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世界历史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课稿
初中世界历史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课稿
说课内容:
一、说教材
1、地位及作用: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影响而论是空前的,它导致了民主政治的衰弱和极权主义的盛极一时,并为二十多年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祸根。本课概括地介绍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凡尔登战役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形成初步的、轮廓性的了解,树立热爱和平、维护祖国利益等观念。
2、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目标: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史实;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期的矛盾与冲突;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
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事件的意识和能力。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的作用。
思想教育目标: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树立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现代意识。
3、重点、难点
重点: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依据:通过学习两大军事集团形成,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情形。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影响而论是空前的,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依据:通过教学中对战争残酷的描述,使学生认识“战争给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带来严重灾难”。培养学生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并形成科学的历史观。
二、说教法
利用萨拉热窝事件的故事性,引发学生兴趣,自然过渡到塞尔维亚的民族解放运动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提供了导火线。同时利用历史地图、文字、图片、影视等资料,让学生对如: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过程(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地图)、“导火线”引发的地点(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巴尔干半岛地图)、“争霸”野心的表现(漫画)等事件有直观、感性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通过演示照片、形势图、影视录像、具体战役介绍和大战武器库等资源,使复杂的历史过程直观化、简约化。
三、说学法
指导学生利用网络等资源阅读、分析有关材料,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指导学生在评论历史事件时注意运用史实分析和说明问题,坚持“论从史出”,形成科学的历史观。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自然过渡到本课上来,便于学生把握历史发展的线索,便于学生接受新的知识。
2.学习新课:
第一框题:帝国主义争霸世界
(1)、萨拉热窝事件出现在课前的导读部分,通过对萨拉热窝事件的叙事性描述,增强故事性(观看萨拉热窝事件的影片、出示斐迪南像),启发讲述,双边
活动。让学生明白萨拉热窝事件是大战的导火线。
(2)、在讲解第一框题时重点讲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局势发生的巨大变化(指导学生阅读课本131页小字部分),各国逐渐走上帝国主义道路,矛盾异常尖锐。让学生思考: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趋势如何?分析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让学生对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过程(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地图)、“争霸”野心的表现(漫画)等事件有直观、感性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使学生明确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的根源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斗争的实质是争夺霸权和殖民地。
第二框题:大战的爆发
“导火线”引发的地点(观看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巴尔干半岛地图)自然过渡到塞尔维亚的民族解放运动为大战提供了导火线。(阅读133页“火药桶”的材料)强调萨拉热窝事件导火线的作用。使学生获得以下信息:大战的爆发时间、地点、交战的双方、起因。
第三框题:空前的灾难
讲解凡尔登战役(指导学生阅读134页小字部分描述;观看凡尔登战役的影片),使学生认识“战争给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带来严重灾难”,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意识。战争不是实现和平的工具,启发学生思考和探讨人类发展过程中避免战争的有效途径。使学生了解凡尔登战役的时间、地点、双方、结局及对此战役的称呼。
同时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新式武器(幻灯片展示)及造成的后果。大战的结局(观看幻灯片展示)——同盟国失败
讨论:一战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哪些影响?你怎样评价战争?
使学生认识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列强出于各自的利益考虑,觊觎全球,争霸世界,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其次,虽然塞尔维亚顺应战前普遍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维护民族独立,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股带有正义性的力量,但并不能改变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的性质。
3、最后总结:
第一次世界大战留给你哪些思考?面对21世纪新的形势和挑战,你认为应该怎样防止战争维护世界和平?学生各抒己见,教师也加入讨论,实现生生交流,师生交流。
五、课堂小结
结合板书,从课题入手,理清历史发展线索,适时进行学法指导。
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史实,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经历了长时间矛盾与冲突的酝酿,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事件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学生分析萨拉热窝事件的史料,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扩军备战的结果,帝国主义是战争的根源。
(2)使学生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3)通过对凡尔登战役的学习,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引导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得出结论,认识到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
[重点和难点]
(1)重点: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2)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教法、学法]
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通过演示照片、形势图、影视录像、具体战役介绍和大战武器库等资源,使复杂的历史过程直观化、简约化。
[学法引导]
理解大战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战争的性质是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通过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让学生掌握全面分析历史问题的思维方式。通过历史地图的运用,让学生学会识读历史地图的方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图片资料等相关多媒体
[教学的基本思路]
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年龄特点等实际情况和本课的主要内容精心设计与之相关的材料以及有利于突破知识点的针对性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和主动参与意识,通过分组讨论,师生交流,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和师生民主交流平等参与的过程中,达到把握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课堂教学努力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自然过渡到本课上来)
2)导入新课:
战争并不是人类历史的主流,但一说起战争就让人记忆犹新,深恶痛绝。因为它有巨大的破坏性,给人类带来沉重的灾难。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一场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板书)
一、帝国主义争霸世界(板书)
1、教师简单介绍大战的原因
(1)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要求重新分害世界的日趋激烈。
(2)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的形成和疯狂扩军备战的结果。
2、大战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板书)
(1)斐迪南夫妇被刺
(投影)“被刺前的斐迪南大公夫妇”画像及斐迪南简介。
指定一名同学复述事件的经过。
(提问)你如何评价普林西普的刺杀行为?
生1:做的对,对侵略者就要这样给他点颜色看看。
生2:普林西普的行为太冲动,刺杀不会解决民族矛盾,只会导致大战的迅速爆发,加重民族的灾难。
(教师指点)说明斐迪南访问的挑衅性。刺杀行动不是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的正义行为,其后果是点燃了世界范围内的战火,做成了人类社会的灾难,是对世界和平的威胁。
(2)巴尔干半岛危机
(指出)直接影响大战爆发的地区是巴尔干半岛。长期以来由于列强之间的争夺和其他复杂因素,巴尔干半岛素有欧洲“火药桶”之称。萨拉热窝事件之后,德、奥匈决定以这一事件为借口,挑起战争。“萨拉热窝事件”就成了点“火药桶”的这粒“火星”。
为什么巴尔干半岛会成为帝国主义争夺的肥肉和大战的火药桶呢?(互相讨论、发表看法)(电脑演示)“一战前的巴尔干半岛形势图”
观察图,了解半岛的局势,记忆各国的位置。诱发疑问、激发学生兴趣进行导学。形象、直观,激发情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简介半岛的状况并指出,各帝国主义对这块肥肉都垂涎三尺,战争是不可避免的。仅仅是找个借口而已。
3、大战的爆发(板书)
(概述大战爆发经过)经过与德国策划,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发出了最后通碟,并于7月28日向塞尔维亚宣战,炮击贝尔格莱德市,塞尔维亚被迫应战。在接下来的一周内,德、俄、法、英四国也相继投入战争,大战爆发了。
交战一方是同盟国的德、奥匈;另一方是协约国的英、法、俄;意大利望风使舵,参加了协约国一方。(由学生评价意大利的参战)
(学生讨论)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一方,对自己的盟友开战说明了什么?
(教师指点)萨拉热窝事件后德奥以此为借口,挑起了战争,首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之后,俄、法、英相继加入战争,意大利基于自身利益出发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
二、大战中重大战役(板书)
凡尔登战役(1916年)
介绍凡尔登要塞的战略位置重要性。
然后指导学生阅读战况及插图。(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掌握战场形势)
使学生快速阅读课本第134页小字本页插图“遭到炮轰后的凡尔登”。激情导学,制造气氛。使学生认识战争的残酷性,激发对帝国主义的憎恨之情。(学生谈论图片包含内容和看图后的感想)凡尔登战役是一战的转折点,此后的形势对德国更加不利。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1,大战的结束(板书)
1918年一战以同盟国的失败宣告结束。协约国胜,同盟国败。
2.大战的性质(板书)
启发学生从参战国的性质、目的等分析。
(归纳)大战是帝国主义矛盾发展的产物。是帝国主义争夺霸权的结果。因此,大战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3.大战的后果(板书)
大战最后怎样结束了?哪一方胜利? 主要参战国家都是些怎样的国家?各国参战的目的是什么?以及大战产生怎样的后果?
(学生相互讨论,谈自己的看法)
(1)学生回答教师归纳。(2)指导学生阅读课本。
(给交战国人民带来沉重苦难,历史4年牵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亿人口,造成重大物质损伤和人力伤亡。)
4、讨论:
请同学们从一战爆发原因、主要参战国性质及其目的入手分析是什么性质的战争?(思考并作答)(教师指点)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各种矛盾发展的产物,是帝国主义国家争夺霸权、重新
瓜分世界的结果。它绝不是一次偶然灾难,而是经过了几十年酝酿和准备的大厮杀。发动战争的是两大军事集团的资产阶级和王朝统治者,因此,一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掠夺战争。尽管塞尔维亚反对奥匈帝国的战争是正义的,但在整个战争中,只有从属意义,不能改变总的帝国主义的性质。中国是一战的战胜国,为什么仍遭受西方列强欺负和侵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否可以避免?(学生讨论回答)
四、利用多媒体进行小结(幻灯片)
一战是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世界而发动的一场非正义战争,它给交战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战争以同盟国一方的失败宣告结束。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我们留下的思考还远远没有结束。战争总是残酷的,和平总是美好的。在全球走向一体化的今天,我们更应该珍视和平、热爱和平。
五、最后,让我们在《友谊地久天长》歌声中结束本节课。
六、教学反思:
1、教师应抓住适当时机,介入学生的学习和情感体验过程中去。
2、教师一定要站在现代课程观的高度上,深入挖掘历史与现实的有机联系。
第二篇: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课稿
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课稿
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1.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世界规模的战争,它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成为人类历史的转折点。首先,一战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产物,是长期以来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的总爆发。它改变了欧洲、亚洲的政治格局,使欧洲对世界的领导地位开始削弱,并促使帝国主义国家在新的力量对比上建立了新的国际关系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其次,在战争中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有力地冲击和威胁资本主义制度,极大地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
2.作用:本课是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有效载体。它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与经济之间关系的验证,可使学生受到辨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教育,对国际关系的分析,有利于学生树立维护祖国利益的观念。有助于学生用正确的思想观念分析和认识当今国际社会的重大问题,引导学生为维护世界和平而贡献力量。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3.问题框架:本课围绕着“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的不断发展”阐述了“一战”爆发的原因、性质、经过和影响。
4.教材加工与拓展:
教材加工:将教材的前两个子目合在一起,都作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为,“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实际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的发展。这样,一是使教材更紧凑、充实、完整。二是使本课内容更加简明,突出主线。
教材拓展:提供与本课相关的资料并设置情景,以便发展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
5.重点、难点及确立的依据与现实意义
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性质
依据:
1.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属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际关系史的内容,前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相连,后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相接,是“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学生形成知识结构、发展思维能力的关节点。
2.正确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有助于揭示帝国主义战争发生发展的规律,进而找到制止战争,保卫世界和平的途径,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难点:“一战”的影响
依据:此处是学生认知水平提高的台阶,也是学生能力形成的障碍。由于世界现代史初期的许多问题都与此次大战的影响有关,因此,学习这部分内容,又是学好世界现代史的关键所在
二.教学目标
高二学生已经掌握了历史思维的基本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能
力基础,熟悉了研究性学习的模式和步骤,对问题的深入探讨充满热情和自信。但在挖掘历史的现实意义方面尚有欠缺,个别同学的思想认识还比较肤浅。结合上述学生状况,依据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为了使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确立目标如下:
1.基础知识目标: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源、实质、表现和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大战的爆发;大战的性质;欧洲战场三个阶段战局的演变;大战的结果。
2.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培养学生正确把握矛盾的变化,学会抓住矛盾主要方面的方法。
(2)通过搜集和整合信息,训练学生史论结合,论证问题的能力。
3.思想教育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是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逐渐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念。
(2)意大利退出同盟国集团,加入协约国集团作战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没有永恒的友谊,有的只是永恒的国家利益。教育学生时刻把祖国的利益放在心上。
(3)揭露帝国主义战争发生发展的规律,明确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进而找到制止帝国主义战争,保卫世界和平的途径。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由于我校具有先进的现代化信息资源和多媒体设备,高二学生已经掌握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并具备了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因此本课采用网络研究性学习的模式,进一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五.教学流程:
程序一:学生课前自学
程序二:师生、生生课上多向交流
1.导入新课:
展示有关20世纪战争的图片,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心灵受到震撼,启激学生憎恨战争、维护和平的历史责任感。
2.学习新课:
环节一:展示个人自学成果,建构知识体系
组织学生展示知识结构,(在学生网页)同时教师
出示结构设计(在教师网页)
意图:1通过课前预习使学生达到基础知识目标要求,在此
基础上设计知识结构,目的是推动学生主动加工教材并从中体会有效学习的基本途径,进而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2通过展示师生知识结构,达到生生间和师生间的思维交流,实现知识共享。
策略: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采用激励式评价,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同时,利用生生互评和教师点拨,纠正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
预测:学生愿意展示自己的才能和思维过程,这既能发现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火花,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解读教材的能力,又有利于教师有效地对学生因材施教。
环节二:检测基础知识,获得反馈信息
根据网络中基础知识检测题,检查和督促学生完成
预习任务,并获得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调整教学。
环节三:突破重点,深化认识、提高能力
策略:依据大纲的要求,结合知识体系和能力建构的需要,在自学和反馈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认知状况,组织探讨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发展的研究性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研究,并在网页上展示研究成果,使学生的思维和能力达到其最近发展区。
问题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
展的趋势如何?分析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问题二: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的根源和实质是什么?你认为“帝国主义是世界大战的根源”这种观点正确吗?
问题三:如何看待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意图:使学生明确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的根源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这种发展的不平衡导致资本主义各国的实力对比发生了变化,旧的平衡被打破,产生了新的动荡的帝国主义大国间的关系。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斗争的实质是争夺霸权和殖民地。
环节四:再现历史过程,强化知识目标
意图:利用网络中的资源,将一战的史实活化,让学生体验历史过程。激发学生的好奇与兴趣,强化记忆效果,提高知识目标的达成度。
策略:通过演示和引导学生查阅网络资料库中的照片、形势图、影视录像、具体战役介绍和大战武器库等资源,使复杂的历史过程直观化、简约化。
环节五:探究难点,综合信息,迁移思维
问题:一战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哪些影响?你怎样评价战争?
策略:引导学生搜集查阅资料,整合信息,论证观点。
意图:培养学生深入探讨、多角度论证、辨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明确一战除了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外,也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环节六:拓展思维,启智明理
意图:在学习教材的基础上,组织学生阅读网络上的相关资料,提出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开放思维的研究性问题,以有效地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和途径.
问题一:对意大利退出同盟国集团,加入协约国集团方面作战一事,你有何感想?
问题二:美国参战的原因是什么?
问题三:美国的参战和俄国革命对大战的进程会起什么影响?
策略:组织学生分组研究、互相讨论,发表看法
预测:学生能够认识到国家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国家利益;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社会进步的总趋势是不可逆转的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环节五:总结并思考:
第一次世界大战留给你哪些思考?面对21世纪新的形势和挑战,你认为应该怎样防止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意图: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及网络资源,实现历史学科的课程价值,突出时代感和使命感。
策略:学生进入历史论坛,各抒己见,教师也加入论坛,实现生生交流,师生交流。
环节六:课后检测题(见课件)
意图:多角度、分层次地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六.教学反思:
1.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教师应抓住适当时机,介入学生的学习和情感体验过程中去,以避免因人机交互冲淡师生、生生间的情感交流
2.历史教师一定要站在现代课程观的高度上,深入挖掘历史与现实的有机联系,为使学生成为具有时代精神和历史责任感的新世纪人才奠定基础。
电子板书: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1.根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2.实质:重新瓜分世界
3.表现:欧洲列强之间的三大矛盾
4.发展: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二.大战的爆发: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爆发:197月28日
性质:帝国主义战争
三.大战的进程:三个阶段
四.大战的结果与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课稿2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授课的内容为华东师大版本教材世界史下册第一单元第7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下面是我对本节课在学案设计方面的几点做法,根据我校“学案导学——交流展示——巩固提升”的教学模式,我的历史学案设计主要分了六大板块:
第一板块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课堂探究和课后反馈所要达到的程度,它为学生的学习指明了方向,使学生明白了学什么的问题,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动力。在目标设计时,我尽力做到目标的具体化、层次性,符合学生由浅入深的思维规律。另外注意使用一下可操作性的行为动词,比如本课设计了三个目标:1、知道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组成情况,2、了解两大军事集团的对抗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3、简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这里就用到“知道”、“了解”、“简述”、“认识”等行为动词。
第二板块学法指导
学有方法,方能事半功倍。设计学案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的学习有章可循,如果说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路线图,那么方法就是路标。在这一板块中,我的具体做法就是:首先告诉学生本课的学习重点、难点。这样学生在学习时就能有的放矢,抓住本节课的核心。然后教给学生从哪些方面去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最后交待本节课可能用到的学习方法有哪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会运用这些方法。
第三板块课前热身
所谓课前热身,就是要求学生在预习时要掌握的内容,这些都是本节课最基础的知识。只有掌握了这些内容才能有利于突破本课难点,我设计的这一板块是以知识填空的形式呈现,进一步让学生明确基础知识中的要点。
第四板块课堂探究
课堂探究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这一节板块的具体做法围绕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设计一些值得探究的问题,问题的设计注意层次性,遵循学生由浅入深的思维规律。比如本节课我就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1、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分别是怎样形成的?分别以哪个国家为核心?2、试画出两大军事集团的大体位置示意图,想想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带来了什么后果?3、结合本课和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请阅读课文后回答下列与萨拉热窝事件相关问题
(1)比一比:看看谁的口才好?讲讲什么是萨拉热窝事件?
(2)想一想:萨拉热窝事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有什么作用?
(3)谈一谈:在萨拉热窝事件中,19岁的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刺杀了奥国王储弗朗茨斐迪南,但却引发了一场规模巨大的世界大战。对普林西普与一战的关系,人们有这样一种看法:普林西普是导致一战爆发的罪魁祸首。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说明理由。
学生依据这些问题进行学习,主要从以下几环节来完成:
一、自主学习:上学生自主完成力所能及的问题,同时对疑难问题做出标记,有新的疑惑可写出来留在组内讨论解决。
二、合作研讨:经过自主环节仍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在小组讨论时争取解决,小组讨论的目的是要达到组内资源的共享。通过小组讨论仍不能解决的问题或讨论中产生的新问题由小组记录员写到本组小黑板上。由其他完成的小组帮助解决。
三、展示讲解:由组内小主持抢题,对抢到的问题,由本小组展示,本组小主持可以选派小组代表发言,也可以全部同学参与展示。展示完毕后请求其他小组给予评价,记录员负责记录评价得分。
四、课堂总结:这一环节我一般是引导学生梳理基础知识,抓住知识点,编织知识结构。多采取学生尝试总结,教师引导补充的方式进行。目的是让学生体会知识升华的过程,找寻总结历史知识的规律。
第五板块巩固提升
这一板块主要是对课堂学习的反馈,也是对本节课基础知识的进一步落实。这一板块我的具体做法是选择一些有利于目标达成的题目,做到问题目标化。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题目设置要注意有梯度,难度要做到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既有利于大多数同学掌握基础知识,又能为学有余力的同学提升能力。为达到这一目的,我这节课就设置了必做题和选做题。
第六板块学后记
主要是让学生记录本节课学习心得,可以是收获,也可以是上完这节课后产生的疑惑。当然也可以是对教师提出的建议和意见。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做为教师,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还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要敢于打破传统观念,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潜力,坚决做到学生能做的事老师决不包办代替,学生能回答的问题老师坚决不讲。这节课我采取的是班级“小老师”,组内“小主持”的方式,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风采,教师只是当好“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的角色,要大胆的把一切学习的权力都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己的学习乐园里自由驰骋,健康快乐的成长。
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课稿3
一、说教材
1、地位及作用:
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影响而论是空前的,它导致了民主政治的衰弱和极权主义的盛极一时,并为二十多年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祸根。本课概括地介绍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凡尔登战役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形成初步的、轮廓性的了解,树立热爱和平、维护祖国利益等观念。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②简述“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组成国,了解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③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④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⑤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历史影响。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学习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史实,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经历了长时间矛盾与冲突的酝酿,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意识和能力。
②通过充分发挥历史地图、图画、资料的作用,培养学生多动手查资料,勤用脑想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③坚持“论从史出”的科学历史观,运用史实分析评价第一次世界大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萨拉热窝事件主要过程的学习,了解其“导火线”的作用,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②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学习,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为争夺世界霸权、疯狂扩军备战的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帝国主义是世界大战的根源。
③通过对凡尔登战役的学习,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引导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得出结论,认识帝国主义战争的罪恶,树立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进步的现代意识。
3、重点、难点
重点: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依据:通过学习两大军事集团形成,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情形。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影响而论是空前的,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依据:通过教学中对战争残酷的描述,使学生认识“战争给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带来严重灾难”。培养学生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并形成科学的历史观。
二、说教法
利用萨拉热窝事件的故事性,引发学生兴趣,自然过渡到塞尔维亚的民族解放运动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提供了导火线。同时利用历史地图、文字、图片、影视等资料,让学生对如: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过程(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地图)、“导火线”引发的地点(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巴尔干半岛地图)、“争霸”野心的表现(漫画)等事件有直观、感性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 通过演示照片、形势图、影视录像、具体战役介绍和大战武器库等资源,使复杂的历史过程直观化、简约化。
三、说学法
指导学生利用网络等资源阅读、分析有关材料,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指导学生在评论历史事件时注意运用史实分析和说明问题,坚持“论从史出”,形成科学的历史观。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投影显示)斐迪南大公遇刺画面
这就是萨拉热窝事件,它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这名塞尔维亚青年为什么要刺杀斐迪南大公?引起这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有哪些?
2、学习新课:
第一框题:帝国主义争霸世界
(1)萨拉热窝事件出现在课前的导读部分,通过对萨拉热窝事件的叙事性描述,增强故事性(观看萨拉热窝事件的影片、出示斐迪南像),启发讲述,双边活动。让学生明白萨拉热窝事件是大战的导火线。
(2)在讲解第一框题时重点讲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局势发生的巨大变化(指导学生阅读课本131页小字部分),各国逐渐走上帝国主义道路,矛盾异常尖锐。让学生思考: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趋势如何?分析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让学生对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过程(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地图)、“争霸”野心的表现(漫画)等事件有直观、感性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使学生明确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的根源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斗争的实质是争夺霸权和殖民地。
第二框题:大战的爆发
“导火线”引发的地点(观看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巴尔干半岛地图)自然过渡到塞尔维亚的民族解放运动为大战提供了导火线。(阅读133页“火药桶”的材料)强调萨拉热窝事件导火线的作用。使学生获得以下信息:大战的爆发时间、地点、交战的双方、起因。
第三框题:空前的灾难
讲解凡尔登战役(指导学生阅读134页小字部分描述;观看凡尔登战役的影片),使学生认识“战争给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带来严重灾难”,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意识。战争不是实现和平的工具,启发学生思考和探讨人类发展过程中避免战争的有效途径。使学生了解凡尔登战役的时间、地点、双方、结局及对此战役的称呼。
同时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新式武器(幻灯片展示)及造成的后果。
大战的结局(观看幻灯片展示)——同盟国失败
讨论:一战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哪些影响?你怎样评价战争?
使学生认识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列强出于各自的利益考虑,觊觎全球,争霸世界,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其次,虽然塞尔维亚顺应战前普遍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维护民族独立,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股带有正义性的力量,但并不能改变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的性质。
3、最后总结:
第一次世界大战留给你哪些思考?面对21世纪新的形势和挑战,你认为应该怎样防止战争维护世界和平?学生各抒己见,教师也加入讨论,实现生生交流,师生交流。
4、课堂小结
结合板书,从课题入手,理清历史发展线索,适时进行学法指导。
板书设计(略)
第三篇: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课稿
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课稿
㈠教材地位与作用 :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世界规模的战争, 它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产物,是长期以来帝国主义国家问矛盾的总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巨大灾难;还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首先, 它改变了欧洲、亚洲的政治格局, 使欧洲对世界的领导地位开始削弱, 并促使帝国主义国家在新的力量对比上建立了新的国际关系体系: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其次, 在战争中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加快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有力地冲击和威胁资本主义制度, 极大地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
本课是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有效载体, 对国际关系的分析, 有利于学生树立维护祖国利益的观念。有助于学生用正确的思想观念分析和认识当今国际社会的重大问题, 引导学生为维护世界和平而贡献力量,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二)学生分析
战争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学生也比较感兴趣,而且美伊战争刚刚结束不久, 对战争的残酷场面仍记忆犹新, 对战争的性质也比较容易分析。初中学生的认知、兴趣、道德情感等多为感性的体验, 且对其成长至关重要。所以, 基于已有经验, 引导学生认识战争的灾难性, 体会和平的宝贵,有利于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的根源、表现和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大战的性质;大战的结果。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培养学生正确把握矛盾的变化,学会抓住矛盾主要方面的方法。(2)通过搜集和整合信息,训练学生史论结合, 论证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认识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是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逐渐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念。(2)意大利退出同盟国集团, 加入协约国集团作战的史实, 使学生认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没有永恒的友谊,有的只是永恒的国家利益。教育学生时刻把祖国的利益放在心上。(3)掲露帝国主义战争发生发展的规律, 明确战争引起革命, 革命制止战争, 进而找到制止帝国主义战争, 保卫世界和平的途径。(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难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五)教学设计思想
以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指导教学。调动各种学习手段, 创设学习、对话的情景,让学生在交流、质疑、讨论中,掌据知识,提高学习能力。使用的具体教学方法如下: 口讲解法、比较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六)说学法
通过观察、讨论、分析,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通过课前的探究活动和课上的交流, 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 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 体会同学间合作的魅力, 尝到探究性学习的乐趣。同时也提高了分析同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并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七)教学流程: 程序一: 学生课前自学
程序二:师生、生生课上多向交流 l、创设情景,引入新知(2分钟):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通过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图片资料, 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 心灵受到震撼, 启激学生憎J限战争、维护和平的历史责任感。从而创设课堂教学情景,导入新课。
2、突出重点,突破难点(35分钟)环节一:展示个人自学成果,建构知识体系, 组织学生展示知识结构.设计意图:
1、通过预;习完成基础知识目标要求, 并构建知识结构,目的是推动学生主动加工教材并从中体会有效学;习的基本途径,进而培养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展示师生知识结构,达到生生间和师生间的思维交流,实 现知识共享。
3、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采用激励式评价, 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同时, 利用生生互评和教师点拨, 纠正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 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火花和学习的热情。这样, 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白信心和解读教材的能力,又有利于教师有效地因材施教。
环节二:利用多媒体展示基础知识检测题,从而检査和督促学生完成预习任务, 并获得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环节三:突破重点,深化认识、提高能力
设计意图: 依据大纲的要求, 结合知识体系和能力建构的需要, 在自学和反馈的基础上, 针对学生的认知状况, 组织探讨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发展的研究性问题, 并展示讨论成果, 使学生的思维和能力达到其最近发展区。
问题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趋势如何?分析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投影«各国对外贸易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比重»图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对比表»)
问题二: 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的根源和实质是什么?(投影德国向英国提出挑战漫画和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的话)问题三:如何看待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设计意图: 使学生明确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的根源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这种发展的不平衡导致资本主义各国的实力对比发生了变化, 旧的平衡被打破, 产生了新的动荡的帝国主义大国间的关系。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斗争的实质是争夺霸权和殖民地。突破重点和难点。环节四:再現历史过程,强化知识目标
设计意图: 通过演示网络资料库中的照片、影视录像、具体战役介绍和大战武器库等资源, 将一战的史实活化, 让学生体验历史过程, 使复杂的历史过程直观化、简约化。激发学生的好奇与兴趣,强化记忆效果,提高知识目标的达成度。
重点展示: 萨拉热窝事件
展示动画,学生感知事件经过,同时教师加以简要评价, 让他们充分认识到:恐怖主义行动应坚决反对, 尤其是个人暗杀等突发事件对世界和平带来的巨大威胁!同时探讨减少或避免战争的有效途径, 让学生树立远离战争、珍爱和平的意识。
凡尔登战役(1916年):被称为“绞肉机” ,可见其残酷性。对这个知识点的处理, 主要通过播放影视片, 给学生以直观的视觉冲击, 感知战争的残酷, 以确凿而详实的文字叙述、统计数据得出 “一战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物质损失和人力伤亡”这一重要后果。
环节五:探究难点,综合信息,迁移思维
问题: 一战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哪些影响? 你怎样评价这场战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捜集査阅资料,整合信息,论证观点。培养学生深入探讨、多角度论证、辨证分析历史同题的能力。明确一战除了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外, 也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环节六:拓展思维,启智明理
设计意图: 在学习教材的基础上, 提出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开放思维的研究性问题,组织学生分组研究、互相讨论,发表看法,以有效地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帮助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国家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国家利益;战争引起革命, 革命制止战争, 社会进步的总趋势是不可逆转的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问题一: 对意大利退出同盟国集团, 加入协约国集团方面作战一事,何感想? 问题二: 美国参战的原因是什么? 问题三: 美国的参战和俄国革命对大战的进程会起什么影响? 环节七:总结并思考: 第一次世界大战留给你哪些思考? 面对 2 1 世纪新的形势和挑战, 为应该怎样防止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设计意图:学生进入分组讨论,各抒己见,教师也加入讨论,实现生生交流, 师生交流。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及网络资源, 实现历史学科的课程价值, 突出时代感和使命感。
环节八:课后检测题(见课件)设计意图: 再度明确教学目标尤其重难点。通过子目的知识联系, 围绕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一西大军事集团一列强争霸一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主线,多角度、分层次地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提高学习效果。(八)教学反思: l.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教师应抓住适当时机,介入学生的学;习和情感体验过程中去,以加强师生、生生问的情感交流.历史教师一定要站在现代课程观的高度上, 深入挖掘历史与现实的有机联系,为使学生成为具有时代精神和历史责任感的新世纪人才真定基础。
板书设计: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帝国主义争霸世界
1.根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2.实质: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
3.表现:帝国主义西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二、大战的爆发: 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爆发: 1914年7月28日,德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性质: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三、大战的进程: 凡尔登战役
四、大战的结果与影响
第四篇:初中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课稿
初中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课稿
说课人:XXX XXX中学
一、教材分析:
1.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世界规模的战争,它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成为人类历史的转折点。首先,一战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产物,是长期以来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的总爆发。它改变了欧洲、亚洲的政治格局,使欧洲对世界的领导地位开始削弱,并促使帝国主义国家在新的力量对比上建立了新的国际关系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其次,在战争中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有力地冲击和威胁资本主义制度,极大地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
2.作用:本课是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有效载体。它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与经济之间关系的验证,可使学生受到辨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教育,对国际关系的分析,有利于学生树立维护祖国利益的观念。有助于学生用正确的思想观念分析和认识当今国际社会的重大问题,引导学生为维护世界和平而贡献力量。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3.问题框架:本课围绕着“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的不断发展”阐述了“一战”爆发的原因、性质、经过和影响。
4.教材加工与拓展:
教材加工:将教材的前两个子目合在一起,都作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为,“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实际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的发展。这样,一是使教材更紧凑、充实、完整。二是使本课内容更加简明,突出主线。
教材拓展:提供与本课相关的资料并设置情景,以便发展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
5.重点、难点及确立的依据与现实意义
重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性质
依据:(1)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属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际关系史的内容,前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相连,后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相接,是“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学生形成知识结构、发展思维能力的关节点。
(2)正确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有助于揭示帝国主义战争发生发展的规律,进而找到制止战争,保卫世界和平的途径,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难点:“一战”的影响
依据:此处是学生认知水平提高的台阶,也是学生能力形成的障碍。由于世界现代史初期的许多问题都与此次大战的影响有关,因此,学习这部分内容,又是学好世界现代史的关键所在
二.教学目标
初三学生已经掌握了历史思维的基本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基础,熟悉了研究性学习的模式和步骤,对问题的深入探讨充满热情和自信。但在挖掘历史的现实意义方面尚有欠缺,个别同学的思想认识还比较肤浅。结合上述学生状况,依据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为了使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确立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源、实质、表现和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大战的爆发;大战的性质;大战的结果。
2.能力培养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培养学生正确把握矛盾的变化,学会抓住矛盾主要方面的方法。(2)通过搜集和整合信息,训练学生史论结合,论证问题的能力。3.思想教育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是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逐渐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念。(2)意大利退出同盟国集团,加入协约国集团作战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没有永恒的友谊,有的只是永恒的国家利益。教育学生时刻把祖国的利益放在心上。(3)揭露帝国主义战争发生发展的规律,明确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进而找到制止帝国主义战争,保卫世界和平的途径。
三.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阅读、分析有关材料,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2)通过对研究结果的展示和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3)通过“历史”和“质疑反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大胆质疑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采用网络研究性学习的模式,进一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五.教学流程:
程序一:学生课前自学
程序二:师生、生生课上多向交流
1.导入新课:
展示有关20世纪战争的图片,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心灵受到震撼,启激学生憎恨战争、维护和平的历史责任感。
2.学习新课:
环节一:展示个人自学成果,建构知识体系,组织学生展示知识结构.
(1)通过课前预习使学生达到基础知识目标要求,在此基础上设计知识结构,目的是推动学生主动加工教材并从中体会有效学习的基本途径,进而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2)通过展示师生知识结构,达到生生间和师生间的思维交流,实现知识共享。
策略: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采用激励式评价,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同时,利用生生互评和教师点拨,纠正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
预测:学生愿意展示自己的才能和思维过程,这既能发现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火花,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解读教材的能力,又有利于教师有效地对学生因材施教。
环节二:检测基础知识,获得反馈信息根据网络中基础知识检测题,检查和督促学生完成预习任务,并获得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调整教学。
环节三:突破重点,深化认识、提高能力
策略:依据大纲的要求,结合知识体系和能力建构的需要,在自学和反馈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认知状况,组织探讨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发展的研究性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研究,并在网页上展示研究成果,使学生的思维和能力达到其最近发展区。
问题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趋势如何?分析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问题二: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的根源和实质是什么?你认为“帝国主义是世界大战的根源”这种观点正确吗?
问题三:如何看待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意使学生明确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的根源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这种发展的不平衡导致资本主义各国的实力对比发生了变化,旧的平衡被打破,产生了新的动荡的帝国主义大国间的关系。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斗争的实质是争夺霸权和殖民地。
环节四:再现历史过程,强化知识目标
环节五:探究难点,综合信息,迁移思维 问题:一战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哪些影响?你怎样评价战争?
策略:引导学生搜集查阅资料,整合信息,论证观点。
意在培养学生深入探讨、多角度论证、辨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明确一战除了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外,也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环节六:拓展思维,启智明理
意在学习教材的基础上,组织学生阅读网络上的相关资料,提出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开放思维的研究性问题,以有效地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和途径.问题一:对意大利退出同盟国集团,加入协约国集团方面作战一事,你有何感想?
问题二:美国参战的原因是什么?
问题三:美国的参战和俄国革命对大战的进程会起什么影响?
策略:组织学生分组研究、互相讨论,发表看法
预测:学生能够认识到国家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国家利益;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社会进步的总趋势是不可逆转的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环节五:总结并思考:
第一次世界大战留给你哪些思考?面对21世纪新的形势和挑战,你认为应该怎样防止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意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及网络资源,实现历史学科的课程价值,突出时代感和使命感。
策略:学生进入历史,各抒己见,教师也加入,实现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环节六:课后检测题(见课件)
意在多角度、分层次地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反思:
1.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教师应抓住适当时机,介入学生的学习和情感体验过程中去,以避免因人机交互冲淡师生、生生间的情感交流
2.历史教师一定要站在现代课程观的高度上,深入挖掘历史与现实的有机联系,为使学生成为具有时代精神和历史责任感的新世纪人才奠定基础。
板书: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1.根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2.实质:重新瓜分世界
3.表现:欧洲列强之间的三大矛盾
4.发展: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二.大战的爆发: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爆发:1914年7月28日
性质:帝国主义战争
三.大战的进程: 三个阶段
四.大战的结果与影响
第五篇:初中世界历史顺口溜小结
初中世界历史顺口溜小结
(一)第一课
阅读课文(略)
第二课
金字塔呈古埃及
汉漠拉比治典籍
犹太亡国散各地
航海经商腓尼基
第三课 地
等级
第四课 煌
数字
第五课 腊
文化
第六课 海
平”难忘怀
第七课 剧
体系
第八课 曼
利
雅利安人征印
印度统分战乱起
国民种姓分
佛教产生传各地
亚非文明古辉
象形文字源流长
天文历法与
“木伊”“神话”千古扬
西方文明起希
源自雅典斯巴达
雅典政经繁
亚历山大三洲跨
罗马称霸地中
奴反军独共和衰
“罗马和
分裂“西亡”历史哀
神话“荷诗”与戏历史名著“三史”籍
科学成就创
建筑、雕塑、拉丁语
法兰克到查理
帝国子孙一分三
法德意英吉
分封庄园遍各地
第九课
“基督救世”起犹太
罗马国教传播开
中世干政有兴衰
“天”“东”与“新”呈三派
第十课
新罗高丽归朝鲜
“大化改新”日本变
武士首领掌大权
幕府统治七百年
第十一课
穆罕默德“伊教”兴
传教扩张帝国成
奥斯曼灭拜占廷
东西商贸受挫损
第十二课
“资萌”兴起意大利
商贸东方激兴趣
“迪达哥麦”航路辟
殖民掠夺是“葡西”
第十三、十四课
文艺复兴人为本
文学美术大繁荣
天文医学集大成抨恶扬善挑战神
第十五课
英反詹姆与查理
革命曲折倒复辟
《权利法案》宪政立
发资反封序幕起
初中世界历史顺口溜小结
(二)发布:赵老师
时间:2011-1-17 12:03:58
来源:育才苑
人气:300 【文字:大 小】
第十六课
海外扩张英荷法
殖民争夺英称霸
灭种黑贸横财发
滔天罪行后人骂
第十七课
北美反英“莱声”起
“宣言”发布称独立
“萨转”“约战”美国胜
宪法总统华盛顿
第十八课
攻占“巴狱”法革命
路易断头“雅”专政
动荡崛起拿破仑
十年帝国走麦城
第十九课
拉美反殖始海地
北南起义摆脱“西”(西班牙)
巴西脱葡宣独立
拉美系列新国起
第二十课
工革手工变机器
英始扩展欧美去
“蒸汽时代”新动力
贫富对立两阶段
第二十一课
欧洲反资起风云
工人运动渴指引
马恩实践创理论
“宣言”发表“科”诞生
第二十二课
阅读课文(略)
第二十三课
领土扩张东向西
废奴运动矛盾激
林肯平叛维统一
扫除障碍美崛起
第二十四课
伊凡始称沙皇帝
彼得改革强国力
1861废农奴
亚欧扩张奠疆域
第二十五课
武装倒幕搞维新
政治集权“经”引起
重教开化讲文明
“脱殖发资”对外侵
第二十六课
国家分裂困德意
经济发展盼统一
“普俾”“撒加”效大力
意统曲折德单一(战争)
第二十七课
自然科学闹革命
数理化生大创新
牛顿定律有“核心”
门捷列夫、道尔顿
《物种起源》达尔文
爱因斯坦“相对论”
居里夫妇搞合作
发现镭有放射性
第二十八课
文学出了大作家
法国成就算最大
欧洲文学较发达
四大名著传天下
音乐大师贝多芬
画家作品多逼真
建筑“圣母”泰姬陵
凡尔赛宫北京城
第二十九课
阅读课文(略)
初二历史知识点歌谣
(一)一
鸦片战争
(一)十九世纪上半期,英国鸦片牟暴利,鸦片输入中国后,中国贫弱更加剧。
1839林则徐,虎门销烟长志气,销烟200多万斤,民族英雄后人记。
(二)1840 鸦 片 战 , 琦善与英搞谈判,民族英雄遭查办,1842签条款,《南京条约》割香港,赔款2100万(西班牙银隆 元),开放五处商口岸,近代 历 史 此 开
端。
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一)1856到60,二次鸦片起战争,1860占天津,10月攻入北京城,联军火烧圆明园,烧杀抢掠无人性。
沙俄乘机起歹心,系列条约不平等,割地一百五十多万,民族灾难更加深。
(二)金田起义太平军,1853占南京,奋起抗击洋枪队,击毙华尔快人心。
三 收复新疆
阿古柏侵新疆,自立为汗想称王。
陕甘总督左宗棠,主张收复我新疆,1876率清军,“先北后南”好方针,“缓进急战”打敌人,收复新疆快人心。
1884建行省,历史意义大得很。
四
甲午中日战争
(一)日本称霸野心狼,甲午中日战争响,民族英雄邓世昌,黄海大战英名扬,指挥“致远”撞“吉野”,日军舰队遭重创。
(二)清朝政府太无能,《马关条约》又签定,“辽台澎岛”给日本,赔偿二亿两白银,让日办厂又通商,半殖民地更加深。
五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反帝爱国立战功,抗击联军逞英雄。
1900铭记心,八国联军占北京,烧杀抢掠丧天尽,馨竹难书此罪行。
(二)1901要记住,《辛丑条约》受屈辱,赔款白银4.5(亿两),反帝活动被禁锢,东交民巷为使馆,拆毁炮台占铁路,“半殖半封”全形成,人民生活更痛苦。
初二历史知识点歌谣
(二)六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新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
中央代表恭亲王,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兴工业办工厂,建海军开学堂,“自强”“求富”似梦乡。
洋务运动虽失败,未使中国得富强,但引科技和经验,客观作用不能忘。
七
戊戌变法
(一)《马关条约》传北京,“康梁”带头联举人,“公车上书”轰全国,变法维新开序幕。
(二)1898,戊戌变法,慈禧政变,六君子被杀。
八
辛亥革命
(一)“中山”创建革命党,“兴中”“同盟”新主张,民族民权和民生,“三民主义”大旗扬。
(二)一九一一,武昌起义,次年元旦,“民 国”成立。
(三)辛亥革命意义深,“民主共和”入人心,清朝统治被推翻,封建专制不复返。
窃国大盗袁世凯,军阀统治上了台。
九
新文化运动
(一)中华民国建立初,新旧思潮起冲突,先驱“陈李”和“胡鲁”,举旗“科学”和“民主”,《新青年》擂战鼓,“四倡”“四反”闯新路。
(二)十月革命炮声响,新世纪里见曙光,马克思主义传中国,救国救民指方向。
十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一)巴黎和会传消息,中国落后受人欺,郁积愤怒像火山,五四运动就掀起,学生集会大游行,“反帝爱国”搞斗争,“外争主权”反签字,“内除国贼”曹汝霖,工人阶级登舞台,各地民众当援兵,彻底反帝又反封,爱国精神后人敬。
(二)1921记心上,南湖游船不一样,中共“一大”此召开,确立目标与党纲,陈独秀当书记,中国诞生共产党。
【文字:大 小】【 加
初二历史知识点歌谣
(八)发布:赵老师
时间:2011-1-17 11:49:01 来源:育才苑
人气:376 【文字:大 小】
十七 科学技术成就(一)
“两弹”元勋邓稼先,成功研制核试验。
“一箭三星”升上天,太空遨游也实现(杨利伟)。
“杂交水稻”袁隆平,“东方魔稻”世人惊。
喜看“高峡出平湖”,更使国强和民富。
十八 科学技术的成就(二)
(一)863计划成就大,生物、航天、自动化,信息、激光、新材料,能源、海洋也开发。
(二)因特网,数字化,上网便能知天下,负面影响应抵制,健康向上人人夸。
十九 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教育改革成绩大,实施《义务教育法》,科教兴国是战略,实现“普九”意义大。
高等教育发展快,大步跟上新时代,规模数量大发展,狠抓科技育人才。
二十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一)1956年 定战略,“双百”方针出成果,文学繁荣题材多,《红岩》长篇好小说,《青春之歌》唱赞歌,《平凡世界》新生活,《宝葫芦的秘密》童话多,话剧《茶馆》是佳作,“文革”以后更活跃,优秀作品流成河。
(二)电影电视显生气,《大决战》中“三战役”,《日出东方》连续剧,历史故事《林则徐》,《开国大典》与《决择》,《丝路花雨》大舞剧,绘画、书法和戏剧,音乐、舞蹈和杂技,不同风格和流派,艺术发展繁盛期。
(三)回忆苦难旧中国,“东亚病夫”不快活。
自从建立新中国,体育列为重点课。
全民健身大开展,竞技体育更不错。
90承办“亚运会”,08“奥运”到中国。
参加五届奥运会,获得金牌100多。
二十一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改革前后两个样,以前衣着蓝、灰、黄,购物凭票限数量,“三转一听”①是奢望
食物匮乏缺营养,居住多为土墙房。
如今生活变了样,衣着多彩穿名装,“四电两机”②带冰箱,饮食搭配讲营养,住进楼房讲宽敞,摩托、汽车跑四方,提高生活讲质量,齐心跟党奔小康。
注:①自行车、缝衣机、手表、收音机
②电视、电话、电脑、空调、手机、洗衣机
初二历史知识点歌谣
(三)发布:赵老师
时间:2011-1-16 15:00:15
来源:育才苑
人气:274 【文字:大 小】
十一
北伐战争
1926北伐军,挥师北伐10万人,打倒军阀闹革命,目标吴、孙、张作霖。
叶挺率领独立团,连克两桥传佳音。
正当北伐获大胜,蒋汪右派叛革命,1927“四一二”,血的教训牢记心。
十二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1927八月一(日),南昌武装大起义,朱德、贺龙、周恩来,指挥起义举战旗,打响反抗第一枪,建军节日由此起。
(二)毛泽东在湘赣,秋收起义红旗展,创建革命根据地,朱毛会师井冈山,三湾改编党掌权,星星之火可燎原。
十三
红军不怕远征难
33年10月临大敌,五次围剿战火起,博古、李德错指挥,被迫放弃根据地。
红军不怕远征难,实行战略大转移,长征途中到遵义,正确领导才确立,救党救军救革命,生死攸关转危机,爬雪山,过草地,胜利会师在吴起,长征二万五千里,世界史上是壮举。
十四
难忘九一八
(一)柳条湖一声巨响,“九一八”悲惨流浪,日军预谋炸铁路,借口轰炸我沈阳,蒋令国军不抵抗,东北三省遭沦亡。
义勇军与杨靖宇,局部抗战打游击。
(二)张学良杨虎城,“西安事变”传英名,实行“兵谏”扣老蒋,停止内战打日本。
党派恩来去调停,统一战线初形成。
十五
“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一)1937七月七,宛平城里鏖战激,鲜血染红卢沟桥,中日矛盾更加剧,全国抗战从此起,统一战线终建立。
(二)日军发动“八一三”,上海南京大侵犯,烧杀淫掠滔天罪,南京屠杀三十万。
历史屈辱牢记心,开创未来要和平。
初二历史知识点歌谣
(四)发布:赵老师
时间:2011-1-17 9:52:27
来源:育才苑
人气:248 【文字:大 小】
十六
血肉筑长城
(一)抗战首捷“平型关”,“台儿庄”战歼敌顽,“三光政策”要粉碎,“百团大战”捷报传。
(二)中共召开“七大”会,光明前途作准备。
8月15日投降,抗战胜利台回归。
十七
内战烽火
(一)蒋介石打内战,耍阴谋假谈判。
毛泽东去重庆,蒋的阴谋就戳穿。
(二)蒋匪内战暴风急,疯狂进攻解放区,毛周陕北巧转战,彭贺指挥战敌顽,刘邓挺进大别山,战略局势就扭转。
十八
战略大决战
三大战役大决战,歼敌150多万,百万雄师过大江,蒋家王朝就完蛋。
解放战争留遗憾,蒋匪残余逃台湾。
十九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状元张謇有主张,“实业救国”办纱厂。
荣氏兄弟办企业,生产面粉和棉纺。
民族工业步履艰,“三座大山”压身上,“洋”。
望。
下。
话。
刷。
俗,服,生”。
进。
佑,简单产品无力造,日用品前总带
“三座大山”不推翻,民族工业无希
二十
社会生活的变化
一)19世纪变化大,轮船火车传天
有线电报始架设,远隔千里能说
文化生活也变化,照相电影和印
上海《申报》最著名,商务印书规模大。二)国民政府始觉悟,改变落后旧习
剪辫易服废缠足,握手鞠躬换礼
取消“老爷”和“大人”,改口称“君”和“先
社会习俗趋平等,文明发展向前
二十一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一)京张铁路谁人修,国人专家詹天
(((“人”字路轨缓坡度,设计艺术创千秋。
(二)化学家候德榜,“候氏制碱”创辉煌,“红三角”牌获金奖,撰写《制碱》传秘方。
(三)“闭关锁国”灾难起,魏源冷静作分析,《海国图志》明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严复译著《天演论》,“物竞天择适生存,”
“世道必进后胜今”,救亡图存告后人。
二十二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五四”文化了不起,鲁迅文学举大旗,代表作品要牢记,《狂人日记》《孔乙已》。
美术大师徐悲鸿,《愚公移山》赋新意。
聂耳以歌鼓士气,创《义勇军进行曲》。
星海《黄河大合唱》,气势恢弘有旋律。
郭沫若写历史剧,借古喻今吐怨气。
小说繁荣解放区,名家丁玲赵树理。
初二历史知识点歌谣
(五)发布:赵老师
时间:2011-1-17 11:25:54
来源:育才苑
人气:216 【文字:大 小】
一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49年9月在北京,首届政协此举行,《共同纲领》施方针,国家性质定准绳,国旗国歌此确定,首都定名为北京,建立英雄纪念碑,革命先烈人人敬,选举主席毛泽东,“十一”登上天安门,五星红旗升起来,盛大阅兵和游行,中国人民站起来,从此当家做主人。
二 最可爱的人
(一)1950年6月间,美军悍然侵朝鲜,打到中国边境线,严重威胁我安全。
抗美援朝保家园,彭总率兵赴朝鲜,五战五捷定大局,美军被赶回“三八线”,53年7月签协定,英雄军队才凯旋。
(二)黄继光、邱少云,《英雄儿女》人人敬,中国人民志愿军,称为“最可爱的人”。
三 土地改革
1950年变化大,颁布《土地改革法》,彻底摧毁旧制度,翻身农民当了家。
农业恢复和发展,准备建设工业化。
四 工业化的起步
(一)三年经济得恢复,现代工业要起步,穷白面貌要改变,“一五计划”展宏图。
鞍山轧钢开红花,“解放”牌汽车跑中华,喷汽式飞机翔蓝天,长江大桥武汉架,川藏公路到“屋脊”,沈阳机床成绩大,工业落后始改变,齐心迈步工业化。
(二)民主政治着手抓,54年9月制《宪法》,两个“坚持”定方向,人民掌权治国家。
五 三大改造
过渡时期总路线,“三大改造”是重点,农业改造合作化,手工业改造迈步伐,“公私合营”工商业,赎买改造资本家。
“三大改造”一完成,社会制度全变新,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向前进。
【文字:大 小】【 加入收藏】 【打印文档】 【访客留言】
我很喜欢这篇文章!收藏到网摘:
初二历史知识点歌谣
(六)发布:赵老师
时间:2011-1-17 11:32:52
来源:育才苑
人气:190 【文字:大 小】
六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一)56年中共开“八大”,主要任务已定下,集中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人民生活要提高,良好开端有计划。
58年提出总路线,全国人民干劲大。
但国情没有弄清楚,急于求成犯错误,“大跃进”、“公社化”,违背规律受惩罚,左的错误危害大,造成欲速而不达。
(二)英雄模范了不起,大庆“铁人”王进喜。
县委书记焦裕禄,人称“党的好干部”。
两弹元勋邓稼先,科学发明有贡献。
全国人民学雷锋,光辉榜样记心中。
七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毛主席晚年错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
林彪江青有野心,趁机“**”祸国民,停课停产“闹革命”,大批干部挨了整,篡党夺权反人民,最终阴谋未得逞。
华国锋叶剑英,果断措施快人心。
1966——76(年),十年**教训深。
八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1978年年底,中央在北京开会议,“拨乱反正”求真理,两个“凡是”被抛弃,解放思想讲实际,工作重心大转移。
经济建设是中心,改革开放始兴起,“三中全会”了不起,中国进入新时期。
(二)冤假错案要平反,民主法制要完善,依法办事成共识,系列法律把国治。
九 改革开放
(一)改革开放就是好,家庭联产搞承包,安徽凤阳小岗村,创出致富路一条。
(二)80年代的初期,改革开放建“特区”,吸收外资搞建设,引进技术和管理。
加大力度抓机遇,沿海发展到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新格局。
(三)国企改革大手笔,公有经济为主体,实行多种所有制,政企分开放权力,按劳分配唱主角,多种方式并一体。
“市场经济”建体制,优化组合新机制,公司制,股份制,改组联合多形式。
十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好形势,感谢小平设计师,特色理论有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经济建设“三步”走,“一个中心”“两个坚持”,富强民主和文明,基本路线是宗旨。
92年南方去巡视,澄清姓“社”和姓“资”,发展才是硬道理,“三个有利”是尺子。
发布:赵老师
时间:2011-1-17 11:42:04
来源:育才苑
人气:243 【文字:大 小】
十一 民族团结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平等团结是一家,区域自治是国策,共同发展变化大,如今西部大开发,各族人民乐开花。
十二 香港和澳门回归
改革开放设计师,统一祖国探路子,“一国两制”好方式,港澳回归雪国耻。
十三 海峡两岸的交往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海峡两岸,“三通”开始。
“海基”“海协”,成立组织,汪、辜会谈,达成共识。
八项主张,指导实施,一个中国,必须坚持。
台湾当局,背道而驰,鼓吹台独,必遭惩治。
十四 钢铁长城
钢铁长城真威风,保卫祖国建奇功。
人民海军发展快,“舰、潜、空、陆”多兵种。
人民空军硬作风,抗美援朝逞英雄,击落敌机三百多架,保家卫国后人颂,如今空军现代化,钢铁卫士保领空。
导弹部队新兵种,50年代建成功,中、远、洲际、核武器,水陆发射地对空。
十五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一)中国外交有政策,独立自主为总则,领土主权不侵犯,他国内政不干涉,平等互利搞建设,和平共处五原则。
(二)万隆会议在印尼,共产主义遭攻击,恩来上台把话讲,“求同存异”定大局。
十六 外交事业的发展
(一)70年代变化大,尼克松总统访中华,中美建交签公报,两国关系正常化。
(二)五星红旗“联大”飘,中国地位大提高,中日两国建外交,中外建交掀高潮。
初中历史的学习方法
发布:赵老师
时间:2011-1-17 15:18:44
来源:育才苑
人气:223 【文字:大 小】
1、抓住课堂四十五分钟,学会听课
听课也有不少学问。学会听课,对初中的学习进步至关重要。
课堂学习是学习的最主要环节,四十五分钟课堂学习效益的高低,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学习成绩的好坏。
也许有的学生会想,每个人都有一双耳朵,听课谁不会呀。其实不然,听课也有不少学问呢。学会听课,对初中的学习进步至关重要。
首先,要集中注意听。心理学研究表明:注意能够帮助我们从周围环境所提供的大量信息中,选择对当前活动最有意义的信息;同时,使心理活动维持在所选择的对象上,还能使心理活动根据当前活动的需要作适当的分配和调整。所以,注意对于学习尤为重要。集中注意、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得;心不在焉、心猿意马往往一无所获。
其次,要带着问题、开动脑子听。有些同学听课不善于开动脑子积极思维,看似目不转睛,但一堂课下来心中却不留痕迹。俗话说:疑是一切学习的开始。带着问题听课,就能使听课有比较明确的目标和重点,增强听课的针对性,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带着问题听课,还能促使自己积极动脑,紧跟老师的教学节奏,及时理解和消化教学内容。
再次,要积极举手发言,认真做好笔记。教与学应是双向交流、互相促进的。学生在课堂中,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积极举手发言就是一种参与,它既能较好的促使自己专心听课、动脑思维,还能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都是说边学习边动笔的好处。笔记不仅是学习新知识的方法,也是复习旧知识的依据,同时我们还可以从笔记中发现新的问题。
2、合理安排时间,有计划地进行学习
时间是个常量,需要合理安排;学习是艰苦的劳动,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玩与学的关系,主与次的关系,发展兴趣和打好基础的关系。
首先是处理好玩和学的关系。学习是初中学生的主要任务,主要的时间和精力自然应该花在学习上。但是,学习又不是初中学生生活的全部,初中学生精力充沛、兴趣广泛,适当和有益的活动(包括“玩”)也是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把孩子的闲暇时间安排得严严实实,不让孩子有娱乐和活动的时间;有些家长却对孩子的课余活动放任自流,这都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全面发展。要指导学生学会劳逸结合,学习时专心致志、静得下心来;活动时生龙活虎、放得开来。学习和玩不仅是不矛盾的,而且可以相得益彰。
其次是处理好主和次的关系。初中阶段学习知识的密度大大增加、学习知识的广度也大大增加,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处理好各种知识内容之间的主次关系。学科之间有差异,基础学科、工具学科是初中学习的重中之重,直接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一定要学得扎实。学科内容本身也有主次,概念、原理及其形成是主,知识的灵活运用是主,自己学习的薄弱环节是主,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再次是处理好发展兴趣和打好基础的关系。兴趣是学习动力产生的直接原因,孩子对哪一门功课感兴趣,这门学科也就往往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成绩。但是,初中学生思想和心理还不够成熟,兴趣也往往不够稳定,有些孩子对兴趣的理解也比较片面。表现在学习方面主要有以下情况:一会儿喜欢这,一会儿喜欢那,见异思迁,结果什么也没学好;光凭兴趣学习,自己认为不感兴趣的就敬而远之,结果就成了“跛脚”。其实,初中的学习是整个人生学习的基础,首先要学好每一门功课,初中学习过了关,高中阶段就可能比较顺利。
【文字:大 小】【 加入收藏】 【
学好历史预习很重要
发布:赵老师
时间:2011-1-17 15:07:41
来源:育才苑
人气:143 【文字:大 小】
1.预习的策略和方法
预习从时间和内容上说,大致可以分为三类:课前预习(课前预习下节课的内容)、阶段预习(预下一阶段的学习内容)、学期预习(开学前在假期里,预习下学期的内容)。
(1)学期预习和单元预习的步骤
第一步:阅读序言——《致同学们》
在课本里,序言主要是讲述历史课本的结构,学习方法。所以,不要错过这个机会。
第二步:阅读本书目录
有人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在一所学校,把即将学习历史的学生分成两组,第一组从第一天开始就正式学习历史;第二组则先对历史课本做概括性的说明,通读目录,才进入正式学习。结果在起跑时慢了一步的第二组,最后成绩却普遍比第一组好。请利用好课本的目录,虽然看了课本的目录,也未必完全理解。但是,每次一翻开书,先读一次目录,就可以掌握过去所学的功课,在整体居于什么地位;其前后关系又是如何。由这里可以体会出,读书的重点应该放在哪里,对学习也才能胸有成竹。
第三步:阅读单元导论
序言所讲述的是广泛和一般的问题,但单元前的导论所讲的则是狭小和具体的问题。你注意到每个单元的前面都有一幅代表性的插图了吗?
第四步:阅读书本后面的大事年表,将有助于你掌握历史的时序结构。
(2)课前预习的基本程序
通常,预习新课可按以下程序进行:
①浏览教材;②编写本节的内容提要;③确定本节的重点和难点;④找出上课时应重点解决的问题,特别是新教材中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可用彩笔勾出。
例如,学习第10课 “秦王扫六合”一课可按上述四个步骤进行预习,且在预习的过程中填写下面的内容:
①浏览教材的初步印象:本节教材比较重要,有一定的困难。(本课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初一学生因见识与阅历的因素,难以形成准确的空间概念。)
②本节内容提要:
秦王扫六合
一、秦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政治的建立
1.秦统一六国 2.加强中央集权(中央上、地方上)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1.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2.文化上:统一文字、禁书坑儒
三、北筑长城和开发边疆
1.秦长城 2.开发南疆 3.秦的疆域
③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贯穿本课的核心问题是“统一”:秦灭六国,建立统一国家;秦始皇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统一国家;北筑长城、开发南疆,维护统一国家。因此,秦的统一及其作用是本课的重点。
本课的难点:焚书坑儒是本课的一个难点。难以理解。此外,本课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
④课堂上应注意解决的问题:
第一,掌握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第二,通过引导学生归纳并试评“秦完成统一的原因”、“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
(3)预习一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一是要妥善安排时间。最好前一天晚上预习第二天要上的新课,这样印象较深。新课难度大,就多预习一些时间,难度小就少预习一些时间。也可以利用星期天,集中预习下一周要讲的课程,以减轻每天预习的负担。
②二是要明确任务。预习总的任务是先熟悉教材,为新课的顺利进行扫清障碍。具体任务一般有:a.初步理解课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结构怎样?b.找出书中重点、难点和自己感到费解的地方c.把本课后面的练习尝试性地做一做,不会做可以再预习,也可记下来,等教师授课时注意听讲或提出。
③预习的深度要控制。预习要防止过粗的偏向。有的学生在预习时,只是浮光掠影地看一看,浅尝辄止。这达不到预习的效果。预习还要防止过细的倾向。
④三是要看、做、思结合。看,一般是把新课通读一遍,然后用笔勾划出书上重要的内容,需要查的就查,需要想的就想,需要记的就记。做,在看的过程中需要动手做的准备工作以及做做本课后的练习题。思,指看的时候要想,做到低头看书,抬头思考,手在写题,脑在思考。预习以后,还要合上书本,小结一下,回忆新教材的内容、加深印象。
⑤预习应在当天作业做完之后再进行。时间多时,钻得深一点;否则钻得浅一点。切不可每天学习任务还未完成就忙着预习,打乱了正常的学习秩序。
⑥积极争取历史课的老师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差一些也不要羞于见老师,让老师知道你想学好历史,老师会很愉快地告诉你预习应有的基本程序,会为你解答预习中遇到的“拦路虎”。
如何学习初中历史
发布:赵老师
时间:2011-1-21 9:40:18
来源:育才苑
人气:138 【文字:大 小】
1、观念——改变“历史是副科”的思想观念,改变“我对历史没兴趣,所以我不(想)学”的思想观念,从心里重视历史——一门培养素质的学科。我们可以不喜欢历史,但我们不能不了解历史,不光我们祖国的历史还有外国的历史,我们都需要了解。可以说,了解历史是现代人的一项基本素质。
2、兴趣——虽说兴趣不能决定一切,但培养兴趣对学好历史也很重要。没有兴趣,会觉得学历史是一件苦差事!只有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遇到挫折困难才能顽强攻克,百折不挠。
3、培养学习的主动性,真正理解和把握学习规律:什么是学习的主动性呢?就是不靠别人督促,不在外力推动下学习。怎样才能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呢?一是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斯大林有一句名言:“伟大的毅力产生伟大的目的”。只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认清学习的重要性,才能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自觉地、坚持不懈地学习。二是要采取积极的学习态度,有计划地学习每门课程,要注意做到课前认真预习,对老师要讲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对于疑难问题做出记号,等到老师讲解时集中精神听。
4、“温故知新”与“温新知故”相结合。“温故知新”反映了学习过程不能一次性完成,认识过程必然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规律,它告诫我们探求学问应该逐步消化,切忌囫囵吞枣,有的知识由表及里,深思熟虑;有的知识需要由此及彼,融会贯通;有的知识应引进先知,触类旁通;有的知识应该联系实际,具体领悟。然而,“温故知新”也有先天不足,它的知识面狭窄,难以深入下去,所以,在实践中,“温故知新”走向“温新知故”,从后者中找方法和规律,与“温故知新”相辅相成,成为我们学习方法中的重要原则。“温新知故”就是不拘于旧知,在不断探求新知识的同时,以新带旧,组成知识的网络系统,显现知识间固有的逻辑关系,从而成为转化能力,提高素质。
5、学历史其实是不用死记硬背的,只要带着心去看课本,认真多看几次课本,记清事件的背景、过程和意义,理清历史线索就可以了。
6、上课要专心听,多记,多背,对一些历史年代要联系上下文的内容来记忆。掌握问答题时,首先要对历史事件的背景有个清晰的了解,再运用所学过的知识作答,做到理解记忆。多阅读一些历史课外书,除了能增长见闻外,还帮助你理解历史课文。
7、要做到熟练地掌握历史知识,一是对课文要做到全面而深入地理解,二是平时要认真记录好老师提出的重点内容,三是背诵;但即使是背诵也要讲究方法:以时间为主轴,形成一条历史事件演变的线索,如以“北美独立战争”为例,1775年、1776年、1777年、1783年各发生的事件串成一条历史线索。也可以历史事件的性质为中心点,把同类性质的事件联在一起比较、记忆:如美国独立战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等。
8、我们分析史实、理解的能力。因而历史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在记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和运用。理出一条线索,找出各个历史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弄清每件史实前因后果,在今后历史学科的学习中非常重要。同时,我们还应将历史与马列主义的方法论紧密相连,用方法论作指导,去正确的评价每一历史事件。
【文字:大 小】【 加入收藏】 【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