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医大讨论
7月3日下午,南京中医药大学会议室,一场关于中医未来之路的大讨论正在如火如荼的展开。来自这所素有“高等中医教育摇篮”之称的中医名校的各个院系的“顶尖高手”们,就中医现代化及中医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各抒己见、激昂陈词,有关中医危机的深刻讨论,让校园中弥漫的暑假临近的轻松气氛变得异
常沉重。
中医发展 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尴尬
带着刚刚从瑞士归来的风尘仆仆,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的王旭东教授首先发言。作为1995年首届“中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的金奖得主,他近两年一直在国外从事中医医疗、教学工作,并对
欧洲的中医药市场进行了深入调查。海外游历的亲身体验使他对中医的发展有着与众不同的看法。王说,其实目前有关中医危机的问题只有国内才会讨论,在国外,是没有人考虑这个问题的,因为中医在国外的上升速度之快另人瞠目结舌。以瑞士为例,2003年,瑞士的中医从业人员不到300人,可不到一年间就翻了一番,增加到700人。至于中医诊所,更是如雨后春笋,开得人眼花缭乱。而且目前
瑞士的每一家医院都在积极筹办中医科室。
同时,欧洲人对中医理论的接受程度也大大超出人们的想象。在他行医的州,每当他和病人讲气血阴阳,病人都会表示很理解,认为这是东方医学对人体和生命的独特认识。在他为当地的西医学生讲授中医时,谈到心肝脾肺肾这些中医特有的、与西医完全不同的脏腑概念时,西医们也表示出了超乎寻常的认同。“我觉得在欧洲对中医的认同度和热情甚至比国内还要多一些。”他说。“我讲课时发现,那些西医学生们很喜欢听气血、阴阳、五行这些东西,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中医的精髓。而且他们很排斥用西医的理
论解读中医的东西,对神经、细胞、分子这些现代中医的研究成果全不感兴趣。”
“所以我认为,中医的价值和生命力不是讨论出来的,也不是谁给她的。中医的价值和生命力源于她本身内在的东西,她深厚的文化底蕴,她那种深层次的、对人、对生命和自然的尊重,这种顽强的生命力是任何势力都压制不住的。中医用她卓越的疗效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青睐,甚至在西方的医生心中,中医也有她独特的地位,因为她确实能够解决西医所不能解决的问题。所以如何将中医推广、弘扬、光大,让她更健康地成长,才是我们这一代中医学者最重要的职责。”
但是在海外中医繁荣的背后,王旭东也透露出了深深的忧虑。“目前中医高级人才向海外流失的非常严重”,他说,“在欧洲各地的中医院,都有来自国内各大中医学院和中医医院的教师、医生的身影。他们都有着副教授以上的职称,都是很优秀的中医人才。”然而真正让他焦虑的还不止于此。最让他揪心的是,作为中医的发源地,中国的中医有可能被其他国家的标准取代、超越,“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一幕很有可能在中医上演。一次上课时被学生反诘的经历让他至今久久难忘。那是一次讲针灸治疗忧郁症,他讲了很多不同证型的取穴、用药。快下课时,下边的学生突然反驳,老师你讲得不对,少海也可治忧郁症。他当时一愣,反问道,少海可以治忧郁症吗?没想到学生们理直气壮,当然,因为我们德国针灸学会制订的标准中就讲了少海可以治疗忧郁症。
“西方人是非常善于制订标准的。”王说。“只要他们觉得你好,他们就会进行研究,制订出自己的标准,然后将这些标准向全世界推广。目前德国的针灸学会正在用他们制订的标准与我们抗衡,而法国耳针学会也宣称他们制订的耳针标准要比中国的耳针标准强100倍。我们教会了西方人中医,可是如果一个中国中医要在国外给人看病,却要经过那些红头发、蓝眼睛的、学问远不如你的徒子、徒孙的层层审核,怎么能不生气、窝火?我们的中医行业到目前为止都没有在世界上为自己树立起良好的形象,结果是人家只承认中医是好东西,却不买中国中医的账。中医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为什么我们的有关机构不能在全世界树立起中国中医的强势品牌呢?为什么我们不能把中医作为最强有力的一种政治文化工具,在全世界推
广,就像美国大片一样呢?为什么我们总拿不出中医发源地老祖宗国的气势和权威呢?”
中医现代化 让大象钻针眼的无奈
关于中医现代化的反思是最近一段时期中医界的焦点话题。从五四运动至今的近一百年来,“科学”一词就总如悬于中医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让中医屡屡面临危境。对中医的改造取代了应有的尊重,中医的精神被别有用心者借“现代”之名肆意扭曲、蹂躏,中医的发展,难道注定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悖论?
“科学这个词在现代被滥用了。科学的本义是分科的学问,后来被演变为人类知识的总和,最后又成为真理的代名词。不科学就是不正确,就是伪科学,就是迷信、愚昧、落后,就应该扫荡,这种观念在我们国家已经存在了近一个世纪。用现代科学研究中医是大势所趋,但研究者不等于被研究者,不能说我们用白话文翻译了唐诗之后,就说李白的水平提高了。同时,传统又岂是我们能用现在所谓的科学思想来束缚的呢?中医的思想已经历经了几千年的考验,而现代医学的发展不过才几百年,用现代医学的理论来剪裁中医学,那不是等于让大象穿针眼吗?”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长、博士生导师吉文辉教授用特有风趣表达着自己的观点,而他的“一只茶杯的故事”也为中医独特、深奥的思维方式加了一个通俗生动的注脚。“中医学强调的就是取类比象,比如一只茶杯,书本上只能写他是喝茶的工具。可是在现实生活中,茶杯可不可以用来装水、装酒,甚至装酱油呢?只要体积比它小的,茶杯都可以来装嘛。那一阵风过来,茶杯可不可以用来压压纸?茶杯造得精致美观,可不可以作为工艺品来欣赏?生气时,我又可不可以顺手拿起一只茶杯来打人呢?可茶杯这些变化是书本所不能尽言的,这种变化也是无穷的,需要在实际中去悟、去用的。这种推理的变化才是中医思维的精髓,没有这种脑袋,是不能来学中医的。其中的意境,也是现
代医学所不能体会的。”
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天水堂中医药研究所所长李铁君也认为中医现代化确实有陷入科学崇拜误区。他说,“过去人们总用是否科学作为判断是非的唯一的依据。可是随着后科学时代的来临,人们发现,对事物合理与否的判断不再是简单的是与非,人们开始认识到真理是多元的。”
基础医学院的沈澍农教授则通过中西医学体系的比较对中医现代化提出了异议。“中医是不能以西医先验的观点,先入为主的来研究的。中医是宏观的,她的文化的内容多于技术的内容;而西医则是微观的,其中技术的内容大于文化的内容。可现在我们的研究恰恰是用西医微观的技术的视角来寻找中医的合理内涵,如果找到了,就是科学,反之,就是不科学。在目前我们对人体认识还很肤浅的情况下,这种
用西医的尺度判断中医的方式无疑是不适合的,也是不公平的。”
对此,金鑫教授也表示了赞同,并通过知识与智慧的不同辩证地阐释了中医坚持自我的重要性。“中医现代化过程中最可怕的就是简单拿来和西化,失去中医的特色。中医特点与她的传统有关,中医的传统就是她很宏观,很模糊。在人们试图改造中医时,总希望把她宏观的优势保存下来,而抛弃她的模糊的弱点。可中医的优势和弱点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是共生共亡的,如果我们把她的弱点丢掉,她的优势也就荡然无存。长期以来,我们希望通过现代化,简单地用现代的知识来取代中医,其实我们没有看到,中医既是传统知识的表达,更是我们传统智慧的结晶。中医与古代的哲学的关系很密切,所以用简单的现代知识来代替中医,无疑是徒劳的,因为知识代替不了智慧。智慧除了书本的学习外,还需要在实践中悟。这也是智慧是比知识层次更高,是知识所不能取代的重要原因。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其实是从现代知识中找到与中医相近的东西,但还不是相应的东西。中医现代化应该是传统的知识转化为现代的知识、传统的智慧上升为现代智慧的过程,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我们决不能放弃自己的智慧来简单套用别人的知识。”
可是任何人不能否认,现代化是中医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在实现现代化与保持中医特色间取
得平衡是中医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张宗明副教授认为,中医学的发展不能游离于现代科学技术之外。但是否这种研究会导致中医失去本体和特色,则应该有所区分。近代科学与中医学确有很多难以通约性的东西,用它来肢解中医是不合理的。但现代科学与近代科学又有很大的区别,关键之一就是近代科学追求简单性、还原性和线性,而现代科学是建立在还原论知识基础上的一种更高级的融合,她追求复杂性,这在很多方面正与中医学的思维方式一致。所以研究中医,两种科学我们都不应拒绝,在学习了近代科学知识的基础上,用中医学的思维
方式,或现在复杂性科学的思维方式来整合这些知识,保持中医思维方式的优势,这样既可以使中医走向现代化,也可以保持中医的特色。张说,中医的特色应该并不简单地保存在阴阳气血这些具体的概念中,中医更重要的特色是她看待人体的思维方式,而这种思维方式与现代科学的发展趋势是相吻合的。第一临床医学院的潘立群教授则提出采用只了解“输入-输出”的黑箱式的方式来研究中医。“中医是宏观的、非定性定量的,如果要把中医定性定量,肯定会出问题。研究中医应该采用一种输入-输出的方式,即用药之前,所反映出的表象是什么,用药之后,发生什么变化,症状如何改善,结果如何就可以了,完全没有必要把药中的每一个成分都搞清,也不可能把每个东西都搞清。就像研究飞机的飞行,我们不需要知道这架飞机长得如何,都装了什么东西,只要通过它运行时的光点判断它的轨迹最终可以到达
目的地就足够了。中医研究的方式也应如此。”
美国中医学体系研究院首席顾问吴云波教授也对两种中医研究的方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当代中医学的发展过程中,实际上存在两种趋向,一种是以西医学为标准来整理、吸收、改造中医,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术界提出的中医现代化、中西医结合、中医客观化,就是这一趋势的体现;另一种趋势就是中医学的独立发展,并以传统中医的思维、理论、方法为主体,坚持自身的独立发展,其中也不排斥西医的生理解剖、仪器和实验的方法,进行信息转换为我所用。对于这两种取向,我的观点是不要互相攻击,两者的发展可以相辅相承,西医对中医的解读对中医的发展也不是没有好处,针灸是因为针刺麻醉的神奇效果才走向世界的,而针刺麻醉就是中西医结合的成果。所以在坚持自身科学原理的同时,中医完全可以大
量吸收西医的技术成果,为我所用。”
中医教育 传统文化断层的危机
比起现代化之路的不甚明朗,与自己赖以生存的传统文化土壤的割裂让中医显得更加无所适从。这种与自己生命之源的断层不仅让中医经受着前所未有的信仰危机,也使中医深受各种问题困扰,而
其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备受争议中医教育。
“中医教育五年是中医两年,西医两年,外语一年,结果培养出来的学生中医不像中医,西医不像西医,只不过是两个中专生而矣。”盛良教授这样评价中医本科毕业生。王旭东教授也认为,现在很多的中医学生“很糟”,“谈起阴阳五行,满脸的不屑一顾;谈起现代医学,又只是一知半解。如果说临床是现代中医教育缺憾之一的话,至少这种缺憾还可以通过学生毕业后的积累弥补、再造。可如果他们连中医的科学精神都没有掌握,那就连再造的可能性都没有了。能成为大师是需要有大师的思维方式的,可现在很多
毕业生的世界观、方法论、思维特点都与中医方式格格不入,又怎么能成为大师?”
对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薛公忱教授和张宗明教授的话一针见血。薛认为,“目前中医理论面临的最大的危害就是民族虚无主义。因为中医属于传统文化,但从五四运动以来,我们的传统文化就一直在遭受批判。中国人对自己的文化失去了信心和信仰,而结果是我们民族的根、民族的自信心没有了。中医现在也在拼命割断自己和传统文化的关系,可是失去了传统文化依托的中医,就如同离开土壤的大树,只有枯萎和死亡。”张则更加直接地指出了中医目前正遭遇的危机,“我记得一个哲学家讲过,当一门学科的学者们关注到这门学科的基础问题的时候,当他们关注到这门学科的发展模式和方向的问题的时候,这门学科就遭遇到了危机。而这正是目前中医学所处的状态。中医的危机就在于她生存的社会和文化土壤的破坏,我们已经失去了传统中医学赖以生存的社会土壤和文化土壤,使人们对中医学产生信仰危机。更为可怕的是,中医的本科生、硕士生、甚至连博士生都不相信自己所学的东西,中医教育很可能培养的不是
自己的继承人,而是掘墓人。”
可是究竟该怎样才能重塑中医的自信心,让中医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呢?加强传统教育,让学生在传统中学习中医以克服文化苍白症;提高学生的医古文基础,让他们掌握与经典心灵相通的工具;增加临床实践,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中医的乐趣都是教授们提出的解决良策。
而在这些观点之中,基础医学院的黄煌教授的观点更加独树一帜,他的中医发展公式引起了与会者的共鸣。“在中医现代化的内涵目前还不甚明朗的情况下,我们不妨把中医现代化理解为发展中医。而发展中医最终的目标是什么,那就是给老百姓实惠。给老百姓实惠=有效+安全+经济,这个公式就是中
医一切发展的准绳。那么有效+安全+经济的核心是什么,就是中医的规范。”
而要加强对中医的规范,黄认为,首先应该尽快为中医立法,实现中医和西医管理上的两元制。“现在很多中医看病都是西药、成药加汤药,不少中医师甚至首选的是西药,这很成问题。看好了病,到底是中药的作用还是西药的作用?这样一来,中医的经验没法总结,学术不能传承,中医生和学习者失去了对中医的信心,长此以往,怎么谈发展?因此加快中医立法,实现中医和西医管理上两元制刻不容缓。长期以来,我们的机疗卫生体制表面上是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驾马车,但实际上还是西医一主天下。因此必须通过法律明确中医的责权利,中医才能真正开好业。否则再这么„眉毛胡子一把抓‟,中医的阵地还
要萎缩,因为中医生存的土壤已经没有了。”
黄教授关于中医师管理的思路是这样的:单纯中医师应该必须以中为主,其中根据他们专业的不同特点,又有具体的细分,比如以汤方为主的就是中医师;以针灸为主的就是针灸师;还有推拿师、食疗师等等。分类后,就要对各种中医师的资格进行严格认证,并明确规定他们不能用西医的处方药,只能用非处方药,否则就是就违法。而如果是中西医结合医师,应该有中医、西医两个执照。同时,法律还应规定许多中医应遵循的条款,对中医的法律职能加以明确和规范。比如肝阳上亢的诊断有没有法律价值,能不能作为法律依据;哪些病中医治疗有效,哪些病西医治疗有效,哪些病适宜中西医结合治疗等。只有给了中医独立生存的空间,中医的临床和教育才能得上去,学生们才能真正喜爱、认可、信仰中医,中医
最终才能发展。
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在最近一段时间成为一种热潮,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对中医的反思更是首当其冲。这也许反映了人们在物质生活逐渐富足之后,开始寻找自身精神家园的一种回归。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在中医里,记录着我们祖先艰难探索的足迹、包涵着我们民族锲而不舍的精神。如果失去了与传统的交连,孤军奋战的中医,在现代化的滚滚红尘中,注定只能节节败退,遍体鳞伤。可是如果失去了传统支撑,貌似现代的我们在通往世界的名片中将以何自居?中华民族又
凭什么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西方医学的技术是先进的,但这并不能掩饰它在思想上的苍白。这么说,并不代表中医的思想有多完美,正如潘立群教授所言,那是我们祖先在“五千年前不得已而为之的智慧”。所以中医需要发展,需要现代,需要吸收一切她可以吸收的东西完善自己。但关键在于,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判断什么是应该坚持的,又有什么是可以放弃的?这不仅需要一个清醒冷净的头脑,更需要一颗坚定自信的心。可事实却是,在现代科研繁花似锦的表面下,我们看到了中医灵动的身影日益僵化,中医自由的精神正在窒息,这
就是所谓的现代化?这样的现代化,又怎能不值得反思?
也许回顾汉字走过的曲折迂回的历史,可以让我们把中医的困扰看得更清楚。从五四运动开始,汉字也曾惨遭口诛笔伐,人们想当然地认为,中国之所以落后的原因是中国的文字太难,用拼音甚至英文取代汉字是那个时代学者的理想。可如今,在经历了近一个世纪之后,猛然回首,人们却惊讶地发现,汉字竟然是这个世界上最完美的文字,她音形义俱全,便于制造新字,甚至打字的速度也快于英文。几十年,历史转了一个圈又回到了原地,还好,为时尚不太晚。那么中医呢?在现代车轮的倾轧下,我们又该怎样
保存中医的风骨?
也许路只有一条,中医当自强!
第二篇:中医大实验动物学重点要点
实验动物:是经人工饲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实验动物的三大特点:遗传背景明确,来源清楚;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寄生虫进行人工控制;用于科学实验
实验用动物:一切用于科学实验的动物。(野生动物;经济动物;观赏动物;实验动物)实验动物与实验用动物的区别:实验用动物是指所有用于动物实验的动物,包括实验动物。而实验动物是为研究的需要而培育的。确定是否是实验动物,要经过一系列检测,如微生物和遗传基因等,经专家鉴定才能称其为实验动物.动物实验是为科研、教学、药品检定等目的,对动物进行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处理,观察其反应,获得实验数据,解决科研中的问题。即如何使动物实验合理化、规范化。简而言之,实验动物科学就是关于实验动物标准化和动物实验规范化的科学。3R 原则:减少;替代;优化
研究热点:基因治疗;异种器官移植;基因工程动物研究;3R研究 实验动物是现代医学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支撑条件
AEIR要素:在生命科学领域里进行实验研究有四个支撑条件,即AEIR要素。即A:实验动物;E:仪器设备;I:情报信息;R:化学试剂
自然分类的方法:即根据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生态和地理分布等方面作为分类的标准。
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它不是单独的个体,而是一群特性相似的个体总称。
实验动物现在一般按下列两种方法进行分类:按遗传学控制分类;按微生物学控制分类 品种:是人们根据不同需要而对动物进行改良、选择,即定向培育,并具有某种特定外形和生物学特性的动物群体,其特性能较稳定地遗传。
品系: 指来源明确,并采用某种交配方法繁殖,而具有相似的外貌、独特的生物学特征和稳定的遗传特性,可用于不同实验目的的动物群体。
按遗传学控制分类,实际上是根据基因的纯合程度来分,实验动物可分为:近交系;封闭群;杂交群
近交:血统和亲缘关系相近两个体间的交配,针对某一性状来说指基因型相同或相近的两个体之间的交配。
近交效应:使基因纯合;产生近交衰退
在实验动物的育种中,多采用全同胞兄妹交配的形式。
近交系:经至少连续20代的全同胞兄妹交配培育而成,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亚系:残余杂合性;突变;遗传污染
3、近交系的特征:①基因纯合性 ②同基因性③表现型的均一性 ④遗传稳定性⑤可辨识性⑥个体性⑦国际分布⑧背景资料的可查性
近交系小鼠(除地鼠以外)国际命名法是近交系动物命名的基本参照法。
封闭群动物:以非近亲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一个实验动物种群,在不从其外部引入新个体的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
杂交群:两个近交品系动物之间进行有计划交配所获得的第一代动物。系统杂交动物(F1动物)杂种F1代动物不是一个品系或品种
命名:其杂交动物的雌性亲代名称在前,雄性亲代名称居后,二者间以大写英文字母“X”相连表示杂交。
鼠痘病毒:鼠痘是由鼠痘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急性引起大批动物死亡。亚急性或慢性使患鼠肢尾肿胀,发炎和坏疽脱落,呈“缺肢”畸形。实验动物常见细菌感染对实验的干扰:引起人兽共患病的细菌;动物致病菌;条件致病菌 按对微生物控制的净化程度,国际上把实验动物分为:无菌动物;悉生动物;无特殊病原体动物(SPF动物);普通动物
实验动物在我国分四级:无菌动物;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F动物);清洁动物;普通动物 无菌动物:以无菌技术获得,用现有的科学知识和检测技术,不能从动物体表及体内检出任何活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动物。
无”: 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是以现有的科学知识和检测技术不能检测出活的微生物和寄生虫。“菌”: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 “非一过性无菌”:不是用抗生素来得到的一过性的无菌,而是以无菌技术获得的。
在1895年Nuttall等人经剖腹产,用牛奶饲喂获得了无菌豚鼠,无菌动物的培育和使用是实验动物科学的第二次重大进展。
广义的悉生动物包括无菌动物,悉生动物、SPF动物。狭义的仅指悉生动物。
悉生动物:通常是指在无菌动物的基础上,经人工植入已知菌的动物,又称为已知菌动物或已知菌从动物。
无特定病原体动物:指不携带人兽共患病原体,而且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研实验干扰大的病原体的动物。或指动物体内无特定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存在,但带有非特定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动物。悉生动物与SPF动物的异同:
相同点:体内都无病原微生物,但都带有非致病的其它微生物种类。
不同点:悉生:带哪些微生物是清楚明了的。SPF:只清楚体内排除了哪些微生物,真正体内带有微生物的情况是不清楚的。
普通动物:是微生物控制标准最低的动物。对实验结果的反应性较差
按微生物学控制标准,即根据微生物的净化程度及携带的寄生虫状况,将实验动物分为四级: 一级,普通级动物;二级,清洁级动物;三级,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F);四级,无菌动物。卫生部级课题及研究生毕业论文等科学实验必须应用清洁级以上的实验动物”。
环境控制: 是研究饲养条件对实验动物的健康和质量所产生的影响,以及研究改善饲养条件的措施。
饲养条件:饲养过程、饲养管理、饲养环境
环境因素的分类:
1、气候因素:温度、湿度、气流、风速等
2、物理因素:照明、噪音、粉尘等。
3、化学因素:空气(O2和CO2)、臭气(NH3、H2S)和各种有害气体(SO2、NO2)
4、居住因素:房舍、饲养笼具、垫料、喂食器和饮水器,内环境等。
5、生物因素:微生物、动物密度、人、动物之间
实验动物设施的基地选择要求如下: 应避开自然疫源地; 宜环境安静;宜环境空气质量较好;应远离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和储存区,并远离高压线路及其设施; 距离公共场所和居住建筑应间距应不少于 20m。
根据实验动物的微生物控制程度和空气净化程度分为:隔离系统;屏障系统;开放系统
1、动物饲育室的建筑:
(1)墙壁:要求光洁平滑、无裂口、耐腐蚀、耐洗涤剂的洗刷,不宜将水管、风管或其他线路裸露在墙上,不易清理。
(2)地板:地面宜采用水磨石,平整而不滑,耐水,耐磨,耐腐蚀,防潮。地面最好不设门槛。
(3)天花板:耐水耐腐蚀,其结构应力求简洁平滑。如同墙面,不应在天花板下出现明管。(4)窗:除了采用自然通风的开放系统外,最好不设可开启的窗户,可采用双层玻璃作窗户
(5)门: 饲养室的开门方向与室内通风情况相适应,室内为正压的门要往里开,室内为负压的门要向外开,门边上要有密封条,门上方应有玻璃做窥视窗,下方设有金属板。门要有防野鼠进入装置,门的规格大小应考虑室内最大物品的进出方便,最小不能低于0.9米宽、2米高,普通动物房应设有纱门。
(6)走廊:在清洁级以上的动物室最好设双走廊,即清洁走廊和污染走廊。
1、动物设施中建筑物的布局应根据以下几个原则而定:a、有利于防治疾病的传播和相互的感染b、便于工作、实验人员的操作c、清洁物品、污染物品运送的路线应分开,人员、物品、动物空气要单向移动。
1.营养:指的是一个过程,是指动物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整个过程。
2.营养控制:通过研究营养素对动物生命活动的影响,揭示养分与生命间定性、定量规律。3.营养素: 即营养成分,凡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活动、生产产品的物质。
4.饲料:指在正常情况下,凡能被动物采食,无毒、无害且能提供营养物质或有利于营养物质代谢的所有物质。营养素的功能:
结构物质: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粗纤维。能源:脂肪、蛋白质
代谢调节物:矿物质、脂肪酸 附属功能:形成产品(蛋、奶)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机体所需的氨基酸有20种)组成的一类数量庞大的物质的总称。蛋白质是动物生命活动最基本的营养物质。
蛋白质生理作用 :1.是构成机体器官、组织、细胞的基本材料2.是组织更新、修补的主要原料3.是机体生理功能的物质基础4.可供能和转化为糖和脂肪
必需氨基酸: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量和速度不能满足动物的需要,必须从外界食物(饲料)中摄取的氨基酸。有10种: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甲硫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精氨酸。
非必需氨基酸:指人体可以自身合成或由其它氨基酸转化而得到,不一定非从食物直接摄取不可。包括:谷氨酸、丙氨酸、甘氨酸、天门冬氨酸、胱氨酸、脯氨酸、丝氨酸和酪氨酸等
脂肪生理作用 :1.是组成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2.是体内能量的重要来源,也是储能的最好形式3.是脂溶性维生素的溶剂4.具有保温、保护脏器的作用
碳水化合物生理作用 :1.无氮浸出物(1)供能与储能(2)机体某些细胞的重要成分(3)形成产品:奶、蛋 2.粗纤维(1)填充胃肠道,使动物有饱食感。(2)促进胃肠发育、蠕动和粪便排泄。(3)供给能量(指草食动物-盲肠)
矿物质生理作用 :1.构成动物组织的重要成分:2.维持正常的渗透压、酸碱平衡、神经肌肉的兴奋性3.构成酶的辅基、激素、维生素、蛋白质和核酸的成分和参与酶的激活 维生素生理作用 :1.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物质 2.营养作用
水的生理作用 :1.是动物体内最重要的营养物质2.具有保持体温恒定的作用3.具有润滑作用4.有助于保持细胞和动物体格的形状
小鼠:耳耸立呈半圆形,有平衡、散热等功能 ;食道内壁有一层厚的角质化鳞状上皮。不耐饥饿。肠道短小。盲肠不发达;有胆囊;胰腺分散在十二指肠、胃底及脾门处。下颌骨形态不同品系有差异,可以进行遗传学检测。脾脏有明显的造血功能。大动物(如狗、猴)则无造血功能,只有贮血功能。骨髓为红骨髓,无黄骨髓,终生造血。腭或咽部无扁桃体。雌:无宫外孕,乳腺癌可发生在颈、背部。雄:睾丸大,共2个。不适宜做慢支炎模型及去痰平喘药的疗效实验。
生理功能及行为习性:1.体型小、易于饲养管理和实验操作 2.性成熟早、繁殖力强(18个月以上属于老年小鼠)3.昼伏夜动、喜黑暗(采食、交配均在夜晚进行,镇静试验、壮阳试验在晚上进行。)4.喜群居、雄鼠好斗,体臭传情(“理发师”。雄鼠具有分泌醋酸氨臭气的特性)5.性情温顺、胆小怕惊6.适应性差7.多种毛色,便于遗传学研究8.对外界刺激极为敏感,对多种病原体和毒素具有易感性,对致癌物敏感,自发肿瘤多。
BALB/c小鼠主要特性:①乳腺肿瘤自然发生率低,但对乳腺肿瘤病毒敏感;②易患慢性肺炎。③对放射线甚为敏感。⑤有自发高血压症,老年鼠心脏有病变,雌雄性小鼠均有动脉硬化。⑥对鼠伤寒沙门菌补体敏感,对麻疹病毒中度敏感。
C57BL 主要特性:①乳腺肿瘤自然发生率低,化学物质难以诱发乳腺和卵巢肿瘤。②对放射物质耐受力强。③对结核杆菌敏感。氨基甲乙酯处理后尾静脉注射引起肺部结核 C3H主要特性: ①乳腺癌发病率高,6~10月龄雌性小鼠乳腺癌自然发生率达85%~100%,乳腺癌通过乳汁而不是胎盘途径传播。14月龄雌性小鼠肝癌发生率为85%。③仔鼠下痢症感染率高。④对狂犬病病毒敏感。⑤雄性小鼠对氨气、氯仿、松节油等甚为敏感,病死率高。
DBA/2:①雌性小鼠乳腺肿瘤发生率,繁殖鼠(经产母鼠)为66%,处女鼠为3%。②听源性癫痫发作,35日龄小鼠为100%,55日龄后为5%。③雄性小鼠接触氯仿和乙二醇的氧化物,以及维生素K缺乏时,病死率高。
大鼠:在口腔充满食物时,仍可进行呼吸。大鼠不会呕吐,不能做催吐实验(狗、猫、猴等动物呕吐反应敏感,则宜选用)。适于肝外科实验研究。无胆囊(鸽、鹿、马、驴、象等动物没有胆囊)不能做胆功能观察。不具备胆囊浓缩胆汁和储存胆汁的功能,适宜作胆管插管模型,不耐饥饿。胰腺与脂肪组织的区别 是:胰腺颜色较暗,质地较坚硬。适宜作支气管肺泡灌洗。易做去垂体模型。无扁桃体。
生理功能与行为习性:
1、繁殖快,全年多发情动物。
2、喜啃咬、昼伏夜动。
3、垂体-肾上腺系统功能发达,应激反应灵敏,行为表现多样,情绪敏感,对炎症敏感,眼角膜无血管。(适于作去肾上腺模型和炎症模型,适宜于制作去垂体模型。)
4、视觉、嗅觉较灵敏,适宜做条件反射实验,对许多药物易产生耐药性。(一般开放饲养的大鼠主要死因为呼吸道疾病。)
5、营养缺乏敏感,易产生营养缺乏症。
6、汗腺极不发达,心电图中无S-T段,但其他部分稳定,重复性好。(适宜于直接描记血压,进行降压药及心血管疾病研究,汗腺仅仅分布在爪垫上,尾是散热器官,室温过高时常借助分泌大量唾液调节体温)
7、大鼠血压和血管阻力对药物反应敏感,但对强心甙的作用较猫敏感性低671倍。
8、性情较凶猛,抗病力强,门齿较长,激怒、袭击捕捉时易咬手,对环境适应性强。大鼠的常用品种、品系:
近交系:F344/N、Lou/CN(大鼠回盲部免疫细胞瘤)
突变系:SHR/oal、癫痫大鼠(可用于癫痫病的实验研究)、裸大鼠
封闭群:Wistar大鼠、SD大鼠(多用于营养实验;可作为更年期实验模型,以研究更年期综合征)
大鼠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一)药理毒理研究1.药效学研究:新药筛选:抗高血压药物的筛选等。雌激素能终止大鼠和小鼠的早期妊娠但不能终止人的妊娠。(2)心血管系统药物的评价:常用作研究心血管药物的药理和调压作用的动物模型。(3)抗炎药物的筛选和评价 :常用以筛选抗关节炎药和中医痹证的评价。足跖浮肿法 2.药物安全性评价试验
(二)肿瘤研究:大鼠可用于自发性和诱发性肿瘤模型的研究。
(三)微生物、寄生虫的研究
(四)营养代谢研究中的应用
(五)行为学研究的应用:
1、学习、记忆能力的研究
2、药物依赖性研究
3、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研究
(六)老年病学研究
豚鼠生理功能与行为习性:
1、生殖慢、发育快(豚鼠属于晚成性动物:母鼠怀孕期较长平均68天(60-75天),脑的发育在胚胎期42—45d就已经成熟,出生后就发育完善,(这一点有利于部腹取胎后无菌豚鼠和SPF豚鼠的人工哺育)。出生后就能活动,有牙齿,有被毛,眼可张开,4小时后就能行走和吃软料,2-3天豚鼠就可以一边吃乳,一边吃青饲料,生长发育快。)
2、草食动物:不能合成维生素C3、喜群居,胆小易惊:容易出现脱毛、皮肤损伤和皮炎。
4、豚鼠对青霉素、四环素族、土霉素等药物敏感,易引起变态反应。豚鼠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一)药物研究
1、药效学实验:用豚鼠来研究镇咳药物。是研究抗生素如青霉素的专门动物;作过敏反应的研究,豚鼠是首选动物,最好用白色豚鼠。
(二)、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豚鼠对结核杆菌具有高度感受性
(三)免疫研究中的应用(速发型过敏反应,迟发型超敏反应)
(四)、耳科研究中的应用:听觉耳动反射
(五)、营养研究中的应用
家兔的生物学特征:回盲部膨大形成一圆小囊,盲肠末端有较长的蚓突,为一免疫器官.对儿茶酚胺类和其它药物反应敏感,颈部有减压神经独立分支,电刺激减压神经对心脏的影响首选家兔。家兔属于刺激性排卵类型动物,兔无明显发情期,雌兔卵巢内一次能成熟许多卵子,但这些卵子并不排出,只有经雄兔的交配刺激后隔10~12小时才能排出。这种现象叫刺激性排卵。哺乳动物中家兔和猫都属于这种类型
能够准确掌握其排卵怀孕的时间,可预测胚胎发育,用于计划生育研究。家兔常用品种品系:日本大耳白兔,新西兰白兔,青紫兰兔,中国白免
家兔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发热动物模型(首选家兔)以及解热和检查热原的实验研究,(大鼠、小鼠体温调节不稳定,不宜选用。)兔是研究胆固醇代谢及冠心病最早使用的动物,是复制高胆固醇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的首选动物。生命科学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要求:
一、动物个体间的均一性
二、动物遗传的稳定性
三、动物的易获得性: 果蝇、小鼠易得 选择的原则:
一、选择与人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代谢特点、疾病特点相似的实验动物
选用小型猪作烧烫伤实验研究是较理想的实验动物;犬、猴适合建立龋齿模型。小型猪是制作中医病理舌苔动物模型最理想的实验动物。金鱼被用来研究视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药物依赖性试验常选猴(最适宜),妇科方面可用猴做实验。神经反射弧实验蛙为首选的实验动物。可利用家兔进行针灸穴位实质的探讨。犬适合做药理学、营养学、外科学、毒理学、生理学和行为学等研究。小型猪常用于动脉粥样硬化、皮肤病、营养代谢等方面的研究。大鼠适于做应激性胃溃疡等实验。药物代谢的研究最适宜的动物为猴,其次为犬、大鼠。猕猴、豚鼠适宜于做Vc合成代谢的研究。仔猪适宜做营养学和婴儿食谱的研究。SHR大鼠是筛选抗高血压药物的良好动物模型。肥胖症小鼠常用于肥胖症的研究。糖尿病小鼠常用于糖尿病的研究。TA2小鼠常用于乳腺癌的研究。家猪是一种很好的子宫囊肿模型。猫是研究弓形虫的一个很好的实验动物。
二、选择解剖特点、生理特点符合实验目的要求的实验动物
观察电刺激减压神经对心脏的作用时应选用家兔。家兔不需要人工呼吸;青紫蓝兔适用于淋巴结内注射药物或通电进行免疫功能的研究。兔不适于做甲状旁腺摘除实验,但宜做甲状腺摘除后研究甲状旁腺功能的实验。而犬的甲状旁腺位置比较固定,常选用犬作甲状旁腺摘除实验。家兔常用于角膜瘢痕和角膜移植的研究。新西兰兔是很好的青光眼模型;雄鸡适宜做雄性激素的研究。地鼠适于作免疫学、肿瘤学和微循环功能等方面的实验研究。小鼠没有扁桃体,因此不能做扁桃体炎的模型。大鼠没有胆囊,因而不能做胆囊功能的实验研究。大鼠的肝脏再生能力很强,切除60%-70%肝叶仍可再生,很适合做肝外科实验的研究。猫的循环系统发达,故循环系统药物研究首选猫。家犬的汗腺不发达,不宜作发汗实验;其胰腺小,适宜作胰腺摘除术。家犬胃小容易作胃导管手术,便于进行胃肠道生理学的研究。猕猴气管腺数量较多,选用它作慢性支气管炎或祛痰平喘药的研究较合适。不宜选用大鼠、小鼠和豚鼠。可选用成年雌兔或雌猫来诱发排卵进行避孕药和胚胎发育的研究。大、小鼠适宜做卵巢功能的测定,是计划生育、避孕、抗生育、抗着床研究的合适动物。大鼠对营养缺乏比较敏感,是研究营养学的首选动物。家犬是红绿色盲,因此不能以红绿色作为条件刺激物来进行条件反射实验。某些研究高级神经活动的实验可选择家犬作为实验动物。Beagle犬最适用于毒理学、药理学和生理学研究用,比如用于长期毒性实验。大鼠和小鼠的心电图没有S-T段,这在给大鼠作心电图时应加以注意。
三、选择某些品种、品系对实验出现特殊反应的实验动物
家兔常用于解热实验和致热源检查的研究。相反,大、小鼠体温调节不稳定,就不宜选用。鸽子、家犬、猴和猫适于作呕吐实验。家兔、豚鼠等草食动物呕吐反应不敏感,小鼠和大鼠无呕吐反射,镇吐实验就不宜选用。大鼠适于做应激反应和内分泌实验。大鼠可用于降压药的研究。大鼠适合于各种关节炎和中医痹证的研究。家兔、鸡、鸽和猴适于进行动脉粥样硬化实验研究。小鼠、大鼠和犬就不容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因此不宜选用。金黄地鼠和豚鼠对各型钩端螺旋体都很敏感,小鼠、大鼠等实验动物对钩端螺旋体一般不大敏感。豚鼠适于作平喘实验、过敏试验和抗组胺药物的研究。豚鼠适于做听觉方面的实验研究。豚鼠对青霉素很敏感。吗啡对大鼠、犬、兔、猴和人主要表现为中枢抑制,对猫表现为中枢兴奋。5-羟色胺对人主要是升压作用,对猫和大鼠则主要是降压作用。普鲁卡因局部注射时,对于人产生局部麻醉作用,对马产生中枢兴奋作用。雌激素能终止大鼠和小鼠的早期妊娠,但不能终止人的妊娠。
四、选择人兽共患病实验动物或人类疾病模型的动物
1、选择人兽共患病实验动物
猴是人类痢疾和结核理想的模型。豚鼠、C57BL小鼠可用作结核病的动物模型。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的研究可选用大鼠和小鼠。流行性出血热的研究宜选用大鼠。沙门氏菌病宜选用豚鼠、大鼠、小鼠、兔、猴。
2、选择人类疾病模型的动物
选择人类疾病模型的动物;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及病证结合动物模型
五、选择遗传稳定、背景明确、标准化的实验动物
六、选择与实验要求一致的动物规格
1、年龄、体重
2、性别
3、生理状态
第三篇:爱在中医大 情系五医院
爱在中医大 情系五医院
10月16日,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与药学院合作建立长期青年志愿者活动平台签约仪式在药学楼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副院长郑光全、院长助理熊江丽、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团委书记周玉佳等应邀参加签约仪式,我校学生处副处长周倩、药学院党委书记蒋通荣、药学院党委副书记谌立巍、药学院副院长吕光华等学校领导出席了本次仪式,药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成员以及药学院部分师生积极参与了签约仪式。
周倩副处长致辞指出,成都中医药大学长期致力于青年志愿者活动,而现今与五医院的长期志愿者活动签约,将开发更多更好的志愿者活动项目,营造一个和谐欢快的氛围。她强调,志愿服务活动必将为构建和谐温江,促进我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她对青年志愿者活动给予另外最高的厚望和赞美。
谌书记介绍了我校的办学理念和辉煌。他强烈希望,和五院能合作共同发展,并且多次强调志愿者应该以贡献为主。郑副院长发言,对我院的在场各位的亲切问候,更表示对志愿者们的关心。
最后,我校与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达成协议,现场的同学接受了简单的PPT医院介绍和相关工作的培训。我院领导与五医院领导签完协约后,并合影留念。
药学院分团委学生会
第四篇:医大讲堂之
医大讲堂之——附属第一医院院长 林建华
我本是抱着听听看的态度前往医大讲堂的,但出乎意料之外,我收获颇多。
林教授的说话语气很是和蔼可亲,让我不自觉的想听他述说他的故事。他先是问在场观众:“什么是医学?”我的答案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林教授的回答是:“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话我很早就听说过,但发现其实我还没理解。医学总是滞后于科学。医生是需要不断学习的,总会遇到治不了的病。那对待病人,必须尽力去治愈,但这并不够,还要与病人沟通交流,尽量帮助病人。当然更多的时候是去安慰。这只是现在我片面的理解。
提到求职,我是既担心又感兴趣。说到求职,必须要提到面试。林教授说:“面试时,知识面要广,包括人文知识。不要只局限在医学课本上。要学会做人做事,必须多参加社会活动。求职前可以做这个工作的调研工作。”
说到医生,会想到治病。治病就会有医患关系。一名好医生,不仅要会治病、治好病,还要治好病人内心的担忧与不安。若有病人找你治病,却声明会录音。这是对医生的不信任。但是,我们对待病人,必须尽己所能。病人前来看病,绝大多数是前来寻求帮助的,我们对待病人,注意:解释清楚,检查充分,记录到位。每个手术都有医疗风险,这也要说明。人是需要面向未来的。展望未来,要把握时间,提高效率,并坚持体育锻炼。记住: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多开阔视野,增加阅历,尽量做到独立自主。
2012/11/9 周五于大报告厅
第五篇:医大工作心得
医大工作心得
2014年7月9日-7月10日医大一院体检中心五楼519学习仪器操作及试剂调配,总结如下
1、拆装仪器
我们每个人在实验室中学习样片的制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更快的掌握技能,显微镜的拆装顺序,在使用前调节八边形的手法以及实际操作中冬冬遇到的问题,我们都做了实际的了解。这样更方便我们日后的工作。
2、试剂配比比例
在7月10号就试剂调配问题,进行培训如DNA染液,BS液等试剂配比,我们在观摩后进行实际操作,得到配置过程中的第一手资料,为以后的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经过两天的学习,我们学到的知识有很多,很多是理论中没有的,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机会去观摩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