与能:通“举”

c讲信修睦:培养

d故人不独亲其亲:故,所以。独,单独。亲,以---为亲e矜:guān老而无妻的人

f皆有所养:供养

g男有分:fèn职分,指职业

h货恶其弃于地也:憎恶

i不必藏于己:私藏

j谋闭而不兴:发生

k盗窃乱贼而不作:乱,指造反。贼,指害人。作,兴起l故外户而不闭:用门闩插门

2、指导学生翻译课文

a自主探究理解翻译

b小组合作学习,翻译全文

c全班交流

3、细读课文,探究讨论

a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

b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提示:

A在同学们各抒己见的基础上,老师可以依据课文内容作总结归纳

a人人都受到社会的关爱。全社会亲如一家,各种年龄段的人都有适当的安排,对五种人要实行生活保障,更充分体现出了社会的关爱

b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稳定的职业,有安定和睦的家庭,男耕女织,丰衣足食

c货尽其用,人尽其力。人们在共同的生产劳动中,应珍惜劳动产品,无自私自利之心,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辱。尽全力工作,没有多得的念头,更不会据为己有

B“大同”社会是夏以前的社会形态,过去有“孔子以五帝之世为大同”的说法,由此可见,“大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说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模式,孔子的原意是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孔子“大同”理想社会源于“五帝之世”同时又高于“五帝之世”。

指导诵读

1、理清文章脉胳,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文章内容。全文可分三层第一层:“……讲信修睦”这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大道之行也??总提,以下分述:天下为公;选贤任能;讲信修睦

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这一层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共有三个方面:①故人不独亲其亲;②男有分,女有养;③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为己

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这一层是全文的总

2、指名单独朗读,注意文中停顿

a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b“天下”三句用分列语气读

c“不必为己”后停顿稍长,收一层文意

d“故外户而不闭”后停顿稍长

e末句一字一顿,字字分明,语气肯定

3、朗读课文三遍,试着背诵

4、抓重点词句背诵课文

教师总结

尽管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但它却成为我国社会思想史上的一份宝贵财富,两千多年来一直成为许多思想家和改革家所追求的理想“桃源”

作业

1、思考:“大同”社会跟陶潜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之处?

2、背诵并默写全文

第五篇:《大道之行也》教案

《大道之行也》教案

设计者:08级汉语言文学二班王迪 学号:200800100142

一、课程名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教材《大道之行也》。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翻译课文并积累一些重要的文言词语。

(2)感知文意,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朗读并默写课文。

2、能力目标:

(1)重视诵读,提高朗读能力。

(2)理清文章脉络和层次,了解体会孔子大同社会思想意义。

(3)联系实际及其他作品,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3、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学习古人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三、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提高朗读能力。

2、把握“大同”社会基本特征,理解其思想意义。

四、教学难点:

1、练习作品《桃花源记》,引导学生思考,两篇文章所描绘的社会生活,有

无相似之处。

2、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孔子的社会理想实现了吗?现在的社会是大

同社会吗?”。

五、教学方法:

1、朗读感知法:任何一篇文章,学生首先要学会的是朗读,通过多次朗读才

能更好的领悟我们先人所追求的理想社会的实质。因此,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多次朗读,营造浓浓的学习氛围。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可先让学生们自主阅读,讨论交流。对于一些难

点重点,老师可以稍作点拨,从而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主导作用。

3、比较阅读法:与以前学过的《桃花源记》作比较,更好的理解文章主题实

质。

4、探究创新法:在最后设置一些开放性质的题目,引导学生放飞思想,自主

思考探究,敢于异想天开。

六、教具准备:多媒体。

七、课时安排: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习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大家对那个美妙的世界还记得吗?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渴望自己生活在一个安定和谐的社会中,没有争斗,没有纷争,每个人都相处融洽。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人就对这样的社会进行论述,并把这样的社会命名为——大同。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走进《礼记》中的大同社会。

(二)、介绍课文出处及写作背景。

1、出处: 选自《礼记·礼运》,《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礼运,《礼记》篇名,大约

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2、写作背景:本文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主旨是阐明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原文此前还有一段文字记述孔子说这番话的来由,照录如下: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参加国君在年终举行的祭典,蜡,读zhà),事毕,出游于观(读guān,宫门外两旁的台楼)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意思是鲁国已经丧失了国礼)。言偃(即子游,孔子的学生)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夏、商、周、三代的英贤),丘未之逮也(因出生晚,未能赶上)而有志焉。”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孔子是因为生活在变乱纷乘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所以有这番言论。

(三)、诵读文章,整体感知。

1、老师范读,并让学生在文中画出不认识或难懂的字词。

2、学生自读,并借助工具书、注释,初步理解文意。

3、老师重点提示一些难解、重点的字词,如下:

(1)大道之也:施行。

(2)选贤能:通“举”。

(3)讲信睦:培养。

(4)故人不独亲其亲:故:所以;独:单独;亲:以……为亲。

(5)皆有所养:供养。

(6)男有:职分职业。

(7)货其弃于地也:憎恶。

(8)不必于己:私藏。

(9)谋闭而不:发生。

(10)盗窃乱贼而不作:乱:造反;贼:害人;作:兴起。

(11)故外户而不: 用门闩插门。

4、通过上面自读和老师指出重点,找同学来试着翻译一下课文。

5、具体指导朗读:

(1)理清文章思路:

提问:全文文字,共五句话,根据文意可以分为几层?

学生回答:分为三层,第一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概述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已。”详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为大同。”总结全文。

(2)分层指导朗读:

第一层:首句“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内涵;“天下” 三句用并列语气读。

第二层:本层全用排偶句式,共四组,要读出层次感。有些字 有(统领作用,如“故人不独亲其亲……..”中的“人”,“是老有所终……..”中的“使”等,这些字后应该顿一下。

第三层:“是故”要用乘上作结的读。“是谓大同”是全文总结,要读的字字分明、语气肯定。

6、指明一个同学读课文,找同学评价。

7、全班齐读课文。

(四)、讨论研读课文:

设计几个问题:

1、“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作出解释。明确:“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天下为公”指天下是大家的,不属于任何个人;“选贤与能”是指选拔品德高尚的人,担任社会职务;“讲信修睦”是说社会成员应该建立好的关系,讲究诚信,崇尚和睦,远离纷争。

2、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学生明确:课文第二段有三句话,可能是从三个方面。

老师指导:可归纳为三个方面:

(1)满足生存需要,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

子”,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老有所终,幼有所长”人一生的各个阶段都能得到很好的照顾和安排;“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特别需要关心的人都能得到应有的生活保障。

(2)满足发展的需要,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就是有稳定的工作;“有

归”就是有和乐的家庭。

(3)满足精神愉悦的需要,货尽其力,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

藏于己”是说要珍惜劳动产品,但无自私自利之心;“力恶其不出力身也,不必为己”人们在共同劳动时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心竭力工作,把共同劳动看作是分享快乐。

3、任何理想和想象都是根植于现实土壤的,文中有无当时现实社会的影子?

明确:文中第三层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总括方式,拿现实社会和理想中的“大同”社会作对比,指出现实社会中的诸多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在“大同”社会将不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安定、和平的局面。而这其中已经折射出现实社会的真实情形:社会动荡不安、尔虞我诈、盗贼横行、混乱不堪。

(五)、比较阅读:

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比较,让学生思考:文中的“大同“社会与那个“世外桃源”有无相似之处。

(六)、探究式思维训练:

让学生思考一下问题:

1、孔子“大同”社会的理想实现了吗?现在的中国是“大同”社会吗?

2、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怎样的?

以上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九: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先人为我们描绘的“大同”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人们快乐而幸福的生活着。尽管这个理想在当时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两千多年来,许多进步思想家和改革家却都在追逐这个美好的梦。在当今社会,我们也应该齐心协力,为实现这样一个美好的社会而加倍努力!

十、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完成下列练习:

(1)解释下列画横线的词语: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2)翻译下列句子:

A:是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B: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C: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3)写一段文字,描述你理想中的未来社会。

下载《大道之行也》教案4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道之行也》教案4.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道之行也》教案

    公开课 24、大道之行也《礼记》 吕恒玉 知识与能力: 1、 理解古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理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2、自学翻译并背诵课文,掌握相关文言词语。......

    《大道之行也》教案

    《大道之行也》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积累一些重要的字词和语法; 2、正确翻译全文,背诵并默写全文; 3、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并激......

    大道之行也教案

    《大道之行也》教案 教学目标 1.重视诵读,提高朗读和背诵能力,力求读得好,诵得快。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3.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

    大道之行也教案

    大道之行也教案 大道之行也教案1 一、预习检测:1、正字音选贤与能睦()鳏()恶()矜(原读jīn,在文中读)幼有所长()男有分()二、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一些重要的词语。2、了解先贤圣哲......

    大道之行也——教案

    大道之行也 【教学目标】 1、熟读成诵,把握字词。 2、合作探究,大同思想。 3、联系生活,理解提升。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整体把握“大同”社会这一儒家理想。 【教学难点】......

    《大道之行也》教案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理解“天下为公”。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正确的社会理想 ▲【教学重点......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导 学 案(教师用) 课型:精读主备人:董云虹 张晓燕课时: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文言词汇,有感情地朗读、理解课文内容。(重点) 2、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

    《大道之行也》详细教案

    《大道之行也》 ——《礼记》 一、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前老师想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说在唐朝的时候,有一位商人途经武阳,不小心把他的一件很心爱的衣服弄丢了,走了几十里路后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