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两课教学改革方案
山东华宇职业技术学院“两课教学”改革
根据中央领导同志对公共理论课教学问题的重要批示,按照教育部和省委高校工委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山东华宇职业技术学院“两课”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目标
1、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2003年教育部新颁《普通高等学校“两课”教学基本要求》,在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和院党委的领导下,全面推进我院“两课”教学改革和建设。
2、“两课”教学改革要着眼于提高教学针对性,增强实效性,要努力体现“三贴近”原则,使教学内容、方式、选材进一步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要将“两课”的基本理论内化为学生的行动指南,帮助学生进一步确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正确思维方式的形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经过三年左右的时间,争取“两课”教学改革和建设取得明显进步,努力在“两课”中进行优质课程建设,争取建成一门院级精品课程、一门省级优质课程。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爱岗敬业的“两课”教师队伍,争取发表一批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和教研论文。
二、具体措施
4、转变“两课”教学观念。在“两课”教学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需要出发,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努力处理好思想性、知识性和能力性教学的关系。要进一步体现“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原则,对不同学习要求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尝试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和“两课”考试考核方式改革。
5、选择性地实行专题授课的方式。基于“两课”课程的性质特点及其内容的内在逻辑联系,选择性地进行专题授课。在专题讲授前,教师要将专题所涉教材章节的基本知识点和理论观点明确告知学生,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良好学风。对于那些逻辑性很强、前后知识关联性很大的课程,则采取系统讲授的方式。
6、努力实现互动教学。在课堂教学上,要以教师为主导,进行启发性、引导性教学,同时,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既向学生提问,又允许学生向教师提问,双向互动既可以随时进行,也可以由教师在每次课或每个专题结束前安排一定的时间集中进行。同时,进一步探索使用发现性教学、问题教学、研讨式教学等方法。
7、积极采取多媒体教学。对于适宜采取多媒体教学的课程,四十岁以下的青年任课教师必须采取多媒体授课,四十岁以上的教师要尽可能地使用多媒体。力争“两课”教学的多媒体授课率达到 60%,高水平多媒体授课率达到30%。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时候,在防止“人灌”的同时,也一定要防止“机灌”。
8、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理论联系实际是全面推进“两课”教学改革的基本方法。“两课”教学要在课堂讲授的同时,下大力气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通过直观教学和实践教学,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增强学生对“两课”相关基本理论的现实感、认同感。“两课”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社会实践的指导,要利用寒暑假和其它时间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要确保学生在“两课”学习期间能有一次走出校园参观考察的机会,接触鲜活的社会实际。同时利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社团活动等进行与“两课”相关的校内实践活动。另外,要采取“请进来”的方式,邀请有关专家、企业家等为学生开展讲座,进行多种形式的“两课”教学。
9、积极开展课堂讨论。在“两课”教学中,彻底转变教师“独角戏”。“满堂灌”的授课方式,压缩讲授时间,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教师要精心组织讨论课,讨论题可由师生共同确定,也可由教研室统一拟定,还可以由学生之间协商拟定。教师要指导学生写好发言提纲,要为学生的讨论营造一个宽松、活跃的氛围,要加强对讨论的引导,要注重实际效果。
10、大力开展教学研究。德育教研室在确定统一的教育教学思路的基础上,组织教师主动思考和研究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学院鼓励教师发表有价值的论文,并有选择地吸收到课堂讲授之中,实现教学内容与科学研究的良性循环。
11、“两课”教师要带头教书育人。“两课”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联系,要为学生社团成员开展“两课”相关基本理论知识的辅导和讲座,积极指导有钻研精神的学生撰写小论文。
12、建立“两课”教学奖惩制度。根据“两课”教学的要求,制定“两课”教师责任追究制度。对课堂教学不负责任、学生反映强烈,以至造成负面影响的个别教师要追究责任,给予批评教育、停课或转岗。尝试性地推行“两课”教学挂牌上岗制,形成“两课”教学的竞争机制。建立教师淘汰制度,将个别经过教育与帮助,仍在思想道德素质与业务素质方面不适应“两课”教学的教师调离工作岗位。
13、教研活动经常化。德育教研室要经常性开展教研活动,及时就新政策形势的把握和宣讲等问题展开教研,及时了解学生反映的问题和要求,通过研讨予以解决。经常性开展集体听课、评课、备课活动,研讨各门课教学中的理论和有效方法问题,处理好各门课内容上重复的问题,确立合理的“两课”教学体系。
14、推广并继续探索考试改革新举措。结合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两课”教学的考试改革也必须相应跟进。课程总评成绩分为三个组成部分,即期末考试(比较系统而正规地考查学生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成绩占50%、期中考试(多采用灵活形式进行,如撰写专题论文、调查报告或开卷综合论述某一基本理论问题等等)成绩占20%、平时成绩(主要体现为平时小论文的完成情况、学生主动环节中如课堂讨论、学生演讲、模拟教学、社会调查等等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及表现等)占30%。另外,进一步探索“两课”课程考试改革的新方案,拟时机成熟时进行考试改革试点,实行假期社会调查、平时及期中小论文、期末开卷考试或口试等相结合的综合考核办法。
三、保障条件
1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根据需要,适当增加“两课”专任教师,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够用、水平较高的从事“两课”教学与研究的教师队伍。要充分发挥“两课”专职教师的骨干作用,并聘请校内外有关专家教授为“两课”特约教师。要为“两课”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创造条件,有计划地安排“两课”教师到国内著名大学在职或脱产进修,积极鼓励支持他们攻更高学位。
16、制定鼓励教改的政策措施。德育教研室要制定并落实教学和教改奖励办法,形成“两课”教学改革大有可为的舆论和政策导向,扭转“两课”教师重科研不重教学的局面,真正形成科研与教学的良性循环。
17、提供丰富的资料保障。学院图书馆或图书资料中心要购置适量的“两课”理论研究书籍和相关刊物,要购置、录制与复制“两课”电视资料片,为师生的教与学提供丰富的图书资料保障。
18、建立若干个“两课”参观考察基地。地点选择以德州市城区、郊县为主。各系、部要积极支持学生参加“两课”的参观考察活动,为其提供交通等费用。同时,积极组织“两课”教师进行社会实践,为“两课”教师进行考察调研创造并提供便利条件,增长见识,丰富授课内容。
19、加强对“两课”教学的领导,调整“两课”建设领导小组。督促和检查“两课”教学改革和建设。明确“两课”协调主体及其职责,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与沟通,切实形成“两课”教学改革与建设的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第二篇:教学改革方案
宁夏新工业学校 教学改革方案
宁夏新工业学校 2015年9月1日
教育改革及创新一
职业技术教育从无到有,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式,走过了风风雨雨、坎坎坷坷。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创造和谐社会的发展要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将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维修技工将成为汽车产业的重要支柱。传统的教学观念,已不能适应时代要求,从传统的普教的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开拓符合人才需要的办学思路,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教学改革,观念的更新是关键
1.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人才的含义很广泛,科学家、企业家、政治家是人才,技术工人也是人才,我们的培养目标就是技术工人。
2.职业教育招收的学生层次跨度大、基础差、教学难度大。通过学校分层次教学,模块教学、实践教学等教学改革,应坚信人无全才,人人有才,避重就轻,人人成才。
3.把教育的中心任务,从传统教育的普及知识转移到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尽快掌握本领,投入到充满竞争的市场中去。
二、改革的几点尝试
教育改革的理念有了,就要抓落实,就要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投身教学改革,使学生从改革中学到技能,从教学改革中找到乐趣,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在教学中互换,变教师的要我学,为学生的主动参与。
1.积极尝试模块式教学,一改过去一门课程讲三年,毕业结课的教学模式。寻找各教学目标之间的渐进连带关系,本着从浅入深,各个击破的原则,变分散式目标并进,为集中培养某一目标。比如:汽车底盘教学中,把传动系、转向系、制动系、悬架等,按从易到难的原则,按学年分学期,分成四个模块。第一学年,完成传动系和转向系的教学;第二学年,完成制动系和悬架系统的教学。每一个模块教学中安排校内实习和校外实习,这样学生可以把在校学习、实习和校外分阶段实践相结合,巩固了学习内容,收到了良好效果。
2.减少文化课比例,围绕专业设课程,本着有用、实用、够用为原则,对准创业、就业与人才培养,这一总线编辑教学计划。
传统教学计划中,文化课和专业课比例:一年级3/1;二年级2/1;三年级1/2。教改后的教学计划:一年级1/1;二年级1/2;三年级1/3。这样,突出了专业技能培养,做到了基础课为专业培养目标服务的原则。3.文化课减少,针对性增强。
语文教学中,我们从培养学生的欣赏,和审美能力,应用文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入手,对教材进行精炼,去粗取精,形成了我校的校本教材,注重了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提高。
改革单调的政治教育,在礼仪和法律中渗透政治观念。通过,生动的礼仪和形象的法律案例,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守法、学会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同时,把礼仪和法律教育落实到学生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之间,让学生知书达礼、谨言慎行。
外语教学中,抛掉大部头的中专教材,强调口语教学和理论教学相结合,一改过去学习中存在的会看不会说的外语学习弊病。
入学第一学期,只开口语对话课,让学生学会96种环境下的语言对话交流,第二学期以后,边开口语对话课,边开基础英语课,这样学生学会了用英语交流,自然提高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求知。
4.加大实践、实习力度,让学生实践中学,学中实践。做到三个合一:车间、教室合一,学生、学徒合一,教师、师傅合一。
从实践到感性认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这是我们最早认识,而多年来被忽视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获得感性认识,提出问题到课堂中求知、解疑。以汽车构造课为例,本学期从一入学就让学生走入车间,简单介绍汽车的类型、驾驶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从模拟驾驶开始实践,学生实践中发现:各部位的用途及操作方法,近而研究其结构。这样,以实践为主,以理论为辅,动手多了,兴趣来了,知识和生产的结合点发现了,理论会在实践中运用了,从而学生主动到课堂中去吸取营养,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技能。
5.校内实习和校外实习相结合,根据模块式教学目标的需要,学生在学校学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完成了模块目标的80%,直接到企业实习是模块教学目标的深入和巩固。本学期我们组织了到企业实习,直接参加企业的生产实践和生产过程中的实际技能的训练。使学生熟悉生产情况,掌握生产工艺。其次,学生在企业生产实践中,掌握单位的生产状况,获得适应生产环境,适应岗位要求,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就业能力,为毕业后立即就业做好了准备。同时,在生产中,发现理论知识存在的形式、利用的方法,围绕实践进行针对性的理论实习,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专业和技能的动力。6.专业课教学,必修和选修相结合。
必修课是针对教学目标而设置,而选修课是对教学目标的拓展和深化。在汽车维修教学中,我们紧跟信息化发展的最新科技成果,适时调整必修课内容和选修课内容。使学生在学好基础的同时,学会一到二门选修内容。这样,拓展了知识面,正面面对对市场需要,为学生就业做好了知识储备。
今年,我们利用下午第三节,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培养目标在汽车维修专业开设了汽车保险、汽车营销两门选修课,报名人数100多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评价体系的改革 1.学生评价体系的改革
理论考试和实践相结合,每学期除进行理论考试外,还进行规定任务的实践考试和个人实践成果汇报。重点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综合能力、个性发展。汽车维修网页的考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教师评价体系的改革
教师的备、讲、查、批、改占教师评价的60%,公开课评价占10%,通过公开课,教师提高了教学水平,找到了存在的差距和奋斗目标,激发了积极性。班级量化考评占10%,这样班级的荣辱和每一个教师息息相关,每个教师不但关心所教科目,还会关注班级的教育和其它工作,即注重知识传授,又注重育人,做到了班级工作齐抓共管。教师获奖或论文占10%,鼓励教师参加各种竞赛活动和科技创新,提高自身素质。学生作品占10%,考查教师指导学生创新能力。通过以上考评改革,教师的教育、教学的责任心增强了,教学成绩提高了,技能加强了,更专注进行教学研究和探索了。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请进来和送出去相结合。
今年来我们采取校外深造和校内技能培训相结合,每年派出专业教师参加各种类型的参观考查和培训学习。2015年利用暑假时间我们聘请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授来校讲学,汽车维修专业的全体教师参加了这次培训,教师们普遍认为,学到了汽车维修技术的前沿,改变了教学理念,巩固了汽车维修基础知识。另外,我们近年来送出3名教师进行深造,提高知识层次,进行知识积累和再学习。我们聘请了企业一线的汽修技师,充实教师队伍,使理论教师、专业教师、实习教师比例日趋合理,进一步加大了实践、实习力度,真正让学生从枯燥的理论中解脱出来,让学生真正学到一技之长。在我市组织的第一届汽修学生技能大赛中,荣获个人二等奖两名。
这是我们近年来进行的教学改革尝试,许多具体改革还在试点中,改革中也发现了许多问题,学到了许多方法。今后,我们还会在改革的道路上扬鞭催马、不懈努力,通过改革求发展,通过改革求规模,我相信,职教中心的明天会更好。
教育改革及创新二 数字化教学资源管理
为了丰富学校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促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推广数字化学习资源在日常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特制定本管理规定。
第一章教学资源共享原则
第一条参加学校教务科或网络中心组织申报的国家和上级部门举办的各类评审、评比、评奖等活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均视为作者同意该教学资源上传校园网共享。
第二条经学校教务科或网络中心组织申报立项的各类教育技术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学校拥有将该项成果在校园网共享的权利。
第三条校级教育技术研究课题的成果版权归学校所有,学校有义务上网共享该研究成果。
第四条参加学校的教育技术成果评奖活动和电子教材制作比赛的参赛作品,均视为作者同意该教学资源上传校园网共享。
第五条与网络中心合作研制的各类数字化教学资源,网络中心拥有将该教学资源在校园网共享的权利。
第六条学校引进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网络中心有上网共享该教学资源。第七条网络中心自制的数字化教学资源,需上网供全校师生共享使用。第八条鼓励教师和教学组将个人或教学组所有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上网供全校师生共享。
第二章教学资源上网方式
第九条信息技术科保有的媒体素材,在学校网络教学应用系统建立学校公共媒体素材库,供全校共享使用。
第十条各教学组所有的媒体素材,在学校网络教学应用系统建立教学组的媒体素材库,供全校师生共享。
第十一条教师个人所有的媒体素材,可在学校网络教学应用系统建立教师所任课程的媒体素材库,供教师和任课班级学生共享。
第十二条信息技术科保有的有完整结构的视、音频教材,上传学校网络系统供全校师生共享。第十三条信息技术科保有的讲授式网络课件,上传专用的服务器实现共享。第十四条信息技术科保有的网络课程(课件),课程教学资源库、上传教学网站服务器供全校共享。
第十五条教师或教学组可向网络中心申请上传具有完整结构的视、音频教材、讲授式网络课件、网络课程(课件)、课程教学资源库等教学资源。
第十六条学校电子教材制作比赛的参赛作品,由信息技术科在学校FTP文件服务器设立专门网络空间,供全校共享。
第三章教学资源上网共享办法
第十七条媒体素材上传学校网络教学平台,需教师和教学组在申请到网络教学平台使用帐户后,经过培训,掌握网络教学平台使用办法之后,由教师或教学组独自上传。
第十八条教师或教学组需要上传具有完整结构的视、音频教材、讲授式网络课件、网络课程(课件)、课程教学资源库等教学资源时,请到学校教务科填写相关申请表,经审批后,由现代教育技术科工作人员,在五个工作日内上传到相应网络空间,配置开通使用。并通过电子邮件告知网络地址。
第十九条为保障网络服务器的安全,网络课程(课件)、课程教学资源库等可能含有计算机病毒、后门、木马等危害服务器安全程序的教学资源,需查杀病毒才能上传服务器使用。
第四章上网教学资源信息的管理规定
第二十条上网教学资源请按照学校上网规定执行。
第二十一条教师或教学组提供上传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必须先进行查杀计算机病毒处理,保证上传文件不存在木马等病毒类的破坏服务器安全的程序。
第二十二条凡不宜公开发表及国家有关法规禁止传播的各类信息(内部通知、通报、汇报材料、涉及政治或技术机密的材料等)一律不得上网。
第二十三条教学资源中不得含有下列内容之一的信息: 1.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2.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 3.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4.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5.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的; 6.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7.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 8.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9.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对发布以上内容等不良信息的要严肃查处,直至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第二十四条网络中心如果发现上传的教学资源违反了上述规定,有权立即关闭该教学资源而无需事先通知资源提供者。
第二十五条教学资源管理人员要严守机密,不得随意向外复制、拷贝、传播数字化教学资源,保护教学资源提供者的知识产权。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七条本管理办法由学校网络中心负责解释。
教育改革及创新三 信息化教学管理机制
探讨运用信息化管理模式。以校园网络为支撑,共享学校的教学管理资源,优化学校运作各个过程,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现状及存在问题
信息化建设从九十年代起步,经过多年的发展,各部门基本配置了计算机,辅助各项业务工作的开展。各部门根据自身需求进行相关信息管理系统或数据库的开发和引进,并在业务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自2005年校园网正式开通以来,各个部门通过校园网连接互联网,能主动通过校园网络发布信息、通知,用电子邮件进行校内外信息传递和交流,通过网络开展科研资料检索查询、处理各项业务,逐步开展网上教学活动等等,信息化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
但由于多种原因,学校的整个信息化管理水平仍处于低级阶段,表现在各个部门所采用的管理系统或数据库的数据规范及标准不统一,各个部门的信息资源未能真正实现共享。比如:
1.数据重复录入。许多数据在不同部门,甚至同一部门的不同科室反复输入,造成所采集、录入的数据不一致。
2.信息管理平台不统一。各部门管理系统或数据库的运行环境不一致,不能共享,形成信息孤岛。
3.现有各管理系统或数据库功能单一。信息的宽度和深度都不够,因此没有能力对领导层的决策提供足够的支持。
4.未能在现有管理系统或数据库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意义、策略和目标
我校已经把建设“数字化大学城”作为一个重要目标,并已经高标准、高起点地启动大学城的信息化规划和建设。“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必定会引起管理组织结构的重组。因此需要人们更新观念,未雨绸缪,研究和探索与数字化校园相适应的信息化管理运作模式。
意义:把握骨干专业的契机,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水平,实现“四个一流”。策略: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协同工作、分步实施。
目标:坚持实用性、先进性、开放性、标准化的原则,建立以校园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共享和业务管理平台,数字化教育、学习、管理、科研、医疗和生活等所有学校运作,提供面向行政管理人员、面向全校师生、面向领导阶层的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建立科学、规范、高效、公开的信息化管理体制,培养适应未来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人才,提高学校的地位和竞争力。
信息化管理运作模式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对校区进行科学的管理。主要包括学校的教学、科研、生活等方面的管理,探讨运用“统一平台、统一认证、数据集成、网络办公、电子校务、智能管理” 运作模式,实现基于“对象”与“服务”的管理。
所谓基于“对象”与“服务”的管理模式,即把全校所有个体、部门或客观实体甚至整个学校都当成是一个对象,在数据中心为其建立独立的信息库,有唯一的账号,校内所有的业务都看作“对象”为“对象”提供的服务。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初步确立的我校信息化管理将以“三个中心”为基础,逐步建立“一卡通”系统、网络办公自动化系统、校内信息管理系统等应用平台。
“三个中心”
控制中心:这里的控制中心指的是集网络控制、自动控制、消防控制、安保控制、电话、广播等一体的弱电控制中心。包括网络中心、弱电系统集成(BMS)、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S)、火灾自动报警系统(FAS)、安全防范系统(SAS)。未来的电子化信息都是以IP网络为载体,因此网络中心是整个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为上层应用提供支撑。控制中心的作用是提高校园整个信息化系统的联动性。
数据中心:即用一个统一的数据库存放全校所有的数据,包括人、财、物、管及教学等方面的数据。它是实现信息整合与共享的基础。
认证中心:即把全校的身份认证功能都统一放到一个服务器上实现,这样既节省资源(不用每个应用系统都做认证模块),又提高了安全性(集中一个服务器更有利于集中投入);认证中心只要和人事、财务的数据同步就能把网络上虚拟身份和现实生活的客观个体联系起来,这是实现网络办公的一个关键点。
网络自动化办公系统
网络自动化办公是指利用校园网络环境,运用办公自动化系统,处理校各部门之间的公文流转、动态信息及文档一体化管理事务,为管理层和决策层提供管理决策信息,帮助领导进行决策。主要面对的是各部门主管人员,最大限度提高办公效率、减少差错、缩短办公周期。
电子校务
电子校务主要包括政务管理、教务管理及学生管理、科研管理系统等。以数据中心为依托,实现电子校务管理的公开化。
1.政务管理
政务管理实际上面向各部门行政管理人员提供的信息服务,将覆盖学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完成行政事务处理的各项功能,改善管理人员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现阶段主要是将人事管理和财务管理等系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一个基于网络的综合资源优化、共享和调配相结合的体系,使各部门行政管理人员大部分工作能够在自己办公室内完成,提高办公效率。
2.教务管理及学生管理
教务管理面向的对象主要是专职教师与在校学生。学生是校园内最主要的群体,因此与其相关的信息量也是最大的,这正是现代信息技术最能发挥所长的地方。运用信息技术建立一个基于网络的教务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学生的学籍、成绩与证书认证,教学计划与开课,教材计划,排课,考务,教师工作量及评估等一系列教务事务的自动化管理。
3.科研管理
对校内科研工作中的事务进行管理。包括科研状况、科研人员情况、科研项目管理、科研课题管理、科研成果管理及有关科研统计报表管理与查询。
建设策略及运作机构
研究运用“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协同工作、分步实施”的策略,提高我校信息化管理的效率,节约信息化管理的投资。主要研究我校信息化建设策略和运作机构的设置、学校各部门在信息化建设和管理中的任务和作用等等。
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协同工作、分步实施
信息化管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关系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是一项引入新思想、新观念的全局性工作,因此,需要学校集中统筹,统一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信息化管理总体规划,把学校的管理思想、管理体制、管理方法融入到计算机网络中去。如果没有统一的信息化建设规划,没有统一的标准、规范,数据不能集成,不能共享,将会造成很多“信息孤岛”,既造成重复投资,又大大降低了使用效果。
另一方面,行政配合是信息化建设能够顺利进行、信息技术能有效提高管理水平的保证。信息化建设涉及到学校各部门的工作,信息化管理有时会对现行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提出新的要求,困难和阻力都很大。只有学校领导的亲自参与,才能把学校最新的办学思想、体制的变化和新的管理制度融入到信息化管理的建设中去。
信息化技术的主要使用者是学校各业务部门,且实际应用是环环相扣的。因此,除学校领导亲自参与之外,还需各部门鼎力合作,学校各部门的业务工作流程和使用需求只有各部门自己最清楚。因此,只有各级部门的负责人亲自参与到信息化管理工作中,学校的信息化管理工作才能顺利进行。
信息化管理是一项投入相当大的系统工程,而且大部分的应用系统需要使用者的信息化意识及相关知识。我们既要考虑信息网络建设的重要性,又要考虑建设资金的投入问题。因此,先搞好基础设施、急需的系统、技术成熟的系统和应用效果明显的系统,其他系统在时机成熟的时候逐步完善,才能使我们的信息化管理项目成为一项高“性价比”的项目。
建设机构
成立学校信息化工作小组,负责统一规划、总体设计、协调、组织信息化建设的各个系统,并对系统进行监督及跨部门的协调。
领导小组:由校领导亲自挂帅,成员则分别是该部门信息化工作的责任人。主要是负责信息化工作整体规划、设计、规范及标准等的定案,进行各类工作的协调及组织。
常务工作组负责信息基础设施的总体规划和设计,监督信息化各子系统的设计(为保证整个系统的统一、兼容,所有子系统的设计都必须通过常务工作组审核通过方可具体实施);与国家级示范校建设指挥落实统一的信息化标准及应用软件;各级部门联系人负责与常务工作组沟通,协助该部门的领导完成本部门相关业务子系统的建设。实际操作上各部门可提出自己的需求,然后由专业公司做具体需求分析及设计,并把设计交由工作人员审核批准,具体实施完成后由各级部门和工作组共同进行测试。
运作机构
信息化管理模式的运作机构整体分两大类,一类是全校性基础设施,另一类是各应用业务子系统。
全校性基础设施就是上述的三个中心,基础设施的运作统一由信息学院下设科级部门负责,各中心可分别设置科室,或者由原网络中心增加相应技术人员管理。
这里的控制中心是个比较特殊的系统,它是由一个总控室和几个分控点组成,总控室主要负责全局监控及各子系统的连动协调,各分控点是各具体业务的操作控制点。该系统的总控制室由信息部门负责运作,各分控点分别由相关业务部门负责分控制。
各类应用系统的软件运维由相应级部门安排一个专职的信息管理员负责,硬件设备统一由信息部门做主机托管。
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全校各部门之间必须紧密配合,通力合作,服从学校统一的协调和监督;
(二)要解决好先进技术与传统管理模式的矛盾,需要有一个过渡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
(三)各校区信息化建设既要考虑信息网络建设的重要性,又要考虑性价比的问题,因此必须掌握好建设的时机。
第三篇:什么是“两课”(推荐)
什么是“两课”?
答:“两课”指我国现阶段在普通高校开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两课”是遵循了以下原则:
① 着眼于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不动摇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② 针对新的实际、新的发展,以邓小平理论为中心内容,比较系统地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③ 认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和“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原则,全面地反映中国实际和时代发展,着力于提高教学效果;
④ 注意各门课程之间以及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衔接,做到结构合理、功能互补,减少重复。
“两课”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8门必修课程。
这些课程设置可分为三个层面:
① 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主题的课程设置,如两个原理课;
② 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两个历史性飞跃,形成两个伟大理论成果为主题的课程设置,如两个概论课;
③ 以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促进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主题的课程设置,如《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思想道德修养》等。通过以上三个层面工作的有序进行,构建以邓小平理论为中心内容、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教学体系,培养当代大学生成为党和国家所需要的具有较高政治理论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两课”教学管理的方针是:重在建设、重在发展、重在创新。
第四篇:“两课”社会实践
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 大学生“两课”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四号宋体)
调查报告标题(二号黑体加粗)——调查报告副标题(华文中宋三号)
作者系别专业年级学号成绩指导教师
年月日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题目:
××××××××××(小二号黑体加粗)
社会实践主要内容:
××××××××××××××××××××××××××××××××××××××××(五号宋体)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评语: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成绩:
评定教师签字:
年月日
正文格式:
论村民自治
张三
摘要:(150字~300字)
关键词:(3~5个)
一、文字格式
(一)字体:宋体
(二)字号
1. 标题:二号,粗体
2. 作者:三号,粗体
3. 一级标题:三号,粗体
二级标题:四号,粗体
三级标题:小四号,粗体
正文:五号
(三)行距:单倍行距
例:
一、村民自治的历史
(一)村民自治的概念
1.村民自治
村民自治的概念来源于„„
二、版面格式
1.加页眉,内容为: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2008年暑期“两课”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字体为:小五号
2.页面设置
(1)页边距
上:2.5厘米下:2.5厘米左:3厘米右:3厘米装订线:0厘米
(2)页眉:1.5厘米
页脚:1.5厘米
(3)纸型:A4,纵向
3.插入页码,位置:页面底端
对齐方式:两端
4.注释
采用尾注,自定义标记为[1],[2],[3]„„
2008年暑期“两课”社会实践参考题目
1.社区下岗职工再就业状况调查
2.农村留守子女的教育状况调查
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及现状分析
4.当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和思考
5.阻碍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非经济因素分析
6.当前农村干部及群众法律意识的调查
7.新形势下,社会(企业)对人才需求特点调查分析
8.本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思路、新举措的情况调查
9.新型农村医疗制度的推广现状及成效
10.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情况的调查
11.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调查与研究
12.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现状调查
13.提高农民收入的途径调查
14.农村青年进城务工前后的思想观念变化的调查分析
15.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调查
16.未成年人犯罪的状况及原因分析
17.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认识、分析我国国情以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
18.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群众中的普及的调查分析
19.调查研究实施“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的现状和对策
20.“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中的重大意义
2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22.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23.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考察分析增加农民收入,启动农村消费市场对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的必要性
24.社会风气与人的素质关系调查分析
25.民主法制建设现状调查分析
26.公民法律意识考察及分析
27.对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其实现形式及其发展趋势的调查研究
28.对社会主义条件下各种非公有制经济的现实考察
29.用现场的实例说明社会再生产的前提和实现条件
30.结合实习地或单位的实际探讨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意义
31.根据实习点的实际情况探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
32.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分析实习地三个文明发展现状
33.探讨实习地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经验和对策
34.了解当前人们尤其是青年人的生活理想和对共产主义理想的看法
35.了解人们对金钱持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当金钱与事业发生冲突时如何处理
36.人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的价值观调查分析
37.了解人们对大学生道德素质的评价,以及对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的要求程度
38.结合实践地点的情况谈谈“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的体会
39.结合实习地或单位的实际,探讨该地或单位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意义和方
法
40.当代青年大学生如何继承和发扬五四青年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一二·九”运动的光荣革命传统
第五篇:两课资料
看高校“两课”教学如何创新
记者 卢丽君 纪秀君
编者按:高等院校开设的公共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培养大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才能提高公共理论课的实效性,使之真正进入学生的头脑,变成他们所理解、接受和喜欢的东西?这些年来,许多高校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形成了一套适应新形势需要的行之有效的做法。日前,本报记者走进首都几所高校的公共理论课课堂,感受到了创新公共理论课教学后所呈现和散发出的新景象和新气息„„
北京大学:团队教学提高授课质量
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李捷在投影屏上一亮出讲课主题——“如何全面领会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从毛泽东的成功与失误来看”,讲台下就响起了学生们的掌声。
这是5月19日晚上7点10分的北大理教201室。200多席的教室坐得满满当当。
“在通向成功之路的过程中,毛泽东至少闯过了5个关口。人都是从失败中学会成功的。毛泽东成功的法宝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作为毛泽东研究的专家,李捷研究员的课堂史料翔实,观点精辟。讲者抑扬顿挫,听者酣畅淋漓。“其实我也经常从学生的反馈中寻找研究的兴奋点。能来北大上公共理论课,得益于这是一个开放的课堂。”
李捷说,以外聘兼职教授的身份给北大学子讲“毛泽东思想概论”课,已是第4个年头。作为“毛泽东思想概论”教学团队中的一员,他和其他十几位来自北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主讲教师一起讲授这门课。在这个团队里,除了有主讲教师负责教学内容的讲授外,还安排有课程主持人、课堂主管教师和助教,分别承担课程规划设计和组织、课堂管理、课堂协助管理等任务。
“虽然,一个教师可以从头到尾把一门课讲下来,但是组成教学组更能形成集体攻坚的合力。”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仝华教授说,“以团队的方式组织教学管理,减少了每个教师备课的讲数,提高了每一讲的含金量。而且,为教师提供了较多的科研时间,对青年教师来说是非常难得的。同时,不同年龄、不同阅历、不同风格的教师之间相互听课,也是一种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好机会。”
“多位专家组成教学组轮流授课,使我们有机会听到高水平的教授讲课。这些老师睿智的思想和独到的见解,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学生们这样评价“毛泽东思想概论”课。
据介绍,这种团队教学方式是1997年秋季首先在“邓小平理论课”上进行改革试点的。对之,学生们表示欢迎,教师也给予认同,很快便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推广。近5年来,北大公共理论课共投入教学业务经费116万元,学科建设经费329万元。学校教务部门不仅为公共理论课提供了最好的教室,且还让马克思主义学院自主选择和安排教学时间,在学生中以自由选课的方式进行学习。
“公共理论课关系到大学生的思想成长,意义重大,讲授难度也大。但20多年的授课经验告诉我,只要教师用心去教,学生还是喜欢的。”仝华说,“教师的讲授必须高起点、高层次、高水平,这样才能真正吸引学生,把课上好。这也是我们以团队方式进行教学的目的。”(本报记者 卢丽君)
清华大学:互动课堂激发思辨热情
“眼见为实”,“有用即真理”,“多数人相信的,就是真理”、“凡清楚明白的,都是真理”„„在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上,围绕着掌握真理和实践标准的关系问题,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艾四林教授一上课,就抛出了以上命题让学生们讨论。
几分钟后,学生开始各抒己见:“以上命题都是片面的。比如‘凡清楚明白的,都是真理’,我认为越是说得清楚明白,往往越具有误导性„„”“我不同意‘多数人相信的,就是真理’这个观点„„”
艾老师微笑地听着学生们的发言,不时赞许地点点头。艾老师说:“刚才同学们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请大家想想,真理要不要清楚明白?多数人相信的,就是真理?如何解释实际生活中的从众心理这种现象?”
你来我往,你争我辩。课堂上,同学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教师不时地总结并提出新的问题,引导学生们进一步深入思考。“我不同意某某的观点”“科学理论是不是真理的标准?”“数学上的推理没经过实践的检验,但我们相信是对的,这如何解释?”„„
此起彼伏的发言,不同看法的交锋,一节原本会很枯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激发了同学们的思辨热情。力学系01级本科生成斌斌说:“艾老师的课堂氛围不错,学生讨论激烈,问题也有深度,这种讨论的方式大家很感兴趣,比照本宣科的讲授方式要好得多。”
一直以来,如何让学生感兴趣是公共理论课教学的难点。以艾教授为首的人文学院老师一直在积极探索教学方式的变革。很多教师认为,公共理论课教学要从教学型向研究型转变。首先要有问题意识。比如这节课就是解决真理和实践标准的辩证法这个问题,消除学生的绝对性、片面性观点。其次要有主体意识。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通过讨论达成共识。三是要有拓展延伸意识。课不能讲得太满,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四是要有研究意识。课下要研究热点、难点,形成课上课下良性互动。
公共理论课也可以变得生动有趣。一位在场听课的访问学者介绍,他以前教过公共理论课,但艾教授能把课讲得如此生动有趣,真的不一般。他的课很有特色,有的是互动式的,有的是“图片式”的,还时常引入了大量事例,听了以后很受启发。(本报记者 纪秀君)
中国人民大学:改进方法消除思想困惑
“我国对严重的贪污腐败者要判死刑,从法理的角度讲,贪污腐败这类经济犯罪是否也要判死刑?”一节邓小平理论课怎么讲起腐败的问题?原来这是老师别具匠心的设计。在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向明老师的“邓小平理论”课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现代市场经济的共性一点点地“破壳而出”。为了阐释经济关系市场化这个知识点,王向明引入了权力因素不可避免地带来腐败问题的事例,而且从经济学和法理学的角度来说明问题。
“用真理的力量感召人,用人格的力量感染人,用真挚的情感打动人,用生动的形式吸引人。”王向明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这样的标准要求自己。他对记者说:“政治理论课不是高高在上的东西,它是和我们的现实生活及学生的人生联系在一起的。在教学设计上,我们可以引入一些生活中的典型事例来丰富课堂。”
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改进教学方法,是“两课”教育教学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两课”教育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教学方法与专业课程的教育教学方法有所不同,它包含着对学
生心理、情感、思想的启迪和诱导,以及行为的导向与规约。“两课”教育教学的方法,只有在既符合教育总体目标要求,又符合学生的成长特点和愿望时,学生才可能积极认同并予以接受。
人民大学在“两课”教学中,鼓励教师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和创新精神,根据大学生的具体实际来组织教学,即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所产生的新问题,特别是那些所谓的热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加以启发和引导,从发展上指明前进的方向,克服消极因素给大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
记者了解到,在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人民大学通过问卷调查,引导学生提出他们的疑难问题,从而使课堂教学有的放矢,引发学生的兴趣。学校还针对一些热点问题或大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及时组织课堂讨论和辩论。同时,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方面,让学生深入到社会实践中,使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更接近社会现实。
此外,在“两课”教育教学中,“两课”教师还引导和启发学生分组创办杂志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份份精美的原创杂志使课堂教学变得有声有色。
中国教育报
高校“两课”教学如何提高吸引力(组图)
http://www.xiexiebang.com/ 2010-09-21 12:53来源: 中国教育报 网友评论(0)
首都高校教师在延安张思德雕像前接受现场教学。丁柏明 摄
事件:首都高校思政教师赴延安社会实践
本报讯(记者 王超群)日前,来自首都60余所高校的“两课”教师和学工干部600余人,在北京西站乘T231次“红色专列”赴延安参加学习实践活动。北京市依托延安大学建立的“北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培训基地”也在活动期间揭牌成立。
为期一周的实践活动,内容包括党在延安的历史、延安精神的内涵和新时期弘扬延安精神等一系列专题报告。同时,宝塔山、杨家岭、枣园等现场教学环节也成为学员们触摸延安精神的大课堂。课堂之外,学员们还进行了分组学习和研讨交流。
在思政教师中实施革命传统教育“铸魂工程”,是北京市贯彻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
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精神的重要举措。据了解,北京市将争取用几年时间,使全体首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系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还将陆续在井冈山、西柏坡建立北京高校教师培训基地,对青年教师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今年起,首都高校1500多名思政课教师每年将至少进行7天的社会实践。北京计划在3到5年内,轮训万余名高校思政教师、专职辅导员以及哲学社会科学教师。从明年开始,高校教师社会实践培训经费将列入常规预算。高校“两课”教学如
何提高吸引力(组图)
http://www.xiexiebang.com/ 2010-09-21 12:53来源: 中国教育报 网友评论(0)
观察:“两课”教学须破解三道难题
■本报记者 王超群 蔡继乐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两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改进“两课”教学形式,提高实效性?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参加了首都高校思政教师“红色专列”延安行活动,其间采访了不少参加活动的“两课”教师和政工干部,并在部分教师中进行了相关的问卷调查。
难题一:偏重理论脱离实际,缺乏吸引力
对策:突出强化时代特点,不回避热点和难点
北方工业大学的“两课”教师李肖,有着十几年“两课”教学的经历。说到目前高校“两课”教学存在的问题时,他摇着头说:“现在的„两课‟教学太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脱离实际生活。„两课‟教学如果不能结合实际,对大学生来说肯定缺乏吸引力。”
李肖的看法代表了不少“两课”教师的观点。对部分教师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49.6%的人认为,导致目前高校“两课”缺乏吸引力的原因之一是“过于偏重课堂教学,理论与实际脱节”。
如何改变“两课”教学脱离实际的问题?记者采访了多名“两课”教师,他们提出了建议:一是改进教学内容,突出时代特征。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及时充实新观点、新材料、新内容,使教学的内容更贴近时代。二是突出重点难点,不回避热点问题。“两课”教师要深入
研究教材,结合当前社会实际,精炼教学内容,不回避热点难点问题,用科学的理论进行分析,使学生明确是非,正确认识社会现状和改革开放遇到的困难。三是贴近学生实际,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要根据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找到理论知识同大学生切身利益和关心的问题的最佳结合切入点,使课堂教学内容具有新鲜感、时代感。
难题二:课堂一味单向灌输,缺乏感染力
对策:丰富多种教学手段,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单向灌输式的教学缺乏感染力,引不起学生的兴趣。这是多年来高校“两课”教学中存在的老问题。此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仍有52.1%的教师持此观点。
今年60岁的北京服装学院“两课”教师马昌海,是参加此次“红色专列”活动中年龄较大的教师之一。有着近30年“两课”教龄的他,谈起“两课”教学深有感触:“思政课相对而言比较抽象、理论性强,加之现在的学生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多元化。要是一味采取灌输式教学,的确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由于喜欢音乐,熟悉中国近现代的历史歌曲,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为了吸引学生听课,马昌海就尝试将历史歌曲引入“两课”课堂。这种方式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与马昌海一样,不少有着多年“两课”教学经验的教师都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课堂教学,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在同记者的交谈中,他们提出建议:应当不断丰富和发展“两课”教学方式,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讨论式、辩论式、答疑式、启发式等教学形式外,还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如参观访问、考察研究社会问题、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等。
难题三:教师素质有待提高,质量难保证
对策:打好扎实理论功底,培养健全高尚人格
眼下,高校“两课”教师有年轻化的趋势。这一点从参加此次“红色专列”延安行活动的教师中得到了印证。在接受问卷调查的教师中,25岁至35岁的青年教师占到了60.1%。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王明忠,在谈到此次实践活动的目的时说,高校“两课”青年教
师中,很多人理论知识较强,但缺少实践的体验和实践教学的经验。因此,必须尽快让他们补上实践这一课。
一位参加此次实践活动的“两课”老教师说,青年教师首先要加强理论修养,要能对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给以科学的解释。其次是加强学习,不断调整知识结构,做到既精通课本,吃透教材,又尽可能多地学习和了解经济、法律、历史、心理学、现代教育理论等方面的知识,只有知识丰富了,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运用自如。
另外,作为“两课”教师,还要具有高尚健全的人格魅力。“两课”教师只有以自己公正、正直、诚实、善良等品质影响学生,才能使学生信服你,进而乐于接受你所传授的知识。
调查:对部分思政教师的问卷调查
考虑到参加此次“红色专列”延安实践活动的600余名教师大都是思政教师,记者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就“高校思政课是否难教”“高校思政课难教的原因何在”“如何改进思政课教学”等问题进行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40份,收回有效问卷122份,回收率87.1%。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90.9%的人认为“高校思政课难教”;在回答“高校思政课难教的原因何在”时,认为目前高校思政课“过于偏重课堂教学,理论与实际脱节”的有49.6%,认为“教学形式单一,灌输式教学不合学生胃口”的有52.1%,认为“受条件所限,实践教学难开展”的有57.9%。(插图1)
在回答“应当如何改进当前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时,有55.4%的教师认为,应“给予思政课教师更多自主权,不能将教学大纲教条化”;有59.5%的教师认为,应“进一步加强学生参与的实践教学环节”;有55.4%的教师认为,应“不断创新教学形式,不拘一格,突出实效”。(插图2)
调查结果还显示,有60.3%的教师认为,思政课教学难度大、教学形式单一,是导致教学缺乏吸引力的主要原因。另外,有62.8%的教师认可此次延安行活动,并有79.3%的教师希望将实践活动变成一种长效机制。(本报记者 王超群)
《中国教育报》2010年9月21日第2版
[摘要]根据目前高职院校总体教学改革的趋势,分析了高职院校“两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针对影响高职院校“两课”教学实效性的各种因素,涉及到认识、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方式方法、社会现实等,在普遍减少“两课”教学课时和课程门数的情况下,提出加强和改进“两课”教学的关键是提高“两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高职院校 “两课”教学
针对性
实效性
近年来,各高职院校都在努力地为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改革实践及理论探索,作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不可或缺的“两课”教学,理应首当其中,其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时数、课程门数、教学观念等等都面临着实实在在的改革与探索。可见“两课”教学改革的力度之大、深度之广、形势之严峻,直接考验着高职院校“两课”教学及“两课”教师的发展前景乃至承受能力。因此,如何完善高职院校“两课”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来巩固“两课”教学对提高高职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的地位?值得探讨和研究。
一、高职院校“两课”教学改革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一)高职院校“两课”教学改革的针对性问题。
“两课”教学,是指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及思想品德课的教学。高职院校“两课”教学改革的针对性,一是指 “两课”教学的内容要有针对性;二是指“两课”的教学改革要有针对性。“两课”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是指“两课”教学必须针对高职大学生们关注的
热点问题和疑难问题,根据高职大学生的特点和面临的实际情况,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入分析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同学们解惑释疑,引导他们正确看待当前各种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和改革开放遇到的困难问题,帮助他们分清是非、明辨方向、树立信心,坚定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解决了理论和实际“两张皮”的问题,找准学生的兴奋点,在理论应用上下功夫,教学才有针对性。“两课”教学改革的针对性是指改革必须针对高职院校“两课”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根据高职院校的定位、“两课”教学的尴尬现状、课程门类、课时数量、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设备、师资、生源的数量和质量等实际情况,有领导、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两课”教学的改革,通过改革,增强针对性,提高实效性。
(二)高职院校“两课”教学的实效性问题。
“两课”教学的实效就是“两课”教学的实际效益,是“两课”教师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及思想品德课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指导,使大学生们确立爱国主义思想、社会主义信念以及良好的公民意识和道德观念,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力和健康的心态,学会做人和做事,从而有效地激发他们将来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和保证生产和工作效率,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简言之,就是教师通过“两课”教学,使之内化为学生的信念、理想、意志,外化为学生良好的行为。这就是“两课教学的实效性。
长期以来,人们对高校“两课”教学的实效持怀疑态度,不少师生甚至部分高校领导也认为“两课”教学是“务虚”的工作,能产生出实效吗?当然,“两课”教学不同于专业课教学,特别在高职院校,它更不同于实践课的技能教学。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毕业后毕竟是靠专业技能就业,靠专业技能生存的,学好专业技能是天经地义、无道理可说的。而“两课”只是硬性规定的必修课,要不是考试直接影响到毕业,学生的到课率可能不堪设想。因为,高职院校培养目标主要定位在:生产与服务第一线从事管理和直接操作的“应用型人才”。所以,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普遍对那些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侧重培养学生生存能力的专业课以及实用的基础课等“务实”课越来越重视,而对侧重培养大学生品质素质、思想素质和精神素质的政治理论课即“务虚”课一直重视不起来。当然,“两课”教学是一种进步精神的灌输,无论从教师还是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它都是一种精神活动或意识活动,它最终还是要落实到高职院校大学生们的实际工作和生活当中,也就是说最终还是要以创造一定的物质价值为目的。因为,一方面,人们思想觉悟的提高,精神风貌的改善本身就是文明社会进步的标志,从一定角度上看,它和增添社会物质财富一样,也是一种价值现象;另一方面,从大学生走上社会以后的实际行为来看。正确而有效的“两课”教育,一旦转化为大学生们的内心信念和高尚的行为动机,就必然产生出相应的行为,并最终落实到各项经济工作和业务工作中去,并为社会创造一定的物质财富服务。所以,“两课”教学不仅为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同样也为社会提供物质财富方面的服务与支持,是能够产生出实效的。
二、高职院校“两课”教学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高的因素分析
(一)对高职院校“两课”教学的认识方面的因素。
中国高职教育是从1999年才开始形成规模发展起来的,虽然发展很快,但包括学生在内的社会公从对高职教育缺乏起码的了解,认为读高职是一种无奈的选择,是一条退路而已。把学生定位在“具有动手能力的实用型人才”即“简单操作型人才”,也就是未来的“蓝领”或“灰领”。这一定位,在教学上,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甚至部分领导都理所当然地把动手能力的训练放在首位,从而忽视了理论知识的传授,特别是“两课”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其实,高职教育不等于职高教育,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级应用型人才或高级技术型人才,这才是当今社会大量缺乏的人才。这样的人才,不仅
要会做事,更要会做人。而教会学生做人正是“两课”教学的根本目的之一。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学不管是专业技能训练还是“两课”教学,不应该存在孰轻孰重的问题,更不应该将二者对立起来,它们就象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由于认识不足,自然重视就不够。有的学校领导居然不知道“两课”指的是哪两课;还有的领导认为“两课”教育是专业教育以外的活动,正常开课挤占了专业课教学的时间,把减少“两课”门数和课时作为改革的重点;有的学校“两课”教师不能参加一年一度的集体备课或外出参观学习的机会;由于“两课”教学经费紧张,资料严重缺乏,“两课”教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深受打击,直接影响了“两课”教学改革的针对性和教学的实效性。
(二)高职院校“两课”教学中的学生因素。
由于近年来各个层次院校的普遍扩招,在招生数量大幅度上升的同时质量也在明显在下降,而高职院校的生源基本上是被普通高校淘汰了的考生,为了解决生源难题,只好一而再地降分录取。因此,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与普通高校的大学生相比,就不仅是智力上的差别,更有非智力因素的差别。当然不是说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天生就是比普通高校的大学生笨,其实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也是一样聪明的,只是这些非智力因素的差别在中学时就限制了他们智力因素的发挥,才没有考上本科或重点大学。这些非智力因素表现为:贪玩、好动、任性、自控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差等等。正是这些因素,使得他们的在中学时学习成绩就不很突出,而到了高职院校,有的大学生就不能有效地达到心理平衡,不能正确地面对现实,也缺乏客观冷静地分析形势,破罐破摔,对“两课”教学从一开始就存在抵触情绪, 把“两课”教学等同于空洞的说教,把“两课”教师看成是“政治骗子”,有的高职大学生从第一节课起就开始旷课,要不是教师的严格要求,要不是成绩与毕业证挂钩,要不是“两课”教师通俗易懂的精彩讲课,肯定有高职大学生连一节“两课”都不会去听,或者听一两次就再也不见人影了。这样,高职院校“两课”教学的实效就大打折扣了。
(三)高职院校“两课”教学中教师因素。
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是几所大专院校合并而成,部分专业在几经改革过程中自生自灭,不复存在的专业教师大部分改行到了“两课”教研室,“两课”教研室一下子队伍庞大了许多,给人的印象就是“两课”似乎是谁都能教的课程。因此,高职院校中的“两课”教师队伍的理论水平就显得参差不齐,有些教师是其它专业转来,又缺乏系统的培训和进修;有的教师自身学历层次较低,知识面比较窄,没有系统地学过教育学、心理学之类的课程;有的教师是纯粹是为上课而上课,缺乏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不知道学生最关心、最需要的是什么,;有的教师理论讲得太多、太深,学生接受不了;有的自己理论功底不厚,上课以学生感觉轻松为主,这种只重形式而轻视内容的教学,学生倒是喜欢了,教学目的却不一定能够达到。有的高职院校“两课”教学的兼职教师比较多,由于是兼职,不论是行政工作人员和还是学校领导,由于工作繁忙,都无法象专职教师那样认认真真地备课。以上教师中的种种情况,也严重影响到“两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传统的“两课”教学的内容、教学方法及社会现实方面的因素。
要真正上好“两课”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大学生普遍对“两课”不感兴趣在全国各高校已是公开的秘密。有调查表明:当问及“上‘两课’,您缺课的原因是什么?”时,70%的高职大学生选择了“授课内容过于枯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两课”调查),有学生说上了课好象收获也不大,不上课好象也没损失什么。于是“两课”教学成了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甚至越少越好的不是那么受欢迎的课程。究其原因,高职院校传统的“两课”教育内容及观念,与当今快速发展变革的社会现实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
“落差”,社会上种种不良现象或老百姓不满意的现象也直接影响到“两课”教学的实效。
首先,教育内容及观念上的滞后,使得传统的理论“灌输”愈发困难。改革开放20多年来,无论是社会结构、城乡关系、利益格局,还是人们的价值观、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与社会的变革不可能是同步的。在中国,经济社会的改革远远快于教育方面的改革,这在谋种程度上导致了高职教育中的“两课”教学内容及观念滞后于社会变革的现实,落后于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教育需要。传统的教学内容显
两课教学改革
根据国家教育部和省教委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改革的要求,我系“两课”教学教师根据教材新特点和课程自身的特点,及学生的具体实际对该课程进行了认真和细致的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一、端正思想,勇于探索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原有《思想道德修养》课与《法律基础》课两门课程的整合课程,经过中央政治局研究审定全国各高校统一使用这一本教材。因此,各任课教师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紧紧围绕新教材体系,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将这两门课很好地结合起来;防止出现使用新教材而继续沿用老的教学方法。
二、创新求实,有针对性
积极创新:在教学中要尽可能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要针对各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施以教学;教师的教案和教学进度、教学难点、重点等基本一致的情况下要允许教师有所不同;教师也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在不改变教学主要内容的情况下采用相应的教学案例。
三、教师授课与学生活动要紧密配合
教师在授课时要严格按照教学进度表进行授课,授课计划表由系、教研室统一制定,该授课计划表是在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前提下制定的,与学校和各系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要求各个授课教师必须按照进度表执行,如果出现特殊情况,必须报告系、教研室,以便调整。
四、课时安排
根据上级教育部门要求,该课程的课时为每班每周 3 学时。但是根据我校课程改革计划总体要求,课堂授课为每周 2 学时。为保证该课程的完整性和上级对该课程的课时要求,经全体教学教师讨论,我系拟在对学生进行课堂理论教学的同时,开展实践教学,加强对学生的课外辅导和实践的指导,理论教学每周 2 学时 , 实践教学每周为 1 学时。即根据教学计划,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详见教学计划及考核办法),每位教师全程跟踪指导、批阅学生撰写的活动稿件、对开展的活动进行评价和总结等。如此教学既能完成上级教育部门规定的教学时数,又能提高教学质量,可谓两全
齐美。
五、关于成绩的评定
本课程考核实行日常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即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构成,且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各占 50 分,并实行“互否制”(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有一项成绩不及格则总评成绩是不及格)。
(一)平时考核(满分 50 分),主要由以下成绩构成、课程考勤,满分 10 分
缺席一节,扣 0.3 分;缺席 10 节者,不允许参加期末考试。、参加教学活动情况得分,满分 40 分
(1)设计大学生涯规划,满分 5 分;如果入选优秀规划,并上台演讲,满分 5 分。(大学生涯规划设计可以由本系导生或辅导员、班导师做指导教师,参赛者必须制作成课件。)
(2)“江山如此多娇”主题演讲会(与团委联合开展),撰写演讲词者,满分 5 分,参赛者 5 分。
(3)完成授课教师布置的网上搜集资料,或在网上观看相关录像,并能撰写观后感者,满分 5 分;能在课堂上发言,或进行演讲者,满分 5 分。
(4)撰写“大学生应该树立怎样的消费观”稿件者,满分 5 分;被评为优秀,能够课堂发言,或上台演讲者,满分 5 分。
(5)撰写“大学生应该如何树立正确的诚信观”稿件者,满分 5 分,能够课堂发言,或上台演讲者,满分 5 分。
(6)能够经常(能达到 5 次者)在课堂上发言或讨论问题者,且有一定见解者,满分 5 分。
(7)能够设计并撰写读书笔记或学习心得者,满分 5 分。
(8)“法在身边”普法宣传演讲会,满分 5 分,参赛者 5 分。
(9)在每节法律课课前开展“以案说法”活动,要求结合具体案例阐述法律知识,满分 5 分。
(10)观看相关的法律案例视听资料,然后让学生讨论发言,有一定见解者,满分 5 分。
(11)观看社科系学生开展的“模拟法庭”后,撰写心得体会,满分 5 分。
在上述考核办法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自由选择,但最高分为 40 分,如果所选择项目所得分数超过 40 分,则按照 40 分计算。
(二)期末考核(满分为 50 分)
在期末考试实行开卷考试。其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各占 25 分。考试时,学生可以携带教材、参考书及从网上下载的材料,但必须独自完成考试。如发现内容雷同者,则成绩以 0 分记。考题内容,主要以教材所讲基本理论为基础,结合高职大学生自身实际回答问题,目的在于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