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行-中医健康管理工程社区治未病管理实施方案
中国行—中医健康管理工程
社区治未病管理项目实施方案
中健组委[2013]003号
中医“治未病”是祖国医学的瑰宝,体现了预防医学理念,更符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近几年来在我国社区医疗机构逐步推进。但在推进过程中,尚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是健康管理的运行机制还比较薄弱,居民对参与中医“治未病”管理的优势以及防病治病的道理认知度不高,积极性不强,这对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特别是参与公共卫生服务均有一定影响。为配合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社区医疗机构深入开展“治未病”工作,探索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决定在全国实施社区治未病管理项目。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以中医体质辨识纳入公共卫生项目为契机,以设立中国行—中医健康管理治未病指导机构为抓手,积极支持开展中医评估、中医辨识及中医治疗、预防、保健、养生、康复、健康教育等工作,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二、组织主体与实施载体
(一)组织主体
中国行—中医健康管理工程组委会。
(二)实施载体
以中国行—中医健康管理工程组委会确定的社区治未病管理服务机构为实施载体。
(三)服务体系
分为三个层级:中国行—中医健康管理工程社区治未病指导基地、指导中心、指导站。
三、主要任务
(一)开展业务培训。组织有关专家对设立的中医健康管理工程社区治未病指导机构的医务人员进行“治未病”相关理论和技能培训,使其熟悉工作流程,掌握体质辨识的基本方法。
(二)加强健康教育力度,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在社区居民健康教育活动中,增加中医预防保健、养生调摄等内容,普及中医药预防保健知识与技术方法。
(三)应用“治未病”理念,开展中医药预防疾病工作。如:哮喘的冬病夏治、高血压病穴位敷贴防治等,并在社区居民中宣传普及,使社区内的不同人群都能够享受到中医特色的预防保健服务。
(四)建立社区居民中医特色健康状态信息库。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开展体质辨识服务项目,针对不同人群的体质状况做出健康评估,并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指导方案,同时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社区居民的“健康状态信息库”,形成“治未病”信息服务网络。
四、申报社区治未病指导机构程序
1、凡经有关部门批准设立的医疗机构均可向本组委会提出申请,填写《中国行—中医健康管理社区治未病管理项目申报表》(附件一),填报后以电子邮箱的形式发往工程社区治未病管理专委会办公室。
2、经专委会组织专家考核、评估,符合条件的确定为社区治未病指导基础、指导中心、指导站。
3、申报过程及成功后不收取任何服务费用。
五、中国行—中医健康管理工程组委会支持力度
包括品牌、规范、技术、设备、服务、项目应用管理、项目推广管理等(附件二)。
六、组织管理
(一)中国行—中医健康管理工程组委会负总责
成立中国行—中医健康管理工程社区治未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工作专家咨询组,并聘请有关专家为社区治未病管理工作顾问。
(二)各社区治未病管理机构各负其责
1、社区治未病管理基地。负责本省/市社区治未病管理中心,各社区治未病管理中心负责本辖区社区治未病管理站。
(三)加强交流协作
以社区治未病管理机构为主体,建立社区治未病管理项目实施协作组。该协作组在中国行—中医健康管理工程社区治未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对实施项目和开展情况及时总结交流,相互学习借鉴;按照实施项目和开展试点的主要目标与任务,围绕规范服务内容与服务流程、协同提供服务、研究开发服务技术与产品、培养服务人才、传播健康文化、提出政策建议等,开展合作,共同提高。
(四)加强督促检查
中国行—中医健康管理工程社区治未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项目实施工作的评估机制,组织项目工作顾问和专家咨询组成员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评估指导,对工作成效突出的单位和地区予以表彰,对工作长期无进展的提出改进要求直至取消资格、摘牌。
(五)开展效果评估
中国行—中医健康管理工程社区治未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织项目
工作顾问和专家咨询组成员等,开展项目预防保健服务效果评估的研究,建立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并依托项目的实施开展评估工作。
附件:
1、《中国行—中医健康管理社区治未病管理项目申报表》
2、中国行—中医健康管理工程组委会支持力度
中国行—中医健康管理工程组委会
二O一三年七月二十六日
第二篇:都江堰市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1
“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积极探索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2012年1月16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都江堰市为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试点地区。为做好试点工作,结合市委、市政府关于打造全国中医养生示范区和创建国际旅游城市的工作思路,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要求,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组织领导
(一)领导小组
为保证试点工作顺利推进,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及成员名单如下:
组 长: 市卫生局局长 副组长: 市卫生局副局长
市中医医院院长 成 员: 市卫生局医政科科长
市卫生局中医科科长
市中医医院副院长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卫生局中医科,分管副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医政科长兼任办公室副主任。办公室负责试点工作日常工作。
(二)指导小组
为确保试点工作的实效性,组建都江堰市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技术指导小组。指导小组及成员名单如下:(略)技术指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中医院,由指导小组组长xxx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指导全市中医“治未病”技术指导工作。包括科室面积、场地规划、功能设置、人员配置、设备配置以及业务技术指导等工作。
二、工作目标
经过2—3年的努力,初步形成中医特色明显、技术适宜、形式多样、服务规范的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框架,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基本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预防保健服务需求。
三、试点内容
(一)建立较为完善的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体系 在市中医医院设置中医“治未病”中心,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中医“治未病”分中心,逐步建立起以市中医医院为龙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为主体和村卫生站为网底的三级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
(二)建立和完善都江堰市中医 “治未病”的工作运行机制。在政府的积极引导和大力支持下,建立由市卫生局牵头协调市财政局、人社局(医保局)、物价局等部门参与和配合的工作运行机制,促进中医“治未病”工作正常开展和运行。
(三)完善以中医“治未病”理念为指导的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为一体的新型健康保障服务模式。
(四)创新“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的内容和方法,建立规范的技术方案和服务流程。
(五)建立中医医院对基层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指导机制。
(六)建立 “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评价体系。
(七)逐步改革中医药服务项目价格体系,解决中医药服务价值与价格不对等的问题。
(八)建立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
(九)开展特色服务 1.体质辩识
运用中医望、闻、问、切的方法,同时采用先进个性化评估技术,填写《中医体质及健康状况调查问卷》结合现代医学,进行中西医结合体检,依托“健康港湾”系统,建立个人健康电子档案,使被检查者自知体质健康状况和易患疾病,既可以预防疾病被漏诊误诊,又能针对性把握健康调养。
2.健康调养
针对个人健康状态信息采集,对健康档案进行统计、分析、评估和预测,根据不同体质,制定不同的调养方案,包括有饮食调养、起居调养、运动调养、自我保健中药调理,药膳和中医适宜技术等内容,并制定各系统易患疾病的调养方案,为居民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及时分析健康趋势和调整调养方案,及时对个人健康档案中的相关内容进行补充和更新。通过随访记录回执、电话回访及上门服务等方式,定期对居民健康档案的动态管理工作进行督促、检查。
3.亚健康服务 亚健康往往是一系列疾病的前兆。各种偏颇体质与亚健康关系十分密切,每一种体质均具有一定规律的发病倾向。依据不同体质类型制定相应的调理方案,改善体质偏颇状态,为防治亚健康提供依据。
4.心理咨询
引进智力、人格测试、焦虑、抑郁量表,对有心理困扰者,通过各种心理学技术,帮助其解决心理问题。对中、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测量,对高中生进行职业能力倾向测试,帮助其选择报考专业提供参考。
5.膏方门诊
针对都江堰气候特点、九种体质的不同特点和亚健康状态的各种类型予以调补,开发具有维护平和、改善偏颇的益气膏、补血膏、健脾膏、活血膏、祛热化痰膏、温阳膏、滋阴膏、扶正膏、理气膏及针对亚健康状态的安神膏、便秘膏、更年膏、清脂化瘀膏。
6.道教养生
充分利用青城道教养生文化优势,积极开展青城养生太极拳全民普及活动。从根本上调动人的精、气、神,达到阴阳平衡。
7.茶饮系列
根据“天人相应”理论,针对不同体质及四季气候变化,结合青城山优质茶源和山泉,开发道家养生茶及养生酒系列,满足多样化的需求。
8.冬病夏治 针对都江堰养老人群数量较大,慢病患者比例较高的情况,开展“冬病夏治、夏病夏防”的中药穴位敷贴疗法,增强体质,提高免疫能力。
四、工作职责
卫生局中医科
1.负责牵头组织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的实施工作。2.拟定实施方案。3.负责协调工作 市中医医院
1.成立都江堰市中医“治未病”技术指导小组,负责全市中医“治未病”技术培训和指导、制定都江堰市中医“治未病”中心建设标准。指导基层单位中医“治未病”中心建设工作。
2.负责规划相对独立区域,建立都江堰市“治未病”中心。3.承担先期试点任务,并总结经验和负责推广。
4.负责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即KY3H)培训和指导。5.开展有关治未病的科学研究。
6.承担全市范围内中医药健康知识宣传和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工作。
综合医院
1.负责规划相对独立区域,建立都江堰市“治未病”中心。2.承担先期试点任务,并总结经验和负责推广。
3.负责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即KY3H)培训和指导。4.开展有关治未病的科学研究。
5.承担全市范围内中医药健康知识宣传和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工作。
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负责规划相对独立区域,建立中医“治未病”分中心。2.按照成都市中管局“九个统一”开展规范化建设。
3.承担辖区内中医药健康知识宣传和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工作。4.先期试点单位负责总结经验(包括辖区内村站试点经验)。村卫生站
1.建立中医“治未病”服务点。
2.按照成都市中管局“六个统一”开展规范化建设。
3.负责辖区内中医药健康知识宣传和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工作。
五、实施步骤
(一)开展宣传,健全机构。(2012年2月-2012年6月)通过媒体广泛宣传中医“治未病”文化,成立领导小组与技术指导小组,组织相关人员至先进地区考察,进行相关工作调查摸底,召开专题座谈会,制订实施方案。
(二)开展试点,总结经验。(2012年7月至2012年12月)先在条件成熟,基础较好的市中医医院、人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解放、平义、金江)、乡镇卫生院(青城山镇、幸福镇、蒲阳镇等)以及部分村卫生站开展试点,不断探索和总结。
(三)推广普及,建成网络。(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试点工作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在全市各级卫生机构普及,基本建成覆盖全市城乡、特色明显、效果显著、管理规范、体制完善、群众满意的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体系。
六、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 加强领导
充分认识加强中医预防保健工作对缓解“看病难、看病贵 ”和增强人民群众体质的重大意义。各医疗机构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指定专人负责,积极寻求有关部门的支持,不断总结和完善。
(二)加大宣传 广泛知晓 通过各种形式,多种媒体向政府、向社会、向群众宣传中医预防保健、康复知识,传播中医药文化,引导全民参与和支持。
(三)狠抓落实 注重实效
以增强人民群众健康为宗旨,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注重工作实效。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加强工作沟通,相互配合,认真开展工作总结,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
(四)强化目标 严格考核 各医疗机构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建设,按照规范开展运行,并将中医预防保健工作纳入各医疗机构的目标考核。
第三篇:中医“治未病”工作总结
2012年富县中医院 中医“治未病”工作总结
2012我院积极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以“未病先防、小病先治”为重点,深入推进中医药“治未病”,构建具有中医养生特色的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满足了辖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的要求,提高了中医药诊疗服务能力。现将2012年中医治未病工作总结如下:
一、强化服务平台
在针灸理疗科现有设备基础上,进一步采购并更新中医治未病设备。现有按摩床、针灸针、梅花针、电针仪、灸盒、刮痧板、火罐、中频治疗仪、微波治疗仪、颈椎牵引器等。
二、扩大诊疗范围
在原有已开展项目,包括针刺、艾灸、推拿、刮痧、拔罐、神灯热疗、电针、中频治疗、针刺放血、中药敷贴等基础上新增了盒灸、微波治疗与颈椎牵引等项目。
三、增加服务人次
截止10月底,全院中医药服务人次2500余人次,中医康复理疗人次1000余人次。以中药敷贴“冬病夏治”为例,服务人次为450人次,较去年有一定提高,四、扩大宣传影响
利用健康教育宣传栏、讲座、社区摆点等机会宣传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及体质辨识的意义,发放宣传资料,使辖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五、不足和下一步的计划
尽管今年我院的治未病工作较去年有明显的提高,但由于诸多因素影响,限制了工作的进一步扩大开展。现将目前面临的困难总结如下:
第四篇:治未病实施方案
嘉祥县中医院“治未病”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治未病”理念和实践,是落实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宏伟目标的重要举措;是增强全民健康意识、提高健康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弘扬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提高中医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率的重要动力。
为深入开展“治未病”工作,探索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我院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要求,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二、加强组织领导
(一)成立“治未病”健康工程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1、建立质量管理工作机构,落实工作人员,做到有人管,有人抓质量管理工作。
2、制定“治未病”科发展方针、目标、任务,营造“治未病”理念及内涵文化。
3、制定质量管理工作职责,明确工作目标任务,严格考核。
(二)成立“治未病”健康工程工作专家组。主要职责: 1)积极开展”治未病”诊疗方案和相关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2)深入管辖区利用“问题导入法”、“专家巡诊”、“标杆管理”等方法,针对发现的问题,指导乡镇医院查找原因,及时整改,持续改进。
三、基本原则
1、坚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从中医整体观、辨证观出发,认识人的健康状态及其和谐发展,研究规律,创新技术。
2、坚持以个体人的健康状态为核心。以身心健康及其与环境和谐一致为目标,注重对生命全过程的健康监测,研究预防和保健技术方法。
3、坚持以实践为核心。科研来源于需求,成果服务于实践,提高“治未病”服务的技术水平。
四、实施计划措施
(一)2011年具体措施
1.初步构建“治未病”工作平台
设立“治未病”科,建立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服务载体;购置计算机及相应的应用软件;制订相应管理制度。
2.初步开展“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
以中医“治未病”理念为核心,开展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健康状态辨识、检测/监测、分析/评估、咨询/指导、干预等“治未病”服务各环节、全程的“治未病”服务。服务对象
面对社会所有人群,包括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疾病人群和康复人群。
2、明确重点。
①丰富和发展“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各个环节的服务技术方法及产品,并使之形成体系。
②中医“治未病”的传统理论内涵和现代理论研究,推动“治未病”的学术继承和发展。
③ “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技术(产品)标准和服务规范的研究,建立“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质量控制体系。
④“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效果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的研究,科学总结服务效果。
3、实施科研专项计划。
按照“治未病”科研规划纲要和“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技术(产品)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根据“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的现实需求,结合我单位的实际,开展有关“治未病”的科学研究。
4、“治未病”专业人员的培训。
积极参与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 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治未病”的理念及其内涵,以“治未病”为核心理念的新型健康保障模式及其服务模式,“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的主要内容、方式方法,现代健康管理的理论及其方法等。同时积极参与“治未病”健康文化传播、健康管理、健康保险等方面的培训。
5、研讨交流与传播推广。
在开展“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以及医疗服务的同时,利用各种方式加强宣传,成为“治未病”健康文化、知识与方法等传播的重要窗口。
五、加强督促检查 1)接受上级组织“治未病”工作顾问和专家咨询组成员对工程实施及工作开展评估指导。2)积极配合“治未病”健康工程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我院“治未病”实施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3)对辖区内的所有的乡镇卫生院和街道服务中心进行指导和督查。篇二:治未病中心实施方案
治未病中心实施方案 为深入开展“治未病”工作,探索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我院决定在港口门诊部筹建“治未病中心”实施方案如下:
一、目标
经过3年的努力,初步形成中医特色明显、技术适宜、形式多样、服务规范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框架,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基本满足开平市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预防保健服务需求。具体目标包括:
1、建立、完善体检中心。
2、建立较为系统和完善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体系。
3、创新“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的内容和方法,建立规范的技术方案和服务流程。
二、组织结构
成立“治未病中心”领导小组
三、主要任务
(一)构建服务提供体系
在港口门诊部设立的“治未病”中心应用新型健康保障服务模式,建立规范的服务流程和技术方案,完善运行机制,形成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网络。
(二)完善服务技术体系
以“治未病”理念为核心,建立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现代医学及其他多学科技术方法,针对人体健康状态动态辨识、评估、干预及其效果的动态再评估等“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各个环节。
四、主要内容与实施计划
(一)构建服务提供体系 1.目标计划
(1)初步计划今年9月完成治未病中心的场地建设工作。
(2)今年10月全面规范开展、运行“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工作。2.主要内容及运行流程
治未病中心由体检部、健康调养咨询门诊、传统治疗中心、名医工作室组成。中心的结构将随着其功能的日益丰富而逐步完善。治未病中心内,体检部、健康调养咨询门诊、传统治疗中心、名医工作室分工合作,相互促进,形成“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与医疗服务的有机联系,其主要功能和运作流程可简单归纳如下:
体检部提供独具中医特色辨识体检,也就是中西结合体检,既有中医体质辨识,从宏观上把握健康状况,又有现代医学的常规体检,两者交融,优势互补。通过将中医体质辨识与现代医学和现代科技中各种检查手段相融合,对受检者的健康状况进行个性化评估,提供具有中医特色的辨识体检结论和报告,它是实现
“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的基础。在体检部接受服务时,受检者可先接受体检专家为您制定个性化的全身健康检查辨识方案,在体检时首先需进行体质辨识,其次接受中医面诊,再接受其他理化指标检查。体检中心后台根据受检者体质辨识结果、中医四诊信息以及理化指标检测结果形成综合性的辨识体检报告。报告不仅给出受检者的体质类型、易患疾病和健康状态,还根据中医辨证、亚健康状态评估等提出相应的养生保健的指导原则和建议。
健康调养咨询门诊的功能是对受检者的辨识体检报告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提供个性化疾病预防方案和因时、因地的个体化健康调养干预方案,通过起居调养、药膳食疗、情志调摄、针灸推拿和中药养生等系列健康干预措施,促进不同体质的个体接受和自我进行健康干预,从而达到改善体质、增进健康,防治疾病的目的。对于其中发现疾病者将提供专科诊疗建议。健康调养咨询门诊由我院各科专家轮流坐诊。
传统治疗中心的功能是对受检者提供针灸、按摩、熏蒸等传统疗法服务,综合调理其健康状况。
名医工作室是实施“治未病”的强大后盾,一方面对“治未病”工作给予指导,另一方面,通过专科专家门诊,直接服务于民众,为病人提供个体化辨体诊疗,接受健康调养咨询、疾病的诊治等。
“治未病中心”以中医体质辨识为主线,相互分工,相互贯通,相互补充。共同实践中医“治未病”之“治其未生、治其未成、治其未发、治其未传、瘥后防复”的核心理念。逐步在院内、院外分别为健康、亚健康、慢病和已病人群提供了体质辨识、辨识体检、辨体养生指导和辨体康复指导等服务。具体形式包括: 对体检受检者:为普通体检受检者提供服务。服务内容包括体质辨识、体检、中医面检、健康调养建议和非药物干预等(在治未病中心完成)。
对住院病人:首先进行体质辨识,根据体质类型(1)对患者进行中医药治疗时可运用辨体论治;(2)对病人住院期间的辨体施护;(3)对病人进行出院后的辨体康复指导、疾病预防指导以及其他健康宣教。(病人出院后推荐到治未病中心健康调养咨询门诊完成)
对慢性病患者:可进入社区或在门诊为慢性病居民进行体质辨识;根据其体质类型提供日常保健、合理膳食及健康调养等指导。(推荐到治未病中心健康调养咨询门诊完成)
4、治未病中心建设规划细则 治未病中心由体检部、健康调养咨询门诊、传统治疗中心、名医工作室组成。
(1)体检部:健康体检(二楼)、中医体质辨识 设立有接待处、内科、外科、妇科、五官科、心电图室、b超室等科室;配置心电图机、x光机、b超机、体重仪、血压仪等一系列体检设备、工作电脑、体检软件、中医体质辨识软件等;安排体检医生、中医师、护士各一名;组建体检小组(兼职):内科、外科各3人(至少各有一名副主任医师)、妇科、五官科、口腔科科医生各2人,护士8人。(附名单表)(2)健康调养咨询门诊:健康调养咨询(三楼)
健康调养咨询诊室,工作电脑、中医体质辨识、健康调养系列软件等;安排本院专家、教授每周1次坐诊,主要工作是本专业的疾病诊治和健康调养咨询。(附出诊表)
(3)传统治疗中心:针灸、理疗、推拿(三楼)设立针灸室、电疗室、牵引室、中药熏蒸室、推拿室等;安排医生4名、理疗护士3人;针灸推拿专业开展项目有毫针疗法、温针、艾灸、拔火罐、火针、药物敷贴、电针、头针、耳针、水针、穴位埋线、推拿等治疗项目。理疗专业开展的项目有颈椎牵引、腰椎牵引、中频电、音频电、电磁照射、超短波、微波、低周波、心脑血管治疗仪、中药熏蒸等治疗项目;根据开展的项目配置各种治疗设备。
(4)名医工作室:内外妇科等各中西名医(二楼)
设立4间诊室,根据我院名医情况进行配置人员和出诊时间安排。(黄运通、黄瓦炎、戚操其、余丽洁)
(二)完善服务技术体系 1.目标
以中医学为主体,融合现代医学及其他学科的技术方法,丰富和发展“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各个环节的技术方法及产品,并使之有机联系、构成体系。2.内容及实施
(1)健康体检管理软件:安易电脑公司提供健康体检管理软件,(2)健康状态的动态中医辨识技术方法与产品:《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正式发布,该标准是我国第一部指导和规范中医体质研究及应用的文件,旨在为体质辨识及与中医体质相关疾病的防治、养生保健、健康管理提供依据,使体质分类科学化、规范化。该标准将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个类型,执行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配备该软件。
(3)以“治未病”理念为核心,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针对维护和提高个体人的健康状态所采取的干预技术方法。开展平衡膳食指导、运动养生指导、起居指导、情志调摄、睡眠保健指导、中医方药调理、穴位或经络自我保健法、天灸疗法、针灸调理、推拿调理、熏蒸调理、平衡火罐调理、沐足调理等
(4)为开展“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及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提供人才支撑。“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专业技术人员,包括:
——中医药基本功扎实、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掌握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和技能的医师队伍、名医专家;
——具有养生保健康复基本知识、掌握中医特色技术方法等中医“治未病”职业技能的实用型人才。
——“治未病”健康文化传播专业人才;
——“治未病”健康管理专业人才;
5、人才的培训。
——岗位培训。根据“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医师的知识结构、技能要求,并积极开展岗位培训。
——外出培养。选送专业人员到上级医院进行“治未病”基本技术与方法的训练。
6、宣传与推广
(1)目标:宣传中国传统健康文化,传播“治未病”理念,普及推广“治未病”预防保健知识与方法,介绍“治未病”服务信息及服务效果等。
(2)方案: 宣传画(各科室张贴中医文化宣传画)、宣传栏(在每一部门设立一个专业宣传栏,就本部门相关专业知识进行宣传)、录像宣传(在休息候诊室设立一个大屏幕播放中医保健知识)、电视宣传(与电视台合作进行中医保健宣传)、网络宣传(在本中医院网络开设“治未病”宣传专栏进行中医健康知识宣传)、印发健康上册子等等不同形式的宣传,积极创建“治未病”健康文化的氛围。
五、制定扶持政策(1)积极鼓励全院专家、名医在服务技术、人才培养、健康文化传播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推动资源整合,形成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的合力。
(2)注重人才资金扶持,为“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的发展提供保障。
六、项目可行性探讨
1、“治未病”理念和实践,是落实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宏伟目标的重要举措;是增强全民健康意识、提高健康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弘扬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提高中医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率的重要动力。因此从国家的卫生政策来说其社会效益是巨大的、可行的。
2、我院港口门诊地处偏僻,没有夜诊、没有病房;而且体检设备不够先进,放射科、功能科检查设备落后,难于吸收高层次的人员前来体检,只靠名医效应能否打开局面也是个未知数,因此治未病中心估计预期或可期待的是社会效益,而不能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篇三:麦积镇卫生院中医治未病工作实施方案 麦积镇卫生院中医治未病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平台建设基本规范【试行】》和《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服务基本规范【试行】》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开展中医“治未病”是继承发展中医药学术的重要内涵、是根据现代医学模式转换的需要、是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要,设立治未病中心通过“中医体质辨识”、结合中医辨证,现代医学体检,采取起居调养、情志调节、推拿、按摩、针灸、理疗、中药熏洗、养生教育等方法,达到辨识病理体质,防病治病,健康长寿的目的。
二、总体思路
根据中医“未病先防”、“即病防变”、“病后防复”的三个层次,医院整合优质资源。成立“治未病”领导小组,具体工作为:体质辨识、传统疗法;体质辨识中心由医院中医职称人员承担。按照体质分类标准确定各类计划、方案、指导实施;传统疗法中心以针灸康复为龙头,全院所有临床科室对个体服务对象实施防病治病的中医诊疗措施。“治未病”中心拟开展中医诊疗项目5余种。个体服务对象建档覆盖全乡人口50%——80%,服务麦积镇周边人口。形成特色明显,效果显著、管理规范、机制健全、服务全面连续的工作体系,在整个服务过程中对服务对象的健康状态及健康风险进行全程跟踪,实现“未病先防、即防早治、已病防变、病后防复的总体目标,达到辨识病理体质,防病治病,健康长寿的目的。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中医“治未病”领导小组
组长:王永明院长 副组长:胡勤生副院长
成员:张小明 办公室主任
杨如雪门诊主任
潘应清 急诊科主任
(二)中医“治未病”技术指导小组
组长:胡勤生 中医主治医师
副组长:杨如雪 中西医执业医师
成员:张小明 西医士
潘应清 西医助理医师
四、工作要求 1.对个体健康状态,利用中医体制辨识和现代医学体检的方法进行评估,适时、实时采集服务队象健康状态的宏观、中观、微观信息并将信息录入“私人健康状态信息库”进行存储。
2.对服务对象的健康状态适时、实时分析评估。形成报告使服务队象时时自知全面的健康状态及风险。3.指导服务对象进行自我管理,按照健康指导计划进行调理、调养、防范健康风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4.为个体服务对象提供就医咨询,协助联系、沟通各方面关系,实施必要的防病治病措施。
5.为个体健康服务对象,体质辨识报告,疾病风险评估报告,生存质量评估报告,心理指数评估报告等信息。提供辩体施养方案、亚健康状态调理方案、慢性病防治调摄方案等。6.利用书刊、音像、演讲、教学、培训等形式宣传中医防病保健养生知识。提供健康保障计划、易发疾病综合保障计划、特殊群体易发疾病保健计划等。7.对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高龄人群、已病人群、康复人群进行分类,实施健康评估,建立知己健康档案。8.将个体健康服务对象纳入“治未病”管理体系,定期进行随访。实施全程跟踪、循环服务。
五、开展业务项目
“治未病”工作开展医学体检、体质辨识及中医诊疗项目5项。其中中医诊疗项目有以下几项
饮食艾灸疗法推拿疗法
按摩疗法刮痧疗法
六、实施步骤
1.宣传动员阶段(2013年1月—2月)
(1)宣传以“治未病”理念为指导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为一体的新型健康服务模式。
(2)宣传中医防病治病,养生保健知识。
(3)制作宣传版面。
(4)医院护理设立饮食健康教育栏目。2.实施阶段(2013年3月—2013年8月)
按照“治未病”的工作要求实施各项工作,制定各级各类人员工作人员职责、各项制度;加强人员配置、人员培训;设施设备配备。3.效果评价阶段(2013年8月—11月)
“治未病”专业技术指导小组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治未病”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评估。
七、组织管理 1.“治未病”工作领导小组及业务技术指导小组对“治未病”工作进行日常监督指导,切实落实各项工作任务。2.围绕规范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提供人才培养,技术开发。传播健康文化,提出政策建议。3.加强督促检查,建立日常检查机制,制定相应检查办法,促进“治未病”工作的开展,对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人员给予表彰,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督促落实。4.定期对“治未病”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评估,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机制,总结经验、完善制度,保障“治未病”各项工
作顺利开展。
二○一三年一月三日篇四:治未病实施方案 xxx中医院 “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工作
实施方案
为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预防保健中的特色优势,推动我院
“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工作,在全院形成中医特色明显、技术适宜、形式多样、服务规范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实施意见》(国中医药发?2009?20号)和《“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2008-2010)》的有关要求,经医院研究,决定开展“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项目建设工作。现将有关事项安排如下:
一、我院已经开展的中医“治未病”工作情况:中医院自 xxxx年成立以来,在老一辈中医人的带领下,积极探索中医预防保健经验,先后探索用穴位注药、穴位注水、穴位注液、穴位注气、穴位注血等方法防治慢性肠炎、慢性腹泻、胃痉挛、便秘、消化不良、呕吐、腹水、浮肿、慢性支气管炎、哮喘、中风、面神经炎等,在预防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心病,疗效可靠,当地群众认可,周边地区及病人慕名而来,取得较好社会和经济效益。
二、组织机构:见(附医院的正式文件资料)。
三、服务平台
我院中医“治未病”工作,依托脾胃病科(中医消化专科)和针灸康复科开展。xx县中医院消化专科,自2006年批准为 省级农村消化专科重点建设单位,消化科于2008年2月被命名为xx市县级重点专科,科室现设病床35张,通过多次项目建设,特别是国家通过2011年中医院能力建设,设施(房屋、中医设备、床位)到位并投入使用,硬件设施明显加强;连续5年引进中医人才,通过脱产学习,参加学术会议,医院名老中医师带徒等形式,人员结构基本合理,专科技术日趋成熟,专科效益显现,进一步扩大了消化科在全市的影响力,并按照计划完成当年建设任务。
治未病科人才梯队结构状况: 学科带头人---xxx简介
xxx同志,男,现年xx岁,主任医师,中共党员,一九
七七年毕业于xx中医学院,xx县医学会常务理事,xx市中医学会理事,xx省中医、中西医结合肿瘤专业委员、xx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由于他医德高尚、技术精湛、工作求真务实,赢得了全院和社会的广泛赞誉,先后被评为先进个人、优秀党员、县首届十佳医务工作者、省505医德二等奖,2008年荣获“xx市十大名中医”称号。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多次参加全国性消化病学术交流会。临床对慢性胃炎、消化性溃
疡、结肠炎、肝硬化等消化系统疾病有较深的研究,对高血压、中风、糖尿病、类风湿等疾病的中医治疗有满意疗效。学科带头人—xxx简介 xxx,男,xx岁,副主任医师,中共党员,xx省中医药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xx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曾在省内外医学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擅长用刮痧、穴位贴敷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及腰腿颈肩疼痛。
学科带头人—xxx简介 xxx,男,xx岁,副主任医师,一九八六年七月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曾在省内外医学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长期从事针灸康复工作,擅用针灸、穴位注射、穴位贴敷等传统疗法,治疗腰腿颈肩疼痛,中风后遗症,面瘫疾病等。学科带头人—xxx简介 xxx 男,现年xx岁,副主任医师,中共党员,一九八七年毕业于xx中医学院,xx县医学会常务理事,xx市中医学会理事,xx省中骨伤专业委员、xx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由于他医德高尚、技术精湛、工作求真务实,赢得了全院和社会的广泛赞誉,先后被评为先进个人、优秀党员、县首届十佳医务工作者称号。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多次参加骨伤学术交流会。临床对骨伤科疾病研究和治疗,腰椎病颈椎病、急性腰扭伤手法复位、骨折手法复位及小夹板固定等疾病的治疗有满意疗效。
四、服务内容:
重点探索穴位注药、穴位注水、穴位注液、穴位注气、穴位注血等方法防治慢性肠炎、慢性腹泻、胃痉挛、便秘、消化不良、呕吐、腹水、浮肿、慢性支气管炎、哮喘、中风、面神经炎等疾病的路径,隔姜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评价及处方完善,刮痧法用以防治慢性劳损和退行性骨关节炎的普及在预防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心病等在医院及乡镇卫生院、社区中医门诊推广普及。
五、工作重点
在试点工作中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总结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以及防治慢性疼痛性疾病等疾病治疗经验,进一步完善医院名老中医经验处方,力争探索出三到五个适合基层医院推广的常见疾病的诊疗路,同时通过试点,积累病例管理资料,完善中医适宜技术推广管理经验。
六、实施步骤 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1年为一个周期,中医门诊病人要求20%以上,住院病人10%以上,按照“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方式开展工作,门诊服务人次要求达到2000人,住院病服务人达到70人。“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项目工作,由分管院领导主抓,具体有脾胃病科、医务科、门诊具体组织实施,医院按照考核指标,每月组织检查落实情况,及时向全院通报进展情况,督促项目按时完成。
七、保障措施
为保证此项工作圆满顺利完成,总结整理一套完整的名老中医诊疗经验,探索一套适合我院实际的中医临床路径,此项工作由业务院长主抓,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医院按照每例门诊病人补助不少于2元,住院病人每例补助不少于20元的标准,对确保每季度召开一次大型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必要的办公经费,各项宣传资料印刷经费和相关人员外出学习交流经费;医院将严格按照科室目标考核责任书要求严格考核,与科室绩效工资挂钩,当月兑现。xxx中医院
2012年7月30日篇五:中医治未病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中医治未病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强化中医药在深化医改中的优势作用,充分满足城乡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基本需求,有效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根据《甘肃省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项目实施办法》和省卫生厅、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责任及有效使用项目经费的通知》(甘卫妇社发〔2012〕354号),制定本方案。
一、项目目标
通过向城乡居民提供中医治未病知识的宣传与咨询服务,逐步开展中医药预防保健、康复养生、体质辨识、健康评估、健康干预、中医适宜技术服务等中医药治未病服务项目,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到2015年底,所有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9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7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65%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治未病服务。
二、服务对象
辖区内居住的所有城乡居民,重点加强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高血压病人、糖尿病病人的健康管理。
三、工作内容
(一)省卫生厅提出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具体工作目标,开展督导及绩效考核工作,督促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开展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督导、培训、专项考核等工作。各级卫生部门开展本级相应工作内容。
(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要以西学中活动和中医药五级师承教育工作为载体,加强中医治未病公卫人才的培养工作。充分利用各级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基地,加强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
(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按照《中医健康管理工作规范》要求,对辖区内居住的居民免费提供中医药治未病服务。尤其要加强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高血压病人、糖尿病病人的中医药治未病管理。1.0—6岁儿童的中医治未病管理:运用中医四诊合参方法对儿童健康状态进行辨识,以望诊为主;提供儿童饮食调养、起居活动等指导,传授足三里、涌泉等常用穴位按揉、腹部推拿、捏脊等适宜居民自行操作的中医技术;对各年龄段儿童常见疾病或潜在因素有针对性的提供中医干预方案;对提供的治未病服务记录在居民健康档案中。2.孕产妇中医治未病管理:运用中医四诊合参方法对孕产妇健康状态进行辨识;提供孕产妇饮食调养、起居活动等指导,传授常用穴位按揉等适宜居民自行操作的中医技术;对提供的治未病服务记录在居民健康档案中。3.老年人中医治未病管理:(1)运用中医四诊合参方法对老年人的健康状态进行辨识。(2)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包括心理、饮食、起居、运动和所患病症、中医治疗及目前保健方法。(3)告知居民体制辨识的结果并进行相应干预:对发现已确诊的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分别纳入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中医治未病管理范围;对存在中医偏颇体制的居民进行有针对性的养生保健指导;对有常见病症的居民提供体穴、耳穴、推拿、药膳等养生保健指导;对所有老年居民告知日常的心理调摄、饮食调养、起居调摄、运动保健等养生保健方法;告知老年居民下一次中医治未病随访的时间。(4)对提供的治未病服务记录在居民健康档案中。4.高血压患者或糖尿病患者的中医治未病管理:运用中医四诊合参方法对高血压患者或糖尿病患者进行证候辨识;为患者提供饮食调养、起居活动等指导,传授四季养生、穴位按摩、足浴等中医适宜技术;对不同证候的患者有针对性的提供中医干预方案或给予转诊建议;对提供的治未病服务记录在居民健康档案中。
(四)在传染病防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中,对经过科学论证、效果确切的中医药方法要优先使用。
四、服务流程 见表1—7。
五、服务要求
(一)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当具备服务所需的基本设备和条件。
(二)从事中医治未病服务工作省级和国家级示范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省级中医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中心验收省级和国家级示范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省级中医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中心验收省级和国家级示范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省级中医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中心验收的人员应为接受过相关专业中医保健知识与技术培训的中医类别医师或临床类别医师,村卫生室为乡村医生。
(三)基层医疗机构为0-6岁儿童在6月至1岁期间、1至3岁期间、3-6岁期间各提供至少一次的中医治未病服务;为孕产妇在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期间,各提供至少一次的中医治未病健康指导;为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提供1次中医治未病服务,有中医内容的随访不少于1次。
(四)加强宣传,告知服务内容,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使更多的居民愿意接受中医治未病服务。基层医疗机构须设置固定的健康教育宣传栏,提供不少于10种有中医药内容的健康教育文字资料,播放不少于2种有中医药内容的音像资料。健康教育内容中,中医药内容不少于40%。
(五)儿童和孕产妇中医治未病服务可以与儿童预防接种、产前检查或产后访视时间相结合。
六、组织实施
(一)省卫生厅负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务项目的组织、领导和管理,制定全省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务工作绩效考核标准,协调、监督、管理项目的实施。全省综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工作按照《2012年中央补助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督导考核项目甘肃省实施方案》执行,每年开展1次。
(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同级卫生监督机构及适宜技术培训基地,对辖区内基层医疗机构提供的中医治未病服务工作进行考核、指导和监督。督导考核每年至少一次,覆盖面必须达到50%以上的市州和30%以上的县市区,每次督导、考核都要有相应的工作记录,工作记录内容见附表。省卫生厅将不定期对各市州开展中医治未病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估、通报。
(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要按照工作目标要求,保证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工作经费以辖区管理人口数为1万人进行测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总经费为25万元,其中中医治未病服务所需经费在25万元中所占比例约为5%,即1.25万元。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保障卫生行政部门、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开展督导检查、绩效考核等工作。
(四)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指导下,协助承担辖区内中医治未病服务任务。
七、督导考核
(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在考核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时,须将中医治未病服务项目纳入重点卫生工作目标任务,占工作任务一定比例的分值进行考核。
(二)各级卫生部门和各专业机构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治未病工作进行绩效考核时,重点对基层医疗机构为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及糖尿病患者提供者中医
治未病服务的次数、质量以及健康档案中中医治未病内容以及中医治未病宣传工作等指标进行考核。
(三)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要根据工作任务,进一步明确分工,细化任务,责任到人。要将中医治未病的服务数量、质量及服务对象的满意度作为重点指标进行考核,考核结果要与机构内部收入分配经费支付相挂钩,推行绩效工资制,发挥考核的引导和激励作用,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第五篇:治未病实施方案
阿旗中医医院“治未病”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治未病”理念和实践,是落实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宏伟目标的重要举措;是增强全民健康意识、提高健康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弘扬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提高中医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率的重要动力。
为深入开展“治未病”工作,探索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我院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要求,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二、加强组织领导
(一)成立“治未病”健康工程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1、建立质量管理工作机构,落实工作人员,做到有人管,有人抓质量管理工作。
2、制定“治未病”科发展方针、目标、任务,营造“治未病”理念及内涵文化。
3、制定质量管理工作职责,明确工作目标任务,严格考核。
(二)成立“治未病”健康工程工作专家组。主要职责: 1)积极开展”治未病”诊疗方案和相关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2)深入管辖区利用“问题导入法”、“专家巡诊”、“标杆管理”等方法,针对发现的问题,指导乡镇医院查找原因,及时整改,持续改进。
三、基本原则
1、坚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从中医整体观、辨证观出发,认识人的健康状态及其和谐发展,研究规律,创新技术。
2、坚持以个体人的健康状态为核心。以身心健康及其与环境和谐一致为目标,注重对生命全过程的健康监测,研究预防和保健技术方法。
3、坚持以实践为核心。科研来源于需求,成果服务于实践,提高“治未病”服务的技术水平。
四、实施计划措施
(一)2011年具体措施
1.初步构建“治未病”工作平台
设立“治未病”科,建立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服务载体;购置计算机及相应的应用软件;制订相应管理制度。2.初步开展“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 以中医“治未病”理念为核心,开展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健康状态辨识、检测/监测、分析/评估、咨询/指导、干预等“治未病”服务各环节、全程的“治未病”服务。服务对象 面对社会所有人群,包括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疾病人群和康复人群。
2、明确重点。
①丰富和发展“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各个环节的服务技术方法及产品,并使之形成体系。
②中医“治未病”的传统理论内涵和现代理论研究,推动“治未病”的学术继承和发展。
③ “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技术标准和服务规范的研究,建立“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质量控制体系。④“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效果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的研究,科学总结服务效果。
3、实施科研专项计划。
按照“治未病”科研规划纲要和“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技术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根据“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的现实需求,结合我单位的实际,开展有关“治未病”的科学研究。
4、“治未病”专业人员的培训。
积极参与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 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治未病”的理念及其内涵,以“治未病”为核心理念的新型健康保障模式及其服务模式,“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的主要内容、方式方法,现代健康管理的理论及其方法等。同时积极参与“治未病”健康文化传播、健康管理、健康保险等方面的培训。
5、研讨交流与传播推广。
在开展“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以及医疗服务的同时,利用各种方式加强宣传,成为“治未病”健康文化、知识与方法等传播的重要窗口。
五、加强督促检查
1)接受上级组织“治未病”工作顾问和专家咨询组成员对工程实施及工作开展评估指导。
2)积极配合“治未病”健康工程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我院“治未病”实施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3)对辖区内的所有的乡镇卫生院和街道服务中心进行指导和督查。
治未病科发展规划落实方案
为深入开展“治未病”工作,探索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我院决定在门诊楼七楼筹建“治未病中心”实施方案如下:
一、目标
经过5年的努力,初步形成中医特色明显、技术适宜、形式多样、服务规范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框架,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基本满足开平市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预防保健服务需求。具体目标包括:
1、建立、完善体检中心。
2、建立较为系统和完善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体系。
3、创新“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的内容和方法,建立规范的技术方案和服务流程。
二、组织结构
成立“治未病中心”领导小组
三、主要任务
(一)构建服务提供体系
在港口门诊部设立的“治未病”中心应用新型健康保障服务模式,建立规范的服务流程和技术方案,完善运行机制,形成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网络。
(二)完善服务技术体系
以“治未病”理念为核心,建立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现代医学及其他多学科技术方法,针对人体健康状态动态辨识、评估、干预及其效果的动态再评估等“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各个环节。
四、主要内容与实施计划
(一)构建服务提供体系 1.目标计划
(1)初步计划2011年9月完成治未病中心的场地建设工作。(2)2011年10月全面规范开展、运行“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工作。
2.主要内容及运行流程
治未病中心由体检部、健康调养咨询门诊、传统治疗中心、名医工作室组成。中心的结构将随着其功能的日益丰富而逐步完善。治未病中心内,体检部、健康调养咨询门诊、传统治疗中心、名医工作室分工合作,相互促进,形成“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与医疗服务的有机联系,其主要功能和运作流程可简单归纳如下:
体检部提供独具中医特色辨识体检,也就是中西结合体检,既有中医体质辨识,从宏观上把握健康状况,又有现代医学的常规体检,两者交融,优势互补。通过将中医体质辨识与现代医学和现代科技中各种检查手段相融合,对受检者的健康状况进行个性化评估,提供具有中医特色的辨识体检结论和报告,它是实现 “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的基础。在体检部接受服务时,受检者可先接受体检专家为您制定个性化的全身健康检查辨识方案,在体检时首先需进行体质辨识,其次接受中医面诊,再接受其他理化指标检查。体检中心后台根据受检者体质辨识结果、中医四诊信息以及理化指标检测结果形成综合性的辨识体检报告。报告不仅给出受检者的体质类型、易患疾病和健康状态,还根据中医辨证、亚健康状态评估等提出相应的养生保健的指导原则和建议。
健康调养咨询门诊的功能是对受检者的辨识体检报告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提供个性化疾病预防方案和因时、因地的个体化健康调养干预方案,通过起居调养、药膳食疗、情志调摄、针灸推拿和中药养生等系列健康干预措施,促进不同体质的个体接受和自我进行健康干预,从而达到改善体质、增进健康,防治疾病的目的。对于其中发现疾病者将提供专科诊疗建议。健康调养咨询门诊由我院各科专家轮流坐诊。
传统治疗中心的功能是对受检者提供针灸、按摩、熏蒸等传统疗法服务,综合调理其健康状况。
名医工作室是实施“治未病”的强大后盾,一方面对“治未病”工作给予指导,另一方面,通过专科专家门诊,直接服务于民众,为病人提供个体化辨体诊疗,接受健康调养咨询、疾病的诊治等。“治未病中心”以中医体质辨识为主线,相互分工,相互贯通,相互补充。共同实践中医“治未病”之“治其未生、治其未成、治其未发、治其未传、瘥后防复”的核心理念。逐步在院内、院外分别为健康、亚健康、慢病和已病人群提供了体质辨识、辨识体检、辨体养生指导和辨体康复指导等服务。
具体形式包括:
对体检受检者:为普通体检受检者提供服务。服务内容包括体质辨识、体检、中医面检、健康调养建议和非药物干预等(在治未病中心完成)。对住院病人:首先进行体质辨识,根据体质类型(1)对患者进行中医药治疗时可运用辨体论治;(2)对病人住院期间的辨体施护;(3)对病人进行出院后的辨体康复指导、疾病预防指导以及其他健康宣教。(病人出院后推荐到治未病中心健康调养咨询门诊完成)对慢性病患者:可进入社区或在门诊为慢性病居民进行体质辨识;根据其体质类型提供日常保健、合理膳食及健康调养等指导。(推荐到治未病中心健康调养咨询门诊完成)
3、治未病中心建设规划细则
治未病中心由体检部、健康调养咨询门诊、传统治疗中心、名医工作室组成。
(1)体检部:健康体检(七楼)、中医体质辨识
设立有接待处、内科、外科、妇科、五官科、心电图室、b超室等科室;配置心电图机、x光机、b超机、体重仪、血压仪等一系列体检设备、工作电脑、体检软件、中医体质辨识软件等;安排体检医生、中医师、护士各一名;组建体检小组(兼职):内科、外科各3人(至少各有一名副主任医师)、妇科、五官科、口腔科医生。
(2)健康调养咨询门诊:健康调养咨询(三楼)
健康调养咨询诊室,工作电脑、中医体质辨识、健康调养系列软件等;安排本院专家、教授每周1次坐诊,主要工作是本专业的疾病诊治和健康调养咨询。
(3)传统治疗中心:针灸、理疗、推拿(七楼)
设立针灸室、电疗室、牵引室、中药熏蒸室、推拿室等;安排医生4名、理疗护士3人;针灸推拿专业开展项目有毫针疗法、温针、艾灸、拔火罐、火针、药物敷贴、电针、头针、耳针、水针、穴位埋线、推拿等治疗项目。理疗专业开展的项目有颈椎牵引、腰椎牵引、中频电、音频电、电磁照射、超短波、微波、低周波、心脑血管治疗仪、中药熏蒸等治疗项目;根据开展的项目配置各种治疗设备。(4)名医工作室:内外妇科等各中西名医(三楼)设立诊室,根据我院名医情况进行配置人员和出诊时间安排。
(二)完善服务技术体系 1.目标
以中医学为主体,融合现代医学及其他学科的技术方法,丰富和发展“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各个环节的技术方法及产品,并使之有机联系、构成体系。2.内容及实施
(1)健康体检管理软件:安易电脑公司提供健康体检管理软件,(2)健康状态的动态中医辨识技术方法与产品:《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正式发布,该标准是我国第一部指导和规范中医体质研究及应用的文件,旨在为体质辨识及与中医体质相关疾病的防治、养生保健、健康管理提供依据,使体质分类科学化、规范化。该标准将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个类型,执行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配备该软件。
(3)以“治未病”理念为核心,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针对维护和提高个体人的健康状态所采取的干预技术方法。开展平衡膳食指导、运动养生指导、起居指导、情志调摄、睡眠保健指导、中医方药调理、穴位或经络自我保健法、天灸疗法、针灸调理、推拿调理、熏蒸调理、平衡火罐调理、沐足调理等
(4)为开展“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及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提供人才支撑。“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专业技术人员,包括: ——中医药基本功扎实、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掌握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和技能的医师队伍、名医专家;
——具有养生保健康复基本知识、掌握中医特色技术方法等中医“治未病”职业技能的实用型人才。
——“治未病”健康文化传播专业人才; ——“治未病”健康管理专业人才;
3、人才的培训。
——岗位培训。根据“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医师的知识结构、技能要求,并积极开展岗位培训。
——外出培养。选送专业人员到上级医院进行“治未病”基本技术与方法的训练。
4、宣传与推广
(1)目标:宣传中国传统健康文化,传播“治未病”理念,普及推广“治未病”预防保健知识与方法,介绍“治未病”服务信息及服务效果等。
(2)方案: 宣传画(各科室张贴中医文化宣传画)、宣传栏(在每一部门设立一个专业宣传栏,就本部门相关专业知识进行宣传)、录像宣传(在休息候诊室设立一个大屏幕播放中医保健知识)、电视宣传(与电视台合作进行中医保健宣传)、网络宣传(在本中医院网络开设“治未病”宣传专栏进行中医健康知识宣传)、印发健康上册子等等不同形式的宣传,积极创建“治未病”健康文化的氛围。
五、制定扶持政策
(1)积极鼓励全院专家、名医在服务技术、人才培养、健康文化传播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推动资源整合,形成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的合力。
(2)注重人才资金扶持,为“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的发展提供保障。
六、项目可行性探讨
1、“治未病”理念和实践,是落实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宏伟目标的重要举措;是增强全民健康意识、提高健康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弘扬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提高中医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率的重要动力。因此从国家的卫生政策来说其社会效益是巨大的、可行的。
2、我院港口门诊地处偏僻,没有夜诊、没有病房;而且体检设备不够先进,放射科、功能科检查设备落后,难于吸收高层次的人员前来体检,只靠名医效应能否打开局面也是个未知数,因此治未病中心估计预期或可期待的是社会效益,而不能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