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党旗引领富东阳(定稿)
党旗引领富东阳
——芦溪县东阳村经济文化建设发展纪实
■何伟民
2011年8月25日,一场秋雨过后,笔者慕名来到了芦溪县芦溪镇东阳村。
刚进村口,扑面而来的是清新的泥土气息,裹挟在风中的是瓜果的香甜。初秋的雨,在消褪了酷暑的同时,洗去了村庄身上的灰尘,给花草树木换上了一身浓重的绿,站在村口放眼望去,宽敞的乡村公路上看不到一片垃圾,一栋栋漂亮的楼房被翠绿环绕。葡萄园里,累累果实如玛瑙般晶莹剔透;吊瓜架下,满眼全是的悬挂着的“小灯笼”;紫珠田间,150亩紫珠草昂首接受检阅„„绕着东阳村走走,村里的文化大舞台,民俗展览馆,健身娱乐场,处处欢声笑语。
好一个诗意的生态家园。
有人说,东阳村是江南农村之典范。她位于芦溪县城东郊,紧靠320国道,武功山毗连,面积4.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876亩;农户646户,总人口2767人。人均年收入达7000余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30余万元,其民风淳朴、生态文明、民生谐和,是遐迩闻名的“长寿村”。
也有人说,东阳是萍乡市村级组织建设中的一面旗帜,近年来先后获得了全国“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先进示范村”、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村庄”、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省第三届“文明村镇”、“江西省乡村旅游示范点”等一系列荣誉,近日,该村党总支又被表彰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成为我市唯一获此殊荣的村。
更有人说,早在上世纪50年代,东阳村获评全国卫生模范村,曾有“北方有个太阳,南方有个东阳”之说,有如此优秀的传统和扎实的基,能不富裕吗?
可谁能想到,就在六年前,东阳村却还是十里八乡最不光彩的村子。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生活环境肮脏不堪,治安状况也非常不好,打架斗殴、偷鸡摸狗是常有的事。今年62岁的吴水明是土生土长的东阳村人,他回忆说,以前,芦溪街上十次打架,八次是东阳人,在芦溪街上想租个摩托车进东阳,没有哪个司机敢来,他们一是担心拿不到车钱,二是担心自己口袋里的钱保不住。
“那时,外界对东阳的印象坏到了极点。哪敢想象今天这样的好日子啊。”吴水明不无感慨地说。
那么,是什么使得东阳村改头换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鲜红的党旗!
一
推动东阳村变化的两个重要人物,是东阳村党总支书记彭理江与村委会主任李斌全。他们两人的生活经历颇为相似:打过工,开过拖拉机,做过生意,事业小有成就。1999年,从未想过要当“村官”的他们,在朋友劝说下,参加“海选”,进入到村委会;2002年,彭理江当选村委会主任,李斌全做副主任;2005年,彭理江当选党支部书记,李斌全当选村委会主任;2008年连任至今。
2005年,彭理江与李斌全,各有一件令他们触动很大的事情,让这两个汉子下定决心,要不遗余力为彻底改变东阳村而努力。
先说彭理江。自打当上了村官,彭理江就满脑子都在想,怎么样才能让村子富裕起来?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可当时村里根本没有足够的修路资金。为了办好这件实事,他跑镇里,跑企业,也开始面向村民筹集资金。因为要集资,有村民就不愿意,他没少跟村民争执,争吵得最厉害的是与“老屋里”的村民,吵得面红耳赤,还差点动起手来。
2005年换届选举,彭理江竞选党支部书记的时候,却出现了一件怪事。那一年,全县试点“公投齐选”,东阳村就是试点村。所谓公投,就是每家每户投一票。凡跟他吵过架的人,都选了他,而他在“老屋里”一片的得票率最高。彭理江很快就了解到,村民选他的理由很简单:会为了公家的事去跟人吵架,说明这人靠得住,会为民办实事。
质朴的语言,令彭理江非常感动,就冲村民对自己的信任,如果不干出一点成绩,愧对父老乡亲。正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彭理江心想,这第一把火,就是狠抓治安,将东阳村的不良风气扭转过来。他这一想法,与村长李斌全不谋而合。
李斌全进到村委会以来,一直负责村里的治保工作,也想了很多办法,但村里的治安状况改观不大。2005年8月的一天,一个姓曾村民家里,一个晚上被偷走25只羊。这件事给李斌全的触动非常大,他觉得这不亚于给了他这位负责治保的村干部一记响亮的耳光。
海选当上村长后,李斌全找书记商量的第一件事,就是成立义务巡防队。
因为是义务的,没有工资,一开始很多老百姓不愿意参加,村长李斌全就发动自己的兄弟、朋友,成立了东阳村义务巡防队,成立之初为8人,有两名党员。李斌全与另一名党员担任正、副队长,24小时轮流在村里巡逻,风霜雨雪,从未间断过。第一天值班就见效了,抓到了一个贼。有村民见抓到了贼,愿意加入到队伍中来。
事实上,这支巡防队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完全改善了村子的精神风貌。现在,义务巡防队队员发展到32名,其中党员7名,成立了义务治安巡防党支部。他们共制止违法违纪事件120余次,抓获捕蛙捕蛇、偷猎盗伐人员95人次,扑灭山火11起,扶贫帮困30余人次,调处矛盾纠纷28起,较好地维护了东阳村的平安和谐环境。现在周边的许多村都在学习东阳村的做法,东阳村的好名声渐渐传了出去,并且还获得了全国“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先进示范村”荣誉称号。
二
治安有村长李斌全带头在抓,作为村支书,彭理江考虑得最多的,是如何找到让大家富裕起来的切入口。2006年年初,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拿到手后,彭理江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一整天没出门。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对于这段文字,彭理江读了一遍又一遍,他敏锐地感觉到,中央可能会先进行“新农村建设”试点,这对东阳来说,是个大好的机会。东阳村应该充分利用中央重视“三农”工作的机会,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彻底让东阳村旧貌换新颜。
全村党员凝聚力如何?村民对村委的态度如何?这两个问号,刚刚当上村支书的彭理江,迫切想知道答案。
2006年3月8日,按计划要召开全村工作部署会。彭理江决定在这一天找答案。在此前的村党支委会上,彭理江提出,既然中央重视“三农”工作,我们就提前行动,咱们上世纪五十年代可是全国卫生模范村,所以,我们的工作先从“村容整洁”入手。支委会决定,通知全村党员,3月8日,自带工具,到村公路两旁义务植树。并赊来8000株桂花树苗。
开会那天,让彭理江感到非常高兴的是,全村44名党员,除有事不能来的外,来了30多人,且人人带好了植树用的工具,还就如何植树自发分工。
在植树过程中,更令彭理江感到意外的是,有村民看到植树队伍到自家门前植树时,赶紧拿着工具出来帮忙,这种现象像滚雪球般,植树的队伍越来越大。原计划植一天,在村民的帮助下,半天就收工了。
植树的事情,让村党支部看到了希望。村党支部趁热打铁,决定进行整治环境。为了将东阳村长年堆积的垃圾清理干净,全村党员带头,领着老百姓一起搞卫生。虽然活脏而且又累又苦,但是效果出奇。
人心齐,泰山移。看到村人走出了低迷,走出了精神劲头,彭理江理直气壮向上级提出申请,在东阳建设新农村示范点。
在没有确定为新农村示范点时,东阳的新农村建设就起步了。他们继植树与清理垃圾后,村里多方筹措资金,对村容村貌进行了全面整治,实施亮化、美化、净化、绿化,让老百姓“走水泥路,洗热水澡,喝安全水,上卫生厕”。
除了改变村容村貌,村党总支咬定发展不放松,坚持工业、农业“齐步走”战略,想方设法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使村级经济渐入佳境。
说起招商引资的事情,彭理江颇为感慨。他说,几年前有一个台湾客商打算来村里办厂,在签订意向书时,台商答应给每株茶树补偿30元。不成想,第二天一早,台商看中的那块土地上,插满了密密麻麻的茶树枝。台商见状,不停地摇头。这样的投资环境,还有谁敢来投资?这件事给全村很大的震动,村里以这件事为契机,多次在全村开展“以诚待人、诚信招商”大讨论,大家都意识到了:经济上的落后不可怕,观念上的落后最可怕!要想引来金凤凰,必须栽好梧桐树;要想招商引资,必须建设好投资环境。很快,东阳村形成了“亲商、爱商、安商、信商”的良好招商氛围,各地客商纷至沓来。目前,该村分别建成了总面积达1500余亩的葡萄、麒麟西瓜、油茶林、吊瓜、甘蔗等7个农业产业基地,先后引进了远东电瓷、嘉鑫纺织等10余家企业,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摇钱树”。
在以支部带动产业发展的同时,该村还创造性地推行了农户联保贷款举措,通过组织协调银行贷款、党员担保贷款、农户联保贷款的方式,为创业村民共筹集资金300余万元。依托种养专业合作社党支部,通过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防疫、统一饲料、统一销售的运作方式,全村有46位特色种养致富能手、110户种养户加入各类协会,协会年产值达5000余万元。
三
文化是一个地区的名片,是衡量一个地区软实力的重要标志。说起村里的文化建设, 彭理江和李斌全都颇为自豪。
采访当日,笔者在东阳村自办的民俗文化博物馆里看到,地上、墙上、架子上都摆满了大大小小的旧家具、旧农具等老物件。整个展出分辉煌史册、风景如画、生活起居、农耕劳作、手工作坊等5大部分,展品小至16两等子秤,大至风车、水车等,共计展出有600多件,其中尤为罕见的是一张1957年东阳村设立全市第一个农村产房时所打造的婴儿摇床,可供近20名婴儿同时睡觉。另有一个原先碾米用的篾制土推子,也保存非常完好,至今仍可使用。其余如纺绳机、爆竹凳、斗笠、蓑衣、石磨、鱼篓、甲鱼叉、煤油灯、土车、红薯丝刨、犁、接生箱等等,生动地勾画出了一幅幅早年间村民的生产生活民俗文化风情画卷。
李斌全告诉笔者,东阳村民俗文化博物馆开办于去年,几年来,东阳村在整村推进建设新农村示范村时,村民们在建造了大量新房的同时,也扔弃了很多不再需要使用的旧家具、旧农具等老物件,而这些老物件,无疑是从各个方面承载着地方民俗文化的历史,村里出于保护民族文化、为地方文化积累实物和为教育后代提供素材的目的,专门腾出原村委会办公用的一栋已有100多年历史的老房子创办了这个博物馆,并聘请了3位热心村民担任文物义
务采集员和管理员。博物馆成立后,获得了广大村民的大力支持,大家纷纷把自家的老物件捐赠给博物馆,使博物馆里的展品日益丰富了起来,加上3位文物采集员也经常能采集到的一些老物件,目前博物馆的老物件还在日益增多。现在,全体村民的民族文化保护意识空前高涨,如2011年8月3日村民吴承亮上山砍柴时,偶然在荆棘丛中发现露出地面约0.15米高的一个石头塔角,立马赶回来告诉了村里,村里马上组织人员前往查看,最终在该处挖出了一座深埋于地下的清代乾隆年间的“玄慧堂恩师智林植禅师塔”,并及时运回村民俗文化博物馆保护起来。
漫步东阳,东阳村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让笔者着迷。
东阳村树木葳蕤,满目绿色。特别是村内4棵千年古樟和15棵树龄五百年以上的古樟,更如参天巨伞,世世代代庇佑着村民的安宁。最早来东阳落户居住的吴姓人氏至今已在此繁衍生息了1500多年,期间文风鼎盛、才俊辈出,仅宋、明、清三朝通过科举考试被录在朝为官者就达52人,民国时期还出了3位高级将领。
在近年开展的新农村建设中,东阳在文化建设方面同样走在了前列。举目四望,高大气派的标志性门楼、村文化大舞台、农家书屋、十二生肖休闲花园、东湖文化广场等星罗棋布,村民自发组织起来的腰鼓队、舞蹈队、篮球队、龙灯队、军鼓队、老年门球队等9支队伍,经常以文化大舞台和文化广场为平台开展文艺活动。正如村民吴双柔所言:“以前我们老年人在家里没事可干,只能靠打打麻将消磨日光,有时为了一块钱的事情也会闹出矛盾纠纷。现在好了,在家门口就可以参加各类娱乐活动,既健康了身心,更和谐了邻里关系。”
(作者地址: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电话:***)
第二篇:党旗引领
党旗在我心中
打小的时候,我就非常喜欢听红军战士的故事,喜欢听爷爷奶奶讲的秋收起义,喜欢听“红星闪闪亮,照我去战斗”的歌,喜欢指着那绣着镰刀和斧头的旗帜,傻傻地问:那是什么?
当我慢慢长大了,从历史课本上,知道了工农红军跋山涉水、转战南北的故事,知道了那面鲜红的镰刀斧头旗就是伟大而神圣的中国共产党党旗。那上面,留下了多少先烈为了新中国的诞生而征战的销烟和战火,又有多少共产党员为了她明天的娇艳而舍身取义。刘胡兰、江姐,在面对敌人的屠刀时,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她们临危不惧、英勇就义,以自己的鲜血换来了今天的和平,换来了今天党旗的鲜艳;雷锋、焦裕禄,在新中国建设的困难时期,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他们坚强不屈,任劳任怨,以自己的行动为人民谋福利,为党旗再添一笔光彩;高健宏、叶欣,在和平、稳定的新时期,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他们不怕牺牲,冲锋在前,在抵抗洪水、阻击病魔的战斗中献出了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又一次捍卫了党旗,捍卫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一面党旗就是一部历史,一面党旗就是一首战歌。注视着党旗,我们会被她庄严而神圣的形象所感动,注视着党旗,我们会听到八十多年来,这个伟大的政党奋斗的足音。
80多年风风雨雨,我们的党由初建探索到成熟壮大;我们的国家从一穷二白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风风雨雨80多年我们的人民由被压迫、被剥削、被奴役到翻身当家做了主人,我们的生活由衣不
遮体、食不果腹到衣食无忧,奔向小康。抚案追思,往事历历在目,扪心自问,我们的国家蒸蒸日上。所有这些都告诉我们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中国人民只有在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求得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不仅仅是一种光荣称号,更意味着一种神圣的责任和崇高的精神力量。“一个党员一盏灯,一个党员一面旗”,这是对党员的期望、要求,更是考验。回想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一大批党的优秀儿女,为了人民的解放冲锋陷阵,用鲜血和生命染红了党旗;在和平建设时期,战斗在各条战线上一代又一代的党员,以赤诚的心谱写中华民族的壮丽篇章;在抗洪抢险、抗震救灾的危机关头,挺身而出,舍生忘死,从“共产党员,跟我上!”的呐喊声中,让人们又一次认识了共产党员。正是他们的英雄壮举,把鲜红的党旗映得如此光辉夺目!
我自豪,我是一名光荣的共产预备党员,虽然没有豪言壮语,但有对党的坚定信念;虽然没有丰功伟绩,但有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回想我刚到中恒工作的时候,当时曾经想过,在这样一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能有什么作为呢?能够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吗?但是,当我看到身边的各位老师和老党员数十年如一日,信念坚定,工作勤奋,任劳任怨,恪尽职守,用他们高度的责任心、使命感,服务着每一位业户和顾客时,我的心为之感动!正是这些普通而平凡的工作岗位,造就了一代代无私奉献的中恒人,实现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誓言。尽管工作是平凡的,琐碎的,但他们坚信,真正的伟大正寓于这平凡之中,在平凡中他们一样能够奉献!在他们的影响和感召下,从他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中,我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明确了自己的奋斗方向,遵从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宗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实际行动为党旗增光添彩!
今天面对鲜红的党旗,我献上一声深深的祝福:愿我们火红的党旗永远飘扬,让共产党员的形象永远闪亮!
党旗,您永远在我心中!
学号:0910800606
班级:09电子商务姓名:向华邓
第三篇:党旗引领小康路(范文模版)
党旗引领小康路
——村党支部抓党建促发展工作纪实
在普安县,人们只要一提起高棉乡冬瓜村,就不禁会竖起大拇指,这不仅因为这里有一段县委委员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佳话,更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冬瓜村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发生的巨变给人们带来的由衷赞叹。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的冬瓜村,不通水,不通电,不通路,村民过着“玉米当烤火粮,小麦是救命王”的艰苦日子,人均吃粮仅有150公斤,人均纯收入仅有400多元,遇到灾年,十家九贫。村里负债累累,冬瓜村被列为省州县重点帮扶的贫困村之一。如今,冬瓜村实现了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烤烟、养殖、果蔬等产业齐头并进,村级集体经济积累逐年增多,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栋栋漂亮的平房拔地而起,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3000元,群众生活一年一个新台阶,冬瓜村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是什么让一个一类贫困村转变成一个县发展的样板村呢,这里面有什么奥秘吗?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冬瓜村吧。
产业“双带”
冬瓜村境内山高谷深,土地贫瘠,无矿产资源,产业严重滞后成为了制约冬瓜村发展的一大瓶颈。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成了村党支部首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1998年,刚经过换届选举的村党支部在支部书记龙昌旺的带领下,紧紧抓住县委、县政府实施的“南烟北移”经济发展战略和上级扶贫资金、项目向冬瓜村倾斜的机遇,大力推广烤烟种植项目。但当村党支部准备甩开膀子大干一场的时候,问题出来了,群众不理解呀,种植了几千年粮食的土地突然不种粮食改种烤烟了,不种粮食吃什么,烤烟能当饭吃么?村“两委”班子成员挨家挨户地讲政策做工作,磨破了嘴皮也没有几户愿意种。
“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村党支部主动站了出来,组织10余名党员干部将自己的地腾挪出来带头种下了冬瓜村的第一亩烤烟,当年每人就增收3000元。不用再发动,群众纷纷种上了烤烟,第二年全村就种植烤烟600多亩,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并在随后的几年内将烤烟产业做成了全村经济增收的支柱产业。2007年,全村烤烟收入创纪录突破200万元大关,仅烤烟一项人均收入就比上年增长了近200元,实现了群众增产增收。
由于烤烟产业结构单一,技术含量高,风险性较大,“如何改变产业结构单一的现状”就成为了摆在村党支部面前的一个紧要任务。经过召开党员讨论会、群众咨询会等反复讨论,村党支部最终确定了“近抓烤烟产业,中抓畜牧业、远抓经果林产业,走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思路。2003年冬抓住国家实施退耕还林的机遇,发动群众大搞退耕还林还草。在党员的示范带动下,全村仅用45天就种了2600亩人工草场,并间作了15.6万株金秋梨。2004年,依托2600亩人工草场,村支部从贵阳绿源公司引进5000多只鹅和3000多只鸡,围绕“一组一品”的养殖思路,以“公司+基地+家庭养殖”的模式,绿源公司派技术员驻村指导饲养,由党员杨秀仁等带头在七个组建立起了鹅、鸡、猪、瘦牛育肥等畜牧养殖基地。2007年,全村人均纯收入3100元,村级积累达1万多元。全村畜牧业产值首次超过烤烟产业,达234万元,占全村经济收入的48%,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快速转型。现在,冬瓜村以烤烟和草地畜牧业为龙头,注意培育适宜市场发展的果蔬等产业,做到多业并举,齐头并进。
昔日的山旮旯,如今披上一条条绿缎子,绿缎子上镶上了一颗颗白宝石和黑宝石,它成了冬瓜人眼中一道亮丽的风景,也成了冬瓜村一项充满希望的富民产业。
示范“双帮”
为切实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村党支部结合全村实际,制定了“321”帮扶计划,即村“两委”班子成员每人帮扶3户贫困户,组干部和有帮扶能力的党员帮扶2至1户贫困户。主要是在信贷担保、技术等方面给予贫困户全方位扶持。
刘胜国以前是村里有名的特困户,党支部书记龙昌旺将他列为自己的帮扶对象,帮助他在信用社担保贷款2万元,发展养殖业,养牛3头,养猪2头,养鹅500多只,年收入超过2万元,彻底摘掉了特困户的帽子。
“全省优秀乡土人才”舒腾广在谈到冬瓜村党支部的工作时,动情地说:“如果没有村支部的帮扶政策,不会有我的今天,不会有冬瓜村的今天”。舒腾广是冬瓜村旱二组的村民,以前连续两场大火将他的房子烧得一干二净,差一点就让他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在村党支部的大力帮助下,他度过了难关,依靠种植烤烟富裕起来,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被村民推选为旱二组的组长,富裕起来的舒腾广主动帮扶村里面的4户特困户,使他们找准了发展的方向,奔向了致富的康庄大道。
在村支部和党员的努力和帮助下,冬瓜村有50多户贫困户逐步摆脱了贫困,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干群“双联”
在冬瓜村,村组干部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成为了村党支部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一条联系链。村党支部根据村组干部的实际情况对联系群众作出了具体的分工,每名村干部联系1名能人党员,联系2名困难群众,做到随时跟踪调查,了解情况。一方面,村组干部对联系的有能力发展的党员进行重点扶持,帮助他们想办法谋思路,协调贷款,提供技术指导等,另一方面,村支部对困难群众和党员也同样进行重点帮扶,在产业扶持和带动上对他们进行倾斜。
同时,针对部分党员生活困难的实际,村党支部实行了党员慰问抚恤制度,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思路,充分利用“七一”、“春节”等节假日深入村组,实地慰问贫困老党员,给他们送去生活必需品,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听取他们对党组织的意见和建议。在农村党员去世后,村党支部均赠送花圈以示哀悼,并给予直系亲属300至500元不等的抚恤金。
在冬瓜村,党员不仅是一种身份,更是一种荣耀,一种责任,人人向党组织靠拢,向党员看齐,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员的身影。血与肉的紧密联系,成为了冬瓜村干群关系最真实的写照。
素质“双升”
冬瓜村党支部不仅在抓党员素质提高上下功夫,而且在提高普通群众的素质提升上也狠下功夫。村党支部利用各种机会请来县里的畜牧专家、计生专家和种植能手等为党员群众上课,讲课的内容通俗易懂,群众容易接受,也容易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去。因此只要村里面来了讲课的专家学者,村活动室肯定都会挤得满满的,群众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渴求已经成为一种新时尚。许多群众通过学习培训,思想意识得到很大的提高,纷纷向党组织靠拢,2007年全村党员人数达到78人,今年又有8人向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与此同时,村支部针对村民逢年过节有聚众喝酒、赌博等现象,别出心裁地组织开展了村级运动会。在每年的春节期间,以村民组为单位开展知识竞赛和体育竞技等活动。知识竞赛前两周要举办学习培训班,每户至少要有1人参加,培训的内容包括党的方针、政策、法律知识、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学习培训结束进行考试,根据成绩确定参赛人员;体育竞技项目包括篮球、乒乓球、象棋、“捏营养球”等,人人都可以参与。这种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别具一格,深受村民欢迎,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村民的观念。
“为有攻坚多壮志,敢叫旧貌换新颜”,冬瓜村的巨变向我们昭示,只有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农村才会有出路。如今的冬瓜村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实现着一个又一个的转变,她正用坚实脚步乘着改革的东风,稳健地抒写着从贫困到富裕的壮丽诗篇。
以民为本抓党建和谐之风劲吹
当前,一些地方群众上访成风,干群关系紧张,给社会造成了不和谐的因素。山根镇排溪村却连续二十几年无上访,社会安定,生活富裕,村民和睦相处。2000至2004,该村连续5年被评为市先进基层党组织,今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抗击第18号强台风“达维”救灾减灾先进单位。近日,我们走访了该村,发现该村党支部用破解难题的“四把钥匙”,开启了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大门,使和谐之风扑面吹来。
充满感情,跟群众交心,群众信你
“自种自收不求你,不偷不摸不怕你,吆喝命令不理你。”缺少信任,是当前一些地方群众工作难于开展的重要因素。排溪村干部善于与村民交心谈心,让村民们信服,解开了工作的顽结。
有困难找支部,已经成为排溪村群众的首选。村支部关心村里弱势群众,对困难农户,村里不嫌不弃,热心为民服务,对五保户嘘寒问暖、生活关照,深得人心。2003年,生活困难的残疾人潘富英病倒在床,村支委轮流看望,送去300元和几包大米,支持治病,并寻求热心单位为他购买一只母水牛养殖。寡妇、残疾人李桂霞一家三口住危房,近段时间村“两委”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腾出一块土地为她建两间平顶房。凡是村里红白事,村“两委”干部必到场。近几年,村里就拿出1500元为五保户文昌渊、许文松、莫泽春送终。
村民代表何文伍说,村支部对先富起来的农户引导致富思源、扶危济困,对困难农户鼓劲、帮助,就这样与老百姓交心。村民有大事小情,只要通知一声,党员马上就到,热心劲儿胜似一团火。村民有啥“疙瘩”,有啥“闹心”事,都愿找村支部,支部想方设法“理疗”直至“消肿”。2004年8月,村民王业金与王富良因种树闹土地纠纷,村支书曾召琼将两家拉到一块,进行协商沟通,两家事儿立马平和;2005年8月,王富亚、徐光月因虾池排污闹起来,差点动“干戈”,曾召琼带领几位村委委员串门,从拉家常话发展入手,做调解工作,妥善解决他们的虾池排污问题,两农户在笑声中握手和好。
倾注实情,带群众致富,群众服你
有些村干部抱怨说,如今的农民工作难做。“老办法不顶用,硬方法不敢用,软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其实,老百姓首先想的是富裕,带领他们致富,他们服你。排溪村支部立足服务发展,开展“双培”和“双带”工作,取得成效。
“党员要有真本事,村民才瞧得起。”当任村支书已经10年的曾召琼对此深有感触。为此,该村党支部注重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8年间,黄会球、徐光耀、徐光辉等8名村里致富能手发展为党员,何运霞、徐清民、何标等7名党员发展为致富带头人。
十年来,支书曾召琼带头种植菠萝、胡椒、苦瓜等经济作物,收入颇丰后,慷慨解囊扶持肖作文等困难户种植槟榔、菠萝和胡椒。党员何运霞靠种植菠萝和搞运输生意,年收入10万元以上,发家致富的她不忘困难群众,主动提供种植菠萝技术,去年支持5000元给村民文云平造船,发展近海捕捞业。村支部多次组织村民代表到琼海博鳌等地参观,学习种养经验。在支部的倡导下,何良民等村里致富党员尽量提供服务,帮带村民发展种养业。党员带民走富路,村民也铆足了劲头干。村民王文种植菠萝20亩、槟榔15亩,年收入5万多元何运江每年养鸭1600只以上,还有胡椒、苦瓜等作物20亩,年收入6万多元。2004年全村人均纯收入3200多元。如今,家家都有电视机,80%以上农户安装电话。其中,2004年道桥自然村13户68人,年人均纯收入4000多元;大坑自然村4户人家21人,靠种植菠萝、胡椒、槟榔和运输瓜菜、木材的收入,年户均达10万元。
主动热情,民主议事,群众跟你
有人说,干部与群众间有道“墙”。其实,拆“墙”并不难,老百姓说,与咱“议政”,咱跟你。排溪村以“民主议事”为抓手,积极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促使“核心”与“民心”的结合。
该村有160亩村集体沙滩土地,有些农户想租地搞高位池养虾,村“两委”一班人不随意拍板。支书曾召琼说,先征求村民意见,然后让村民代表自个儿拿主意。2000年11月,村里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讨论此事,一致通过发包给本村或外村农民养虾;同样,2003年6月,该村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规划25亩土地作为“居民小区”,让住房紧张的农户盖房,按面积收取适量土地金。现已搬进平顶新居的7户村民告诉我们,这种做法够民主,群众支持。类似以上土地发包、道路建设和集体经济的使用等重大事项,村里都交由党员扩大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作主”。每年,都召开党员大会10次以上,村民代表会议和村民小组长会议20次以上。特别是,2003年该村实行“五卡一制”(民主决定卡、民主理财卡、群众信任卡、党员管理卡、党员互助卡和发展党员公示制)以后,问策于民的活动更加频繁,群众“议政”的氛围更加浓厚,民主治村不断深入人心。同时,民主理财小组和村务财务监督小组的成员由党员、村民代表担任,村干部不担任,村务财务经审核后按时如实公开,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讲民主,民心顺;民心顺,村融洽;村融洽,村业兴。”党员、村民代表曾宪良一语道破“玄机”。2003、2004年该村被省分别评为村民自治示范村和民主法治示范村。
融入真情,帮群众解忧,群众颂你
排溪村党支部从加强村里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努力改善村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备受农户称赞。其实,老百姓要的是眼看得见、手摸得着的东西。
村中有一条小溪长达3公里,由于年久淤泥积压成堆,堵塞溪道,溪两边的农田遇旱涝排灌不畅,影响农作物生长,村民十分担心失收。为解村民之忧,2003年该村把整治溪道提上议事日程,投入3万元,全面清理溪道,建3个拦水坝,解决了320多亩农田的排灌问题。2004年,我市出现罕见的旱情,该村人畜饮水成为问题,就连播种等基本用水也告急,村民忧心如麻。村支部及时开展抗旱工作,投入3500多元,打造人畜饮水井5口和田头井4眼,组建一支由党员干部、村民小组长等组成的抗旱突击队,开挖石榴洋长1公里的排水沟,引水灌溉。老党员黄诗川说,去年战胜旱魔,压在农户胸口的石头落下地,支部全体党员的心情也跟着顺畅。
实现自然村村村通车,改善居住环境,是该村村民的一大愿望。2000年以来,该村按计划逐步实施“通路”工程,新建、扩建青山营至大石岭、村办公室通海榆东线等6条村路,使道桥坡、青山营、合堀等8个自然村互连路网,实现村村通车,解决村民出入不便的问题。此外,该村还创建道桥省级文明生态村和青山营市级文明生态村,以此为示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四篇:党旗引领我成长
党旗引领我成长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间,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党组织——中国共产党已经在风雨中走过了将近1个世纪。自从1921年7月,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红船上传出巨人的呐喊,犹如春雷唤醒了沉睡已久的东方雄狮,拔开了数百年来笼罩于千万仁人志士心头的迷雾,亮出了共产主义的伟大旗帜,点燃了神州大地上的星星革命之火,华夏儿女找到了黑暗中通往光明的大道,紧紧追随着这照亮黑夜的火炬——中国共产党。于是开始的90年的风雨兼程。
自鸦片战争后,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处于民族存亡的危急时刻,而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资产阶级的维新运动以及辛亥革命尽管取得了小小的胜利,但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面貌,以失败而告终。此刻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的领导任务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的肩上,中国共产党应历史的呼唤而诞生了。终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战,推翻了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
然而,新中国成立以后,更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压在的中国共产党的肩上,那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条社会主义道路是新开辟出的一条道路,没有前人的经验,只有自己苦苦的摸索,所以我们跌了很多的跟头。但是,在哪儿跌倒,就在哪儿爬起来,我们永远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努力进取,争取到21世纪中期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
今天,我们回顾历史,不仅是缅怀党的光辉业绩,更重要的是着眼新世纪,作为新世纪的青年,我们要肩负起党和祖国人民的重托,重塑这东方巨龙的雄姿。我们所肩负的历史重任,这是何等伟大、何等光荣、何等艰巨!作为21世纪中国的主人,我们已经感觉到建设祖国的重任已责无旁贷地落到我们这一代人的肩上。我们已经没有时间去犹豫,去浪费。我们是成长中的一代,我们是改革中的一代,我们是开创未来的一代,新世纪祖国的建设,离不开党的领导,也离不开青年一代的创造和奋斗!所以我们要把把我们的青春,把我们的生命,把我们的一切都奉献给党,奉献给我们亲爱的母亲!
第五篇:党旗引领我成长
党旗引领我成长
她,在艰苦的历史条件下,从一艘游船上走来,经历了诸多磨难,却越挫越勇;
她,联合工农,推翻了压在人民群众头顶上的三座大山,让人民群众当家做主;
她,拨开了中国历史天空中的乌云,还给人民一个和平、优美的生活环境;
她,在改革开放二十年来,让中国走上了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道路,让人民的生活水平日新月异。
„„
她,就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缤纷七月即将来临,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向党的91岁华诞致意最崇高的敬意,并献上深深的祝福。
历史的尘烟,掩盖不住世纪的风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无数先驱者已将希望的种子撒向人间,绽开了一片烂漫的红色。身在部队医院的我们,是跨时代的医护人员,要时刻牢记使命,以当代军人的核心价值观指导工作,为医院的发展增砖添瓦。滔滔黄河边,滚滚长江口,我们庄重地立下了年轻的誓言:一定严格要求自己,哪怕我只是一块砖,也要去构筑祖国繁荣昌盛的大厦;哪怕我只是一颗螺丝钉,也要去铺设民族走向辉煌的路轨;哪怕我只是一棵小草,也要为祖国的春天奉献自己生命的绿色!
九十载风雨兼程,中国共产党昂首阔步;十几年拼搏努力,285妇产科茁壮成长。从1997年到2012年,妇产科全体医护人员在张李珍主任和张彦敏主任的带领下,始终遵循“姓军为兵,服务百姓”的原则开展工作。脚踏实地,务实创新,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回首1997年,那时医院还没有妇产科,刚调到285医院工作的张李 1
珍,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着手组建妇产科,从改建病房到添置设备,从培训人员到正式开展工作,那段时间她没有吃过一顿热乎饭,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把全部的心血都倾注在工作上,最终创建妇产科,结束了医院没有妇产科的历史,并在当年开展宫腔镜检查,开创了邯郸宫腔镜检查的先河。截至今日,技术已经相当成熟,走在了全市、乃至全省先进技术的前沿。2008年,妇产科被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表彰为“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张主任也成为285医院被胡锦涛主席接见的第一人。
十多年来,在两届张主任的带领下,妇产科始终秉承“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理念,积极学习新知识,钻研新技术,相继开展多项微创手术,造福广大女性。
今年3月,春风和煦,柳絮飘香。285医院妇产科再次携手邯郸市妇联开展女性“两癌”普查大型公益活动。历时两个月的时间里,妇产科全体医护人员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全身心投入到普查工作中去,为每一位到院的女性进行认真细致的普查,还对困难患病女性进行了免费救助。记得普查临近结束时,好多前期没有来的女性扎堆儿来院检查,最多的时候一天就来了120多人。从登记到分诊,从普查到检验,从医生到护士,全员联动,密切配合,紧张有序,高质量完成普查工作,最终赢得了市妇联、院党委及广大女性的一致赞誉。
万丈高楼平地起,这只是我们做的一点点工作,但正是有了这样无数个点点滴滴,才汇聚了巨大的能量。我们心存感激,因为是党指引我成长,是党教育我做人,是党把我培养成对祖国有用的人。成长的道路上,鲜红的党旗始终引领着我。“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确,这面党旗曾引领过全国人民打退帝国主义,带领全国人民解放了全中国。解放后,也正是这面党旗带领着千千万万中国人民度过三年自然灾难,带领群众克服重重困难,实行改革开放,进行经济建设,2
而如今,它也引领着我们这一代有志青年朝着前方走去,茁壮成长。我们用激情浇注青春,用爱心燃烧岁月,让青春热情在医疗服务中一点点升温、一次次燃烧、一回回澎湃。
2010年10月的一天,做完手术夜幕已经降临,张主任脱下白衣赶往市场买菜,就在回家的途中,一辆摩托车从身边飞过,只听“啊——”的一声,张主任就倒在了地上,瞬间,左脚踝部传来钻心的刺痛。主任咬着牙想站起来,但左脚根本使不上劲儿。司机马上载上主任送往医院,拍片显示:左脚踝部骨折,需住院治疗。张主任却平静地说:“没事,给我打个石膏就行了,不用住院。”闻讯赶来的人都劝主任住院观察一下,但都被她的一句话说服了——“我住院了,来找我看病的人该怎么办?”就这样,张主任没有休息一天,每天坚持坐着轮椅上班给患者看病,有手术,我们就把主任抬到二楼,有病人,我们再把主任抬下一楼,就这样每天抬上抬下,主任在轮椅上工作了3个多月。这就是妇产科的主任,这就是英模的后代,这就是妇产科之魂,这就是伟大的共产党员——张李珍。
正是有这样的“领头羊”,才带出了高质量的团队。有着四十年党龄的张主任经常教导年轻的医护人员:不论是不是党员,既然穿上这身白衣,就要对得起国家的栽培,对得起患者的信任,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几十年的从医生涯中,她带领医护人员们时刻把南丁格尔“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无私奉献”的精神牢记在心,把爱心、温暖献给那些以生命相托的患者。
去年4月的一天,晚上11点钟左右,已经休息的张李珍主任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张主任,我怀孕3个月了,可是不知道为什么,这几天一直肚子疼,怎么办呀?”只听电话里一位女性边哭边说。原来,这位女性是张主任的患者,怀孕初期曾让张主任检查过,当天不知何故阴道大量出血。张主任听完,斩钉截铁地告诉患者:“尽快赶到医院。”放下电话,身穿睡衣的张主任顾不上换衣服,披件外 3
套就往科里赶。几分钟后,已在医院门口等候的张主任,看到患者到院迅速对其进行了检查,确诊为不全流产引起的大出血,时间就是生命,没有一丝的彷徨和忧郁,张主任马上为患者实施手术。术后,张主任和护士们一直守护在她身旁,还为她准备了面包和热奶,直到深夜2点多,确定患者没什么大碍了,张主任这个已经60岁的“老太太”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休息,次日上午8:00,她又准时坐在诊室开始新一天的工作。
一个党员,一面旗帜,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共产党员的身影,为了人民的利益,她们无怨无悔。作为一名白衣天使,面对患者渴求的目光,面对时代的召唤,我们义无反顾,肩负医护人员的神圣职责与使命,不懈努力,奋斗在临床一线,用我们的双手让患者摆脱病魔的纠缠,用我们的双手为患者送去康复的希望,用我们的双手托起患者明天的太阳。
回首征程我们心潮难平,展望未来,我们信心满怀。昨天,我握紧右拳,站在党旗下庄严宣誓。今天,在鲜红党旗的引领下开展工作,我们肩负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明天,也许我们还不能做到完美,但我们会努力做到更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党。
九十年,风风雨雨,中国共产党如母亲般风采依旧,容颜依旧。党的生日到来之时,华夏儿女在向您深深地致意!我——一个小小的护士,向您致敬!祝愿我们的祖国安定和谐、繁荣昌盛。我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引导下,在院首长的英明领导下,我们285的所有工作人员,全心全意,众志成城,必将在十二五的发展进程中再铸新的辉煌,谱写285新的篇章。